① 怎么测眼镜的瞳距
瞳距简言之就是两只眼睛瞳孔之间的距离。正常人的双眼注视同一物体,物体分别在两眼视网膜处成像,并在大脑视中枢重叠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物体,这个功能叫双眼单视。但是,婴幼儿在双眼单视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使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而不能往同一目标上看,于是就产生了斜视。医学上将眼球注视物体时向内侧斜视,称为内斜,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斗鸡眼”。
我们都知道配眼镜的时候一般都需要知道瞳距的大小。瞳距分为:远用瞳距,近用瞳距,常用瞳距。瞳距,英文全称为Pupil Distance,在验光配镜处方中的缩写为PD,单位为mm。去眼镜店验光的时候,一般机器会自动测出瞳距的,一般人的瞳距是多少呢?一般成年男性的瞳距在60毫米~73毫米之间,成年女性的瞳距在53毫米~68毫米之间。注意在测量的时候要是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就有可能是测量的误差导致的,需要多次进行测量。
但是也是可以自助测量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常用的瞳距测量方法和一种特殊瞳距的测量方法
(一)常用的瞳距测量方法:
1.测量者与被测量者正面对坐,被测量者注视测量者身后5米或5米以外的固定物。
2.测量者用右手拿着直尺的右端,直尺左边的“零”刻度对准被测者右眼眼黑的中心点(瞳孔),然后观察被测者左眼眼黑中心点(瞳孔)所对应的直尺上的刻度,准确到毫米,此刻度便为被测者的瞳距。
3.重复步骤2,一共量3次,取平均值,这样常规的远瞳距就测量完毕了。常用的瞳距测量方法
(二)特殊情况下的瞳距测量:
1、两瞳孔大小不等
可分别测量从右瞳内缘及外缘至左瞳外缘及内缘的距离,然后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即PD=(AB+CD)/3
2、两瞳孔位置不对称
即一眼或两眼的瞳孔不在虹膜中心位置,多见于外伤或老年白内障手术后,其瞳距难测量,可用眼镜试戴以确定其值。
3、斜视眼的瞳距测量
⑴检查者与患者相隔40cm的距离正面对座,使两人的视线保持在同一高度。
⑵检查者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着瞳距尺或直尺,其余手指靠在患者的脸颊上,然后将瞳距尺放在鼻梁低点处,并顺着鼻梁角度略为倾斜。
⑶检查者闭上右眼,令患者右眼注视检查者左眼,检查者用左手将患者的左眼遮盖,并将瞳距尺的“零位”对准患者右眼的瞳孔中心。
⑷检查者睁开右眼闭上左眼,令患者左眼注视检查者右眼,检查者用左手将患者的右眼遮盖,并读取瞳距尺在患者左眼瞳孔中心的数值,即为该患者瞳距。
4、单眼瞳距的测量
患者鼻梁明显偏离中线时进行需单眼瞳距的测量。
⑴检查者与患者相隔40cm的距离正面对座,使两人的视线保持在同一高度。
⑵检查者应分别从某眼的瞳孔中心测至偏鼻梁的中线以得到单眼瞳距。
⑶准确的单眼瞳距测量需使用瞳距仪。
② 如何知道眼镜的瞳距
正常人的瞳距大小不等,一般是在55-70mm之间。如果瞳距大,可能立体感稍微好一点。如果瞳距小,可能立体视觉就差一点。一般每个人的瞳距都有差距,而且瞳距看远和看近有差别。
看远的时候人的双眼呈外分散的状态,瞳距就稍微大点。如果看近,双眼呈几何状,向内积聚,这时测量的瞳距就稍微小一点。配眼镜就要考虑看远和看近的瞳距,取其中间值,使人视物的时候瞳距正好能适应人的视物要求,不会感到晕眩。
瞳距简言之就是双眼瞳孔之间的距离。正常人的双眼注视同一物体,物体分别在两眼视网膜处成像,并在大脑视中枢重叠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物体,这个功能叫双眼单视。但是,婴幼儿在双眼单视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使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而不能往同一目标上看,于是就产生了斜视。医学上将眼球注视物体时向内侧斜视,称为内斜,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斗鸡眼”。
配戴眼镜时需要测量瞳距,瞳距分为:远用瞳距,近用瞳距,常用瞳距。测定时,是按一定的距离测出这三种瞳距的。
对于近视眼或者远视眼患者,配眼镜时,需要考虑这个参数。即两块镜片中心的距离(光学中心距离)应当与患者的瞳距相配合,否则,即使度数正确,患者戴上眼镜后也会有不适的感觉,并且影响视力。
远用测量
在两眼瞳孔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通常采用下述两种方法进行测量。
⑴从右眼瞳孔中心点到左眼瞳孔中点之间的距离。
2)从右眼瞳孔外缘(颞侧)到左眼瞳孔内缘(鼻侧)之间的距离;或从右眼瞳孔内缘(鼻侧)到左眼瞳孔的外缘(颞侧)之间距离。
③ 怎样能更准确的看瞳孔大小
瞳孔是虹膜中央的孔洞,正常直径约3~4毫米。
检查瞳孔应注意瞳孔的大小、形状、双侧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反应是否正常等。
瞳孔的形状——正常为圆形,双侧等大,青光眼、眼内肿瘤可使瞳孔呈椭圆形,虹膜粘连时瞳孔可不规则。
瞳孔大小——正常生理情况,婴儿、老人瞳孔较小,青少年较大;精神兴奋、或在暗处时,瞳孔扩大,光亮处缩小;病理情况,如青光眼、中毒、药物等,可使瞳孔扩大或缩小。
瞳孔不等大——多见于脑外伤、肿瘤等。
对光反应——用手电筒照射瞳孔时,双侧瞳孔立即缩小,光源移开后恢复正常。
合~肥@普~瑞@
④ 如何观察瞳孔的变化有何临床意义
答:⑴
观察瞳孔对光反应。分开上下眼睑,用手电筒光直接照射瞳孔。正常人当光线照射瞳孔时,瞳孔立即缩小,移去光线后恢复原状。重危或昏迷病人,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⑵
观察瞳孔大小。正常瞳孔直径在一般光线下约为3毫米,双侧对称,随光线的强弱而缩小和扩大。病理情况时,双侧瞳孔扩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颠匣类药物中毒;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吗啡、氯丙嗪等药物中毒;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有颅内病变。
⑤ 瞳距的瞳距测量
瞳距简言之就是瞳孔的距离,英文全称为Pupil Distance,在验光配镜处方中的缩写为PD,单位为mm。
配戴眼镜时需要测量瞳距,瞳距分为:远用瞳距,近用瞳距,常用瞳距。测定时,是按一定的距离测出这三种瞳距的。
对于近视眼或者远视眼患者,配眼镜时,需要考虑这个参数。即两块镜片中心的距离(光学中心距离)应当与患者的瞳距相配合,否则,即使度数正确,患者戴上眼镜后也会有不适的感觉,并且影响视力。 在两眼瞳孔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通常采用下述两种方法进行测量。
⑴从右眼瞳孔中心点到左眼瞳孔中点之间的距离。
2)从右眼瞳孔外缘(颞侧)到左眼瞳孔内缘(鼻侧)之间的距离;或从右眼瞳孔内缘(鼻侧)到左眼瞳孔的外缘(颞侧)之间距离。
远用瞳距常规测量步骤
⑴检查者与患者相隔40cm的距离正面对座,使两人的视线保持在同一高度。
⑵检查者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着瞳距尺或直尺,其余手指靠在患者的脸颊上,然后将瞳距尺放在鼻梁最低点处,并顺着鼻梁角度略为倾斜。
⑶检查者闭上右眼,令患者右眼注视检查者左眼,检查者在左眼注视患者右眼时将瞳距尺的“零位”对准患者右眼的瞳孔中心。
⑷检查者睁开右眼闭上左眼,令患者左眼注视检查者右眼,检查者在右眼注视患者左眼时准确读取瞳距尺在患者左眼瞳孔中心的数值。
⑸检查者重复步骤⑶,以确认瞳距尺的“零位”是否对准患者的右眼瞳孔中心。如准确无误,则步骤⑷时读取的数值即为该患者的瞳距。 ⑴检查者与患者相隔40cm的距离正面对座,使两人的视线保持在同一高度。
⑵检查者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着瞳距尺或直尺,其余手指靠在患者的脸颊上,然后将瞳距尺放在鼻梁最低点处,并顺着鼻梁角度略为倾斜。
⑶检查者闭上右眼,令患者两眼注视左眼,用左眼注视将瞳距尺的“零位”对准患者右眼的瞳孔中心。
⑷检查者睁开右眼,仍然令患者继续注视左眼,用右眼来读取患者左眼瞳孔中心上的数值。
⑸反复进行步骤⑶~⑷三次,取其平均值为近用瞳距。
⑥ 怎样观察瞳孔
观察的内容包括两侧瞳孔的大小和形态以及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是否存在。正常人瞳孔在室内自然光线下直径约3-4毫米,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存在,并且灵敏。两侧瞳孔缩小,见于吗啡、巴比妥类、氯丙嗪(冬眠灵)、有机磷农药及毒蕈中毒。两侧瞳孔扩大见于濒死状态、视神经萎缩、绝对期青光眼、阿托品及可卡因作用等。瞳孔大小不等,提示有颅内病变,如脑外伤、肿瘤、脑膜炎、脑炎及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脑疝等。
正常人在光线刺激瞳孔时,瞳孔会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立即复原,称为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方法,可用右手持电筒,之手将上下眼皮分开,打开电筒开关,从一侧移至眼的正中,观察瞳孔是否缩小。如五速缩小为对光反射灵敏,如缩小缓慢则为对光反射迟钝;如没有缩小则为对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则是根据所视物体的距离而有瞳孔的缩小,可将手指放在距病人眼睛1米处,让病人注视手指,然后将手指迅速移近眼珠,看到缩小时称为正常,如不缩小则为调节反射消失。调节反射消失可见于动眼神经麻痹,如颅底肿瘤、结核性脑膜炎或脑出血合并脑疝。
总之,瞳孔的异常变化,常表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病情危重,发现后应立即送医院进行紧急处理。
⑦ 如何正规的测量瞳距
瞳距 简言之就是瞳孔的距离。 正常人的双眼注视同一物体,物体分别在两眼视网膜处成像,并在大脑视中枢重叠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物体,这个功能叫双眼单视。但是,婴幼儿在双眼单视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使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而不能往同一目标上看,于是就产生了斜视。医学上将眼球注视物体时向内侧斜视,称为内斜,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斗鸡眼”。 配戴眼镜时需要测量瞳距,瞳距分为:远用瞳距,近用瞳距,常用瞳距。测定时,是按一定的距离测出这三种瞳距的。 介绍一个简易测量瞳距的方法目的:探讨如何运用角膜映光法测量瞳孔之间的距离,减少因瞳距测量不准确而引起成镜瞳距的误差,导致配戴不适。引起三棱镜效应。方法:检查者左手持电筒,(最好用聚光灯泡)在患者眼前(30cm═33cm)处,让被检查者注视灯泡亮点,右手拿量尺,测量两角膜映光点距离,即可得出两瞳孔之间的距离。一般正常情况下看远的瞳距比看近的瞳距大约2mm。如果眼镜专为远用可将此得出的数值加上2mm。专为近用的可按照此数值。若远近并用可加上1mm即可。斜视测量同上(映光点距离,加上1mm远近可用)单眼法:令患者看(30cm═33cm)处灯光,将尺子一端刻度对准患者瞳孔中心映光点。再看尺子横过患者鼻梁正中处数值,再将其距离得出数值乘2加上1mm。按实际要求应该是两眼视轴穿过瞳孔距离。这种距离与镜片光学中心对应相吻合,才符合要求。结果:映光点距离就是视近时,两眼视轴穿过瞳孔在角膜上距离,即实际所需要的瞳孔的距离。本方法有科学依据,没有因此方法测出瞳距而造成眼镜配戴不适。结论:使用此方法测瞳距即准确又方便,避免了瞳距误差产生三棱镜效应,尤其是高度数配镜者;和幼儿合作欠佳,是理想的瞳距测量法。 至于照片测量,恐怕是不准确的,对配镜人也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