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亚低温治疗方法

亚低温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30 18:13:31

Ⅰ 复温时应测量哪处的体温

肛门。
亚低温治疗复温步骤主要是先撤出物理降温,让体温自然恢复,同时逐渐降低冬眠合剂的量,最后停用冬眠合剂。
复温时应该做好体温监测,避免过快复温。同时若体温不能自行恢复,遵医嘱可加盖被子,暖毛毯,温水袋等方法协助复温,或者使用体外循环等血液变温设备。

Ⅱ 亚低温治疗仪如何操作

T1/T2亚低温治疗仪,采用电脑模糊控温技术,降温 / 升温快速、真正实现外接毯(帽)的恒温控制,使病人体感更舒适,用于各类难治性中枢性发热、重型脑挫伤、脑肿胀、脑干伤及其余各种疾病所致高热的治疗中,也可以用于肿瘤患者减少化疗、放疗期间的副作用。
T1:
毯帽温度控制范围:4℃~45℃,精度:±1℃
最大降温速度:>2℃/分
双路数字体温传感器:30℃~45℃ ,精度:±0.1℃
双路输出,分别控制,双毯或毯帽同时工作
时间控制范围:0~99小时(或长期运行)
体温及水位超限等自动报警功能,仪器故障智能诊断
用户编程数量:60个(其中固化程序10个)
体温反馈控制
外接毯(帽)的恒温控制装置,病人体感更舒服
工作噪声:≤50dB
尺寸(长×宽×高):50cm×30cm×90cm

T2:
水温控制范围:0℃~室温,精度:±1℃
最大降温速度:>2℃/分
双路数字体温传感器:30℃~45℃ ,精度:±0.1℃
双路输出,双毯或毯帽同时工作
时间计时功能
体温及水位超限等自动报警功能,仪器故障智能诊断
尺寸(长×宽×高):50cm×30cm×90cm
工作噪声:≤50dB

体积小,宽度约0.3米,方便移动和病床旁边操作;
全数字温度传感器,控温精确,温度波动小,病人舒适感较强;
电脑控制、用户自己编程、操作方便,具备仪器故障智能诊断功能;
软式冰帽设计,更好贴近病人头部,并方便插管引流操作;
双向快速液压接头,插拔快速,杜绝液体的喷溅。

制冷/制热双重功能,热效率高,功耗低,降温/升温迅速;
双毯或毯帽结合,可同时对两位患者降温;

冰毯采用独特的蜂窝状设计,水循环更通畅,制冷更快。毯面柔软,真正防止褥疮,可任意折叠、卷曲、清洗、消毒;
采用多种防凝露水设计,确保工作环境干净;

神经外科、神经内科:
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血肿、高热惊厥、脑梗塞、开颅手术后等;
ICU、CCU、PICU:
重症患者的亚低温治疗、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及康复。
麻醉科、手术室:
心脏手术、器官移植手术、体外循环手术等; 肿瘤科:
减少肿瘤患者因放疗、化疗期间的副作用产生;
急症科、儿科、血液内科、传染科等科室
各类急症、高热患者等。

Ⅲ 新生儿脑损伤能治愈吗,新生儿亚低温复温时间

亚低温治疗时间为 72 h。 亚低温治疗复温后至少..., 新生儿 HIE 有以下情况不适合进行亚低温治疗

什么叫亚低温治疗仪

亚低温治疗仪也就是降温毯。因为病人出现高热,对各器官组织均产生一定的影响,神经系统损害尤为明显,超高热可由于蛋白质变性和酶功能失常引起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利用降温毯对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使患者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
目前亚低温治疗仪主要有两种制冷模式,一种是以北京恒邦公司的降温毯为代表的压缩机制冷。还有一种是半导体制冷技术,后者目前用得比较少。

Ⅳ 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方法

脑卒中应该如何治疗?
脑梗死治疗原则:
超早期、个体化和整体化原则
1、超早期治疗:发病后力争于治疗时间窗内选用最佳治疗方案。
2、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类型及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
3、整体化治疗:采取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等综合措施,同时对高危因素进行预防性干预。
脑血栓
早期溶栓: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
调整血压:应维持病人血压于较平时稍高水平,以保证脑部灌注。
防止脑水肿: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
控制血糖:急性期病人血糖升高较常见,可能为原有糖尿病的表现。
抗血小板聚集:未行溶栓治疗的病人应在发病后48小时内服用阿司匹林。
控制血脂:常用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及匹伐他汀等。
脑保护治疗:采用亚低温治疗,可通过降低脑代谢来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高压氧舱治疗:对呼吸正常、无抽搐及血压正常的病人,配合高压氧舱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丹参、三七、银杏叶制剂等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
外科或介入治疗:可行开颅降压术和(或)部分脑组织切除术。

Ⅵ 脑梗怎么

脑梗死的治疗应包括对于原发病,即栓子来源器官病变的治疗和脑梗死的治疗两部分。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在于改善脑循环,减轻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害。由于脑梗死极易发生梗死后出血,故抗凝治疗必须慎重。
1.一般处理
①卧床及镇静处理。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心脏功能。③注意营养状况,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④加强护理,防止肺炎、泌尿系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脱水降颅压
是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措施之一,目的在于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以降低病死率。常用的是高渗脱水剂、利尿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3.血管扩张药
若有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或脑脊液有红细胞,禁忌应用血管扩张药;病程已超过24小时或心功能不全者,也不宜使用。
4.抗血小板聚集剂
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有助于预防心内新血栓的形成,防止血管内血栓继续增殖扩展,故在脑梗死发病后就必须重视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剂。
5.抗凝及溶栓治疗
应用抗凝及溶栓疗法,考虑溶栓剂易发生出血的并发症,应特别慎用。由于临床上心源性脑梗死最多见,为预防心内形成新血栓以杜绝栓子的来源,同时防止脑血管内的栓子或母血栓继续增大,以避免脑梗死范围扩大,多采用抗凝治疗。炎症性病变所致的脑栓塞,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禁忌应用。通常在严格观察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和时间的条件下,先给予肝素钙(低分子肝素)治疗,也可选用新双香豆素,剂量应随时调整。
6.颈星状交感神经节封闭
部分专家建议颈星状交感神经节封闭能减轻脑梗死的症状。该法操作简易,无需特殊的器械和药物,故常被采用。但是治疗应早期进行,开始越早,疗效就越佳,临床常见在起病24小时内封闭可明显好转。严重肺气肿者禁用,如患者已开始抗凝治疗也不宜使用。
7.神经保护剂
常用的神经保护剂有:①钙通道阻滞药;②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药;③自由基清除剂;④神经营养因子;⑤神经节苷脂等。
8.亚低温治疗
在急性期,如条件允许可考虑适当早期给予亚低温治疗。亚低温对缺血性的脑损伤亦有肯定意义,不但减轻梗死后的病理损害程度,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尽量在发病6小时内给予。
9.康复治疗
宜早期开始,病情稳定后,积极进行康复知识和一般训练方法的教育,鼓励患者树立恢复生活自理的信心,配合医疗和康复工作,争取早日恢复,同时辅以针灸、按摩、理疗等,以减轻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10.其他治疗
①调整血压;②脑代谢激活剂;③抗感染治疗;④气栓处理。

Ⅶ 亚低温治疗仪的亚低温治疗适用范围

临床适用科室: 神经外科——最早使用降温毯的科室。用的最多的患者是头外伤,还有某些颅脑手术后的患者或中枢高热患者; ICU——各种发热患者或心脏复苏后的患者; 神经内科——脑出血、脑梗塞患者; 急诊科——各种发热患者、中暑患者; 麻醉科——术中需要控温的患者,如低温麻醉; 胸心外科——多用于体外循环后的复温; 呼吸内科——内科系统所有发热待查的患者都由呼吸内科管理; 血液科——发热的患者较多,通常使用激素,降温毯的物理降温是更好的方法; 儿科——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抑制性神经元的发育明显落后于兴奋性神经元。因此,儿童发热常出现高热或高热惊厥,降温毯在儿科是必备的设备。

Ⅷ 亚低淐治疗名词解释

亚低温治疗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近几年,国外率先开始使用亚低温(30-35℃)治疗脑缺血、脑缺氧和脑出血病人,取得了令人嘱目的研究成果。

临床深低温治疗的应用和研究由来已久,低温在心外科和神经外科手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但体温低于28℃时,常诱发心律失常、凝血机制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从80年代起,深低温已很少应用,80年代末,研究发现脑温下降2~3℃(亚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也有保护作用,且无深低温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使低温治疗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近几年,国外率先开始使用亚低温(30-35℃)治疗脑缺血、脑缺氧和脑出血病人,取得了令人嘱目的研究成果,1996年Metz对一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冰毯机体表降温,结果10例中有7例恢复伤前的正常状态,认为低温(32.5-35℃)可降低颅内压;同年Reith对39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脑卒中后及时降低体温有助于减少病死率。

Ⅸ 我现在已经是脑梗患者了我现在怎样治疗

这个你可以找医生看看

Ⅹ 脑栓塞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
脑栓塞的治疗应包括对于原发病即栓子来源器官病变的治疗和脑栓塞的治疗两部分。脑栓塞的治疗主要在于改善脑循环,减轻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害。各种治疗措施与脑梗死大致相同,由于脑栓塞极易发生梗死后出血,故抗凝治疗必须慎重。这是介绍治疗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1.一般处理
(1)脑栓塞患者一般较重,应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患者。患者如烦躁不安,可用镇静类药物,但剂量不宜太大,以免影响意识水平的观察。不用抑制呼吸的鸦片类药物,在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用这类药物会导致呼吸突然停止。
(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心脏功能: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和鼻腔中的黏液、呕吐物等。如发现患者通气功能欠佳或氧分压减低,应及时插入气管套管,加压给氧,或考虑作气管切开术,使用人工辅助呼吸器。由于栓子多数来源于心脏,所以应特别注意心脏情况,维持正常心功能,最好有心电监护,以排除因心律异常而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也便于及时发现心律变化。
(3)注意营养状况,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由于脑栓塞发病急,病情重,早期常有意识障碍、呕吐频繁,则可暂禁食48h,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72h后,如果患者仍不清醒可采用鼻饲饮食,以牛奶、豆浆等流食为主,液体进入总量每天约2000ml。如合并有心脏病者,则液体量可限制在1500ml。
(4)加强护理防止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脱水降颅压是治疗脑栓塞的主要措施之一,目的在于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以降低病死率。常用的是高渗脱水剂、利尿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高渗脱水剂以20%的甘露醇为最常用,通常以125~250ml快速静脉滴注,根据病情可每6~8小时1次,反跳现象较轻,颅内压能降低46%~55%。缺点是有增加血容量的作用,如果是心源性脑栓塞,尤其合并心功能不全时,容易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加重病情。这种患者可以合理选用利尿药如呋塞米(速尿)或利尿酸钠等,也常用以降颅压,特别是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效果较好。副作用是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应注意纠正。如无禁忌也可选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10~20mg,加入液体静脉点滴。
3.血管扩张药部分作者主张用效果确实、作用快速的药物。在适应证的控制上应比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更严格,若有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或脑脊液有红细胞,禁忌应用;病程已超过24h或心功能不全者,也不宜使用。常用的有罂粟碱、烟酸、碳酸氢钠或山莨菪碱(654-2)静滴,二氧化碳气体间断吸入和口服桂利嗪(脑益嗪)、双氢麦角碱(海特琴)或桂利嗪(肉桂哌嗪)等,以促进侧支循环,增加缺血区的局部血容量。
但是也有作者认为,在急性期,病灶部位由于乳酸和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的积蓄,引起局部组织酸中毒,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即过度灌注综合征。如果在此时使用脑血管扩张药,会使病灶远处的血管扩张,相反的引起病灶部位的血流减少,即引起脑内盗血综合征。所以一般不主张使用脑血管扩张药。如果要用,则应当早用,超过24h就不宜再用,以免产生脑内盗血综合征。
4.抗血小板聚集剂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有助于预防心内新血栓的形成,防止血管内血栓继续增殖扩展,故在脑栓塞发病后就必须重视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剂。通常可选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磺吡酮(苯磺唑酮)等。阿司匹林在体内能抑制血小板的许多功能,包括二磷酸腺苷等的释放反应,自发性的血小板凝聚和前列腺素G2在血小板内的合成等。剂量50~75mg,1次/d,饭后服。服用时需观察胃肠道反应,溃疡患者禁用。妇女患者服用此药效果不好。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对抗血小板的凝聚,减低血液黏稠度和改善微循环,但高分子化合物能增加血容量,对心脏病或肾病患者应减少一半剂量应用,以免引起心力衰竭。
5.抗凝及溶栓治疗应用抗凝及溶栓疗法,比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适应证更严格,考虑溶栓剂易发生出血的并发症,应特别慎用。由于临床上心源性脑栓塞最多见,为预防心内形成新血栓以杜绝栓子的来源,同时防止脑血管内的栓子或母血栓继续增大,以避免脑梗死范围扩大,多采用抗凝治疗。对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者,较长期用有助于防止脑栓塞再发,且有预防心脏手术并发脑栓塞的作用。有人主张对心肌梗死所致者只短期使用,通常为6个月或更短即可。炎症性病变所致的脑栓塞,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禁忌应用。
通常在严格观察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和时间的条件下,先给予肝素钙(低分子肝素)治疗,也可选用新双豆素,剂量应随时调整。
6.颈星状交感神经节封闭部分专家建议颈星状交感神经节封闭能减轻脑栓塞的症状。操作简易,无需特殊的器械和药物,故常被采用。但是治疗应早期进行,开始越早,疗效就越佳,临床常见在起病24h内封闭可明显好转。一般1次/d,约10次为1疗程。其治疗机制是阻滞颈星状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能使脑血管扩张,以解除梗死灶周围的血管痉挛,也可促使栓子移向小血管而缩小脑梗死的范围。对年轻的无动脉硬化患者疗效较好。
颈星状交感神经节封闭的方法是患者仰卧,颈背下垫一小枕,使颈部过伸,穿刺点位于病变侧胸锁乳突肌内缘距锁骨上2横指处,以碘酊及酒精消毒皮肤,铺上孔巾,用0.5%的普鲁卡因作局部皮下浸润麻醉,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分开将胸锁乳突肌和其下的颈动脉拉向外侧,右手持22号针垂直刺入;当针尖触及横突时,将针后退少许,约1cm,再向内及后下方徐徐刺入,直抵脊柱第6颈椎体外侧;稍后退抽吸,无血液、脑脊液及气体,即可缓慢注入0.5%~1%的普鲁卡因10~20ml,封闭成功,在10~15min内可出现同侧Horner综合征。
通常应注意先行普鲁卡因皮试以排除过敏,穿刺部位不能过低,以防刺入脊髓蛛网膜下隙、颈或椎动脉、颈静脉、肺尖等。严重肺气肿者禁用,如患者已开始抗凝治疗也不宜使用。
7.神经保护剂缺血超早期,神经元膜离子转运停止,神经元去极化,钙离子内流导致兴奋性氨基酸增多,加剧钙离子内流和神经元去极化,致细胞的结构破坏。
(1)钙通道阻滞药:尼莫地平,20~40mg,3次/d;尼莫地平(尼莫通),30g,3次/d;桂利嗪(脑益嗪),25mg,3次/d等。低血压者和颅内压增高者慎用。
(2)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药:如镁离子盐。
(3)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E、甘露醇、CuZn-SOD、Mn-SOD等。
(4)神经营养因子:如神经营养因子(NTF)、NGF转化生长因子(TGFS)等。
(5)神经节苷脂:主要是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等。
8.亚低温治疗在急性期,如条件允许可考虑适当早期给予亚低温治疗。亚低温对缺血性的脑损伤亦有肯定意义,不但减轻梗死后的病理损害程度,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尽量在发病6h内给予。
9.康复治疗宜早期开始,病情稳定后,积极进行康复知识和一般训练方法的教育,鼓励患者树立恢复生活自理的信心,配合医疗和康复工作,争取早日恢复,同时辅以针灸、按摩、理疗等,以减轻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尤其是日常生活训练如进食、洗脸、梳头、穿衣、刷牙和写字等。同时要使患者、家属了解有关康复知识,恢复自我的耐心、信心和毅力,这样有利于康复。
10.其他治疗
(1)调整血压:多强调血压降到病前基础血压水平,不宜过低。在高血压脑病时也应注意此点。常用25%的硫酸镁10ml,静脉点滴,或其他比较缓和的降压药物。
(2)脑代谢赋活剂:广泛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用的有脑蛋白水解物、胞磷胆碱(胞二磷胆碱)、三磷腺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
(3)抗感染治疗:对于由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及其他感染所致脑栓塞,必须根据可能的病原,采用足量有效的、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最好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来选择适当的抗感染药物。
(4)气栓处理时患者应取头低、左侧卧位,如为减压病应尽快行高压氧治疗,减少气栓,增加脑含氧量,气栓常引起癫痫发作,应严密观察并抗癫痫治疗。脂肪栓处理可用扩容剂、血管扩张药静脉滴注。
(二)预后
脑栓塞的预后取决于栓塞脑血管的大小、部位和栓子的数量,以及原发病的严重程度。脑栓塞急性期病死率为5%~15%,多死于严重脑水肿、脑疝、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所致脑栓塞预后较差,存活的脑栓塞病人多遗留严重后遗症。如栓子来源不能消除,10%~20%的脑栓塞病人可能在病后10天内再发,反复发作的脑栓塞的死亡率高于首次发作者,预后不好。

阅读全文

与亚低温治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统计分析方法教案 浏览:763
举杠铃的正确方法图解 浏览:549
焦虑睡不着觉的中成药解决方法 浏览:131
宝宝疝气最简单的消除方法 浏览:573
顶级足球训练方法 浏览:688
电信面试客服问题及解决方法 浏览:18
摩托车科目二技巧与方法 浏览:327
照明回路保护开关的安装方法 浏览:231
什么方法治鼻炎 浏览:911
胎儿性别检测方法 浏览:931
实际锻炼教学方法 浏览:151
孩子独立锻炼方法 浏览:19
男人吃什么补气血最好的方法 浏览:155
8岁发烧39度的最佳处理方法 浏览:300
如何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方法 浏览:971
手机远程灯使用方法 浏览:809
实验研究三大方法 浏览:698
脚裸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浏览:574
手机投屏到日立投影仪方法 浏览:150
简单拼读的正确方法 浏览: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