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面神经麻木刺血治疗方法

面神经麻木刺血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20 19:12:01

㈠ 面神经麻痹如何治疗

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分为中医、西医两类,西医治疗以激素为主,短期使用激素对人体无较大危害。其次使用营养神经药物,补充维生素B族、神经生长因子。同时对症治疗,采取相应办法解决患者的伴随症状,如预防结膜炎、眼球炎症,保护眼睛。适当采取合理的物理治疗。中医治疗重点为针灸治疗,有效性已经得到了认可,有效率远远超过西医治疗。同时配合中药治疗达到祛风散寒、通络活血的作用。

㈡ 面神经麻痹针灸那几个穴位效果好啊

面神经麻痹的中医治疗方案【治疗】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地仓、水沟、颧髎、四白、太阳、丝竹空、翳风、睛明。
配穴:合谷、内庭。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据透刺之两穴间距离选针。并以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刺入0.3寸左右为宜。进针时,宜迅速点刺破皮,然后慢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针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贴附在皮肤上,感觉针尖和针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浅。最佳者应将针身置于肌纤维之间,但不可过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颤法,使得气明显后留针。均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行针1~2次,施捻转法,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患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部基本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眼尚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斜;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略有改善。
共观察938例,结果痊愈767(81.7%),显效107例(11.4%),有效52例(5.5%),无效12例(1.4%),总有效率为98.6%[5~8]。
电针
(一)取穴
主穴:牵正、地仓、水沟、阳白、鱼腰、翳风、下关。
配穴:合谷、行间、外关、后溪。
牵正穴位置:耳垂前方0.5寸处。
(二)治法
每次选2~3个主穴,配穴一般取1~2穴,如为后遗症,则宜取3~4穴。针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侧面部由轻到重向耳根方向推拿数次。针刺方法如下: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增大,宜针阳白向下透鱼腰,迎香向上刺至眶下;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歪斜,针地仓透颊车;太阳穴深刺。症候明显部位,接负极;正极可接于太阳穴,如为面肌麻痹后遗症可接双下关穴。采用慢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轻度抽动为宜。电针治疗,据观察在发病后15天应用效果较好。如早期用电针,通电时间须控制在5~10分钟左右,病程超过半月者,通电时间可延长至15分钟。亦可在得病后先针刺5~7次,再加用电针,以利恢复。电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948例,痊愈率为75.5~93.3%,总有效率为95.7~97.2%。其中,面神经麻痹后遗症18例,治愈1例,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44.4%[9~15]。
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阳白、四白、牵正、地仓;2、下关、翳风;3、阿是穴。
配穴:颊车、太阳、大椎、大迎、瞳子髎。
阿是穴位置:共九个刺激点。第1点在患侧内颊膜部咬合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相对区,在此点前后0.5厘米处各为1刺激点,然后在咬合线上下约0.5厘米的平行线上各选和前3点相对应的刺激点6个。
(二)治法
贴敷药物:分2组。1、麝香2克,全蝎1.5克,白胡椒1.5克,白花蛇1克,蜈蚣1条。共研细末。2、川芎、当归各500克,黄连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炼至滴水成珠,加黄丹360克,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天牛粉286克,搅匀,分摊于纸上配,每帖膏重2克。
治疗时,第1组药物用于第1组穴位,每次取4穴,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捏起穴区皮肤,右手持经严密消毒之手术刀片,在穴位上轻割皮肤,成“X”型,并挤出少量血,然后将撒有药粉之小块伤湿止痛膏(或胶布)贴在穴位上。注意不可割划太深,每周1次,穴位轮换。
第2组穴采用第2组药物贴敷,每次取主穴1个,酌加配穴1个。贴时将膏药加温融化,5天一换,穴位轮用。
第3组穴为点刺加芥末贴敷。先将芥末粉10克(小儿及少女用5~7克),用温水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面积约2~3厘米,厚0.5厘米。先令患者以1.3%食盐水漱口,然后用消毒三棱针以雀啄式在阿是穴每个刺激点,迅速点刺10~20下,然后将芥末敷于面颊外侧相应部位,约相当于下关、颊车、地仓3穴。病情重者,可加敷太阳等穴。敷后12~24小时取下。局部红肿,起水泡,宜按烫伤治疗。敷药后如出现热痛或流泪等,系正常现象,多在4小时左右停止。
上述方法,可单用一种,亦可轮用。一、二两组穴位,可以互相交替应用。
(三)疗效评价
穴位贴敷法治疗本病患者869例,痊愈668例(76.9%),显效111例(12.8%),有效67例(7.7%),无效23例(2.6%),总有效率为97.4%[15~18]。
针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2、地仓、颊车、太阳。
配穴:睛明、承浆、听会、大迎、丝竹空。
阿是穴位置:颧髎穴下后方1寸许。
(二)治法
主穴每次用1组,交替轮用。配穴为透针所到之止穴,据主穴需要而定。第一组阿是穴,以28或30号毫针进3针,分别自皮下透向睛明、地仓、颊车,施捻转手法,平补平泻,运针1~2分钟后,出针,然后在针处拔火罐10~15分钟。第二组,在患侧地仓进2针,沿皮透刺至承浆;再从颊车进针2支沿皮透刺到听会和大迎穴;太阳进针2支,沿皮透刺至丝竹空和四白穴,留针20分钟。上述2组均为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平时嘱患者自行按摩患部。
(三)疗效评价
以多针透刺配合拔火罐,共治800例,结果痊愈783例(97.9%),显效12例(1.5%)有效5例(0.6%),有效率达到100%[19]。
温针
(一)取穴
主穴:下关。
配穴:颊车、地仓、颧髎、太阳、四白、迎香、阳白、水沟、承浆、牵正。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配穴3~4穴,交替轮用。下关穴取患侧,以28号毫针深剌得气后,针柄上置一1寸长之艾条段,距皮肤约1寸左右,点燃灸灼,以病人感温热为度,待艾段燃尽出针。备用穴采用针剌或透剌之法。下关穴温针,也可用95%酒精中浸过之棉球,燃着后烧针,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第一疗程每日一次,共针10次,停针3~5天,继续下一疗程,改为隔日1次。
(三)疗效观察
共观察237例,结果痊愈196例(82.7%),显效21例(8.9%),有效18例(7.6%),无效2例(0.8%),总有效率99.2%[20~22]。
电针加穴位红外线照射
(一)取穴
主穴:阳白、下关、地仓、禾髎、鱼腰。
配穴:翳风、合谷。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4穴,酌加配穴。先以毫针刺,提插结合捻转手法持续1分钟后,即接通电针仪,用疏密波,强度以面部肌肉出现轻微抽动为宜,刺激15~20分钟。取针后,用红外线灯照射,灯与皮肤距离为31~40厘米左右,照射时间约15~20分钟。为防止红外线损伤眼睛,照射前,宜以3×3厘米纱布数层将患者双眼盖住。在照射过程中,要调整灯距,以免灼伤皮肤。亦可电针后,留针照射。照射完毕出针,再按摩10~15分钟。隔日1次,5~7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再作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观察221例,有效率在98~100%之间[23~25]。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夹脊颈1~7,地仓、四白、阳白、下关;2、臼间、纠正;3、上2(腕踝针穴)。
配穴:攒竹、迎香、翳风、合谷、足三里。
臼间穴位置:口腔内后壁,上下臼齿咬合线上。
纠正穴位置:手小指尺侧指掌关节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可取1组,亦可2组或3组综合取用。疗效不满意时,可酌加或改用配穴。第1组穴操作法:先取体穴2~3个,行透刺法,法同前述。在留针期间,以皮肤针叩刺夹脊颈1~7,包括督脉及椎旁,反复以中等度手法叩刺3~5遍,然后用艾条温灸至穴区潮红。第2组穴,针尖朝向屏间切迹底水平线进针,针深约2寸,提插2~3次,得气后即予出针;纠正穴可用28号毫针深刺,透合谷穴,略作捻转,使针感强烈后出针。患侧颊内粘膜如有瘀血,可用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第3组上2区,相当于内关穴而稍低些。用32号毫针2寸长,成30度角速刺入皮内,进后,放平针体,使针尖向肘部并与前臂平行,在皮下缓缓送入1.5寸左后,患者应无疼痛或酸麻胀等感觉,留针30分钟。第一、二组穴宜隔日1次,第3组穴可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682例,痊愈339例(49.7%),显效188例(27.6%),有效98例(14.4%),无效47例(6.9%),总有效率93.1%[26~28]。
刺血
(一)取穴
主穴:为口腔内粘膜刺区,共三个。后区:患侧大臼齿对侧;中区:串侧小臼齿对侧;前区:患侧上下犬齿对侧。
(二)治法
每次可选定一个刺区。上部病变较重者取后区,中部病变较重者取中区,下部病变较重者取前区。如病程短者,可探寻得口腔粘膜的麻痹区或硬结处。治疗时,先令患者用温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再以消毒之铍针(如无铍针可用手术刀代替)在选好之刺区,对口腔粘膜划割,作斜切口,长1.0~1.5厘米,深0.1~0.3厘米(小儿酌减)。然后用拇指与食、中指按摩挤压,并以压舌板向下刮血,体壮多出,体弱少出,直至血色鲜红为止。术后以5%盐水棉块蘸少许白糖敷贴刺血处。上法每日或隔日施行1次。注意:操作时应严格消毒,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用本法。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248例,结果痊愈828例,显效247例,有效16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9.2%[29]。
苇管器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道口。
(二)治法
先应制作苇管器这一灸具。施灸时,令病人取卧位,将纯艾制成半个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在苇管器半个鸭嘴形处,用线香点燃后,将胶布封闭苇管器内端插入耳道内。施灸时,以耳部感到温热为宜,一般皮肤温度约升高2~3℃,每次灸3~9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51例,结果治愈3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20]。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阳白透鱼腰、阳白透攒竹、阳白透丝竹空、颧髎透迎香、颧髎透地仓、颧髎透夹承浆、颊车透颧髎、下关透颧髎。
(二)治法
一般每次取三对穴,交替应用。 按所透两穴之间的距离选 取相应长度的毫针,以15度夹角的方向行沿皮透剌至预定穴区。透剌完毕,以食、拇指将针柄向一个方向捻转,直到针下出现阻滞而不能作单方向旋捻时,再行牵拉:紧握针柄,向透剌相反方向进行快速、轻柔、有弹性的牵拉,每组穴牵拉3分钟左右,每隔10分钟行上述方法一次。共3~4次。在最后一次时,将瘫痪肌群牵拉至与患侧基本对称的位置,并以胶布固定针柄 ,留针1小时后,反捻针柄取针。第一个月隔日针1次,第二个月隔2日针1 次,第三个月隔3日针1 次,一般须治三个月。

㈢ 能详细的说说面部神经麻痹产生的原理以及治疗方法吗

面神经麻痹的病因
(1)感染性病变(约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 (2)耳源性疾病 (3)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 (4)肿瘤(约5.5%):、 (5)神经源性:约13.5%, (6)创伤性 : (7)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8)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9)血管机能不全; (10) 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地仓、水沟、颧髎、四白、太阳、丝竹空、翳风、睛明。 配穴:合谷、内庭。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据透刺之两穴间距离选针。并以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刺入0.3寸左右为宜。进针时,宜迅速点刺破皮,然后慢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针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贴附在皮肤上,感觉针尖和针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浅。最佳者应将针身置于肌纤维之间,但不可过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颤法,使得气明显后留针。均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行针1~2次,施捻转法,平补平泻。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患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部基本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眼尚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斜;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略有改善。 共观察938例,结果痊愈767(81.7%),显效107例(11.4%),有效52例(5.5%),无效12例(1.4%),总有效率为98.6%[5~8]。
电针
(一)取穴 主穴:牵正、地仓、水沟、阳白、鱼腰、翳风、下关。 配穴:合谷、行间、外关、后溪。 牵正穴位置:耳垂前方0.5寸处。 (二)治法 每次选2~3个主穴,配穴一般取1~2穴,如为后遗症,则宜取3~4穴。针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侧面部由轻到重向耳根方向推拿数次。针刺方法如下: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增大,宜针阳白向下透鱼腰,迎香向上刺至眶下;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歪斜,针地仓透颊车;太阳穴深刺。症候明显部位,接负极;正极可接于太阳穴,如为面肌麻痹后遗症可接双下关穴。采用慢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轻度抽动为宜。电针治疗,据观察在发病后15天应用效果较好。如早期用电针,通电时间须控制在5~10分钟左右,病程超过半月者,通电时间可延长至15分钟。亦可在得病后先针刺5~7次,再加用电针,以利恢复。电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948例,痊愈率为75.5~93.3%,总有效率为95.7~97.2%。其中,面神经麻痹后遗症18例,治愈1例,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44.4%[9~15]。
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阳白、四白、牵正、地仓;2、下关、翳风;3、阿是穴。 配穴:颊车、太阳、大椎、大迎、瞳子髎。 阿是穴位置:共九个刺激点。第1点在患侧内颊膜部咬合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相对区,在此点前后0.5厘米处各为1刺激点,然后在咬合线上下约0.5厘米的平行线上各选和前3点相对应的刺激点6个。 (二)治法 贴敷药物:分2组。1、麝香2克,全蝎1.5克,白胡椒1.5克,白花蛇1克,蜈蚣1条。共研细末。2、川芎、当归各500克,黄连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炼至滴水成珠,加黄丹360克,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天牛粉286克,搅匀,分摊于纸上配,每帖膏重2克。 治疗时,第1组药物用于第1组穴位,每次取4穴,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捏起穴区皮肤,右手持经严密消毒之手术刀片,在穴位上轻割皮肤,成“X”型,并挤出少量血,然后将撒有药粉之小块伤湿止痛膏(或胶布)贴在穴位上。注意不可割划太深,每周1次,穴位轮换。 第2组穴采用第2组药物贴敷,每次取主穴1个,酌加配穴1个。贴时将膏药加温融化,5天一换,穴位轮用。 第3组穴为点刺加芥末贴敷。先将芥末粉10克(小儿及少女用5~7克),用温水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面积约2~3厘米,厚0.5厘米。先令患者以1.3%食盐水漱口,然后用消毒三棱针以雀啄式在阿是穴每个刺激点,迅速点刺10~20下,然后将芥末敷于面颊外侧相应部位,约相当于下关、颊车、地仓3穴。病情重者,可加敷太阳等穴。敷后12~24小时取下。局部红肿,起水泡,宜按烫伤治疗。敷药后如出现热痛或流泪等,系正常现象,多在4小时左右停止。 上述方法,可单用一种,亦可轮用。一、二两组穴位,可以互相交替应用。 (三)疗效评价 穴位贴敷法治疗本病患者869例,痊愈668例(76.9%),显效111例(12.8%),有效67例(7.7%),无效23例(2.6%),总有效率为97.4%[15~18]。
针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2、地仓、颊车、太阳。 配穴:睛明、承浆、听会、大迎、丝竹空。 阿是穴位置:颧髎穴下后方1寸许。 (二)治法 主穴每次用1组,交替轮用。配穴为透针所到之止穴,据主穴需要而定。第一组阿是穴,以28或30号毫针进3针,分别自皮下透向睛明、地仓、颊车,施捻转手法,平补平泻,运针1~2分钟后,出针,然后在针处拔火罐10~15分钟。第二组,在患侧地仓进2针,沿皮透刺至承浆;再从颊车进针2支沿皮透刺到听会和大迎穴;太阳进针2支,沿皮透刺至丝竹空和四白穴,留针20分钟。上述2组均为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平时嘱患者自行按摩患部。 (三)疗效评价 以多针透刺配合拔火罐,共治800例,结果痊愈783例(97.9%),显效12例(1.5%)有效5例(0.6%),有效率达到100%[19]。
温针
(一)取穴 主穴:下关。 配穴:颊车、地仓、颧髎、太阳、四白、迎香、阳白、水沟、承浆、牵正。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配穴3~4穴,交替轮用。下关穴取患侧,以28号毫针深剌得气后,针柄上置一1寸长之艾条段,距皮肤约1寸左右,点燃灸灼,以病人感温热为度,待艾段燃尽出针。备用穴采用针剌或透剌之法。下关穴温针,也可用95%酒精中浸过之棉球,燃着后烧针,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第一疗程每日一次,共针10次,停针3~5天,继续下一疗程,改为隔日1次。 (三)疗效观察 共观察237例,结果痊愈196例(82.7%),显效21例(8.9%),有效18例(7.6%),无效2例(0.8%),总有效率99.2%[20~22]。
电针加穴位红外线照射
(一)取穴 主穴:阳白、下关、地仓、禾髎、鱼腰。 配穴:翳风、合谷。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4穴,酌加配穴。先以毫针刺,提插结合捻转手法持续1分钟后,即接通电针仪,用疏密波,强度以面部肌肉出现轻微抽动为宜,刺激15~20分钟。取针后,用红外线灯照射,灯与皮肤距离为31~40厘米左右,照射时间约15~20分钟。为防止红外线损伤眼睛,照射前,宜以3×3厘米纱布数层将患者双眼盖住。在照射过程中,要调整灯距,以免灼伤皮肤。亦可电针后,留针照射。照射完毕出针,再按摩10~15分钟。隔日1次,5~7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再作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观察221例,有效率在98~100%之间[23~25]。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夹脊颈1~7,地仓、四白、阳白、下关;2、臼间、纠正;3、上2(腕踝针穴)。 配穴:攒竹、迎香、翳风、合谷、足三里。 臼间穴位置:口腔内后壁,上下臼齿咬合线上。 纠正穴位置:手小指尺侧指掌关节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可取1组,亦可2组或3组综合取用。疗效不满意时,可酌加或改用配穴。第1组穴操作法:先取体穴2~3个,行透刺法,法同前述。在留针期间,以皮肤针叩刺夹脊颈1~7,包括督脉及椎旁,反复以中等度手法叩刺3~5遍,然后用艾条温灸至穴区潮红。第2组穴,针尖朝向屏间切迹底水平线进针,针深约2寸,提插2~3次,得气后即予出针;纠正穴可用28号毫针深刺,透合谷穴,略作捻转,使针感强烈后出针。患侧颊内粘膜如有瘀血,可用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第3组上2区,相当于内关穴而稍低些。用32号毫针2寸长,成30度角速刺入皮内,进后,放平针体,使针尖向肘部并与前臂平行,在皮下缓缓送入1.5寸左后,患者应无疼痛或酸麻胀等感觉,留针30分钟。第一、二组穴宜隔日1次,第3组穴可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682例,痊愈339例(49.7%),显效188例(27.6%),有效98例(14.4%),无效47例(6.9%),总有效率93.1%[26~28]。
刺血
(一)取穴 主穴:为口腔内粘膜刺区,共三个。后区:患侧大臼齿对侧;中区:串侧小臼齿对侧;前区:患侧上下犬齿对侧。 (二)治法 每次可选定一个刺区。上部病变较重者取后区,中部病变较重者取中区,下部病变较重者取前区。如病程短者,可探寻得口腔粘膜的麻痹区或硬结处。治疗时,先令患者用温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再以消毒之铍针(如无铍针可用手术刀代替)在选好之刺区,对口腔粘膜划割,作斜切口,长1.0~1.5厘米,深0.1~0.3厘米(小儿酌减)。然后用拇指与食、中指按摩挤压,并以压舌板向下刮血,体壮多出,体弱少出,直至血色鲜红为止。术后以5%盐水棉块蘸少许白糖敷贴刺血处。上法每日或隔日施行1次。注意:操作时应严格消毒,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用本法。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248例,结果痊愈828例,显效247例,有效16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9.2%[29]。
苇管器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侧耳道口。 (二)治法 先应制作苇管器这一灸具。施灸时,令病人取卧位,将纯艾制成半个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在苇管器半个鸭嘴形处,用线香点燃后,将胶布封闭苇管器内端插入耳道内。施灸时,以耳部感到温热为宜,一般皮肤温度约升高2~3℃,每次灸3~9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51例,结果治愈3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20]。
体针
(一)取穴 主穴:阳白透鱼腰、阳白透攒竹、阳白透丝竹空、颧髎透迎香、颧髎透地仓、颧髎透夹承浆、颊车透颧髎、下关透颧髎。 (二)治法 一般每次取三对穴,交替应用。 按所透两穴之间的距离选 取相应长度的毫针,以15度夹角的方向行沿皮透剌至预定穴区。透剌完毕,以食、拇指将针柄向一个方向捻转,直到针下出现阻滞而不能作单方向旋捻时,再行牵拉:紧握针柄,向透剌相反方向进行快速、轻柔、有弹性的牵拉,每组穴牵拉3分钟左右,每隔10分钟行上述方法一次。共3~4次。在最后一次时,将瘫痪肌群牵拉至与患侧基本对称的位置,并以胶布固定针柄 ,留针1小时后,反捻针柄取针。第一个月隔日针1次,第二个月隔2日针1 次,第三个月隔3日针1 次,一般须治三个月。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难治性重症面肌瘫痪患者。共治42 例,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结果痊愈26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6%[31]。

㈣ 脸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分为中医、西医两类,西医治疗以激素为主,短期使用激素对人体无较大危害。其次使用营养神经药物,补充维生素B族、神经生长因子。同时对症治疗,采取相应办法解决患者的伴随症状,如预防结膜炎、眼球炎症,保护眼睛。适当采取合理的物理治疗。中医治疗重点为针灸治疗,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有效率远远超过西医治疗。同时配合中药治疗达到祛风散寒、通络活血的作用。

㈤ 面神经麻痹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您好,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分为中医、西医两类,西医治疗以激素为主,短期使用激素对人体无较大危害。其次使用营养神经药物,补充维生素B族、神经生长因子。同时对症治疗,采取相应办法解决患者的伴随症状,如预防结膜炎、眼球炎症,保护眼睛。适当采取合理的物理治疗。中医治疗重点为针灸治疗,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有效率远远超过西医治疗。同时配合中药治疗达到祛风散寒、通络活血的作用。

㈥ 面神经麻痹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炎炎暑期刚过,我在门诊就接诊了7、8个面神经麻痹的或者,表现为口眼歪斜、单侧眼睛不能闭住,口角流涎等。来都异口同声说是”空调吹出来“或者说是“电扇扇出来”病。其实空调和电扇只是个诱因,注意病因有二:1
风湿。2 病毒。下面与大家一起谈谈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和方法。
一、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对面神经麻痹的恢复至关重要,直接关乎后遗症遗留的多少和轻重。
1、急性期的诊断
有面神经炎的耳或面部疼痛史,有开窗睡觉或空调、电扇应用史;有口眼歪斜的表现症状;肢体无活动或者感觉障碍;经头颅CT检查除外脑血管疾病。
2、急性期的西医治疗
(1)保护面神经
急性期尽快的保护面神经减轻水肿和脱髓鞘,除大量应用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B2、B6、B12外,早期在清晨静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毫克,加生理盐水或者5%的葡萄糖中静滴。至少应用一周减量或者改为口服。
(2)抗感染抗风湿治疗
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分析以哪个病因为主,采取相应的治疗。如血液中白细胞分类中性白细胞和C反应单白明显增高,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如果中性白细胞不高,且有病毒感染的表现,给予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等治疗。抗风湿可以口服布洛芬缓释片等治疗。
(3)急性期中药的治疗
中医把面神经麻痹归列“中风”范畴,即“小中风”“中经络”,与脑血管病的“中脏腑”相区别。辩证为外感风寒或者风湿。
治疗给予方剂五虎追风散,荆防败毒散等。
特别提醒注意:急性期不提倡针灸治疗,会加重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改变。
(4)急性期的防护措施
保暖,带大口罩,患侧的眼睛保护带眼罩或者蒙住患侧眼睛等,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二、面神经麻痹恢复期的治疗
1、西医治疗
大量B族维生素,C等。相应的对症治疗。
2、中医中药治疗
中药方剂,牵正散,五虎追风散,人参败毒散等
理疗:针灸,按摩,推拿等,可最早在发病的一周后进行。进行语言、眨眼、呲牙等功能训练。

㈦ 面神经麻痹如何治疗

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可以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地巴唑等,同时给予改善循环以及减轻面神经水肿的药物治疗。
如果眼睑不能完全闭合,要给予滴眼液或眼药膏涂抹,保护眼角膜以免受损伤。在病情的恢复期可以给予针灸、理疗治疗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
同时可以行表情肌功能锻炼,进行面部的按摩以及抬眉、鼓气、示齿、嘬嘴等训练促进表情肌的恢复,改善流涎、患侧留食等症状,那么面神经麻痹是可以治好的。

㈧ 面神经麻痹怎么治疗

您好: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原理主要是解除水肿,解除对面神经的压迫,方法主要有:
1、药物治疗:有激素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如维生素B1、B12,改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恢复,或是服用一些活血化瘀,补中益气的一些药物;
2、中医疗法:主要是针灸,但是患病前7天,水肿还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的情况下,最好是不要做针灸,因为起病后三天达到高峰,随后水肿逐渐消退,所以,一般建议是在患病7天以后进行针灸治疗,可能对病人恢复有帮助;
3、物理治疗:主要是进行局部的按摩,鼓气的训练,来帮助表情肌功能的恢复;
4、外科手术:只有在患者很严重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这种方法,临床上一般不采取。

㈨ 面瘫是怎样治疗的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它是一种由于面神经受损而导致面肌瘫痪的神经缺损症状。面神经由颅内中心发出,最后分布到面部,支配面肌的运动。面神经道较长,其中任何一处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受损,均压引起面神经麻痹。那怎样治疗面瘫好的快啊?下面将详细回答这一问题。

如何治疗面瘫好得快

1、中医学针灸

面瘫发生后,可采用中医针刺疗法,通过穴位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全身代谢,从而缓解面神经炎症水肿,促进面瘫康复,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

2、推拿疗法

按压时可以沿着面部肌肉的走形方向由下往上推,比如用患侧大拇指沿着面瘫一侧腮部从下向上推倒颧骨处,反复约30次左右。要注意力度要适度,让自己感觉到局部的微热为度,并且推拿肌肉的反复都是由下往上推。

3、热疗

恰当的热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水肿的症状,对患侧瘫的部位可以采用热敷的方法来治疗。可以用毛巾蘸热水拧干,然后热敷,也可以把盐炒热,然后用纱布包起来,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红外治疗仪、射频仪等仪器来治疗。主要治疗部位是患侧面部、耳部、耳后等部位。

这些都是关于面瘫如何治疗好的全部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日常护理应注意不要让面部长期受到冷风刺激。对于闭眼不能或闭眼不全的患者,应给予眼睛特殊的护理。患有口肌障碍的病人,应该改变饮食,服用非处方止痛药,这样可以减轻疼痛。

阅读全文

与面神经麻木刺血治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品蛋的食用方法 浏览:996
辣椒烧手的正确方法 浏览:108
科比篮球技巧和方法 浏览:6
监控设置安装与调试方法心得 浏览:30
椎间盘膨隆治疗方法 浏览:519
太阳快速升起来的方法 浏览:980
太极拳快速学会的方法 浏览:328
肱骨内下髁炎锻炼方法 浏览:966
纸盒纯牛奶倒出来加热的正确方法 浏览:615
卡尺深度杆使用方法 浏览:263
矶竿使用方法图解 浏览:817
木柜门安装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61
活性物检测方法 浏览:18
三星手机eap方法 浏览:665
手工折叠伞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713
宝宝肠绞痛治疗方法 浏览:192
九牧花洒鉴别方法 浏览:696
启动我的电脑方法 浏览:171
数字温度计使用方法 浏览:566
水墨探索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浏览: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