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脾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脾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12 19:45:07

1. 脾疼怎么

中医认为脾属脏,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和胃相表里。脾的主要功能是主动化、主升清和统摄血液。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的作用。运化水谷是指脾能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运输至全身;运化水液是指脾能对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余的水分,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脾主升清,是指脾把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有“脾以升为健”之说。脾主统血,即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的运化功能,不仅是脾的主要功能,而且对于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称脾胃为“
后天为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转输营养物质,运化水液,统摄血液。脾和肌肉、四肢、口唇有关。
1.脾主运化:一是运化水谷的精微。饮食入胃,经过胃的腐熟后,由脾来消化吸收,将其精微部分,通过经络,上输于肺。再由心肺输布于全身,以供各个组织器官的需要。一是运化水液。水液入胃,也是通过脾的运化功能而输布全身的(具体运行见肾主水示意图)。若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常,则气血的化源不足,易出现肌肉消瘦、四肢倦怠、腹胀便搪,甚至引起气血衰弱等症。若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可导致水液确留,聚湿成饮,湿聚生痰或水肿等症。
2.
脾统血:血液在脉道正常运行,除依赖心脏的推动、肝脏的调节,又有赖于脾气的统摄控制,使之循经运行不至溢于脉外。所以脾气充足,则血不妄行。若脾气虚弱,气不摄血而溢于脉外,即所谓“脾不统血”,可出现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皮下出血等慢性出血疾患。
3.脾主肌肉和四肢:人体的肌肉、四肢依靠气血津液等物质来营养,而这些营养物质的来源又有赖于脾。因此,脾气健运,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壮实,四肢活动有力。反之,脾气衰弱,营养缺乏,则肌肉消瘦或萎缩,四肢乏力。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与口唇有密切关系,口唇能反映脾胃的功能,通过口的辨味功能和唇的色泽,可以了解脾气的强弱。脾气健运,则唇色红润,口能知五味。反之,脾气虚弱,则唇色淡白,饮食乏味。

2. 脾脏疼,痛是什么原因

你怎么知道是脾脏?
人体横膈膜位置的疼痛和许多病症有关,不要轻易下结论啊!
如果你是这个位置痛,大概有几点:
1、注意是不是上腹部饱胀导致的错觉!胃部发炎都是正中间的位置不适。
2、肥胖导致的脏器内部挤压。比如坐姿不正等,都会导致该现象。
3、肝脏重大,或胆囊发炎,如果有上述情况,吃点儿鸡蛋就疼得不行了!
4、真的脾脏器官受损,这样疼痛持续很久的话,做个B超,一目了然了。

3. 脾胃疼该怎么医治

引起胃部疼痛主要是由于胃部痉挛导致,如果出现明显的痉挛性疼痛合并有节律性,周期性,以胃或者十二指肠病变密切相关,需要检查胃镜加以确诊。如果有严重的糜烂面或者溃疡甚至有息肉则很容易诱发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加重的可能性会相应增大,需要及时通过解痉及抑酸护胃等治疗。如果出现剧烈刺痛,甚至有可能会合并有胃穿孔,尤其是暴饮暴食或者过度用药引起则需要警惕,一旦出现胃穿孔随时都会危及生命安全,及时通过胃镜下行穿孔处修补治疗即可。

4. 脾脏位置疼痛是什么原因

造成脾脏位置疼痛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考虑可能是肠道易激综合症引起的,建议可以口服比补脾益肠丸,并配合山莨菪碱片来进行药物治疗,平消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过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而且要注意腹部的保暖。第二种,考虑可能是脾胃不和引起的,建议可以服用中药来进行调理,平时可以多吃些养胃的食物,比如小米粥。

5. 脾脏痛是怎么一回事情

提示病变
可能
脾脏增生
囊变
,癌,血管瘤
等使脾脏体积变大牵扯脾脏外的包膜
外伤致脾破裂,包膜下或外出血.
不过你怎么能肯定是脾脏的问题呢
正常的脾脏是在肋骨后面
在肋下是摸不到的
.而且脾脏的位置偏后,
左腹部前胃又占了很大的区域.

6. 脾痛是什么原因

中医认为脾的部位痛疼为肝经气滞血瘀,一般可以引起情况为(1)外伤(2)带状疱疹(3)神经痛(4)肠道脾曲传导不畅等。我认为你的情况为:肋间神经痛。可用些活血化瘀药或止痛药。

7. 脾痛怎么回事

脾疼的原因1:盲肠炎:盲肠炎在初期可能会感觉上腹或胃痛,后来转到右下腹,即盲肠所在的位置。此外,会轻微发烧,白血球也会升高,通常诊断不难,但老人家常常不容易诊断。
脾疼的原因2:膀胱或结石发炎:结石卡在尿道口,会引起膀胱处剧烈疼痛,小便时会有尿道疼痛感,甚至血尿的现象,而如果是膀胱遭到细菌感染,也会有同样部位的疼痛,但疼痛感较轻微,通常伴有小便灼热感,做尿液检查可见白血球升高。
脾疼的原因3:腰部疼痛:两侧腰部处的疼痛肾结石:肾结石掉下来卡在输尿管,引起剧痛。通常在两侧腰部,有时会向下辐射到膀胱处,有时会发现排尿有血,这种痛也是一种绞痛,非常厉害,通常要打针后才能缓解。
脾疼的原因4:无特定部位的疼痛大肠癌:大肠癌引起排便习惯改变,甚至出现血便、胀气,严重的还会导致肠阻塞,病人常会感到腹痛,但痛的部位不明确,常常延误诊断。肠阻塞:做过腹腔手术的病人常会发生肠子黏连,引起肠阻塞,而导致腹痛,痛的部位不定,通常是一阵阵绞痛,胀气厉害,打嗝或排气后就会改善。

8. 脾脏痛的原因

脾脏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性质有胀痛、隐痛、灼痛、坠痛、串痛、刺痛等。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胁痛的记载,明确指出胁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肝胆病变,因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基脉亦循于胁,故胁痛之作,主要责之于肝胆,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胆湿热、肝阴不足等,胁痛的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等常因病机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别。胁痛几乎是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共有症状。
2.黄疸:黄疸是以身黄、目黄、尿黄为主证的一种病证,而尤以目睛黄染为本病之主要特征。黄疸在临床上主要分为阳黄、阴黄、急黄或瘟黄三大类,这三类黄疸在临床表现、病因病机、临床用药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黄疸的病因病机虽然有外邪侵袭,疫疠感染、嗜酒过度、积聚日久不消等不同,但最终导致黄疸的发生则均为胆汁输送排泄失常、溢于肌肤所致,黄疸是现代医学许多肝脏疾病的重要体征。
3.积聚:积聚是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病证。积之与聚,一为有形,一为无形,一在血分,一在气分,一属脏,一属腑。就肝病而言以有形之痞块者为多,如临床常见之肝脾肿大,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失调、酒食不节、寒湿外侵等,其基本的病理变化为气滞血瘀或痰凝气结,慢性肝病、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者每多见.
最好到医院做个全方面检查。

9. 脾虚的表现和症状怎么治疗

脾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辨证施治】

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以健脾益气为治疗大法。《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一说“脾气……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见《圣济总录》卷四十四)。邹澍《本草经疏》归纳“脾虚十二证,饮食劳倦,伤脾发热,饮食不消化,属脾气虚;伤食必恶食,停食,为恣饮汤水或冷茶、冷酒所致。水肿属脾气虚,兼脾阴虚;噎膈属气血两虚,由于血液衰少,而非痰气壅逆所成。脾虚属气虚,健忘属气血两虚,倦怠、嗜卧属脾气不足。脾虚腹痛,按之则止,属血虚;痞气,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
脾虚以脾气虚、脾阳虚更为常见,多有腹胀、痞满、消瘦、肢乏、泄泻(或大便先硬后溏,亦有表现为脾虚便秘者)、食减、水肿等症。脾为湿土,喜燥恶湿。湿盛可以导致脾虚,脾虚也可以生湿,往往互为因果。因脾虚失运,水湿停留,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主者,治多健脾,佐以化湿;标实为主者,则应以祛湿为主,兼以运脾。下面介绍几种常见脾虚病症的治疗方法
1.脾虚呕吐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3.脾虚水肿
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则:温脾利水消肿。主方:实脾饮加减。
4.脾虚出血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则:健脾益气摄血。主方: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
5.脾虚带下
证候: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主方:完带汤,水煎服。
6.脾虚经闭
证候: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治则:补脾胃、养气血。主方:八珍汤加减。
7.脾虚多涎
证候: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则:补益脾气摄津。主方:五味异功散加减。
8.脾虚生风
证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主证。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食损脾所致。《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治则:补脾熄风。主方:六君子汤加蝎尾、炮姜、肉桂。
9.脾虚如球
证候: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治则: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10.脾虚生热
证候: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舌淡苔黄腻,脉细数无力,烦渴不能多饮,皮屑增多,言语无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因脾虚所至内湿停滞,久而生热,无养气血,水湿不化,阴虚阳盛。治则:健脾益气、养气血为主,辅以清虚热,滋肾阴。主方:人参健脾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阅读全文

与脾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摄像头输出连接方法 浏览:227
手机卡顿还有其它方法吗 浏览:542
什么可以消肿快的方法 浏览:815
血栓抽吸导管使用方法 浏览:729
玻璃地板泡沫缓冲胶条安装方法 浏览:364
3种体温测量方法 浏览:336
手机直播补光灯方法 浏览:560
日光性皮炎简单的治疗方法 浏览:726
男生自学电脑编程的方法 浏览:239
采耳可视教学方法 浏览:135
在家里制作烤箱蛋糕的简单方法 浏览:122
彻底治疗便秘的方法 浏览:845
共享单车的解决方法 浏览:43
戴手套方法图片 浏览:550
统计学方法有哪些方法是纯文字 浏览:265
理财大v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36
去眼袋的土方法是什么 浏览:738
侧空翻带棍锻炼方法 浏览:287
车牌安装方法视频 浏览:671
快速祛红色痘印的方法 浏览: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