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动力的心理治疗方法

动力的心理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12 06:06:56

Ⅰ 心理治疗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全国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27000余人,精神科护士57000余人人,心理治疗师5000余人。有90余万人次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呈多元化发展,服务质量逐步提高
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具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的人,是健康管家职业之一,主要解决人们心理健康问题。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从来访者及家属等信息源获得有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成长、人格发展、智力、社会化及家庭、婚姻生活事件等进行全面评估,概括心理和生理测查;根据心理发展史和心理生理测查的结果,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来访者有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时应及时请求会诊或转往其他专科。
心理危机干预
一个人遇到沉重的心理创伤和打击,如理想、目标和事业的丧失、亲人的意外死亡、人际关系的恶化等导致急剧的精神崩溃时采取的心理咨询。
生活问题咨询
包括恋爱、婚姻、家庭及性问题,升学和就业的选择,适应不良,学习困难,儿童行为不良,人际关系问题,以及酒和药物依赖等各种心理卫生问题。
身心疾病咨询
许多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也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一定关系,可以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从而解除心理压力,以防止躯体疾病加剧。
其他问题咨询
如家庭、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亦可进行心理咨询。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有区别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相通的,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助人,所以说其机制往往是大同小异。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在咨询的对象上有所不同,心理治疗的主要的对象是临床的病人,而心理咨询主要针对的是普通的来访者,所以对咨询和治疗过程中,首先要进行临床诊断,对于达到病态标准的心理咨询就不可以进行,而心理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对象。当然有时候两者也可以进行相互的沟通,比如对于处在疾病状态下,心理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当患者达到康复水平,达到健康的状态时也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所以说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持。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法很多的:例如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本中心、催眠冥想、家庭治疗、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艺术治疗、格式塔治疗、完形治疗、叙事治疗、内观疗法、心理动力疗法、沙盘疗法、心理情景剧疗法等分为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两种方式进行

Ⅱ 学习动力缺乏的心理调适途径有哪些

情绪调节的方法:1、自我鼓励法 用某些哲理或某些名言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逆境作斗争。自娱自乐,会使你的情绪好转。 2、语言调节法 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如你悲伤时,朗诵滑稽、幽默的诗句,可以消除悲伤。用“制怒”、“忍”、“冷静”等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 3、环境制约法 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压抑的时候,到外边走一走,能起调节作用。心情不快时,到娱乐场做做游戏,会消愁解闷。情绪忧虑时,最好的办法是去看看滑稽电影。 4、注意力转移法 请你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心情会豁然开朗。例如,当你遇到苦恼时,可以将它抛到脑后或找到光明的一面,则会消除苦恼。 5、能量发泄法 对不良情绪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消极情绪不能适当地疏泄,容易影响心身健康。所以,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心烦时找知心朋友倾诉;不满时发发牢骚,愤怒时适当地出出气;情绪低落时可以唱唱欢快的歌。

Ⅲ 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心理化基础疗法

心理化基础疗法(mentalization-based therapy)由Fonagy等人于1990年代后期发明,曾经以“精神分析式部分住院治疗”,完成其治疗手册化和随机对照实验后,改名为心理化基础疗法。
MBT的治疗目标在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化功能(mentalization)。心理化功能是指人具有考虑自己和别人的心理状态的能力,能够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心理状态是相互独立而又互相影响的。治疗包括了提升心理化功能,包容患者的缺陷,利用移情,保持心理的亲近感,处理当前心理状态等成分。 MBT的基础理论有三个基本概念:精神相等(psychic equivalence),伪装模式(pretend mode),心理化(mentalization).这三个概念分别代表了婴儿心理发育过程中依次出现的三种心理模式。
在精神相等模式中,人类会把外在事物和内在体验对等起来,体验不到它们的区别。在伪装模式中,人们会把外在事物和心理状态完全拆开,而体验不到它们的连续性,某些心理状态会和其他心理部分分离开。在精神相等模式中,体验变得太具有真实性,把人淹没。而在伪装模式中,体验又变得太不真实,是分离和孤立的。在前者,人被情绪淹没,体验太多,患者体验到自身(self)的碎片感;而在后者,又体验得太少,自身变的僵化,固着于幻觉性的稳定性中,缺乏意义、联系、对话和灵活性。
对这两种模式的整合产生了心理化模式,这种模式中思维和感受能够被体验为表象,内在和外在的现实能够被看作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有所分离的,而不是要么把它们两者完全对等,要么把它们两者完全分离。心理化功能要求人们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欲望、行为、情绪等各种心理状态的意义,能够区分心理事件,反思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这种能力在婴儿生活的头几年获得,需要在安全的照养关系的背景下获得。心理化模式的出现要求婴儿的父母能够提供完全的依附关系,以及交互性的过渡空间。(Fonagy, Target, Gergely, & jurist, 2002)
心理化能力及其依附背景是自身结构的基础,只有在和父母的镜像化的、交互主体性的互动中,婴儿才有机会“观察”到自己,从而形成并认识到内在状态,开始符号表象化过程。(Gergely & Watson, 1999)婴儿会把照养者内化形成自身表象,如果照养者充满了愤怒、仇恨和恐惧,婴儿内化了照养者这些部分后形成的就是一个“异化自身”(alien self)。(Fonagy & Target, 2000)异化自身会遭到自身结构的排斥,因为它是迫害性的,在此排斥、外化异化自身的过程中,对婴儿来说,会体验到外在世界是迫害性的,因为异化自身是被体验为在外的。异化自身的存在,让自我结构不稳定,加上童年创伤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成年后的边缘人格障碍。
边缘人格障碍的核心问题在于心理化功能的缺损,从而导致认知和情绪功能的缺乏。边缘人格障碍者需要通过行动来修补心理化功能,创造幻觉性的自我凝聚感。行动是保护脆弱的自身免于遭受内在的持续攻击和迫害的方法。患者必须把这种羞辱感和威胁外化,从而形成对外在客体的攻击性,否则自杀就是他所能选择的拯救自身的方式。异化自身被投射向外,认为是别人的一部分。对别人的攻击表达了患者对重新组织自身结构的希望。当外在人际关系发生变动尤其是分离情境发生时,异化自身回转到自身结构中,再次威胁到自身结构的稳定性。(Bateman et al, 2004) MBT的心理治疗设置是每周两次,一次50分钟的个体治疗,一次90分钟的集体治疗。
在MBT的治疗模式中,要求治疗师保持更多的开放性和合作性。治疗师必须变成患者需要他变成的样子,即成为异化自身的运载工具,同时,治疗师必须保持自身的清晰性和稳定性,在此两者之间保持平衡,Fonagy和Bateman称之为治疗师的心理化姿态。(Bateman & Fonagy, 2003)治疗师通过自问心理化指向的问题保持治疗的焦点在心理化功能,这些问题往往是,“为什么现在患者说这件事情?”,“为什么患者如此行事?”,“我做了什么事情,可以用来解释患者现在的状态?”,“为什么我现在会有这样的感受?”,“最近治疗关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来解释现在的状态?”等。这种技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在集体治疗中,治疗师鼓励患者们考虑自己和其他人的心理状态及动机。治疗师不是要和患者去追寻复杂的无意识动机,而是运用“百姓心理学”(folk psychology),帮助患者们来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人际沟通。研究者们相信,即便对专业临床心理学家来说,治疗中也是主要在运用百姓心理学而不是科学心理学。(Allen & Fonagy, 2002)MBT注重的是当下的心理过程,而不是现在和过去的心理内容。当下的情绪在人际关系的情境中被标定、识别和探索。治疗师需要及时对自己的反移情进行同样的心理化过程,而不是把反移情付诸行动。治疗师不能预先假设边缘人格障碍的患者具有处理冲突,通过口头语言表达情绪,使用比喻,克制行动以及反思的能力,但是治疗师往往会被边缘人格障碍者的智力迷惑,在没有建立依附关系前对他们的能力作出错误的评估。一旦依附系统被激活,患者的心理化能力就表现出恶化的特质。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要注意留心患者的心理缺陷。
和TFP把移情解释作为治疗焦点不同的是,MBT并不一开始就集中力量解释移情,其理念是认为患者必须先和治疗师建立起安全的依附关系,然后才会出现异化自身的投射, Fonagy等认为,对移情的解释相当于让患者能够理解另外一个人的观点,移情的解释是根据患者的焦虑程度逐步进行的,过早的、直接的移情解释会让患者退回到伪装模式中。这和TFP一开始就对正、负移情进行解释的风格不同。
MBT工作的焦点和主要工具不是移情关系,而是保持心理亲近性(retaining mental closeness)。保持心理亲近性通过准确的呈现患者的情绪和内在表象,而避免谈论和患者的信念、期望、情感无关的事件来完成。MBT治疗开始的主要任务是稳定情绪的表达,通过识别和表达情绪达到控制情绪和冲动性的目的。治疗师要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且能够把这种区别向患者说明。属于治疗师自己的情绪不能归结给患者,并作如此解释。这会重复患者的创伤过程,即把照养者的体验内化为异己自身。
MBT反对把治疗聚焦于过去,认为这会让患者进入精神相等或伪装模式中,混淆过去和现在的区别,没有带来治疗的益处相反有很大的风险,故治疗的对话是强调当下此时此地的事件,而仅仅是关注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如果患者不断的回忆过去,治疗师要把患者从过去拉回现在。
MBT认为解释的过程才是治疗的核心,而解释的内容是什么或者支持的风格都不是治疗的核心所在,对于边缘人格障碍者来说,治疗师过早的、卖弄聪明的解释会诱发其伪装模式,从而开始“假治疗”。外在的解释的内容只不过是工具而已,而内在的解释的过程才是治疗真正的价值所在。
心理化,按照Fonagy的说法,综合了其他术语如共情,领悟,观察自我,内视(introspection)所描述的生理-心理过程。研究者们认为心理化是所有有效心理治疗的基础。

Ⅳ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又称心理分析疗法,是心理治疗中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大的重要行为表现源于人们自己的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因此,精神分析的奠基不是出于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其中包括了诸于抗拒,压抑,性欲,攻击,恋亲情绪等诸多无意识的心理反应.弗洛伊德的弟子E.E.琼斯后来把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原则概括为如下七个方面:
1.心理决定论原则.心理过程不是偶然发生的,某些偶发事件看似无因果可查,却实则有其行为意义.
2.情感过程的自主性原则;情感过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它可以脱离原情并移植到其它方面.
3.心理过程中的动力性原则;心理过程是有动力的,并且具有释放与之相关的趋势,所以,无意识的种种冲动都在寻求发泄的窗口.
4.心理压抑作用;法律,道德,习惯等"看门人"随时监视着无意识的冲动,个体心理存在压抑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5.精神冲突的存在;无意识冲动和心理压抑的相撞,便导致精神冲突,相撞不断,则冲突不止.
6.儿童心理的意义;成人期的愿望和重要事件寻根究底都与儿童期的心理愿望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重视对儿童期的心理研究.
7.儿童心理的性欲;个体的发展从初生婴儿的口腔期到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乃至少年的两性交往期都是以性欲为主要发展动力的.

Ⅳ 缺少生活的动力,怎么

你好
并不是强迫症使你逃避,缺乏勇气和动力,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你没有认清自己,看不清未来的路。但是如果要更好的走下去,的确需要先解决你的强迫症问题。如果不严重可以自己试着调整,如果严重,建议找专家治疗。
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宣泄疗法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如自己在过去曾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长期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等等,把内心的痛苦情绪尽情地发泄出来。 说出自己的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说出自己的紧张,也就缓解了紧张。
●认知调整 强迫症本身并不可怕,但许多人对强迫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强迫症状产生疑病观念和紧张焦虑情绪,这不仅加重了自身的心理负担,而且这种心理负担又使强迫症加重。所以必需了解有关强迫症的知识,引起强迫症的原因、性质、结果及治疗的各种措施,以消除顾虑,树立治愈的信心。
●人格调整 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其症状仅仅只是一种表面的东西,而真正在后面起作用的是他们的不良个性和思维方式。许多患者具有任性、急躁、好胜、自制力差,胆小怕事,优柔寡断,遇事过于谨慎,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生活习惯比较呆板,喜欢过细地思考问题,过度担心、过于夸大事物的消极性等人格。
对强迫症的治疗,需要帮助他们改变原有的不良人格,树立起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他们乐观、独立、豁达、自信向上的良好人格。●不做完美主义者强迫症患者常常有完美主义性格,他们做事过于认真,追求完美,常常苛刻地要求自己,对自己做的点滴小事或错误也后悔自责。
治疗者应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处处要求完美的心态是不正确的,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完人,我们可以尽力把该做好的事做好,但每个人都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 因此,建议患者对工作、学习、生活应采取乐观态度,对人对事不必过分认真,对自己也不必过分苛刻,提高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
●转移注意力当出现强迫症状时,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例如,一到出门时就检查门锁,怎么克服呢?把时间安排得紧一点,如果平时上班需在路上花30分钟,20分钟就比较紧张了,那么就留20分钟赶路时间,因为时间紧,怕迟到,出门时注意力都在赶时间上,也就来不及考虑检查门锁了。
●多参加文体活动 因为从事各种有趣的文体活动,可以解除生活或工作中的单调、乏味,减少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坚持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让生活充实起来,就会减轻症状的干扰,恐惧和焦虑也就会逐渐减轻。
●学会放松要求患者学会呼吸放松。用鼻子缓缓地吸气,再缓缓地呼气。 呼吸时要"数息",即吸气时在心里默数1、2、3、4、5、6……,呼气时也要默数。"数息"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杂念,使人心静,达到放松。
患者可以在每天晚上入睡前,做呼吸放松3~5次,帮助自己解除一天的紧张与疲劳,有利于催眠。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如看到刀就有刀要砍自己的感觉,可以立刻做呼吸放松,帮助自己平缓情绪,解除紧张压力。 ●对强迫症的治疗不要采取硬性对抗行为 如当患者强迫自己锁门时,在一旁对他说,不要担心,不要去检查门锁。
这种硬性对抗,会使患者更加紧张,增加心理压力。因为他的症状表现是不能受到自己控制的,他不是故意要这么做。你的硬性阻止会强化他的内心冲突,使他不仅为了强迫症苦恼,而且更为不能控制强迫症而痛苦,这种痛苦会使他的强迫症加重。
最初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要让他们顺其自然,想检查门锁就检查吧,当患者弄清了自己症状的性质、形成原因及治疗措施时,他会在治疗过程中逐渐淡化强迫症状。终有一天他会忘了还需要检查门锁。
●不要严格要求过度 家长应该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发展个性,使之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性格基础,不要斤斤计较,做事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要意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
当克服强迫症之后,再试着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未来。世上没有什么跨不过的坎,只要意志坚定一定可以的。
望采纳祝你好运

Ⅵ 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基础理论

虽然目前很多精神科医师遵循习惯使用药物治疗人格障碍,但是这种操作实际上是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的,Soloff等提出,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患者的焦虑、冲动、精神病性等症状,但是目前尚无药物治疗可以改善人格整体功能的证据。(Soloff,2005)
另外,边缘人格障碍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和脱落率高是精神科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个持续六年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对人格障碍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广泛存在,40%的患者使用三种以上的精神科主要用药,20%使用四种以上主要用药,而10%的患者甚至使用到五种以上的精神科药物,研究者认为,精神科医生为了防止患者脱落而不合理用药,并且由于害怕复发劝说患者长期服药是主要原因。这个问题Bateman认为在于医生陷入了反移情中,通过开药把拯救患者的反移情付诸行动。这个问题也许也可以通过动力学治疗帮助患者解决不安全感,提高服药依从性,而且解决医生自身的反移情。(Bateman,2004;Zanarini,2004) 已经有荟萃分析的结果支持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的疗效。Perry等回顾了15项对人格障碍的疗效研究,发现根据自我报告测量的平均效应量(mean effect sizes)为1.11,观察测量的平均效应量为1.29. (Perry,1999)
Leichsenring等对14项心理动力学和11项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这些研究设计质量较高,使用了标准的诊断工具,有可靠信效度疗效测量工具,他们发现动力学治疗的总体效应量(overall effect size)是 1.46, 自我报告测量的平均效应量(mean effect sizes)为1.08,观察测量的平均效应量为1.79.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总体效应量(overall effect size)是 1.00, 自我报告测量的平均效应量(mean effect sizes)为1.20,观察测量的平均效应量为0.87。但是这两种疗法的效度无法直接比较,因为样本、患者来源以及研究方法的不一致性。而且,在所有研究中,只有两项动力学研究和三项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是随机对照试验,也影响了做出结论。但是,Leichsenring等人认为,根据目前(2003年)的结果来看,可以确定动力学疗法和认知行为治疗对人格障碍治疗的有效性(Leichsenring, Leibing 2003)。 人格结构分为根据身份认同弥散,现实检验能力,以及原始防御机制存在的程度分为三种类型:
1)神经症性人格结构(NPO):身份认同稳定,现实检验能力好,原始防御机制不占主要地位,主要是防御机制以压抑(repression)为核心。多见于癔症型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和抑郁(受虐)型人格障碍。
2)边缘性人格结构(BPO):身份认同弥散,能够保持一定现实检验能力,但是在应激条件下可出现现实检验能力丧失,原始防御机制为主。包括了边缘人格障碍,自恋人格障碍,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偏执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和依赖型人格障碍。
3)精神病性人格结构(PPO):除现实检验能力丧失外,其他特点和BPO相同,包括精神分裂症等重型精神病患者。
TFP有关BPO患者的心理病理学原理简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早年的创伤体验造成患者们神经生化的改变,主要是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调。从而使患者们容易激活攻击性和抑郁情绪,以及对某些刺激过度敏感。这些生物学改变铸造了患者们的气质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患者们与重要养育者的攻击性客体关系被内化,形成了BPO患者的自体和客体表象。
2)内化的攻击性灌注的客体关系决定了患者们前俄狄浦斯期的固着,并且主要使用分裂和投射认同等原始防御机制来保护好自体-客体不受到攻击性的损害,这样在心理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身份认同弥散的症状。
3)在此时此地的情景中,患者重复内化的病理性客体关系,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的困难。特别是在和治疗师的移情关系中表现出来,通过治疗师对移情的处理,患者能够整合那些分裂或投射出去的心理成分,从而获得康复。 TFP治疗的总目标是聚焦于身份认同弥散和原始性防御机制的解决和整合。这主要是通过识别和修通移情情景中原始成分,让患者逐渐整合,形成正常的身份认同。
这个目标在整个治疗流程中通过4个策略来保证实现:
1)策略1:定义主要的客体关系
此策略又包括4个步骤:
第一步,体验并且忍耐移情中呈现出来的患者内心世界的混乱;
第二步,识别主要的客体关系。
在TFP的操作手册中总结了十个典型的患者-治疗师移情配对,分别是——
破坏性的坏小孩——惩罚性的,施虐父母;被控制,被激怒的小孩——控制性的父母;没人要的小孩——不关心的、自我为中心的父母;有缺陷的、没价值的小孩——看不起人的父母;受虐待者——施虐的攻击者;被性侵害者——攻击者,强奸者;被剥夺的小孩——自私的父母;失控的、愤怒的小孩——无能的父母;调皮的、性兴奋的小孩——阉割性的父母;依赖的、满足的小孩——溺爱的、赞赏的父母。
第三步,命名客体关系中角色的扮演者。
第四步,注意患者的反应
2)策略2:观察和解释患者角色的逆转
3)策略3:观察和解释那些相互对立的客体关系配对的联系。如患者有时候和治疗师的关系是“依赖的、满足的小孩——溺爱的、赞赏的父母”,有时候又是“受虐待者——施虐的攻击者”关系,这就需要解释这两种配对模式的关系。
4)策略4:整合分裂出去的部分客体
整个策略是通过不断重复治疗干预达到其目标。
有六个指标说明患者出现了整合:(1)患者的陈述是对治疗师的解释工作的扩展或进一步的探索;(2)意识到憎恨的时候能够包容或忍受;(3)能够忍受幻想,并且开放过度性空间。这一点主要体现为自由联想的流畅性;(4)能够忍受和整合对原始防御机制尤其是投射认同的解释;(5)修通移情中的病理性夸大自身;(6)主要移情范式的转移。 即治疗战术。包括7个策略。
1)选择优先主题。
每次谈话都需要注意危机的优先性。可以根据手册中主题优先性列表来筛选。(见表1)对这些主题进行解释的时候,坚持三条解释的原则,分别是——
第一,经济原则。治疗的注意力和解释要针对占主要地位的情绪。
第二,动力原则。考虑精神系统中冲突的力量和它们是如何表现在客体关系配对中的。决定解释的次序,从浅入深,从防御解释到动机解释再到冲动的解释。
第三,结构原则。全面回顾患者精神系统中主要客体关系配对中的关系模式;聚焦于解释卷入防御和冲动的结构。对于神经症者来说,这些结构是自我、本我和超我;对于边缘者来说,这些结构是形式没有神经症者那么清楚的客体关系配对。
2)保护治疗的框架:消除次级获益及设定限制
治疗师要注意不要让治疗框架强化患者的次级获益,这主要通过在治疗初期的治疗合约来完成。患者出现辅助行动时,治疗师首先进行解释,解释无效则设定限制。
3)技术性中立及其有限性
治疗师作为中立的观察者存在,接近于患者的观察性自我。但是在危机和辅助行动的情况下不能保持中立性,需要采取限制性措施,然后再回到技术性中立。
4)在详细阐述歪曲的观点后,再开始对共享的现实事件的共同要素进行干预。
5)分析正性移情和负性移情。
6)分析原始性防御机制。
7)利用反移情。
在TFP的单次会面中,治疗师还需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1)由患者来决定谈话的内容是什么,治疗师自己不设定日程;2)治疗师注意倾听指涉到治疗师本人的内容。
主题优先性等级表:
1.阻碍移情探索的主题
a.自杀或谋杀威胁
b.明显干扰治疗持续性事件(如经济困难,准备离开居住地,要求减少治疗频率)
c.不真诚或有意地说话有所保留。(如对治疗师撒谎,拒绝讨论某些主题,治疗中大部分时间沉默)
d.破坏治疗合约。(如同意会见辅助治疗师又不去,不服用药物)
e.会面中的辅助行动。(如破坏治疗室设备,拒绝在治疗结束离开治疗室,吼叫)
f.两次会面间的辅助行动
g.非情感性的主题或微不足道的琐事
2.明显的移情表现
a.口头讨论涉及治疗师
b.内心的辅助行动(如摆出明显的诱惑性姿势)
c.暗指治疗师(如提到其他医生
3.非移情性,无很多情绪的主题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主要三个渠道和治疗师沟通:1)口头交流;2)非口头沟通;3)治疗师反移情。BPO患者主要通过后两个渠道沟通。
基本分析技术仍然是澄清、质对和解释三个步骤。解释要注意在澄清的背景下进行,并且遵循前述的经济原则、动力原则和结构原则保证解释的针对性。解释的深度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解释付诸行动和原始防御如何被患者用来避免觉知到内在体验;第二层,解释当下的、激活的客体关系。描述配对中的自体和客体表象以及角色的反转;第三层,解释当下激活的客体关系用来防御对抗什么样的客体关系。
解释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解释移情;2)解释患者觉知的缺乏;3)描述冲突;4)质对和解释各个沟通渠道间的矛盾性;5)检查治疗师给与解释对于患者的意义;6)评价解释的效果。
在解释过程中,治疗师承担起主动解释的角色,主动澄清、质对和解释,同时注意保持中立性避免角色偏移。TFP的治疗师角色还有一个特点便是不对患者进行支持性治疗技术。因为认为此类技术破坏了对移情-反移情工作的效果,而且导致反移情辅助行动。 整个治疗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评估患者,签订治疗合同,治疗初期,治疗中期,治疗后期。
评估患者从症状和人格结构两个层面评估。要进行一个精神分析性的结构性访谈。签订治疗合同有两个成分,一个是普遍的对所有患者适用的成分,一个是针对某些特殊行为的成分。TFP的治疗频率是一周两次会面。治疗初期主要是治疗师包容和处理患者的冲动性行为。治疗中期往往集中于对爱和性的解释和处理。治疗后期修通分裂的部分客体。治疗结束主要是对分离焦虑的处理。在这一点上,TFP的治疗师在治疗早期就开始诊断和处理分离焦虑。同时TFP的一个特色是并不通过降低治疗频率来让患者对治疗结束脱敏,而是在保持原有频率的情况下直到治疗结束。

Ⅶ 心理治疗模式的四种模式

1、精神动力疗法

精神或心理动力疗法是最古老的心理学理论之一。该理论的核心信念是无论人的年龄多大,遇到的问题都基于童年经历。现代心理学家(除非是精神分析专家),并不完全赞同这种理论。

治疗师可能会检查病人历史,并找出有可能影响当前问题的特定事件。大多数心理学家同意:病人现在的许多行为和想法与童年的养育方式有关。

真正的精神动力治疗师检查病人的潜意识,并解释外在想法,行为和表达方式,因为它们与儿童时期的发育阶段有关。这意味着陷入一个发展阶段(如肛欲期)的成年人,会表现出死板的行为,并且可能不愿意表达想法或感情。

2、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是认知模式 — 影响病人外在行为的思想模式。认知行为疗法通常认为,童年时期的社会学习在发育过程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如果不通过治疗等方式改变,孩子在幼年通过观察周围世界学到的东西会影响他一生的行为和想法。

3、人本主义治疗

人本主义疗法着重于人的现在和内在的美好。专家解释说,人性化方法帮助病人获得自我意识,并致力于自我完善。不管人的消极思想或行为,她仍然被认为有价值并且本质是好的。

病人必须对行为和想法负责。这意味着每个人有权利做正确或错误的事情。环境影响与这些选择无关;相反,个人在做这些决定时有自己的理由。

人性学家承认人努力寻找存在的意义,并且这一过程很重要的观点。

4、折衷治疗法

折衷疗法有时是争议的根源。一些心理学家驳斥折衷主义没有任何理论依据,使治疗师盲目指导病人。

另一方面,支持这种方法的人则认为它能让病人更有效治疗,因为治疗师不受工具和练习限制。折衷治疗师借鉴多种理论,其中包括其它主要理论。取决于客户情况,治疗师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不同方式应对一种情况。

Ⅷ 心理动力学疗法的介绍

边缘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模式主要有三大取向,分别是心理动力学取向,认知-行为取向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取向。心理动力学取向的代表人物有Kernberg,Akhtar,Gunderson,M Balint,Searles,Kohut,Fonagy等;认知-行为取向的代表人物有Linehan,LS Benjamin,A Ryle,Jeff Young,Klerman/Weissman,A Beck & A Freeman等;而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代表人物是Arnold Winston,Larry Rockland,R Wallerstein,Henry Pinsker等。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比较充足的疗效研究证据集中于心理动力学取向和认知-行为取向的治疗方法。

Ⅸ 强迫症怎么治:心理动力学

1、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PDPT)的适应症:尽管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有作用,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单独或结合CBT和药物多元化治疗计划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因为它的目标不仅是减轻症状,还有通过患者与治疗师的关系,改善其情感冲突和人格模式。(G.O.Gabbard 2001)

2、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主要用于强迫性人格障碍的治疗。治疗方法必须适应患者的具体冲突和缺失。由于客体关系、自我保护和情绪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固有的方式-不够明确-无法在意识层面描述患者的记忆、诠释语言。更重要的是治疗在这里和现在的互动,即患者与治疗师如何应对彼此、如何按他们之间的情感进程进行互动及其作用和意义。

3、治疗师应注意到强迫性互动模式对人际关系、排斥他人进入内心世界和私生活的作用,这些都受控于不现实的想法、肛欲期施虐幻想、权力斗争、内疚和耻辱感。治疗必须帮助患者弥合他内心世界和人际关系之间的隔阂,吸纳新的经验,更改其僵化的模式。

4、有时,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也可成功治疗表达急性神经症性冲突的强迫症状,这常由外部事件引发,如近亲死亡。

5、精神动力学的理解对于一个多元的治疗计划也非常有帮助,如对住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在这里,精神动力学的贡献是对症状的人际意义、攻击性冲突、自主与依赖的理解。此外,虽然治疗强迫性神经症的症状提倡应用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用动力学治疗伴有人格特征的强迫性神经症或强迫性人格障碍疗效会更为显着,这使患者可以开始更满意的生活。(G.O.Gabbard 2001)

6、一般来说,尽管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症状,而精神动力学的涉入(在个人或小组治疗中)将有助于通过一个开放式更满意的人际情感体验而改变患者的人格结构和态度。如J.Barnett's (1969, p.56)所言:“强迫症最残酷的地方就是关于攻击的动力性问题。因此,在精神分析治疗中,患者能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很重要,如果他们逃避,则永远无法摆脱隔离和孤寂。”

Ⅹ 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其它治疗方法

Gabbard的治疗取向也是整合式的,他提出了治疗边缘人格障碍的几条原则:1)避免僵化。2)建立起治疗的前提条件;3)容许变形为坏客体;4)促进反思功能;5)必要时设定限制;6)建立并维持治疗同盟;7)避免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之间的分裂;8)帮助患者重新拥有被投射的自我部分。(Gabbard,2001)
A Ryle 的认知分析疗法(cognition analysis therapy, CAT),以Jeff Young等人工作为基础的图式聚焦疗法(schema focused therapy, SFT),Klerman/Weissman等发明的人际疗法(interpersonal therapy, IPT)都是整合和认知-行为流派和精神分析的新型疗法。也是临床上使用来治疗边缘人格障碍的方法。虽然它们在理论基础上很大程度依赖精神分析,但是其技术操作主体却是认知-行为风格的。CAT目前仍然没有见到对边缘人格障碍的疗效研究结果。IPT有充足的随机对照实验的证据证明其对抑郁障碍的有效性,但是同样没有完成对边缘人格障碍的随机对照实验,(一个小样本的预实验中由于对照组脱落率高达75%,导致无法完成随机对照实验),但是预实验显示IPT很有可能是未来可供选择的对边缘人格障碍有效的疗法。(Markowitz et al , 2006) TFP一开始对21名女性边缘人格障碍患者进行了为期一年自身对照研究,发现住院次数,自杀行为都显着减少,脱落率为16.9%。(Clarkin et al., 2001,2002)在当前TFP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中,90个患者被分配到TFP组,DBT组(DBT, 辩证行为治疗)或手册化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组中,所有组的患者在1年的研究后焦虑、抑郁、社会适应、总体功能都有改善,TFP组和DBT组的自杀行为显着减少,而支持性心理治疗组这方面无改善。TFP组的反思功能(Reflective functioning)显着提高,而其他两组无此变化。(J. F. Clarkin et al, unpublished data, 2006,K. N.Levy et al, unpublished data, 2006;Caligor, 2006)目前TFP的研究报告尚未发表,故具体的研究情况尚待观察,而且TFP的治疗目前仍然没有随访研究。故根据循证医学的观点,TFP虽然是做为边缘人格障碍的一线选择的排序应该是在MBT之后。
循证医学的理念是寻找临床上最优的证据来选择治疗手段,自然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比较是难免的。从研究证据的数量来说,认知-行为流派的研究数量多于心理动力学疗法,代表者如辨证行为治疗,2006年又出现了几项病例对照研究。而且前面提到的图式聚焦治疗的最新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质量也很高。同时Leichsenring等的荟萃分析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便是动力学的疗效研究的随访期往往较长,多数是18个月左右,而认知-行为疗法的随访期往往只有13周。但是正如作者所说,目前研究方法的不一致尚无法让研究者就这两种疗法进行比较(Leichsenring, Leibing 2003)而且精神分析界某些学者向来认为,精神分析作用的领域是人类的无意识,这部分工作是无法进行语言描述的,而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的研究所使用的量表都需要借助语言,故这种研究方法本身就会造成偏倚。一个可供选择的解决途径便是通过功能性脑成像技术来观察治疗造成的脑部变化,但是这样的选择仍然存在实际操作的困难,一是目前并没有确凿的人格障碍涉及脑区的理论假说得到证实,二是要以功能性脑成像技术为测量方法进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极为昂贵,目前在此领域全球只有少数个案研究。 1)注重建立治疗同盟
治疗同盟对治疗结果有决定性作用,而边缘人格障碍者建立治疗同盟存在困难。(Orlinsky et al , 2004; Bender et al ,2005)故TFP和MBT两种疗法都强调治疗框架和治疗目标。治疗框架方面强调只有在医患双方确定治疗框架的前提下才开始治疗,治疗框架包括了治疗的频率,治疗可能的疗程,对双方角色的期望,治疗收费、约诊、取消,以及治疗时间外的联系和电话等各方面的限制。通过治疗框架的确定,保证治疗的结构性并且避免患者和治疗师的付诸行动;治疗目标方面强调在治疗前都要就治疗目标达成一致。治疗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治疗发生问题时,要回到治疗目标。在治疗同盟中,TFP和MBT两种疗法的操作手册都建议治疗师向患者说明其诊断,并说明边缘人格障碍的核心特质。而且治疗师也要向患者解释治疗本身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对治疗的现实的期望是什么样的。MBT的治疗师会有支持性治疗的部分,而TFP模式中,治疗师要避免支持,而是注意对负性投射性认同的及时处理。两种治疗模式中,都重视使用上述方法(TFP称为限制性技术)来避免患者的脱落/,同时一旦发现有脱落的先兆(如迟到,违约等),两种疗法都要求治疗师积极主动和患者讨论。
2)管理自伤,自杀行为
MBT中鼓励患者在此类行为发生前打电话给治疗师或治疗小组其他成员。TFP鼓励患者在这种时候打电话给社会工作者或者急诊服务部门,而不是打电话给治疗师,从而避免患者通过自毁行为得到次级获益。同时两种疗法都强调预防为主,有专门处理此类危机行为的程序。
3)处理治疗师的反移情
MBT和TFP的理论中,都认为治疗师对边缘人格障碍患者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不可避免的。两种疗法都提出此时治疗师要保持治疗的框架,分析解释自己的情绪反应,同时接受同伴督导。并且提出最理想的督导模式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接受持续的督导。
4)各种疗法在实际运用中辨证施治
各种疗法在实际运用中都注重在解释和支持,情感和理性之间的平衡和灵活转换,以及辨证施治。这方面,梅林格治疗干预计划(the Menninger Treatment Interventions Project ,TRIP)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精神分析式的研究,由两组专业人员分别随机抽取治疗病案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讨论。研究结果发现,移情解释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技术,对某些案例来说,移情解释让患者的情况恶化,而对某些患者却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发现在在共情理解的背景下进行移情解释有较好的效果。研究者们提出,对自我功能较高的边缘人格者使用解释性技术效果较好,而有重大创伤史的边缘人格障碍的患者们显然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Gabbard et al., 1988, 1994; Horwitz et al., 1996)

阅读全文

与动力的心理治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快速算方法 浏览:518
甜酒曲的制作方法的老酒曲哪里来 浏览:58
水豆腐是怎么制作方法 浏览:607
小米允许虚拟位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13
鹿鞭粉的食用方法 浏览:901
消防应急灯使用方法 浏览:732
盐海参的正确泡发方法图片 浏览:747
仔猪补铁二次最佳时间和方法 浏览:717
蜜蜂观察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283
睡眠多梦治疗方法 浏览:407
企业所得税季度计算方法 浏览:338
紫米粥放碱怎么熬的粘稠方法 浏览:13
糖葫芦制作方法步骤图解 浏览:971
xp怎么更改权限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4
陕西装修房子潮湿最佳方法 浏览:286
门掉角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662
创新英语教学方法统计表 浏览:100
固定化酵母菌常用方法名称 浏览:881
将图像缩小有哪些方法 浏览:106
玛咖片食用方法 浏览: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