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骨科检查有哪些
你好,骨科拍片子分X光线,CT,MRI等,其中X光线和CT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X光线大致是80元以内,CT的价格是400以内,MRI就比较贵不同的医院收费不同,大致在1000左右。核磁共振(MRI)是诊断方法之一,它减少了X线检查给患儿带来的损害,并且在骨骼、关节软骨、肌肉、软组织的检查中,均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度。B超对软组织肿瘤、关节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B超还可以引导穿刺活检。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包括:同位素骨扫描、放射免疫测定、骨密度测定等。
② x线射片才用的拍片方法有那些
X光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在国内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大部分患者知道辐射对健康有一定危害,但都认为其危害微乎其微,为了治病也习惯于暴露在X光射线之下。
然而,专家指出,X射线检查对人体有损伤,射线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险性越大,因此国家卫生部早在2002年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应对受检者进行必要的防护。但是令人感到震惊的是,目前大部分的医院都在违规操作,“病人无任何防护进行X射线检查”似乎已成惯例,而鲜有人意识到其中的危害,事实上大多数的患者恐怕都不知道卫生部有这个规定存在。
【周末报报道】 X光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在国内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大部分患者知道辐射对健康有一定危害,但都认为其危害微乎其微,为了治病也习惯于暴露在X光射线之下。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1月17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主任技师杜国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最新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座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左右可能因照射X光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在X光、CT检查比较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3.2%是由这两种检查造成的。
有专家指出,X射线检查对人体有损伤,射线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险性越大,因此国家卫生部早在2002年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应对受检者进行必要的防护。但是令人感到震惊的是,目前大部分的医院都在违规操作,“病人无任何防护进行X射线检查”似乎已成惯例,而鲜有人意识到其中的危害,事实上大多数的患者恐怕都不知道卫生部有这个规定存在。
医院态度:病人穿防护服还怎么检查?
记者查阅了《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从事放射诊断、治疗的单位,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诊断、治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控制实施方案,遵守质量控制监测规范。放射诊断、治疗装置的防护性能和与照射质量有关的技术指标,应当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应当进行屏蔽防护;对孕妇和幼儿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事先告知对健康的影响。”
然而记者在医院遇到的真实情况却是:放射科的医生将患者领至仪器前面,要求患者胸部紧贴仪器站好,然后医生走出房间,关上厚实的防护门,进入被铅玻璃隔开的有安全保障的房间里操作仪器,留下没有佩戴任何防护装备的患者接受X射线照射。
记者以患者的身份打电话到几家大医院的放射科询问防护措施的事情。一家中医院放射科的医务人员在接到电话后愣了一下,似乎对记者所提的问题表示惊讶。之后她劝记者放心:“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照射X光,并没有多大危害,这在医院里是常事。普通的病人来照X光一般都不穿防护衣的。况且现在的仪器比以前先进了,对射线光束的控制很精确,不会照射到非检查部位。只有孕妇才会对其腹部进行遮盖。”而另一家大医院放射科的医务人员则对记者的提问感到可笑,他们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个规定”,认为“照X光必须身体紧贴仪器,如果穿了防护服,还怎么检查?”
国内胸透使用率为发达国家300多倍
记者通过调查证实了医院的违规操作确实普遍存在,看来,大多数人对于X光的危害的确相当漠视。
那么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提出的一座千万人口城市每年有350人因照射X光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的数据,究竟是如何得出的呢?记者就此专门请教了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放射防护科的科长于宁乐医生。
“其实放射学检查致癌是一个‘概率’的问题,具有随机性效应,不一定摊到谁的头上。”于宁乐向记者解释,“350人致癌这个结果是用人口乘上一定的比率得出的。对于个体而言,因辐射致癌的几率是随机的,可能是0,也可能是100%。但是对于一个群体而言,患病率的增高是可以肯定的。”
普通人最常接触到的辐射源就是X射线检查与CT检查。这种辐射能够穿透细胞、破坏DNA,甚至诱发某些癌细胞。X射线会破坏细胞内部结构,对遗传分子产生难以修复的终身性破坏。还有研究表明,X射线会破坏红细胞,可能会诱发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尽管X射线中含有有害辐射,但是作为一种必须的医疗手段,X射线检查在国内依然广泛使用。尤其当患者的表面症状不足以确诊疾病时候,就需要采用X光和CT检查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用X光检查骨折是最常见的,此外它还能观察到肺、肝、肾、脾等内脏异常情况;能发现肋骨、锁骨、胸椎等骨骼肿瘤;还能发现胃溃疡以及肠胃炎引起的黏膜肿胀、肿瘤等。CT检查和X光的原理基本相同。
于宁乐告诉记者,我国以前对于X射线检查是没有限制的,近些年来,在有关专家的呼吁下,国家开始重视医疗辐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规定没有被很好地实施。相比之下,国外在这方面要走在中国前面。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线的反应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很多国家进行放射检查时,都要求必须对非检查部位尤其是性腺、甲状腺进行屏蔽保护,以使放射损害降到最低。医生如果有疏漏,都很可能因此被吊销放射执照。美国、日本等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淘汰胸透检查,在为数不多的使用国家中,英国的使用频率也仅为0.2%,而我国则高达61.8%!
北京市疾控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主任技师杜国生在披露X光危害时提到两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2004年,北京一家医院曾因为向澳大利亚发送未加防护拍得的X光片,受到澳大利亚检疫部门的警告。而一位外籍孩子在国内医院就诊拍X光片检查时,他跳下床拒拍,他认为在他们国家做拍片检查时,都给病人围上铅围裙。中外对受检者保护的观念差距可见一斑。
那么X射线检查的危害具体有多大呢?有专家曾经以最需要用X光检查的骨科手术为例,推算了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接受照射的剂量。患者需要接受X射线检查的次数为:诊断时一次(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则要加做一次CT)、手术后检查骨骼复位情况一次(关节复位病人需要在手术中加做一次)、手术后一个月复查一次、术后三个月复查一次。这是基本的检查次数,多则6次,少则4次,以后则按照骨折患者康复情况不同以及片子是否清晰需要重做、上下级医院转诊重做等因素而定,一些病人起码做到10 次以上。
拍摄一张X光胸片,当射线在检查区域曝光时其曝光率约为160毫西弗特(计量辐射度的单位)/小时,约为0.045毫西弗特/秒。以胸部肋骨骨折为例,拍摄一张胸片大约需要 0.5秒,因此接受一次胸部X射线检查,患者要承受约为0.023毫西弗特的辐射量。按照六次X射线检查,一个肋骨骨折的患者前后总共要承受0.138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
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特,也就是说,身体每接受一西弗特(1西弗特=1000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以此推算,一个肋骨骨折病人将增加约为千万分之三点八的危险。
而对其他医学检查来说,一般四肢做一次X光检查要接受的辐射量为0.01毫西弗特,腹部为0.54毫西弗特,骨盆为0.66毫西弗特,腰椎为1.4毫西弗特,上消化道为2.55毫西弗特。以此推算,因为医学检查导致健康人群患癌的风险在千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之间。
孕妇儿童在辐射高危人群之列
尽管大部分的医院在对普通病人进行X光照射的时候并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但是对于孕妇,还是有所顾忌的,对其腹部进行遮盖。于医生建议孕妇应该尽量避免此类检查,尤其是怀孕头三个月的孕妇。因为此时是胎儿重要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X光可能使这些尚未发育定型的细胞组织产生突变,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也会增高。还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如果因头部受损伤做CT检查,对以后的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影响,而对空间识别能力则没什么影响。
除了孕妇之外,儿童也是辐射损伤的高危人群之一。从放射生物学理论分析,一种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裂活动成正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细胞分裂活跃,较之成年人敏感得多,且年龄越小越敏感。如果短时间内接受较多次数的X光照射,危害就会慢慢累积,造成身体细胞不可弥补的损害,将来诱发癌症等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因此国家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严禁从事与放射工作有关的职业。
如果说患方只是偶尔接触X射线的话,那么作为医方的放射科医务人员受到辐射损害的可能性更大,尽管他们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卫生部法监司公共卫生处负责人表示,卫生部曾对国内 15个省市的医院进行监测,记录显示,医疗界人员接受辐射的程度居各行业之首,医学辐射是目前辐射污染的主要来源,医务人员由于接触射线的时间长、频率高、距离短,他们受辐射的强度比传统核工业的工作人员还要高。
医务人员短期接触大剂量的射线,会发生急性皮肤烧伤、坏死、放射性皮炎、眼球晶体浑浊继发的白内障;长期低剂量的辐射,发病则一般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可能发生白血病、其他肿瘤、胎儿的畸变等。然而对于医疗辐射的危害,很多医生自己都没有足够的防护意识,虽然医院也提供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医务工作者会因为麻烦而不愿使用。不少在X光机下进行骨科手术和手法复位的医生,手臂上的汗毛全部脱光,这表明辐射已经对身体产生危害了。
标准形同虚设 胸透遭到滥用
导致X射线辐射危害比率上升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其实问题并非出在缺少标准!”于宁乐认为,我国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已与国际接轨,并无什么两样。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标准却常常形同虚设,拍胸片享受到屏蔽保护的患者寥寥无几。更有甚者,有时体检时,医生为节约时间,甚至要求几个体检者同时进入拍片室,一人拍片其他人未加任何防护地在一旁等候。“医院可能认为患者是偶尔来做一次X光检测,即使没有防护,危害也不大。但实际上,医务人员并不能因为受检者仅仅是来医院检查一次而忽略对他们的防护。”
“还要严格控制X射线检查的适应症!”于宁乐指出,接受辐射剂量的大小取决于放射科医师,而是否需要接受放射学检查,则完全由临床医生决定。有些医院的医务人员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滥用X射线检查,本来病人完全没有必要接受X射线照射的,结果医生为了多收医疗费,无端让病人接受照射。作为医疗工作者,应该时刻站在患者的立场为患者着想,能用B超检查的尽量别用X射线检查;非用不可的,也应该选择辐射剂量相对较小的X光片,而避免使用X光透视。
生活中明显滥用X射线检查的例子比比皆是:每年孩子的入学检查、学生升学检查、从业检查、单位体检,没有一项能离开了X光胸透。而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颁布的《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X射线诊断的筛选普查应避免使用透视方法”。我国和国际的儿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也明确规定,“不能把肺部的常规检查作为幼儿和青少年的常规检查项目,如每年的体检。”但在我国,尤其是生活在经济状况较好的城市里的人群,“胸透”已经成为了体检的“保留节目”,而这种做法在国外早已被摒弃。
“患者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不合理的医疗照射。”于宁乐担忧,目前患者当中缺乏防护意识的人比比皆是,有些患者甚至自己当起了自己的医生,在缺乏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盲目地主动为自己选择X射线检查。还有就是患者的家属,没有特别需要陪护的患者,家属不必一起跟去做检查,这样受辐射是完全不必要的。
不过,人们也不必因为担心辐射而拒绝必要的X光和CT检查,更不必为此连医院放射科的区域都不敢进。拍胸片时,X射线在检查区域曝光率约为160毫西弗特/小时,距此两米处则为80微西弗特(1毫西弗特=1000微西弗特)/小时,约为中心点的1/2000,此时的致癌几率约为百万分之一;而在距离中心点6米外的辐射为1.5 微西弗特/小时,约为中心点的五百万分之一,致癌几率更是微乎其
③ 股骨头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我当时得了股骨头坏死,是吃的通络生骨骨胶囊。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最佳治疗药物,但是效果的确不错,我现在已经没有问题了。
④ 骨科知识
你的问题说的不是很清楚!你没有说你多大年龄了!也没有说你是难得还是女的,再说你以前有没有受伤!这些都是很关键的!楼上说的那样你的是哪个关节?做的是一般的运动还是剧烈运动?你说的不太详细!建议你还是到你当地的医院看看!像你这样说的有点纸上谈兵!
⑤ 骨科常用拍片方位
你说的有点意思!如果说外科损伤的话,就是伤那里拍那里!就如你说的,小腿的话你不能写胫腓骨,要是胫骨平台骨折的话,你拍个膝关节的就可以了,主要还是要看是哪个部位受伤了,要是胫腓骨下端的话,你应该写小腿正侧位(含踝关节)!主要的是不管是那个部位的最起码都要拍下一个关节,要不是的话你连左右都弄不清楚了,再说了医生还要写申请单,上面都写有了基本情况,放射就会根据医生的申请单上的要求拍片!还有一些的特殊的位置,都要用医生亲自的指导。
⑥ 放射科cr是检查身体什么
放射科CR是可以检查身体很多部位和内容,主要是使用于骨科,看有没有骨折,和胸部检查,看有没有心肺方面的疾病,还可以检查腹部,看有没有肠根阻,胃肠穿孔等。
⑦ 放射性测量方法
放射性测量方法按放射源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放射性方法,主要有γ测量法、α测量法等;另一类是人工放射性方法,主要有X射线荧光法、中子法等。表7.1给出了几种放射性测量方法的简单对比。
7.1.2.1 γ测量
γ测量法是利用辐射仪或能谱仪测量地表岩石或覆盖层中放射性核素产生的γ射线,根据射线能量的不同判别不同的放射性元素,而根据活度的不同确定元素的含量。γ测量可分为航空γ测量、汽车γ测量、地面(步行)γ测量和γ测井,其物理基础都是相同的。
根据所记录的γ射线能量范围的不同,γ测量可分为γ总量测量和γ能谱测量。
(1)γ总量测量
γ总量测量简称γ测量,它探测的是超过某一能量阈值的铀、钍、钾等的γ射线的总活度。γ总量测量常用的仪器是γ闪烁辐射仪,它的主要部分是闪烁计数器。闪烁体被入射的γ射线照射时会产生光子,光子经光电倍增管转换后,成为电信号输出,由此可记录γ射线的活度。γ辐射仪测到的γ射线是测点附近岩石、土壤的γ辐射、宇宙射线的贡献以及仪器本身的辐射及其他因素的贡献三项之和,其中后两项为γ辐射仪自然底数(或称本底)。要定期测定仪器的自然底数,以便求出与岩石、土壤有关的γ辐射。岩石中正常含量的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γ射线活度称为正常底数或背景值,各种岩石有不同的正常底数,可以按统计方法求取,作为正常场值。
表7.1 几种放射性法的简单对比
续表
(2)γ能谱测量
γ能谱测量记录的是特征谱段的γ射线,可区分出铀、钍、钾等天然放射性元素和铯-137、铯-134、钴-60等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γ辐射。其基本原理是不同放射性核素辐射出的γ射线能量是不同的,铀系、钍系、钾-40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γ射线能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利用这种差异选择几个合适的谱段作能谱测量,能推算出介质中的铀、钍、钾和其他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
为了推算出岩石中铀、钍、钾的含量,通常选择三个能谱段,即第一道:1.3~1.6MeV;第二道:1.6~2.0MeV;第三道:2.0~2.9MeV。每一测量道的谱段范围称为道宽。由于第一道对应40K的γ射线能谱,第二道、第三道则分别主要反映铀系中的214Bi和钍系中的208Tl的贡献,故常把第一、二、三道分别称为钾道、铀道和钍道。但是,钾道既记录了40K的贡献,又包含有铀、钍的贡献。同样,铀道中也包含钍的贡献。当进行环境测量时往往增设137Cs,134Cs,60Co等道。
γ能谱测量可以得到γ射线的总计数,铀、钍、钾含量和它们的比值(U/Th,U/K,Th/K)等数据,是一种多参数、高效率的放射性测量方法。
7.1.2.2 射气测量
射气测量是用射气仪测量土壤中放射性气体浓度的一种瞬时测氡的放射性方法。目的是发现浮土覆盖下的铀、钍矿体,圈定构造带或破碎带,划分岩层的接触界限。
射气测量的对象是222Rn,220Rn,219Rn。氡放出的α射线穿透能力虽然很弱(一张纸即可挡住),但它的运移能力却很强。氡所到之处能有α辐射,用α辐射仪可方便测定。222Rn,220Rn的半衰期分别为3.8d和56s,前者衰变较后者慢得多,以此可加以区分。
工作时,先在测点位置打取气孔,深约0.5~1m,再将取气器埋入孔中,用气筒把土壤中的氡吸入到仪器里,进行测量。测量完毕,应将仪器中的气体排掉,以免氡气污染仪器。
7.1.2.3 Po-210测量
Po-210法,也写作210Po法或钋法,它是一种累积法测氡技术。210Po法是在野外采取土样或岩样。用电化学处理的方法把样品中的放射性核素210Po置换到铜、银、镍等金属片上,再用α辐射仪测量置换在金属片上的210Po放出来的α射线,确定210Po的异常,用来发现深部铀矿,寻找构造破碎带,或解决环境与工程地质问题。
直接测氡,易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结果变化较大。测量210Pb能较好地反映当地222Rn的平均情况。210Po是一弱辐射体,不易测量,但其后210Bi(半衰期5d)的子体210Po却有辐射较强的α辐射,半衰期长(138.4d)。因此,测210Po即可了解210Pb的情况,并较好地反映222Rn的分布规律。210Po是222Rn的子体,沿有钍的贡献。这是和γ测量、射气测量、α径迹测量的不同之处。只测量210Po的α射线,而测不到Po的其他同位素放出的α射线,是因为它们的半衰期不同的缘故。
7.1.2.4 活性炭测量
活性炭法也是一种累积法测氡技术,灵敏度高,效率亦高,而技术简单且成本低,能区分222Rn和220Rn,适用于覆盖较厚,气候干旱,贮气条件差的荒漠地区。探测深部铀矿或解决其他有关地质问题。
活性炭测量的原理是在静态条件下,干燥的活性炭对氡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并在一定情况下保持正比关系。因此,把装有活性炭的取样器埋在土壤里,活性炭中丰富的孔隙便能强烈地吸附土壤中的氡。一定时间后取出活性炭,测定其放射性,便可以了解该测点氡的情况,以此发现异常。
埋置活性炭之前,先在室内把活性炭装在取样器里,并稍加密封,以免吸附大气中的氡。活性炭颗粒直径约为0.4~3mm。每个取样器里的活性炭重约数克至数十克,理置时间约为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一般为5d。时间可由实验确定最佳值,埋置时间短,类似射气测量;埋置时间长,类似径迹测量,但径迹测量除有氡的作用外,其他α辐射体也会有贡献。活性炭测量只有氡的效果。也有把活性炭放在地面上来吸附氡的测量方法。
为了测量活性炭吸附的氡,可采取不同方法:①测量氡子体放出的γ射线;②测量氡及其子体放出的α射线。
7.1.2.5 热释光法
工作时,把热释光探测器埋在地下,使其接受α,β,γ射线的照射,热释光探测器将吸收它们的能量。一定时间后,取出探测器,送到实验室,用专门的热释光测量仪器加热热释光探测器,记录下相应的温度和光强。探测器所受辐射越多,其发光强度愈强。测定有关结果即可了解测点的辐射水平及放射性元素的分布情况,进而解决不同的地质问题。
自然界的矿物3/4以上有热释光现象。常温条件下,矿物接受辐射获得的能量,是能长期积累并保存下来的。只有当矿物受热到一定程度,贮存的能量才能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根据矿物样品的发光曲线,可以推算该矿物过去接受辐射的情况、温度的情况等。
7.1.2.6 α测量法
α测量法是指通过测量氡及其衰变子体产生的α粒子的数量来寻找放射性目标体,以解决环境与工程问题的一类放射性测量方法。氡同位素及其衰变产物的α辐射是氡气测量的主要物理基础。
工程和环境调查中用得较多有α径迹测量和α卡测量方法。
(1)α径迹测量法
当α粒子射入绝缘体时,在其路径上因辐射损伤会产生细微的痕迹,称为潜迹(仅几纳米)。潜迹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若把这种受过辐射损伤的材料浸泡在强酸或强碱里,潜迹便会蚀刻扩大,当其直径为微米量级时,用一般光学显微镜即可观察到辐射粒子的径迹。能产生径迹的绝缘固体材料称为固体径迹探测器。α径迹测量就是利用固体径迹探测器探测径迹的氡气测量方法。
在工作地区取得大量α径迹数据后,可利用统计方法确定该地区的径迹底数,并据此划分出正常场、偏高场、高场和异常场。径迹密度大于底数加一倍均方差者为偏高场,加二倍均方差者为高场、加三倍均方差者为异常场。
(2)α卡法
α卡法是一种短期累积测氡的方法。α卡是用对氡的衰变子体(21884Po和21484Po等)具有强吸附力的材料(聚酯镀铝薄膜或自身带静电的过氯乙烯细纤维)制成的卡片,埋于土壤中,使其聚集氡子体的沉淀物,一定时间后取出卡片,立即用α辐射仪测量卡片上的α辐射,借此测定氡的浓度。由于测量的是卡片上收集的放射性核素辐射出的α射线,所以把卡片称作α卡,有关的方法就称为α卡法。如果把卡片做成杯状,则称为α杯法,其工作原理与α卡法相同。
7.1.2.7 γ-γ法
γ-γ法是一种人工放射性法,它是利用γ射线与物质作用产生的一些效应来解决有关地质问题,常用来测定岩石、土壤的密度或岩性。
γ-γ法测定密度的原理是当γ射线通过介质时会发生康普顿效应、光电效应等过程。若γ射线的照射量率I0;γ射线穿过物质后,探测器接受到的数值为I,则I和I0之间有一复杂的关系。即I=I0·f(ρ,d,Z,E0),其中ρ为介质的密度,d为γ源与探测器间的距离,Z为介质的原子序数,E0为入射γ射线能量。
在已知条件下做好量板,给出I/I0与ρ,d的关系曲线。在野外测出I/I0后,即可根据量板查出相应的密度值ρ。
7.1.2.8 X荧光测量
X射线荧光测量,也称X荧光测量,是一种人工放射性方法,用来测定介质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X射线去激活岩石矿物或土壤中的待测元素,使之产生特征X射线(荧光)。测量这些特征X射线的能量便可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种类,根据特征X射线的照射量率可测定该元素之含量。由于不同原子序数的元素放出的特征X射线能量不同,因而可以根据其能量峰来区分不同的元素,根据其强度来确定元素含量,且可实现一次多元素测量。
根据激发源的不同,X荧光测量可分为电子激发X荧光分析、带电粒子激发X荧光分析、电磁辐射激发X荧光分析。
X荧光测量可在现场测量,具有快速、工效高、成本低的特点。
7.1.2.9活化法
活化分析是指用中子、带电粒子、γ射线等与样品中所含核素发生核反应,使后者成为放射性核素(即将样品活化),然后测量此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特性(半衰期、射线能量、射线的强弱等),用以确定待测样品所含核素的种类及含量的分析技术。
若被分析样品中某元素的一种稳定同位素X射线作用后转化成放射性核素Y,则称X核素被活化。活化分析就是通过测量标识射线能量、核素衰变常数、标识射线的放射性活度等数据来判断X的存在并确定其含量。
能否进行活化分析以确定X核素存在与否,并作定量测量,关键在于:①X核素经某种射线照射后能否被活化,并具有足够的放射性活度;②生成的Y核素是否具有适于测量的衰变特性,以利精确的放射性测量。
活化分析可分为中子活化分析、带电粒子活化分析、光子活化分析等。
(1)中子活化分析
根据能量不同,中于可分为热中子、快中子等。热中子同原子核相互作用主要是俘获反应,反应截面比快中子大几个量级。反应堆的热中子注量率一般比快中子的大几个量级,因此热中子活化分析更适应于痕量元素的分析。
(2)带电粒子活化分析
常用的带电粒子有质子、α粒子、氘核、氚核等,也有重粒子。
带电粒子活化分析常用于轻元素,如硅、锗、硼、碳、氮、氧等的分析。
(3)光子活化分析
常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轫致辐射来活化样品。
⑧ 当骨科大夫是不是经常做手术接触X线等放射线(物质)影响寿命b
病情分析:
不全是,骨科做手术是在做过X线以后,确诊骨折,然后做手术
指导意见:
不是在X线下,做手术,所以不会有辐射,不会影响健康
⑨ 放射治疗的一般流程是怎么样的
放射治疗一般由以下几个主要流程组成:
登记 -->诊断检查 --> CT定位 -->器官(靶区)勾画 -->计划设计(和计划评估)-->计划验证和确认 -->治疗(多次)-->出院 -->随访。
其中,几个关键的步骤是:
1、 诊断检查
检查主要是确诊肿瘤,肿瘤早期多数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尤其是内脏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十分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免疫学及肿瘤系列化研究的飞速发展,肿瘤的实验室诊断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杂交瘤技术研究的成功和单克隆抗体工程的崛起,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指标。常规实验检查虽然不能诊断肿瘤,但是对于鉴别诊断和决定肿瘤治疗方案是不能缺少的,这些方法有:(1)血、尿、粪常规检查;(2)痰液检查;(3)胸、腹水检查;(4)胃及十二指肠液检查;(5)生化检查;(6)肿瘤标记物用化学或免疫学方法检查。
这里不对这些常规方法做深入解释,需要提出的是,影像检查都是在这个阶段进行的,比如CT/MRI/PET-CT等。
(1)普通X线检查:胸部X线透视和拍片,方法简便,容易发现肺部肿块,是肺癌诊断不可缺少的基本检查。骨骼、鼻咽和鼻窦的肿瘤诊断也需x线检查参考。消化道肿瘤需做胃肠钡剂照影x线检查。泌尿道和胆道造影有助于泌尿系肿瘤和胆道肿瘤的诊断。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也离不开x线检查。此外,各部位的血管造影也要行x线检查。
(2)B型超声检查:能显示人体软组织的形态及活动状态,而且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是肿瘤初筛首选的诊断方法,尤其对肝、胰、胆囊、甲状腺和泌尿生殖系肿瘤颇有诊断价值。
如果不正确之处,请指正!
⑩ 做放疗要注意什么
放疗和化疗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即放疗,是用各种不同的高能量的射线去照射肿瘤,以达到抑制杀死肿瘤的目的,也是老百姓常说的电疗。
3
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作为家属和医务人员,一定要掌握一些放疗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