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总结不同体质特点和针刺治疗方法

总结不同体质特点和针刺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04 09:46:07

Ⅰ 针刺和艾灸可以调节经络气血,有哪些人不适合这种治疗方法

针刺

1,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2,体质虚弱人群,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

3,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人群,此类人群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后再治疗。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Ⅱ 针灸有哪几种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的简称,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针刺疗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具刺激人体穴位,运用操作手法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艾灸疗法是用艾绒搓成艾团或艾条,点燃后沮灼穴位,达到温通经脉、扶阳散寒的目的。针刺和艾灸两者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此经常配合使用。针灸疗法是中医学术中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具有简便、有效、安全、适用症广等特点。自从《黄帝内经》中对针灸进行全面论述以来,针灸疗法已在祖国医学宝库中绵亘两千年而不衰。

Ⅲ 冬季艾灸养生,不同体质怎么

冬季艾灸养生,不同体质怎么灸?

冬至后,冬季也慢慢开始的最冷之时,此时,人体内的阴气达到最盛,阳气开始出现萌芽,因此,冬至养生亦应适当补养阳气,而艾灸就是一种非常适合的养生方法。那么艾灸有什么好处呢?

冬季艾灸养生虽然好处多,这些体质适宜艾灸:

阴虚体质:这类人多面色偏红或是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等,比起冬季,夏季更加煎熬。

阳盛体质:此类人平素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舌红苔薄黄。

Ⅳ 常用的毫针种类、进针方法、取穴原则及方法

毫针疗法,用毫针(包括芒针)刺入体表的经络腧穴或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常用的一种针刺疗法。一般以针体长度在4寸以下(含4寸)者称为毫针。针体长度在5 寸以上(含5寸)者,称为芒针(又称长针)。实际上,芒针只是在长度上比毫针延长,其操作方法与毫针相类。毫针刺入体表相应部位,可促进和调整经络气血运行,协调和恢复机体阴阳平衡状态,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治疗手法 临床上具体应用的技术方法有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
进针 将毫针刺入皮肤的方法。进针时,一般用左右双手配合。右手持针、靠拇、食、中指夹持针柄,掌握进针时的力量和针刺角度、深度,称为刺手;左手按压针刺部位或扶定针体,以固定腧穴皮肤,防止针体弯曲,并可避免疼痛,促使针刺感应的获得,称为押手。①进针的具体方法:包括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等。指切法适于短针 ,夹持法适于长针 ,舒张法适于皮肤松弛处(如腹部),提捏法适于皮肤浅薄处(如头面部)。②进针角度:指针体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临床上,针体与腧穴皮肤呈直角(90°),垂直进针,称为直刺,适于肌肉丰厚处,如四肢、腹、腰部。针体与腧穴皮肤呈45°角左右,倾斜进针,称为斜刺,适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及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针体与腧穴皮肤呈15°~25°角,沿皮刺入,适于肌肉浅薄处(如头面部),一针透二穴也可用此,称为横刺或沿皮刺、平刺。③针刺深度:针体进入皮下的深度。一般以取得针感而又不损伤重要脏器为准。除根据腧穴部位特点来决定之外,临床上还需灵活掌握。如形体瘦弱者宜浅刺,形体肥胖者宜深刺;年老、体弱、小儿宜浅刺,青壮年、体强壮者宜深刺;阳证、表证、初病宜浅刺,阴证、里证、久病宜深刺;头面、胸背及肌肉薄处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宜深刺;手足指趾、掌跖部宜浅刺,肘臂、腿膝处宜深刺等。针刺的角度和深度有关,一般来说,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和横刺。对项后正中、大动脉附近、眼区、胸背部的腧穴,尤其要掌握斜刺深度、方向和角度,以免损伤。
行针 又称针刺手法。毫针刺入后,为了获得、维持和加强针刺感应(又称得气)所施行的操作方法。
留针 行针得气后,将针体留置于腧穴内一段时间的方法。在行针后仍不得气时,可通过留针静候气至,出现针感,称为候气。在行针已得气后,留针可保持针感,并增强针刺治疗作用。在留针过程中,还可再次行针,以加强针感,并使针感沿经脉循行方向传导。留针时间的长短依具体情况而定。如阴证、寒证、里证,病程长而邪气深入,身体强壮者,宜久留针;阳证、热证、表证,病程短而邪气浅在,身体虚弱者或小儿,宜少留针,甚至不留针。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病症,和昏迷、休克等宜久留针。一般情况,留针时间为15~30分钟。
出针 在行针或留针后,针刺达到一定治疗要求时,将针体退出体外的方法。出针时,先以左手拇、食两指用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围,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并慢慢提针至皮下,最后将针完全退出体外。在出针后,应迅速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以防出血,又称为扪法。出针后亦可不按揉针孔,使邪气外逸,这是针刺补泻的一种,属于开阖补泻的泻法。出针后要核对针数,以免脱漏。并嘱病人休息片刻,注意保持局部清洁。
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一切针灸疗法所能治疗的病症,均可用毫针疗法治疗。注意事项主要包括:①针刺时医生必须专心致志,审慎从事,随时观察患者表情,询问患者感觉和观察患者反应,体会针刺后的情况,尽量做到能控制刺激量。②患者在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重,并应尽量选用卧位。③对于孕妇针刺不可过猛,针感不宜过强。腰骶部、下腹部的穴位,以及劳宫、涌泉、行间、太冲、十宣等穴,不宜针刺。④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⑤对出血性疾病、慢性病末期、诊断不明的危笃病人慎用针刺。⑥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眼区和顶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也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以免损伤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不良后果。⑦对于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事故。
芒针疗法 一般采用26号、28号,5寸、7寸、1尺长的长针,以夹持进针法进针,两手配合,将针缓缓刺入。头面、胸背部用横刺,腰臀、肘膝部用斜刺,腹部用直刺。针刺方向和深度,常以取得针感为度,不可盲目过深,应根据腧穴部位特点和病人胖瘦情况而定。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反应,消除恐惧心理,求得相互配合。尤其要注意防止针刺意外,老人、小儿、体弱、孕妇忌用。本法有取穴少、针刺深、刺激量大等特点,临床可用于中风偏瘫、癫狂、痹证等。
毫针疗法,又称“体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十四经络上的腧穴施行一定的操作方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毫针疗法,是我国传统针刺医术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疗法,是刺疗法的主体。
针灸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刺的前身是“砭术”,砭术的主要工具是砭石,萌芽于一万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针具已由石针、骨针、竹针而逐步发展成为金属针。金属针具发展到现在,经历了铜、铁、银、合金及不锈钢针具等阶段。针具的改革,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针灸术的发展。
随着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发现很多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的特定腧穴,使其由最早的“以痛为腧”逐渐得以定位和定名;在腧穴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根据腧穴的主治作用,结合针刺效应和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古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认识到人体有一个经气运行的完整结构——经络系统。通过不断总结、实践,将腧穴、经络从理论上系统化,形成了经络学说。经络学说及其他中医理论的形成使针灸成为中医一门独立的学科。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着作,全面而又系统地阐述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腧穴、诊法病机、法疗原则、刺灸方法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等。其中又以《灵枢》所论述的针灸内容尤为详尽,故有《针经》之称。《黄帝内经》为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难经》在经络、腧穴及针灸等方面对《内经》作了补充。东汉着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成功地把针灸和针药结合治疗外感病纳入了他所创立的辨病辨证论治体系,使针灸临床治疗得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着,也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对针灸医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唐代孙思邈着《千金要方》发明了同身寸取穴法,肯定了阿是穴的作用。据《唐书·百官志》记载,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在国家医疗和教学机构“太医署”中设有针博士、针助教、针师等职,专门从事针灸教学和医疗工作。宋代王惟一编选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铸成针灸铜人模型两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体针灸模型,开创经穴模型直观教学之先河。明代是针灸学发展昌盛时期,针灸着作较多,而《针灸大成》是这些着作中的一颗明珠,它是杨继洲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经典着作、历代医家精华及本人经验而写成的。该书是继《针灸甲乙经》之后又一次总结性的针灸着作,至今仍然是针灸临床参考书之一。鸦片战争以后到民国的100多年间,由于反动统治者和侵华帝国主义者的歧视和扼杀,针灸日趋衰落,只在民间流传使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促进了针灸医学的复兴和繁荣。针灸教育事业也有了迅速的发展。为了便于开展学术交流,1979年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在临床方面,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100多种病证有较好和很好的疗效,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胆道结石、细菌性痢疾、乳腺增生等疾病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58年针刺麻醉开始用于临床,为麻醉方法增加了新的内容,推动了针灸医学的深入研究。由是,针灸学的研究工作也从对临床的治疗经验的总结发展到开展实验研究,从观察针灸对各器官功能的影响而深入至针麻、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并在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近年来对针刺手法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针灸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东传朝鲜、日本等国,13世纪以前,通过“丝绸之路”逐渐西行,对阿拉伯医学等曾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持久不衰的“针灸热”。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中岛宏宣布:“针灸医学已成为世界通行的一门新的医学学科。”并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成立了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于1984年8月在北京成立,1987年11月在中国举行了成立大会。传统的针灸疗法已经走向世界,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Ⅳ 什么是针刺治疗

死而复生,还目睹自己的葬礼,当然是骇人听闻的经历。中国古代的虢公,死了之后万人哀悼,而他竟然复生,就更是众人瞩目的大事。大约2500年前的一个早上,虢公遽然倒下,看来是一命呜呼。虢公的死讯传出后,一个叫扁鹊的游方郎中,到皇宫请求见一见虢公尸体。扁鹊发现虢公尚有微弱气息,两腿之间,犹有余温,这些众御医没有发觉的现象,使扁鹊知道虢公的症状病情。原来虢公还没有死,他只是昏迷不醒。扁鹊向弟子子阳示意,子阳就取出一套应急用的针,由扁鹊指点子阳把针一根根插入虢公身上不同部位。不久,虢公开始蠕动,跟着便睁开眼睛并且坐起来。于是取消丧礼,不出一个月,虢公也就完全康复了。

人民听说国君仍然活着,许多人都认定虢公不是从濒死中救回来的,而是死而复生,扁鹊则必然是个术士。可是扁鹊自己辩解,根本不曾施什么法术。虢公没有死,只是昏迷,是运用一种极古老、极可靠的针刺治病方法救活的。

根据一个传说,针刺的效能,起初是因为一名猎人冷不防鼻梁上中了一箭,久久不愈的头痛却霍然痊愈而发现的。果真如此,这种医术的起源似乎可溯至石器时代,因为许多不同地方,都发现用来戳皮肤的石制尖锐工具。虽然针刺疗法总是和中国联系在一起,但爱斯基摩人、古埃及人和非洲土着班图人,也有相似的治病方法,在医治某些疾病时,把身体某些部位划破。巴西有一个吃人部落,据说也使用吹管,将箭刺入身体相当于针灸穴道的部位。

最早见于文字的针刺治病记载,出自于古代医学杰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实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宝典。是春秋战国及西汉时期,不少古代医学家的宝贵经验总结,各时代积累起来的医学汇辑。书中对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病源、诊断、治疗原则,都有颇为详明的介绍。《内经》的“素问”部分,阐述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治则、针刺、摄生和运气等医学原理。“素问”对针刺疗法的解释极为详尽,介绍九种不同的针,长度由约3厘米到24厘米,并为人体表面总共365个穴道命名,同时全按适于医治哪些病痛和疾病方式编列。至于制针所用的各种不同原料,书中指出金针虽然价格昂贵,但医治某些疾病格外有效,因其能刺激身体的功能,而银针则有显着的镇静作用。

虽然《黄帝内经·素问》所载的医疗办法,似由黄帝创意施行,但除了黄帝,中国历代还有许多帝王,对生理学,特别是对神经系统,有浓厚的兴趣(要在内外科有效使用针刺疗法,先明了人体神经系统是极有必要的)。公元一世纪,王莽在医生和御屠协助下,据称曾切开一名敌对者的尸体,用竹签细查人体神经系统。1000年后,宋徽宗雇了一个画家,画出经支解的罪犯器官,徽宗之前,宋仁宗叫工匠打造了一个显示人体整个神经系统的铜人。《黄帝内经·素问》还提出了以五脏为中心的奇恒之府和转化之府的名称,论述了脏腑生理功能的不同特点,说明了气血能反映全身内脏变化的道理。

尽管针刺疗法在中国极为流行,事实上也颇有疗效,西方人对针刺疗法,则到近代才逐渐有所了解。欧洲人对针灸所知不多,1712年,东印度公司一位叫威廉·登·赖默的荷兰医生,出版了一本介绍针灸的书,才使之认识较多。到了20世纪,美国和欧洲一些医生,开始对针灸发生浓厚兴趣,不过有些中国医生,则置针灸于不顾,而崇奉他们感觉更精密的西方医术。

针灸怎样发生作用,至今尚无人真正知道。我们只能说,针插进身体一个特殊部位,往往能够解除另外一个表面看来完全无关部位的痛苦。这是怎么一回事?好像从来无人予以充分的解释。

针刺疗法,以人体器官与皮肤表面间的神经联系为基础。器官因病而使人感到痛楚,用针在皮肤下面,与生病器官相通的穴道一刺,因而产生解除痛楚的作用。虽然某些穴道与某些器官直接相通,但穴道和器官在人体可能距离很远。举例来说,医治头痛有时需把针插在脚趾上,医治胆汁过多,更在肩膀上扎针。

古代中国人把神经系统分成12条经络,即连接针灸穴位和各主要器官,如心、肺、肝、肾与膀胱的通路。例如,心脏经络沿臂膀内侧直至小指。这条通路说来有趣,几乎正是心脏病引起痛苦感觉的通行路线。12条经络中,每条经络的穴位都有各自的名字和功能,如肺经络的“云门穴”,经针刺后,能治气促、气喘、风湿、扁桃体炎和粉刺,脾脏经络的“天蹊穴”,与支气管炎、咳嗽及消化性溃疡之类的疾病有关。

近年来,仍以古代经络学说为依据的中国针灸,引起世人注意,因为针刺以麻醉的功效证据确凿。进行医疗手术时,充分利用针刺的麻醉作用,能够代替药物麻醉。这方法不仅避免了麻醉剂的副作用,简便安全,有利于患者手术后恢复健康,而且针刺麻醉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头部、颈部、胸腔、腹腔和四肢等部位的各种大小手术,所以越来越被医学界重视。

怀疑针灸功效的西方人,将大部分针刺麻醉的成功事例,归因于某种精妙的催眠术,但有许多理由足以说明这种猜想的不当,比如蒙古人好几百年来,就用针刺方法为动物治病。然而有一件事倒是真的,即针刺麻醉能否成功,视病人的精神状态而定,针刺麻醉并不是人人有效的。因此,病人先要经过严密甄别,然后决定是否使用针刺麻醉法,抑或仍使用现代麻醉方法做手术。

Ⅵ 人的体质如何分类症状各是怎样的

由于先天禀赋有强弱,饮食气味有厚薄,方位地势有差异,贫富贵贱苦乐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个体差异。因此,祖国医学非常重视对不同人体特征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对体质进行分类。
1.阴阳五行分类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体形、性格特征、对季节的适应能力等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每类型再比类于古代乐谱,分角、徽、宫、商、羽五小型,共二十五型。本法强调对季节的适应能力为体质分类的依据之一。这种分类揭示了人体的不同生理特征,从而可以提高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如原文曰:“火型之人……急心,不寿暴死”,说明体质对寿命的长短有一定的影响,这对进一步探讨体质与寿命的关系,研究衰老的原因,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2.阴阳太少分类
这种体质分类,是根据人体的阴阳多少,并结合体态、性格特征进行分类的。《灵枢·通天》认为,人体阴阳有盛阴、多阴少阳、多阳少阴、盛阳、阴阳和平之分,从而将人体分为太阴之人,为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类。这种分类与巴甫洛夫根据高级神经类型的分类颇有相似之处。如太阳之人,相似巴氏的强而不均衡型;太阴之人,相似巴氏的弱型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相似巴氏的强而均衡型。本法分类较简,是其优点。
3.体型肥瘦分类
这是以体型特征为主,结合气血状态进行体质分类的。《灵枢·逆顺肥瘦》,将人体分为肥人、瘦人、肥瘦适中人三型。《灵枢·卫气失常》则将肥胖之人又分为膏型、脂型、肉型。由于人到老年形肥体胖者较多,所以本法可以说是最早的关于老年人体质的分型方法。
4.形志苦乐分类
形,指形体;志,是指精神。如果形体与精神相互依存,统一协调,人体的生命活动就能正常进行。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若劳逸失调,喜乐失宜,形体和神志遭受苦乐等致病因素的损伤,破坏了二者的协调,就会产生疾病。据此,《素问·血气形志篇》提出了形乐志苦,形乐志乐,形苦志乐,形苦志苦,形数惊恐“五形志”问题。原文曰:“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灸;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是谓五形志也”。这里清楚地论述了由于形志苦乐的不同,因此发病也不同,并且提出了五种不同的治疗原则。
5.禀性勇怯分类
人体脏气有强弱之分,禀性有勇怯之异。《灵枢·论勇》根据人之不同禀性,再结合体态、生理特征,将人体分为二类:心胆肝功能旺盛,形体健壮者,多为勇敢之体;心肝胆功能衰减,体质孱弱者,多系怯弱之人。这样分类有利于分析病机,诊断疾病。
6.现代临床体质分类
近年来,不少医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临床角度提出体质分型,这种分型以身型脉证为主要指标,对临床辨证、遗方、摄生防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简单归纳如下:
阳盛质:凡强壮的,声高气粗的,好动的人,属于阳盛体质。此类人平素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洪数有力,舌红苔薄黄。本体质之人不易患病,一经患病,多为急性病、暴发病。故饮食方面多用滋阴、清淡之品;运动量也要大一些,让体内积蓄的阳气尽快散发出去,条件许可,每天进行凉泉、温泉水浴,须常清其过盛之热,适当补其耗伤之阴。
阴虚质:这类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本体质秦伯未老中医主张长期服用首乌延寿丹,认为本方有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不蛮补四大优点,且服后有食欲增进,精神轻松愉快的效果。
瘀血质:平素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甲错,常有出血倾向,皮肤局部有瘀斑,或身体某部刺痛,固定不移,或有包块,推之不动,舌质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或结代。此类体质,重在气血畅通,为此,要常常加强体育锻炼,饮食上多吃二些活血养血的食品;治疗上应活血法瘀,并配以补气行气。
痰湿质:平素身体肥胖,或嗜食肥甘,嗜睡恶动,口中粘腻。食量较大,多汗,既畏热,又怕冷,适应能力差。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接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身头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苔多腻,常见灰黑,或舌面罩一层粘液,脉濡或滑。此类人宜多参加体育运动,让疏松的皮肉变致密结实一些。药物方面,当用温药调补,饮食上,且勿过饱,忌肥甘厚味。
气郁质:此类人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苍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红苔白,脉弦。这类人相当于现代所称的抑郁型或抑郁质。药物治疗,以舒肝理气为主;平时应常去旅游,以使心胸愉快,从而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郁状态;多听一些轻松、开朗、激动的音乐,以提高情绪;饮食上,适当喝一点酒。

Ⅶ 针刺的补泻手法有哪些

针刺补泻根据《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这一针灸治病的基本理论原则而确立的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千金方》也说:“凡用针之法,以补泻为先。”可见补泻原则是针刺治疗的重要环节,是毫针刺法的核心内容。

在临床实际中究竟采用补法、泻法还是平补平泻之法,要在辨证立法的原则指导下,因具体情况而定。

(一)基本补泻手法

1.捻转补泻

针刺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行针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行针时间长者为泻法。一般认为,用拇指和食指捻转时,补法须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泻法须以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为主。

2.提插补泻

针刺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行针时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行针时间长者为泻法。

(二)其他补泻手法

1.疾徐补泻

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反之,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2.迎随补泻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3.呼吸补泻

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反之,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

4.开阖补泻

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揉按为泻法。

5.平补平泻

平即均的意思。对于虚实不太明显或虚实相兼的病证,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即为平补平泻法。

6.烧山火

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1/(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入3中1/(人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再将针刺入下3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慢慢地将针提到上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即将针紧按至地部留针。在操作过程中,或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即为烧山火法,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等。

7.透天凉

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1/(人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上31/(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3缓慢地按至下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提至上1/3即可留针。在操作过程中,或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即为透天凉法,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

除以上补泻手法外,还有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风迎源等多种补泻手法。

(三)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针刺补泻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以下3个因素:

1.病人的体质及其病理状态

病人的体质不同及其所处的不同的病理状态,针刺后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机体呈现虚证时,针刺可以起到补虚的作用;如果处于邪盛而表现为实证情况时,针刺可能发挥泻实作用。也就是说,针刺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

2.腧穴特性

腧穴的功能不仅有它的普遍性,而且有些腧穴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有的腧穴适宜于补虚,而有些腧穴适宜于泻实。如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具有强壮作用,多用于补虚;而少商、十宣等穴位具有泻邪作用,多用于泻实。

3.针刺手法

针刺补泻手法,是进行补虚泻实治疗的主要手段。上述补泻手法是古今针灸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要想取得满意的补泻效果,必须按照上述方法在临床实际中认真加以体会,才能掌握其真谛,以确保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阅读全文

与总结不同体质特点和针刺治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切开苹果用什么方法变 浏览:122
上海甲醛检测正确方法 浏览:377
竖式计算简便方法是什么意思 浏览:581
HBVQN是什么检测方法 浏览:566
红米手机的录音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27
糊盒机走纸双张解决方法 浏览:490
数据调查方法有哪些 浏览:575
脂肪肝13点多怎么方法用药 浏览:193
梅毒病的治疗方法有几种 浏览:115
虚拟机的安装方法 浏览:408
头癣早期图片治疗方法 浏览:567
无法挂空挡的解决方法 浏览:869
薄荷糖的食用方法 浏览:932
苹果手机照片归类方法 浏览:91
孩子如何补钙和饺子面的方法窍门 浏览:887
100x26简便运算方法 浏览:892
照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利用 浏览:978
检测方法的对比 浏览:375
点易拍使用方法 浏览:994
倩碧擦脸的正确方法 浏览: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