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婴儿胆红素高怎么办
你好,这个情况考虑为肝功能损伤,需采用甘利欣片进行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如果效果不好可以采用输液治疗的,平时注意休息及营养,不能熬夜是很重要的。
⑵ 新生婴儿胆红素偏高
对于16天的宝宝而言,胆红素还是有些偏高的。 建议先停两天母乳,配合妈咪爱合生元一类的肠道益生菌治疗,也可喂一些葡萄糖水,都是帮助退黄的,如果宝宝黄疸消退,那么就ok,慢慢就会退。 不过宝宝一定要吃得好睡得好反应好,不然的话就要及时去医院了。
⑶ 小孩胆红素高是怎么回事
很多一个多月的婴儿都会出现直接胆红素偏高的情况,也让妈妈对此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是好。其实一个多月婴儿直接胆红素偏高大多都是由于黄疸引起的,很多一个多月的婴儿都会出现直接胆红素偏高的情况。由于新生儿出现直接胆红素偏高的现象有可能是生理性黄疸引起,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引起。我们要想了解一个多月婴儿直接胆红素偏高怎么治疗好,首先我们就来了解下引起一个多月婴儿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如果一个多月婴儿直接胆红素偏高是由病理性黄疸引起的,此时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病理性黄疸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脑(常称核黄疸),引起婴儿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一个多月婴儿有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就诊治疗。在此提醒各位妈妈们,一旦一个多月婴儿出现直接胆红素偏高的现象,根据具体的病因展开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给婴儿带来更加严重的伤害。
婴儿胆红素高的危害
新生儿胆红素高,超过了一定的数值,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也称核黄疸,常会危及患儿生命或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当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异常升高,足月儿未结合胆红素超过了307.8-342umol/L(18-20mg/dl),早产儿超过了256.5umol/L(15mg/dl)时,未结合胆红素就会通过小儿尚未发育成熟的血脑屏障,沉积于脑细胞,抑制脑细胞对氧的利用以及能量的产生,使脑细胞损伤,而发生胆红素脑病。临床上孩子会表现为早期肌张力下降、吸吮能力减弱,后期可出现肌张力增高、发烧、抽搐、呼吸不规则,往往会遗留下听力下降,肌张力低下,手足徐动症,牙釉质发育不全,智力落后等后遗症状。
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是由于胎儿在母体期间需要大量的红细胞从羊水中摄取氧气,当胎儿娩出母体后,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大量的胆红素。属于生理现象,对婴儿没有任何危害。病理性黄疸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导致的新生儿溶血,使婴儿体内胆红素急剧增高,此时对婴儿的危害较大,如果治疗不当会造成婴儿因红细胞大量的丢失造成缺氧,需要通过换血疗法进行治疗。
⑷ 新生儿黄胆高是怎么回事怎么样治疗
新生儿黄胆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可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胆两大类。生理性黄胆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病理性黄胆转化,严重者发生高胆红素脑病,常导致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 中医学称“胎黄”。引起本病的原因有湿热熏蒸...,寒湿阻滞,瘀积发黄等。 每个新生儿都经过一个黄胆期即面部皮肤和眼白发黄,只是有的明显,有的用肉眼看不出,医学上称之为生理性黄胆。这种黄胆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4-6天达高峰,10-14天消退。如果提前出现,延后消失,或黄胆严重者则属于病理性黄胆,需要到医院检查治疗。 出生后6小时开始喂水可以减轻黄胆的程度,因为肠蠕动可减少肠腔中的胆红素吸收。如果黄胆很重,就要住院进行光疗,能迅速降低黄胆,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也叫核黄胆),因为核黄胆可引起智力低下的后遗症。所以每位母亲要注意自己的宝宝的皮肤颜色,如有异常到当地医院咨询,以便让医生告诉你的小儿是否需要治疗。 黄疸是因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一些特点:概括地说新生儿胆红素形成相对较多,而对胆红素的代谢、排泄功能又较低,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一定时期里会发生生理性黄疸,有病时亦容易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在出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 (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 (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 (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有下列表现之一时常提示黄疸为病理性: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为细胞破坏增多,常见因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或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或其它部位出血亦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黄疸。一些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感染可发生在宫内或出生后。败血症、泌尿道感染时黄疸发生率较高。出生时窒息、缺氧或生后胎粪排出延迟者,黄疸往往较深。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克汀病)患儿的黄疸消退常延迟。母乳性黄疸,约占母乳喂养的0.5~1%。 生理性黄疸一般毋需处理。生后较早地开始进食可以使胎粪较早排出,而且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自肠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新生儿有黄疸时要避免使用磺胺药、阿司匹林,因这些药物有利于核黄疸的发生。 可供选用的中西药用药方案 方案(Ⅰ) 肝脏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8mg/kg一天,分3次口服,尼可刹米80-100mg/kg一天,分3次口服(二者联合应用)。 方案(Ⅱ) 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1-2mg/kg一天,分3次口服或地塞米松0.5-1.Omg/kg一天,静脉点滴,有感染者慎用。 方案(Ⅲ) 血清白蛋白或血浆疗法:白蛋白1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20ml静脉滴注或血浆25ml/次,1日1次。如病理性黄疸属血型不会需要换血时,本疗法应在换血前2-4小时进行为妥。静脉滴注白蛋白不能作为常规每日连续应用,使用过程中注意输入的白蛋白使血容量增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发生心衰。 方案(Ⅳ) 高结合胆红素排出剂应用(利胆药物):当新生儿溶血病进行光疗后有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时,可用茵栀黄注射液10ml加10%葡萄糖20ml静脉滴注,I日1次,10天为1疗程。或用胆酸钠50mg/次,每日1-3次口服,疗程由病情决定。 方案(Ⅴ) 胆红素吸附剂应用:10%活性炭每次喂奶服5ml,琼脂每次125-250mg,每4小时服1次,在光疗时应用,疗效佳。 〔光疗法介绍〕 1.概述:高末结合胆红素血症进行光疗是最好的适应症,应首选。它具有疗效好、方法简便、安全、副作用少等优点。临床常用的蓝光疗法,除此之外,还有目光、白光、绿光等。光疗需要进行12-24小时血清胆红素才能下降,放光疗不能代替换血。 2.原理:胆红素能吸收光线,以波长450-460nm的光线作用最强,由于蓝光的波长主峰在425-475nm之间,故有人认为是人工照射的最好光源。绿光波长主峰在510-530nm之间,故有人认为绿光优于蓝光,但胆红素另一吸收峰在230-300nm之间,这已属于紫外线波段易产生副作用,不宜使用。光疗对未结合胆红素比对结合胆红素的分解作用大2-3倍。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导致分子中双键构型转变方向,影响分子内部氢键形成,发生光照异构作用,该异构体属水溶性,可经胆汁排泄到胸腔,或从尿内排出,从而使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 3.方法:一般采用光疗箱,可用单面或双面光疗法,后者疗效较好。灯管光源距婴儿35-4Ocm,距离过远或光源过近过热影响疗效。最好采用冷光源。光疗时间依据病情而定,可持续24-48小时,亦可间断使用。
⑸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怎么治疗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指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由于胆红素毒性作用所致的急性脑损伤。由于出生早期胆红素产生过多,新生儿肝脏未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使得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多,透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由于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导致的慢性和永久性脑损伤称为核黄疸或慢性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治疗及时,早期可治愈,治疗不及时可能留有后遗症。
病因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由于孩子宫内窒息、缺氧、感染、酸中毒、溶血等原因,造成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明显升高。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基底节等部位引起脑神经功能的损害,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核黄疸一般指胆红素脑病后遗症期。
主要病因
胆红素脑病患儿病变部位有特定分布,最常受累的区域是基底节。
出生早期胆红素产生过多,新生儿肝脏未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使得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多,透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出生早期血脑屏障发育未成熟,在病理情况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游离胆红素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
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下时游离胆红素增加,胆红素更易透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
流行病学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约占所有新生儿患儿的4.8%。
好发人群
新生儿
尤其是早产儿易出现胆红素脑病,宫内窒息、缺氧、感染、酸中毒、溶血等原因可造成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明显升高。新生儿黄疸出现早且重者更易发生胆红素脑病,而早产儿在胆红素处于较低浓度时也能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诱发因素
宫内窒息、缺氧、感染、酸中毒、溶血等因素可诱发。
症状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患儿皮肤黏膜以及巩膜明显黄染,神经系统症状可以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减低、活动减少、吸吮力减低、激惹、呼吸困难、角弓反张、抽搐。
典型症状
本病临床分4期,第1~3期一般出现在新生儿早期,第4期一般在新生儿期以后出现。
警告期
表现为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和肌张力减退,偶有尖叫和呕吐,大多数黄疸突然明显加深,历时12~24小时。
痉挛期
轻者仅两眼凝视,阵发性肌张力增高;重者两手握拳、前臂内旋,角弓反张,有时尖声哭叫,持续约12~48小时。
恢复期
大多于第1周末,首先吸吮力和对外界的反应逐渐恢复,继而痉挛逐渐减轻、消失,历时2周左右。
后遗症期
常出现于生后2个月或更晚,表现为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耳聋、智力障碍或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其他症状
严重者出现惊厥和角弓反张,甚至昏迷和中枢性呼吸衰竭。
并发症
运动障碍
表现相对持久或持续终身,主要表现为手足徐动,严重受累的儿童可有发音困难、表情怪异、流涎以及咀嚼和吞咽困难。
眼球运动障碍
表现为眼球转动困难,特别是向上凝视受限,常呈娃娃眼。
听力异常
听力损害是胆红素神经毒性的一个突出表现。
牙釉质发育异常
有绿色牙或棕褐色牙,门齿有弯月形缺陷,由于釉质发育不全导致。
脑瘫
病情严重可能会脑瘫。
就医
新生儿若小腿、手足心的皮肤呈黄色,提示黄疸程度重,建议及时就诊;若还有睡眠增多、哭声尖锐、四肢活动减少、身体弯曲或颈部后倾等,提示胆红素脑病可能,需尽快就诊。
就医指征
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血清胆红素水平显着升高时,或者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应及时就医。
出现发热、喂养困难、反应低下或易激惹、哭声低下或尖直、活动少、肌张力减低或增高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新生儿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后遗症,可以去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患儿多大了?
出生后喂养、体重情况如何?
平时精神反应怎么样?
家族中有没有黄疸病史以及遗传性疾病?
围生期有没有缺氧窒息史?
需要做的检查
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
一般胎龄大于35周的新生儿其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大于20mg/dl或每日上升的速度大于5mg/dl,若新生儿合并有感染、溶血或是围生期窒息等情况,胆红素水平较低也可出现胆红素脑病。
头颅MRI
核磁T1加权像上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后遗症期可表现为T2加权像上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均表现为双侧,但是在弥散加权像上一般无特殊性表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胆红素可沉积于神经细胞,可出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改变,而脑干和第8对脑神经对胆红素毒性作用尤为敏感。该检查是以高频为主的短声刺激下诱发出的神经电位,故能够敏感发现患儿听觉传导通路损害情况,且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持续异常多提示预后不良。
其它检查
包括神经电生理检测、肝功能检查。
诊断标准
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和血型检查。
MRI显示基底节、丘脑和内囊的成像异常。
典型临床表现以及神经系统症状,严重黄疸基础上出现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和肌张力减退或两眼凝视,阵发性肌张力增高,重者两手握拳、前臂内旋,角弓反张,有时尖声哭叫。
鉴别诊断
破伤风
潜伏期4~7天,多见于旧法接生,早期表现为哭闹、张口困难、吃奶困难,随后发展为牙关紧闭、呈“哭笑面容”,可以此鉴别。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该病在MRI下可发现患儿苍白球、壳核或是背侧丘脑可出现T1WI的高信号,主要以累及壳核为主,而胆红素脑病主要以累及苍白球为主,主要据此鉴别。
肝豆核变性
MRI可发现患而的壳核以及尾状核呈“八”字以及“展翅蝴蝶样”的改变,而裂隙灯检查可发现角膜后弹力层周边出现有K-F环,一般不难鉴别。
低血糖脑损伤
患者的葡萄糖值小于2.6mmol/L,MRI可见顶枕叶皮层以及皮层下白质的损伤,可以此鉴别。
一氧化碳以及其他中毒性脑病
MRI结果可发现大多数的病变在T2 FLAIR以及DWI才呈高信号,一般不难鉴别。
治疗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主要由于过多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而沉积于神经细胞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只要阻断该过程,即可阻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药物疗法、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均能降低血清胆红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必须及早进行处理。目前,光照疗法是最常用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治疗周期
新生儿胆红素脑属于急性脑损伤,短期积极进行治疗,患儿病情可有效改善。
一般治疗
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给予足够热量。
如存在引起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应给予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增加胆红素的结合,通过促进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随尿液或胆汁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减少未结合胆红素进入血脑屏障。药物主要有苯巴比妥、尼可刹米、白蛋白等。
若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疾病是新生儿溶血病,建议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其他治疗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一种无创治疗方式,较为简单,且副作用较小。主要是应用460nm左右的蓝光照射患儿的皮肤,蓝光可使胆红素转化成可经尿便排出的可溶化合物,从而快速减低患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
换血疗法
若患儿出现急性胆红素脑病,可考虑使用换血疗法进行治疗。
预后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胆红素脑病早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多数患儿不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但若此阶段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病情一旦恶化将发生不可逆性神经系统损伤,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后遗症期常出现于生后2个月或更晚,表现为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耳聋、智力障碍或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能否治愈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治疗及时,早期可治愈,治疗不及时可能留有后遗症。
能活多久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及时干预,不影响自然寿命。如果胆红素持续升高,对大脑的发育,特别是基底节核团产生毒性,可能致残或致死。
后遗症
患儿可以出现核黄疸后遗症,主要包括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耳聋、智力障碍或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饮食
对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直接喂母乳。如果吸吮吞咽能力均差者可采用胃管授乳,有吞咽而且无吸吮能力者,可用滴管喂养。喂奶时需观察有无青紫、溢乳或呕吐,防止乳液吸人气管并宜右侧卧位。
饮食调理
对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患儿需要及早开奶,对母乳分泌量不足和新生儿吸吮力弱者,适当缩短喂奶间隔时间,保证每日大小便次数。
若患儿吸吮功能不佳,可用滴管喂养,同时每日通过无孔奶头锻炼患儿的吸吮能力。
患儿病情好转后给予配方奶服用,并逐渐增加奶量,喂奶后轻拍患儿背部,将吸入的气体排出。
护理
新生儿出院前存在血胆红素值大于年龄对应值的第95百分位,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溶血性疾病,胎龄小于37周等情况,应密切监测皮肤黄染情况、精神反应等,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接受治疗的患儿应密切关注其皮肤、巩膜黄染消退情况,按时复诊。
日常护理
家属注意患儿皮肤的清洁,并观察其皮肤是否存在缺损情况。
若患儿指甲过长应及时修剪,避免在哭闹过程中抓伤自己,引发其他并发症和炎症。
注意室温,以免受凉,导致感冒从而加重病情。
注意做好消毒隔离中所,预防感染的出现。
家属准确记录患儿每日大小便次数、尿量。
特殊注意事项
家属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皮肤黄染加重及消退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并发胆红素脑病留有后遗症的患儿,及时做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
预防
早期干预和治疗是防止新生儿出现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措施,及时监测,尽早处理,避免发展为胆红素脑病。
预防措施
输注白蛋白
可以减少体内的游离胆红素,及时的治疗窒息、低血糖、酸中毒和感染,纠正患儿的内环境稳定。并且及时的随访,监测胆红素的水平。
慎用药物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要慎用吲哚美辛、磺胺、水杨酸类药物,有可能诱发新生儿溶血。
治疗合并症
纠正低氧血症、低血糖、酸中毒,改善影响到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病理因素。给予肝酶诱导剂。
⑹ 新生儿四天血清胆红素280很严重吗
推荐你看这篇文章。希望对你的小孩有帮助! 祝他/她早日康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丁国芳 光疗的优越性,并没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红素,而是使循环中10-20%胆红素转化为水解的异构体,使其比原有亲脂性的胆红素IX-α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对于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黄疸推荐干预标准,35-36w/2000-2500g 的早产儿进行光疗的标准是: A. 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水平≥5mg/dl B. 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水平≥7mg/dl 一、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指标。在生后的最初4-5天,大多数新生儿都有一个血清胆红素上升的高峰时期,从出生时脐血胆红素26μmol/L (1.5mg/dl)至生后4-5天的102-205μmol/L (6-12mg/dl)。即使在正常情况下血清胆红素水平也超过成人。成人胆红素>34μmol/L(2mg/dl)可以看到皮肤、巩膜的黄染,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胆红素>86-120μmol/L (5-7mg/dl)才出现黄疸。 观察和检测新生儿黄疸应每天在适当自然光线下观察裸体的新生儿,在大多数病例可以早期观察到皮肤和巩膜的黄疸。检查者用拇指按压身体较硬部位的皮肤表面,如:前额,胸前,或大腿等,主要是使皮肤变白有助于观察潜在的黄色。 利用皮肤反射可以使用经皮测胆红素仪作为在婴儿室评估临床黄疸程度的另一种方法。经皮测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标准化的技术和设备可用于对高胆红素血症的筛查。经皮测胆红素仪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在白种人比非白种人更好。 临床观察和经皮测胆红素都证实足月儿皮肤黄疸从面部开始向下进展,在胆红素水平6-8mg/dl时可以观察到巩膜和面部的黄疸,137-171μmol/L (8-10mg/dl)时肩部和躯干出现黄疸,下肢有明显的黄疸为171-205μmol/L (10-12 mg/dl)水平。看到全身黄疸估计血清胆红素在205-256μmol/L (12-15mg/dl)水平。虽然这仅仅是最粗略的评估,用于每天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常常能够及时发现和认识进展中的高胆红素血症。有利于早期发现,诊断并给与干预和追踪。在生后第一天观察到异常的黄疸,需要及时评估和追踪。在生后第3-4天或在出院时,表现轻微的黄疸,其程度为胆红素平均水平的足月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可以不干预。但有必要教给家长如何观察新生儿黄疸。 除了需要实验室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外, 临床上对高胆红素血症应做出全面的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回顾母亲和新生儿的血型不合的病史和实验室依据,抗体的滴度和Coomb试验的结果以及新生儿的家族史、兄弟姐妹或亲属在儿童时期的黄疸病史。 二、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 1. Rh血型不合的溶血 Rh同族免疫性溶血是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之一,也是足月儿核黄疸的常见病因。北美妇女中16%是Rh阴性,大多数D抗原阴性。在我国Rh溶血相对少见。在分娩第一个Rh阳性的新生儿因胎盘出血,母亲曾有Rh阳性胎儿流产时,Rh阴性母亲接受了小量的Rh阳性胎儿细胞的输血。当这些Rh阳性细胞进入Rh阴性的母亲循环后,母亲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的Rh阳性红细胞抗原产生抗体。后者暴露于Rh阳性胎儿细胞,在以后的任何一次Rh阳性胎儿的妊娠中,或在同一次妊娠有胎儿细胞经过胎盘时,都增加了母亲抗其胎儿抗体IgG的滴度,母亲抗Rh阳性的IgG抗体再经过胎盘到胎儿,破坏Rh阳性胎儿的红细胞。由于母亲抗体增加,胎儿红细胞一旦成为抗原被循环中的抗体识别就在血管内外被破坏和溶解。第二次妊娠胎儿会进一步溶血和产生宫内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的病例,宫内贫血严重以至于造成高心输出量的心衰,全身水肿,水肿的胎儿可以从超声观察到。 可以用测量Rh的抗体滴度来监测Rh阴性母亲的妊娠经过,超声监测可探及肝脾肿大和周围水肿,并可用经腹壁羊水穿刺检测胆红素在羊水中的存在。羊水中胆红素的增加,特别是结合超声证实肝脾肿大或水肿,提示预后危重,需要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输注红细胞,如果胎儿接近足月应尽快结束妊娠。 2.ABO血型不合的溶血 ABO溶血病比Rh溶血病更为常见,但经过良好。几乎所有的病例,母亲血型是O型,新生儿的血型是A型或B型。母亲抗A或抗B的IgG,在孕晚期或分娩时被动地输送到婴儿。随着脾脏对抗原抗体复合物识别和排斥,胎儿早期快速的溶血。因为胎儿每百个红细胞仅有近7500-8000A或B抗原附着点(相比成人15000-20000)。抗体对胎儿细胞不易粘附,且不被完全破坏。抗原抗体在胎儿细胞上的附着点数量较少,可使直接Coomb试验弱阳性或甚至阴性。虽然有25%的孕妇有潜在的ABO血型不合,只有少数(10-15%)新生儿有Coomb试验阳性。在尚无阳性抗体结果时,不能证实新生儿溶血的诊断。因为不是所有的ABO血型不合都会导致新生儿溶血,确定诊断必须有直接或间接Coombs试验或抗体释放试验的阳性结果。 总之,所有母亲在产前和住院分娩前应做ABO血型和Rh血型的检查,如果母亲Rh性阴性,还应测定Rh抗体的滴度,以决定产时的经过及产时、产后的紧急处理。假如母亲的血型是O型或是Rh阴性,新生儿应该检查ABO血型和Rh血型;血型不合者,应进行抗体的筛查,除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Coombs)外,血清中游离抗体测定试验阳性表明新生儿体内已有存在抗体,并不一定致敏,不能作为诊断依据,而抗体释放试验证实新生儿红细胞已经致敏,诊断成立。 怀疑高胆红素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除了血清胆红素测定外,还应检查血色素、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对于高度怀疑Rh溶血的病例,生后立即做脐血标本血色素、红细胞压积和胆红素的测定。对可疑ABO溶血的病例,不一定要做脐血的检查,因为ABO溶血很少引起出生时明显的黄疸和贫血。 三、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 临床上可以用首次出现黄疸的日龄和随后血清胆红素增加的速度,推测可能的临床经过和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及以后胆红素是否消退延迟。例如,对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正常新生儿胆红素上升的最大速度为85μmol/L.d (5mg/dl.d),或3.24μmol/L.h (0.2mg/dl.h)。生后第一天肉眼可见的黄疸或生后的48小时内胆红素水平≥171μmol/L (10mg/dl),胆红素增加的速度超过正常范围,就有可能潜在着某些病理的因素。评估胆红素的增长速度,可以估计在下一个12-24小时胆红素可能的水平。大多数病例,如果新生儿在第一个24小时内观察黄疸明显,测定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103μmol/L(6mg/dl),且胆红素的增长速度超过3.24μmol/L.h (0.2mg/dl.h),应每8小时重复测定,直到胆红素水平稳定或达到干预标准给予治疗。在这段时间中,如果不能肯定为生理性黄疸,临床上可根据最初胆红素水平及增长情况,做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并对潜在病因进行分析诊断。 呼气末一氧化碳(end-tidal CO corrected for ambient CO ETCOc)是监测内源性CO产生的很好的指标。从衰老的红细胞和血红素蛋白产生的血红素,经血红素氧化酶将血红素转化成胆绿素的过程中释放CO,每代谢一个克分子的亚铁血红素就会产生等克分子数的CO。在临床上对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监测内源性CO的生成可以更直观的预测血清胆红素的生成。 另外,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梗阻性肝脏疾病在新生儿期也可以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诊断需要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高于17.1-26μmol/L(1.0-1.5mg/dl),尤其是在生后的几天或几周里,直接胆红素持续增加,应该怀疑并需要鉴别诊断。原则上讲,所有新生儿胆红素测定应该包括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快速微量血只能测定总胆红素,适用于追踪,若有条件也应测定直接胆红素。 四、高胆红素血症的管理 (一)新生儿溶血的管理 新生儿溶血症可以作为严重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管理模式。 1.出生前,产前对母亲进行血型筛查,母亲Rh阴性的病
⑺ 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知道吗
一般来说,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不需要治疗。但如果需要,新生儿黄疸治疗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光照疗法
光照治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光照治疗通常可以缓解新生儿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2、换血疗法
如果新生儿黄疸比较严重或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3、其他疗法
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帮助宝宝减退新生儿黄疸。比如,确保宝宝能够吃到足够多的母乳或配方奶,这样就能多排便。如果对宝宝的新生儿黄疸有任何疑问,一定要请教医生,以确保妈妈选择了正确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