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志室穴正确针刺方法

志室穴正确针刺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30 12:38:53

A. 志室穴 武术 穴位

意见建议:
您好,应该影响不大的,注意避免精神紧张,转移注意力,防寒保暖。

B. 武侠中的穴道

这个应该对你比较有用,我以前找的
穴位解

致命三十六穴歌诀

致命穴位三十六 代代武僧刻颅首 悉知穴位在何处
点中穴位致命休 得真技者尚武德 除暴安良美名留
少林点穴招法妙 三十六处神鬼愁 三十六穴点法妙
不可随意传人间 少林致命穴法源 六六三十六处点
一在头额前中线 二在两眉正中间 三在眉外两太阳
四在枕骨脑后边 五在脑后藏血穴 六在耳后厥阴言
七在华盖心口上 八在黑虎偷心眼 九在巨厥心口处
十在水分脐上缘 十一脐下气海穴 十二关元下腹间
十三下腹四寸处 亦名中极断阴泉 十四左乳上六寸
亦名左膺窗命关 十五右乳上寸六 右膺窗穴位当然
十六左乳下寸六 左乳根穴连命关 十七右乳下寸六
右乳根穴牵命连 十八十九两期门 乳下寸六旁寸然
二十脐下左幽门 巨阙之旁五分算 二十一在右幽门
若能点中断肺源 二十二即左商曲 亦名血门主命关
二十三即右商曲 点中五月丧黄泉 二十四并二十五
左右章门定为然 二十六亦左腹结 二十七右腹结眼
二十八为命门穴 十四腰椎下中间 二十九即左肾俞
命门两旁一寸半 三十亦名左志室 点中三日归西天
三十一亦气海俞 三二鹤口刻心间 三三阴囊后海底
三四足底是涌泉 三十五亦右志室 又名一计害三贤
三十六在右肾俞 点伤绝气闭双眼 三十六穴切记牢
点打不可半丝偏 此为少林真绝技 切莫轻易向外传
按:上述三十六穴,拳谱原记载为致命三十六穴,实际是过分夸张。虽然三十六穴都是要害部位,但受击后绝非可致死。
但不可否认,此三十六穴是击之有效、甚至可把人致残的要害部位。

致命三十六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致晕十一穴歌诀

致晕十一穴位详 脑颅囟门上星当 前后两顶风府位
头维耳后哑门纲 通天玉枕谱册注 点中应辰入梦乡
轻易莫把晕穴点 因小伤人是呆郎

致晕十一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致残一百零三穴歌诀

人体俞穴三百眼 点中致残百零三 残穴亦有残身意
莫可轻纠胡乱点 少室祖师有铭训 点艺不传败徒般
贤徒德技贯双峰 仅为健体守门院 有德无艺非英杰
亦须百倍破武坛 饱咽三旬黄连苦 定闯八方擂台关

致残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三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一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C. 穴位问题,懂的进

首先要知道人体穴位图吧
人体全身穴位图:穴位图解http://www.mifang.org/am/pic/

【人体穴位常识】

穴位是指神经末梢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⑵�脱�佟?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另附: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嘧呦蛲贰?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致晕11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致残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三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一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致命36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看懂了

其次是

1.气海和关元在作用上都什么区别?
气海:定位:前正中线,脐下1.5寸。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疝气、遗尿、泄泻、便秘、水肿...
关元:定位:在前正中线,脐下3寸处。主治:小便不通、小便频数、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月经过多...

2.按摩这两个穴位是否有补泻之分?
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

3.有内热的人是否不能按摩这两个穴位,健康人按摩这两个是不是产生内热?

没有大体上的伤害

D. 古人是怎么发现人体穴位

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

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

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

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

来.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

,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

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况,作为知识了解可以,死用则不行。任何知识用死了

都是"所知障"。读者可按12条经脉在12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探索适合于自身的保健方法。

原文:
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
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
,住也。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庚大肠、辛肺、壬
膀胱、癸肾,余两经,三焦、包络也。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此二经虽寄于壬癸
,亦分派于十干,每经之中,有井、荥、俞、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阴井木
而阳井金,阴荥火而阳荥水,阴俞土而阳俞木,阴经金而阳经火,阴合水而阳合土。经中有返
本还元者,乃十二经出入之门也。阳经有原,遇俞穴并过之,阴经无原,以俞穴即代之。是以
甲出丘墟,乙太冲之例。又按《千金》云:六阴经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己公孙,辛列
缺,癸水泉,包络内关是也。故阳日气先行,而血后随也。阴日血先行,而气后随也。得时为
之开,失时为之阖,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阴干注脏,乙、
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如甲日甲戌时,以开胆井,至戊寅时正当胃俞,而又并过胆
原,重见甲申时,气纳三焦,荥穴属水,甲属木,是以水生木,谓甲合还元化本。又如乙日乙
酉时,以开肝井,至己丑时当脾之俞,并过肝原,重见乙未时,血纳包络荥穴属火,乙属木,
是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阴阳相济也。阳日无阴时,阴日无阳时,故甲与己合
,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也。何谓甲与己合?曰:中央戊己属土,畏东方
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阳为兄,己属阴为妹,戊兄遂将己妹,嫁与木家,与甲为妻,庶得阴阳和
合,而不相伤,所以甲与己合。余皆然。子午之法,尽于此矣。

http://sfengdai.bokee.com/1241534.html 人体穴位图
http://www.china-cancer.org/Knowledge/jingluo/jingl-05.htm 人体经脉

人体是有经脉穴位的

入静后发现。只要万念归一,或者集中精神,身体不同部位就会有反应,你也可以试试。然后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有股东西在身体沿着固定的路线游走,接着两个古人碰在一起讨论起这些事情,他们惊奇的发现这些路线在不同的身体里是一样的。最后交流的人越来越多,不同路线的名称就被创造出来了。
有的在劳动中发现,如无意扣击足三里穴,而胃痛减轻,先由点再划线,由穴位发展线状经脉循行.有的在古人生病后,不小心碰了一下,结果病好了,以后,古人把这些地方叫穴位。

经脉是中医理论中最神奇的一部分,现代医学证明经脉的走行正好是人体低电阻带,而低电阻点恰恰是俞穴。
呵呵,一个美国朋友说“现代医学的存在就是为了验证中医的正确性,并朝着中医的方向演化”。

体穴位图和人体经脉图
http://sfengdai.bokee.com/1241534.html 人体穴位图
http://www.china-cancer.org/Knowledge/jingluo/jingl-05.htm 人体经脉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人体穴位常识: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参考资料:http://www.wsnet.cn/Article/

E. 志室穴,经络

锻炼膀胱经的话,正踢腿。

F. 针灸时,针刺在什么穴位可以使人晕倒急~~

致晕十一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作者: 按时嗑药 2006-12-9 17:46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人体致命穴位……】
致残一百零三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三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一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作者: 按时嗑药 2006-12-9 17:46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人体致命穴位……】
致命三十六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

作者: 按时嗑药 2006-12-9 17:46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人体致命穴位……】
致命三十六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G. 腰肌劳损是在前腹部针灸吗

腰肌劳损的患者治疗方法包括了药物治疗,封闭疗法和理疗。而针灸治疗是可以疏通患者的经络,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这种疗法本质上也是属于中医上的范畴内,中医对腰肌劳损的定义是腰肌部位气血不畅,经脉不通。通过对人体相应的穴位去进行针刺,可以缓解患者的气血不畅,经脉不通的症状,起到减缓腰疼、腰酸等症状作用。总的来说,腰肌劳损针灸是有一定效果的,但这种疗效是一种辅助性效果,针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起到作用会比较小。
缓解腰肌劳损针灸5个穴位:
1、腰眼。此穴位在第四腰椎脊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通过对这个穴位进行针刺,可以缓解病人出现的腰痛,月经不调等疾病。腰肌劳损等患者选择此穴位进行治疗是有一定治疗价值的,特别是可以舒缓腰部软组织。
2、气海俞。病人可以找人体的气海俞穴位进行针刺,这也是常见治疗腰肌劳损的穴位之一。气海俞是元气之海,可以治疗元气类型的疾病。此穴位主要在后背的部位,针对患者所出现的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都是有着很好的效果。
3、志室。很多医生会采用志室穴来治疗腰部扭伤,腰肌劳损,腰酸背痛等疾病。这个穴位主要是出处《针灸甲乙经》。但此穴位最好要配合志堂等穴位去进行治疗。
4、精舍穴。病人选择这个穴位也是可以起到治疗效果的。此穴位可以缓解腰肌劳损,特别对于腰疼,腰酸,腰胀的症状都是有着一定的治疗作用。
5、痞根穴。患者可以在第一腰椎磁突下旁开3.5寸找到痞根穴来进行治疗腰痛,胃痛,腰肌劳损。通过进行3~5分钟的刺激,病人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腰部肌肉的放松。

阅读全文

与志室穴正确针刺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专业文学主要研究方法 浏览:703
总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英语 浏览:803
原味发糕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浏览:830
癌症状治疗方法 浏览:918
加热卷发棒使用方法 浏览:145
绝缘子金具设计步骤与方法 浏览:222
卷筒校圆方法图片 浏览:721
如何防止偷纸的方法 浏览:539
晨光修正带可替换芯安装方法 浏览:499
哪里有祛痘的方法 浏览:600
大沙子计算方法 浏览:778
运动保健方法图片 浏览:376
怎样快速知道学习方法 浏览:308
气相色谱仪使用方法 浏览:236
唱歌前保护嗓子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370
催乳是什么方法 浏览:712
黄寿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778
嘟嘟唇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浏览:802
髌骨损伤恢复训练方法 浏览:847
页面显示打印时间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