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经络养生之道
手)
手神门穴: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
各手指指甲旁边:手心拇指(肺经)、中指(心包经)小指(心经)手背食指(大肠经)、无名指(三焦经)、小指(小肠经):抒压/解除疲劳。
合谷穴: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着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曲池穴: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劳宫穴: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手指的肺穴:无名指第一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手指的肝穴:无名指第二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头)
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风池穴: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风池穴: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脸)
承泣穴: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睛明穴:眼头起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
攒竹穴:约眉头附近,眉稜骨向眼眶凹陷之转折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鱼腰穴:眉毛中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丝竹空穴:眉尾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太阳穴:眉梢与眼角之间,向后方约一指宽的地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耳)
耳穴中的脾、胃两穴:针对肠胃不适、控制食欲。
耳穴中的神门(位于耳上方三角窝处)、心区、内分泌及皮质下等穴:针对疲倦且睡眠品质不好。
耳穴中的髋点、膝点及颈椎点等处:针对腰酸背痛。
(腿)
足三里穴: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阴陵泉:膝盖下方,拇指与食指由膝盖往下,扣住胫骨两侧缝隙可压到一凹陷处,小腿胫骨内侧缘,往上推到尽头的地方: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三阴交穴:脚内踝最高点上方约四指幅:改善失眠。
阳陵泉穴:小腿外侧,膝下1寸之凹陷,腓骨小头附近:改善腿酸腿粗。
承山穴:踮起脚尖,足跟轻提,在小腿肌肉正中出现凹窝处:改善腿酸腿粗。 涌泉穴:位于脚底人字中心,往下约1/3处的凹陷处:改善失眠。
(身体)
水分穴:肚脐上2公分处,腹部中线上:修饰曲线,恢复窈窕。
关元穴:肚脐正下方4指宽处,腹部中线上:修饰曲线,恢复窈窕。
膻中穴:位于两侧乳头正中间与胸骨中线的交接点:情绪郁闷、心悸、焦躁等有缓解作用。
肩井穴:位于第七颈椎下与肩膀外高骨突起(即锁骨肩峰端)连线中点:消除肩膀酸痛,帮助入眠。
怎样才知道你的经络已经通了
1.身上的肉捏着不感觉痛
检验经络是否通的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捏一下你自己身上的肉,看是否痛。尤其是胳膊外侧
的三焦和小肠经的位置,或者大腿上的肉,能够很方便和明显地感觉出来。
2.有明显的过血现象。
有些朋友不明白什么叫过血现象。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感受,你用一只手攥住另一只手的
手腕,一定要攥紧。当过一分钟左右的时候,你会看到被攥住手腕的手掌逐渐从红色,变成了白
色,而当你突然松开的时候,你会感觉一股热流一直冲到了手指尖,同时手掌也会从白色,变成
红色,这种现象就称为过血。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
那么,对于手掌而言,你很容易了解到过血现象、,但如果你的下肢,你的脚是否有过血现
象呢?这就不太好做了。很多朋友都有手脚冰凉的症状,说明你的气血亏的很厉害,无法达到你
的肢体末端。那怎样知道你的下肢是否过血呢?那就让别人帮忙,压住你的股动脉,然后大约一
分钟的时间,猛的松开手,看看你的血能否冲到脚指尖?最好的情况是能冲到脚指尖,而且过血
的感觉是呈圆桶状,前后腿一起过。但很多人都过不了膝盖。但凡这种人,都需要好好打通你的
经络。
可能有些朋友问了,你说的股动脉在哪啊?这个位置不太好找,如果你躺平了,用手指稍微
用力按压你的腹股沟的位置,你应该能感觉到有一个地方会有跳动的感,就像你摸手上的脉搏一
样。那里就是你的股动脉。
如果压股动脉后的过血感觉是呈圆桶状并能到达脚尖的话,说明你的经络非常的通。反之,
就需要通过按摩打通经络了。
3.搓八髎脚会发热
压股动脉,主要是测试你的足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情况,会有明显的过血感觉。如果想重点测
试一下督脉及膀胱经的情况,那么就要通过搓八髎的手法了。所谓八髎,是八个穴位的统称。
即上次中下髎,分布在左右两条膀胱经上。先来看看八髎的位置.
很多从来没有做过按摩过的人,经络大体都不通。不仅表现在压股动脉,没有过血的感
觉,搓八髎也没有脚热的感觉,大部分人都只有屁股热,好一点的膝盖能热,最好的才是脚
能热。搓八髎,的方法是用手掌快速在八髎处摩擦,刺激膀胱经和督脉。这只是一种热感,而不
是过血的感觉。
4.平躺下肚子塌陷
肚子上集中了人体很多的经络,因此,这个位置的经络是否通非常的重要。那什么叫好肚
子呢?第一手捏着不痛。其次是,肚子要塌。什么叫塌呢?就是平躺在床上,要能显出肋骨来,
往肚子上浇点水而不会流。这样的肚子才叫好肚子。有句话叫,肚子软如棉,百病都不缠。打
通肚子这段的经络,主要靠的是刮痧和按摩。一般不适合拔罐。
如果你的上述四点都能做到了,那么就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这个时候,你只要进补什么东
西,身体才能吸收。否则的话,你吃的东西再好,包括你吃的药,保健品,作用都会大打折扣。
毕竟,在中国古代,医生们没有遇到像垃圾食品的问题,也没有遇到类似三聚氰胺这类的事,以
及众多导致经络被堵的添加剂。
因此,现在绝大多数的慢性病人,经络基本上都是不通的。因此,一切治病的手段,
要从打通经络开始。
Ⅱ 如何锻炼 手太阴肺经
专门锻炼肺脏的拳术——劈拳
劈拳配肺气要凛,归手太阴肺经,属金为阴,在志为魄,为相辅之官,治节出马。司呼吸朝百脉,调一身之气,在人体好比治理国家的宰相。其动作是注意一气的起落,有捧撑掇碟之势,其形似斧非斧。其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君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劈拳的动作,可以促进手太阴肺经的经气,使肺活量增加,两臂肌肉和关节韧性力的增长,气足神旺,伸缩力也大。反之,拙气、拙力、怒气、填胸,不徒无益反而于肺部有害。所以,拳家用劈拳来锻炼肺脏,即以“金”来代表。土是五行之本,准五行生克之理,土能生金,把劈拳列为五行拳之首。
要领
抽身掉膀,气足宽胸,起落不分,顾打一气,上挤下攻,放胆即成。
歌诀
任督循环气归根,摩经抱掌肺凛冲;着意曲池开门户,挤劲着力劈胸中。
练法
1.起手由横拳出势 先将两手往后收,置于心前,作顾法防守之势。同时,随曲就伸,两手摩经入而复出,前手成掌形,有把握对方手腕之意,后手也成掌,在左臂里藏着,起两臂互助的作用,两肘紧夹两肋,不可放松离开,要做到未曾动手,肘领先(肘要用劲),两掌由心而起,由口而落,形成车轮滚滚旋转以球体打立体,挤劲往前进,体重打体轻,运动如车轮,起亦打落亦打如水之翻浪,滔滔不断。同时,前足解危寸踩,用以先发制人,右足进步往前攻,形成顾中有打的形势,两眼注视前面的敌人,随机应变以防不测。
2.落势 后掌从前掌中劈出,击对方肺部,试其气力虚实,从根本解决对手,这是以气击气,以形击形的运动。同时,后足进步顾敌前足踩其后足,形成手足、肘膝、肩胯均打,尾闾下坐,气沉丹田,踩扑发抖绝劲。落时,手要和心位齐,保持中平姿势,不偏不倚,稳定重心,造成落即打,打即落的意思。
3.回身势左手在前,则右后转身,右手在前则左后转身。转身时,左足在前,则倒插右足,缩小目标,减少背后危险。速落而右后转急起,形成“三回九转是一势”之意,同时左足寸踩,右足后退。如是,循环练习。
4.收势到了出势原地,先退右足,后退左足,两足并齐,成预备立正姿势。
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s14lvXhWoM/
Ⅲ 怎样锻炼养肺
要想促进肺功能,最根本的就是全面增强体质,坚持锻炼身体。步行是最简便、安全的运动,体质较弱者可以从慢速散步开始,每日步行500―1500米,开始时可用自己习惯的速度走,然后用稍快的速度,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距离。每天锻炼半小时左右,也可采用隔天锻炼一次,每次锻炼一小时以上。
另外,上下楼梯、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也对肺功能有益。对于居住在城市而又无活动场所的人可通过上下楼梯进行锻炼,开始时可只上一层楼梯,然后根据体力和呼吸功能的情况逐渐增加强度,间歇进行,每日1―3次。
呼吸功能锻炼应尽可能在户外进行,要持之以恒,有规律,这样才能增进肺功能。另外,呼吸肌的针对性锻炼可增强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改善肺功能,加大呼吸幅度,有助于减少解剖死腔的影响,提高肺泡通气量和血氧饱和度。呼吸肌锻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全身性呼吸体操等。
Ⅳ 肺气不足除运动外还有什么方法
肺气保持宣发、肃降的生理特性,就能完成主气、行水和主治节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气 肺主气,是指肺脏具有主管呼吸之气和主管一身之气的功能。所以《灵枢·本神篇》和《素问·调经论》都说“肺藏气”。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肺主呼吸之气。 《灵枢·脉度篇》说:“肺气通于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说明肺是主管呼吸运动的器官,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系,呼出体内产生的浊气,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使体内外的气体不断地进行交换,维持着人体清浊之气的吐故纳新。所以《医宗必读》说:“肺叶百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窝,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呼,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龠” 。二是肺主一身之气:整个人体上下表里之气均为肺所主。这是由于肺与宗气的生成相关。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把大自然清气吸入于肺,又通过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把饮食物变化成的谷气, 由脾气升清,上输于肺。清气与谷气在肺内结合,积聚于胸中的上气海,便称之为宗气。宗气上出喉咙,以促进肺主呼吸运动;贯通心脉而布散于全身,供养各组织器官以维持它们的正常功能活动。这样,肺就成了气的大本营,起到主一身之气的作用。所以《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
肺主气的生理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但是,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燥邪的侵犯,如果病邪犯肺,导致肺气失于宣降,就会影响呼吸功能,出现胸闷、咳嗽,气急、无汗等肺气郁闭的病态。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若肺气不足,不仅会引起呼吸功能的减弱,而且也会影响宗气的生成,则出现呼吸无力,或少气不足以息,语音低微,身倦无力等气虚不足的病态,势必相继出现。若一旦肺失去了呼吸功能,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能呼出,宗气不能生成,肺也就失去了主一身之气的作用,随着呼吸的停止,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说肺主一身之气,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2、肺主行水 肺主行水,是指肺气具有通调水道,推动水液输布和排泄的功能,所以前入提出了“肺主行水”的理论。由于肺为华盖,是脏腑中位置最高的一个器官,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所以唐容川《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说:“小便虽出于膀胱,而实则肺为水之上源”。
中医学认为,体内水液的代谢,不仅与脾主运化,肾司开合相关,而且也与肺气宣降有密切关系。所以,肺主行水这一功能,也是依赖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来完成的。一是肺气宣发,水精四布:水饮进入胃肠,通过“脾为胃行其津液”,水精便由脾上输于肺,肺气宣发而“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迅速地布散到全身。“若雾露之溉”以充养、润泽、护卫各个组织器官,其中一部分被身体利用后的废水和剩余水分,也通过肺气宣发,从呼吸、皮肤、汗孔蒸发和排泄于体外。二是肺气肃降、液浊下行;肺气肃降,促使上焦的浊水不断下行到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下输膀胱,从而保持着小便的通利。肺主行水的这一过程,在《内经》里已经作了概括。 《素问·经脉别论》说: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里所说的“水道”是指体内水液输布和排泄的道路。 “通调水道”是指肺气宣发和肃降,促使水道畅通,推动水液正常输布和排泄的作用。肺气宣发,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而布散到全身;肺气肃降,则促使在上焦的浊水下行,而“下输膀胱”。
肺主行水,是肺气宣发肃降在体内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过程中起着通调水道的调节作用。若肺气宣降失常,失去行水的职能,则可出现水液输布和排泄发生障碍的病变。肺气失于宣发,就会形成腠理闭塞而出现无汗、肌肤浮肿等肺气失宣的病态;肺气失于肃降,则可导致水道不通而出现小便不利、全身浮肿等肺气不降的病态。这些现象,都是由于肺气在调节水液代谢方面的功能障碍,而发生“上窍不通,下窍不泄”的病理变化。所以,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从而使“上窍得通,下窍得泄”,所谓“提壶揭盖”法,是中医治疗无汗而肌肤浮肿,或小便不利而全身水肿的常用方法。
3、肺主治节 肺主治节,是指肺脏具有辅助心脏生血和行血,以治理调节血液循环的功能。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能辅助心脏,主宰人体血液循环,具有治理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肺朝百脉,助心生血:饮食进入胃肠,经消化吸收,水谷精微混入血脉归心,上朝于肺,肺司呼吸,吐故纳新,进行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后,复由肺灌注于心,生成新鲜血液,输布全身,以供养各个组织器官,维持其正常功能活动。所以,王冰注释《素问·经脉别论》“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时说:“言脉气流运,乃为大经,经气归宗,上朝于肺”。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中焦……所受气者,泌糟粕,蒸律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二是肺主气,助心行血:心肺同居膈上,心主血,肺主气,两者各有所司,但又是相互为用的。血液的循环运行,虽然依赖心气的推动,但肺气宣发与肃降也有辅助心脏以治理调节血液循环的作用。正如杨土瀛《直指方》所说:“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
肺主治节,是心血得以正常生成和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若肺气虚衰,气虚不能助心生血,或气虚不能助心行血,都可影响心主血的功能,出现生血和行血功能障碍的病变。例如:肺气不足,运血乏力,引起血液循环淤阻,出现胸闷、短气,心悸、唇舌青紫等气虚血淤的病态,治疗不单治心,治血,还须补气、行气,才能奏效。
Ⅳ 如何锻炼肺活量
锻炼肺活量方法:
晨跑:每天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进行30分钟的晨跑,放在早餐和上班前,首先早上6点左右是人体肺经打开的时候需要新鲜空气,所以此时选择慢跑可以让人们整个肺活量循序渐进的增长,晨跑可以每周进行5次,重点在于坚持。
晚跑:每天晚饭1小时后进行晚上速跑,速跑有别于慢跑,是相对快速的跑步以提升肺部的摄氧量,一般中等速度跑步比较适宜。晚上由于空气中氧含量降低,所以通过快速跑步可以瞬间提高肺部肺细胞的摄氧能力。一般一周可以选择3次晚上的速跑。
跳绳:每次训练选择晚上或者中文吃饭前进行,跳绳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节奏以匀速为主,其实跳绳对于心肺的锻炼效果不亚于跑步,在此套方法中是配合跑步做为辅助的一种提升肺活量的锻炼。
登上或登高:可以选择当地的山坡路面或者山和楼梯均可,持续爬高至少20分钟,可以有效提升肺部换气能力。
注意事项
在运动的时候选择适合的软性胶底运动鞋。
如果遇室外天气雨雪可以换作室内跳神和爬楼梯来代替,效果也不差。
本套锻炼肺活量的方法如能坚持半个月就能看到显着的效果,如工作时候精力更充沛,室外轻度运动也不乏力,对身材也有显着的减肥作用,但这一切关键在于坚持!
Ⅵ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和要领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人们在长期锻炼过程中不断摸索、长期实践、多年积累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指导人们进行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法则。
一、 松静自然
“松”,是指“身”而言;“静”,是指“心”而言;“自然”,是针对练功的各个环节提出来的,姿势、呼吸、意守、心情和精神状态都要舒展、自然。“松静自然”不仅是确保练功取得功效的重要法则,而且也是防止练功出现偏差的重要保障。
(一) 关于松静
1. 身心放松的重要意义
身心放松是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现代心理医学中用于防治因情绪紧张而产生一系列心身疾病的有效方法。
所谓放松,就是在保持稳定姿势的情况下,或在缓慢的动作过程中,习练者运用自我调节的方法,使全身上下、左右、表里的皮肤、肌肉、关节,以致脏腑和大脑等部位都处于松弛状态。身心放松,一方面有利于机体内气血的自然循环,减少机体的负担和能量消耗,降低基础代谢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机体的兴奋程度,减少内、外环境对大脑皮质的干扰,有利于诱导大脑入静,能加速进入自我调整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态。
放松不仅有助于身体的调节,而且对心理状态的调整也有良好的作用。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经常处于慈善、和蔼和面带微笑的喜悦状态,他的内心世界必然也是善良、豁达、平静的。心理的平和,必然引起生理功能向健康方向转化。相反,表情紧张的状态,将导致身体状态的恶化。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中的放松就是建立在身心相互影响的基础上。
2. 放松训练的方法
(1) 放掉心中牵挂的事情
在练功前,首 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求练功者既要把长期积累的不放心的事情放下。也就是说,心要平和,要松弛。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做到。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要求习练者既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又要注意道德的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
(2) 学会由“身”到“心”的放松
根据身心相互影响的道理,一般放松应由身体开始再转入“心”的放松。也就是说,形体的放松为心态的平和创造了条件。身体放松是指皮肉骨骼都要放松,不能僵直,不能绷紧。只有这样,才能为“心”的放松创造条件。
(3) 只有心的放松才能达到入静的目的
古人生活的模式是日作而出,日落而息,而且由于交通不便,人际关系简单,物欲较少,调和“一心”较容易。现代人则不同,每天除了处理许多繁杂的事物外,还要接受很多新观念、新思想、新信息。生活上的物欲刺激也随处都可发生,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诱惑。激烈的竞争、快速的工作节奏,使人们经常处于紧张、浮躁、疲惫不堪的状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要入静就非常困难了。为此,要依照“调心之法,首重自然”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经常保持愉悦、祥和、知足的心态。在练功实践中逐步剔除外部因素的干扰,使自己的心态逐渐回归到无私、无欲、豁达、开朗的境界。
(4) 借助形体训练使意念获得放松
如果一时难以实现“心”的放松,可以借助形体在紧张和放松的反复训练中体验“松”的感觉,学会放松。这个放松的感觉需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找到。如果你找到了令人惬意的“松感”,就可以用意念使全身放松下来。也可以用心理暗示的办法使自己的身体由上到下松弛下来,还可以反复默念一些有助于放松的词语,如吸气、静、呼气和松等。这种方法运用熟练后,会有效地帮助练功者快速入静。
(5)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身心放松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祥和的心境,保持正确的姿势,所谓“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是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可以使人体在紧张中求得放松。常言道:“形正则气顺体松”。
(二) 关于自然
1.“自然”的内涵
自然之本反映了宇宙万物之规律,“自然”是贯彻在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习练全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影响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习练的重要因素。所以,自古以来的思想家,都对自然法则作过深刻的阐述。《老子》明确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说道生万物,以及天、地、人的活动过程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法。又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道”之所以受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视,就在于“道”和“德”对万物生长繁殖都不予干涉,而是顺其自然。庄子继承老子的天道自然思想,主张无条件地与自然融为一体。
由此可见,“自然为本”不仅蕴涵着深层次的道理,而且还道出了顺其自然的修炼法则。
2.“自然”体现出一招一式的匀、细、绵、长
在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过程中,无论行走坐卧或站立,都要做到自然舒适不拿劲。如放松时要面带微笑,做动作时要求动作圆匀、缓慢,这是一种松静自然的状态。又如运用意念时,要似有似无,绵绵若存,呼吸也要自然平顺,做到匀、细、绵、长。所以“自然”是获得较好的练功成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3. 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讲求人与自然界二者的和谐统一,充分利用一切自然条件主动锻炼,而不损害心态平衡和生态平衡。我们知道,世间万物生长都应顺应四时阴阳。《黄帝内经》详尽地阐述了顺应自然以养生的观点,揭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代理。这是因为,春夏阳气渐升至大盛,是为秋冬的收藏做准备;秋冬阴气渐升至大盛,是为春夏的生长做准备。故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身心要顺应四季自然规律和变化。
二、 动静相兼
动静相兼是指“动”与“静”的有机结合,这里的“动”是指“动功”,“静”指的是“静功”。“动功”和“静功”是各有特点且又有密切联系的两类传统体育养生功法。
(一) 动静相兼的内涵
动静相兼,是练习形式上的动与静的紧密配合及合理搭配,是思想与形体的活动及安静,二者是相对的,行动则神易静,静及又能生动。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般来讲,动对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润滑关节和强壮肢体有良好的功效,而静对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和安定情绪等有独特的作用。只有两者结合,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使身体强健,体质增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指联系中意念要集中在动作、穴位、经络、气息的运行上,排除一切杂念,达到相对的“静”。虽然形体处于相对安静状态,但要体会体内气机的运动,如气血的流通、脏腑的活动等,即静中有动的感觉。
(二)“动功与静功”
“静功”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就“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的论述,这是对静功方法的具体描述。静功功法的类型归纳起来有吐纳、行气、打坐、禅定、炼丹、静坐等。静功的静,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外静内动,强调意和气的训练。就是说,身体的外部形态表现为安静不动,而体内的气血在意念的驱使下按一定的规则有序地运行着,故古有“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的说法。
“动功”是指有形体运动的功法。动工多是外动而内静,动中求静,故曰:“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人的动作千变万化,因此,自古以来的动功功法很多,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
在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时,强调动静结合。这是因为,从人体生命整体观来看,人的生命运动应遵循精神和肉体统一的整体的生命运动规律。具体讲,人体是“形”“气”“神”各有所司。故“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是故圣人使之处其位,守其脏,而不得相干也。故形非其所安而处之则废,气不当其所充而用之则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也就是说,养生之要在于“将养其神,和弱其风,平夷其形,而与道浮沉俯仰”(《道原训》)。就“形”“气”“神”而言,动功和静功在习练功效上各有所侧重。所以,我们倡导动静相兼,以实现生命运动整体优化的目的。
动静相兼,要更具习练者的体质、精神状态和练功的不同阶段,灵活地调整动力和静动的比重。有的人应以动功为主,有的人应以静功为主。就是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练功阶段,有时侧重于动功,有时则应侧重于静功。究竟怎样选择,一方面考老师指导,另一方面靠自己的体验进行调整。
三、 练养结合
练养结合,是指练功和自我调养结合起来。练功对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然而,只顾练功,不注意调养,就违背了练养结合的原则,也就达不到预期的健身效果。两者必须密切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一) 关于练功
关于练功,应明白练功的目的、练功的方法以及与练功相关的问题。
第一,功法选择。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功法很多,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功法。如静功,有站式、坐式或卧式。对于身体强壮者,可选择站桩,站桩消耗体力大,气机发动快。站桩又有直立站桩和屈膝站桩两种,要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采用。身体弱的练习者,可以选择坐式,坐式又分端坐和盘坐(散盘、单盘、双盘)。对于腿脚较硬的老年人,可先从端坐练起,待上身姿势掌握好以后,再进入散盘或其他盘姿势;对于体力尚好、腿脚还能坚持单盘的练习者,可从单盘开始,慢慢过渡到双盘;对于站立或坐着不方便的人,可取用卧式。各种择功方法不是绝对的,关键要依据个人的情况。对于年轻人来讲,还是从屈膝站桩或双盘开始进行严格训练为好。
第二,功法强度的选择。尤其动功,要根据体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功法。不要超强度练习,否则影响健康。第三,时间长短的选择。对于体力差的人,适宜选择时间不长的功法。
第四,练功环境的选择。选择好的练功环境,不仅有利于入静,而且有利于气机发动,功效显现快。练功环境应选择在地势平坦、空气清新、绿荫草坪等环境幽静的地方。切忌在人声喧闹、河岸湖边、楼顶阳台、风口山坡等地练功。
(二) 关于调养
关于调养,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有益的方法。养生一词,原是广义的。养生又称摄生,乃养护保养性命,以达长寿的意思。
自古以来,因不知护养或护养不当而伤身的事例很多,故从老子、庄子起,均反复阐述养生之旨。史载,古代寿星彭祖认为“致寿之道无它,第莫伤之而已”,指出“忧愁悲哀伤人,寒暖失常伤人,喜乐过度伤人,愤怒不解伤人,远思强记伤人,汲汲所愿伤人,阴阳不顺伤人”七个伤身的因素。晋朝葛洪提出了“养生以不伤为本”的原则。
世间一切事物都有个适度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走向反面,即“物极必反”。养生也是一样,以“适度”为尺度,如精神情志活动的适度、饮食五味的适度和体力房事的适度等,这些看起来普通,但十分重要,真正做到又是十分不易。
精神情志活动的适度,是说正常的精神情志变化(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之常情,如果这七情过度(突然地、剧烈地、长期地),就能损伤五脏,造成疾病,甚至暴亡。
饮食五味的适度,是说要注意饮食。人体虽因饮食五味以生,但如过量过偏,亦可因饮食五味以损,即“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这包括两方面,一是饮食过量可以致病,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二十过于偏嗜(食物种类及五味的偏嗜)也能致病。另外,饮食过冷过热也不适宜,要做到“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提倡“饮食有节”,主张“寒温适中”,反对“以酒为浆”。
体力房事的适度是指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活动及体力劳动适度,二是房事要适度。《黄帝内经》示人“行劳而不倦”“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东汉华佗曾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极强所不能,要贯彻动静结合与适度的原则。房事的适度为历来养生家和医家所重视。精者身之本,要保养肾精,反对“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房事过度会造成肝、脾、肾三脏的亏损,易致萎、厥、血枯等重症。房事适度不是让人“绝欲”,而是“节阴阳而调刚柔”,要“顺应自然”切莫纵欲。
总之,无论精神意志、饮食五味,还是体力房事的过度都能致病。从养生来讲,重在适度和调节,既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要懂得“凡物之用极皆自伤也”的道理。这是因为,各种内在或外界的因素突然地、剧烈地、长期地作用(诸如过度、不节、偏嗜、妄为、放纵、强力、长期不止等),使机体本来的生理机能超越正常范围的活动,或过度消耗,都能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从而出现病理现象。
练功是为了提高人体的健康标准,为此练功不仅要得法,而且要注意习练的强度和调养运用。把养练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促进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习练的效果。
(三) 顺应自然保养生机
顺应自然以养生,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顺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以护养调摄的意思,即所谓“和与阴阳,调于四十”“因时之序”“顺四时适寒温”。这是正常的四季气候变化,人们必须自觉顺应。二是指顺乎自然之理顺应自然的状态以养生。这就告诉练功者,练功时,应注意四时环境的变化。
关于顺应自然要有正确的认识,即有被动适应和主动适应两种。为说明问题,以人体适应外部环境温度变化为例:被动适应是指练功者的情态倍的地适应自然界冷暖的变化而增减衣服;主动适应是指通过自身御寒机能的提高来抗寒,天冷了,就主动调动机体去适应寒冷的天气,而不是靠增加衣服。被动适应和主动适应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法,给人体带来不同的两种生命状态。我们倡导主动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它能尽快的将人体引导到生命运动素质优化的良性状态。被动适应和主动适应都是为了保养生机,只是方法和效果不同而已。
四、 循序渐进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操练,动作虽然简单,但要纯熟掌握,需通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步达到。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不能急于求成,不要设想几天之内就能运用自如,必须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全套功法。我们倡导打好基础,习练功法一步一个脚印,勤于动脑,善于总结,不骄不躁,这是确保功效早日显现的重要保证。
(一) 动作、呼吸、意念的训练要循序渐进
首先,学练动作时要循序渐进。就是说,要在弄清每一动作姿势的前提下,一招一式地练习,动作要做到规范自如。
当整套动作能基本掌握后,就要把呼吸加上去。要求呼吸与动作配合得当,力求做到在平和自然的状态下,加上呼吸。呼吸 要做到匀、细、绵、长,流畅自如。要想达到这种要求,不经过长期练习是做不到的。
当姿势掌握的比较自然,呼吸也基本达到要求后,要逐步加上意念。要注意,意念配合是动作和呼吸运作过程中意念运用的活动。初学时,意念可以重一些,等练到一定程度,意念应放轻,到习练纯熟时,意念要轻到感觉不到的程度(俗称“无意念”)。也就是说,意念的训练要坚持两点,一是意念与动作、呼吸密切配合,动作、呼吸、意念同练,不要顾此失彼;二是运用程度由重到轻,由轻到无。
(二) 功效显现要有循序渐进的思想准备
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者有的特别注意练功的效果,总希望功效出现越早越好,程度越明显越好。这种急躁情绪是要不得的,这种心态会使心绪烦乱,影响气机发动和气血运行,有碍功效显现。因此,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时,应心绪安定、不急不躁,这样反而有利功效增显。为此,建议习练者不要天天做比较,最好练功一段时间之后,作一次总结,体会一下功效增进情况,这是纠正急躁、引导习练者走上循序渐进轨道的好方法。
(三) 练功时间安排和练功强度也应逐步增加
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逐渐增加练功强度和习练时间,不能超越自己体能的限度,过急地安排练功时间和强度。
五、 持之以恒
同是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习练者,但取得的功效差别很大,是什么原因?原因可以举出很多,如修炼不当、杂念太多、外部干扰等等,然而,不能持久是诸多因素中最易出现而又难以克服的毛病。因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因地因时消除或躲避外部干扰的影响。对于不能持之以恒的练功者,老师的作用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持之以恒是发自习练者内心的行为表现,一旦习练者自己偏离习练的法则,或操之过急,或时练时停,或巧取捷径,习练将半途而废。总之,坚持练功要靠自己的决心和毅力,要在端正自己练功目的的前提下,调整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收到点点滴滴功效的累积效应。
(一) 持之以恒有利良性生命状态的形成
在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时,生理状态的基本特征是大脑皮质活动的有序化,我们称这种状态为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态。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态对人体的生理状态是有影响的,即经常练功的人,其生理、心理状态都展现出生命活力旺盛的生命状态。这种生命状态的形成不是一招一式的习练得到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艰苦锻炼,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因此,我们提倡练功后看效果,而不是练功前为自己制定一个不切实际的宏大目标,要牢牢树立起持之以恒的信念,下定决心,一招一式地学习,一日复一日地习练。如果能这样,在经过长时间锻炼后,就会发现身体状况发生了变化。没有持之以恒的艰苦锻炼,良性生命状态是难以形成的。
(二) 把持之以恒贯彻到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习练的全过程中
要把持之以恒贯彻到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习练的全过程中,并以此进行意志磨练。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是强身健体的过程,也是磨练意志的极好时机。可以想见,一个意志坚强的习练者,必然会在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过程中能较快地体验到功法的真谛。这一切,定会能很好地促进身体素质的变化,尽快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 循序渐进与持之以恒
我们讲的“循序渐进”这个原则,是要防止急功近利的情绪,不要过激过猛,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练功法,适度而行。这里的“持之以恒”是针对练功效果的形成过程。练功目的是强身健体,而体魄强健是有过程的,也就是说,新的生命状态形成有一个过程。所以既要倡导循序渐进,又要注意持之以恒。
练习传统体育养生功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要有坚持不懈的品质与常年有恒的意志,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要刻苦耐劳,不急不躁。长期锻炼,能提高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培养人们勤学、自觉、刻苦和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与意志品质。
以上五个方面概述了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事实上,用现代体育观来看,合理有效的健身锻炼对人的整体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均有积极的影响。它不仅是全面增强体质、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而且是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抗御各种疾病的灵丹妙药与延年益寿的有力武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格言,简明形象地说明了体育健身与人体发展的辩证关系,生动地反映了生命活动的本质属性。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把健身养生作为个人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个人应当享受的权利和必须向社会承担的义务,自觉地投身到科学的传统养生锻炼中去。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要领
传统体育养生的锻炼方法虽然繁多,但基本要领是相同的,主要有身体端正(调身)、呼吸深长匀细(调息)和心神宁静(调心),有人称其为练功要旨,也有人称为三大要素。三者之间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调身是基础,调息是中介,调心主导调身和调息。
一、 身体端正——调身
身体端正要领在于调身。所谓调身,就是有目的地把自己的形体控制在受意识支配的一定姿势和一定的动作范围之内,通过练习以达到“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使机体处在动态的平衡之中。
人的姿势千变万化,但不外乎行、卧、坐、立四种基本形态,古人称“四威仪”,并要求“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这些也是养生所要求的。调身主要是注重身型和身体运动,同时强调呼吸和意识的配合,这种功法利于改变身体形态,使身体强壮。调身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练形中调身到最不舒服,如在导引动功及站桩时降低功架,一般适宜青少年及体质好无残疾者,可以提高功力;二是练形调身到最舒服,如自然站、卧功等,一般适宜老年人及体质弱者,以达到养身延年的目的。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锻炼与其他体育运动一样,需要量的积累,因此,在身体能承受的情况下,可强大运动量,由舒服练到不舒服再到舒服,功夫自然就提高了,身体也会越来越健康、强壮。
二、 呼吸深长匀细——调息
呼吸深长匀细指的是调息,它主要是指对呼吸的控制要缓慢。通过特定的身型或动作及意念的配合,练人的元气,从而达到内气鼓荡、精气流畅,正如中医所讲的通者不痛、痛者不通,气血流畅,百病皆无,进而周天运行,气达全身。练功时调息多数要在有经验的老师指点下进行练习。
调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人除了大脑以外的其他部位、器官产生特殊的变化。调息也可以支持调身,这是因为练形调身过程中需要氧气和其他物质,这些都离不开呼吸的作用。调息中的腹式呼吸有利于呼吸肌肉的锻炼。
所谓练呼吸调息,即练功者通过调控呼吸修炼,以达到培育人身正气、清心安神和息烦调节情绪的目的。如何进行调息,《素问》中说:“所有来自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有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故曰返本还原,久饵之,令深根蒂也。”这就是说有肾病的人,应在早晨3~5点钟面向南,专心凝神,控制呼吸,然后引颈咽气,如咽硬物之感,如此七遍,常年坚持,就能使肾病康复。这里的呼吸方法并非专治肾病,而是在时间上有所强调而已。因为早晨3~5点钟正是肺经最盛的时间,肺主气,肾主纳气、练肺补肾之用。调控呼吸的方法有很多种,大体可以归纳为一下八种类型。
(一) 自然呼吸法:包括自然胸式、腹式呼吸及混合呼吸。
(二) 腹式呼吸法:包括顺腹式、逆腹式潜呼吸和脐呼吸。
(三) 提纲呼吸法。
(四) 鼻吸、鼻呼口吸和鼻吸口呼之法。
(五) 炼呼与炼吸法。
(六) 吐字呼吸法。
(七) 数息和随息法。
(八) 意呼吸法。
三 、心神宁静———调心
调心,主要是通过意识调节来练心,使心静,进而练精神、练思维,在良性意识的指导下,达到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气血通畅,从而达到健身目的。
意识、意念的调整叫调心,这里的心,不单纯指心脏,而是指古代养生理论认为的由“心”支配的体内意识和体外意识。调心的目的就是训练大脑思维对外界的反应,并且这个反应是无意识的,如练习养生功的入静,就是为了提高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
调心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一) 意想放松法:主动地以意识引导身体各部位放松,并使思想相对集中,以解除身心紧张状态。
(二) 注意默念法:默念字句,默念词句,化杂念为正念,这是集中思想常用的方法。
(三) 意想数息法:默数自己呼吸的方法,有数息和随息两种。
(四) 排除杂念法;排除各种思想杂念与干扰,集中注意力。
Ⅶ 脾肺经不好怎么办,要多吃什么,求中医回答,详细情况请追问
黄色食物入脾经,比如小米、玉米、黄豆等;白色食物入肺经,比如常喝百合粥;黑色入肾经,比如黑豆、黑米、黑芝麻、板栗等,红色入心经,绿色入肝经,对应颜色的食物多食,平时饮食应五颜六色搭配较好。同时,五脏相生相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该综合调理。
Ⅷ 如何快速增加肺活量
网上调查表明,坚持以下几点可以快速增加肺活量:
1、正确的姿势
2、跑步
3、扩胸运动
4、跳绳
5、骑自行车
6、游泳
7、正确的呼吸方法
8、忌烟雾烟尘
肺活量关系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肺活量越大,身体相对越健康。
肺活量检测数值高(与正常数值相比),可说明肌体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好,人体内部的氧供应充裕,机体的一些工作能正常.一旦机体需要大量消耗氧的情况(如长时间学习,工作,剧烈运动时)氧供应的就会供应充足,从而能避免头痛,头晕,胸闷,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等不良反应。
Ⅸ 肺气不足怎样锻炼身体
肺气不足,可以通过锻炼身体恢复。多做体育运动跑步锻炼身体。避免寒冷刺激。
Ⅹ 请问养肺、护肺有什么蔬菜、水果、中药方子和运动方式呢
饮食主要以养阴为主,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生津养肺的食物和水果,如雪梨、甘蔗、柿子、荸荠、银耳、菠萝、燕窝、猪肺、蜂蜜、乌骨鸡、鳖肉、龟肉、鸭蛋等,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防伤阴损肺,多食些酸甘食品和水果,如石榴、葡萄、芒果、苹果、柚子、柠檬、山楂等,有利于润燥护阴。
食用一些性质平和且具有滋阴润燥、养肺生津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如用白木耳或黑木耳炖冰糖服用;用玉竹、沙参与鸭一起煲汤服用;黑芝麻炒熟、研末,用蜂蜜调服。可适当多吃一些水果,其中以梨、甘蔗为首选,其次,像荸荠、香蕉、枇杷等也是良好的润燥之物。但凡脾虚湿重而泄泻者,肺寒咳嗽而痰粘者,则不宜多吃上述水果。多喝点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红枣莲子粥、山药粥等食物。对于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此时一定要与滋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划清界限”,否则,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虚弱者若适当多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 山药、白萝卜、百合、绿豆、荸荠等都是不错的润肺食物,但食用时要了解清楚食物的药效。山药适宜于大便稀溏者;白萝卜适宜于痰多、咳嗽者;百合能润肺止咳,以熬粥、煮水饮较佳;绿豆适宜于内火旺盛的人群;荸荠能清热生津,生吃、煮水均可。同时,由于个体素质差异较大,服用时,要根据个人情况“对症选吃”,并切忌同食辣、咸食物。
清肺、润肺数道菜
雪梨川贝汤
材料:2个雪梨,配川贝4克,冰糖75克
方法:将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放入大碗内,加入川贝、冰糖及清水150克,待锅内清水烧沸,隔水放入蒸锅内蒸1小时取出温服。
蜜汁山药
原料:山药500克,鸭梨1个,葡萄干5克,苹果1个,桂花酱15克,白糖100克
制法:将山药刮去外皮,清水洗净。将鸭梨、苹果削去皮,切开,除核,切成小丁。将葡萄干洗净。锅中注入清水,上火烧开,放入山药,汆一下捞出,切成长1厘米的段。砂锅中放入白糖,注入250克清水,上火烧开,放入山药段、鸭梨丁、苹果丁,移至微火上煨20至25分钟。当山药糯烂时,捞出山药段,整齐地码入圆盘中,加入桂花酱,将汁熬浓,浇在山药上即成。
鸭肉粥
原料:鸭肉150克,糯米250克,料酒、盐少许
制法:将鸭肉切丁。糯米加水煮粥,然后加鸭肉、少许料酒、盐,至粥熟。
豆浆粥
原料:豆浆1000克,糯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糯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慢慢熬煮,煮至米粒开花时,倒入豆浆,继续熬10分钟,加白糖适量即可。
银耳羹
原料:银耳5克,冰糖50克
制法:将银耳放入盆内,以温水浸泡30分钟,待其发透时,摘去蒂头,拣去杂质。将银耳撕成片状,放入洁净的锅内,加水适量,以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至3小时,加入冰糖,直至银耳炖烂为止。
板栗炖猪肉
原料:猪瘦肉500克,栗子300克,料酒、葱、姜少许,砂糖、酱油适量
制法:将猪肉切成小方块,栗子剥皮。锅中放油与砂糖炒成黄红色,加入酱油,放入猪肉、栗子、葱、姜、料酒同煮,至肉软时即可。本菜有润肺化痰、补肾健脾的作用。
除以上这些外,中医还认为枇杷也有润肺宁咳﹑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健胃利尿等功效。如果咳嗽厉害的话,可把枇杷果肉加生姜片水煎服﹐早晚各一次,效果不错。平时,可多喝水或绿茶,因绿茶中含带有轻微消毒成分的物质,可将积聚在喉咙的病菌冲走。
答案补充*多选用清热祛燥的粗粮杂豆——如麦片、黄小米、玉米、绿豆、白芸豆等;
*多吃秋季当令的蔬果——如萝卜、绿叶蔬菜、芋头、南瓜、黄瓜、生梨等,这些当令水果蔬菜都具有清火润肺的作用;
*尽量选食滋阴润燥的荤菜——鸭肉、河鱼、河虾等等。
*特别提醒:多喝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饭桌上多一点汤水和蔬菜,少一点油腻和荤菜。
一、萝卜菠菜黄豆汤
特点:汤汁清澈,略带咸鲜。
营养功效:菠菜润肠,萝卜通气,黄豆纤维丰富,三味合一,成独具润肠通便、清除燥热功效的佳饮靓汤,可称得上经典的婴幼儿祛燥润肺的保健营养汤水。
原料:白萝卜250克、菠菜250克、黄豆100克、盐少许。
制作:
(1)菠菜拣去枯叶,洗净;萝卜洗净,切小丁;黄豆浸泡30分钟涨发。
(2)在锅中加入水和涨发的黄豆,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焖酥;
(3)放入萝卜,煮至酥烂后放入切碎的菠菜,烧滚锅开,加入少许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