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鸟鸣涧是怎样做到“动”与“静”和谐的
王维《鸟鸣涧》赏析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一】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们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我们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㈡ 怎样判断物体动与静
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因此,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物体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所以,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运动的位置变化,叫做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简称为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只是发生了变化,这个物体就在运动。
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㈢ 静坐的方法
问到静坐的方法有多少种的问题,据我所知,只有一桩--静坐。如果要说静坐的姿态有多少种?那么,它大约有96种之多。可是所有方法的共通目的,都是在求
“静”。那么“静”便是道吗?否则,何以必须要求“静”呢?这是两个问题,同时,也是两个不同的观念,包括三个要点,不可混为一谈。
(一)静与动,是两个对立的名词,这两个对立名词的观念,大而言之,是表示自然界物理现象中两种对立的状态,小而言之,它是指人生的活动与静止、
行动与休息的两种状态。道非动静,动与静,都是道的功用。道在一动一静之间,亦可以说便在动静之中。所以认为“静”便是道,那就大有问题。
(二)求“静”,那是养生与修道的必然方法,也可以说是基本的方法。在养生(包括要求健康长寿--长生不老)方面来说:一切生命功能的泉源,都从
“静”中生长,那是自然的功用。在自然界中,任何动物、植物、矿物的成长,都从“静”中充沛它生命的功能。尤其是植物--一朵花、一粒谷子、麦子等等的种
子,都在静态中成长,在动态中凋谢。人的生命,经常与活动对等的便是休息。睡眠,是人需要休息的一种惯性姿态,人生往复不绝的生命动能,也都靠充分的休息
而得到日新又新的生机。
所以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静为躁君。”以及后来所出的道家《清静经》等道理,乃至曾子着《大学》,以“知止
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等等观念,都是观察自然的结果,效法自然的法则而作此说。甚至,佛家的禅定(中国后期佛
学,又译为静虑)也不例外。
(三)在精神状态而言,静是培养接近于先天“智慧”的温床。人类的知识,都从后天生命的本能,利用聪明,动脑筋而来。“智慧”,是从“静”中的灵光一现而得。所以佛家戒、定、慧的三无漏学,也是以静虑--“禅定”为中心,然后达到“般若”智慧的成就。
那么,用什么方法去求“静”呢?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而人们都是那样轻易地问出来。“静”便是“静”,用心去求“静”,求“静”又加上方法,
那岂不是愈来愈多一番吗?若在禅宗来说,便可直截了当地答:“君心正在闹,且自休去。”这样说来,“求静”根本便错了,或者说:“可以不必求静”啰!那也
未必尽然。不必陈义太高,但卑之而毋高论地说,一般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经常习惯于动态;在心理方面,如意识、思想、知觉、情感等,好比多头的瀑布、澎湃
的江河。真有“无尽长江滚滚来”的趋势;在生理方面,血液的通行、神经的感受、气息的运行,时时刻刻都会发生苦乐的感受,尤其在静坐的时候,如果身体早已
潜伏有病根,它可能会发生酸、痛、冷、热、痒等感觉,比起不静的时候还要强烈。“树欲静而风不止”,心欲静而愈多,所以一般初学静坐的人,往往发现自己的
思虑营营,非常杂乱,甚至,比起不静坐的时候,反而更加烦燥、不安;因而更加恐慌,认为自己不应该“静坐”,或者加上武侠小说与民俗神话等的传说,恐怕
“静坐”会“走火入魔”。其实,这都是不明道理,自己头上安头,错加误会,构成心理上的阴影。
(4)静坐的心身状况
为了便于了解“静坐”时有关心理与生理的问题,首先要从心理说起。人,为什么想要“静坐”?这当然有很多的理由,倘使说:“白头归佛一生心”,或
者“我欲出离世间”,未免太过笼统。如果把它归纳起来,便如上文所说:为了“修道”,为了“养生”,为了“养心”等各种愿望,总而言之,总有一个目的。
是谁产生这个目的?那当然会说:“是我。”那么,是“我”哪方面的动机呢?一定说:“是心”——这里所谓的心,大约包括了现代观念的脑、意识、思
想等等名词。好了,既然是我“心”想“静坐”,或者说“静坐”先求“静心”,何以在“静坐”时,反而觉得思虑营营,其心不能安静呢?殊不知我人的心——意
思、思想,由生到死,从朝到暮,根本就习惯于思虑,它犹如一条瀑布的流水,永远没有停止过;只是它与生命共同存在成习惯,自己并不觉得平常就有这许多思
虑,一旦到了要“静坐”的时候,在比较安静,向内求静的情况中,便会发觉自己的心思太乱。
其实,这是“静坐”第一步功效。譬如象一杯浑浊的水,当它本来浑浊的时候,根本就看不见有尘渣。如果把这一杯水安稳地、静静地放在那里,加上一点
点的澄清剂,很快变会发现杯中的尘渣,纷纷向下沉淀。不是这杯水因为在安静的状态,而起了尘渣,实在是它本来便有了尘渣,因为静止,才被发现。又譬如一间
房屋,平常看不见它有灰尘,当阳光忽然透过缝隙,才发现了光隙中有灰尘在乱舞纷飞,你既不要去打扫它,也不要用一个方法去掉它,只要不摇不动,不去增加,
也不去减少它,慢慢的再静止下去,它自然就会停止纷飞了。
但是在这里最可能发生的问题,便是当安静的情况来临时,往往便会想睡眠,或者不知不觉,自己便进入睡眠的状态。有了这种情形,又怎么办呢?那时,
你要仔细审察,体会自己,倘使是从心理--身体的劳累,或者是心力的疲惫而来,不妨干脆放身而眠,等待睡足了,精神爽朗时,再来“静坐”。倘使发现心力和
身体,并无疲劳的现象,那么最好起身稍作运动,或者特别提起精神,作到始终保持适度而安稳的静态才对。
(5)哪一本是静坐的最佳入门参考书
几十年以前,要学“静坐”的人,没有明师(不是名师)指导,便不敢学“静坐”,实在找不到明师的时候,便靠道书中的丹经(修炼内丹做神仙的书
籍),一知半解,肓修瞎炼。1924年以后,如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因是子静坐法,以及由日本倒传回来的冈田静坐法、气功秘诀等书,随着时代的开明,教育
的普及,印刷的发达,到处可以看到。抗战胜利以后,佛家天台宗修炼止观的书籍,如小止观六妙门、摩诃(大)止观,袁了凡静坐法正续编等也应运流行,普遍传
开。同时,由藏文翻译成汉文的密宗修法经典,或由英、法转译回来的密宗书籍,也陆续公开。其中以密宗黄教祖师宗喀巴大师所着的《菩提道次第论》中,《修止
与修观》的抽印本,与天台宗大小止观的方法相同,较为稳当妥实。但有关佛家修习静坐(禅定)的书籍,又必须与全部佛学的教理相融会,才能相应。
(6)是子静坐法的利弊
在这些书籍中如果要说哪一本书,可做初步入门最正确的指导,实在都不太合适。而合于佛道两家正统的典籍,学理又不简单,至于不太合于正统道理的
书,问题又太多。在无书可资遵循的时候,比较普遍为人所乐道的,便是蒋维乔先生所着的《因是子静坐法》,多少人如法炮制去学静坐,多少人想使自身上发生气
派感受,做到和他一样。其实,《因是子静坐法》只能说是蒋维乔先生本身学“静坐”的经验谈,或者可以说是他学习“静坐”的反应实录,可以贡献给大家做参
考,但绝不是金科玉律,更非不易的法则。我们首先须要了解,蒋先生开始学习“静坐”的时候,早已患了严重的肺病,一个人到了有病的时候,心境反而比较宁
静。情绪虽然近于消极,有时思想反而清明,“有病方知身是苦,健时多向乱中忙。”这是人之常情。因为他本身有肺病,所以必须要在静中修养,等到生理机能恢
复本能活动的时候,相当于道、佛两家所说的气机或气脉便会发生作用,循着中国医学所说的人身十二经脉的流行,于是气机到达某处,该处就自然产生某种感受。
在这种情况当中,只要不去揠苗助长,任其自然流行,便是最好的生理疗法,对任何一种疾病都有效,何况是必须静养治疗的肺病。总之,任何是中西医药治疗疾病
的根本方法,都靠静养,所有中西医药物,只有帮助治疗的功效,并无绝对去病的作用。疾病之所以恢复了健康,得到药物帮助的效果,仅有十之三、四,靠着卧床
住院的静养,因此引发本身体能的治疗而从获生机,却占十之六、七的重要。就是使用外科手术的医疗道理,也并不外于此例。何况有关心理和精神的治疗,同样不
外于此理。
了解了这些道理以后,便可知道《因是子静坐法》所说气机发动和气脉流行的境界,这只是着者蒋维乔先生有病之身学习静坐后的现象和经验,不可以偏概
全,认为人人必会如此,视为千篇一律的定则。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依照《因是子静坐法》去实验“静坐”,而且就把它视为师法之当然,必定会弊多益少,适得
其反。
(7)人体的气机是怎么一回事
东方古代的医药之学,皆与巫术同源共祖,中国的医学,也不例外。在三千年以前,中国的医药之学,由巫医而转入道家的方术,(又称为方技),这是
周、秦之间的事。中国的医学和道家的方术,以及印度自古相传的瑜珈术,都承认人身生命的泉源,在于人体内部所潜藏无限气机的库藏。不过古代道家的丹经,这
个气字,是用原始的“炁”(注:该“炁”字无法打出来,上面像是无字,下面四点,)。如用拆字的方法来讲,“无”即是“无”的古字,下面四点即是“火”字
的假借,换言之,“无火”之谓“气”。什么是“火”呢,淫欲、情欲、躁动的意念都是火。没有了这些躁火(等于中医书上所说的相火)元气大定(君火正位),
渐渐便可引发固有生命的气机。气机的流行,它依循昼夜十二个时辰(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与宇宙日月运行的规则相通),周流人身气脉(十二经脉)与腑脏一
周。而且在每一时辰之中,经过气脉的部分不同,就又研究出人身穴道的学说,发展成为针灸之学。
除了医学所称的十二经脉以外,另有不隶属于十二经脉的气脉,便是道家特别重视的“奇经八脉”。“奇经”的奇字,并不是奇怪的意思,而是“单支”的
意思;也便是涵有特殊的、单独的含义。“奇经八脉”,也包括了督、任、冲、带、阳维、阴维、阳乔、阴乔等八根脉腺。督脉便是庄子在《庖子解牛》篇中所提及
“缘督以为经”的督脉,大约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自律神经系统与腑脏的关系。带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肾脏神经系统。阳维、阴维则和现代医学的大脑、小脑与间脑的
神经系统有密切的关联。阳乔、阴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生殖神经,包括摄护腺与手足等主要神经作用。唯有冲脉很难说,扩充其量而言,它在中枢神经与自律神经之
间并无固定部位和系统的范围;它由生殖机能与之间的小神经丛开始,一直经过胃与心脏部分而上冲间脑。
只有打通气机的人,才能切实体会得到气脉的状况,而后相信确有其事。但特别须要声明的,我非专门学医的人,所引用中西医学上的名词,仅是研究心得,强作解人加以说明而已,不可拘泥属实。
此外,由印度上古瑜珈术的传承,经过佛家的洗炼和整理,而成为佛教密宗一派的修炼方法,也很注重人体的气脉,以三脉四轮(祥称七轮)为其主要的体
系。三脉,即是人体平面的左、右、中三脉,不同于道家以前(任)、后(督)、中(冲)等三脉为主。四轮或七轮,便是人体横断面神经丛的几个主要部位,与道
家的上、中、下三丹田之说,各有不同的概念,却有大同小异的效果。
(11)七支坐法的形式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
(一)双足伽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三)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
(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附带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凡在静坐的时候,必须使脑神经以及全身神经与肌肉放松,绝对不可有紧张状态。最好是微带笑容,因为人在笑时,神经自然会全部放松。
(二)初学静坐者,不可以吃过饭就打坐,以免妨碍消化。同时也不能在肚子饿时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静坐时空气必须流通,但是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身上。
(四)静坐时光线不能太暗,否则容易昏沉;光线也不能太强,否则容易紧张。
(五)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膝和后脑包裹暖和,即使热天打坐,亦不可使膝盖裸露。
(六)初学静坐不要勉强坐太久,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原则。
(七)初习静坐时多半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臀部必须加坐垫,坐垫的高矮依各人身体状况而定,总以舒适为原则,如果坐垫太高或太矮;都会使神经紧张。至于坐垫的软硬程度也必须适中,否则引起身体的不适,则影响静坐的心情和效果。
说明:
(一)两腿双盘的跏趺坐为最正规的七支坐法。
(二)跏趺坐也要加坐垫、除非气脉全通,才可以不垫。
(三)初学静坐多半无法双盘,则酌情采用以下各图所示的其他坐姿。
说明:
(一)坐垫约两、三寸。随各人舒适度自作调整。
(二)初习静坐无法两腿双盘,则采用单盘。随各人生理状况,自由选取金刚坐或如意坐。
(三)如果无法单盘,或者单盘坐到腿麻。而想继续用功,则可改用下列任何一种姿势。
说明:
(一)正襟危坐为历来儒家所惯用的静坐姿势。
(二)吉祥卧为佛家所主张的睡姿。孕妇如果单盘对腹部造成压力可改用吉祥卧,或任意选取对自己较为舒适的坐姿。
(12)有关七支坐法的传说
根据佛经上的记载,这种七支坐法,早已失传。后来有五百罗汉,修持多年,始终不能入定。虽然知道从远古以来,便有这种静坐入定的坐姿,但始终不得
要领。有一次在雪山深处他们发现一群猴子,利用这种方法坐禅,他们照样学习,便由此证道而得阿罗汉果。这个神话似的传说,无法加以考证。总之,它是合于生
物天然的法则,那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这种姿势,大体来说,很像胎儿在母胎中的静姿,安详而宁谧。
(13)叉手盘坐与健康的效果
人体的神经系统,大体说来,都以脊椎为中心,左右交叉分布,随着意识的支配而发散为肢体感官的动作。犹如树木的枝条,依据它的中心树干,向外分散
而至于枯落。七支坐姿将手足加以盘曲,可使左右气血交叉散发而归于原始整体的圆极,等于说:采取这种姿态,可使左(阳)右(阴)的人体电能,自身互相交
流,即可减少散发的作用,又可自相调剂而恢复体能的原动力。
七支的坐姿,因为双足盘曲,两手交叉,使四肢活动静止,便可减轻心脏的负担,所以静止的时间愈久,对于恢复心脏功能的功效愈大。
(14)关于头脑的健康功效
七支坐法的静姿,必须将头顶端正,大脑稍微靠后,以使脑下垂体不受压迫而恢复正常。因此脑下垂体内分泌的均衡活动使影响淋巴腺、甲状腺,而至于肾上腺等恢复健康的作用。
其次,下颚稍微向后收压,可使左右两大动脉管输送血液到脑部去的工作缓慢;可以减轻脑神经的紧张与思虑,对于血压有恢复正常的功效。
其他有关脑和眼、耳、口、鼻等的细节;在此不尽详说。
(15)盘足曲膝与健康
有些人怀疑,盘足静坐,不但对人体的健康有碍,甚至,反而因两足的血管被压迫而致病,所以静坐久了,便有酸麻的现象。这是误解。其实,人体的健
康,与腿和足有极大的关系。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一个人的健康长寿,与两腿双足有绝对的关系。所以婴儿与小孩的活动
都在两足。一过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渐感无力,喜欢叠足或跷足而坐。人的衰老与死亡,也多是从足腿开始而逐渐至于躯干与头部。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
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所以放开足腿,等待酸麻过后,反有从未经验过的快感。如果持之有恒,能坐到足腿的
气血流畅,保证足腿而上至于腰背以及全身,会有无比的快感发生,反不愿意下座而松散双腿了。
其次,必须了解人体犹如植物一样。一棵树木,盘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气、水,以及土壤的营养,才能生长茂盛。人呢!却和植物颠倒相反,
他的根在头部,他的土壤就是虚空。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
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
㈣ 如何让好动的孩子静下来
一、让好动的孩子安静下来的方法有:
1、给孩子提供适宜的宣泄渠道。
一定要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自由表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和表达方式。父母们还要鼓励孩子去学习一两项他喜欢的运动,并经常带着孩子去进行这些运动,通过这种长期坚持的运动,孩子可以发泄自己过剩的精力,从而逐渐学着安静下来,并且对于被疏忽的孩子,也能通过这个亲子互动,来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2、有规律地安排生活作息。父母要协助孩子制定每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表,要求孩子严格执行并在执行状况好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此外,好动的孩子往往在日常的生活有所变动时,症状会变本加厉。所以,在规律的生活中有突发的新鲜事时,父母要先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例如,要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告诉孩子要去哪里、会见到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等等,让孩子有所准备,从而避免到时出现兴奋过度的现象。
二、孩子好动的可能性:
1、孩子属于触觉型学习者。
这类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都无法安静地坐下来,因而需要利用大肌肉的肢体运动来作为学习的主要渠道。
2、家长对孩子疏于照顾。
这些孩子由于从小没有得到父母和家人的妥善照料和关怀,在进入学校后就容易产生适应不良,甚至用负面行为来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就容易成为问题少年。
㈤ 静与动
静与动
①生活的大道理,人生的大境界,有的时候,都是从生活的最熟知的事物中去发现,去感悟的。那么,怎么样才能从眼前的小事物见出大境界呢?
②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们可以让心静下来,让我们的眼睛敏锐起来,我们会看到在不经意处,有许多至极的道理。
③“游”是个动词。“游”告诉我们,人想要体验逍遥,必须要有一种动态的系统,也就是说,让生活有更多的灵动,不要让它僵死,要善于打破常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辩证关系,真正稳当的东西都处在动态之中。
④比如陀螺旋转,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真正会抽陀螺的人,总是不停地让陀螺旋转着,旋转是它的价值。等陀螺一旦停下来,就失衡了,就倒地了。所以动态是最好的平衡。
⑤我们都会骑自行车,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子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这在静态中做不到。
⑥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
⑦我们外在的大千世界每天都在变化着,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每天出现的新情况、提出的新规则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一种新的尺度、新的坐标。我们是食古不化,坚持自己保守陈旧的、循规蹈矩的、墨守成规的准则,还是与时俱进调整自己呢?
⑧一个人要真的能做到与时俱进,真的能做到取舍自如,以一种清楚的眼界给自己确定准则,并且以这样心游万仞的心态去调整自己的生活秩序,只有当你静止下来,你才会真正倒下。你倒下是没有外力可以拯救的。
⑨永远保持动态中的平衡,你就永远不会倒。你永远是行进中的自行车和旋转中的陀螺。每个人看见的世界大体相同。但每个人得出的道理却大相径庭。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永远保持动态中的平衡。
2.文章第④、⑤段举“行进中的自行车和旋转中的陀螺”的作用是论证只有在动态中,才能保持最好的平衡。(真正稳当的东西都处在动态之中)(
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断作者认为“有太多的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的原因是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4.揣摩第⑦、第⑧两段的写作思路。选择以下理解准确的一项:(C)
A、这两段的论证层次之间是总分式。第⑦段联系现实生活提出问题;第⑧段解答问题。
B、这两段的论证层次之间是并列式。第⑦段提出要“与时俱进”;第⑧段阐述怎样“与时俱进”。
C、这两段的论证之间是层进式。第⑦段联系现实生活提出问题;第⑧段阐述面对变化,怎样“与时俱进”
D、这两段的论证层次之间是对照式。第⑦段论说有些人墨守成规;第⑧段赞扬有些人与时俱进。
:(
:)
㈥ 怎样用由静及动的写法写植物
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花草树木,哪一棵植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描述它某个时候的样子,也可以描述它成长各阶段的样子,注意抓住它的习性特点,写出你的喜爱之情。
写作要求:可以描述它某个时候的样子,也可以描述它成长各阶段的样子,注意抓住它的习性特点,写出你的喜爱之情。
文章结构:
第一段;提起这个植物,并点明主题。小学生学习作文中,主题是关键,也是重点。
第二段:它的来历及位置,和动物状物作文一样,不可写的太详细,也不可以太简略,目的是要表达感情,突出主题。
第三段以后:这个植物的外貌描写。它的各生长阶段的特点或一个时期的状态特点,从叶、花、果、干或者根等方面着手。写清楚它有关部位的形状、颜色、手感、气味等方面特点,
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写作: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由先到后。
下一段以后,写故事。结合这个植物的样貌特点写故事,这些故事无论发生在什么人身上,必须直接与这个植物相关,并且能突出主题。
最后进一步按照主题突出抒发你的情感,在主题性情感抒发之中结尾。
植物描写要注意动静结合,写出它的姿态变化的美。
如何把花草树木写“活”
有的同学描写花草树木很呆板没有生气,常常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如“金秋公园的树美、花美,真是令人可爱……”这样写一点也不生动具体。那么如何让花草树木“活”起来呢?
一、写出姿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描绘出花草树木的形状、姿态。如《秋菊》:“有的菊花像雪白的小绒球;有的花瓣狭长狭长的,犹如小姑娘的秀发;还有的花瓣飘洒自如,像是仙女们在翩翩起舞……”这段话用“小绒球”“秀发”“翩翩起舞”来比喻秋菊姿态各异,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二、写出动态。把静态的花草树木写成富有生命的物体,可巧用动词写出动态美,让花草树木栩栩如生。如《秋天的果园》:“那橘子像灯笼似的挂满枝头,有的高昂着头,有的两三个挤在一起,有的躲在绿叶中……”这里巧用“挂”“高昂着”“躲”等动词把静态的橘子写得活灵活现,富有动感。
三、描绘色彩。用色彩的词语描绘出花草树木的各种颜色,犹如一幅鲜艳美丽的彩图。如《校园花坛》:“校园的花坛里种着许多花……五彩缤纷,鲜艳夺目,有的白如玉、有的黄如金、有的红似火、有的粉如霞……”这里用“白”“黄”“红”“粉”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像立体的彩色图。
四、描摹声音。用描摹声音的词语描绘出花草树木的响声,犹如悦耳动听的美妙歌曲。如《果园的秋色》:“……秋风吹拂着树叶‘沙沙沙’地响,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唱着歌……”这里用“沙沙沙” “叽叽喳喳”的摹声词语分别写出了秋风和小鸟发出的声音。
【佳作展示】
某地小学四年级期末考作文题:
选择自己常见的一种植物,写一篇4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要求作文时把植物形状、颜色、味道特点写生动具体,语句通顺、流畅。
例一: 小草和小花
描写生动,比喻、拟人恰到好处。
董煜
夏日炎炎,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万物都好像沉睡了似的。独有“歌唱家”知了不厌其烦地唱着:“知了……知了……。”那单调而又刺耳的声音更加令人烦躁。 用词准确,表达姿态形象
在一个小花园内,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平日总是喜欢迎着风儿翩翩起舞,而此刻也被烈日晒蔫了,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
巧用动词、拟人手法, 通过对话把鲜花趾高气昂, 鄙视小草的神态写得形象、逼真。
小草旁边的鲜花,它却不把那火辣辣的太阳放在眼里。它一会儿抖抖碧叶,一会儿又展示美丽的花瓣,神采飞扬。在欢快之际,它低下头,看见萎缩在墙角下的草,它正喘着粗气,便说:“小不点儿,你这样呼哧呼哧地,唱着什么歌?”小草自知鲜花在取笑它,却仍回答:“我渴死了,正在鼓劲儿,想把根扎得更深一些,好找水”。
巧用对比,突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半个多月过去了,可在这段时间里,天仍然连一滴雨也没下,尽管太阳依旧烤着大地,草长得很茂盛。原来,它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在湿润肥沃的土壤中。而小花呢?由于主人出远门了,没人给它浇水,早已枯死了。 合理联想,抒发作者感情。
每当我看到小草在阳光中展示着它那美丽的风姿,绿化着大地,默默地为美化环境而无私奉献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人也应该像小草那样在困难或逆境中有一种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指导老师:朱翠琴)
简评:文章采用拟人化手法,巧用动词,用对话的形式把鲜花趾高气昂、骄傲自满,最后落得枯死的命运;小草扎实深钻,不畏艰苦,寻求生路,最后茂盛的生长的不同结果,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小作者合理联想,由物寓人,要像小草那样在困难和逆境中有一种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深化了主题。(吴夏孙)
例二:
奇怪的树 曾毅骅
我们学校的一座四层教学楼后面有一棵七十多岁的老树,它长得有四层教学楼那么高,树粗壮,要三位同学手拉手才能合抱住它。别看它长得高大,可是灰黑的树干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怪难看的。特别是冬天那光秃秃的树枝让人看了就有一种恶心的感觉。每当我经过那里时,总是远远地避开。
树的外形描写突出“奇”,难看。
拟人、比喻手法生动有趣
仔细观察,写出树的生长
冬去春来,到了三月初,我发现那棵树的枝丫上长出了许多小小的粉红色的嫩芽,过了几天,满树是呈椭圆形的一大串一大串的绿叶,就像那绿色的大鞭炮。到了四月初,树枝上长出许许多多淡黄色的小花。这些小花时时散发出一种怪味儿。每当风姐姐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大树时,树上的黄花就会轻轻地飘落在地上,真有一番“仙女洒金”的情趣啊!这时,地上铺满了黄花,好像黄色大地毯。我经过树下时,总是踮起脚跟走,生怕踩坏了这美丽的地毯。
写清能毒死苍蝇的原因。
排比用得生动、现象。
摹声词用得好。用词生动、准确。
有一天,我从大树下走过时,忽然传来一阵微弱的“嗡嗡”的叫声,我低头仔细一看,惊奇地发现这黄地毯上有二百多只大苍蝇躺在那儿,还有一些奄奄一息的苍蝇在挣扎。我抬头一看,哈,有好多大大小小的苍蝇围着树上的花转来转去,时而停在小花上,时而又飞了起来,可没过多久,苍蝇就一命呜呼掉在地上了。我想大概是花“香”把周围的苍蝇引来,又把它们毒死了吧!真是毒苍蝇如杀手。我喜欢上了这棵树,我向人们打听这棵树的名字,谁也说不清它的名字。而我,高兴地叫它灭蝇树。
啊!灭蝇树,你给我们带来了欢乐,默默地为人类做出了奉献,我愿你健康长寿,同时希望你的子孙遍布全世界,更好地为人类做出奉献。 抒发情感,深化主题。
(指导老师:王爱琴)
简评:乍一看,这是一棵普通得“怪难看”的树,小作者通过仔细观察,终于“喜欢上了这棵树”,“奇”就“奇”在它貌不惊人,但却“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字里行间,让你体会到小作者无限美好的心灵,说明小作者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可见认真观察事物,才能写好作文。(吴夏孙)
例三:
水 仙 花 吕晓洁
运用排比道出了“我”对水仙花的喜爱。
有人喜欢婀娜多姿的玫瑰,有人喜欢富丽堂皇的牡丹。有人喜欢严寒独放的梅花,但我却喜欢朴素自然的水仙花,不仅仅因为水仙花神韵奇特,素雅清新,芳香醉人,而且也由于水仙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水仙花生长在冬季。不管天气怎样寒冷,它依然枝叶繁茂,生机盎然,给人们送来了春意。
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水仙花的迷人 详细地描写花的盛开 动词运用生动形象。
写出颜色特征美。
我家种了一盆水仙花,一片片像蒜叶似的叶子油亮亮的,绿得那么新鲜,那么诱人。一天早上,我发现它长出了嫩绿的叶茎,葱头般的底部滋生出了长长的白“胡子”。过了几天,叶茎中间长出了几个花骨朵饱胀得好像马上要裂开似的。又过了几天,这些花骨朵已开出了小花,那些白里带黄色小点的花,争相开放,花儿顶破了薄皮,外边的花瓣向外伸展可里面的花瓣还是紧紧闭着,没过几天,里面的花瓣也全开了。那一丛丛洁白如雪的水仙花在长茎的扶持下,衬托着绿叶,是那么清新、淡雅。看,那些水仙花像一位仙女,亭亭玉立地站在清澈的水中,当微风轻轻的吹来时,她便摆动起那柔美的腰姿,轻盈地跳起那迷人的舞蹈。我情不自禁地凑上去闻了闻,嗬,可真香呀!此时整个房间里充满了诱人的芳香,让人心旷神怡。
赞美水仙花的可贵精神抒发感情深化主题
我望着亭亭玉立的水仙花,闻着它那阵阵清香,久久不愿离去,心中暗暗地祝愿:水仙花,希望你一直保持着今天的清鲜和美丽,永远给人们送来芳香。美丽的水仙花洁白无瑕,一尘不染。它无所求,只靠一些淡淡的清水,然而它却给人们带来春天的信息和美的享受。(指导老师:巫香菊)
简评:小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的写法,徐徐地展示了《水仙花》的美丽迷人,描写它的淡雅、清新的花,柔美、轻盈的姿态洋溢着一种美感,赞扬它的可贵精神。此外,小作者用词精当、贴切,仿佛能引人入胜。 (吴夏孙)
【技法点拨】
巧用多种手法 让植物栩栩如生
天下植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千奇百怪,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用途。要把这样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大家一起享受,一起赞美,就要注意在写作表现形式上多样化。
第一、学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描摹。同一棵植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如写牵牛花,从花的小巧玲珑,色彩鲜艳的角度去描摹,会让人产生美的感觉。从牵牛花生长过程的角度去观察,你会为它那惊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以,学会从植物的的形状、颜色、摹声、味道等不同的角度去描摹物体,会给人一种新鲜的感受。
第二、根据植物本身的特点,采用灵活的表现手法。“世界上最美的是生命,植物亦然”。花草树木是静态植物,我们可以借助一系列动词来描绘植物的变化特点,写出它的 “动态美”。描写植物还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才能使它们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第三、把对植物的描摹融入感情之中。人们对花草树木的美丽迷人都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要把自己对它们的喜爱、赞美之情融入文章中,这样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当然,要写好植物的变化,还要阅读各种形式的写植物的文章,从所读的范文中得到借鉴,进行模仿。这样才能使你笔下的植物栩栩如生,令人欣赏,令人赞美。
【佳句品读】
▲就水仙花的姿态而论,青翠光润的叶片,亭亭立立的花梗,疏落有致的花序,冰肌玉骨的花瓣,芬芳清幽的香气,哪一不令人感到可爱?别的花都种在污浊的泥里,才能生活,它可以种在清洁的水里,衬着晶莹的白石,盛在精致的瓷盆里,那竟是脱尽凡态俗骨的,无怪古人要以凌波仙子来比它了。
▲桃花,像姑娘们粉红的脸,有的迎着轻轻的春风最先开放了。正像那些大胆的姑娘一样,她们敢对自己的情人哈哈大笑;也有的,正像这些还没有开放的桃花,她们看见自己的情人,想笑,又紧紧咬着鲜红的嘴唇,羞答答地不敢笑。
▲牡丹开得正浓,一朵一朵手掌大小的花压满了枝头,鲜红的花瓣重重迭迭地足有七八层,被苍绿的叶子映着,好像一团团温暖的火。
▲在一个小花园里,窗前有几株美人蕉,正开着金红色的花,在朝露未干时,从那花下过,可以嗅到一种清微的幽香,蕉叶像孔雀美丽的尾,翠碧上有许多金星,那正是露珠儿在朝阳下闪烁的时候了。
▲丰富多采的秋叶,有深红的、浅红的、鲜红的、杏红的、紫红的、玫瑰红的。红得透明,红得有光泽,红得有水分,……有的满树红似火,有的艳丽而辉煌。像一顶巨大的凤冠,有的树只有树梢是红的,有的树红一半绿一半,或是黄一半红一半,有的树红黄绿三色为一体,颜色的层次很多,从浅到深,从简到繁……
【名师题库】
(练习一)以《菊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记叙文,重点在写清菊花的外形,菊花傲霜斗雪的特点,菊花的作用。写菊花的外形时,重点要放在花上,可以写花瓣、花蕊,还可写花的颜色,花的香味,花的作用。菊花为什么可以供人观赏呢?一个是它的花很好看;再一个是它的香气很讨人喜欢。抓住了这两点,菊花的作用就写出来了。(练习二)以《小草》为题写一篇文章
小草是一种最平凡、最普通的植物,描绘小草时,就要赋于小草一定的意义,它有顽强的生命力,要抓住这点写它平凡中的伟大。小朋友认真观察后,可抓住小草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先写出小草给我的印象——装点祖国河山。再分别写春天小草刚刚发芽,给世界带来春的信息;秋天小草变成黄叶,带给人们轻盈与华丽;冬天的草只剩下草根,预告着春的信息,冬天去,春天来,小草的旺盛生命力就跃然纸上。
㈦ 什么是静与动
首先你没有弄明白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个道理。
举例来说,我们地球在不停的自传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所以地球是在不停的运动中的,那么地球上的所有物体相对于太阳来说都是在不停的运动的。那么为什么说静止是相对的呢,因为只有物体在固定的参照系中,我们才能说它是运动的或者静止的。如果不确定参照物的话,所有的东西都是在运动着的,这也就是运动的绝对性,而必须有参照,才能确定一个物体的静止,所以静止是相对的。所以必须有参照物才能确定一个物体是否静止。汽车和你相对树来作参照物,你们都是运动的。但是如果你相对汽车而言,你则是静止的。因为你和汽车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明白了吗。
㈧ 一动一静,两种状态的我,让我很痛苦!我该如何做才能让动和静随意转换
zjkwdn
[学妹] 我这些是写给你的朋友,你帮助参考一下:(“你”这个字,代表对你的朋友说)
一动一静,感觉比较痛苦。
在动的时候,会奇怪自己的精力,为何就那样的旺盛,有一种演员的技能,你社交方面是一个强者,你有很强的控制自己情绪不外露的能力,可你反感这些,因为它不出自你最真挚的情感,在这里边,我们或多或少掺了水分。
你可以静下来,在静的时候,任何的外界环境,都不会打扰你宁静的内心,你可以淡泊名利,你可以不去和人争权夺利,宁静得让你感觉到,你几乎要与外界隔绝。
你痛苦,你几乎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这样的性格。
这种,多重性格的人,在人群的比例不高。
这种性格的产生,与遗传只有40%的关联,而剩下的是由于你的生活环境,影响而成。
由于,你的父母,性格不是一样的,他们的观点,似乎没有统一的时候,你从小的性格,就变得很迎合他们,也就是说,你和这两种性格完全相处的很好。
人的性格,就如同自然的万物,我可以这样的去说,就是克隆,也不可能克隆出一样性格的人。
所以,人没有必要为自己的性格而苦恼的必要。
我们有这种性格,不是要学会去转换,我们的灵敏度不够高,也不是我们转换的水平如何,
你有一定的察言观色的能力,你发挥的不是很好,不然你现在就是最好的专家了。
人在世上,一是要有好的人缘,而要在发展自己的时候,不要走弯路。
你是多重性格的人,我不是为你苦恼,而是要祝贺你。
如果一个人,和社会环境协调,就要与不同性格的人都谈得来,知道他们的心灵需要,才可以大家配合默契。
如果你发现对方,喜欢运动,好,时间允许,发挥你动的因素。
如果你和对方都需要静,那好安静下来。
那么,如何让动和静转换的更快一些?
专注
每一个专注,都会让你感到美妙。
好好利用我们的性格,控制我们的情绪,只要乐观,一切都可以战胜。
性格上,没有好与不好,每一种性格都有它的优势,不要因为自己的多重性格而怀疑自己。
关键是要发挥得最好。
只要是对人好的,有益于人的,好了,利用我们的性格的不同,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我们的真诚和帮助,这样,我们会感到很幸福,也会由于有这样的性格而骄傲,
凡事,要存一个感恩的心,好吗?
我们是自己性格和情绪的主人,不要让性格和情绪控制我们了,相信恩赐给我们的,都会变为最好。
回答:2011-05-25 18:40
水心
[心理专家] 当您想从“动”的状态入“静”的状态时,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通过调整呼吸来使自己平静下来:
①.由鼻子吸气,默数一下;
②.屏住气,默数四下:
③.由嘴巴呼气,默数二下(例如,吸气共数7下;屏住气28下;呼气14下。请记得利用下腹部进行深呼吸。)
一天三次,如上所述的深呼吸方式重复练习十次。
2,每天下班后做做太极拳,瑜伽等自然养生活动放松身心,运动后可以给人一种轻松平和,自然安乐的感觉。
3,晚上疲劳时泡个温水澡(15-20分钟即可),泡澡时加入一些具有舒缓放松效果的芳香疗法产品,然后让整个脑袋在泡澡时完全放空,同时使用冥想放松法,泡完澡后你就会感觉整个人放松不少。
冥想放松法是通过一些安宁、舒缓、愉悦的情景的想象以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你要尽量运用各种感官,观其形、听其声、嗅其味、触其柔……恰如亲临其景。
比如,你可以想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散步。在一个暮春的下午,夕阳西下,余辉相映,你踩在柔软的草地上,清新的野草味、花香味以及田园味阵阵扑鼻,不时还有鸟儿鸣叫、蜂蝶飞舞。你身临其境,微风拂面,就像小时候妈妈温柔的抚摸;柔光沐浴,就像出远门时父母的谆谆叮咛;高天远山令你心旷神怡,你此时舒展全身,慢慢地做深呼吸,感到无比轻松舒坦。这样就可以排除烦恼和焦虑,心平气和,达到放松的目的。
再如,我静静地俯在海滩(湖边的草滩)上,周围没有其他人,清风轻轻地吹着,我渐渐聆听到风吹过草地和我的耳旁,我感受到了阳光温暖的照射,触到了身下海滩上的沙子(湖边柔软的草儿),我全身感到无比的舒适,微风带来一丝丝海腥味(清新的味道),海涛在有节奏地唱着自己的歌(湖面上的水静悄悄地涌过来,时不时有鱼儿嬉水溅出的水花声),我静静地,静静地谛听这永恒的波涛声(这令人神往的梦里水乡)……
我坐上了小船,在平静的水面上慢慢汤漾,小船轻轻的摇呀,它有节奏地向我梦想最美丽的地方摇去,我的呼吸渐渐慢而深,和着小船的节奏,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我尽情地享受着。天上的白云倒影在镜子一样的水面上,不知那是水面,那是天空。几只飞来的海鸥(白色的了儿)在贴近水面掠过,翅膀几乎触到水面,一会儿它们又飞向蓝天,尽情地玩弄它们的飞行技巧,非常轻巧,潇洒自如,......... 这对于你进一步放松和调节心绪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当您想从“静”的状态转换成“动”的状态时,您可以这样做:
第一,积极的自我提问。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晨,问自己这五个问题,并且每个问题要想出至少两个答案。
1,生活中什么事让我觉得快乐?为什么觉得快乐?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2,生活中什么事让我觉得兴奋?为什么觉得兴奋?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3,生活中什么事让我觉得感激?为什么觉得感激?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4,生活中什么事让我觉得骄傲?为什么觉得骄傲?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5,所爱的人是谁?有谁爱我?为什么有爱的感觉?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通过积极的提问来时刻激励自己,这样你的心态也就会随着积极而快乐的思想幸福,愉悦和兴奋起来.
第二,改变你的生理状态。
在成功学上一条重要定律说“你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而你却是你所想的”,它与爱迪生的这里名言“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么可能是别种样子呢?”所以一个人的所有一切都来源于心里所想,每个人的头脑就是这样神奇,您输入什么信息,他就产生什么结果。如果你不断地告诉自己疲倦,那么内心储忆便会使你维持疲倦的状态。如果你说你朝气蓬勃,并且下意识地装出相应的生理状态,你的身体就真的变得活跃有劲。只要改变生理状态,你就能改变心态。
现在请你做个练习,找一个你在工作中最佩服的人(或者想象您心中最佩服,最有活力的偶像),去好好地观察和模仿他,看他怎么坐、腿怎么放、手怎么搁、神情如何、眼睛怎么张、脖子怎么转,说话语气如何、呼吸深度如何..。你得尽量模仿每个细节,并做到惟妙惟肖。当你做到分毫不差的生理状态后,你的脑子所得到的讯号就会跟那人脑子所得的讯号相同,而你就能感受到和他相同的感觉。这时你很可能在脑海里浮现和他相同的图像,心理并和他有相同的想法,你就会变得和他一样工作起来充满活力,不知疲倦。您还可以通过用力的拍手,原地跳几下,头往上看几秒钟,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fighting”“我很棒”“我是最好的”“加油”等等来振奋自己,提高活力。
最后,您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音乐随时听听来快速切换两种状态,比如当您想入静的时候,听听慢节奏音乐,比如班得瑞,阿尔法脑波音乐,spa深睡眠音乐,催眠音乐等等,当您想入动的时候,听听摇滚音乐,体育音乐等快节奏音乐。
祝您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回答:2011-05-24 18:25
入佛知见
[学长] 静是动的根。
静和动其实是统一的。比如玩游戏,画面是动的,但是你的心必须是静的,你的心高度宁静,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出击,然后一击即中。
你说的“处理对外事情的时候显得迟缓,对人态度冷漠,因为表情谈吐不在状态不招人喜欢,让别人评价我是心不在焉。” 你这种状态,更像是一种呆滞状态,不是真正的静态。我不知道你的心滞留在哪里,可能是睡眠不足,可能是在想作品,可能是在想自己的表现,或者是在想人际关系等等,总之,你的心,就像一只手,捏着其它的东西,放不开,因此就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如果你的心真的空了,安静了,所谓空灵,你的心是敏捷的,是能够应对客人要求的。
因此,你的情况,我认为应该以静态为基础,一路静下去,把心里的杂念空掉,让智慧打开来,静与动则能浑然一体。想想在空中翱翔的鹰吧,眼够锐利,心够宁静,才有捕食时雷霆万钧、惊心动魄的动。
回答:2011-05-25 00:38
蓝天
[学姐] 1、我觉得你说不同的两种状态自己转换困难,但写的利与弊,你自己明白,就是应该在灵活处事方面自然转换就可以了,不一定把这个界限定得这么分明,
有个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你可以把两个不同的状态,合成一个叫“处事”状态,不分动静,简而易行,不是复杂办法,就像冬天穿棉衣,夏天换单衣这样简单,不同的事用不同方法对待即可。当然有些话是分场合、分轻重说的,你学会处事就可以了。
2、有时静下心集中做一件事,需要专注,但是扬长避短的待人处事,也不是很难吧?分好什么为主?什么为辅?
3、辞职需要问自己是否值得?现在有比较合适的工作能胜任,能再换到合适又胜任的工作需要有机会和福气。处理任何事可以该做的就灵活些努力些,不该做的就不做。
4、生存要抓最主要的和最有把握做好的,如果太分散精力,不利于比较精益。好好想想自己的长处,能发挥较好。
修改:2011-05-24 20:58
hbc3193
[先知] 您“喜欢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状态,可以随心转换”,期望值偏高。因为那需要有演员的素质和技能,普通人做不到。
每个人都有两面:优点、缺点。只有悦纳自己的缺点,才能愉快地生活。
顺其自然吧,这样就容易做出自己的成绩,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利。
仅供参考,祝您开心!
回答:2011-05-24 15:42
crytop
[新手] 您的问题不在转换方法和技巧上,在心理层面上:
第一、您太关注自己
第二、你太在意别人
第三、您的心理上的问题已影响了生活(这样的人际压力会让我转向抑郁,抑郁的时候想自杀,觉得自己没有社会生存能力),影响了工作(我进入了耐心、平和的安静状态,又不能很好工作,甚至会想到辞职),自己无法调整。
建议看心理咨询师,调整比较快,效果也好!
回答:2011-05-24 23:45
天津心航路
[新手] "我感到特别大的人际压力,因为我并非想要冷漠,但是我的心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无法控制自己的表情谈吐、没法对她们热情。这样的人际压力会让我转向抑郁,抑郁的时候想自杀,觉得自己没有社会生存能力,也得不到周围人的爱,遇到问题感觉压力就很大"
你也许是双相抑郁,建议去专业机构咨询一下.如果是抑郁症,应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心理治疗.如是神经症则以心理治疗为主.
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是明智的.
回答:2011-05-25 10:42
偶给虫子选择了很多答案不知哪个更符合你的心思?请选出来偶好感谢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