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白头蛹的最好治疗方法

白头蛹的最好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14 10:28:43

㈠ 蜜蜂咬巢脾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和预防

巢虫,小蜡螟,大蜡螟的防治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蜡螟繁殖很快,卵和幼虫生活力都很强。巢虫在晚春、夏季、初秋都在巢内活动:穿钻巢脾,蛀食蜡质和蜜汁,在巢脾上穿蛀隧道,吐丝作茧,毁坏巢脾和幼虫。意蜂受害较浅,中蜂一被侵害,常常是整群飞逃,或群势曰渐衰败。巢虫是蜜蜂的重要敌害之一。 新造好的巢脾,应及时让蜂群培育几代蜂子,以增强巢脾的牢固程度。巢脾不用时,应从蜂箱中抽出,刮去框梁上的蜂胶、蜂蜡,妥善保管。刚摇出蜜的巢脾,要让蜜蜂将剩余蜂蜜舐吸干净后才能保存。保存的巢脾要按全蜜脾、半蜜脾、花粉脾及空脾分类保存,空脾还要按新脾、旧脾分类。巢脾应贮存在干燥、清洁、密闭的地方。防止受潮发霉及鼠害和巢虫。防治巢虫可用药物熏蒸的方法。 1、 二硫化碳熏蒸 在蜂箱上摞4-5个继箱,每箱放9张分好类的巢脾,把箱缝糊严,按每箱3毫升~5毫升量,将二硫化碳滴在滤纸上,放于框梁上,盖上箱盖、糊严,二硫化碳常温下易挥发、易燃、有毒,使用时,避免接近火源或吸人体内。二硫化碳气体能杀死蜡螟的卵、虫、蛹和成虫,经一次彻底处理后,便可解决问题。 2、冰乙酸熏蒸 98%的冰乙酸对蜡螟的卵、虫有高度的杀伤力,也可杀死孢子虫孢子和阿米巴病病原体。用量每个箱体20毫升,用法同上。 3、硫磺熏蒸 下面放一个有窗口的空蜂箱,上面摆上4-5层装满巢脾的继箱,盖上箱盖,糊严缝隙,从窗口放入一铁片或瓦片,上放几块燃着的木炭,再撒上硫磺粉。每箱巢脾硫磺粉用量5克计算。硫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不能杀死蜡螟的卵和蛹,所以要隔12-15天熏1次,连熏3次 蜡螟在10摄氏度以下就不活动,北方地区冬季贮存巢脾可以不用熏蒸。 详细的防治方法: 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危害蜂业的蜡螟有大蜡螟和小蜡螟。蜡螟的危害主要是在它们的幼虫期。 蜡螟属世界性害虫,几乎遍及全世界养蜂地区。它的分布主要受长期寒冷的限制。在高海拔地区,大蜡螟没有或很少发生。而在东南亚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大蜡螟危害相当严重。 大蜡螟是蜂产品最重要的害虫,每年都给全世界专业养蜂者造成严重的损失。大蜡螟给我国养蜂业造成的损失尚无准确估计。它们对中蜂危害特别严重。大蜡螟只在幼虫期取食巢脾,危害蜂群封盖子,经常造成蜂群内的“白头蛹”,严重时白头蛹可达子脾数量的80%以上,免强羽化的幼蜂也会因房底的丝线困在巢房内。 ⒈大蜡螟的防治 ⑴形态特征 卵呈短卵圆形,长0.3~0.4mm。表面不光滑。卵颜色初为粉红,后转化乳白,苍白,浅黄,最后变成黄褐色。卵块为单层,卵粒紧密排列。 幼虫刚孵化的幼虫呈乳白色,稍大后,背腹面转成灰和深灰色。老熟幼虫体长可达28mm,重量可达240mg。 茧通常是裸露,白色的,但有些茧也会被黑色粪粒或蛀屑包裹。长达12~20mm,直径5~7mm。常在箱底和副盖上结茧。 蛾颜色呈银白色,而以虫脾为食的蜡螟则呈褐色、深灰或黑色。成虫雌蛾体大,平均重可达169mg,体长20nm左右。下唇须向前延伸,使头部成钩状,前翅的前端2/3处呈均匀的黑色,后部1/3处有不规则的亮域或黑区,点缀黑色的条纹与参差的斑点,从背侧看,胸部与头部色淡。雄蛾体较小,重量也较轻。体色比雌蛾淡,前翅顶端外缘有一明显的扇形区,颜色也相对较淡。雌雄蛾的大小和颜色,根据不同幼虫食料变化也很大。 ⑵生活史和习性 大蜡螟的生活史为2个月左右,长可达6个月之久。就周期较长的来说,休眠发生在前蛹期。在我国南方可发生3~5代,且有世代重叠现象。 成蛾羽化后既不要食物也不要水分,一般经过5h以上才能交尾,多数在4~10d后开始产卵。产卵期平均3.4d。产卵量600~900粒之间,个别可产1800粒卵。产卵位置多在箱壁缀隙中。 蛾寿命在3~15d,在30~32℃条件下,多数交尾过的雌蛾会在7d内死亡。35℃下,寿命可达10d。温度较低,雌蛾寿命会延长。雄蛾寿命较短。平均约为5.5d。 卵在较高气温(29~35℃)下发育快,卵产下3~5d后,即开始孵化。在18℃下卵的孵化期可延至30d。将卵短期暴露在极端温度下(46.1℃以上70min,0℃以下270min)会引起卵全部死亡。 湿度对卵的孵化影响也很大。相对湿度在25%~35%时,有1/3的卵不能孵化。高湿环境比低湿环境有利卵的孵化,使卵期缩短1~2d,死亡率下降14%。但是,湿度高于94%,卵易发霉;低于50%时卵易干枯,最适湿度为60%~85%之间。 幼虫期在45~63d,初孵幼虫有蚕食卵壳或怕光的习性。幼龄幼虫会先取食蜂蜜和花粉,随后会从巢房壁外部钻进花粉内,逐渐向巢脾中部延伸隧道,在那里继续取食、长大,免受工蜂的清除。 幼虫发育最低温度为18℃,最适温度30~35℃,相对湿度80%有利于幼虫发育。初孵幼虫活泼,爬行迅速,2龄以后的幼虫活动性明显减弱。1d幼虫体小,不易被工蜂清除,上脾可高达90%。幼虫期一般6~8d,1~2d食量小,对蜂儿影响不大。3~4d食量大,钻蛀隧道,是造成白头蛹的主要虫期,5~6d幼虫个体大,在脾上取食,易被工蜂咬落箱底,不再上脾。 在蜂群内,大蜡螟幼虫的生长速率是极其惊人。如果食料与温度条件适宜,幼虫在孵化后第1个10d内,体重每天就会有成倍增长,这样快的生长速率说明,一旦蜂群由于中毒或其他原因造成群势严重削弱,蜂群内的所有巢脾即可在10~15d内被幼虫毁坏。 发育中的幼虫实际上取食蜂群里的所有蜂产品,特别嗜好黑色巢脾。如果大蜡螟幼虫缺少食料,蜜蜂幼虫也将受其危害。在温暖季节,许多幼虫常在蜂箱底板的花粉和蜡屑中生长,但在经加工的蜂蜡,如巢础或巢蜜上的新蜡上,幼虫无法完成生活史。 最后1d幼虫结茧前会停止取食,找适宜的场所吐丝作茧,通常老熟幼虫会钻入巢框或箱底裂缝处聚集结茧化蛹。少则几十,多则成百,茧呈圆柱形。 前蛹期的幼虫体显着缩小,体色加深,由浅黄色→浅褐色→褐色→深褐色。蛹多数在傍晚5时后羽化,30℃时蛹历期最短。越冬虫期通常为老熟幼虫或前蛹阶段。 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与温度的关系:大蜡螟的发生与外界温度有很大关系。卵和幼虫的发育需要较高的温度(30~35℃),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使大蜡螟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与食料的关系:纯蜡和新脾对大蜡螟幼虫发育不适宜,会造成幼虫发育中断,成虫个体变小,产卵量下降。中蜂群常更换老脾,对抑制大蜡螟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与群势的关系:由于蜂群饥饿、疾病、蜂王衰老、无王,以及农药中毒造成工蜂数量剧减,从而造成群势下降,使得蜂群无力保护暴露巢脾和驱逐侵袭的大蜡螟幼虫。不同蜂种繁殖率不同,群势相差较大,对大蜡螟的抵抗力也有差异。例如,中蜂群势小,无力保护巢脾免受危害.常通过不断撕咬巢脾和去除蜡螟幼虫来抵抗大蜡螟的危害。 天敌有苏云金芽抱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线虫、蜡螟绒茧蜂、麦蛾绒茧蜂、蜡螟大腿小蜂、红火蚁和大头蚁。 ⑷防治方法 ①预防方法 在蜂群内,由于用药防治大蜡螟存在困难并会污染蜂产品,所以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利用大蜡螟的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上防止其发生。 通过维持强群、不断地清理巢箱和利用新脾可以有效防止大蜡螟的大发生。此外,及时扑打成蛾,清除箱内的蛹、卵块和幼虫也是防治大蜡螟的一项重要措施。 ②治疗方法 物理防治为防止药剂防治给蜂产品带来的污染,可将蜂具或蜂产品(如巢蜜)进行冷冻处理,在-6.7℃冷冻4.5h,-12.2℃下3h和-15℃下2h处理,可杀死各期大蜡螟。 此外,采取水泡脾、水浸脾、水浸蜂箱、框耳阻隔器等方法,也可减轻巢虫的危害。 化学防治药剂治疗主要针对贮存的巢脾,蜂群内的药剂防治则相当困难。用36mg/L氧化乙烯对巢脾熏蒸1.5h,可杀灭各期大蜡螟。用0.02mg/L二溴乙烯熏蒸巢脾24h,也可杀灭各期大蜡螟。此外,熏杀 来蜡螟常用的药物还有二硫化碳、冰醋酸、硫磺(二氧化硫)、溴甲烷. 生物防治大蜡螟的生物防治最有希望的天敌可能是苏云金芽孢抱杆菌的使用。据研究,这种杆菌及其毒素对处理过的蜂群无任何不利影响。用苏云金杆菌喷洒蜂群或浸渍巢础可以防治大蜡螟。 此外,用核多角体病毒处理巢脾,可以有效防治大蜡螟。据报道,使蛾产生放射诱变以抑制大蜡螟种群可能是未来防治大蜡螟一项重要手段。 ⒉小蜡螟的防治 ⑴形态特征 卵水白色,卵圆形,长0.39mm,宽0.28mm。卵外无保护物。卵块单层,常有数十粒至百余粒。 幼虫体长随龄期的大小而不同。初龄幼虫水白色,长1~1.3mm;老龄幼虫蜡黄色,体长13~18mm。前胸背板为棕褐色,除前胸气门和第8腹节气门较大并呈椭圆形外,其余腹部的气门边沿均为黑褐色。 蛹呈纺锤形,腹面褐色,背面深褐色,背中线隆起呈屋脊状,两侧布满角质状突起。腹部末端具有8~12个较大的角质化突起。雌蛹长8~12mm,宽2.3~3.1mm;雄蛹长7~10mm,宽2.2~2.8mm。 茧茧长11~20mm,宽3.2~4.8mm,长椭圆形。丝茧白色,常见其表面有粪粒。 蛾成虫,雌蛾体呈银灰色,除头部外,体躯具有深灰色鳞片。体长10~13mm,触角褐色,丝状,长近蛾体一半。头部披满浅褐色的长鳞片。复眼近球形,呈浅蓝色至深蓝色。下唇须粗短前伸。雄蛾体长8~11mm。体色比雌蛾略浅,触角也长过蛾体1/2。下唇须细小上曲。 ⑵生活史及习性 小蜡螟在福建1年可发生4~5代,每代历时2~2.5个月。每年3月初越冬代幼虫开始羽化,11月底至12月初进入越冬休眠阶段。一般雌蛾蛹期7~9d,雄蛾蛹期略短1d左右。羽化后的雌蛾,一般经过2~3h即可交尾。交尾成功的雌蛾,往往都在当晚开始产卵。雌蛾一生可产卵3~5次,以第1次产卵量居多,通常为200~400粒,雌蛾一生产卵量在278~819粒。 雌蛾寿命4~11d,平均6d;雄蛾6~31d,平均14.8d,约等于雌蛾2倍。未交尾的雌蛾寿命有延长的现象。相对大蜡螟,小蜡螟个小体轻,体重只有大蜡螟的1/6~1/10。在有新鲜花粉的黑色巢脾上饲养的小蜡螟,成雄蛾只有11.3mg,雌蛾20.3mg。蜂群内的小蜡螟,其性比接近1∶1,有时雄性会略多于雌性。初产的卵为水白色;2~3d后转成淡黄色。小蜡螟卵期4d。孵化后幼虫即在蜂箱底板的蜡屑中生活,以后爬上巢脾为害粉脾和子脾。幼虫的发育历期受外界气温与食料质量的影响,气温高,可缩短幼虫历期;深色巢脾,幼虫期短,新巢脾和蜂蜡,发育迟滞,世代数减少。小蜡螟越冬,以老熟幼虫躲在保温物与箱底间或隔板间以及箱内各角落越冬,极少以前蛹或其他虫期越冬。 ⑶防治方法 小蜡螟的防治主要是通过清理巢箱,利用新脾等方法,并及时扑打成虫,清除越冬幼虫以及蛹和卵。其防治法与大蜡螟相同。

㈡ 蜜蜂白头蛹应该怎样治疗

你要扩大蜂群的空间加巢础 让它造脾 现在以经产生分蜂热了 这样是会影响产蜜的 别给蜜蜂在盖石棉瓦了 太热了 你的蜂以经有脱子现象了 注意通风 还有多洒水降温 气温太高出来的幼蜂体质都不好 你让它们造脾要多造 做到一半就提出来在换新巢础 这样会缓解分蜂 最后要多看有王太要急时处理 中蜂很难维持强群 实在不行 就人工分蜂吧

㈢ 用什么方法防治巢虫更高效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蛀食巢脾。

1、危害: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产生“白头蛹”,蜂群大量逃亡(34%)或大批封盖蛹死亡。

2、防治:
①加强蜂群管理。饲养强群,即随时保持巢脾上有充足的蜜和粉。选用优质蜂王,以增强蜂场内的遗传优势,提高蜂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及时更换新脾,淘汰旧脾,可以有效地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
②杀除虫卵法。在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次年3月初至4月初,对蜂场进行全面清扫,彻底清扫箱体,烧开水浇灌箱底以杀死虫卵。在冬季最寒冷时段,把箱脾置于户外霜冻,也可杀灭巢虫卵及幼虫。在夏秋季节,对有巢虫危害的蜂群,脱蜂抽出受害的封盖子脾,阳光照晒5-15分钟后,巢虫会爬到脾面上,用镊子取出杀死。蜂群被巢虫严重危害时,从未受到危害的蜂群中抽1-2张进行换脾;换下的巢脾销毁或化蜡。
③药物防治。将蜂箱及空巢脾用5%的石灰水或1%的烧碱溶液浸泡30小时,然后洗清后晾干,可以消除隐藏在其中的越冬巢虫。每箱放10粒左右的八角果,也可起到防巢虫滋生的作用。对遭受巢虫危害严重的蜂群,可用专杀巢虫的药物——“巢虫净”消灭巢虫。
取5克巢虫净,加水稀释至1.5升,喷洒巢中国移动农信通网站脾,晾干后保存。

㈣ 中蜂的病虫害怎么防治。

中蜂主要病害有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中蜂主要敌害有巢虫、胡蜂、蟾蜍。

一、囊状幼虫病

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急性型发病,来势猛、传染快,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急性流行,可垮蜂70%。特别是气温低,温差变化大,蜜源不足的季节,发病率高。湖南发病高峰期出现在3~4月和9~10月。

1、主要症状

死亡幼虫多为六日龄大幼虫,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严重的“花子”现象,得病的巢房盖出现大的孔洞,封盖幼虫卷曲。得病幼虫体色由白变黄,继而变褐色变黑色,死虫直卧巢房底,头部翘起,身体末端呈囊状物,形状呈龙船状,干后容易被工蜂消除。

2、防治方法

①预防:选育抗病品系、控制病群相互传染、蜂箱巢脾消毒,换王等。

②治疗:痹蜂康为纯中药内服剂,每小袋可治蜂20脾蜂。半枝莲、五加皮、板蓝根、金银花各25克加水煮煎,浓缩后配糖水傍晚喂蜂,每剂药可喂蜂40脾,喂至不见病虫为止。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

中蜂常见病。此病春秋两季容易发生,病原为蜂房链球菌,被污染的饲料和污水是传播该病最大的来源。

1、主要症状

欧洲幼虫病一般只感染2日龄幼虫,病虫在4~5日死亡。患病幼虫体色由白变黄,直至黑褐色,最后在巢房底腐烂干枯,成为无黏性,易清除的鳞片。此病危害幼虫严重时,蜂群中长期只见卵、幼虫,看不见封盖子。

2、防治方法

①预防:选育对病害敏感性低的品系、换王,打破群内育虫周期、病箱严格消毒。

②治疗:蜂洁为新型杀菌消毒剂,用蜂洁治欧幼病较好;亦可用链霉素糖浆喂病群,但易造成蜂蜜污染。

三、巢虫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危害中蜂主要是大蜡螟和小蜡螟的幼虫。一年发生3—4代,幼虫期50天左右,每年6—7月巢虫危害猖獗。

危害状况:蜡螟白天躲在黑暗处,晚上潜入蜂箱,产卵在箱底蜡屑或箱缝等处。卵孵化成幼虫,幼虫爬上巢脾蛀食蜡质,在巢脾上打坠道,吐丝作茧,毁坏巢脾,伤害巢脾上的幼虫和蛹,巢脾上出现“白头翁”病。轻则群势下落,重则全群逃亡。

防治方法:

l、经常清扫蜂箱,清除残渣残屑。

2、蜂多于脾或蜂脾对称,使巢虫无法爬上巢脾。

3、发现有白头蛹时,提脾抖去蜜蜂,放在太阳下照射3-5分针,巢虫见光即爬出,然后消灭之。

4、把无蜂的巢脾,放在空箱内,定期用硫磺熏杀。

四、胡蜂、蟾蜍

胡蜂又名大胡蜂、大黄蜂。是我国蜜蜂的一大敌害。胡蜂有14种,危害蜜蜂的主要有6~8种,南方山区胡蜂一年可发生5~6代,夏秋两季危害最大。胡蜂性情暴烈凶猛、攻击力强。可在空中任意捕捉蜜蜂;可在蜂箱巢门前围攻蜜蜂;可咬破蜂箱,3~5成群进入蜂箱咬死蜜蜂,被危害的蜂群集体逃跑。留下的虫蛹,胡蜂将其运回自己的巢穴,哺育后代。有资料报道:20~30只大胡蜂,数小时内,可杀死5000~20000只蜜蜂。胡蜂防治方法以捕杀为主,毒杀、火攻效益高。发现有胡蜂在蜂箱边飞翔,即用木板捕杀,打得凶,胡蜂就不来。

蟾蜍(俗称癞蛤蟆) 白天躲在蜂箱底或周边杂草洞穴中,天热的夜晚守在巢门边捕食蜜蜂。一只大蟾蜍一晚可食100~200只蜜蜂。防治办法是抬高蜂箱,清除杂草穴洞,早晚人工捕杀。

㈤ 中华蜜蜂有巢虫病怎么治

中华蜜蜂巢虫病的病原是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 ,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
防治巢虫病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从饲养管理入手
(一)饲养强群
强群对巢虫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饲养强群的基本方法是随时保持巢脾上有充足的蜜和粉,蜂群内分工合理,同时必须保证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这样,即使蜂群遭受巢虫危害,由于其群势强壮,子脾面积大,受巢虫危害的面积相对小些,损失不明显,从而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养蜂生产。
(二)选用优质蜂王
中蜂一般一年换两次王。大多数蜂场自己育王,多年保持自繁自养的状态,致使本场内种性退化,蜂王维持群势能力、产卵力、蜂群抵抗病敌害的能力下降。因此,有条件的蜂场,一般两年引进一只优质的种王,以增强蜂场内的遗传优势,提高蜂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三)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切断其繁殖路径,狠治巢虫
⒈及时更换新脾,淘汰旧脾,可以有效地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中蜂具有喜新脾、厌旧脾的特点,蜂王优先在新脾上产卵;巢脾过旧,工蜂就会将黑旧的巢脾咬掉。工蜂咬脾,蜡屑堆积箱底,给巢虫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间。因此,在蜂场日常管理中,应经常清扫蜂箱底部,收集蜡渣、赘脾、老巢脾,并及时化蜡。
⒉及时杀死蜂具如蜂箱、巢脾中的巢虫卵和幼虫。用酒精喷灯烘烤蜂箱,将隐慝在蜂箱缝隙的巢虫卵和幼虫彻底消灭。同时,将抽出的可用巢脾放入-7℃以下的冷库中(北方一般在冬季的夜晚,将巢脾搬出室外冷冻一夜即可)冷冻5-7小时也能达到杀灭隐藏在其中的幼虫和卵。此外,中蜂生产的巢蜜中常隐藏有巢虫卵和幼虫,采用冷冻方法杀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⒊及时消灭巢虫的成虫—蜡螟,也能防止巢虫滋生。巢虫一般在夏秋两季较多。蜡螟多在夜间从蜂箱缝隙及巢门钻入蜂箱,在蜡渣上产卵。第一,修补破旧的蜂箱,堵塞蜂箱缝隙,傍晚用稻草将巢门遮掩或关闭巢门,防止蜡螟夜间爬入箱内。第二,养蜂人员应经常用蝇拍拍打蜡螟。第三,利用蜡螟的趋光性,天黑后,在放置蜂具的屋子里,用手电筒照亮墙壁的一角吸引蜡螟,发现一只打死一只。第四,将糖与纯蜂蜡1:1比例的糖蜡浆,放在蜂场里,引诱蜡螟前来吸食,使其溺死其中,也可以杀灭部分蜡螟,减少巢虫密度。但白天必须收回,避免工蜂前来采食,引起盗蜂。
⒋仔细查找巢脾上的巢虫,将其杀死。被侵害的巢脾,查出隧道后,用镊子取出巢虫并杀死;或者将巢脾放在凉水中浸泡,也能杀死巢虫;对于那些还没蛀出隧道、生活在粉脾上的小巢虫,可将蜂抖落掉,将巢脾放在阳光下,巢虫一见光,马上会爬到脾面上,用镊子取出杀死。上述方法,虽然可以彻底杀死巢虫,但应注意防止蜂王丢失。
二、药物防治
(一)熏蒸法。对抽出的多余巢脾及换下的蜂箱,应及时保存并做熏蒸处理。方法一,每箱用5-10克的二氧化硫燃烧产生的烟雾,对蜂箱、空脾密闭熏蒸30小时。方法二,用90%的冰乙酸(冰醋酸)或96%的甲醛蒸汽熏蒸巢脾及蜂箱30小时,能够有效地杀死缝隙中的越冬幼虫和病菌。
(二)浸泡法。蜂箱及空巢脾用5%的石灰水或1%的烧碱溶液浸泡30小时,然后洗清后晾干,可以消除隐藏在其中的越冬巢虫。
(三)中草药防治巢虫。方法一,将百部20克浸入到500毫升60%以上的白酒中,放置7天。用洁净的水将浸出液稀释一倍喷蜂及巢脾,以有薄雾为度,3天一次,3-4次为佳。方法二,每箱放10粒左右的八角果,也可起到防巢虫滋生的作用。但八角果的气味容易消失,应经常更换。
(四)对遭受巢虫危害严重的蜂群,可用专杀巢虫的药物—“巢虫净”消灭巢虫。取5克巢虫净,加水稀释至1500毫升,喷洒巢脾,晾干后保存。若在流蜜期,可取出巢脾后抖落蜜蜂再喷药,晾干后放回蜂箱。
三、生物防治
(一)苏云金杆菌的伴孢晶体,在被巢虫食入后,就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将其杀死,而对蜜蜂无害。印度科学家用0.14%的苏云金杆菌乳剂喷脾,蜡螟吃后的第五天死亡率达90%,为了达到长期的防治效果,可以把苏云金杆菌的芽孢杆菌压入巢础内,巢虫上脾危害时即被毒死。
(二)利用寄生蜂防治,当今已发现蜡螟绒茧蜂寄生在蜡螟体上,把卵产在蜡螟幼虫体内,靠吸食蜡螟体液生活,使幼虫死亡。在巢虫危害盛期到来之前,把培养的寄生蜂放入蜂箱内,让其寄生、产卵繁殖、吸食蜡螟幼虫体液至死,达到防治的目的。

㈥ 盘点治理蜂群内巢虫的方法有哪些

巢虫对于蜂群的危害不言而喻,养中蜂的朋友深有体会,反而,养意蜂的过程中很少遇到巢虫,这是什么原因呢?中蜂喜欢新巢脾,中蜂有啃老巢脾的习惯,蜡屑在箱底不断累积,成为滋生巢虫的温床,巢虫滋生的时间段,从春末直到冬季初,特别是在夏季,巢虫非常猖獗,被巢虫危害的子脾上出现成“线条形状”或者“直角形状”的大面积白头蛹。



巢虫隐藏在蜂巢脾内,不使用“康宽”等等治理巢虫的药剂还能怎么办?养蜂人可以采用饲喂蜜糖水的方法,工蜂将蜜糖水储存在蜂巢脾的空巢房内,蜂巢脾上的蜜脾面积增加,巢虫无法穿过蜜脾,不仅能够阻断巢虫侵蚀蜂巢脾的路径。

这3种常用的预防巢虫的东西,起到诱捕巢虫,预防巢虫的滋生,消灭巢虫的作用

涂抹蜂蜡的小纸筒、八角和巢清木片、芝麻油

㈦ 蜜蜂蛹病防治,药物叫什么

蜜蜂蛹病又称“死蛹病”,是危害我国养蜂生产的一种新的传染病。患病群常出现见子不见蜂,造成蜂蜜和王浆产量明显降低,严重者全群死亡。症状死亡的工蜂蛹和雄蜂蛹多呈干枯状,也有的呈湿润状,病毒在大幼虫阶段侵入,发病幼虫失去自然光泽和正常饱满度,体色呈灰白色,并逐渐变为浅褐色至深褐色。死亡的蜂蛹呈暗褐色或黑色,尸体无臭味,无黏性,多数巢房盖被工蜂咬破,露出死蛹,头部呈“白头蛹”状。有的幼蜂虽然勉强出房,由于发育不健全,出房后不久即死亡。患病蜂群,工蜂行动疲软,采集力明显下降,分泌蜂王浆和哺育幼虫能力降低,所以对蜂蜜和蜂王浆产量影响很大,病情严重的蜂群出现蜂王自然交替或飞逃。诊断方法症状诊断(1)蜂箱外观察患病蜂群工蜂表现疲软,出勤率降低,在蜂箱前场地上可见到被工蜂拖出的死蜂蛹或发育不健全的幼蜂,可疑为患蜂蛹病。(2)蜂群内检查提取封盖巢脾,抖落蜜蜂,若发现封盖子脾不平整,出现有巢房盖开启的死蜂蛹或有“插花子脾”现象,即可初步诊断为患蜂蛹病。鉴别诊断蜜蜂蛹病的病状常易与蜂螨、巢虫危害造成的死蛹以及囊状幼虫病、美洲幼虫腐臭病病状相混淆,可根据其特征加以区分。受蜂螨危害的蜂群常出现幼蜂翅残缺或蜂蛹死亡,此种情况可在蜂体及巢房内的蜂蛹和幼虫体上检查到较多数量的大蜂螨和小蜂螨;受巢虫危害的蜂群,一般是弱群受害较重,常出现成片封盖巢房被工蜂开启,死蜂蛹头部外露,呈”白头蛹“状,拉出死蛹后可见到巢虫;囊状幼虫病多出现在大幼虫阶段,死亡幼虫呈典型囊状袋,头部上翘,而蜂蛹病无此症状;受美洲幼虫腐臭病危害的蜂群也会出现死亡蜂蛹,其典型特征是死蛹吻伸出,而患蛹病死亡的蜂蛹无此病状。样品送检如需确诊,可将死亡蜂蛹寄送到蜂病诊断中心,做血清学诊断。流行特点传播途径蜂群中的病死蜂蛹以及被污染的巢脾是蜜蜂蛹病的主要传染源,患病蜂王是该病的又一重要传染途径。发病时间云南、福建出现在12月份,四川在2月份~4月份,江西、浙江在3月份~4月份,陕西在4月份~6月份,甘肃6月份~8月份。发病程度和危害情况各地区和各蜂场之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轻则仅有个别蜂群少量蜂蛹死亡,如此时外界蜜粉源丰富,蜂群群势较强,辅以更换蜂王措施,病情则可得到控制。严重病群,由于大量蜂蛹死亡,采集蜂数量减少,蜂群生产力下降,蜂蜜和蜂王浆的产量大幅度降低。若发病率高达30~50%,则蜂群完全失去生产能力,并且很难维持蜂群的生存,最终导致整群蜂死亡。发病相关因素(1)与温度的关系蜜蜂蛹病的发生与温度关系密切。调查表明,蜜蜂蛹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10℃~21℃,早春寒潮过后,易发生蛹病。(2)与蜜源和饲料的关系在外界蜜粉源充足,蜂群内有充足的优质饲料储备,蜂群群势较强的情况下,不易发生蛹病;当早春或晚秋外界蜜粉源缺乏或使用劣质饲料喂蜂,蜜蜂处于饥饿状态营养不良,遇阴雨或寒潮时易发生蜂蛹病。(3)与蜂种及蜂王年龄的关系意蜂发生较普遍,受害较重,喀蜂和东北黑蜂发病较轻,中蜂则很少发生,就蜂王年龄而论,一般说来,老蜂王群易感染,年轻蜂王群发病较少。综合防治技术(1)选育抗病品种,更换蜂王蜜蜂品种之间抗病性有差异,同一品种不同蜂群抗病力也不一样,在病害流行季节,有些蜂群发病严重,有些蜂群发病轻微,而有些蜂群却不发病。在生产实践中选择无病蜂群作为种蜂群,培育蜂王,用以更换病群的蜂王,以增强对蜂蛹病的抵抗力。(2)加强饲养管理,创造适宜蜂群发展的环境条件保持蜂群内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蜂数密集,加强蜂巢内保温,经常保持蜂群内有充足的蜜粉饲料,当外界蜜粉源缺乏时,须给蜂群喂以优质蜂蜜或白糖,并辅以适量的维生素、食盐。此外,还应注意保持蜂场卫生,清扫拖出蜂箱外的死亡蜂蛹,集中烧毁,以消灭传染源,同时注意勿将病脾调入健康群,避免造成人为传染。消毒措施每年秋末冬初,患病蜂场应对换下的蜂箱及蜂具用火焰喷灯灼烧消毒。对巢脾用高效巢脾消毒剂浸泡消毒,100片药加水2000毫升,浸泡巢脾20分钟,用摇蜜机将药液摇出,换清水2次,每次10分钟,摇出清水后晾干备用。药物防治巢脾和蜂具经消毒处理并换以优质蜂王的蜂群,喷喂防治药物蛹泰康,每包药加水500毫升,每脾喷10毫升~20毫升药液,每周2次,连续3周为一个疗程,病情可得到治愈。 您好 朋友 我专长虽然不是这个 但我还是帮你找了下资料 希望能帮助你 谢谢如果答案对你有帮助 别忘了采纳

㈧ 蜂箱掉蜂蛹怎么治疗

个人经验,这是一种病态的反应,没有看到实物,不能做具体的判断,初步估计,肯能是:白头蛹和中囊病。参考资料:“白头蛹”:是蜂蛹死后被工蜂咬破封盖,露出苍白色的头部,因而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白头蛹”。养蜂人对“白头蛹”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存在不同的见解,有的蜂友认为有白头蛹存在,就一定有巢虫危害,于是便专心致力于治疗巢虫,但“白头蛹”仍不断出现,有的甚至因此全场覆没。中囊病:
1
病原
中蜂饲养.人工育种.病敌害防治.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物为囊状幼虫病病毒,
该病毒主要感染幼虫使其致病死亡。一般在1~2
日龄小幼虫阶段侵入,
在5~6
日龄大幼虫阶段出现明显的症状,
也可在成蜂体内繁殖,
但不表现出症状。囊状幼虫病病毒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59℃热水中只能生存10
分钟,
室温干燥情况下可以存活3星期,
在病虫尸体可以存活1
个月,
如果病虫尸体腐败只能存活7~10
天。
在蜂粮中可存活100~120
天,
残留在巢房壁上的病毒夏季能存活80~90
天,
冬天则可存活90~100
天。阳光直射4~7
小时可以杀死。
2症状发病幼虫多在6
天死亡,
30%死于封盖前,
70%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花子”,
接着即可在脾面上出现“尖头”,
幼虫头部离开巢房壁翘起,
形成钩状幼虫,...个人经验,这是一种病态的反应,没有看到实物,不能做具体的判断,初步估计,肯能是:白头蛹和中囊病。参考资料:“白头蛹”:是蜂蛹死后被工蜂咬破封盖,露出苍白色的头部,因而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白头蛹”。养蜂人对“白头蛹”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存在不同的见解,有的蜂友认为有白头蛹存在,就一定有巢虫危害,于是便专心致力于治疗巢虫,但“白头蛹”仍不断出现,有的甚至因此全场覆没。中囊病:
1
病原
中蜂饲养.人工育种.病敌害防治.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物为囊状幼虫病病毒,
该病毒主要感染幼虫使其致病死亡。一般在1~2
日龄小幼虫阶段侵入,
在5~6
日龄大幼虫阶段出现明显的症状,
也可在成蜂体内繁殖,
但不表现出症状。囊状幼虫病病毒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59℃热水中只能生存10
分钟,
室温干燥情况下可以存活3星期,
在病虫尸体可以存活1
个月,
如果病虫尸体腐败只能存活7~10
天。
在蜂粮中可存活100~120
天,
残留在巢房壁上的病毒夏季能存活80~90
天,
冬天则可存活90~100
天。阳光直射4~7
小时可以杀死。
2症状发病幼虫多在6
天死亡,
30%死于封盖前,
70%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花子”,
接着即可在脾面上出现“尖头”,
幼虫头部离开巢房壁翘起,
形成钩状幼虫,
体色由珍珠白变黄,
继而变褐、黑褐色。抽出后虫体呈现典型的囊状袋。封盖的病虫房盖下陷,工蜂将房盖咬一小孔或启开拖出巢房;
未被拖出的死幼虫,
体色由淡褐色变为深褐色或黑色,
后期呈一干片,
似龙船状。病死虫体干后不翘,
无臭,
无粘性,易清除。

阅读全文

与白头蛹的最好治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想离职怎么办最好的方法 浏览:901
定量分析方法的案例 浏览:19
用什么方法能缓解牙疼 浏览:53
嵌入式电子秤的安装方法 浏览:186
牙穿孔的治疗方法 浏览:617
异位骨化治疗最佳方法 浏览:202
有什么挣快钱的方法 浏览:895
蛀牙疼怎么办立刻止疼最简便的方法 浏览:728
快速折衣服的方法视频 浏览:448
可口可乐桌子如何安装方法 浏览:974
易视眼监控网络连接方法视频 浏览:555
如何保护脸部的好方法 浏览:728
手机拍摄动画的方法 浏览:648
白内障初期治疗方法 浏览:436
儿童远视治疗方法 浏览:119
小鸟的研究方法 浏览:712
麝香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298
嗓子那一块疼有什么解决方法 浏览:682
pcr支原体检测方法 浏览:370
照明线路电阻测量方法 浏览: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