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使用调味品
俗话说:“五味调和百味香。”要使“五味”调和成“百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要想学好烹调,必须先掌握好常用调味品的使用。
一、咸味调味品
咸味是由盐及一些含盐调味品形成,如酱油、豆豉等。盐是“百味之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样菜肴没有一点咸味的话,即使放入再多的味精,也还是淡而无味的,所以盐是最基本的调味品,具有提鲜的作用。但是盐的投放量有一定的限度,一般盐的投放量在菜肴总量的0.5%~2%之间,低于0.5%则淡,高于2%则偏咸。在甜菜中加入少量盐可以使甜味更甜,这是味的对比现象,正如俗话讲的“若想甜,加点盐”。酱油也是一类重要的咸味来源,通常有白酱油和红酱油两种,在烹制一些酱汁菜时常使用红酱油来上色,它不但具有咸味,而且还能使菜肴具有一种独特鲜味。
二、甜味调味品
它主要包括白糖、饴糖、蜂蜜及人工合成的糖精等。人们日常以糖为主要甜味剂。所以我们来谈谈糖的一些特性及使用方法。
1.糖具有起脆和上色的作用。驰名中外的“北京烤鸭”其色泽金红油亮,表皮香脆,这是将饴糖抹在鸭子的表面,经烤制时发生糖焦化反应而形成的。
2.糖具有吸潮性。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来保持制品的柔松。如蛋糕在一定时间内很柔软,而不加糖的馒头则很容易发硬,就是这个道理。
3.糖可增加面筋的胀润度和提高酵母的发酵力。糖可使面粉中的面筋胀润到适当的程度,以便制作点心。在发酵面团中,糖可以给酵母菌提供养料,从而提高发酵的速度。
三、酸味调味品
日常生活中酸味调味品主要是醋或醋精等。醋的酸味是由其中所含的醋酸产生的,醋酸易挥发,所以在使用时应在烹调接近尾声时再放入醋,以免失去酸味。另外,在烹调富含钙的菜肴时加入少量醋可以提高人体对钙的吸收率,如骨头汤中可以加入少量的醋。
四、苦味调味品
烹调中苦味调味品较少,因为苦味通常人们不喜欢,故一般苦味来源主要是人们喜爱的茶叶、咖啡、可可等。适当的苦味可起提神和开胃的作用。
五、辣味调味品
说到辣,大家都很熟悉,它主要来源于辣椒、胡椒、葱姜等,以及其制品。辣味可以刺激人的口腔、胃壁等,而让人产生一种刺激的快感。在烹调中,辣味的加入可以使人们的感觉转移到辣味上来,而忽视了其他味。所以在烹制鲜味和本味极佳的原料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或少用辣味调味,以免喧宾夺主。相反,如果烹饪原料本身具有不良气味时,也可使用辣味调味品来转移或掩盖。
除此以外,还有鲜味调味品,例如味精等。但味精不能高温烹调,温度过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烹调时加入适量味精可以提高菜肴中的鲜度,比如,醋和味精在烹调时会产生鱼香味,但制作糖醋口味的菜肴时,就不宜加味精。
以上都是从“五味”的角度来介绍基本调味品的应用,当然还有一些其他调味品,酒、麻油等调味品的使用还应考虑个人或地区的差异。中餐在海内外深受人们的喜爱,这和中餐调味品的丰富是不无关系的。
Ⅱ 如何正确使用调味品
通常,中餐菜肴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调味品丰富。所谓调味品也叫调料或佐料。它具有除腥、去膻、解油腻、提味、增色、改善风味等作用。一般常用的调味品按味的不同大体可分七大类:鲜味类,如食盐、酱油等;甜味类,如食糖、糖精等;酸味类,如醋、醋精等;鳟味类,如味精;辣味类,如辣椒、胡椒、芥未、咖喱粉等;异香味类,如料酒、花椒、大料、桂皮等;苦味类,如肉桂、豆蔻、陈皮等。为了能够正确使用调味品,使调味品更好地起到调味作用,使用时应掌握以下原则:(1)要根据原料的性质进行调味。如烹制腥腻气味较重的原料时,则应适当多用一些能解除腥腻的调味品。而烹制鲜嫩的鸡、鸭、鱼、肉和蔬菜时应保证原有的鲜美滋味,调味品不宜过重,以免压过原有的鲜味。(2)应根据烹调方法的不同准确投放调味品。如清炖的菜肴与红烧的菜肴不一样,应按不同要求投放调味品。(3)要根据用膳者的口味进行调味。如有人喜醋,有人喜辣,应根据进膳者的口味,准确、合理使用调味品,使进膳者满意。(4)要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调味;通常来说冬季口味偏重,夏季口味则偏清淡,烹调时应顺应四季变化,满足人们的口味要求。延伸阅读用小火炒菜不可取油热炒菜香的说法不科学为什么制汤时原料要与冷水一起下锅
Ⅲ 炒菜时放调料的顺序
盐后放为宜,碘盐受热挥发起不到膳食补碘作用。
一般中餐做法调料投放顺序:锅热粉底油-葱姜蒜出香味-肉类炒出水分-料酒去腥-酱油上色-加点汤或水-略炒或略焖-放味精或鸡精和盐-勾芡-出锅装盘。
Ⅳ 烹饪常识和使用技巧
做菜要热锅凉油。很多人是锅稍微热了就加油,然后把油烧到冒烟为止,这样炒出的菜是好吃,但你不知道这样的油对人体危害很大。植物油里面含有的反式脂肪很少。但是,油温过高会产生反式脂肪。比如,经过高温油煎油炸的食物,比如南瓜饼、炸鸡块、油条等就含有反式脂肪。而如果同一份油反复使用,也会产生反式脂肪。这里提醒大家,烹饪时油温别过高,使用过一次的油坚决倒掉,千万不要循环使用,免得危害健康。所以烹饪时先把锅烧得很烫,甚至有一点冒烟也没关系,然后加油后可以马上把蔬菜放入炒,丝毫不会影响蔬菜的口感,和你用高温油炒出来效果一样而且更加健康。
炒蔬菜的时候记得要大火。这样时间快,蔬菜里的维生素流失地也少,蔬菜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大都不能耐高温,尤其是芦笋、卷心菜、芹菜、甜菜和大白菜等有叶蔬菜,久炒久熬,损失的营养较多。有些蔬菜在这烹饪过程中加几滴醋或者勾芡都可以很好保护蔬菜里的维生素。
哪些菜需要焯水怎么焯水
焯水可以使蔬菜颜色更鲜艳,质地更脆嫩,减轻涩、苦、辣味,还可以杀菌。如菠菜、芹菜、油菜通过焯水会变得更加的绿。苦瓜、萝卜等焯水后可减轻苦味。扁豆中含有的血球凝集素,通过焯水可以除去。
焯蔬菜时候,一般用沸水。在水中加点盐和油,可以让蔬菜色泽更加鲜艳,还能保持蔬菜的营养。在蔬菜投入沸水之前加盐,在投入之后加油,蔬菜在盐的渗透作用下所含的色素会充分显现出来,而油则会包裹在蔬菜周围,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水和蔬菜的接触,减少了水溶性物质的溢出,还能减少了空气、光线、温度对蔬菜的氧化作用,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变色。当然焯好水也可以马上放入冷水里,这样也可以防止蔬菜变黄。
可以使肉类去除血污及腥膻等异味,如牛、羊、猪肉及其内脏焯水后都可减少异味。如果说这是排毒也可以的哈!一般是在烹调前先将肉放入冷水中,加热至水开,这样可以更好的去除脏东西,也可以使肉质鲜嫩。
Ⅳ 炒菜放调味料的顺序
炒菜时,翻炒几下就放盐。加入顺序:糖、醋、盐、味精。炒青菜跟炒肉菜不同,炒青菜先放盐。这样蔬菜熟得更快,能保留更多的营养。先把锅烧热,放入油烧至五六成热时,放入青菜煸炒几下,下入盐继续翻炒,颜色变翠绿即熟。
日常用的调味料主要有:鸡精、味精、酱油、醋、盐、糖等,只要保证调味料以适当的用量加入菜中,对身体是没有什么害处的。这些调味料不仅让炒菜更加有滋有味,激发人的食欲,而且适当摄入调味料对身体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5)中餐调料的正确使用方法扩展阅读:
炒菜放白糖的好处:
1、白糖可谓是万能缓冲剂,在炒菜或调馅料的时候如果不慎放盐过多,加入少许糖就可减小咸味。在做酸味的菜肴汤羹时,加少量白糖,可以缓解酸味,使口味和谐。即便是辣椒放多了,放一些白糖也可有效地缓解过辣口味。炒菜时在放盐之前加入少许糖,还能提鲜。
2、上色。鸡鸭鱼肉看上去红润明亮,香甜味美,让人很有食欲,这也是糖的功劳。上糖色最好用冰糖,白糖次之。
3、促进发酵。在制作泡菜时要加适量的冰糖或白糖,主要是因为泡菜发酵需要乳酸菌大量繁殖,而这个发酵的过程要白糖类作为食物,才有利于乳酸菌生长繁殖。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长期炒菜放调味料好吗?调味料对身体有何危害
人民网-
炒菜放白糖的3大好处
人民网-你真的会做菜吗?6大调味料到底啥时放
Ⅵ 常见调味品有哪些该如何利用才正确
常见的调味品有葱,姜,蒜,蚝油,生抽,老抽,盐,鸡精,味精,糖醋,大料,花椒,辣椒等;我认为想要把这些调料合理的用用的话,要按照菜谱上进行学习,放入适当的调料,要不然做出来的菜就会非常难吃。
Ⅶ 如何正确使用调味品
通常,中餐菜肴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调味品丰富。所谓调味品也叫调料或佐料。它具有除腥、去膻、解油腻、提味、增色、改善风味等作用。一般常用的调味品按味的不同大体可分七大类:鲜味类,如食盐、酱油等;甜味类,如食糖、糖精等;酸味类,如醋、醋精等;鳟味类,如味精;辣味类,如辣椒、胡椒、芥未、咖喱粉等;异香味类,如料酒、花椒、大料、桂皮等;苦味类,如肉桂、豆蔻、陈皮等。为了能够正确使用调味品,使调味品更好地起到调味作用,使用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1)要根据原料的性质进行调味。如烹制腥腻气味较重的原料时,则应适当多用一些能解除腥腻的调味品。而烹制鲜嫩的鸡、鸭、鱼、肉和蔬菜时应保证原有的鲜美滋味,调味品不宜过重,以免压过原有的鲜味。
(2)应根据烹调方法的不同准确投放调味品。如清炖的菜肴与红烧的菜肴不一样,应按不同要求投放调味品。
(3)要根据用膳者的口味进行调味。如有人喜醋,有人喜辣,应根据进膳者的口味,准确、合理使用调味品,使进膳者满意。
(4)要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调味;通常来说冬季口味偏重,夏季口味则偏清淡,烹调时应顺应四季变化,满足人们的口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