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经常性头痛中医是怎么调理的
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热水浸手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一壶热水中(水温以手入水后能忍受的极限为宜),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中药塞鼻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焙干,再加冰片7克,共研成细粉后装瓶备用。在治疗偏头痛时,可用绸布包少许药粉塞右鼻,一般塞鼻后15分钟左右便可止痛。吃含镁食物有偏头痛的人应经常吃些含镁比较丰富的食物,如核桃、花生、大豆、海带、橘子、杏仁、杂粮和各种绿叶蔬菜等,这些含镁食物都可缓解偏头痛症状。揉太阳穴每天清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以前,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揉7~8圈,再倒揉7~8圈,这样反复几次,连续数日,偏头痛可以大为减轻。梳摩痛点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按摩,每次梳摩100个来回,每天早、中、晚饭前各做1次,便可达到止痛目的。饮薄荷茶取干薄荷叶15克放入茶杯内,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早晚各服1次,对治疗偏头痛也有一定作用。
⑵ 中医治头痛的方法,你知道哪些
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见到;多为病程日久患者,头痛反复,痛如锥刺,或左或右,固定不移,经久不愈,面色晦滞,妇女行经色暗或夹血块等。首先在头枕部找激惹点,就是按下去酸痛很厉害的地方,针刺1寸。另外头部要选头维穴、神庭穴、太阳穴、阳白穴、风池穴、安眠穴,加强局部疗效。这些药物的成分中多含有天麻、川芎等相同的成分,均具有止痛的效果。中药对与缓解头痛是有效果的。也确实有人通过中医治疗,治好了偏头痛,但没有有效数据可以证实中医一定可以治好偏头痛。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属于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
特征是反复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声、光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处于安静环境时、休息后可缓解头痛。
中医的领域里可以通过针灸,按摩,理疗,外敷的药物和服用中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如果疼痛比较男人的话,也可以口服布洛芬进行缓解。在日常的生活里避免情绪激动,避免精神压力过大,避免过度劳累,要禁烟禁酒,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⑷ 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头痛,其关键为如何运用及辨证,中医治疗头痛需寻找病因辨证施治,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材而异、因药而异,即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症状、不同体质,采取不同辨证施治的方法,从而取得较好效果。若为外感头痛,治疗可使用解表的药物;若为内伤头痛,需寻找原因对症治疗。头痛为一种症状,也可为一种病症,由脏器失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引起,故头痛不可单纯使用止痛药物,需分析辨证后正确治疗。
⑸ 中医怎样治头痛
头痛是现代人的一种常见病症,很多人靠止痛药来缓解头痛,但长期使用止痛药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为其他疾患埋下病根。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头痛是因为经络不通。在中医看来,头痛症状相同,但发病的原因不同,所以治疗时要找到根源,分清头痛的发病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如果是头的两边痛,表明胆经出了问题,治疗时就拍胆经。拍胆经的时间最好在子时,早睡的人可以提前一些。胆经在人体的侧面,拍的时候从臀部开始一直往下就可以了,每天拍够300下。
头部里面的中空痛,是肝经出现问题,头痛患者可以按摩肝经。肝经在凌晨1点到3点的时候在体内值班,我们当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起来,因此可以在19点到21点的时候按摩心包经,因为心包经和肝经属于同经,所以按摩心包也能起到刺激肝经的作用。
后脑勺痛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膀胱经大部分在背后,自己一般够不到,所以这类头痛患者可以找家人帮助按摩后背,或者找一个类似擀面杖的东西放在背部,上下滚动以刺激相关腧穴,疏通经气。还可在头部循经进行按揉或者用手像梳头似的进行刺激,对头昏脑涨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前额痛就是胃经出了问题,治疗时要从胃经入手。而左边偏头痛和右边偏头痛也是不同的,因为左主肝,右主肺。如果左边偏头痛,就很有可能是肝血的问题,而右边头痛可能是肺气的问题。治疗时要分清症状,对症施治。
如果你分不清自己是哪里头痛,那么有一个治头痛的简便方法:泡手法。手指上的经络全部都通头部,手受热刺激后就会打通经络,通则不痛。具体方法如下:头痛发作时,把双手伸到热水里(水温以把手放进去能感觉到烫为宜),然后赶快抽回来,再放入水中,再抽回来,如此反复直到手指感到麻木,头痛马上就能缓解。
⑹ 偏头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在平常的生活中,大家应该都有或轻或重的头疼现象,如果并不是特别严重的话,大家都不会特别的在意,一般坐在那里休息一会儿就好了;但对于有些症状的头痛现象,其实是应该比较注重的,因为极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反应,特别是对于偏头痛,一定要格外的重视。对于偏头痛的治疗可以用中药缓解头痛偏头痛,中医理论认为偏头痛的发生于肝脾肾失调,经络瘀滞有关。在脏腑失调中,肝虚为发病之本。其次,风痰瘀三邪也是本病反复发作的诱发原因之一。通过中药调理可以起到舒筋活络、调整脏腑、祛风镇痛的效果,所以对于偏头疼通过中药调理会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的。建议可以喝芢芷天忻茶中药方缓解头痛,活气补血,促进循环。建议在JD大药房正规渠道购买药物。
1、前驱症状。据了解偏头痛患者在头疼的前期会出现前驱的症状,但这并不是偏头痛的先兆,临床表现为精神或是心理的改变,比如精神抑郁、心情郁闷、昏昏欲睡、懒散不想动,或是心烦、容易被惹怒,有些患者可能还会有面色苍白、厌食、口渴、恶心、心率加快等反应。这些都是偏头痛前躯症状的表现,当然这些症状有时也出现在头疼发作中和头疼发作后。
2、先兆症状。在偏头痛患者中有20%的人还会有先兆症状,也就是会重复出现或是逐渐发展持续时间小于一个小时的头痛,这种先兆症状不仅始于头疼之前,有时候还会持续到头疼后数小时;在头疼气可能还会出现全头疼或是单侧头疼、太阳穴附近钻痛等。大部分成年人头痛时间长达三天,最短也要四个小时,而儿童头痛的时间大多两小时到两天之间。
3、头痛末期等。除了前驱症状,先兆,头痛期之外还有头痛终末期,后续症状期等,还有一部分的偏头痛患者在头痛缓解后还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多尿、肌肉酸痛、疲倦,或是烦躁易怒、情绪比较低落等等。
临床上偏头痛的治疗方法比较多,常见的有针灸、刺血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1、针灸。针灸治疗对偏头痛的缓解效果较快。现在针灸手段越来越多,比如远端穴位如太冲穴,包括手上穴位,如列缺,还有头陪如太阳穴等,包括透穴,如从丝竹空穴透到率谷穴,进行针灸治疗。
2、刺血疗法。偏头痛可以进行放血,即刺血疗法,建议用检验时采血,扎手指的小针,在头痛的部位,以及特殊穴位进行放血。以有效刺激局部血管,另外也可达到减压作用。
3、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疼药,比如西药,但只止疼,没有治疗作用。
⑺ 中医治疗头痛的方法有哪些
1.风寒头痛
【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川芎12g,荆芥12g,白芷6g,羌活6g,防风6g,薄荷24g,细辛3g,葛根10g,甘草6g,清茶调下。若恶风明显者加麻黄、桂枝以宣散风寒。若头痛较剧者可加蜈蚣、全虫通络止痛。
2.风热头痛
【症状】头胀痛,甚则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祛风清热。
【方药】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加减。川芎10g,白芷10g,石膏20g,菊花12g,藁本6g,羌活6g,黄芩10g,栀子10g,生甘草6g。若热甚伤津,症见舌红少津,可加石斛、知母、天花粉等生津止渴。若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者,可合用黄连上清丸以通腑泻热。
3.风湿头痛
【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
【治法】祛风除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2g,蔓荆子10g,防风10g,藁本6g,茯苓12g,薏苡仁15g,炙甘草6g。若湿浊中阻,症见胸闷纳呆,脘痞便溏,可加苍术、厚朴、枳壳、陈皮等以燥湿和中。若兼恶心呕吐者,可加姜半夏、生姜降逆止呕。
⑻ 中医怎么治疗头痛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头痛。是神经科难治性疾病。属中医学头风、雷头风、厥头痛等范畴。中医治此病多有良效,就临床常见治疗方法简要如下:
一、辨证论治(中药)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针灸科吴永刚
1、风寒外袭:头痛起病急剧,其痛连及项背,疼痛多以掣痛、跳痛或重痛为主,恶风,遇风寒加重,舌质微红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浮紧。治以祛风散寒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2、肝阳上亢:头痛如裂而眩,病势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呈阵发性搏动样跳痛,伴心烦易怒、坐卧不宁、胸胁胀痛、善叹息,或伴恶心、呕吐、口苦、厌食,舌质红或暗红,苔薄黄,脉弦数有力或弦涩。治法平肝熄风、理气化瘀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3、瘀血阻络: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治以活血化瘀,通经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4、痰浊中阻:头痛昏蒙、困重如裹,胸脘满闷,呕恶痰涎,纳呆,舌胖大有齿痕,或暗紫,或暗淡,苔白腻或厚腻,脉沉弦或弦滑。治以豁痰醒脑、化瘀通络。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5、气血亏虚:头痛缓慢而作,病势缠绵,时痛时止,长久不愈。痛势隐隐,多伴有头晕,遇劳加重。 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治以益气补血,缓急止痛。方用八珍汤加减。
二、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肝阳上亢型:主穴:太冲、太阳、风池、肝俞等穴位。配穴:瞳子髎、足临泣、外关、绝骨、太溪。痰湿中阻型:主穴:头维、印堂、风池、内关。配穴:丰隆、足三里、中脘、脾俞。瘀血阻滞型:主穴:头部疼痛点、太阳、风池、合谷、角孙。配穴:大椎、血海、膈俞。
2、耳针疗法:取穴:额、枕、皮质下、神门。方法:每次取2~3对穴,每天或隔日1次
三、穴位埋线法
它是用埋线器将特种药物浸泡的蛋白质磁化线植入相应的穴位,通过药物及线体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线在体内15天至3个月自然被溶解吸收),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疗法最大优点是无任何副作用,安全无痛苦,病人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