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球运动的方式有哪些地球的这些运动方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地球的运动方式主要有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是它每24小时围绕南北地轴旋转一周,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每天一次昼夜的交替。同时地球的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时差。地球的公转是地球每年围绕太阳旋转一圈。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不是直角,而是呈66度34分的夹角,这就导致是地球上出现一年4季的交替变化。
‘贰’ 地球是如何围绕太阳转动的
地球围绕太阳进行的周期性运动称为地球的公转运动。
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每一点都在相同的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地球轨道面。地球轨道面在天球上表现为黄道面,同太阳周年视运动路线所在的平面在同一个平面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在天球上,自转表现为天轴和天赤道,公转表现为黄轴和黄道。天赤道在一个平面上,黄道在另外一个平面上,这两个同心的大圆所在的平面构成一个23°26′的夹角,这个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没有明显改变的。北极指向小熊星座α星,即北极星附近,这就是天北极的位置。也就是说,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平行地移动的,所以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黄赤交角)是不变的。
由于黄赤交角的影响,使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以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时,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地球公转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则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秒29.8千米。
‘叁’ 1、地球的运动方式有( )和( )。
地球的运动方式有自转与公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这个时间称为恒星日;然而在地球上,我们感受到的一天是24小时,这是因为我们选取的参照物是太阳。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这4分钟的差距正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叠加的结果。天文学上把我们感受到的这1天的24小时称为太阳日。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太高或太低,适合人类生存。
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就是利用地球自转来计量时间的。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近2毫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潮汐摩擦还使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地球自转速度除长期减慢外,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真正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绕日公转。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每年1月3日,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7月4日,地球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远日点。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轨道长度是9.4亿千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约365.25天。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约为每日1度,平均线速度每秒钟约为30千米。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交角为66°34',或者说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间的黄赤交角为23°26',由此可见地球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的。
‘肆’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力分解计算
如果,用最严谨的力学分析来说,只要你给地球施加了外力(不管方向、大小有多少)地球的轨迹都会改变,只不过,不同的方向、大小,导致地球轨迹改变的多少会相差非常大。如果,你是真的想认真计算地球彻底脱离太阳飞出太阳系的力,那么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并且,可以事先告诉你算不出结果。因为,让地球改变轨道脱离太阳引力,本质上就是计算第三宇宙速度。只要在地球公转的方向上施加一个力,无论力多么小,只要持续施加,总有一天可以让地球脱离太阳。关键在于,这个力能够持续多长时间,换一个说法就是:这个力给地球施加多大的动量,才能够让地球脱离太阳系。动量=力*时间,你只想计算力,却没有考虑时间,所以结果就是没有结果。我猜,你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一步。
你所述,宇宙飞船推动地球,那基本是个笑话。
试想一下,你的宇宙飞船怎么给地球推力?肯定是把宇宙飞船的头正对地球,尾部背向地球喷射气体。但是,你换一个角度分析一下,把地球、宇宙飞船、以及飞船喷出的气体综合起来看成一个大的系统。试问:谁来给这个大系统提供动量?若仔细分析一下,你的谬误在于,只想到飞船会推动地球,却没想过飞船喷出去的气体,同时也受地球引力,反过来也一样,那些气体同时也在吸引地球。所以,总的算下来,地球、宇宙飞船、气体的总动量不变,所以永远改变不了地球轨道。
你能够提出这个问题,应该是受到电影《流浪地球》的影响,其实,这本书(电影是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在此处本来就是一个科学硬伤,不要说一台宇宙飞船,即使象电影中集中地球上所有能源建造几万个飞船发动机,也不可能把地球推离轨道。
其实,这个问题一千多年 前阿基米德已经回答过了:“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撬动地球!”可现实是,空旷的宇宙中,没有支点,所以没人能够改变地球的轨迹,除非天外飞来一个足够大的天体撞向地球,才能够改变地球的轨道。注意,必须非常大,至于能不能让地球脱离太阳引力,那还两说呢。
按照现代天文学研究结果,月亮就是由于地球受超大型天外星体撞击,导致地球破裂,甩出地球的岩浆在环练地球的轨道凝聚,最后形成月亮。
那么大的力量都没能把地球撞出太阳系,你认为,一万台或者一百万台飞船发动机的能量能够抵得上一个月亮的在轨运行能量?
至于地球彻底脱离太阳的具体计算方法,其实与计算一个电子电势的方法是一致的。我在高中时,曾用类似方法计算出第二宇宙速度,依次计算出太阳质量,再用同样方法可以计算即可计算出所需的能量,相应就可以知道地球所需要达到的速度,乘以地球质量就知道其所需总动量。
当然,若你懒得具体计算的话,就直接引用当前科学界给出的第三宇宙速度即可。
建议你听一听:《科学史评话》其中《地球的的刻度》其中好象有“称量地球的人”。
‘伍’ 地球的运动方式有哪些为什么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
1. 地球的运动方式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两种。
自转:
地球存在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地球自转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包括周年周期的变化,月周期、半月周期变化以及近周日和半周日周期的变化。周年周期变化,也称为季节性变化,是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它表现为春天地球自转变慢,秋天地球自转加快,其中还带有半年周期的变化。
公转: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2. 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地球的自转轴有一个23°27'的倾角。而太阳的辐射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称此为天文辐射。由天文辐射决定的气候称为天文气候,天文气候反映了全球气候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基本轮廓。太阳辐射随季节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就形成了四季。除太阳本身的变化外,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昼长。当北半球接受太阳光的直射而处在盛夏时,南半球则面对太阳光的斜照而正值隆冬。北半球的春天又对应着南半球的秋天,两半球得到了同样多的阳光。这就是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的由来。
‘陆’ 地球是怎么样绕着太阳运动的。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太阳和地球互相作用,从而吸引地球按椭圆形轨迹绕太阳旋转
‘柒’ 地球怎么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是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动的。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地球公转的时间是一年。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周期,分别为回归年和恒星年。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每一点都在相同的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地球轨道面。地球轨道面在天球上表现为黄道面,同太阳周年视运动路线所在的平面在同一个平面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在天球上,自转表现为天轴和天赤道,公转表现为黄轴和黄道。
‘捌’ 地球运动的方式有哪些
地球的运动方式主要有自转与公转。
1、自转
地球存在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自20世纪以来由于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地球自转是不均的。1967年国际上开始建立比地球自转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原子时。由于原子时的建立和采用,地球自转中的各种变化相继被发现。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地球自转速度存在长期减慢、不规则变化和周期性变化。
地球自转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包括周年周期的变化,月周期、半月周期变化以及近周日和半周日周期的变化。周年周期变化,也称为季节性变化,是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它表现为春天地球自转变慢,秋天地球自转加快,其中还带有半年周期的变化。周年变化的振幅为20~25毫秒,主要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半年变化的振幅为8~9毫秒,主要由太阳潮汐作用引起的。此外,月周期和半月周期变化的振幅约为±1毫秒,是由月亮潮汐力引起的。地球自转具有周日和半周日变化是在最近的十年中才被发现并得到证实的,振幅只有约0.1毫秒,主要是由月亮的周日、半周日潮汐作用引起的。
2、公转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对居住的北半球的人来说,当太阳分别经过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就意味着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时节。太阳通过春分点到达最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与之相差180°的另一点称为冬至点,太阳分别于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通过夏至点和冬至点。同样,对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当太阳在夏至点和冬至点附近,从天文学意义上,已进入夏季和冬季时节。上述情况,对于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则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