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么正确的教孩子画画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 1.乱画期(1岁)乱画期是幼儿涂鸦阶段,所以也叫涂鸦期。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 2.命名期(2、3岁)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 3.罗列期(3、4岁)在涂鸦阶段,儿童只要能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就感到很大满足。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就感到这是一个活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个猫,这只能说是一个一个物的罗列,相互没有联系。这里画个太阳,旁边画个猫,又可能画个车,或画个小虫子。因为这时的思维能力还处在不能把事物组织起来的状态,应该根据孩子兴趣,引导他注意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孩子想象力的发挥。例如:孩子画个小鸭,可以问他小鸭和谁玩呀?在哪玩呢?在水里游泳呀。水里有什么呢?水里有小鱼,有荷花。天上有什么呀?有云、有蜻蜓……。这样依据孩子的有限经验,启发他联想,就会使画面越来越丰富。孩子一个时期反复画一样东西,从不像到有点像,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 4.图式期(4、5岁)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手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表现自己所想的内容。从开始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情的表现,他们主观地体会和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他们常用形态符号来表示同一事物。其中夸张了主要部分,忽视或干脆省去了不重要部分。表现动作时,就主观地移动要做动作的那个部分。如为了把刀举过头,就主观地伸展移动胳膊。这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还不能正确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和空间,对比例的估计能力更晚。让孩子在纸上表现一定深度的画是有困难的,因此画面上就会出现一种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的任意排列的平面图,而且他们把一切东西都放在一条表示地平线的基础上,他们画画怕遮掩、重叠,就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也统统排列在画面上。屋里的陈设在室外根本看不见,也要透过墙壁画出来,并认为不这样反而是错误的。这种求全、求实的表现法,正是儿童心理的正常反映。这些都说明孩子画的还不是他看见的东西,是他想当然的东西。这时让他画写生画,他看一眼对象就凭自己的印象去画了。因为儿童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成人不同,他们还缺乏理性地分析和比较能力,只能凭感觉印象画画,对印象深的部分他容易夸大。这正是儿童画的“黄金时期”。孩子的天真气应注意保护,让它充分表现出来。 5.想象期(6~9岁)随着孩子生活面的扩大,认识和理解力比幼儿时有所发展,画画中能逐步掌握物的基本形状,画面也比以前丰富。这时,他们注意表现出对象的特征、动态和生活环境,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熟悉的人物和生活,由于常常以想象代替观察,孩子画画的内容广泛多了,海阔天空,任意幻想。他们望见星星和月亮象盏灯,就想到月亮上去读书;看见星星爱眨眼,就想和星星打电话。我们成年人虽然见识多,但受写实的局限,反而使想象力受到了抑制。当然,这一阶段孩子的画,大多还是平面造型。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他们还不理解,也不能表达出空间和透视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和比例关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画会向写实发展,会关心透视和比例,而画面的儿童情趣就越来越少了。这一时期,有些家长往往急于求成,让孩子追求成人化的东西,单纯临摹画家的笔法和现成的画面,以孩子临摹得像为标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当然临摹是学习绘画技法的一种方法,让孩子单纯临摹可能很快见效,锻炼了眼看和手画的协调机能,但都没有动脑子。因为他照抄的是现成画面,那是画家经过观察、概括、提炼等艺术加工后产生的形象,是人家的创造,不是孩子自己的东西。就像抄书和写作文是不同的两回事,抄书不能代替作文,作文需要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画画也是一样,单纯临摹只会妨碍他的记忆和想象的发挥,也就影响了他创造力的发展。什么时候着重学习绘画技法合适呢?约到9岁以后。 6.写实期(9~12岁)孩子进入了少年,心理上逐渐失去了儿童的天真。他们对过去画的东西已经不满足了,他们看着也觉得不顺眼了,要求画得更“像”了。不只形状、颜色上要求真实,而且初步有了立体、空间的感觉(视知觉有了一定深度)。他们逐步追求怎样在平面上,通过合理的空间透视关系,去描写接近于视觉真实的形象。这些还不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要学会分析的方法去认识周围世界,学会概括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大致要到11岁以后。这时期了解一些绘画知识,初步学习一些绘画技法,会巩固孩子对绘画的兴趣。绘画基本功练习(写生、素描)比较直观,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进行,容易见效果。他们能看到成绩,就愿意把精力转移到单纯基本功练习——画写生中去了。而他们那既缺乏天真稚气又不成熟的创作画,不大讨人喜欢,所以往往不被承认,他们的积极性也就容易受到挫伤,创作的欲望便逐渐淡漠了。这是10岁以后感到创作难的心理变化。 以上是根据儿童心理变化说明儿童绘画的几个发展阶段。年岁只是一个大概界线,有的孩子很可能处在提前状态,有的也可能在这方面显露得慢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孩子所处的环境有关,“人是环境之子”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出生后主要是处在家庭环境中,家庭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刺激着孩子的感官。他所接触的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智能发展。环境的刺激越丰富,儿童自由活动体验也越丰富,他的感应能力愈强。当然这一切又都不是人为地短时间强制教育的结果,必须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点点滴滴,耳濡目染,完全是一个潜移默化地熏陶过程。儿童绘画发展阶段是一个参考“数据”,不应机械地硬套在孩子身上。5、6岁孩子画石膏写生是不实际的;反之,孩子具有了一定写实绘画能力,再让他画稚趣的形象也是困难的,那就让他继续向前走吧。我们珍视儿童画的特点,让孩子以纯真的感情去表现他们的生活,任何用尺子衡量儿童画,超越儿童自然发展阶段的作法都是不妥当的。但是,我们也要随着儿童心理发展不断培养他们各个感官的功能。在辅导方法、内容、程度上,都应适应这个阶段儿童的智力发展状况,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儿童的认识水平。孩子会一天天长大,儿童绘画特点会逐渐消失,慢慢向成人绘画过渡发展。(转)
‘贰’ 如何在写生中指导孩子观察
写生活动是把看到的画下来,是幼儿很喜欢的绘画活动,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绘画语言。几年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在幼儿写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不应仅局限于传授绘画技能以及作品评价,而更应该在引导观察、个性化点拨、分析作品等各环节给予具体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写生水平,还可以促进幼儿观察、想象、语言表达等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丰富观察形式――给幼儿一双发现的眼睛。
写生的基础是观察,要把瞬息万变、美丽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离不开细心观察。观察同时是需要高度集中注意的知觉活动,时间长了,幼儿容易疲惫、枯燥,分散注意,影响观察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和认知特点,丰富观察形式,提高观察兴趣,以取得良好观察效果。
1、观察与游戏相结合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将枯燥的观察融入到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如《自画像》活动前,为了引导幼儿更深入、细致地观察自己的脸型及五官的明显特征,我设计开展了“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游戏时我先挑选了一些发型、脸型、五官具有明显特征的幼儿,然后用语言进行描述,让幼儿猜猜是哪个小朋友。幼儿非常兴趣,玩得很投入,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随着教师的提示,积极地搜索目标,展开思考。每猜对一次,他们都发出热烈的欢呼。然后,我又以帮自己拍张“大头贴”为由,向幼儿提出写生要求:仔细观察,看看谁的“大头贴”拍得最好。在接下来的写生活动中,他们比第一次更加认真关注自己头部的特征,刻画也更为细致、饱满,富有美感。
2、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观察,主要是以视觉为主的感知活动。如果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可以多角度感知写生对象的特征,对物体的质感、形态和性质留下丰富、深刻的印象,并获得生动的情感体验。因此,写生时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提供各种机会激发幼儿运用眼、手、口、鼻等各种感官参与到观察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的方式和写生对象进行互动,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写生语言。如小班写生《一串红》之前,我们带孩子来到幼儿园花圃观察一串红,先看看一串红长长的花序以及花序上的小花,并闻一闻花儿散发的淡淡清香:再摸一摸一串红密密的叶子,感受其叶面的粗糙,并想一想、说一说叶子的形状像什么;最后根据一串红的特征师生共同仿编儿歌:春天到,春天到,美丽的花儿开放了,绿绿的叶子像桃子(桃心、爱心),一串串花儿像鞭炮!整个活动幼儿非常兴趣,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边调动各种感官充分感知一串红的特征、造型,一边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情感。气氛热烈、有趣!使观察不再枯燥,感受更加敏锐、真实和深刻,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写生活动因此有了更深刻的涵义!
3、观察与想象相结合
幼儿写生活动不应是成人写生的缩略版,应当是幼儿大胆想象与创造性的表达。因此,观察过程也是激发幼儿大胆想象的良好时机。在观察物体时,我们引导幼儿根据写生对象的形状、颜色、质感、造型展开丰富的联想,如《我的妈妈》写生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一边观察妈妈的五官一边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在他们眼中妈妈的眉毛是一座座弯弯的小桥、是可口的香蕉、是灵动的小船、是活灵活现的月牙儿;眼睛是生动的树叶、桃子、葡萄、杏仁:鼻子是高耸的山顶、小屋、滑雪场等等,真实的生活经验融入自己的想象,不仅使观察充满趣味,印象也更加深刻,这就是儿童画的灵魂。当孩子赋予写生对象鲜活的生命时,也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情感,创作欲望由此激发。
二、个性化指导――给幼儿插上一对飞翔的翅膀。
写生的过程,是幼儿用心灵重新建构世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和情感的过程。由于对形的概括和表现能力不足,幼儿写生会因为各种原因踌躇不前,不能流畅的进行。教师如何从幼儿实际出发,对不同孩子提出不同要求,巧妙点拨,进行个性化指导?
1、针对“不敢画”的幼儿
当幼儿认真观察完,跃跃欲试进行写生时,常常有一些孩子显得手足无措,久久不敢下笔。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分析,幼儿不敢画的原因:一方面自信心不足,生怕一下笔就画错,心存压力不敢动笔:另一方面是因为写生前观察不充分,无从下笔。因此,在幼儿写生时,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不自信的孩子,教师可以轻声地和他聊一聊,谈谈想法,并热情地鼓励他,消除他们心中的压力;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画出最初的几笔,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大胆地表达;对于观察不够充分的孩子,教师通过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重新观察写生对象,分析结构,化难为易,积累相关知识、表象;或者帮他画一个轮廓,然后让他接着画,降低写生难度,打破幼儿无从下手的局面,让孩子敢画、喜欢画,不再为画什么、怎么画而苦恼,促进幼儿大胆表达。
2、针对“中途卡壳”的幼儿
写生过程中,常常发现有孩子画着画着碰到难点,“中途卡壳”画不下去了,为此感到苦恼、烦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要心急,一味地催促孩子“快点画”,或者用泛泛的语言鼓励孩子画下去,更不能命令他“应该怎样画”。这些不仅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眼前的困难,突破写生的难点,还会给孩子造成精神压力,更画不下去。此时,教师应该停下来和孩子交谈,找出他们表达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满足个体需要。如:写生《非洲菊》时,我发现一些孩子只在纸上画了一段长长的花梗就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我一边蹲下来轻轻地询问孩子,一边寻找难点产生的根源。原来,写生前我们只注重引导幼儿观察非洲菊花瓣的形状、颜色以及花瓣重重叠叠的美丽形态,忽视了花梗与花冠相连的花萼部分。在写生时,当孩子选择花梗作为起笔往上画的时候,花萼怎么画、花瓣与花萼的关系就成了写生的难点和“中途卡壳”的原因。找到了症结,我和孩子一起重新观察花萼以及它与花梗、花瓣的相互关系。获得更为细致、具体的表象,并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示范,巧妙地帮助孩子找到表达的突破口,及时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技能障碍,让孩子的表达的以顺利流畅的进行。
3、针对“囫囵吞枣”的幼儿
写生活动时,常常有些孩子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作品。面对它,教师应该是视而不见,还是不耐烦地请他重画?我认为,作为教师此时不要过分地责备幼儿,也不要泛泛的指导他,应该根据幼儿的作品给予具体的指点。如:写生活动《美丽的小伞》中,苗苗一下子就完成了作品,把画扔到一旁,东说说、西弄弄……我过去一看,苗苗只画了一把线条很简陋且涂色又
不均匀的伞。怎么办呢?我想了想,指着苗苗身上的毛衣说:“苗苗,你衣服上的图案可真好看呀,如果让小伞也穿上漂亮的衣服,它心里一定很高兴!”苗苗看看自己的毛衣又看看纸上的小伞,想了想又重新拿起笔小心翼翼地给伞添上花边。又如在写生活动《大型玩具》中,丁丁很快就把这幅画完成了,然后跑来跑去影响别的孩子作画。看他的作品我发现丁丁把大型玩具画得很小,画面很空、整个布局缺乏美感。于是,我这样引导他:“丁丁,大型玩具如果没有小朋友做伴多孤单呀!”并用手示意丁丁可在大型玩具的上面、前面添画一些小朋友,使画面丰富、饱满。在老师的引导下丁丁若有所思地重新拿起了画笔。在思考、动笔的过程中感知了画面的布局。这种把幼儿个性心理感受与技能传授相结合起来的指导,可以促进幼儿更好地表达表现。
三、深入分析作品――给幼儿一颗自由的心灵
分析幼儿写生作品,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制定下一环节活动提供依据。由于作品本身携带了大量有关幼儿的信息,因此分析幼儿作品,提出改进措施是教师提高教育技能的一种途径。如第一次《自画像》活动后,通过分析幼儿作品,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比较完整地画出五官,但是对五官细节刻画不够,不少作品有“模式化”倾向。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写生前,教师的指导语言过于空泛,不能引导幼儿细致深入地观察;没有调动幼儿创作的兴趣。因此第二次活动时,教师以拍“大头贴”为题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在组织幼儿观察时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重新思考提问的内容、顺序。在第二次活动后,再次通过分析作品,发现幼儿对细节的刻画细致了许多,整个构图也更加饱满,但是作品的表现方式过于单一,而且仅有写实上的形似缺乏内心情感的体现,不够生动。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找出了推进策略引导幼儿欣赏名画、提供丰富的写生材料。于是,我们提供了大师毕加索从青年至老年时期的自画像供幼儿欣赏。通过了解大师在不同时期的创作背景,幼儿体验到了同样是大师的自画像,但在造型、背景、色彩、细节刻画方面却有着巨大的差异,原因是大师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遭遇、想法、体验造成的。从中幼儿拓展了艺术视野、丰富了审美感受。另外,我们提供的绘画材料也在更高的层次上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建构属于自己的写生话语。
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还可以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写生活动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它更应该帮助幼儿在写生过程中协同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分析和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不能把写实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幼儿绘画能力的唯一标准,而应以写生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独特性来审视和评价他们。如进行第二次《自画像》活动时,有的幼儿将自己的眼睛画得特别大,原因是他希望自己的眼睛像猫头鹰一样锐利,长大了就可以成为一名警察:有的则给自己画了四个鼻孔,这样感冒了即使两个鼻孔塞住还有另外两个鼻孔可以呼吸……
几年的实践证明,我们通过创设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关注幼儿写生前、中、后各阶段开展具体有效的指导,并注重幼儿在写生活动中的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对幼儿写生水平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叁’ 如何教学儿童画
教儿童画画与教成人有明显的区别。成人注重理性,儿童更重感觉;成人讲究明暗体积、立体感,儿童注重随意地快乐涂鸦,玩得高兴就行。试着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己想象,再加以指导就可以了。
(3)儿童画写生的正确方法扩展阅读:
一、教儿童临摹画的正确方法:
临摹画是学习绘画常用的一种方法。儿童学画以临摹范画为主,能比较快地学会初步的绘画技巧,有利于过渡到画写生画、意愿画、记忆画、命题和创作画等。因此,临摹是儿童绘画的基础。
儿童临摹的范画应是从简到繁的。家长和老师可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安排,也可征求孩子们的意见,看看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效果会更好。
2、3岁左右的幼儿刚刚会拿笔,让他们临摹一些清晰的形象,如大红苹果、皮球、香蕉、树木花草、毛线团儿等等。3、4岁的儿童可以画一些他们喜欢的手帕、大高楼、汽车、简单的人物和动物。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画一些更复杂的形象,加点有趣味的情节。
也可以选择优秀儿童美术读物做范本,边讲边教孩子画。吸引人的情节可使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形象特征也会记得清楚,又可以增加儿童的知识。
儿童临摹范画,既要求画得感觉要像,又允许他们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如儿童不喜欢一幅画中半圆形的落日,而愿意画出高挂天空的红太阳,那就不要勉强他画落日,如果范画是一只绿色的苹果,而孩子喜欢画成红色的还加了两个梨,这比依样画瓢的收获要大。呆板的画会影响儿童作画的兴趣。
要提醒儿童在画画时把形象画得大小适当,特别画人物不要画得又细又小,欣赏时很不好看,要将形象画在纸的中央。家长应鼓励儿童泼辣大胆地作画,形成挥洒的画风。在画楼房、大桥、电线杆等物象时,画直线可能吃力,但也不要用直尺而养成不良习惯,一笔不直就再补上一笔,感觉直了就可以,也不应经常用橡皮擦改画面。
当儿童把形象画歪了或画错了时,最好等着他把全画面都完成时再批评,并且鼓励儿童亲自改正、添加,这样可避免儿童产生依赖性。
二、儿童画指导方法:
1、鼓励
因势利导地让儿童进行这一创造,要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事物的特征,启发和保护儿童的想象力。画画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某种阶段,对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很有益处,不要以为儿童长大后不见得就能成为画家,小时候画画便是多此一举。
当儿童画画的时候,他的大脑和手无疑都受到了锻炼,绘画对他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及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许多学校的老师都反映,爱绘画的学生,一般都思想活跃、思路开阔,逻辑性强,他们不光画画好,其他功课也好,尤其语文表达能力比其他学生好。
同时,通过绘画学习与创作的艰苦过程,锻炼了儿童的意志,增强了儿童克服困难的毅力。
2、年龄阶段
当儿童由幼年时期进入少年时期,有的儿童不再画画,而有的儿童不再满足于幼年期的创造,把目光转向了高一层的技法学习,这样的儿童成年后有可能成为画家,我们不能耽误了人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倾向,给他们以正确的指导,使之成材。
通过儿童的绘画创作活动,能够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儿童对美的创造,不要小看了儿童画。
网络儿童画
‘肆’ 怎么画写生画
画好写生画有下列几点:
一、心态问题
写生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并不是一个任务。
二、环境因素
在外面写生时候干扰因素非常多,有风有雨还有日晒,有身边爬的小虫子和路过好奇甚至会对你的画指指点点评价的行人,对于这些因素我们需要慢慢培养能够不受任何外界干扰而能专注且认真地绘画。
三、取景构图
一般刚开始进行写生的孩子不要取那种过于宽广宏大复杂的景,建议可以先从一棵树或者简单的花草画起。
四、取舍关系
自然界的东西纷繁复杂,你不需要一一画出来,只要选取你认为最重要和关键的细节表现出来就可,如何取舍也是一种绘画和审美的能力。
‘伍’ 写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初学静物写生,重要的是学方法。有些学习者苦练很长一段时间,画出来的素描仍是平面、零碎和松散的,事倍功半,这与起步阶段的方法不当有关。正确的方法首先是要解决“怎么看”的问题。没有绘画基础的人,习惯于用孤立静止的眼光来观察事物,面对一个物体,总是逐个看完对象的每一局部来获得对物象的全部认识;而画家则着眼于整体,一眼看到对象的各种对比关系,从整体中把握主次虚实、大小比例,做到全面观察又重点突出,这体现了绘画思维的逻辑性。科学的观察方法应该是整体地看,立体地看,本质地看,联系比较着看,以辨别根本和表面因素,排除干扰大局的琐碎细节,归纳出最基本的因素,最终获得对事物的整体感受。对于初学素描者来说,“整体”是学习中最大的难题,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课题.它还是衡量一个人造型能力的尺度。
学习者可以在整体观察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形式感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发现普遍存在于事物中的视觉美感,从而逐步形成绘画的形象思维,所谓“绘画的思维实质是眼睛的思维”就是这个道理。
观察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艺术表现——画来实现。画包含思维和方法技术两个层面,即动脑和动手。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的方法为整体人手——局部深入刻画——整体调整。以全因素素描为例,面对一组静物,抓住新鲜生动的第一印象.在观察、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整体地落幅布局,把物体的大中小配置,黑白灰分布,点线面分割构成,疏密简繁对比,进行全面的经营,明确大的体积和空间关系;再从整体出发,依次刻画每一局部,将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等因素逐步表现充分,使画面从简约到丰富,并注意突出主体,在局部深入刻画过程中,随着新鲜感的隐退或因局部细节的吸引,我们的画面难免会留下一些疏漏甚至败笔,因此,深入刻画之后还应进行整体的调整——删除影响整
体感的琐碎部分,检查主体是否突出,层次变化是否丰富,空间、虚实是否得当,形体交代是否明确,第一印象是否被破坏了。调整实际上是在进行艺术的再加工,为的是艺术地再现客观事物从整体局部,义从局部回到整体这是个常规的方法,它可以具体地分勾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选好角度(图1),确定构图和整体大形,建构对象的空间组合关系: 这一步要做到构图得当,形体比例准确.遇到复杂的静物组合,可另用纸画小构图,做到心中有数:在打形时,注意轮廓线要尽可能轻淡一些,以防给以后的深入塑造带来不便。
第二步、分析大的体面转折(图2),抓住明暗交界线,铺设大的明暗色调,形成画面大的体积空间关系。找明暗交界线铺大体色调时要注意结合物体结构本质.深入分析物体的转折关系,画固有色要从画面整体需要出发,不能破坏体积关系和大效果。
第三步、深入具体塑造。通过深入分析和反复比较,突出物体间的肌理、质感,固有色的差异及前后虚实、主次强弱的节奏变化,在整体的基础上尽可能充分地、完美地表现对象的特征(图3)。这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阶段。深入刻画对学习者眼和手提出很高的要求,既要目光敏锐,又得技术全面,因此能练就一手过硬的表现本领,这一点
在长期作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注意在丰富中间色调时不要破坏大的黑白灰关系,深入刻画时切忌丢掉整体,要做到在任何时候停下来画面都是整体的。
第四步,整体调整。(图4)按照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根据画面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调整,该加的加,该减的减,去掉表面的、琐碎的细节,突出重点,强化本质,使“方者更方.圆者更圆”.力求在经过长时间的描绘之后,还能回到最初的感受上来。调整的目的就在于使画面更概括、更生动、更完美。
‘陆’ 如何画好儿童线描写生画
儿童线描写生画是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思考,然后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用线描的形式细致描绘出来,它既区别于儿童画创作,与写实的写生画又有较大差距,它的教学规律由简单表达到复杂表现,由意象到再现。他们的写实能力随认识发展自然提高。他们对物象的自然属性:比例、结构、透视、体积和色彩的认识与表现,依靠感知不断提高。
1、学好线描写生画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整体观察和特征观察
(1)整体观察就是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观察。线描写生是从局部入手,但在画局部的时候,心里还是要想着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能只盯一个地方,例如画自行车,画车头时眼睛也要顾及车轮。
(2)特征观察必须抓特征,细致观察物体形象的微妙差异和本身的结构关系,例如人物五官脸型有长、方、圆不同,眉毛、眼睛、鼻子更是千差万别。像洋娃娃毛绒绒的质感,仙人掌上的小刺等等都要抓住细节,深入刻画。
2、学好线描写生画其次要画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儿童线描写生6—12岁的儿童学习较合适,小学里1—4年级的学生学习的兴趣最浓,因此老师要为孩子创造一种发展个性的课堂气氛,培养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自我感觉、自我意识。老师要鼓励他们表现自己的感受,在他们画的基础上,教给他们怎样提高,怎样完整,怎样完美。儿童是依靠感知认识事物的,并不依赖形的繁简发展认识,而是从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东西开始。让儿童通过观察捕捉形的特征,发现有趣的细节,力求生动,富于美感,不要求形的准确、比例、透视正确。儿童绘画内容本身并不存在难易问题,关键是所画的题材儿童是否感兴趣,像男孩子喜欢汽车、机器人,女孩子喜欢洋娃娃、花卉等,老师用讲故事、儿歌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蔬菜、植物、人物、玩具的直观认识与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因为兴趣能激发儿童无穷的绘画潜力。
3、持之以恒的练习是学好线描写生画的关键。多画,不间断的画写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孩子之间相互学习,比较。老师的鼓励肯定,让学生根据感觉去画,用线要大胆肯定,有创意。因为儿童造型能力不是靠单一教技法能学到的,而是依靠直观知觉得到创造性发展的。只有长时间的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才能学好线描写生画。
‘柒’ 幼儿写生课注意事项
写生画是照着各种实物,如人物、静物、风景等进行描绘而成的绘画。它是儿童学习绘画的重要途径,是锻炼绘画表现能力的基本手段之一。写生,因所描绘的物象一直呈现在眼前,可以培养儿童观察和感知的能力;又因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概括地画出形象,可以提高儿童的画画注意力;边看物象、边画、边提炼概括,能有效地使眼手脑的配合能力协调发展。
儿童写生的方法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而定,有的愿意用单线描后填色;有的愿意画素描(就是完全用一种颜色的笔去画,多以铅笔画为主);还有的喜欢平涂大块色造型;又有的完全是线描画。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有认真、严肃的作画态度,才能画出好画。
1.静物写生
儿童学画是从临摹开始的,对于写生一般是不习惯的。写生要求把有立体感和空间关系的具体实物画在平面的纸上,这对儿童来说是个发现和创造,所以写生的内容要从简单的开始。
先画静物写生,选择儿童熟悉又喜欢的东西,有利于激发其写生的热情。如画他们常玩的玩具,爱吃的水果、蔬菜,桌子上的花瓶、鱼缸,常用文具,家里的①构图,用较淡的笔道把要画的静物适当地安排在画纸上,构成一个均衡、协调的画面。注意要画在图画纸的中央,不要画得太小或太大,不能画到图画纸的某一个角上。
②画出基本轮廓,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大体感觉要象。
③画颜色,这里主要是画固有色,即物体本来的颜色。其次是画光源影响的环境色调,画出物体的质感。通过静物写生,让儿童掌握初步的构图能力,简单的写生造型和面对实物画颜色的表现能力。
2.风景写生
当我们领着儿童到室外去写生时,面对蓝蓝的天,绿绿的树,红红的花,白白的云,儿童们会兴致勃勃,欣赏大自然绚丽的色彩。在风和日丽的景色下画画,呼吸新鲜空气,沐浴温暖的阳光,真像做游戏一样,这不仅能激发儿童写生的欲望,而且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培养儿童热爱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都有很大益处。
写生时应指导儿童细心观察景物,注重凭感觉作画,启发儿童以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抓重点地画,风景写生的难度就在于把复杂的景物精炼地表现在画面上。有的儿童不愿意先从整体布局之后再画局部,而是从局部开始一个个地画,还很有味道,那就不要限制他,让他尽兴去画,去表现特有的风格。
为了便于取景构图,可以为儿童设计一个方便而实用的取景框,使用取景框时应先确定主体景物在构图中的位置,其次选择相呼应、陪衬的景物。主体景物的位置不应太小、太偏,画地平线的位置应慎重,一般情况是视点高地平线则高,视点低地平线则低,但主要根据构图需要。风景写生的颜色应该有一个色调。大自然中无色不有,并且千变万化,如果把景物的固有色都摆在画面上,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季节的不同、时间的不同、风景特点的不同,都会使色调产生变化。如:画秋天晚霞映照树林,是橙红色调,偏暖色;春天幼儿园的清晨,还有点雾,是灰绿调子,偏冷色;夏天中午的海滩,是黄调子,偏暖色;冬天的雪地是浅紫灰白调子,偏冷色。
3.人物速写
爱画画的儿童,常常情不自禁地画起身边熟悉的人来,画妈妈、爸爸看电视,画奶奶躺着休息,还画小朋友做游戏。看一眼,画一笔,再看一眼,又画几笔,一会儿就画完了,还举起来问:“妈妈,我画得像不像?”这就是人物速写。
辅导儿童画人物速写,首先要抓人物特征,也就是动势、比例特征和头像特征。这是训练儿童画人物造型能力的关键。反复观察各类形态的人物,男女老少的服饰、发型、性别、年龄、体态动作、面部表情及其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时,不但提高了儿童对人物的观察力,而且能增加很多的知识,开发儿童的智力。
儿童初画人物总是把头画得挺大,身体和四肢的比例很小。为了启发儿童把人物的动势、比例画得准确又要像,教师最好先示范画一下,让儿童认真看,边听教师的讲解边领会。一般画站立的成人头与身体的比例是:男人为1;8,女人为1:7;坐在椅子上的人为1:5,蹲在地上或盘腿坐的人为1:3.5;儿童比例是头部都大一些。
这些比例是供参考用,画人物速写主要凭感觉,不要被这些条条框框限制,大体上符合比例,视觉舒服就可以了。
很多人评论一幅人物速写画得像不像都是就头像而言的,这虽然不够全面,但是说明画头像是很重要的。为了提高儿童画头像的能力。可以在画全身或半身人物速写时细心刻画。画头像速写应当告诉儿童先在脸型、发型、性别、年龄上抓住其特征,之后再画五官的比例和表情。不要忽视颈胸的关系,另外,手和脚也应当认真地表现。总之,画不同的形象要具体对待。
儿童画画多凭直觉感受,重“神”似,尽管画人物难度较大,他们也会完成,达到“求神取意”,从无“法”到有“法”的境界。
无论静物写生、风景写生,还是人物速写,作画的时间都不要过长,因为儿童眼睛、大脑和身体容易疲劳,注意力也容易转移,时间长了会感到枯燥乏味。儿童自己认为画完了就算完成,然后换一个角度再画一张,让儿童始终保持新鲜感和作画的热情,这很重要。
赞同1
暂无评论
‘捌’ 小学美术写生课上课技巧
艺术创作的源泉来自于自然,是人类对自然进行观察、了解探索过程的再创造。儿童画的创作也是如此。而艺术创作的主要来源,就是写生。小学阶段的写生画教学,一般是从中、高年级才开始进行的。其目的已经不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创作源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而是以培养技法为目的。在小学低年级,甚至从幼儿阶段开始,多以记忆画为主。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带着画,或用临摹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物体画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定之规。房子怎么画,树怎么画,花怎么画,鸟怎么画„„,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创造能
力就会被束缚住,依赖性也变得很强,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自己的眼睛。离开了老师,画一个新的东西,自己就不会动笔了。 幼儿时期美术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学会几种动物像概念,而在于通过艺术创作,把儿童整个身心的潜能发挥出来,促进智力的发展,受到美的陶冶。儿童天生就喜欢涂画,到了小学低年级,他们那种艺术天性依然保存很好,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大胆而夸张的表现力。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发展儿童艺术素质的重要基础,使找到的美术教育更好的适合儿童的发展。比如说画花,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画,那么所画的都是老师的复制品,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去观察,那么他们所创造出来的画面将是多彩多姿的。在逻辑思维中,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个性,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的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表现的风格不同,表现手法也不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其视觉正处在发展阶段,所看到的事物也是不断变化着的,这时他们急切地想让别人分享他们的发现,并得到别人的承认。所以,这一阶段的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很浓,作业质量也高。而到高年级却出现相反的情况,其中的原因在于:低年级儿童画得最多的是记忆画,画平时记住的印象,或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对形的要求不高。而高年级作画重点逐步转向写生。而惯于记忆画的学生,却往往缺少观察能力和写生技巧,出现绘画能力断层的现象,于是产生儿童绘画的抑制期。事实上,小学低年级儿童已经具有一定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写实能力,尽管开始时他们仍是受老师的影响,习惯地画他们记住的印象,但他们面对实物而受到感应,所表现的画面是有了实
物的特点,经过不断训练,他们早期具备的空间知觉能力得到发展,就能根据物象特征画速写,
写实能力随年龄迅速提高,从而有效地减弱“抑制期”顺利进入高年级写生画阶段。
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并不是需要给孩子们灌输多少美术知识,而是让孩子们对美术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取得知识的重要步骤。”而低年级儿童的观察往往很不细致,东瞧瞧,西望望,走马观花。而绘画本身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孩子要学会观察生活。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角度,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进行发散思维,联想造型。比如在观察教学楼的时候,让学生从正面、侧面、背面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然后让他们说说,教学楼从不同角度看都有什么不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写生画的创作,应该从幼儿开始。幼儿对美术兴趣很浓,其作品质量很高。对于个性胆怯的儿童,在写生过程中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对于好动的儿童,写生绘画会使他们变得安静些;对于粗心的儿童,写生可以培养他们的细心。坚持写生的习惯从对人性的培养上来说,可以培养儿童的毅力、恒心和好奇心。从能力上来说,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使儿童的创造能力得到锻炼。同样,儿童写生画教学过程重在训练观察方法,写生的过程是儿童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是对绘画对象的体会和研究,手、眼、脑的并用,使儿童智力得到发展。另外,儿童在美术中比在其他学科领域中能更大程度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他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以自己的速度进行创作。教师不必顾忌作业布置得太难或太限制,因为每个儿童会以自己的语言和个人的方式完成美术作业。
美是从生活中提炼的,那么又如何把美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呢?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有自己独特的视点,将事物放在别人想不到但又合理的环境里。要训练儿童的表现力,应画之前带给学生学生开放的、与之有关的自然图画,从而形成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然后让学生用图画表现生活,就会有独特的见解。孩子的才能是最初表现为对于某些事物的兴趣,兴趣的培养来源于成功,成功了才能产生美。
儿童写生画教学应该是低年级美术教育教学进程中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不是全部,在教学中也要协调好写生画与其他绘画形成的关系。对于低年级教学,必须注意儿的身心特点,决不能以成人的要求来规范,对他们只能要求尽其所能地通过观察,凭借感觉和自身独特的视觉角度,抓住事物特征,大体比例和固有色彩,允许他们的感觉方式和能力自由地去表达此外,在题材上,要注意选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才能够吸引他们。在许多情况中,视觉形象更容易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为语言的交流提供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予信息,还应接受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只有当学生开始明白自己的表达得到重视时,他们才会以更大的兴趣去努力学习。人的良好素质,特别是创造能力,从儿童时期得到良好的培养,其意义是深远的。
‘玖’ 如何指导儿童进行写生
画好写生画有下列几点:
一、心态问题
写生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并不是一个任务。
二、环境因素
在外面写生时候干扰因素非常多,有风有雨还有日晒,有身边爬的小虫子和路过好奇甚至会对你的画指指点点评价的行人,对于这些因素我们需要慢慢培养能够不受任何外界干扰而能专注且认真地绘画。
三、取景构图
一般刚开始进行写生的孩子不要取那种过于宽广宏大复杂的景,建议可以先从一棵树或者简单的花草画起。
四、取舍关系
自然界的东西纷繁复杂,你不需要一一画出来,只要选取你认为最重要和关键的细节表现出来就可,如何取舍也是一种绘画和审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