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药要怎样煎才正确
俗话说:“十分药力五分煎,不会煎煮白花钱。”
中药的疗效与剂型有关,煎煮方法不当就会影响汤剂的疗效。因此为了保证实际用药能取得预期的疗效,就必须采取正确的煎煮方法。
B. 熬中药怎么熬需要详细步骤。
泡药40分钟~1小时。一般两煎(煎煮两次) 第一煎(大火开锅后计时)30~40分钟。篦出药汁备用。第二煎加温水(大火开锅后计时)20~30分钟。篦出药汁。两煎药汁混合后分成2杯,早晚各一杯。
如果你的药方里有先见药,后下药。(先煎药,单独准备一个小锅,倒入先煎药加入凉水,直接开火,大火开锅后不用换火,计时30分钟,把煎好后的药汤和药渣一起倒入泡好的群药里再煎煮群药) (后下药,第一煎出锅前 5~10分钟,倒入先煎药。)
如果你的处方中有冲服药。看清计量,用煎好的药汁送服,或把重复要混合进煎好的药汁里。比如处方中冲服药为三七粉10g/付。那么你要把一付量的三七粉分成2份,早晚各1次。混合在你煎好的药液里服用。
如果你的药是治疗感冒的,(需要轻煎)那么你一煎和二煎的时间应该是 一煎开锅后20分钟左右。 二煎开锅后15分钟左右。
另外如果大夫特别交代,遵医嘱就好了。希望能帮到您。欢迎追问。
还有。。。。如果你的药里 材质坚硬厚实的比较多。。还可以适当多泡一会儿。以药材泡透发软最好。
C. 求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你好,熬药时先泡上30分钟,等中药吸足了水分就好把握了,放水量大概高出中药的2-3毫升左右。
等中药熬开后再熬30分钟。
D. 用砂锅煎药该怎么煎
操作方法
01
大家开中药的时候,上面会写明哪些药材是后加入熬得;如果没有这个说明也可以问问医生是不是全部下去一起熬制的。
02
准备好砂锅,中药无需特别清洗,直接放入砂锅中,然后倒入水至刚好没过药材(漂浮型的药材一定要用手按下去测了是否没过),按照经验一般3-3碗半(小饭碗)即可。大家根据碗的大小按在我上面说的测量方法自己进行调整。
03
熬制大概半个小时候后,如果有后加入的药材,这个时候可以加入了(后加入的药材提前加入会起不到效果的所以一定要记得后5分钟加入),大概再熬制5分钟即可倒入小饭碗,一般刚好一小碗为最好,多一点少一点都没有事,如果熬制完还有1碗多很多,那就重新倒入再熬制一会,如果熬制玩只有半碗,只能说明这次熬制不成功需加水重新再熬一会。
■煎药用具
以砂锅或无破损的搪瓷器皿为最好,不用铁、铝制品。
■用水与水量
煎药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皆可。加水量以超过药物1~2厘米为度;慢性病人及儿童用水可酌减。
■火候
一般先用急火(武火)煮沸,再用慢火(文火)煎熬。也有单纯用急火或慢火煎的,要遵医嘱。
■时间与次数
一般头煎沸滚后半小时为宜,二煎的加水量与时间,按头煎的二分之一为适宜。据试验,两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药得到的有效成分要多。因为药物煎煮后,溶剂形成两部分,一部分在药物之内,另一部分在药物之外,形成两种不同的浓度。当药物内部有效成分的浓度大于外部时,可继续向外释放,到浓度相等时,就不再向外释放了。所以必须换水重煎,使有效成分继续向外释放。因此,中药汤剂一般煎两次为宜。
■具体方法
先用冷水将药浸泡半小时到1小时后再煎。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植物细胞慢慢膨胀、破裂,蛋白质及淀粉等也会逐渐溶解在水中,不会阻滞有效成分的释出,所以药效较高。如用开水煎药,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等会产生凝固现象,使细胞不易破裂,即使破裂了,有效成分也留在凝固体内不易释出,药效就不能充分发挥。煎药时要避免药液溢出或过快熬干,也不要反复揭盖,以避免有效成分挥发。
根据药物的功效、毒性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煎药方法。如解表、清热类药宜急火煎,时间要短,否则会降低药效,改变药性;厚味滋补药如肉苁蓉、熟地之类,宜慢火久煎,时间要长,使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多地释出。某些毒性药物如乌头、附子之类,亦应慢火久煎,才能减低毒性,增加药效。
F.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
1: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2: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
3: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
4: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中药的采收时节和方法对确保药物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动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其药用部分所含有效及有害成分各不相同,因此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也往往有较大差异,故药材的采收必须在适当的时节采集。
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常用的炮制的方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的目的在于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干燥药材,利于贮藏;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G. 中药应该怎样正确煎熬
中药煎熬的方法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8.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H.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中药熬制有讲究,正确的熬制方法是什么?我们知道,中药治病是最接近我们食疗的方法,中医使用中药治病,而中药很少有成药,每次都是拿会成包的药材回来自己熬,一般医生都会告诉我们熬制的一些要求,现在已经有很多医院提供中药代熬的业务,但是很多人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学会熬制,这样感觉会更加好一些,今天就把熬药的注意事项说一下,其实无外乎熬药的工具、火候和盛放药材的工具这几个方面。
中药泡好后,开始放在煤气或炉子上熬,第一次不用熬太久,开后小火煮10分钟左右就可以,要是农村有条件,用柴火熬,效果最佳,因为柴火停熬后,柴火还有最细、最慢的余火熬出最全面的药质,熬中药一定要有人看守,刚开始用大火,等开后就调到小火,被称作文火,中药千万不能熬干了,不要以为熬干了再加水,这样是非常错误的,熬干的中药已经起了反作用,带有非常重的毒性!切记!
熬第二遍这样的时候,直接加水就可以了,不要再泡,要比第一次加的水多一些,第二遍比第一遍药性少了,所以要多一部分水,熬久一点,小火熬20分钟左右的样子,然后用筷子比住药材,倒出药汤、等到温热的时候饮用就可以了,最好是温热,不要等到凉了,趁热喝更加有效!
中药一般最多熬三遍,不是说熬了就不能喝,而是三遍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药质了,第三遍最好也多一点水,如果你有条件的话,水加到可以熬20至35分钟都可以,反正最后一遍,就倒掉了,
把三次熬好的汤药兑在一个容器中,然后平均分成三份,根据医嘱分三次喝掉,不要因味道不好添加其他东西,会影响药效的,岂不闻“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其实是中药。
盛放重要的器皿:
盛中药的器皿也有讲究,最好是用陶瓷的,这样避免中药与器具产生化学反应!中药很苦,很多人问可不可以加糖熬,这样是错误的,加糖会大大影响药效的,怕苦,可以在喝完药后,准备一些凉白开漱口即可,只是舌根部感觉苦,其实闭住呼吸绕开舌根喝,一点问题都没有,谁让生病了呢?
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留言,谢谢!
I. 中药的正确熬法是什么
煎药的方法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2.煎煮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即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5.特殊药的煎煮:先煎药: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
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10分钟投入锅内。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熬中药的讲究
中医中药在治病保健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面对大包小包的中草药,不知如何煎服为好。现就此谈一些煎服中药的知识。
要选好煎熬中药的容器。煎熬中药最好是沙锅,陶瓷瓦罐(铝制
品、搪瓷器也可用),忌用铁器。因为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在药物水煎复杂的化学应中,不会“干扰”药物的合成与分解,导致影响药效。而我们常用的铁锅容器在药物煎煮过程中,极易同中药内所含的鞣酸质、甙类等成份起反应,造成药物的疗效降低或失效,以至发生反作用,所以不宜使用。
要掌握正确的煎煮法。药物入锅后,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使药
的有效成份易煎出。放水量要注意,一般放水要高出药面少许,治水肿病的药宜少放水;小孩药要少放水,发汗药可多放水。放水要一次放足,不可中途加凉水,切不可用沸水煮药,以免药物表面蛋白质变性,而影响有效成份析出。煎中草药时,为了使药煎透,最好是加盖煎。尤其是含有挥发性成份的中草药,如薄荷、苏叶、藿香、佩兰等,更要盖好盖,并要在短时间内煎好,以减少有效成份的挥发;有些贵重药物,如人参、鹿茸等也要盖住,并要用文火细煎。煎药要掌握好火候。一般未沸前用急火,沸后用文火。如解表发汗的药,猛火煮沸3~5分即可;熟地、山萸之类补益药则宜用文火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左右。此外,绒毛类药物及散剂煎煮时宜做成布包入锅,以减少绒毛对喉的刺激。对于抓的特殊药物,先煎、后煎、冲服、包煎等,都要遵医嘱。
要掌握服用方法。中草药有“冷服”、“热服”之说,服药时间
也有讲究。解表药一般宜温服,为了达到发汗的目的;祛寒药也宜热服;解毒药、止咳药、清热药则应冷服;滋补药宜空腹温服,易于消化吸收,但量不宜太多;安神药在睡前半小时,以加强药物作用;脾胃虚弱者宜饭后服药,对胃肠有较强刺激的药物更应饭后服;泻下药须空腹时服,而不宜于夜间服用,大便通畅后则应停药;糖尿病人口渴时服,不拘时间;驱虫药早晚空腹时服,利于驱虫;口腔咽喉病人宜含药,充分发挥药物局部作用;呕吐病宜少量多次饮药,减轻胃的负担,或先服姜汁少许,以降逆止呕;小孩及体弱患者,药量宜少;妇女孕期服药更要谨慎。中药不宜用茶水和乳汁送服,因茶叶、乳汁易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作用,降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