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拔罐效果有用吗是针灸有用还是扎针有用对身体有危害吗
拔罐和针灸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有那么久的历史,当然有用的。因为人体里有经络,看不见摸不着,经络通畅身体健康,经络不通,久而久之一些病就出来了。至于你说的“扎针”,是指打吊瓶吗,是的话,经常打点滴破坏人体免疫机能,身体素质逐渐下降,但这也是试情况而论,比方说现在发高烧不退,不可能还拔罐刮痧的,要是有火,由里及表像刮痧就很有效果,那万一是别的病呢?耽误了怎么办,就是说要辩证施治,没有绝对的好于不好。现在流行拔罐,好多澡堂开设拔罐刮痧的,但是拔罐刮痧后不能碰水,因为经过拔罐刮痧后毛孔打开了,立马洗澡湿气就进去了,就是这些风寒湿邪阻滞经络的。
② 拨针罐疗法有那几种
一、单罐法:亦称单罐独用,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局限的疾病,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软组织扭挫伤、劳损选阿是穴,“网球肘”选肱骨外上髁处,痈疖切开后或自溃后在其上拔罐以排脓等。
二、多罐法:多罐法即多罐并用, 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病变处肌肉丰满的疾病。或敏感反应点较多者,可根据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情吸拔几个至10余个。如某一肌肉劳损时可按肌肉的走向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排罐法。间距可密可疏,间距密的(罐距小于3.5厘米)称为密排法。间距疏的(罐距大于7厘米)称为疏排罐法。
三、留罐法:留罐法又称为坐罐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一段时间的拔罐法。留置时间一般为5~20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如需拔淤血罐,时间可稍延长。但不要拔破皮肤和起水泡。留罐法可用于拔罐治疗的大部分病症,是最常用的拔罐法。
四、闪罐法:闪罐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随即取下。反复操作至皮肤潮红为止的拔罐方法,若连续吸拔20次左右,又称连续闪罐法。此法的兴奋作用较为明显。适用于肌肉痿弱、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弱病症及中风后遗症等。由于闪罐法属于充血拔罐法,拔后在皮肤上不留于淤紫斑,较适合面部拔罐。
五、走罐法:走罐法又称推罐法。行罐法或旋罐法。操作前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涂上一层薄薄的润滑油,如石蜡、凡士林(也可根据病情等选用风油精、红花油、风湿油、消炎止痛膏、药酒等提高疗效),便于滑动。吸拔后用左手按住罐具前部皮肤,右手握住罐底平推或稍倾斜推动,作前、后、左、右方向移动。也可根据患部需要作环形旋转移动。此时走罐部位皮肤可见潮红、深红或起丹痧点,治疗即告结束。本法宜选用罐口较大、罐口壁较厚且光滑的玻璃或有机玻璃罐。多用于胸背、腰骶、腹部、大腿等面积较大、肌肉较厚的部位,常用于治疗麻痹、肌肉萎缩、神经痛和风湿痹痛等。
③ 艾灸,刮痧,拔罐哪种对去除湿气更好
艾灸、刮痧和拔罐除湿,不管何种疗法,一定是要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切忌盲目滥用。
艾灸温补是共识,温能散寒,补能疗虚,所以艾灸治疗的病症应该是寒证、虚证或虚寒证,反之,如果是实证或阴虚内热证,应该是禁灸的。
从上述看,三者都对祛湿有效果,但是艾灸是比较温和的方法,对慢性病和体弱的人群更适合。刮痧和拔罐对疾病的效果会更好一些,而且患者承受能力要强些,平时体质比较好的人用这两种方法更好一些。
④ 针灸、刮痧、拔火罐,这三种治疗手段的功效有什么不同各适合哪些人群使用
先说说刮痧:中医认为,疾病侵入人体,是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而病邪在肌肤里的时候就用刮痧的办法来治。
拔罐:拔罐的主要功效是拔出肌肉或经络里的邪气,另外还能调理经络,达到气血平衡。
针灸:按照理论,针灸不仅可以泻实,也可以补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医基本疗法。
针灸 又称"体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十四经络上的腧穴施行一定的操作方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毫针疗法,是我国传统针刺医术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疗法,是刺疗法的主体。在临床方面,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100多种病证有较好和很好的疗效,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胆道结石、细菌性痢疾、乳腺增生等疾病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还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拔罐有保健和医疗的效果,后背排罐,特别是顺夹脊,督脉和经络排罐可以起到调理五脏六腑强身健体的功效.而对风症,痛症,寒症效果特别好.经常拔八大健康穴百会,大椎,内关,合谷,神阙,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可起到通奇经八脉的作用. 禁忌症:1.首先,要确定拔罐者的体质。如体质过于虚弱者就不宜拔罐,因为拔罐中有泻法,反而使虚者更虚,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2.孕妇及年纪大且患有心脏病者拔罐应慎重。因孕妇的腰骶部及腹部是禁止拔罐部位,极易造成流产。在拔罐时,皮肤在负压下收紧,对全身是一种疼痛的刺激,一般人完全可以承受,但年老且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这种刺激下可能会使心脏疾病发作。所以此类人群在拔罐时也要慎重。 3.一些特殊部位不宜拔罐,如:肚脐正中(即神阙穴)。 4.局部有皮肤破溃或有皮肤病的患者,不宜拔罐。 5.拔罐时不易留罐时间过长(一般拔罐时间应掌握在8分钟以内),以免造成起泡(尤其是患有糖尿病者,应尽量避免起泡所带来的感染几率)。 6.若在拔罐后不慎起泡,一般直径在1毫米内散发的(每个罐内少于3个),可不用处理,自行吸收。但直径超过1毫米,每个罐内多于3个或伴有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7.注意罐子的清洁。如1人应专用1套罐具,一般每使用5次后应对罐具进行1次清洗。以防止感染。 刮痧主要用于痧症,现扩展用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 一、痧症(多发于夏秋两季,微热形寒,头昏、恶心、呕吐,胸腹或胀或痛,甚则上吐下泻,多起病突然):取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治,如见神昏可加用眉心、太阳穴。 二、中暑: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轻轻顺刮,逐渐加重。 三、伤暑表证:取患者颈部痧筋(颈项双侧)刮治。 四、伤暑里证:取背部刮治,并配用胸部、颈部等处刮治。 五、湿温初起(见感冒、厌食、倦怠、低热等证):取背部自上而下顺刮,并配用苎麻蘸油在腘窝、后颈、肘窝部擦刮。 六、感冒:取生姜、葱白各10克,切碎和匀布包,蘸热酒先刮擦前额、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拄两侧,也可配刮肘窝、腘窝。如有呕恶者加刮胸部。 七、发热咳嗽: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顺刮,同时刮治肘部、曲池穴。如咳嗽明显,再刮治胸部。 八、风热喉痛:取第七颈椎至第七胸椎两旁(蘸盐水)刮治,并配用拧提颈部前两侧肌肉(胸锁乳突肌)约50次。 九、呕吐: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至腰部顺刮。 十、腹痛:取背部脊柱旁两侧刮治。也可同时刮治胸腹部。 十一、疳积:取长强穴至大椎穴处刮治。 十二、伤食所致呕吐腹泻:取脊椎两侧顺刮。如胸闷、腹胀剧痛,可在胸腹部刮治。 十三、头昏脑胀:取颈背部顺刮。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阳穴等。 十四、小腿痉挛疼痛:取脊椎两旁(第五胸椎至第七腰椎)刮治,同时配用刮治腘窝。 十五、汗出不畅:取背部、胸部顺刮。如手脚出汗不畅者,可在肘部、腘窝处刮治。 十六、风湿痹痛:取露蜂房100克,用酒浸3日后,蘸酒顺刮颈、脊柱两旁,同时取腘窝、肘部或痛处刮治,每日2次。【禁忌症】 1、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应即送医院治疗,禁用本疗法。 2、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均不能用本疗法,如初愈也不宜采用。 3、饱食后或饥饿时,以及对刮痧有恐惧者忌用本疗法。
⑤ 拔火罐与针灸有什么不同
主要是操作方法和治疗的作用是不太一样的。拔罐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针灸可以治疗一定的疾病。
⑥ 拔罐常见的方法 拔罐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拔罐常见的方法:
1、闪罐
采用闪火法将罐拔住后,又立即起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2、留罐
又称坐罐,即拔罐后将罐子吸附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此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3、留针拔罐
此法是将针刺和拔罐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即先针刺待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点将火罐拔上,留置10~15分钟,然后起罐拔针。
4、药罐
此法是指先在抽气罐内盛贮一定的药液,一般为罐子的1/2左右,药物常用生姜、辣椒液、两面针酊、风湿酒等,或根据需要配制,然后抽去空气,使罐吸附在皮肤上。
5、刺血拔罐
此法又称刺络拔罐。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针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
6、走罐
又称推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部等。可选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火罐,罐口要平滑,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涂一些凡士林油膏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左、右需要拔罐的部位往返推动,直到所拔部位的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⑦ 针灸、刮痧、拔火罐,这三种治疗手段的功效有什么不同
功效差不多,都是打通人体经络,身体虚的刮痧要用补法,实证用泄法,火罐时间要短一些,后背15分钟,前面5-10分钟就可以了,病症厉害就用针灸。
⑧ 拔火罐法 详细过程..适应症 禁忌症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1.调节作用
拔罐法的调节作用是建立在负压或温热作用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由于自家溶血等给予机体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末梢感受器,经向心传导,达到大脑皮层;加之拔罐法对局部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生反射性兴奋,借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并加强大脑皮层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
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间物质的交换,其功能的调节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且还能使淋巴循环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此外,由于拔罐后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这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2.不同罐法不同作用
在火罐共性的基础上,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如走罐具有与按摩疗法、保健刮痧疗法相似的效应,可以改善皮肤的呼吸和营养,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对关节、肌腱可增强弹性和活动性,促进周围血液循环;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强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缩;并可加深呼吸,增强胃肠蠕动,兴奋支配腹内器官的神经,增进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可加速静脉血管中血液回流,降低大循环阻力,减轻心脏负担,调整肌肉与内脏血液流量及贮备的分布情况。缓慢而轻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循经走罐:还能改善各经功能,有利于经络整体功能的调整。再如药罐法,在罐内负压和温热作用下,局部毛孔、汗腺开放,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可更多地被直接吸收,根据用药不同,发挥的药效各异。如对于皮肤病,其药罐法的局部治疗作用就更为明显。水罐法以温经散寒为主;刺络拔罐法以逐瘀化滞、解闭通结为主;针罐结合则因选用的针法不同,可产生多种效应。
操作要讲方法
既然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拔火罐当然并不简单,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险,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时出现意外的事件。如果乱施穴道,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
一般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不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
还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BB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http://hi..com/szzy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