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才是正确读书的方法
1.勤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进行主动的思考,而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就不是一种有策略的学习,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勤于思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通过理解知识而掌握知识,而不要死记硬背。通过理解而进行的学习是意义学习,而死记硬背的学习是机械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意义学习更牢固、不容易遗忘,并且容易发生迁移,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反,机械学习容易遗忘,往往只能应付眼前的考试,考试结束之后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2.置疑精神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对知识只是不加分析地接受,就不会有任何进步。因为学习的本质是获得能力上的提高,而不是知识的增长。因此,要善于思考,鼓励自己提出质疑,而不要做“思想的懒汉”、“接受知识的机器”,只知道囫囵吞枣,而不知道进行咀嚼、消化。
3.勇于发问
学问学问,学习本身是离不开发问的。好奇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如果没有好奇、如果从不发问,人就不会成长,社会就不会发展。有时,父母或者老师会对你的问题感到不耐烦,那是他们的不对,你并没有错。千万别因为他们的错误行为而放弃自己的正确行为。所以,你一定要继续保持发问的勇气!
有时你可能对于提问有很多顾虑。比如,担心别人说自己笨,担心问这个问题很傻,担心问多了老师会不耐烦……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都不是羞耻的事情,更何况是向老师请教呢?并且,老师根本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当你有不懂的地方,勇敢地举起你的手!否则,日积月累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修补起来会更困难。
4.善于练习
学习是离不开练习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强调的就是练习的重要性。如果以为能听懂老师讲的知识就足够,那就大错特错了。没有经过练习的知识是不会牢固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进行强化训练,
以增加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
需要强调的是,练习是必需的,但过度练习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强调的是“善于练习”,所以,你要善于分配练习的时间,知道何时应该适可而止。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过度练习的效率非常有限。一定限度之内的练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但超过某个限度后的过度练习对于改善学习并没有多大作用。因此,如果已熟练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就没有必要再反复练习,此时的练习是时间的浪费,只会导致脑力的疲乏。
以上是关于学习方法的一般性的建议,它们对于各门功课都是适用的。但是,具体到不同的人、不同的课程,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摸索适宜的学习方法。
比如,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文科、理科的学习方法会不一样;同是文科,英语和历史、地理的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差异。又比如,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做到扬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有的同学思维敏捷,但坚持性差,这类同学应该使用“交替学习法”,该玩时就去玩,如果强迫自己坐在那里,也未见学得进去;但是该学时就要全神贯注,尽量提高学习效率。有的同学思维速度比较慢,但坚持性较好,这类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耐力”优势。反应快但不准确的同学要尽可能地细心,细致但思路狭窄的同学应尽量拓宽思路,多与同学交流讨论。
❷ 如何更好的去理解一门有关技术的书
.Java这门编程语言在使用上有其本身的特性:够简单并且资源丰富。这很容易让人陷入不停学习组件的使用没办法深入研究的困境当中。我在刚使用java进行开发之初也陷入了这种困境,甚至直到现在也多多少少陷在里面。对于我来说,从困境里爬出来的方法就是:被坑多了自然会试图理解原理,并加以改造利用。我从业以来接触的很多项目相对来说技术比较新,导致了就算去搜索都不一定能找到答案。并且有时候,因为依赖了相对较新的框架和模块,这类模块本身是存在缺陷和bug的,在我使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就会暴露出来。这个时候就只能阅读源码以及文档(假如有),理解原理,并加以改造。这个过程中,无形之间会加深自己理解复杂系统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持续保有的,并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滚雪球似的增长,持续受益;
所以,就这点来说,我建议你如果有机会可以选择项目,那么就请选择对自己来说有挑战性的;如果没有这种机会,那么可以在github上找你感兴趣的项目,阅读源码,写博客分享出去,一开始会写得很浅,会被吐槽(我就是如此),但为了能成长,丢点脸怕什么,谁不是这么过来的?
2.匠心这种东西玄而又玄,但是其实是可以在平常的工作中一点点培养的。比如一点点的性能优化,比如推动系统向更优雅的架构演化等等。你把你自己的项目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看待,你想,你把多少的心血都投进去了,难道不希望它变得更好,更被人喜欢吗?在这个过程中,你必定会越研究越深入。
3.抓住一切机会给团队里的人做技术分享。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你提升在团队内的技术影响力(直接关系到你的晋升速度,涨薪速度),同时也可以给你一个被围攻的机会。首先,你要是能把你自己肚子里的东西讲给别人听,那才能说明你真的理解了;其次,在下面听的人不会放过任何机会向你提出各种问题,如果你能淡定地面对各种提问,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加深你的理解和印象,同时也能提高你的自信,何乐而不为?
最后,我不建议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解而不去看文档、看技术社区的分享,我们是工程师,不是学生,为了所谓的学习而影响整体开发进度是不道德的,也是不专业的体现。任何正确的学习应该是共赢的:你能为你的团队和产品带来新的价值,同时也能提高你自己的水平和影响力。如果你认为你在做的事情满足这两点,那么请坚持做下去,可能会很难很艰苦,但是如果不难那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不是难到只有你才能解决,你又凭什么希望能得到
❸ 如何正确的阅读课外书
同学们,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由于我们小学生经验不足,分析辨别能力差,往往不加分析地将书中内容“拿来就用”,或者盲目地跟从和附和。在图书馆里经常会看到一些同学漫无目的,不知所以地在选书,有的干脆选某某书,如外借了,就单纯地认为这里的书不好看,不借了,而几万册寓知识、趣味为一体的好书在他眼里根本就不惜一顾,这些不正确的阅读导向,往往抑制了自我的阅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怎样选择课外读物,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已成为同学们课外阅读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说,首先同学们可选择思想健康,内容积极向上的优秀图书,如一些名人故事、名人传记,像《英雄出少年》、《科学家的故事》、《哥白尼》、〈〈拿破仑〉〉等,如中外儿童文学名着、少年版世界名着,像《斯巴达克斯》、《汤姆叔叔的小屋》、〈〈长腿叔叔〉〉等等,平时应多注意图书馆的书籍推荐和导读,学会从书中吸取精华,有所感悟,陶冶情操。
其次,可结合各年级各科课堂教学的需要,选择一些介绍辅助课内学习的图书资料,延伸课堂教学,拓展知识面,强化记忆和理解,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因为学生的储备知识越丰富,融会贯通的能力就越强,课内的学习就越轻松、越牢固。
如可结合课文背景资料,选择一些与课文作者相关的作品进行阅读,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思想与写作风格,由此产生共鸣,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诠释;也可根据课文需求,阅读一些相关的文本素材,进一步感悟、理解课文之内涵。
然后,可紧密配合学校大队部、图书馆或班级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或读书活动,选择相应的课外读物进行广泛地阅读。如配合“学雷锋”活动,可适时地选择阅读一些《雷锋的故事》、《雷锋小传》等读物,如配合国情教育,可选择《毋忘国耻》、《上下五千年》等读物。又如正值我校读书节活动,可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或美文,如〈〈小文章大智慧〉〉、〈〈时文选粹〉〉、〈〈中国年度最佳儿童文学〉〉等等,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或摘录或心得或点评),并积极进行推荐、导读,形成互动式的读书氛围,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最后,可根据同学们的个人阅读兴趣和爱好,选择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如军事爱好者,可选择《军事天地》、《兵器史话》、《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实》等读物,从中了解军事知识、知晓历史史实,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如科技爱好者,可选择《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科学大奥秘〉〉等书籍阅读,满足自我的阅读需求,培养自我动手能力,提高自我的科学素养。
那么,提高读书能力,除了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条件以外,还必须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法的采用因人而异,因书而异,但基本阅读法则是无数阅读者在长期的读书治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创造出来的科学方法。同学们,应该学会这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1、记忆法:即在阅读时,将理解、重复、反复和记忆结合起来,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记在头脑中。
2、视读法:即通过眼睛目视的方法阅读图书,包括欣赏、浏览、通读、选读、速读、精读等,具体可针对不同的图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
3、写读法:学会做读书笔记、摘录、做读书卡片、索引、书评和读后感的方法。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读书笔记的几种写法,即摘录式、提要式、心得式和索引式。
摘录式主要是摘录书中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
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
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
索引式即写下有关文章篇目或书名等。
❹ 正确读书的方法
1、阅读一本书首先要知道这本书的相关内容,如果不知道可以上网查找,此外,为了避免阅读理解错误的问题,还需要了解作者的性格,身世及创作这本书的背景,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你理解书本的内容。
2、阅读前应避免带着情绪阅读,此时阅读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因为带着情绪,所以理解文章也可能出错。而且还会心不在焉,也不会有兴趣读书,那么效果自然也不会好。
3、一般真正喜欢读书,经常读书的人,他的手边是必备一本字典的,因为,阅读必不可少的就是字典,它可以帮助你查找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语,它是阅读的好助手。
4、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思想不能跑偏,避免囫囵吞枣式阅读,也要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来阅读,像图书馆、书屋这些地方,这样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和效果。也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收获。
5、阅读时,可以把阅读到的佳句摘抄到摘抄本上,这样有助于词语知识的积累,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及写作能力,时间久了以后,我们打开自己的摘抄本还可以体会到自己读书时的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回想起书中的剧情和内容。
6、读书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的阅读才能显现出你超乎众人的能力与智慧。
❺ 该如何正确地看书、做读书笔记、理解书中的意思
科学的看书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坚持练习,才能更好、更快的看懂一篇文章、一本书,学会一种知识。更快的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变成自己能力的提升。提高看书速度比较有效地训练技巧有三个:
1、扩大吸收信息的范围。眼跳时是移动焦点的过程,基本不吸收信息;眼停时才吸收信息。比如我们吃西瓜,影响吃得快慢的因素有两个:一口咬多少和咬得有多快。所以,阅读过程中应抛弃幼儿园时一字一句的阅读习惯,要求“求甚解”“一目十行”,通过浏览标题,大块阅读,抓住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抓住中心思想。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我们所说的快速阅读是两个过程的叠加:“输入”与“理解”。在“输入”过程实现扩大新信息范围的前提下,“理解”很关键。因为“理解”是需要积累才能获得的能力。所以,我们平时的工作学习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识记同一题材的基本常识与理念在以后的阅读中迅速调动知识库加强理解;相同专业多读几本书,全面了解认识问题;广泛涉猎文学、哲学、艺术、生活服饰、美体美容、职业成功、婚姻家庭、育儿、旅游等诸多不同领域,一方面修身养性,另一方面扩展视野,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3、合理的科学训练有必要。如果你有追求知识的需要并且提高阅读速度存在瓶颈。那么,我们就有必要通过专业的训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精英特超级速读记忆训练测试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比如是已感知到字段还没来得及记忆,或是还未感知字段更谈不上记忆,由此找出薄弱的项目,以便于重点训练。值得一提的是,《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会据你的测试数据来决定,是否给你升级,也是因人而异进行训练!
❻ 如何正确掌握读书的方法
有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么,读书多了,是不是就会让自己特别厉害,或者活得特别有意义?
这时候就得搬出古代人说的话进行引用了。
几千年前的老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的言下之意,读书方面,量的积累和思维深度挖掘,是相辅相成的。但那老头又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所以多读书,比闷头想,效率更高。
余华、王小波、卡尔维诺、博尔赫斯,每一个牛逼哄哄的作家其牛逼方式各有不同,这时候再拿自己的认知给不同的书作比对,就显得特别滑稽了。如果不把读书当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放弃了纯粹的实用主义,不抱着读书以
致用的态度,而将读书当做赏心乐事,你大概就会愿意承认:
世上许多人事物,许多文化知识,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优秀之处,各有千秋,只要一阅,就会见到不同的世界,也就不会焦虑书读得少或着急读完。承认书是读不完的,你在读书的旅途中,便会静下心来,少一些纠结,慢慢的,将多一些惊喜,而这些惊喜将成为你读书的宝贵收获。
我是老显,把读书写作当作一辈子的事,有兴趣关注一起行动
❼ 怎样理解读书
很多人都爱读书,但是,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技巧,才能够让人更加快速有效地体会到书中的含义。那么,读书的技巧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书技巧,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开始阅读之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相似的体会:随着年纪的增长,愈加难以静下心来看书,总是看几页就分心了,想着其他的事情,有时候又忍不住拿起手机瞟两眼,聊几句天刷一会网页。而看书的节奏,便被彻底打乱了。如果阅读的介质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收到的干扰和诱惑便更大,连一本好好的书也变成了碎片化阅读。
浮躁吗?浮躁。该自责吗?倒也不全是自己的责任。
毕竟正如开头所说,这是这个时代的特性,我们的万分忙碌和紧迫感不断暗示自己,拿出大把时间来阅读是很奢侈的。而那种碎片化的阅读恰好可以补足这种心态:我不需要花费多久,几分钟就可以看完了,不浪费多少时间。
然而事实上呢?碎片化的阅读并不能取代真正意义上的传统阅读,效率和收获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虽然我并不排斥碎片化阅读,但是在正式看一本着作之前,还是应当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处于一个安定、平静,可以耐心长时间专注的状态下,再开始阅读。
如果对于做到这一点有困难,可以尝试去到图书馆,或者大学的自习教室看书,当周围大家都在静心看书时,也同样会影响到你的心境。如果因为心事重重而根本无法安心阅读,那么就先解决困扰你的麻烦,等到心态安定了,再开启书页。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循序渐进地阅读。
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翻书柜发现了一本《三国演义》,当时被里面的插图迷住,又尝试着阅读,然而文体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显得过于艰深了。恰好这时我父亲看到了这一幕,就告诉我:你还太小,先不要看这本。转而塞给我一本《上下五千年》,找出东汉三国的那一册,果然看起来轻松多了。后来又看了《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在这个基础上,我在比一般小孩早得多的年纪,就自己通读了正式版本的《三国演义》。
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就是说读书应当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准来选择阅读。我知道有些朋友喜欢参考别人的书单,拿来直接就用,盯着一本晦涩难懂的书啃了半天,明明看得不明不白却不肯放弃。这是一种非常低效的阅读方式。
每一本书的内容,都有着与之匹配的背景知识和阅读基础,如果对这些不够熟悉,就应该去寻找浅一些的同类书籍作为铺垫。如果一本书的交叉内容太多,就应该先把这些内容对应的基础读物通读之后,再去阅读那种建立在其上的交叉型内容读物,否则,那些缺漏的信息点就会对阅读造成巨大的障碍
怎样才算循序渐进呢?我举两个例子,可以作为参考。比如之前有个对世界历史不太了解的朋友跟我咨询,说他看任何关于世界史的书,都会觉得非常痛苦,根本不知所云。我给他当时的建议是,先去读房龙的那本《人类的故事》。这本相当于是给孩子看的世界史读物,非常适合入门级的阅读,脉络整理得很清楚,故事讲得也浅显易懂。
关键是,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可以了解自己究竟是否真的想去读关于世界历史的内容,毕竟这算是一本启发兴趣性质的读本,如果依然看不下去,那么还是暂时不要深入了。同样的,对于哲学感兴趣的新人,我也会推荐去读《苏菲的世界》一样。
如果发现自己很有兴趣,很快读完之后,可以选择浅一些的《世界五千年》,或者深一些的《全球通史》。在有了这样的基础上,就可以去读那些断代史、文明史了,比如《欧洲中世纪史》、《古代文明史》、《现代世界史》等等。在建立了完整的历史架构基础,了解了历史的走向之后,再去阅读各国的国家史,以及建立在此之上的细节性着作,比如关于罗马帝国、二战、冷战之类的内容。
有了深厚的历史知识储备之后,去读文化、经济、政治等内容,包括一些理工科的内容,都会变得更加容易了,这就是循序渐进的阅读所带来的好处
三,不要求速度,精读才能真正掌握一本书的内容。
经常看见网络上有些人喜欢吹嘘自己一个月看了多少本书,或者一晚上看了多少页书之类,我都会觉得这种吹嘘毫无意义。实话实说,读完一本书,和真正读懂一本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事情,更不用说可以领会理解书中的关键性信息,在必要时刻拿出来灵活运用了。
诚然,对于通俗小说,抒情散文,或者是网文之类作为消遣的阅读,快速地通读不是问题,但是对于那些信息量巨大,条理清晰,接近学术作品一般的经典,想要真正看明白,就需要精读,甚至是查资料、做笔记了。否则,就会变成“好读书,却不求甚解”的囫囵吞枣型阅读者。
就拿上面所说的《欧洲中世纪史》为例,这本书里有大量的古代人名、地名,包括国家以及城邦的名字,当我初次阅读时,一下子接触到许多陌生的名词,不但很难记不住,而且还会混淆。于是我就把每一个陌生的词汇都在网上查询,弄明白相关人士的生平大事,相关地点如今位于哪里,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等等……这样就对于记忆和理解,有了很大的帮助。
而且根据我的经验,当大量阅读之后,一个相对陌生的词汇在一本书的不同地方,或者在不同的几本书中都出现了之后,你就会对其产生很深的印象,并且转化为自己知识储备的一部分了,这也是记忆曲线的作用所在。
四,适当挑战艰深的阅读,收获会超过你的想象。
不少朋友跟我提过,有时候看一本书非常吃力,看了几页就不想看了,实在没那个耐心。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大都是一些需要一边看一边进行大量思考分析,看到后面还要回看前面总结的书,有一些甚至每一章节后面还留有习题。在我看来,如果你已经克服了第一条提到的心态浮躁问题,和第二条的知识储备不够的问题的话,大可以坚持一下,挑战一本需要耗费大量脑力的书。
这样的书往往都是作者的智慧结晶,是他们长期思考的核心元素凝练之后,才能够产生的作品。而且这样的书虽然起步困难,但是当你理顺了作者的思路,跟随其思维路程一起前行之后,就会发现柳暗花明,仿佛一下子看到了新的世界。而且越读下去,那种激荡的头脑风暴越发令人欲罢不能。
嗯,如果你问我什么样的书可以归入此类,侯世达的《集异璧》算是我当时读来感受最深的一本。
五,轻重阅读,需要搭配着进行。
毋庸置疑,看艰深的书籍是需要耗费许多脑力的。烧脑之后也需要消遣,所以,我的选择是把轻重阅读间隔着,交替来进行。比如看完一本福柯的《规训与惩罚》,接下来就来本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调整一下思绪。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地阅读,也不至于觉得过去疲惫困乏。
如何定义轻重阅读我觉得各人自有主张,在我个人看来,轻度的小说散文等等,包括推理类小说、历史类小说等等,大都可以纳入轻阅读的范畴。而很多非虚构类的,比如科普的物理生物,或是文史专着一类,包括心理学、经济学等等,都可以归为重阅读,需要一边逐章做好笔记,一边耐心深入理解
至于更加专业的,比如教材或者学术着作,那就更加需要放慢脚步,一边练习一边进行了,必要的还需要去听课或者培训。比如IT类的教学,没有亲自实践搭起环境操作,光靠看书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而,在进行这种学术性质的充电之后,看一些轻松的书作为消遣,是很理想的选择。
六,开卷有益,不要过分强调读书的目的。
在我看来,每个人的一生,如果能够保持持续阅读的习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是有些人为了追求快速地自我提升,读书的目的性过于强,这也不是什么好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这么做的人没有意识到,如果过于强调读书的功利主义,就会陷入一个难以辨别书中内容正确性的状态,说不好听的,就是“中了魔”。
我一直很重视辩证地看待问题,以及批判性的思维,即便是读书,也不能忘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用今天的目光去审视很多前人的作品,里面有失偏颇的地方也很不少,可是功利性质的阅读,往往为了追求效果和速度,就忽视了这些。
所以,读书不要进入这样的状态,要选择看什么书,更要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不要只盯着某个类型,或者某个领域的书不放。开放性的思维,需要开放性的阅读。
说完了这些读书方法,最后我还想再强调一点,读书是种学习,实践也是一种学习,能够把读到的知识,和自己的实践经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所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就是这个道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谢谢采纳
❽ 怎么才能把书本给理解弄懂
先看题目-大标题-小标题,再浏览一下全文,再看题目-大标题-小标题,然后抓住其写作中关心的主要问题,然后看其如何回答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其是否正确。如果是错误的,错在哪里即可;如果不清楚,假定其成立,等以后检验;如果认为是正确的,看其表达是否有新意,证明是否更有力。从问题出发,独立思考,用于实践,不断提炼,最后书中好的东西就融化到自己的身上。仅供参考。
❾ 请问看书应该怎样看该从书中记住、了解、理解什么
、如何看书?看书的时候该注意哪些问题?哪些是需要背的,哪些是需要理解的?介绍学习方法,避免陷入复习的误区
(一)如何开始专业课的复习
1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专业课的复习越早越好。时间可以这样分配,白天看英语。因为一般白天还要上课或者上班,大块的时间比较少。而英语的好多东西不象法律那样需要大块时间来记 忆的。比如单词,可以利用白天的时间一点点的背。每天花大块的时间背法律不太现实,特别是对大三的朋友。晚上大块的时间要用来看法律。因为法律需要一个整 体的系统的印象。政治要等到大纲下来再开始复习政治,原因是每年政治大纲变动很大。
2 .合理的看书步骤
国家从03年开始将不指 定考试用书。往年国家指定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指南》为考试指定用书。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考试分 析》,就05和06两年的试题来看,从里面出的题目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分量,而且往往在答案方面向其倾斜。教育部是出于何种目的出这样一本书已经不重要,重 要的是我们以后考试复习资料中必须增加一本《考试分析》。由此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使用这两本在内容上基本相同的考试用书,应该以哪一本为主。05年的分析 比较简单,基本上就是指南的缩写,06年的充实了内容,但是依然过于简单。因此,如果你是刚开始复习专业课的,建议使用《指南》为主,而且可以使用上一年 的《指南》。使用《指南》的时候,应当重在理解知识点。当你复习到一定程度之时,对诸多知识点有着一定的认识理解之后,并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的时 候,可是开始使用《分析》,其中,记忆也可以《分析》为主。但是,《分析》一定要买最新版本的。
看指南可以首先看一遍,跟看小说一样,不要幻想自 己可以都记住。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培养对法律的兴趣;第二步,一边看一边做笔记。做笔记的时候有个标准,力求简洁,不要跟抄了一遍指南一样,这是很重要的一 步。这一步需要把民法,刑法的内涵的一条“线”悟出来。这条“线”可以把大部分的东西串起来。当然这条“线”不是那么容易就出来的,往往是看了好几遍指南 才有所领悟的;第三步,光看你的笔记,靠你对“线”的把握,回想指南上所讲的内容。如果想不起来,那就是还不熟悉的部分,是需要加强理解或者记忆的地方; 第四步是做题,靠做题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因为往往有些时候,觉得自己掌握了,但一旦做题却发现很模糊。
注意:1原则是合理分配 时间,不能偏废任何一个。特别是英语,每年考法硕的考生很多都是公共课过不了分数线,所以应该在英语上分配相当的复习时间。2看书的时候要找到一个适合自 己记忆的方法,比如我就适合做笔记来帮助记忆。但是也不要害怕忘记,忘记是大脑保护自己的一个手段,多重复几遍就会记住的。就象拿把刀在桌面上,第一遍的 时候很浅,多划几次,就会深的。3看书要讲求效率,不能太慢。太慢实际上是浪费时间。要养成不回视的好习惯,加快阅读的书读,尽量每次翻的快一些,以求得 整体的印象。
(二)如何深入掌握知识点
1推荐辅导书,练习题
除了指南、分析和大纲以外是必须要买的以外,还应该买一本配套的习题还可以。现在市面上的书质量都不高,所以辅导书不要买多了,买多了是浪费你的金钱和你宝贵的生命。其实最好的练习题就是历年的真题,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2 培养法律思维
法律思维的培养最根本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多看案例。拿到案例的时候,先试着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解释内部存在什么样的法律关系,不太确定的时候再看答案,看看别人是如何分析案情的。人大21教材有一套配套的案例书,可以买来看。
注意的问题: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应该达到的程度是:真正的掌握了书的脉络不是说把整个书都背下来了,而是拿到书就知道哪些部分是要考的知识点,会怎样去考,答题时候应该答哪些与之相关的内容,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内容。
(三)分别讲一下五门专业课复习的特点
法理是比较难懂的一门。往往没学过法律的考生看书的时候觉得很枯燥。所以最好的看书顺序是不按指南每门课的先后顺序看,而是先看刑法,因为刑法条理非常清 楚,容易理解,接着再看法理,理解起来就容易很多。因为法理其实就是把各个部门法内部共同的东西抽象出来了。法理内部的线其实比较简单,归跟到底法理就是 在讲法律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存在?法律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内部的那条“线”就是:先讲法律建立的原因和形式是什么?法律建立以后对社会和每个人 都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法是如何才能满足我们需要的的?我们又是怎样制定出对我们更加有利的法律的?
民法的复习重在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 答好民法题。而这部分指南写的比较乱一些,建议看看《民法总论》梁慧星着,法律出版社出版,19元,很便宜,绿色皮的。写的非常不错,条理很清晰,对理解 民法理论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帮忙串一下民法的内容:法理讲任何法律都以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相应的民法也是以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的,这种社会 关系有它的确特征:平等性(和行政法规的上级对下级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相区别)。 这种平等的社会关系有专门的民法规范来调整就变成了民事法律关系,而民 事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消灭的前提条件就是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又分为两种:事件和行为,其中行为又分为合法民事行为和不合法民事行为。合法民 事行为在民法上有一专门术语:民事法律行为(民法中讲了一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作为民事行为的主体大体有两种:公民和法人。公民和法人为民事行 为必须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不管是公民还是法人,作出一定行为或者不做一定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目的常常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民事权利。 民事权利分为四大部分:物权、债权、人身权和知识产权。(1 )物权体现在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如果为了收益,将物转让个他人使用,物权就转变 为他物权。他物权又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担保物权又分为:抵押权、质权、留置权(这是法定担保物权)。(2 )债权的发生的事由一般是合同(侵权行为 也是债权的发生根据,但将他归入民事责任)。除了合同,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也是债的发生事由。(3 )人身权又分为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和荣誉权。 (4)知识产权分着作权和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又分为专利权和商标权。公民和法人如果作为了不合法的民事行为,就涉及到了民事责任的问题。民法的内容差不多 都在里面了。这样就把民法内部的那条线找了出来。民法除了《民法通则》要看熟练外,还要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民 通意见》、《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婚姻法和继承法。
刑法的脉络比较清晰,复习起来比较容易。总则和分则是同 等重要的,每年出题分值各占50%。刑法拿高分的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抓住重点,有的放矢的复习。刑法重点很好判断,重点都有一些特征的,可以帮助大家判断哪 些地方是可能出题的地方。特征如下:有明显的大写的一、二、三...大写的标题下有小标题的数字如123...小写的1、2、3下多涉及法律方面重要的概 念。这些部分一定要想办法理解并且背会。先并后减,先减后并不是重点,搞不懂就算了。分则当中各罪里有很细的需要解释的地方。如抢劫罪中,什么是以非法目 的占有,什么是暴力,什么是以其他方法。都要细细的扣。这点真的很重要。往往考完刑法觉得答的不错。觉得四个要件都写出来了,但考下来分却不高。出问题的 地方就是需要答出来的的地方没有好好解释。分则中一些重要的章节主要包括: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以及渎职罪。根据《考试大纲》,在刑法分则所确定的413个具体罪名中,需要考生作为重点掌握的有170个, 约占总数2/5。其实不需要那么多,每章最重要的几个罪都是前几个罪名。另外刑法除要看刑法法条外,还要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 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其他几个司法解释。
宪法理论要求不是很高,复习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不过里面的细小知识点特别容易混,所以一定要把宪法法条常备身边,复习的时候还可以把专门做一些知识点的比较。此外《香港基本法》也比较重要,应该找到好好看看。
法制史复习起来最大障碍可能就是生僻的文言文,可是每年的考察重点恰恰不在这个地方。所以复习的时候尽量不要细扣文言文,跳过去就行了。法制史每年的重点 变化不大,具体来说法制史的重点集中在秦朝、隋唐、明、清、民国还有建国初期等年代的法制思想,刑事法律制度,重要的法典等等内容,最好的帮助记忆的办法 是做表格,按照朝代顺序把重点内容列出来,做个比较。每个朝代的民事经济法律制度不是重点,只是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名词要记住,如:七出,三不去。
(四)复习时容易陷入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寄希望于猜题押题,而非踏踏实实全面复习。每年猜题押题的都是一部分考生的目光所在,更是一些辅导班的生存之道。于是大家就狂传消息,寄希望于个 别辅导班的内部消息和“权威老师”的预测。我们承认考研是需要一些运气,但决不是第一位的,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来说话的。而且从命题趋势看,命题人是 有意识的避开大家关注的热点,其目的是达到公平竞争。所以说一定要全面扎实的复习。大家应记住,复习只有脚踏实地,考试才能挥洒自如。
误区 二:题海战术。从一道题出发,命题者就可以变换出各种题目。选择、判断、简答、案例以及论述都可以相互的变通。因此最简单、最直接得方法就是牢牢得掌握知 识点,如此一来岂不是万事大吉。如果还是不放心,觉得非要把所有的题都做遍,一般而言我们对于此种有电梯不坐非要爬楼梯的人就不费口水了。 大家应记住, 做题是为了检验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进行归纳和总结,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
误区三:用眼不用手,只注重背书,而不摸索答题的技巧。大家在教 室自习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光用眼睛看,嘴上默默有词,却懒的动手写一下。刚才强调看书的时候要记笔记就是为了克服这种习惯的。因为这种情况看书的效果一定 不好。心理学表明,眼睛是最具有欺骗性的。这个误区其实是个很可怕的误区,因为它会很欺骗性,让你觉得自己掌握的很不错,但到真正解题的时候却发现无从说 起,或者漏洞百出,该答的不答,不该写的写的满满的。每年很多人考完都觉得答的不错,但最后分数下来却不高的原因就在这里。
误区四:买了N多 的辅导班书。你考研时,一定有N个人对N本书说了N种建议。如果听信了别人的建议,把他们认为好的书都买回去就陷入了一个很可怕的误区。一来因为现在市面 上真正的好书不多,要找出一本值得看的书特别困难。往往买回去做题的时候还要改答案,改错别字。所以唯一值得信赖的只有指南、大纲和历年的真题。我们所应 该做的只有反复记忆指南,并强化记忆,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把书读薄,最终做到心中有书。复习过程中,切忌勤换书。如果一会儿这本,一会儿那本,你遇见的永 远是新的东西,你需要不停的记忆而不是回忆,可以想象你的大脑负担有多重。
误区五:不重视历年考题。很多人认为考过的题就不会再考了,因此也就没 有什么研究分析的必要。其实历年考题是最能反映命题意图,命题发展和趋势。对历年考题重视不够,缺乏足够分析,是非常不明智的。就法硕考试而言从2000 年联考到2003年联考客观题每年都有重复试题,对于这些白白的送分题没有理由不去拿。其实所有的解题的思路、技巧,都可从历年真题中锻炼出来。外语、政 治也是如此。退一步说即便是历年考题不会再考,那么你知道了那么多不考的题,对你的复习范围也是一种缩小,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来说说辅 导班的问题,如果你有钱又有时间,那么参加一个基础辅导班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对于那些刚接触法律、刚开始复习法硕的人来说,其作用也是很明显的。但 是,如果你已经是第二次考了,或者你在本科期间修过法律,或者你已经过了司法考试,那么辅导班可以不作考虑。 参加辅导班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要想着老 师会透露什么内幕消息,应该冲着学习法律知识而已,而不是冲着押题而去,通过那些名师来快速建立一定的法律认识。至于什么辅导班好,不一而足,大家可以在 网上看看别人的意见,尤其是那些参加过辅导班的人的意见。当然,每个老师的风格不一样,每个人的口味也不同,关键时候还是要自己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