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麻黄的药性
麻黄,味甘,性平。【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应用】
1.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 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 用于水肿而兼表证,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用量用法】 2—9g。宜先煎。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或生用。
【注意事项】 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者均应忌用。
麻黄的主要功用有四:1. 发汗散寒;2. 宣肺平喘;3. 行水消肿;4. 散阴疽,消症结。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 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
麻黄除了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以外,并有明显的宣肺平喘作用。凡是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致肺气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黄治疗。即使是表证已解,但仍喘咳的,还可以继续用麻黄治疗,这时可改用炙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的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较好。用麻黄治疗喘咳,最好配上杏仁。麻黄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杏仁降气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临床上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的说法。喘咳的病人,如出现肺热的证侯(痰黄稠、喉燥咽干、口鼻气热、遇热则喘咳加重、苔黄、脉数等),则需加入生石膏,或黄芩、知母等,以清肺热而平喘。常用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可资参考。
麻黄除了解表平喘之外,还可以用它行水消肿。主要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或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的治疗。麻黄可以温宣肺气、开发腠理、助上焦水气宣化而达到行水消肿的作用。用麻黄治水肿,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水从汗解而消肿;?小便增多而消肿;?大便水泻而消肿;?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水肿消退。这与“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输膀胱、肺与大肠相表里,水肿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等理论有关。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用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疗肾炎病的水肿,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麻黄配熟地、白芥子、当归等可以散阴疽,消症结。麻黄温通发散,气味轻清,外可宣透皮毛腠理,内可深入积痰凝血,《神农本草经》有“破症坚积聚”的记载。《外科全生集》的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炭、肉桂、甘草)就是把麻黄(五分)、熟地(一两)同用,来消散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的最好例子,并摸出了“麻黄得熟地而不表,熟地见麻黄而不腻”的经验。
根据这些经验,我曾用麻黄、熟地、白芥子、桂枝、红花、鹿角霜、炙山甲等随证加减,治疗过肢端动脉痉挛病、闭塞性脉管炎等病,确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仅供参考。
麻黄的用量一般是七、八分至二、三钱之间。治疗水肿时常比一般用量较大,可由三钱渐加至五钱,个别的还有时用到七、八钱,这时要配用生石膏八钱至一两半左右(生石膏与麻黄之比约为 3:1 ),以减少麻黄的发汗作用而达到宣肺利尿的作用。
注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臌胀、痈、疖等证,均不可用麻黄。
【食疗药膳】
(1)姜糖饮
[原料]生姜10克,红糖适量。
[做法]先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瓷杯或保温杯中,沸水冲入,加盖浸泡5分钟,加入红糖溶化即成。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如得汗不畅,一小时后可再服一次。
[功效]说明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作用。加红糖不仅为了调味,因红糖性温,能协同生姜发汗和胃。民间多用此方防治淋雨受寒,颇验。
(2)葱白粥
[原料]连须葱白7根,粳米60克。
[做法]先将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葱白,稍煮一、二沸即成。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取汗。
[功效]葱白发散风寒,和胃止痛。《神农本草经》称能“主伤寒寒热,出
汗,中风,面目肿”。说明其发散之力颇强,入粳米煮粥,可促进出汗作用,又
能调和胃气,使发汗而不伤正。
(3)二根汤
[原料]大白菜根3个,大葱根7个,红糖适量。
[做法]先将大白菜根、大葱根洗净切片,加水适量,煎煮10分钟,加入红糖溶化。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取汗。
[功效]大白菜又名菘,《本草纲目》称能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嗽。加葱白、红糖温寒发汗。用此方治外感风寒之兼有肠胃症状者较宜。
【中医治法】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常方]荆防败毒散
[方义]本方以荆芥、防风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解表疏风;羌活、独活散寒除湿,为治肢体疼痛之要药;川芎活血散风止头痛;枳壳、前胡、桔梗宣肺利气;茯苓、甘草化痰和中。
[处方]羌活4.5克,柴胡4.5克,前胡4.5克,独活4.5克,枳壳4.5克,茯苓4.5克,荆芥4.5克,防风4.5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每日一剂。
[加减]风寒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头痛加白芷,项背强痛加葛根;风寒夹湿,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脉濡者,用羌活胜湿汤加减;风寒兼气滞,胸闷呕恶者,用香苏散加减;表寒兼里热,又称“寒包火”,发热恶寒,鼻塞声重,周身酸痛,无汗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或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解表清里,用双解汤加减。
【中药处方】
(1)加味香苏散
[主治]发汗解表。四时感冒,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者。
[处方]紫苏叶4.5克,陈皮、香附各3.6克,甘草2.1克(炙),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3克,川芎1.5克,生姜2片。
[用法]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微覆似汗。
(2)三拗汤
[主治]疏风宣肺,止咳平喘。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头痛目眩,咳嗽多痰,胸闷气促。
[处方]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各等分。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5克,水220毫升,加姜钱5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卧,取微汗为度。
(3)芎术香苏散
[主治]四时感冒,头痛发热,鼻塞声重。
[处方]川芎、香附、紫苏各120克,甘草30克(炙),苍术、陈皮各6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15克,水煎服,每日三次。
【穴道治疗】
(1)按摩疗法
[取穴]风池、百会。
[做法]患者坐稳。家人站其前,一手固定患者头部,另一手五指叉开,自前发际沿头部擦向后发际,由慢渐快,反复摩擦头皮,头发长者(女性)可用布巾裹包,在巾上施术。先擦头左侧,再擦头右侧,最后擦头中部,操作5分钟左右,以头皮灼热为度;继而再以十指交叉,双际小鱼际合擦风池穴部2分钟;最后双手大把抓拿头发数下,虚拳捶击百会穴及其周围部数下。
(2)针灸疗法
[取穴]列缺、合谷、风池、风门。挟湿加中脘、内关、足三里。
[做法]取手阳明、太阴和足太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以祛风散寒,宣肺解表。
(3)艾灸疗法
[取穴]风池、风府
[做法]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风府穴:取穴时,顺着我们的后脑勺往下会摸到凹陷,这就是风府穴。
㈢ 麻黄有什么作用
麻黄的主要功用有四:1.
发汗散寒;2.
宣肺平喘;3.
行水消肿;4.
散阴疽,消症结。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
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
麻黄除了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以外,并有明显的宣肺平喘作用。凡是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致肺气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黄治疗。即使是表证已解,但仍喘咳的,还可以继续用麻黄治疗,这时可改用炙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的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较好。用麻黄治疗喘咳,最好配上杏仁。麻黄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杏仁降气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临床上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的说法。喘咳的病人,如出现肺热的证侯(痰黄稠、喉燥咽干、口鼻气热、遇热则喘咳加重、苔黄、脉数等),则需加入生石膏,或黄芩、知母等,以清肺热而平喘。常用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可资参考。
麻黄除了解表平喘之外,还可以用它行水消肿。主要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或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的治疗。麻黄可以温宣肺气、开发腠理、助上焦水气宣化而达到行水消肿的作用。用麻黄治水肿,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水从汗解而消肿;?小便增多而消肿;?大便水泻而消肿;?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水肿消退。这与“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输膀胱、肺与大肠相表里,水肿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等理论有关。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用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疗肾炎病的水肿,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㈣ 麻黄汤的组成及功效是什么
麻黄汤的组成及: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4)麻黄苍术的治疗方法扩展阅读
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
㈤ 苍术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苍术是一味比较常用的“化湿”类中药材,早在《神农本草经》里面,就已经有了关于苍术功效的记载,流传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珍珠囊》里面在介绍苍术的时间还特别提到,“诸湿肿非此药不能除,能健胃安脾”,可见苍术入药,在除湿、健脾胃方面是有良效的。
苍术的辛温之力较强,入药的时间用量一般不宜过多,10g左右即可。而若是属于阴虚内热的体质,苍术这种辛温之药是不宜入药使用的。
㈥ 麻黄、桂子、白芍、甘草、苍术、厚朴、陈皮、半夏、当归、川弓、干姜、白芷、桔梗、枳壳、茯苓加枣姜这...
从用药来看,这张方子是一个合方,其中包括《桂枝汤》,《平胃散》,《生化汤》。它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露不行,小腹冷痛等症状。以温经散寒,养血化瘀为主。不要吃辛辣,油腻的东西。
㈦ 苍术的功效与作用
苍术的主要功效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这个药临床常常用来治疗湿阻脾胃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水肿泄泻。比如古代的名方平胃散就用来治疗这些症状。
它还具有祛寒的作用,可治疗风寒证。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可治疗夜盲症,缓解干眼症和眼疲劳。但它又热又干,不适用于阴虚、内热、出血性疾病、气虚多汗症患者。
(7)麻黄苍术的治疗方法扩展阅读
另外它还可以用来治疗寒湿所致的白带,比如名方完带汤。还可以用来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脚膝肿痛、痿软无力,比如名方二妙散,这个方子里边就配合了清热解毒的黄柏来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各种症状。
由于苍术含有一定的祛风散寒的作用,所以它配合一些祛风的药物,比如羌活、独活等等,可以用来治疗各种风湿痹痛,肢体以及关节的疼痛,配合细辛、防风等等,还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
㈧ 关节痛怎么治疗
关节炎。
关节炎是由甲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中医属“痹症”范畴。
关节炎是常见、多发且致残率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位十二大医学攻关难题。
关节炎的传统治法是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搜风通络化痰祛淤。“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民间治疗本病的良方妙药有:
1:药酒疗法
内服药方:白术、杜仲、仙灵脾各12克,全蝎、秦艽、防风、川乌、草乌、木瓜、牛膝、当归、川芎、金银花、麻黄、乌梅各9克,蜈蚣3条,白酒250毫升,红糖250克。
制法:将药、酒共致陶罐内,布封口,泥糊紧,文火煎2小时后,埋地下或放进井水中,去火毒,1昼夜后滤渣取液备用。
用法:每饭后服35毫升,日3次,10天为1疗程。
外用处方:大血藤、络石藤、青风藤各30克,木瓜、没药各15克,牛膝、木防己、丹皮、乳香、田七各12克,桃仁、桑支各6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药浸酒内1周后用棉花沾药酒涂擦患处,日3-5次
疗效:治风湿性关节炎内服外擦1疗程见效,3疗程可愈。有效率达90%。
2:处方:海风藤、宽筋藤、忍冬藤、丁公藤、石楠藤、鸡血藤各3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2克,日3次,28天为1疗程。
疗效:用药1疗程,有效率达91%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㈨ 苍术 麻黄 甘草 良姜 各三钱,研磨成粉末引用,有什么功效.主治什么病
发表温经作用。感冒
㈩ 苍术的药理功效有哪些
苍术又叫做赤术、青术、仙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菊科苍术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有赤术、青术、仙术等,性味方面辛、苦、性温且无毒。
综上所述,与苍术燥湿健脾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保肝。抑菌等。苍术主要有效成分是以β-桉叶醇及茅术醇为代表的挥发油。苍术对血糖的影响。抗缺氧、中枢抑制、抗肿瘤、促进骨骼钙化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等作用,则是其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
以上是为大家总结的关于苍术的功效与作用,苍术的作用与功效很多,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治疗人体的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还是非常有益处的。
注意事项:
苍术的作用与功效很多,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对于气虚多汗者应谨慎服用苍术;阴虚内热、出血者则须禁用苍术。另外,苍术是一种药材,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