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介入治疗主要分为肿瘤动脉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支架技术等,
肿瘤的介入治疗治疗优势:
1、
动脉药物灌注疗法,通过动脉向肿瘤组织直接给药,接受药物剂量大、治疗效果好。
2、
对机体整体伤害小,毒副作用低,并发症少、全身状况恢复快。
3、
血管栓塞治疗可抑制肿瘤发展,使其缩小,为患者争取二次手术机会,物理疗法,无毒副作用。
4、
急诊介入治疗为晚期肿瘤的大出血有良好控制作用。
5、
食管和胆道支架介入技术可明显改善肿瘤压迫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肿瘤的介入治疗适合范围:
1、
各种实体肿瘤的术前、术后、常规及姑息性化疗,如肝、肺、食道、胰腺、胃、结肠、直肠、膀胱、盆腔等部位肿瘤的动脉药物灌注治疗。以肝癌效果最好。
2、
支架介入技术主要适用于晚期食管癌的食管介入和解决阻黄的胆道介入。
肝癌、肺癌、盆腔等部位肿瘤均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供血动脉,阻断其血运,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
肿瘤的治疗方法相对于其它疾病可谓手段丰富,如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生物治疗等,但绝大多数病人仍需以化疗作为其必须或辅助之治疗手段,传统的化疗主要以静脉方式给药,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较低,副作用大,许多病人往往难以接受。介入诊疗的兴起给动脉用药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条件和机会,经过近30年的临床实践,通过介入手段治疗肿瘤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肿瘤的介入治疗主要分为肿瘤动脉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支架技术等,其治疗范围几乎可以包括所有的实体肿瘤,动脉化疗的主要特点是肿瘤组织接受药物剂量大、毒副作用小、并发症少、全身状况恢复快等,其基本原理如下:
药物的疗效除与其自身的药理作用和病变对其的敏感性有关外,病变区的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亦为重要因素,而不同的给药方式将对上述因素产生重要作用。以往注射给药的部位主要为皮下、肌肉和静脉,当药物经过充分稀释混合及与蛋白结合后,抵达靶器官时已所剩无几,而药物的副作用则与其外周血浆浓度成正比,因此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之间的矛盾几乎无法通过常规途径解决。动脉药物灌注则是直接将导管通过股动脉插至靶动脉,使靶器官的药物浓度提高,延长药物与靶器官的接触时间,而外周血液药物浓度并不增加,达到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动脉给药时,药物首先进入靶器官,而此相(分布Ⅰ相)分布是由局部血流量决定的,也就是说其分布Ⅰ相使靶器官药物分布量不受血流分布的影响,成为全身药物分布量最大之所在。如某器官的血流量占全身的10%,静脉给药时Ⅰ相的药物分布也占10%,而以同样剂量经动脉给药,其瞬间药物分布量则可提高10倍。分布Ⅱ相又称快速再分布相,主要受器官血流灌注和药物的脂溶性及蛋白结合性影响,而动脉给药则可最大限度的减轻这些影响。
首过效应:主要指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时被代谢和摄取的现象。药物经静脉注射后通过漫长途径到达靶器官时,已有相当数量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而使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药物量减少,从而使药效降低,而动脉给药时路途捷近,避免了蛋白结合,药物效价则可明显提高,约为静脉给药的10-20倍,总体疗效可提高10-30倍。
㈡ 介入医学的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几种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它主要用于晚期肿瘤的治疗。其特点是适应症宽,副作用相对较小,治疗效果可靠。因为它可准确地将药物注入病变部位,对全身其它组织影响不大。
经皮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术它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可以使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使病变心脏重获生机和活力。这种效果是任何先进的内科药物都无法达到的。
动脉内溶栓术 可用于急性梗塞性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塞,使凝固的栓子彻底溶化,恢复血管畅通,从根本上祛除病因。这一技术近年来不知道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而在过去,脑卒中和心肌梗塞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极高,内科医生仅仅能作保守治疗而已。
用于疑难病例的确诊如经皮穿刺活检、血管造影术用于判断血管畸形等,可使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
取代部分外科手术 避免手术带来的出血多、创伤大等问题,为病人准确而轻桷地解决病情。如椎间盘切除术、胆道和泌尿系结石碎石术、深部组织引流术等。
根据专家预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疾病的诊疗概念将发生根本扭转。通过介入医学的方法,不但可方便地获取人体任一组织、器官的标本,而且可准确地将治疗基因导入靶器官内。到那时,介入医学必将带给我们更加美好的前景
㈢ 心血管的介入治疗
做介入治疗不是一般的医院能做的,它要求要很好的设备和技术的人员.还要与病人的健康体质有很大的关系.
像做造影不是说做造影有生命的危险,而是病人对造影剂的过敏不耐受造成的死了.
介入疗法是最安全的有效的疗法.它针对于内脏脏器的病变疗效是确切,他比起手术与微创的损害是小得很多.可以说只要患者能够对药物的耐受可以说是无损害的和无危害的它比全身用药的安全系数都更高的.因为药物公对病变的脏器进行的药物疗法.像上海有十多家医院都能做介入的治疗
祝他老早日的康复.
㈣ 介入治疗具体介绍
介入治疗 :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
1、血管疾病方面:包括治疗血管狭窄和闭塞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动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控制出血(急慢性创伤、产后、炎症、静脉曲张等)、血管畸形以及动静脉瘘与血管瘤的栓塞治疗、预防肺栓塞的下腔静脉滤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技术、各种血管造影诊断、静脉取血诊断等等。
2、肿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肿瘤的供血动脉栓塞与药物灌注、术前栓塞肿瘤血管、肿瘤经皮穿刺活检、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氩氦刀)、放射性粒子植入等。
3、非血管介入技术包括各种经皮穿刺活检术、各种非血管性腔道的成形术(包括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胆道等狭窄的扩张和支架)、实体瘤局部灭能术(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射频消融术)、囊肿脓肿引流术、造瘘术(胃、膀胱等)、胆道结石和肾结石微创取石术、骨转移或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慢性疼痛等。
㈤ 什么是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技术。血管内介入技术是在医学影响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和导管等器械所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
㈥ 什么是介入治疗癌症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放射诊断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学科。它是在放射诊断学设备(数字减影X线机、CT机、核磁共振机和常规X线机等)的指导下,通过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学科。但其治疗方法一般都有一定副作用。人类试图用医学和科学的力量解决癌症所带来的痛苦,花了上百年的时间来寻找能够突破这种难病治疗方法,终于在空气负离子防治癌症方面取得了突破。
据悉,目前国内已经研制出了能够生成小粒径、高活性等同于大自然的生态级负离子的专利技术—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技术和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技术。应用这两项技术的负离子理疗仪可以生成生态级负离子,在无需风机外吹的情况下,释放的负离子覆盖范围可达4-5米,在室内形成森林浴环境,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生态疗养山庄的环境,有效预防治疗癌症。
㈦ 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的方法。
优点
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一、对于需内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内科治疗优点在于:
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二、对于需外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外科治疗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
2、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
3、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器官的影响小。
4、对于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于外科切除。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一些疾病(如:肝硬化、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2常用技术
按器械进入病灶的路径分为: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
血管内介入是指:使用1-2mm 粗的穿刺针,通过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医生凭借已掌握的血管解剖知识,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管情况,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常用的体表穿刺点有股动静脉、桡动脉、锁骨下动静脉、颈动静脉等。
非血管介入是指:简单的讲就是没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影像设备的监测下,直接经皮肤穿刺至病灶,或经人体现有的通道进入病灶,对病灶治疗的方法。包括:经皮穿刺肿瘤活检术、瘤内注药术、椎间盘穿刺减压术、椎间盘穿刺消融术等。
此外还有使用穿刺针直接经过体表穿刺至病灶供血动脉的治疗方法。暂时被我们归类为非血管介入。
3治疗方法
支架技术:(1)食管支架:晚期食管癌患者难以进食时,可经口咽将食管支架置入病变处,改善患者进食状况,同时支架对肿瘤有一定压迫作用,造成肿瘤缺血,延缓肿瘤生长。(2)胆道支架:适合于因肝门、胰腺等部位肿瘤压迫胆管引起的阻塞性黄疸,采取经皮肝穿,将胆道支架置于狭窄段,使胆汁直接进入十二指肠,是解决阻黄的首选方法。
栓塞治疗(1)肿瘤的栓塞:肝癌、肺癌、盆腔等部位肿瘤均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供血动脉,阻断其血运,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2)出血的栓塞:晚期肿瘤常引发大出血,如不及时控制,常引起其它并发症,导致死亡。如肺癌、膀胱癌、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该类患者应行急诊介入治疗,栓塞其供血血管,控制出血。如支气管动脉、髂内动脉、胃冠状静脉等。
4分类
血管性/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各种经皮活检术、各种非血管性腔道的成形术(包括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胆道等狭窄的扩张和支架)、实体瘤局部灭能术(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射频消融术)、引流术、造瘘术(胃、膀胱等)瘘栓塞术、输卵管粘堵和再通术、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椎体成形术、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慢性疼痛等
血管性介入技术
血管疾病方面: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血管支架、溶栓治疗、非血栓性缺血、控制出血(急慢性创伤、产后、炎症、静脉曲张等)、血管畸形以及动静脉瘘与血管瘤栓塞治疗、下腔静脉过滤器、TIPSS、血管再建、各种血管造影诊断、静脉取血诊断等等。
肿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肿瘤的供血栓塞与药物灌注、动脉内照射、放射性损伤的预防、化疗、术前栓塞肿瘤血管、血管作用性药物及酒精等灌注。
5介入放射学
简介
简单地说它是采用电视监视器高科技设备,通过在人体某一部位开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导管深入病人体内血管,进行修补、扩充、疏通工作的微创腔内手术治疗。由临床的介入治疗为主轴,介入放射学这门专业学科也随之形成了 。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放射诊断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学科。它是在放射诊断学设备(数字减影X线机、CT机、核磁共振机和常规X线机等)的指导下,通过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学科。介入治疗学采用“非外科、微创手术”方法可治疗多种疾病。近几十年介入治疗学发展迅速,和内科、外科学一道成为临床3大支柱性学科。
由来和发展
“介入放射学”一词由美国放射学家Margulis首次提出。Margulis敏锐地意识到在放射领域一个崭新的专业正在形成发展中,他撰写的题为《介入放射学:一个新的专业》的述评在1967年3月国际着名的学术刊物《AJR》上发表,在这篇述评中,他把介入放射学定义为在透视引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操作技术。特别强调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医师,需要经过介入操作技术、临床技能的培训,并且与内外科医师密切合作。但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一词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是在1976年,Wallace在《癌症》(Cancer)杂志上,以“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为题系统地阐述了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后,并于1979年在葡萄牙召开的欧洲放射学会第一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此命名才被国际学术界正式认可。
国内学者对“Interventional Radiology”这一名称的翻译也多种多样,诸如“手术性放射学”、“干涉性放射学”、“治疗性放射学”、“侵入性放射学”等,也有叫“导管治疗学”的,但现普遍愿意接受“介入放射学”这一名称。我国介入放射学家对这一名称也作了具体的定义。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DSA、US、CT、MRI等)的引导下,对疾病作出独立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治疗属性上是微创的腔内手术治疗。
6特点
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和并发症少。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治疗=不用开刀的手术。介入治疗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
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术后恢复快,介入治疗采用微创治疗方式,仅在大腿根部处有一个2-3毫米的穿刺创口。
2、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正常器官。
3、对于尚无根治方法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4、介入治疗只需要局部麻醉,副作用小,更加适合年老,体弱的患者。
5、手术成功率高,死亡率低,根据相关统计,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高达90%而死亡率几乎为零。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某些疾病(例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甚至取代或淘汰了原来的外科手术。
㈧ 什么叫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或内镜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通过药物、物理、化学等手段直接消除或减轻局部病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可塑性强、定位准确等特点,对有些疾病,其疗效优于传统内、外科治疗.
治疗技术主要有:
1血管性介入技术例如:
①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②经导管局部药物灌注术;
③经导管腔内血管成形术;
④经皮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⑤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
⑥经皮血管异物和血栓取出术;
⑦经皮血管内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⑧心脏瓣膜成形术;
⑨射频消融术;
⑩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和药物性血管造影技术等。
2非血管性介入技术例如:
①经皮针吸活检术;
②经皮穿刺内、外引流术;
③经皮椎间盘切割术;
④输卵管再通术;
⑤腹水-静脉转流术;
⑥脑积水腹腔或静脉转流术;
⑦内支架置放术;
⑧经皮胃造瘘术;
⑨结石处理技术;
⑩“T形管置换术等。
3内镜下的介入技术例如:
①经胃镜食管曲张静脉化剂治疗;
②经胃镜食管癌支架术;
③经鼻腔镜辅助颅底肿瘤切除术;
④经皮肾镜下碎石术;
⑤经显微内镜腰椎间盘脱出治疗术等。
㈨ 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都有哪些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介入治疗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许多心血管疾病都可以通过介入治疗的手段进行治疗。由于疾病本身的特点,某些心血管疾病可以达到根治即"除根"的效果。
心血管疾病是介入治疗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许多心血管疾病都可以通过介入治疗的手段进行治疗。由于疾病本身的特点,某些心血管疾病可以达到根治即"除根"的效果,而有些则在现有医学水平下不能根治。
1、能够通过介入治疗根治的心脏病
(1)先天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通过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Ⅱ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通过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瘘——通过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通过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通过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
(2)心律失常
。房室结双径路所致的阵发性室上速、房室旁道所致的阵发性室上速、特发性室速所致的阵发性室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通过射频消融术治疗。
2、不能根治但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的心脏病(1)冠心病——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
(2)心脏瓣膜病。主要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及主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
(3)某些心律失常
。如心肌梗死后室速、某些房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心房颤动等——射频消融术、体内埋藏式自动起搏除颤器植入术。
(4)一些后天原因造成的血管狭窄。如肾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四肢动脉狭窄、下腔静脉狭窄和/或闭塞——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等。
(5)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经皮间隔心肌消蚀术。
(6)其他。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植入术;主动脉瘤——带膜支架植入术;肺动脉血栓栓塞——肺动脉血栓碎击术、血栓抽吸术及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房间隔造口术;心动过缓——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㈩ 介入治疗是什么意思介入治疗又有什么样的优势
介入治疗简单的说就是在不对患处开刀的情况下,利用患者身体原有的通道或者只在患处皮肤、血管作直径只有几毫米的微小通道。在现代医疗影像设备的指引下,对患处进行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由于伤口很小或者根本没有,因此可以把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小。那么介入医生平时都做什么工作呢?
介入手术治疗费用一定比传统手术费用高吗?
介入治疗可能因为会使用到各种导丝、导管、球囊、支架等不同的手术器材,因此其材料费用可能高于传统手术。但因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佳,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因此介入手术总的住院费用不会高于传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