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管理方法有哪些

管理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1-08 10:08:43

Ⅰ 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一般它包括4个含义:
1.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
2.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
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
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
换言之管理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验,找出差距;改进首先是推广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再次是针对检查发现的 问题进行纠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必须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 1、管理主体(由谁管) 2、(管理客体(管什么) 3、组织目的(为何而管)4、组织环境或条件(在什么情况下管)。
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一)行政的管理方法
含义:是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指示、规定、条例和命令等行政手段,按行政系统由上级到下级逐层进行管理活动的方法。
特点:权威性 、强制性、稳定性 、具体性、阶级性
(二)法律管理方法
含义:是运用法律规范和类似法律规范的各种行为规则进行管理的方法。
特点:阶级性、概括性、规范性、强制性。
(三)经济管理的方法
含义:指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杠杆和经济手段来进行管理的方法。
特点:利益性、多样性、阶级性。
………………………………
管理的重要性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一个公司的正常运行一定需要一定的管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概括起来说,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管理使组织发挥正常功能。
管理,是一切组织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任何一个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不论其性质如何,都只有在管理者对它加以管理的条件下,才能按照所要求的方向进行。
组织是由组织的要素组成的,组织的要素互相作用产生组织的整体功能。组织要素的作用依赖于管理。管理在组织中协调各部分的活动,并使组织与环境相适应。在乐队里,一个不准确的音调会破坏整个乐队的和谐,影响整个演奏的效果。同样,在一个组织中,没有管理,就无法彼此协作地进行工作,就无法达到既定的目的,甚至连这个组织的存在都是不可能的。集体活动发挥作用的效果大多取决于组织的管理水平。
组织对管理的要求和对管理的依赖性与组织的规模是密切相关的,共同劳动的规模越大,劳动分工和协作越精细、复杂,管理工作也就越重要。一般地说,在手工业企业里,要进行共同劳动,有一定的分工协作,管理就成为进行生产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如果手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技术和劳动分工也比较简单,管理工作也比较简单。现代化大工业生产,不仅生产技术复杂,而且分工协作严密,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化程度都高,社会联系更加广泛,需要的管理水平就更高。
总而言之,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劳动分工和协作越细,就越要有严密的科学的管理。组织系统越庞大,管理问题也就越复杂,庞大的现代化生产系统要求有相当高度的管理水平,否则就无法正常运转。

Ⅱ 管理主要内容及常见的管理方式有哪些

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管理的核心是人。
管理的真谛是聚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充分运用管理的功能,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
企业管理的内容:1、计划管理通过预测、规划、预算、决策等手段,把企业的经济活动有效地围绕总目标的要求组织起来。计划管理体现了目标管理。2、组织管理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3、物资管理对企业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进行有计划的组织采购、供应、保管、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等。4、质量管理对企业的生产成果进行监督、考查和检验。5、成本管理围绕企业所有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进行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6、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用基金、盈利等的形成、分配和使用进行管理。7、劳动人事管理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劳动和人事进行全面计划、统一组织、系统控制、灵活调节。8、营销管理。是企业对产品的定价、促销和分销的管理。9、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部门,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10、企业文化管理。是指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深植、提升。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匹配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营销等等管理条线、管理模块。

Ⅲ 常用的管理方法有哪些

管理效果是控制出来的,如果不控制的话,那就是乱管理,必然让企业管理一团糟,更会让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企业究竟该如何控制呢,下面讲述六种方法:

一、限制选择法

针对的管理问题:

贪图方便是企业顽症。我们很多人不喜欢按程序做事,怎么方便怎么来,结果经常犯错,使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返工和纠错上,大大拉升了企业成本。

限制选择法主张人们按规定的流程做事,放弃随意,避免犯错,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一、约束出效率

我们企业的现状是什么?尽管设备非常现代,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但管理方式还停留在美国100年以前的泰勒时代。

泰勒科学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约束出效率。他告诉所有的管理者:要想获得效率就要懂得规定。

管理要从规定开始。

有的老板说他的企业有很多规定,但就是不执行。你错了,你能举出几条规定来?你能把这些规定讲清楚吗?

其实,我们很多企业,只要老板抓的事一般都能抓到位。那么,为什么企业那么多规定不被执行?因为老板自己都不知道这些规定。

所以,老板要从对事情细节上的规定开始思考管理问题。海尔有很多管理模式,有斜坡理论、市场链理论、SBU等等,但最基础的是OEC,这是张瑞敏亲自总结出来的。

当初张瑞敏刚去海尔的时候,就在研究一件事情怎样才能管好,他提出的方法是OEC: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什么意思?每个人首先明白自己每天要做什么事,拿出一个标准,给自己建一本事情的账,下班时检查自己做到没有,这叫日事日毕;并且要每天提升1%,这叫日清日高。 OEC就是海尔的管理基础。海尔的这种做法就是泰勒的思想。

只有把基本的规矩建起来,让人们养成守规矩的习惯,一切才有可能。所以,他从最基础的规定开始。

让人人养成懂规矩、守规矩的习惯,使大家懂得管理是从约束开始的。这是泰勒的思想,泰勒当时就把动作规定得清清楚楚。

所以,我们很多企业不要跟海尔的现在比,不要学习它现在如何讲自主,我们现在处在按规定做事、按规定动作的阶段,就应该把规定动作先做好,再做自选动作。

规定就是约束,约束才会有效率。

二、方便是效率的敌人

为什么说约束出效率呢?

当大家随心所欲,不受约束,都往前冲时,结果就是谁也上不去,效率低下;相反,在最初给一些限定,做一些约束,反倒会秩序良好。

佛家有句话,叫"方便出下流"。这个下流是不入流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常讲的"行个方便"的处世方式是干不出像样的事业的。

所以说,效率来源于秩序,秩序就是约束。

论定规矩,泰勒应该向我们老祖宗孔子学习。孔子是最早懂得定规矩的。儒家讲"礼",礼就是规矩。孔子定了很多规矩。中国社会这么多年了,还保持着一个文明古国的风范,这是孔子的贡献。一开始他就懂得定规矩,我们又把它坚持下来了,我们的人都被"标准化"了。

所以,管理是从规定开始的,从标准开始的。

要敢于向方便宣战。为什么方便是坏事?这主要是从群体角度来看,每个个体都图自己的方便,就会互相干扰,导致低效。所以,方便从个体角度来讲是好事,从群体角度来讲就成了坏事。约束对个体造成了不便,却为群体带来了高效。

所以,工厂的管理要从群体角度思考。

三、管理就是规定

如何向方便宣战?以后企业里搞流程、定制度、建标准,谁再说不方便,管理者就告诉他:对了,我要的就是不方便。所有的规矩都是让人不方便的。

管理就是规定。这是个大胆的命题。有人可能会说:不是吧?管理是调动积极性吧?我想说,就目前很多中小私企所处的阶段而言,管理就是规定。

管理就是规定,规定就是限制选择,让人没有选择余地。。

所以,不能让员工太随意,必须限制他们,让他们的行为符合规定。没有选择的余地,事情才能被控制起来,改善才有可能。

二、横向控制法

针对的管理问题:

只靠领导来管理是多数企业的管理现状。但领导管理往往比较粗放,不够细致。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减少对领导的依赖,让人们互相管理,少靠行政命令,多靠流程推动,这是横向控制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做、管分离

工厂的事情是横向发生的。说到底就是物的流动过程,从采购物料到物料入库,再到车间领料、生产。采购、仓库、车间是平行单位、平级部门,采购员不是仓库的领导,仓库管理员也不是车间的领导。物料是在平行部门之间流动的,事情是在平行部门之间发生的。

所以,要懂得在平行部门之间建立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学会管事,就要懂得把企业的各个部门分为两大类:

一大类是作业部门,包括业务、采购、仓库、生产、开发。没有业务部门,企业就不知道该生产什么;没有采购部门,企业就没有原料可加工;没有仓库,原料和产品无处存放;没有生产部门,则根本不存在生产。所以,这些部门都是作业部门。作业部门的意思是,没有它们产品就生产不出来。

而像计划部、品管部、人事部、财务部这一类的部门,没有它们生产照样进行,东西也照样做得出来。很多企业在规模尚小时就没有这些部门。但为什么又要设立这些部门呢?管理学上把这类部门叫职能部门,职能指的是管理职能。也就是说,这类部门是做管理的,是管事情的。

作业部门做事,管理部门管事。要把做事和管事分开,做归做,管归管,不要让做事的去管自己做的事。

目前企业管事有两种方式:

第一,用管人的方式去管事,靠行政化的方式纵向管。比如采购员由采购经理管,品管员由品质经理管。我经常问品质部经理:你知道来料检验员现在在干什么吗?他不知道。所以,用行政化的方式管不住细节。

第二,做事的人自己管事。采购员自己管自己,下单、跟催等都是自己管。自己做,自己管,有几个人能管好?没有谁愿意把自己搞得那么紧张。

所以,靠上级管、自己管都不是办法,要懂得靠平行部门来管事情。

平行部门管事就是横向控制。这个方法叫横向控制法。

二、横向集权

横向控制的前提是要横向地、在平行部门之间对权力进行分配,比如说采购物料,要把决策权给物控员,执行权给采购员。物控员和采购员这两个岗位是平行的,把权力切开,各拿一半。权力被一个人完整地拿着容易导致不负责任,甚至腐败。

计划也是一样,生产部门该做什么、做多少,是由计划员负责,具体执行由车间负责。车间和计划部门是平行的,并不是上下级关系。

所以,权力要平行来分配,事情的控制要横向来进行。

所以,该企业在管理变革以前,存在自我管理和行政管理这两种方式。

为了把事管住,我们咨询公司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设立计划物控部。

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很多企业也有计划物控部,但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明白成立计划物控部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是:克服车间盲目生产的状况;也就是说,计划物控部的成立有没有效果,关键是看它有没有生产的计划权。如果成立计划物控部以后,生产还是由车间说了算,就形同虚设了。计划物控部起的作用就是把生产的决策权和执行权分开,一定要有权力才有作用。

计划物控部成立以后,横向控制的不仅仅是生产部门,还包括仓库、采购等部门。仓库该收什么物料、发什么物料,由计划物控部来决策和指挥,仓管员负责执行。对采购员也是如此。

计划物控部的成立对业务部门也进行了管理。以前业务部门是拿到客户订单以后就直接答应客户的交货期了,基本上是客户说多长时间即是多长时间,不管能不能做出来。结果是经常失信于客户。现在成立了计划物控部,企业规定业务部门不能直接回复客户了,必须由计划物控部召集相关单位做好评审以后,才能够回复客户。这就限制了业务部门直接回复客户交期的行为。

成立计划物控部限制了业务部、采购部、仓库、生产部的行为,限制它们,就是它们被剥夺了一部分权力。所以,计划物控部的成立,绝对不仅仅意味着新增了一个部门,而是意味着业务、采购、仓库、生产部门的权力将受到削弱。这些部门的一部分权力都将拿出来,集中到计划物控部里,由计划物控部来行使;最终,使计划物控部与业务、采购、仓库、生产部门形成分权和制约。

这种制约是横向的,因为计划物控部与这些受制约的部门都是平级的关系。它制约的是事而不是人,对这些平级部门拥有管事权却无管人权。

三、纵向管人,横向管事

为什么不让老板或厂长通过行政方式来控制采购、生产、业务、计划等各部门所做的事,而要采取这种横向控制的方式呢?为什么要限制老板和老总的权力而让下属之间互相控制呢?搞横向控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很简单,就是为了让老板、厂长更好地管人,让他们把事情交给别人,交给专门的职能部门去监管。

所以,管事就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依赖领导其实很难把事情管好。

我们企业现在最擅长最流行的方式就是领导式管理,依赖领导来管人和事。但我认为领导只管得住人,管不住事。领导天生是管人而不是管事的。

为什么领导很少能够把事情管好呢?

第一,因为事情很复杂,领导要弄清楚下属所做的事情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不现实的,很多领导也不乐意这样。

做领导的好像天生会对某些具体的事情有一种抗拒,他们多年来养成了一个习惯:他的信息处理系统,往往对人的信息吸收,对事的信息就排斥。尽管不能说是个普遍规律,但是我接触过很多这种现象。所以,让领导管事是比较麻烦的。

第二,领导处理事情有很大的随意性。既然是领导,他这样做可以,那样做也可以,为同一件事情,他可以批评下属,也可以褒奖下属。这样一来,就不能就事论事了。

不能就事论事是管事者的大忌。事情是需要准确明白、照章办理才能管好的,它需要的是理性的头脑。过分感性的人,与人交往可能适合,与事打交道却只会越管越糟,与标准越离越远。

第三,领导的身份感太重。是个领导就有身份感,有了身份感就不愿意做太多的具体事情,就总想指挥别人去做,就离事情越来越远,最终管不好事情。

事情不要依赖领导来管,而应该顺着人们做事的流程来管,让做事时挨得最近的前后两个岗位相互制约,让平行部门之间相互制约。这就叫横向控制。

顺着流程横向制约为何有效呢?因为它们彼此同处一个流程中,比如说,物料没有及时采购回来,仓库可以开采购员的罚单。仓库发错了物料,车间可以开仓库的罚单。这就是相互制约、横向控制。因为仓库最清楚采购员有没有及时采回物料,车间最清楚仓库有没有发错物料。各个环节互相牵制,当然互相知情,只要在它们之间建立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事情就能被有效控制;同时,由于各环节互相影响,也理应给它们管好上下工序的权力,否则,各自的工作都很难开展。

三、 三要素法

针对的问题:

我们在企业看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只做不管。每个人都在做事,但做了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做得好不好、到不到位,却没人去管。这导致很多的管理活动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成了假动作。三要素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药。

一、管理中充斥假动作

每一个有效的管理动作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标准、制约、责任。

也就是说,事情怎么做必须要有标准,要有规定,要有人检查,形成监督和制约;最后,事情做得好与坏一定要追究责任,好有奖,坏要罚。

标准、制约、责任三个要素缺一个,都会让管理动作成为假动作。

二、识破管理中的假动作

根据三要素法,我们可以发现,上例中的管理实际是处处失控的。

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来分析一个问题:任何一件事情你问他有没有标准、有没有制约(有没有人检查)、有没有奖罚。如果做一件事情没有任何标准,也没有人去检查,也没有奖罚,这件事情就一定是失控的。

所以,三要素法是分析失控的重方法,也是建立控制系统的重要的方法。没有标准我们就要建立标准,没有制约我们就要设检查的环节,没有责任就要搞奖罚。每个环节都要按这三个要素去做。

我们几乎在每个做过变革的企业,都根据管理三要素的原则,推出了一种叫做"动作控制卡"的管理工具,既简便又实用。

它将任何一个管理动作都分解成如何做、谁检查、担何责等三个方面,并且写在一张小卡片上。做的人和检查的人都有这种小卡片,每个人都按卡片上的写法去做,收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四、 分段控制法

针对的问题:

"只管结果,不管过程",是很多老板喜欢说的一句话。但你要的结果你得到了吗?绝大多数情况下,结果都是让我们失望的。所以,我们要控制过程,化整为零,一段一段地来控制。这就叫分段控制法。

一、考核为何没有用?

解决控制问题,要懂得把控制的对象分段,然后一段一段地控制。

这与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特别是老板一贯倡导的原则是不同的。很多老板、领导对下属常讲的一句话是:你怎么做我不管,我只找你要结果。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得到让人失望的结果。

于是管理者会认为是下属不行,想要换人。但是,换来换去,发现张三、李四、王五都差不多,因为都是工厂培养出来的。

既然换人无效,有的企业就在考核上下功夫,试图通过施加压力来迫使员工努力。但最终发现,考核只有一个结果——把人考走。因为指标定高了,员工达不到,只有走;指标定低了,很多老板不肯兑现,员工也会走。所以,考核也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考核为什么总是不理想呢?因为无论考核的要求是高还是低,考核的结果如果是被考核者无法控制的,考核都无效的。而要想考核的结果能被员工自己控制,整个过程就不能太长。过程越长,牵涉的人和事就越多,结果就越难控制。

可见,时间越短,控制越好。

二、单位划小,控制更好

要想控制好,就要将控制单位划小。最好是月计划分解成周计划,周计划分解成日计划。划小时间单位,减少变化的可能,严格将事情控制住。

很多好的企业都在车间里搞一个看板,那个看板上有小时产量。为什么搞小时产量?它就是把单位缩小。

所以,总的指导思想是要采取分段控制的方式,不要一揽子控制,一揽子控制是控制不了的。

为什么考核一个车间的总体订单完成率效果很差呢?因为这个车间五道工序中的任何一道出了问题,都影响一个订单的最终完成,大家99%的工作都成了无用功,当然不能调动积极性。

现在分段来考,做得好的不受做不好的影响,积极性自然就起来;做得不好的只能自己承担,也不得不努力干了。责任一分开,效率就高了。

为了便于分段控制法的实施,我们在做变革的企业都推出了一种叫"分段控制卡"的管理卡片。卡片虽小,责任分段,清晰明了,效果很好。

五、数据流动法

针对的问题:

只凭感觉下结论、作决策,是我们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通病。所以我们推出了专门改变这种习惯的控制法,叫"数据流动法",帮助企业养成凭数据做管理的习惯。

一、让数据流动起来

表单循环流动,业绩自然受控。

有些企业的很多表单都存在浪费。一个来料检验报告,我们到底用它做了什么?无非做了一件事情——将来料分成了合格与不合格。

其实来料检验报告还有很多其他用途。通过对来料检验报告进行一周的统计,形成周统计表,品管部可以在每周一次的品质例会上表扬或者批评相关采购人员的工作,让做得不好的采购员作出解释,对他施加压力,也可以对相关的供应商进行每周一次的量化评估。

在周报告的基础上,品管部如果再进行一个月的统计,将统计数据交给人事部门,就可以对采购员进行月度考核。相关部门也可对供应商进行月度考核。

原始表单中的数据经过统计,用来考核,就形成了管理数据,其中隐含的信息就被充分挖掘出来,开始真正发挥作用。所以,要懂得把原始数据变成管理数据,否则,数据的管理价值就被浪费了。

表单一定要形成一个闭环,从哪里发出就一定要回到哪里去,否则,这个表单就没有用。来料检验报告中的数据是采购员的行为导致的,因为有采购才会有来料检验。从采购员行为中产生的数据,经过品管部的统计,由人事部门实施考核,又回到了采购员手上,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

很多企业都要求车间人员填一个流程卡,但渐渐地就没有人认真填了。什么原因?就是因为这个表单从员工发出来以后,没有回到员工,没有形成一个闭环。

形成一个闭环的目的是考核。考核什么呢?第一,考核损耗和浪费,这个环节进了多少、出了多少;第二,考核物品在某一环节的停留时间,停留的时间过长就要查出原因。

一个闭环其实就是一个自动调节回路,它有很强的自我调节功能。采购员做得不好,经过品管部的数据统计,再通过人事部的考核,采购员的收入就会受影响,他下次就必须考虑如何把业绩拉上去。这就是一种自动调节,因为这里没有领导在下命令指挥,自己做错了,自己承担后果,然后自己改正。

这就是自我调节。

二、让改善自动进行

上述闭环中有采购部、人事部、品管部三个平行部门,我们的目的就是让这三个平行部门形成一个控制回路。这样一来,当领导的就不那么辛苦了。

管理是靠这样的控制回路不断地自我调节,最后调到一个合理的状态。这就是日资企业提倡的持续改善。

有的企业管理为什么那么差?就是因为没有形成自动调节回路,无法持续改善,当然就要靠领导拼命地拽着了。

持续改善不能是领导一直在推动的事情,一定要靠自发。领导只是一开始推动它,是原动力。如果它自己运作不起来,当领导的能坚持多久?领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如果过分依赖领导,领导一放松,改善就会自动终止。

一个企业这样的回路多了以后,就可以上ERP系统了。很多企业不顾实际,没有这样的基础、这样的数据流,就想去建信息流,结果大多失败。信息流实际上是数据流在网上的实现,没有离线的数据流,哪来在线的信息流?这 种信息化必然是假信息化。

我们在很多企业推出了"数据控制卡"这种管理工具,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数据控制卡"将每一个"考核数据"或"核算数据"来自于什么原始表单、原始表单需要经过怎样的统计处理、由谁传递给谁、最后怎样交到负责考核的人事部门或者负责核算的财务部门手中,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然后简单明了地画在一张小卡片上。

大家从这一张张的小卡片上,一目了然的知道了数据是怎样提供、怎样传递、怎样统计的。对考核和核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六、稽核控制法

针对的问题:

我们很多企业推制度、上流程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只重方案,不重实施。尽管天天强调执行力,但在方案设计之初就不考虑可执行性的问题,而是在生产过程中再去抓执行,这显然是头痛医头的做法。稽核控制法让管理者从人们抗拒执行的普遍心态出发,设计出"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案,以提高执行的效果。

一、有一种增长叫自杀

企业的业绩增长可以分成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叫增速不增效。很多企业的业绩增长得很快,年销售额去年2000万,今年4000万,有的甚至到1个亿,但利润几乎没有增长。

我接触过很多企业,都没有做到利润率和销售额的同步增长,甚至会出现销售额快速增长,利润率快速下降的现象。有的企业年销售额从2000万做到了3个亿,2000万的时候赚了300万,2个亿的时候却只赚500万,这样的增长有什么意义呢?

番禺的汉威企业,年销售额从几千万做到2个多亿,每年都是翻着倍走的,但利润率在2003年的时候是5%,2004年接近0,就是不挣钱了,2005年是负3%,亏损。

它越做越大,但越大越亏。

深圳一家家具企业,年销售额8000万的时候赚了2000万。企业老板当时告诉我:家具行业太好赚钱了。第二年做到1个多亿,赚了500万。第三年做到2个多亿,亏损了50万。

这一切都说明我们企业的增长模式有问题,是成本拉动的增长模式。

我们的成本为什么会快速增长?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大量地备货。接到订单后,为了把它赶出来,成倍地买进原材料。往往订单只翻了1倍,原材料翻了2倍、3倍甚至4倍。

所以,一定要明白,有一种增长的模式就是成本拉动的模式,靠成本把业绩做大。这实际上是有害的增长、自杀式的增长。因为我们的机制没变,模式没变,是靠成本冲起来的。

第二种模式是真正的增长,那是把成本控制住的增长,是利润率和经营额同步的增长。

这种增长方式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精确的细节化的控制模式。这一切又最终依赖于人的改变,人变了以后产生的业绩才是有效的业绩。

我们进驻奥特龙后,使企业的人均产值提升了3倍,利润率从3%增长到21%,提升了7倍。这些增长都是来源于人的改变。人改变了,产生的业绩增长才是可持续性的业绩增长,所以,这种方法我把它称为持续改善法。

二、反复抓,抓反复

怎样才能改变人呢?一句话:反复抓,抓反复。管理大师张瑞敏说:管理是一项笨功夫,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只有深入细致的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不滑坡、上档次。现在抓到了,水平达到10,放心,用不了多久肯定会下落到8,或者下落到6;再抓,下次回落的时候就不会掉那么多了;逐渐就会非常自然地达到较高水平。

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把模式建起来,把人改变过来,把业绩真正提起来,就要做好反反复复的心理准备。

为什么要反复抓呢?因为一开始事情做到了,但人并没有改变,你一不抓它,它又掉下去了。为什么第二次会好一点呢?因为人变了一点点。再抓一次还会掉下去,但是又好了一点点了。因为人又变了一点点。在这种反反复复的过程中,人每次都会改变一点,多次反复后,人的改变就会累积下来,形成一个大的改变。人最终改变了,事情就能持续稳定地改变,业绩就能稳步提升。

我们很多的企业为什么出业绩靠加大成本,而不是靠一套机制和模式呢?就是因为我们的人还没有被这个机制和模式训练出来,还没有一群这样训练有素的人,所以,这样的业绩就靠不住。

所以,我们就要在模式建立的过程中不断地训练人,要把模式建立的过程当成训练人的过程。

我们要懂得一个模式改变与人的改变的双螺旋。模式在改,人也在改,相互适应,最后慢慢达到高水平。改变模式的过程就是改造人的过程,人改造得差不多了,这种模式就稳定了,持续的业绩就可期了。

我们抓稽核就是在抓反复,我们的稽核体系就是一个抓反复的体系,因为稽核就不是查一次,而是反复查,它是以你肯定要违反为前提的。因为它符合张瑞敏讲的"反复抓,抓反复"的这个原则,在抓的过程中改变人,通过事情来改变人。所以,我们的稽核体系有很大的作用。

三、针对10次反复设计方案

上文谈到,我们在设计模式之初,就不要试图一步到位,起点不要太高,同时要做好人们不执行的准备,考虑人们违反、抗拒怎么办,有多次反复的思想准备。

就像打仗一样,你要准备敌人多次的反攻,至少10次反攻,10次反攻都打下去了,这个阵地就守住了。

设计模式时也要做好迎接反复10次的准备。

我们的管理人员在设计一个流程、模式的时候,有没有准备好至少反复10次?没有。大多数管理人员最喜欢比的是看谁设计的流程漂亮。

流程是否漂亮是次要的,如果你一推下去就会失败,失败了就再也起不来了。第一次就被打败了,第一次敌人就占领了高地。这样的流程、制度又有什么价值呢?

此处所说的敌人不是指企业的人,而是我们身上的坏习惯。我们的坏习惯决定了开始一定不会按流程、制度去做。为了应对反复,我们就强化了稽核,将流程制成了一张小的控制卡,便于检查,便于执行。

建好标准后为什么搞制约?因为我们知道,不制约,员工就不会按标准做。建了标准、搞了制约以后为什么要追究责任,实行惩奖?因为我们知道,不追究责任,就是制约员工,员工也不怕。为什么建了标准、搞了制约、追究了责任,还要搞稽核?因为我们知道,不稽核员工,员工就可能放弃。

这一切的一切都考虑到员工会反复,而且不止一次反复,而是10次,20次。所以,我们在企业做稽核时,同一件事情的稽核次数往往不下10次,说不定要稽核几十次。搞几十次下来,张瑞敏那句话就起作用了,几十次的回落,最后的幅度就很小了,这个系统就建起来了。

做管理,一次推的东西不要多。因为东西一多,你反复抓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和物力。你就把推出来的东西反复抓,抓反复,抓出效果来之后再推出一个新东西,再反复抓,最后模式就形成了。

持续改善法也叫稽核控制法。

我们已经在很多企业根据稽核控制法的精神,做出了"稽核控制卡"这种管理工具。将谁负责稽核检查、稽核的要点、稽核的频次、稽核的责任追究,都写在一张小卡片上。让执行人和稽核人都知道,便于稽核的实施,效果很好。

Ⅳ 管理方法有几种 分别是那些

管理方法有三种,分别是:

合拢式管理:“合拢”表示在企业管理上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老板》杂志表示在企业管理中,欧美企业主要强调个人奋斗,促使不同的管理相互融洽借鉴。它的具体特点是:

1、韵律性。企业与个人之间达成一种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的气氛,激发人们的内驱力和自豪感。

2、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企业每个成员对公司产生使命感,“我就是公司”是“合拢式”管理中的一句响亮口号。

3、自我组织性。放手让下属做决策,自己管理自己。

4、波动性。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实行灵活经营战略,在波动中进步和革新。

5、相辅相成。要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补充交流,使一种情况下的缺点变成另一种情况下的优点。

(4)管理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管理方法分类:人本管理。

从管理学的发展来看,对组织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是在任务管理后提出来的。本世纪30年代以后,管理学家们发现,提高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组织的效率更为重要。

组织活动成果的大小是由领导方式与工作人员的情绪决定的,由此管理学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管理中的人本身,这就是以行为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学家主张采取行为管理的方法,即通过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采用一定的措施改善人际关系,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情绪和士气,从而能产出最大的成果,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

Ⅳ 管理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在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的原则。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体现为管理原则,原理都十分简单,原则也并不深奥,却是管理者做好管理工作的行动规范。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管理原理与原则主要有系统原理与整分合原则、相对封闭原则,人本原理与能级原则、动力原则和行为原则,动态原理与反馈原则、弹性原则,效益原理与价值原则.

现代管理的一般方法:平衡记分卡、头脑风暴法、准时制

Ⅵ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有哪些

管理的基本原理有:

  1. 系统原理。

  2. 人本原理。

  3. 动力原理。

  4. 效益原理

  5. 伦理原理。

管理的基本方法有:

  1. 管理的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法律方法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2. 管理的行政方法。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行政法法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无偿性的特点。

  3. 管理的经济方法。济方法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这里所说的各种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利润、奖金、罚款以及经济合同等,具有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等特点。

  4. 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人的素质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中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通过教育,不断提高人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专业水平素质,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5. 管理的技术方法。技术方法是指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根据管理活动的需要,自觉运用自己或他人所掌握的各类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决策技术、计划技术、组织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它具有客观性、规律性、精确性、动态性的特征。

Ⅶ 管理方法有哪些

管理方法主要分为:

1、人本管理

从管理学的发展来看,对组织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是在任务管理后提出来的。本世纪30年代以后,管理学家们发现,提高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组织的效率更为重要。

2、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以金钱为诱饵,人际关系理论则主张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心理上的满足。古典组织理论强调合理的劳动分工和对组织的有效控制,人际关系理论则强调对人际行为的激励。

3、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首创,1954年,他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随后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

4、系统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从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如何解决复杂大企业的管理问题。

(7)管理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管理方法的主要特点有:

1、数据化

现代管理方法把传统管理方法中的定性描述发展到吸纳带管理的定量计算上,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使管理“科学化”。实践证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不可偏废的两个侧面。离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而任何质量又表现为一定数量,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没有准确的数字为依据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系统化

现代化管理方法广泛采用现代系统理论,把系统分析方法应用于管理,使复杂的问题系统化、简单化。现代化管理方法为管理人员全面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数学模型,实行计划、方案设计、办法的最优化选择。

3、标准化

现代化管理方法的运用,可以实现管理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就是按照管理活动的规律,把管理工作中经常重复出现的内容,规定出标准数据、标准工作程序和标准工作方法,作为从事管理工作的原则。

4、民主化

现代化管理中,不仅充分发展各级领导和专业管理人员的作用,更加重视调动与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员工在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管理方法

Ⅷ 管理有哪些主要方法

每个管理者首先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安排。以下七个是比较核心的管理方法:

1、分权管理

分权就是转交责任,一个上级不是什么决策都自己作,而是将确定的工作委托给他的下级,让他们有一定的判断和独立处理工作的范围,同时也承担一部分责任。
提高下级的工作意愿和工作效率。因为参与责任提高了积极性。上级可以从具体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更多投入本身的领导工作。

2、漫步管理

漫步管理的意思是:(尤其是)最高领导不埋头在办公室里而尽可能经常地让下属看见他--就像“漫步”那样在企业转悠。
企业领导从第一手(直接从职工那里)获知,职工有什么烦恼和企业流程在哪里卡住了。而且,上司亲自察看工作和倾听每个职工的话对职工也是一种激励。

3、结果管理

上级把要得到的结果放在管理工作的中心。在目标管理中给定的目标。像目标管理一样,更多的工作意愿和参与责任。但在结果控制时不一定要评价一个下属,而可以是一个部门或他所从属的一个岗位。

4、目标管理

上级给出一个他的下属要达到的(上级)目标。例如目标为:销售额提高15%。各个部门的下属要共同确定达到这目标应该完成的(下级)目标--提高产品销售。上级则有规律地检查销售额变化的情况。
像分权管理和例外管理一样:提高工作意愿和参与责任。此外,下属们共同追求要达到的目标,促进了团体精神。

5、例外管理

领导只对例外的情况才亲自进行决策。例如一个下属有权决定6%以下的价格折扣。当一个顾客要求10%的折扣时,就属于例外情况了:这必须由上司决定。
同样是提高职工的工作意愿。职工有独立处理工作的可能--减轻了上司的负担。这个方法的实际困难在于:什么是“正常”业务,什么是例外?因此经常要检验决策范围。

6、参与管理

下级参与有些问题,尤其是与他本人有关的问题的决策。例如调到另一部门或外面的分支机构任职。当对重要问题有共同发言权时,职工不会感到被“傲慢”地对待了。比如他们可以认识到调职的意义和信任其理由。
这样做可以提高对企业目标的“认同”。

7系统管理

对确定的企业流程进行管理。把企业作为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就像一个电流调节系统似地运行。对那些不断重复的活动有许多规定和指令(例如机器的开和关、更换和维修)。因此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工业企业。将所有工作过程组织成通畅的流程。许多的规定是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
领导者所要注意的只是,不要使企业内太“官僚主义”。

Ⅸ 管理方法有哪些分类 管理方法的分类

管理方法的分类。管理方法可按以下标志分类: (1)按作用的原理,可分为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社会学心理学方法管理方法的分类, (2)按管理方法适用的普遍程度,可分为一般管理方法和具体管理方法。 (3)按方法的定量化程度,可分为定性管理方法和定量管理方法。 (一)经济方法是指依靠利益驱动,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和影响被管理者物质需要而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
特点:
1. 利益驱动性 2. 普遍性 3. 持久性
局限性: 可能产生明显的负面作用 形式: 价格、税收、信贷、经济核算、利润、工资、奖金、罚款、定额管理、经营责任制等 二)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权威,借助行政手段,直接指挥和协调管理对象的方法
特点:
1. 强制性 2. 直接性 3. 垂直性 4. 无偿性 局限性: 由于强制干预,容易引起被管理者的心理抵抗 形式: 命令、指示、计划、指挥、监督、检查、协调等 (三)法律方法是指借助国家法规和组织制度,严格约束管理对象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一种方法
特点:
1. 高度强制性 2. 规范性 局限性: 局限性是对于特殊情况有适用上的困难,缺乏灵活性 形式: 国家的法律、法规,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司法和仲裁等 (四)社会学心里学方法是指借助社会学和心理学原理,运用教育、激励、沟通等手段,通过满足管理对象社会心理需要的方式来调动其积极性的方法
特点:
1. 自觉自愿性 2. 持久性 局限性: 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对紧急情况难以适应 形式: 宣传教育、思想沟通、各种形式的激励等。

阅读全文

与管理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方法不能为图层添加图层蒙版 浏览:936
棱镜基座使用方法 浏览:496
变速杆安装方法 浏览:845
科目三靠边停车最简单的方法对点 浏览:986
s7变速箱顿挫解决方法 浏览:591
即将开学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184
三星打印插件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77
求曲边面积方法步骤 浏览:403
炸薯条不用冰的方法是什么 浏览:104
办公室吊顶方法图片 浏览:939
笔试方法不包括哪些 浏览:564
科技创作的研究方法 浏览:1
ad钙的食用方法 浏览:135
找相同教学方法的好处 浏览:575
如何重新设置qq显示动态的方法 浏览:419
心绞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浏览:867
如何提取工业粉的方法 浏览:216
洗衣服沙雕技巧方法 浏览:625
6年级算式的简便方法 浏览:780
克垢使用方法 浏览: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