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疾病通常在冬春季高发,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12岁以下的群体。临床特征包括发热、皮疹以及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早期诊断和预防对于控制风疹至关重要。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如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等。
风疹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孕妇在怀孕早期若感染风疹病毒,可能会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征,造成流产、早产、先天畸形等问题。
风疹患者的皮疹形态介于麻疹与猩红热之间,需与其他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鉴别。此外,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还需与宫内感染的弓形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相鉴别。
对于风疹的治疗,主要采取对症疗法。症状轻微的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对于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如出现高热、嗜睡、昏迷、惊厥等并发症,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则进行治疗。若出血倾向严重,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在必要时输注新鲜全血。
先天性风疹的处理需视症状而定。无症状感染者无需特别处理。有严重症状者应相应处理,例如:有明显出血者可考虑静脉免疫球蛋白,必要时输血。肺炎、呼吸窘迫、黄疸、心脏瓣膜畸形、视网膜病等处理原则与普通新生儿相同。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青光眼者需积极处理,白内障治疗最好延至1岁以后。早期和定期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以早期诊断耳聋而及时干预。
预防风疹的有效方法是免疫接种。风疹疫苗属于减毒活病毒株,单剂接种即可获得95%以上的长效免疫力。疫苗可以制成单价配方或与其他疫苗配制成联合配方,如与麻疹(MR)、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MMR)或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MMRV)配制。
接种风疹疫苗后的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微。可能出现的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发红,低烧、皮疹、肌肉疼痛等。
与荨麻疹相比,风疹的发病原因不同。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发病原因复杂多样。预后方面,风疹的皮疹数天即可完全消退,而急性荨麻疹通常对症治疗后很快好转,只有少数不明原因的荨麻疹可能迁延不愈,持续半年以上。在形态上,风疹的皮疹较为细小,通常表现为斑疹,而荨麻疹的皮疹则为高起皮肤的大风团,有的风团可融合成片。治疗措施上,风疹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而荨麻疹则需要进行抗过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