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毛木耳人工栽培
毛木耳人工栽培技术详解
1. 种植方法:主要采用熟料袋栽和塑料大棚出耳模式,这种栽培方式简便高效,单位面积利用率高。
2. 栽培季节:毛木耳属于中温菌类,适宜生长温度为18-33℃,春栽在2月上旬,秋栽在8月中旬,塑料大棚栽培可调节季节,提前或延后15天,不受雨季影响。
3. 配方与装料:常用配方包括锯末、棉籽壳、玉米芯和麦麸,比例为60%、15%、15%和10%,还需添加适量的石灰、石膏和过磷酸钙。要求原料干燥无杂质,提前预湿并充分搅拌,保持60-65%的含水量。
4. 灭菌步骤: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法,保持100℃12小时后焖12小时,装袋时注意留空隙确保均匀灭菌。接种时,要严格消毒,采用开放式接种,确保无杂菌污染。
5. 发菌管理:保持棚内碱性环境,料袋码成墙垛,温度控制在20-25℃,避免烧菌。定期检查,防治杂菌和鼠害,适时倒垛和调整发菌速度。
6. 出耳与管理:在草苫和编织袋上铺设以保护耳片,使用杀菌剂消毒大棚。耳袋开“V”形口后,保持湿度和温差,适时喷水和通风,关键在于耳片湿度的控制,需灵活调整喷水频率和量。
7. 采收与后续管理:待耳片成熟后采收,一般15-25天一次,采收时注意保持耳片干燥,避免杂菌和虫害影响。采收后暂停喷水,让菌丝恢复,再进行下一轮的出耳管理。
通过以上细致的步骤,毛木耳的人工栽培可以高效且稳定地进行,实现多次采收。
毛木耳又称黄背木耳,其营养成分与黑木耳相似,具有清肺益气、止痛活血的功效。毛木耳粗纤维含量较高,这些纤维素对人体内许多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在耳背的绒毛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抗癌物质。毛木耳脆嫩可口,似海蜇皮,可以凉拌、清炒、爆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