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哪些每个时期的青铜器纹饰
一、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及其发展
1. 块范法(商周时代)
块范法,又称土范法,是商周时代最先采用的青铜器铸造方法,也是应用最广的一种。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制作模型、制作外范和内范、组合范、浇注和修整。
(1)制作模型:模,即母范,可以用陶、木、竹、骨、石等材料制作。模型的表面要细致、坚实,以便在其上雕刻纹饰。
(2)制作外范和内范:外范是用泥土敷在模型外面,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廓的铸型组成部分。内范则是制作一个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通常称为芯或心型。
(3)组合范:内外范套合,中间的空隙即型腔,其间隔为欲铸器物的厚度。
(4)浇注:将熔化的铜液注入型腔内,待铜液冷却后,去除内外范即得到欲铸器物。
2. 失蜡法(商代中晚期)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该方法先用黄蜡(蜂蜡)等容易熔化的材料制成欲铸器物的蜡模,然后在蜡模表面浇淋细泥浆,形成泥壳,再在泥壳表面上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做成铸型。最后烘烤此型模,使蜡油熔化流出,形成型腔,再向型腔内浇铸铜液,凝固冷却后即得到无范痕、光洁精密的铸件。
二、每个时期的青铜器纹饰特点
1. 春秋早期
春秋早期的青铜器形制承袭西周晚期体系,出现了几种新的器形,如盆。纹饰与西周晚期相似,但出现了龙类相交缠的纹饰。铭文多为诸侯、卿大夫等婚媾媵器和自作用器的记录,书体无显着变化。
2. 春秋中期
春秋中期青铜器和西周中期有某些相似之处,具有早期到晚期过度的特点。纹饰在结构上有新的式样,但技巧上还不是精工细作,因而仍具有某种粗犷的风味。
3. 春秋晚期
春秋晚期青铜器的形制比较复杂,各地区器用也不尽相同。纹饰共同点大于不同之点,新出现了红铜镶的纹饰,包括龙、兽、凤、鸟以及表现狩猎的各种题材。青铜器铭文以记载自作用器的为多,内容以显扬器主本人的世家、地位和身份及自诩品德之美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花纹较商代及西周有很大的变化,特点是过去的饕餮纹、兽面纹等繁缛样已淘汰,代之以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与图像纹等。东周的花纹成网状四方连续,说明采用了花版捺印技术,比过去全部雕刻范模的工艺前进了一大步,并出现了镶嵌、鎏金、金银错、细线雕等新兴工艺。
②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1. 范铸法较早,应用念猛最普遍,了解古代制造方法有助于辨伪。
2. 范铸法又称模铸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图案、铭文,阴干后再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合金浇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脱范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后即为青铜成品。
3. 根据从古代青铜作坊遗址发掘出的实物,再结合青铜器的外形分析,专家认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绝大部分是采用范式铸造方法制作的。
4. 范铸法工艺流程共分为五步:第一步为塑模,用泥土塑造出铜器的基本形状。在制好的泥模上画出铜器纹饰的轮廓,凹陷部分直接从泥模上刻出,凸起部分则另外制好后贴在泥模表面;第二步为翻范,用事先调和均匀的细质泥土紧紧按贴在泥模表面,拍打后使泥模的外形和纹饰反印在泥片上;第三步为合范,将翻好的泥片划成数块,取下后烧成陶质,这样的范坚硬不易变形,称为陶范。将陶范拼合形成器物外腔,称为外范。外范制成后,将翻范用的泥模均匀削去一薄层,制成器物的内表面,称为内范,铜器的铭文就刻在内范上。将内外范合成一体,内外范之间削出的空隙即为铜液留存的地方,两者的间距就是青铜器的厚度;第四步为浇注,将铜液注入陶范。待铜液凝固后,将内外陶范打碎,取出所铸铜器。一套陶范只能铸造一件青铜器,因此不可能存在两件一模一样的青铜器;第五步为打磨和整修。刚铸好的青铜器,表面粗糙,纹饰也不清晰,需要经过打磨整修,才能成为一件精致的铜器。
5.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春秋晚期,中国人可能就已发明了失蜡法铸造工艺。失蜡法的工艺流程分为三步,首先以易熔化的石蜡制成蜡模,用细泥浆多次浇淋蜡模,使之硬化后形成铸形。然后,将铸形烘烧陶化。这一过程中,石蜡熔化流出,于铸形中形成空腔。最后往空腔中浇注铜水,制成器物。失蜡法通常用于铸造那些外形非常复杂的青铜器,河南淅川出土的楚国铜禁以及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尊盘被认为就是用失蜡法铸造的。
6. 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青铜礼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其存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显着特点。青铜礼器可分为四大类:从青铜器的社会功能进行分类,把青铜器分为礼器、重器、葬器、日用器。礼器:商周奴隶主崇神鬼、重祭祀、行巫术,将几件大型青铜器按一定的方式组合为“礼乐之制”,作为王权、名位以及国威的标志和象征。青铜礼器由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组成,在使用排列上有浓重的巫术色彩。重器:单件铸造的大型青铜器,其上铸有铭文,专门用来记载某件大事,或颂扬先王、先祖的功德,都叫“重器”。铭文长的青铜器都是重器。明器:即“神明”之器。古人认为人死亡而灵魂不灭,要在另一个世界中重新生活,所以商周奴隶主贵族盛行厚葬,将生前喜爱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均随葬入墓。青铜殉葬 礼嚣一般由鼎,簋、豆、壶、弇(或盉)组成,等级不同的贵族用器数量都有规定。但这种明器不同于后世专门制作的殉葬用器,仍为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