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小儿慢性肾炎怎么治疗方法

小儿慢性肾炎怎么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5-02-22 19:08:46

Ⅰ 小儿肾炎有什么症状能治好吗

当孩子得了肾病的时候,最担心的往往就是家长了,最近有很多家长朋友都在咨询,儿童肾病能治好吗?症状表现都有什么的问题,肾病是现代社会的高发病之一,在这其中,儿童患者占据的比例相当大。那么,儿童肾病能治好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儿童肾病能治好吗?我们先了解一下儿童肾病的一些常识。小儿肾炎时要忌盐,但应注意,长期忌盐不仅影响食欲,而且对肾脏病变的恢复并无帮助,对生长发育中小儿的全身健康有害,甚至可引起低钠综合症。小儿肾炎急性期有心力衰竭,高血压,浮肿,尿少时也应忌盐,以防血容量增加,血压过高和浮肿加重。待浮肿消退,尿量正常,血压恢复正常时可以为低盐饮食,每日不超过2克,再继续观察,病情日超好转,可逐渐过度到普通饮食。所以,肾炎病人了解“儿童肾炎该怎么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儿童肾病能治好吗?而当肾炎浮肿严重,高血压显着,尿量明显减少,或有心脏受累者,除忌盐以外,还应根据病情限制蛋白和液体入量,饮食以糖类和脂肪为主。小儿肾炎多发于6-9岁儿童,它是上呼吸道的细菌或病毒感染,但是肾炎的发病并不是细菌或病毒直接损伤肾脏而发生的炎症,而是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体内产生的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肾脏损伤而致病。关于儿童肾病能治好吗的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炎,即是一种对症与治本治疗同时进行的治疗方法。西医对症消除肾炎症状,中医治本修复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结合中医治疗肾炎的方法和西医治疗肾炎中的长处,根据肾炎的发病原理,在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慢性肾炎的治疗起了很好的作用。“三维益肾”平衡修复疗法,是我院专家组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汲取了中医肾病辩证理论精华,探索出的综合性治疗肾小球肾病的特效疗法,该疗法将辨病期与辩证有机地结合,以平衡阴阳,协调肺、脾、肾三方面功能不足为根本,攻补兼备、活血化淤、疏经通络,共同调节纠正肾病患者阴阳气血失调,使祛毒、固本、修复、重建四方面巧妙组合。经大量临床证实,三维疗法针对急、慢性肾小球肾病、肾炎血尿等疾病相比其它单调治疗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且针对性强,多种病因同治,标本兼治,无任何毒副作用;被国内诸多专家认定为是目前临床医学肾病研究的最先进的疗法。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于儿童肾病能治好吗?症状表现有什么的问题应该也有了很多的了解,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或周围其他肾病患者也有类似病情的话,建议不妨提交患者的案例资料,以便本网站专家结合具体病情给予您更详细的指导和分析。还可以点击咨询肾病专家,权威专家将竭诚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Ⅱ 肾炎怎么治疗

以下仅仅供参考.生了病还是要去医院治疗.听从医生的吩咐.如果擅自使用以下方法治疗.后果概不负责!
1.起病2周内均应卧床休息.直到肉眼血尿消失.浮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方可下床活动.3个月内应避免剧烈活动.
2.本病早期.应给予易消化食物.有浮肿.少尿.高血压或心力衰竭时要严格限制盐的摄入.待患儿浮肿消退.尿量正常.血压也降至正常后可给低盐饮食.
3.急性肾炎患儿一般不必限制饮水.但有循环充血.心力衰竭或少尿.无尿等现象的例外.肾功能不好时.要给低蛋白饮食.一旦好转.要早日恢复蛋白质供应.如蛋.牛奶.肉.鱼等.以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1.在急性期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如水肿明显者合用五皮饮:麻黄.连翘.赤小豆.陈皮.生姜皮.桑白皮.五加皮.茯苓皮,如血尿明显者.可加用活血化瘀之大蓟.小蓟.白茅根.白芨.侧柏叶等.如见咳喘气粗.有水邪上凌之势者.加桑白皮.葶苈子.陈皮.苏子.杏仁等.
2.热毒证.为避免毒盛火攻.用五味消毒饮加白花蛇舌草.大青叶.玉米须等.或合用龙胆泻肝丸.
3.若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欲厥者.用五苓散合五皮饮.或加防已.川椒.肉桂.五味子.人参等.也可急煎独参汤或注射生脉散注射液.若神志不清.服用苏合香丸.芳香开窍.
4.如寒湿偏盛.水湿浊气内闭.见尿少尿闭.浮肿更甚.嗜睡等.欲成水毒内闭者.用五苓散合附子理中汤.如浊气上泛甚.也可选用温胆场.或旋覆代赭石汤.或加大黄.山栀.白头翁等.
1.冬瓜400克.赤小豆50克.加水适量煮粥食用.适用于急性肾炎初期浮肿.少尿者.
2.葱白粥:用糯米60克.生姜5片捣烂.入连须葱5茎.熬粥.加米醋5毫升.趁热饮用.温覆取汗.适用于急性肾炎初期.浮肿以头面为主者.
3.生姜粥:取生姜5片.粳米50克煮粥.快熟时放入葱.醋适量.趁热食用.覆被取汗.适用于急性肾炎初期.头面浮肿伴有发热.无汗.头痛.恶心者.
4.赤小豆鲤鱼汤:先煮鱼取汁.另水煮赤小豆50克做粥.临熟入鱼汁调匀(不入佐料).晨起做早餐.适用于急性肾炎全身浮肿.少尿明显者.
5.苡米郁李仁粥:以苡米.郁李仁煮粥食用.适用于全身浮肿.发热.尿血明显者.
1.鲜车前草.鲜玉米须各60克.每日1剂.分2次服.
2.鲜茅根120克.白糖30克.水煎服.
3.浮萍.白茅根各100克.赤小豆30克.水煎服.
4.黑芝麻散:黑芝麻炒末.加糖开水冲服.适用于全身浮肿尤以下肢肿甚者.
5.黄芪50克.水煎代茶.每日饮用.
6.藕节150克.水煎代茶饮用.对于血尿明显者.疗效较好.
1.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注意通风.但应防止感冒.
2.饮食以易消化为宜.忌生冷油腻及发物.如虾.蟹等.
3.保持二便通畅.大便秘结者.可服用麻仁丸等.以润肠通便.
4.有外感发热者.服发汗药后.注意观察出汗情况.汗后要及时拭干.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
5.复查:发病最初3个月内.每周验尿常规2-3次.病情稳定后每周验尿1次.以观察病情变化.防止病的复发.

Ⅲ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因多种病因引起,与链球菌感染无肯定关系,仅15%~20%有明确急性肾炎史,大多数病人的病因尚不清楚。其病理随病程的发展而变化,早期可保留一些肾小球弥漫性细胞增生性炎症改变,以后表现不同程度的系膜增生性、膜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

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风热上扰:小儿属“稚阳之体”、“头为诸阳之会”、“阳盛则热”,因肺郁不宣,咳嗽气迫,肺不能通调水道。导致全身水肿。

(2)肾虚肝亢:病后肾虚,水不涵木;则尿少而水肿反复发作。

木亢则风生,则见头昏目眩(高血压),风生冷滥,有碍肾关开阖。

(3)脾虚水冷:小儿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真阳不能温煦脾土,脾虚不能制水,水湿不化,则久积影响肾泌浊,则尿少而黄或无尿,故水肿长久难于消失。

(4)热毒壅滞:素有水肿,外感时邪,引动湿热,热毒壅遏,以致阻塞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利,肾的排泄功能障碍,清浊不分,故见尿血、尿淋或尿闭。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慢性肾炎,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主要症状有水肿、高血压和尿的变化。晚期可有贫血、肾衰竭,表现尿比重固定(1.010左右),酚红排泄率降低等,最后可发生尿毒症。临床上常按其主要表现分为下列类型,但各型之问可以转化。

(1)无症状型或隐伏型:此型比较少见。患者无自觉症状,但尿检查有微量蛋白,少数红、白细胞及管型,肾功能一般正常。上述情况可持续多年,不少患者逐渐自愈,但亦可隐伏发展至肾衰竭。此类患者如果发生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常迅速(一般2~3天内,最多不超过一周)出现典型的肾炎症状。此时容易误诊为急性肾炎,其实是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2)水肿型或肾病型:此型最常见。有显着水肿。尿检查有大量蛋白和管型,不含或仅有少量红细胞。血压不升高,肾功能大致正常,血浆蛋白显着降低,胆固醇增高。常易继发感染,如蜂窝织炎、丹毒、肺炎双球菌性腹膜炎或肺炎等。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以后水肿消退,可能又转变为隐伏型,如此可反复数次,多数患者最终逐渐发展成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

(3)高血压型:此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常在26/13kPa(200/100mmHg左右),有时可高达35/21kPa(260/160mmHg)以上。有高血压症状如头痛、头昏、视力模糊等。水肿及尿变化一般比较轻微,但肾功能常减退。眼底检查可见小动脉硬化,有棉花样渗出物,火焰状出血,严重时有视乳头水肿。

(4)混合型:即同时有显着水肿、高血压、尿的改变和肾功能减退等。

2.诊断有急性肾炎病史和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等典型病例,诊断无困难。但须与急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相鉴别。

三、辨证施治

1.风热上扰型

【辨证】素有水肿,复感外邪,发热头痛,脸色微红,烦躁口干,咳嗽痰少,小便淡黄,有时溺闭。指纹淡红已入二关,或脉象浮数。

【施治】清肺利水,息风消肿。

【方药】宣肺息风方:桑皮4g,钩藤、荆芥、白菊、泽泻、茯苓各10g,益母草、茅根各20g,甘草3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口渴烦饮者加石膏20g,肥知母10g,以清阳明胃热;舌苔干燥者加麦冬、花粉各10g,以养阴生津;久病尿蛋白难消失加蒲黄炭、丹皮各10g,以消蛋白。

2.热毒壅滞型

【辨证】水肿反复迁延日久,复感温毒之邪,发热头痛,口渴烦饮,脸红耳热,小便短赤,有时尿血、有时淋沥而痛。脉象洪数,指纹深红已入3关。

【施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尿。

【方药】银翘白虎汤加减:石膏15g,粳米1撮,生地、丹皮各10g,知母、银花、连翘、桑皮、木通各8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气喘咳嗽者,加麻绒6g,杏仁10g,赤小豆8g;小便淋沥而痛者加萆薜、萹蓄各8g;血尿甚加犀角(水牛角代,磨调)

5g。

3.肾虚肝亢型

【辨证】头及全身水肿,按之有凹,头目眩晕,性情急躁,神烦不安,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小便短少。脉象沉弦,指纹青紫已入二关。

【施治】益肾利水,平肝息风。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枸杞、丹皮、白芍各8g,泽泻、山药、茯苓、车前子、牛膝、猪苓各1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头晕目眩者加天麻、双钩藤各10g,以平肝息风(可降压);水肿明显者加赤小豆10g,以利尿消肿。

4.脾虚水冷型

【辨证】水肿迁延不退,按之有凹,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腰酸肢冷,小便短少。舌苔薄白,唇干质淡,脉象沉缓,指纹沉。

【施治】温脾扶阳,固气燥湿。

【方药】温脾胜湿汤加减:附子、白术、茯苓、桂枝、党参各8g,甘草6g,干姜5g,泽泻、猪苓各10g。日1剂,水煎,分3次分服。

【加减】腹中雷鸣者加姜朴6g,陈皮8g,以和胃散寒;小便淋漓加黄芪、革薜各10g,以益气通淋;腰痛酸软者加仙灵脾、仙茅、杜仲各8g,以温肾利湿。

四、辅助治疗

1.验方

(1)桔梗5g,杏仁5g,木通5g,苡仁5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0g,大腹皮10g,陈皮10g,五加皮10g,葱白一小撮(以上为儿童量)。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肺气不宣,脾不健运,水停为患之慢性肾炎)。

(2)党参15g,茯苓9g,山药15g,苡仁15g,扁豆12g,芡实9g,莲子9g,半夏9g,陈皮6g,砂仁6g,香附9g,炙甘草9g,肉苁蓉9g,菟丝子9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脾肾两虚之慢性肾炎)。

(3)芡实15g,白术、枇杷叶、党参各6g,茯苓、淮山药、百合各10g,菟丝子、金樱子、黄精各12g。水煎服,日1剂,分2~3次分服(适用于小儿慢性肾炎,脾肾两虚证)。

(4)生黄芪、生苡仁、糯米各30g,赤小豆15g,鸡内金9g,金橘饼2枚。先以水600ml,煮黄芪20分钟捞去药渣,次入薏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次入鸡内金(研细末)和糯米,煮熟成粥。此为1日量,2次分服,食后嚼服金橘饼1枚(适用于小儿慢性肾炎恢复期,属肾阳虚或肾气虚者)。

(5)黄芪、淮山药、薏米、扁豆、谷芽各15g,龟版、粟米须各30g,杜仲12g。水煎服,龟版先煎,日1剂,分2~3次分服(适用于小儿慢性肾炎,属脾肾两虚型,以持续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者)。

2.针灸疗方

(1)体针:取三阴交、合谷,内关、足三里穴。水肿甚者加复溜、水分穴;腰痛者加委中、肾俞穴。进针得气后不留针,每天行针1次,6次为1个疗程。

(2)耳针:取肺、脾、肾、三焦、内分泌穴。首先取好穴位,用甲紫作好标记,消毒后选皮内毫针用钳子夹针刺入穴内,盖以胶布,嘱咐患者每天指压3次,以加强刺激。

五、调护

(1)慢性肾炎病程长,应坚持长期治疗,定期复查,以免失治而致肾衰竭。

(2)锻炼身体,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3)饮食以低盐、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巩固慢性肾炎的疗效。

(4)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每天按时活动,及时服药。

Ⅳ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在治疗慢性肾病方面效果显着。名医岳美中先生根据《冷庐医话》中黄芪粥治疗浮肿的经验,创制了黄芪粥用于治疗小儿慢性肾炎,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配方为:生黄芪30g、生苡仁30g、赤小豆15g、鸡内金末9g、金橘饼2枚、糯米30g。先以水600ml煮黄芪20分钟,捞去药渣,次入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次入鸡内金、糯米,煮熟成粥。此方对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的浮肿治疗效果较好,也能消除蛋白尿。

单用黄芪糯米煮粥也有效。做法是:黄芪30-120g,糯米30-50g,先煎黄芪,取汁,后入糯米,熬粥,每日食用。黄芪粥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已有悠久历史,宋代已风行。苏轼有诗“黄芪煮粥荐春盘”,可见苏轼是食用过黄芪粥的。民间还有用黄芪蒸鸭子治疗肾病的方子。

黄芪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也表现出色。例如,在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时,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及降压作用。黄芪每日50g,水煎分3次服,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还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

对于脑血管意外,近代宁波名医范文虎擅长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黄芪常用60~120g。此方为清代名医王清任的经验方,组成为:黄芪6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药15g、桃仁10g、红花6g、地龙10g。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现代用于治疗脑梗塞、脑血栓、糖尿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在治疗糖尿病时,消渴多汗,常一味取效。对于糖尿病伴有浮肿、面色黄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等。如果糖尿病导致的下肢溃疡或深部血栓,则用生黄芪60g,配合葛根30g,怀牛膝30g、石斛30g、赤芍30g、丹参20g等。

黄芪用于肿瘤化疗放疗及手术后患者,出现贫血、浮肿,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及感冒等症状,常是应用黄芪的指征。临床常用黄芪建中汤、十全大补汤等。本人曾治疗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主要症状为多汗、恶风,发高热,用黄芪60g、肉桂10g,配合真武汤,服药1周后,出汗恶风显着减少,治疗1年,病情稳定,几乎未出现发热。十全大补汤是常用的肿瘤后的体力增强剂,日本应用比较普遍。

黄芪还用于治疗慢性鼻炎,常用玉屏风散:黄芪15g、白术12g、防风10g。主治气虚自汗,容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经常用。方中可加用生姜3片、红枣10粒。

黄芪也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腰椎病、颈椎病、贫血等,可见关节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黄芪30g、桂枝10g、白芍药15g、生姜3片、红枣12枚。此方不可用甘草。

黄芪膏是传统疮药,对化脓性感染有生肌作用,尤其适用于“久败疮”。现代中医外科名医赵炳南先生有黄芪膏一方,用黄芪浓煎成膏,加入等量蜂蜜,混均匀后备用。

上消化道溃疡,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可用黄芪建中汤。组成: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生姜3片,红枣12枚,麦芽糖适量冲服。多适用于病情呈慢性化,有轻度贫血,自汗盗汗,喜欢吃甜食,舌质暗淡者。如体型消瘦者,黄芪不宜大量使用,否则会导致腹胀和食欲减退。

Ⅳ 中医治慢性肾炎

中医治慢性肾炎

你知道中医治慢性肾炎吗?在我们生活当中往往健康是我们最看重的,特别是有些慢性病是让我们很头疼的,中医是我们中华千百年的传承,那你知道中医治慢性肾炎吗?接下来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治慢性肾炎1

1、玉米须

玉米须10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20-30分钟,熬成300-400毫升液体,过滤后,每日2次分服。本方适宜于水肿明显兼高血压者服食,可用于急性肾炎之风热郁肺、湿毒蕴结型,或慢性肾炎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

2、乌梅

乌梅炭,每日3克,分2次服。服至七、八周。本方对消除尿蛋白疗效尚好,可用于肾炎之脾肾两虚、精血亏虚型。

3、茅根

茅根为最佳的利尿药。用鲜茅根60克(干的30克)煎汤频服。适宜于水肿、血尿患者。可用于急性肾炎风热郁肺、湿毒蕴结型。热毒肉攻、灼伤阴血型及慢性肾炎之脾肾阳虚、水湿泛滥型。

4、冬瓜

冬瓜500克,煮汤3大碗,分3次服。适用于急性肾炎之风热郁肺、湿毒蕴结型和热毒内攻、灼伤阴血型。

肾病的人要注意什么

1、经常进行检查

如果检查结果表明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增加,要需要进行复检。如果复检的结果还是阳性,就应该进行治疗,将白蛋白含量降回正常值。

2、日常严格控制

为了保持肾脏健康,或者防止肾病恶化,必须严格控制血糖含量。肾病的病因是葡萄糖超标导致AGE聚集。血糖含量越接近正常水平,对肾脏就越有益。依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尽量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保持在7%以下,6%以下更好,但是要保证不要发生低血糖。

3、定时测量血压

保持正常的血压并经常测量血压非常重要。如果血压过高(高于130/80毫米汞柱),就会慢慢对肾脏造成损伤。应该经常测量血压,并且学会如何自行监控血压。如果血压持续偏高,进行早期治疗就非常重要了。

4、小心用药

一定要避免使用会损伤肾脏的药物。当医生为您开药时(如治疗感染的抗生素),应该向医生确认该药物没有损伤肾脏的副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非处方药也可能会损伤肾脏。过量使用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同样会损伤肾脏,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

肾病的饮食禁忌

1、限制液体量

慢性肾炎患者有高血压及水肿时,要限制液体的摄入。每日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200-1500毫升,其中包括饮料及菜肴中的含水量800毫升。若水肿严重,则进水量更要严格控制。在排尿的情况下,则可适当放宽。

2、忌用强烈调味品

强烈刺激的调味品如胡椒、芥末、咖胆、辣椒等对肾功能不利,应忌食。味精由于多食后会口渴欲饮,在限制饮水量时,也应少用味精。

3、限制植物蛋白质

蛋白质摄入量应视肾功能的情况而定。着病人出现少尿、水肿、高血压和氮质滞留时,每日蛋白质的摄人量应控制在20-40克,以减轻肾脏的负担,避免非蛋白氮在体内的积存。特别是植物蛋白质中含大量的膘吟碱,能加重肾脏的中间代谢,故不宜用豆类及豆制品作为营养补充。豆类及豆制品包括黄豆、绿豆、蚕豆、豆浆、豆腐等。

4、慢性肾炎不能或少吃高脂食物

慢性肾炎患者有高血压和贫血的症状,动物脂肪对高血压和贫血是不利因素,因为脂肪能加重动脉硬化和抑制造血功能,故慢性肾炎病人不宜过多食用。但慢性肾炎如没有脂肪摄入,机体会变得更加虚弱,故在日常生活中可用植物油代替,每日60克左右。

5、限制含嘌呤高及含氮高的食物

为了减轻肾脏的负担,应限制刺激肾脏细胞的食物,如菠菜、芹菜、小萝卜、豆类、豆制品、沙丁鱼及鸡汤、鱼汤、肉汤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嘌呤高及含氮高,在肾功能不良时,其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对肾功能有负面影响。

中医治慢性肾炎2

首先是:什么时候会得慢性肾炎

(我们这里说的慢性肾炎,指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

这个答案是很可怕的,慢性肾炎最主要是发生在感冒之后,很多肾病专家甚至建议,每个人在感冒以后,都去做个尿常规检验,来确保自己没有患上肾炎。估计很少有人这么做的,但是,确实大多数的肾炎,都是在一次感冒之后发生的。

西医认为,这是细菌或者病毒(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在人体内造成了免疫反应,产生了免疫复合物,来到了肾脏,沉积在肾小球的基底膜等部位,引起了局部病变,这就是肾炎。当然,这是西医的一个主流的学说,还有其他说法,总之,现代医学界也在不断地更新,还有很多不同意此学说的派别存在,很多不懂得医学的人认为现在的西医就是真理了,不对,西医对于一个病常常会有很多种学说,大家都是在做猜测与验证,我们现在采用的只是主流学说的说法。其实很多西医资料中干脆说此病病因尚不明确。

在西医里面,慢性肾炎分成很多种,我就不给大家多说了。

西医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一般除了激素之外,基本就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了。这是不争的事实,西医检验的非常细致,一个患者,可以通过西医给确诊,这是西医的优势,我们必须承认,但是西医在治疗方面,确实不是足的,我去很多西医医院观察,发现他们给患者开的也常常是一些中成药。

还有一些其他的病因,比如某些毒物的.影响,有些人是用了一些有肾毒性的抗生素,还有使用了有肾毒性的中药(比如关木通)。

中医怎么认识慢性肾病

那么,我们中医是怎么认识慢性肾病的呢?中医认为,这是外感邪毒,留滞体内,潜伏在肾经,导致的疾病。

这里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慢性肾炎症状,大家需要了解一下,自己如何判断,如何去检查,检查哪些项目。

一般如果在急性期,叫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般发病比较急,小儿比较多见,具体的症状是感冒过后,发烧,浮肿,尤其是眼睑浮肿严重,尿量改变,有时候尿液变成红色,这就是肉眼血尿了,腰酸腰痛。很多时候血压会升高。如果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就需要去医院验一个尿常规,很简单,就可以发现问题。如果尿中红细胞高、尿蛋白高,主要是尿蛋白高,则可以向肾炎方面分析。现代医学在检验方面比较有优势,一般很快就可以发现问题。

但是如果反复发作,最终容易转变成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的症状比较复杂,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很多人都是到了肾衰的阶段才发现的。

一般慢性肾炎的症状表现有:浮肿、尿液改变、高血压、头晕、腹胀等,这些症状并不同时出现,这是以症状判断为主的中医的盲区,所以,此时西医的检验手段非常关键,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等都很重要。一般尿中如果出现尿蛋白或者大量变形的红细胞,则高度怀疑此病。

以前,其实以往中医治疗肾病的效果是不好的,很多人认为肾炎就是肾虚,因为患者腰酸腰痛,所以大多采用补肾的方法来治疗,很多还用补土的方法,因为浮肿就是水湿泛滥,补土可以祛湿利水。

但是,这样治疗效果很不好,中医对此一直也很困惑,在古代,这个问题也是一大难题。

阅读全文

与小儿慢性肾炎怎么治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铅球发力教学方法 浏览:720
手提式电锯使用方法 浏览:516
腿的训练方法 浏览:111
韵乐x5使用方法 浏览:75
煮绿豆汤的正确操作方法 浏览:56
腰突腿麻锻炼方法 浏览:963
八月份露天青菜种植方法 浏览:861
水库矶钓竿使用方法 浏览:122
最快的去湿方法有哪些 浏览:486
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 浏览:666
英文案例研究方法 浏览:491
中国移动盒子连接方法 浏览:577
菌落总数测定方法视频 浏览:216
汉腾x7后尾灯怎么安装方法 浏览:564
手机银行卡挂失最快方法 浏览:957
大众点火线圈线路检测方法 浏览:780
消防车高度计算方法 浏览:967
激进体能训练方法 浏览:466
电钻转速慢的解决方法 浏览:856
雅思解决问题方法 浏览: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