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乌药种植技术
乌药高产栽培技术
乌药原名叫附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由母根旁生侧根形成的块根,称附子、川乌,母根称乌头,又叫草乌。我县是乌药的适生区,一般亩产鲜药100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1500公斤,低产只有500公斤,干鲜比例为1:3,一般一亩可产干品300至500公斤,种植附子成为了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一、形态特征。属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厘米。块根通常2个连生,栽培品种的侧根通常肥大,倒卵圆形至卵形,直径可达5厘米;表皮茶褐色至深褐色、平滑,周围有瘤状突起,下部有多数或无细小须根,茎直立,圆柱形,青绿色,下部老茎多带紫色;叶互生,有柄,叶片卵圆状五角形,坚纸质或略革质,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花期6—7月,总状花序,花序轴上密生反曲的白色柔毛;小苞片窄条形,萼片5,呈花瓣状,花蓝紫色,外被短毛;果期7—8月,果长圆形,具横脉,黄棕色。
二、选地备耕。附子生长环境要求,气温:零下2℃至36℃之间,降雨量:1 000-1 200mm;海拔:500-1200m;年日照时数1 300一l 500h的地区。选择土层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田块种植,黏土或低洼积水地区不易栽种。最忌连作,前茬作物以水稻、玉米、蔬菜、小麦为好,亩施2000公斤农家肥作底肥,如果农家肥不足,可增加50公斤N、P、K≥35%的复合肥与土壤浅翻混匀,使土壤疏松、平坦,开好排水沟。
三、选好种子。附子品种宜选倒卵形、个圆、中等大小、色泽新鲜、芽口紧包、无病虫的健壮块根。这样的种子出苗秆粗、健壮、抗病抗逆力强、所结的附子一般个大而圆、商品率高。凡块根瘦长,倒锥形的不宜作种。对无根毛,或根毛少而短,毛上长有根瘤菌的,块根上有病菌、黑斑、霉烂、缺芽的附子不能做种。种根挖出后,放在背风阴凉的地方摊开(厚约6厘米)晾7—15天,使皮层水分稍干一些就可栽种。一般大附子用于商品生产用种,小附子做繁殖种子使用栽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种30 分钟。
四、合理密植。种根挖出后,放在背风阴凉的地方摊开(厚约6厘米)晾7—15天,使皮层水分稍干一些就可栽种。播种时间最宜在立冬前
② 种植乌药行距是多少
乌药是很好的中药材,下面就由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乌药也叫做附子,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侧生的块根具有药用价值,乌药叶辛,性热,有毒,具有回阳救逆、温中止痛和散寒燥湿的功能。乌药喜欢生长在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又有灌溉条件的砂壤土里,种植乌药千万不要连作,否则会引起病虫害,影响乌药的品质。
乌药的种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选地整地: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通常以水稻田为前茬最好。在水稻收获以后,秸秆放在田水里,使秸秆充分熟化,增加肥力。从大雪开始,犁深20-30厘米,三犁三耙,务必使土块细碎、松软,10月下旬)每亩地施厩肥或堆肥4000-5000千克做底肥,按宽1.2米作畦,畦面宽1米,把过磷酸钙50千克、菜饼50千克,碎细混合撒入畦面,搅拌均匀,拉耙定距,以备下种。
2. 繁殖方式:选择品质优秀的种根,乌药的块根按大小可分三级,一级每100个块根重2千克,二级重0.75-1.75千克,三级重0.25-0.5千克,一级和三级多用作乌头种根,二级块根用作乌药种根,每亩用块根11000-12000个,为130-150千克,凡是块根皮上带黑疤,水旋病和有伤口和病虫害的块根,不可以统御作种。乌药的种根挖出以后,放在背风阴凉的地方摊开晾7-15天,使乌药的皮层水分稍干一些就可以种植了。11月上中旬在畦中按顺序以行距18厘米,株距15厘米,窝深12厘米稳苗入坑栽成3行,然后覆土9厘米厚,成鱼背形,有利于排水。在种植乌药的时候每隔10株间可以多栽1块根,有利于补苗,确保丰产。可以在两侧套种胡萝卜,第二年2月收获萝卜,并且在修根以后套种玉米,收了玉米又可以栽包心白菜。
3.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11月中旬前后浅锄草1次,保持田间无杂草。
(2)补苗:第二年早乌药的春苗出齐后,及时进行补苗,取乌药的健苗带土补裁,压实,浇清水有利于乌药的成活。
(3)追肥:乌药通常追肥3次。2月上旬乌药出现5-6片叶子的时候,每亩用尿水肥3000-3500千克在行间挖小沟顺沟灌1次;第二次在5月份乌药修病根以后,施入人粪尿3000-3500千克,或者油饼肥250千克,每3株间挖1穴施人肥料盖土,第一、二次追肥窝要离开;第三次在8月上旬进行,每亩用人畜粪水1000千克,尿素10千克,兑1000千克水淋灌。在追肥的同时进行培土,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