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房颤最好治疗方法
房颤是一种心律不齐,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能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甚至需要截肢。那么,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药物治疗是房颤的一种治疗方法,药物能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以及胺碘酮等。药物治疗能控制心室率,保证心脏基本功能,降低心房颤动引起的心功能紊乱。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电覆律或导管消融治疗、抗凝治疗等。抗凝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过度抗凝会导致出血,抗凝强度不足则无疗效,因此需谨慎。
一般情况下,非药物治疗创伤较大,治疗失败时需立即使用药物治疗。但无论选择何种方法治疗心房颤动,治疗原则都是恢复窦性心律,以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对于无法将心律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患者,可以先通过药物降低心率,然后继续使用抗凝药物,防止脑卒中或血栓形成。
因此,房颤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到大医院进行稳定治疗,防止出现更严重的疾病。房颤患者通常心律过快,比正常人快很多。房颤的发病原因很多,通常与心脏疾病有关,但也与压力过大有关。上述文章中介绍的治疗房颤的方法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转复窦性心律药物:新发房颤在48小时内的自行复窦比例很高,约24小时内60%,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顿服。房颤持续大于48小时小于7天者,可用静脉药物转律,如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达50%。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一周的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律效果降低,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常用药物包括:
1)β受体阻滞剂:最有效、最常用,常单独应用。
2)钙通道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尤其在运动状态下的心室率控制优于地高辛,与地高辛合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多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洋地黄:紧急情况下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多用于伴有左心衰时的心室率控制。
4)胺碘酮:可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建议用于慢性房颤长期心室率控制,仅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首选胺碘酮与洋地黄合用。
2.非药物治疗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彻底根治房颤。
1)电覆律: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重新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适用于紧急情况的房颤如心肌梗死、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衰等,房颤症状严重,病人难以耐受,上次电覆律成功,未用药物维持而又复发的房颤。电覆律不是根治房颤的方法,病人的房颤往往会复发,且部分病人还需要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2)导管消融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
3)外科迷宫手术: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手术效果好,但创伤大。
4)抗凝治疗: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使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降低68%。但抗凝治疗并不能消除房颤,不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如心悸、乏力、心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