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半导体原材料到抛光晶片的工艺流程
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器件在电子工业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然而,用户往往忽视其制造过程。本文将详细阐述从原材料到抛光晶片的完整工艺流程。
从半导体原材料到抛光晶片的工艺流程分为几个主要步骤:
首先,通过化学处理,将二氧化硅转化为高纯度的多晶半导体。然后,控制直径大小,切割形成晶片。最后,通过腐蚀与抛光形成平滑表面,即可制造半导体器件。
单晶硅生长是半导体工业的关键步骤。超过九成的单晶硅采用直拉法(Czochralski法)生长。此方法通过将硅棒在熔融状态下旋转拉出单晶。
硅的原材料为石英砂,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获得电子级硅(EGS)。然后,使用EGS与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所需单晶硅。
Czochralski法使用拉晶机进行,包括熔炉、拉晶机械装置与环境控制系统。多晶硅放入熔炉,加热至熔点,籽晶插入熔融液中,逐渐形成单晶硅锭。
晶体生长过程中,通过向熔融液中加入特定杂质原子,控制掺杂浓度。平衡分凝系数决定掺杂分布,影响晶体质量。
为实现均匀掺杂分布,可采用较高拉晶速率与较低旋转速率,或在生长过程中持续添加高纯度多晶硅。
区熔工艺可生长更高纯度单晶硅,通过RF加热器沿多晶硅棒轴向移动,形成悬浮熔融带,生长出单晶硅。这种方法适合制造高功率与高压器件。
晶体生长后,去除头部与尾部,磨光表面,确定直径。沿着轴向磨出主磨面与次平面,用于指示晶向与导电类型。切割成晶片,研磨至2um平坦度。
最后,进行抛光,提高表面平整度与洁净度,为后续光刻工艺做准备。
硅晶片存在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与体缺陷。点缺陷影响杂质扩散与氧化工艺。线缺陷,即位错,降低器件性能。面缺陷表现为晶格不连续。体缺陷源自杂质淀积,影响晶体质量。
晶体生长过程中,直拉法产生的单晶硅含有较高氧与碳浓度。典型碳浓度10^16~10^17个/cm³,氧浓度10^17~10^18个/cm³。这些杂质通过高温处理挥发,去除杂质与缺陷,利于器件制造。
本文详细阐述了从半导体原材料到抛光晶片的完整工艺流程,涵盖了单晶硅生长、掺杂分布、晶体缺陷与表面处理等关键步骤,旨在提供深入理解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