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钙制剂中钙含量的测定
【摘要】 对EDTA测定Ca2+的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比较,并从溶液配制、所用指示剂、氢氧化钠加入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完善和优化了EDTA测定Ca2+的实验测定方法。该法适用于锂钙质量比≤1的天然水、地下水和卤水样品中钙的容量法测定。
【关键词】 容量法;EDTA;钙;钙指示剂
在天然地表水、地下水和油气田水中,通常含有丰富的Ca2+,其含量测定一般常采用EDTA容量法测定。但已有的文献中关于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Ca2+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从溶液配制、所用指示剂、加碱量(pH值)等三个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以该法结果在滴定分析允许的0.3%相对误差范围内,且更便于观察和易于应用为前提,完善和优化了EDTA容量法测定钙的实验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溶液
钙标准溶液1,2:基准CaCO3(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批号:20050531)在烘箱中180℃灼烧4 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准确称取4.993 9、2.503 9 g,用二次蒸馏水分别转入1 000、500 mL容量瓶中,摇匀,放置一昼夜,稀释至刻度,Ca2+含量分别为1.999 7、2.005 3 mg/mL。
2 mol/L NaOH溶液:取NaOH饱和溶液50 mL,再用水稀释至500 mL,溶液保存于塑料瓶内。
钙指示剂1:5%固体混合物指示剂。称取5 g钙指示剂和NaCl(A R)试剂95 g,于玻璃研钵里小心混合并研细,然后盛于广口棕色瓶里保存〔1〕。钙指示剂2:0.5%液体指示剂。称取0.5 g钙指示剂,溶解于50 mL丙酮中,加50 mL水,摇匀,放入棕色滴瓶中备用。钙指示剂3:0.5%液体混合物指示剂。称取0.5 g已研磨好的固体指示剂(钙指示剂:氯化钠质量比为1∶19),溶解于50 mL丙酮中,加50 mL水,摇匀,放入棕色滴瓶中备用。
EDTA标准溶液:称73.81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AR)溶于水中,分别用钙标准溶液1和钙标准溶液2标定,其浓度为0.049 62 mol/L。其它溶液按常规配制,实验所用水均为经电渗析脱盐、混合床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的二次蒸馏水,其电导率≤1.2×10-4 S/m。
1.2 实验方法
取一定量钙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m1/mg),加入一定量的2 mol/L 的NaOH溶液,加入指示剂,用水稀释至50 mL,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酒石红色突变为天青色。计算实验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并比较计算结果是否在滴定分析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Er=m1-c1V1M
式中:Er为误差,单位%;m1为移取钙标准溶液的质量,单位:mg;c1为EDTA的浓度,单位mol/L;M为钙的相对原子质量;V1为EDTA的滴定体积,单位:mL。
2 结果与讨论
2.1 钙基准物质的处理方法
本法中采用的钙基准物质为碳酸钙。常见的EDTA滴定钙的几种方法中,碳酸钙基准物质的溶液配制可分为两类:① 将干燥恒质量后的碳酸钙基准物质,用少量水转入容量瓶中,然后逐滴加入1∶1的HCl溶液,不断振荡,使其完全溶解,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1〕;② 取干燥恒质量后的碳酸钙基准物质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取1∶1 HCl分数次加入,边加边摇动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蒸馏水,将溶液煮沸,逐去二氧化碳;冷却后,冲洗表面皿,将溶液定量转入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2〕。上述不同方法的实验结果对比见表1。
对于方法1,实验探讨了容量瓶里残留的CO2是否影响滴定实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方法1实验结果符合误差要求,因此本实验中的钙基准溶液采用方法1配制。表1 溶液不同配制方法的结果比较表2 不同溶液测定Ca2+的结果比较
2.2 不同指示剂对钙测定结果的影响
早期用于测定钙的金属指示剂主要为紫尿酸铵,近年来则多采用钙指示剂。钙指示剂化学名称为2�羟基�1(2�羟基�4�磺基�1�萘偶氮)�3�萘甲酸,又称钙红,NN指示剂,是一种黑色粉末,使用时根据配制方法不同有固体和液体之分。
常用的几种指示剂及配制方法见上述试剂部分。使用不同指示剂进行测定的分析结果见表3,各指示剂用量及使用情况见表4。由表3可见,使用该三种指示剂,均可对Ca2+进行容量分析,测定结果在滴定分析允许的0.3%误差范围内。但由于表4所述的原因,本文使用更为方便的指示剂2,即0.5%的液体指示剂。表3 不同指示剂对Ca2+测定结果的影响表4 各指示剂用量及实验结果比较
2.3 氢氧化钠的加入量
移取20 mL试样于锥形瓶中,分别加入2 mol/L NaOH溶液 0.5、1.0、1.5、2.0、3.0、5.0、7.0mL,采用0.5%液体指示剂为指示剂,实验结果见表5。由表5可见,在试样中分别加入2 mol/L的NaOH溶液0.5、1.0、1.5 mL,即溶液pH≤9时,实验测定值与真实值的误差较大,尤其是pH<9时,误差已大大超过滴定分析允许的误差;而分别加入2 mol/L 的NaOH溶液为2.0、3.0、5.0、7.0 mL时,发现溶液的pH在12~14之间,此时,实验测定值与真实值的误差,符合滴定分析的实验要求≤0.3%。但由表5可以看出,加入的NaOH量太多时,误差有变大的趋势,且随着NaOH的不断加入,溶液浑浊现象严重,易吸附指示剂,不易辨色。故本文选择2 mL作为加入NaOH溶液最为适宜的加入量,该加入量与文献〔1〕的结论一致。表5 加入不同NaOH体积量对测定Ca2+的影响
3 结 论
通过系列的实验对比研究,完善和优化后的EDTA容量法测定钙的分析方法为:取一定量样品于锥形瓶中(V),加水稀释至30 mL左右,边摇边滴加2 mol/L NaOH至溶液出现混浊时,滴加4滴0.5%液体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适量滴定后,再补加2 mol/L的NaOH溶液2 mL,继续滴定至酒石红色突变为天青色即为终点,记录EDTA溶液的耗量(V1),计算式为:
ρ(Ca2+)/(mg/L)=c1V1m/V
式中:c1为EDTA的浓度,单位mol/L;V1为EDTA的滴定体积,单位mL;m为钙的相对原子质量;V为样品溶液的量,单位mL。
本法主要适用于地表水、地下卤水、油田水中锂钙质量比≤1的水样中Ca2+的准确测定,误差可保证在±0.3%以内。对于含锂卤水样品,当其锂钙质量比≥1时,卤水中锂离子将严重干扰EDTA容量法测定钙,有关研究结果另文介绍。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分析室. 卤水和盐的分析方法〔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52-54.
⑵ 测定钙的吸收率有哪些方法
为了挑选适合自己的补钙产品,一些补钙族还把形形色色的同类广告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很多厂家都在钙制剂的吸收率上做文章。如有的说“沉积好,吸收快”;有的宣称“颗粒小,好吸收”;有的说“一定要加维生素D才能吸收”;有的甚至还用到了“原子钙”、“纳米钙”等新名词。那么钙的吸收率到底是怎么回事,从吸收率的角度考虑,我们应如何选择钙制剂呢?
钙的吸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影响因素非常多,而且与人的个体状态密切相关。钙含量高、溶解度高的钙制剂未必就一定在体内有较高的吸收率。通常当机体处于钙缺乏状态时,对钙的吸收率就高,反之则钙的吸收率就会较差。另外,儿童补钙其吸收率就高,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就相对较弱。
胃肠道功能不正常时,各种营养素的吸收都较差,钙也不例外。而当内分泌系统出现疾病时,钙的吸收会发生大幅度变化,这时就绝不是靠改变钙片的种类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测定钙的吸收率有很多方法,有些用人类离体的小肠进行试验,也有些用动物等进行测试,但这些都不能真实地反映其在人体内的吸收率。而真正在活体的人身上测定钙的吸收涉及到高昂的费用及伦理学问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根据现有的资料,各种钙制剂的吸收率差别并不是很大。如碳酸钙为39%,乳酸钙为32%,葡萄糖酸钙为27%,柠檬酸钙为21%,L—苏糖酸钙为30%。对于那种在药品中标明钙吸收率超过40%甚至达到90%以上的钙制剂,我们就有必要追问一下,这种试验是在人体小肠内完成的,还是在动物尤其是严重钙缺乏动物试验中完成的呢?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钙制剂吸收率超过人体小肠主动与被动吸收的极限—40%左右的文献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