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医扶阳派脉学左手脉详解
扶阳医学,一个在中医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与学习的学术流派,尤其在近十年间形成一股学习潮。历经近200年的传承、探索与总结,扶阳医学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理法方药体系,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展现出显着效果。其核心思想强调阳气的扶助,与《黄帝内经》中的“谨守病机”相呼应,理论根基和辨治原则与《伤寒论》一脉相承。
扶阳医学在脉诊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其中左手脉的解析尤为重要。轻取脉法主要考察整体,通过轻轻搭上去的方式,了解心包、胆、小肠的气机,以判断是否存在胆病。而沉取脉法则着重于检查肾脉,强调脉象的缓、力、神,以及肾脉是否沉取至骨、有力有神,这反映着正气的盈亏。若出现浮、紧、滞等脉象,提示病邪入侵或正气亏损。
膀胱脉是扶阳医学的一个重要脉象,它反映了膀胱气化功能以及外邪入侵的情况。浮紧之象提示可能有风、寒邪气入侵,而临床中需要结合病情综合判断。肾脉的考察则进一步深入,不仅看其是否沉取至骨、有力有神,还关注其是否浮起,这反映着正气的流失或外越。左尺脉浮时,多为病情危重或虚阳外越的迹象,需根据临床情况妥善处理。
在其他脉象的解析中,胆脉主要考察受风、胆囊炎、熬夜、饮酒等情况,而肝脉则需玄而有力、畅达,反映出肝气的条达与否。心包脉滞或紧等现象提示心包受邪,需注意心包与心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肺对心脏的护卫作用。
心脉洪勾有力,反映了心气、心血充沛,功能正常。洪勾脉的形成,犹如如意的勾起,呈现为心脉内部的回漩涡,体现心脉的标准形态。在理解心脉的同时,需关注其与五脏的整体关系,以及心脏作为人体泵的作用,维护心脏健康对于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贰’ 教你在睡觉中养阳——一天中的阴阳特点(转载)
时下,中医养生方兴未艾,猛龙过江各显其能,中医的火神派开创的扶阳理论似乎深得人心,并演化出各式各法。什么附子兴阳,火疗壮阳,艾灸补阳,小分子水扶阳固肾……。殊不知,我们在追求各种各样的养阳方法的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不少的银子,却未达到想要的目的,反而将自己的身体搞得乱七八糟,越来越差了。
其实,普通人养生扶阳的方法根本无需外求,就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将睡功贯彻落实到每天的实际行动中,人体的阳气自然旺盛充沛,外邪不干!
下面来说说一天中的阴阳之气是怎样交替变换的,人应该怎样按此要求进行养阳
将一天分成四等分:
子时(23——1点)到卯时(5——7点)为阴出阳的过程,
卯时(5——7点)到午时(11——13点)为阳发散的过程,
午时(11——13点)到酉(17——19点时)为阳入阴的过程,
酉时(17——19点)到子时(23-1点)是阴收藏的过程。
在这四个区域中,早上子时到卯时,是阴出阳的过程,也就是将人体中的阴气转化为阳气的过程,这个时间段,如果人能早起,并舒展身体,无论是练功、活动、干活,都是在将人的阴气转化成阳气的过程,就有扶阳、补阳、壮阳的作用。
卯时到午时,它是阳气发散升腾的过程,这个时间段多多活动,锻炼身体,就能使人的阳气更好的输布到全身的各个部位,不至郁结。
午时到酉时,它是阳气入阴的过程,这个时候适当的小睡,就能帮助阳气更好的入阴,具有很好的滋阴、助阴、固阴的作用,还能将人外在的阳气导入体内,帮助体内的阴气更好的向阳转化。
酉时到子时,它是阴气进一步收藏的过程,使阴的物质回归到人体的最深层、脏腑与骨髓之中。
早起能够将自身的阴气更多的转化成阳气,可助阳兴阳,这个好理解,那早睡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养阴了,没有养阳的作用,还有砍伐阳气的作用。错了,大错而特错!!!
早起是纯粹的养阳之道,而早睡才是真正的养阳养阴之道。早睡,既可养阳又可养阴,它能阴阳同养。
什么是阴气,简单的说,天中的气浊了、多了,阴气就多了。天中的气清了、气少了,阳气就多了。故经言,“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就是说,浊的东西,不管是气也好,尘也好,都要归之于地,天空清静了,阳自然就多了。
气多则浊,浊气为阴。试想下,我们平常看到的天空,如果乌云滚滚,阴云密布,那是不是阴气太多,浊气太重,阳气不布的结果。这个时间是通过给地球艾灸壮阳、将乌云驱散呢,还是让其下场雨好。不用讲,下场雨自然就清静了,阳气就来复了。
下雨,就是地球自然界阳入阴的过程。同样的,我们人早睡,就能使体表的浊气在睡眠状态下,在心无旁婺的状态得到清静,得到雨降。
早睡养阴,同时养阳,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孩学习玩撒了一天,到晚上疲劳了,通过睡一觉,第二天又精神百倍。
早起,将阴气转化成阳气,是最简单最易做的养阳方法。
早睡,将阴气收回人体之中,滋阴助阳,也是最简单既养阴又养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