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蘑菇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蘑菇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发布时间:2024-09-17 18:10:38

Ⅰ 蘑菇怎么种植

一、菇房要求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环境清洁,房子朝南,顶上设风筒,墙壁上开设南北对称呈长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风防雨,室内能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冲洗,或便于每次栽培加垫新土夯实。四周墙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内每次可用药剂熏蒸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制,木制或铁制,床宽1.2米,横档以毛竹或杂木搭架,摊上芦垫等。床与床间距0.4-0.6米,底层距地面0.3米;层与层间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留出走道。参考以上条件,各地可根据情况,利用简易房室加以修理利用,或因地制宜搭盖菇房。
二、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要经堆制发酵处理,分解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过去多采用一次发酵,发酵不甚完全,养分末得到充分分解,杂菌和虫害还有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发展了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
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粪便和麦草、稻草等配制而成。约7月上、中旬开始堆制,粪草比例一般为7:3或6:4。稻草类要先晒干切断,粪便要晒干粉碎。其它配料为少量的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培养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湿,一层草一层粪堆好,然后可覆盖草帘保温湿。建堆3-4天后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够可加水增温。7-8天以后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后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0克过磷酸钙。堆制后约13天,即完成前发酵。趁热将料搬进菇房,在菇床架上摊开,密闭房内窗户,迅速将室温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时,而后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内加温可用煤炉或蒸汽管道,并维持室内一定湿度,这就是后发酵。后发酵是蘑菇培养中一项新技术,有杀虫灭杂菌的效果。并使培养料中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于嗜热性微生物的活动,大大地改善了培养料的质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了。
三、播种及覆土
料温下降到28℃以下时,即可开始播种。将培养料整理成平面,厚度12-15厘米,采用穴播,株行距约9×9厘米,每瓶菌种(750毫升)约播1平方米,若要发菌快,可多播一些。播种后需注意保湿,菌丝开始萌发生长时,要逐步加强通风,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并控制杂菌生长(发现时可挖去)。菇床上要覆盖细泥团,蘑菇子实体正常形成,生长。可用晒干的菜园土上豆类土等肥土块过筛,大泥团约鸽蛋大小,小泥团约花生仁大小。当菌丝体发满表面,并已深入培养料之大部份时即可进行,先盖粗土,(约2.4厘米厚,含水量20%),后盖细土(约1.2厘米左右,略干)。
四、水份管理
蘑菇的水分管理要做到少喷勤喷。培养料和覆土层基本是底湿上干,内湿外干。温度保持在10-18℃,最适宜于实体形成生长。发现粗细土层上有小菌蕾时,要喷施出菇水,当子实体发育到有豆粒大小时,可多喷水,以利发菇。出菇期间,空气湿度保持80-90%。秋菇采摘三批后,气温降低,可用0.2%尿素或硫酸铵,腐熟的人粪尿、畜尿或1%葡萄糖追肥。入冬后,加强管理,还可试验用增加菇房室温的办法继续产菇。春菇生产约在3月份开始,管理需保温保湿,适时喷水,并在每批菇采摘后,下批菇蕾形成前喷施追肥。
更多种植技术 请 网络 〉种地网。海量技术等你来发掘

Ⅱ 蘑菇菌种自己怎么培养

蘑菇菌种的培养方法:

1、地沟覆土法:

选地势平坦的场地,挖深30厘米、宽1米、长不限的畦床,床底略呈龟背状,床与床之间相隔80厘米以上,并留好排水沟。畦床先用1000倍敌敌畏喷洒杀虫,用5%石灰水消毒杀菌。将发好菌的菌袋塑料膜包去,把菌棒横卧于床内,菌棒间相隔2~3厘米,排满畦床。把事先消毒过的覆土材料覆于菌棒上,浇一遍透水。

这时泥土必然会沉入菌棒之间,再次用土添铺,再浇水,一直到菌棒之间全都是稀泥为止。再在菌棒上铺一层4~5厘米厚的覆土,用水均匀的浇灌,直到覆土层全部吃透水,覆土工作结束。如果是在室外修建的畦床,要架设小拱棚,覆盖塑料膜或草莲等遮阴物。一般7~10天就可出菇了。

2、双排菌墙法:

把长好的菌棒塑料膜脱去,平摆成相距30厘米左右的双排菌墙,每层菌棒之间覆一层3厘米厚的土,每层菌棒都向内缩进,形成上窄下宽的塔形。中间的空隙用土填满。7~10天左右出菇后,从堆顶部浇水,使其自然补水。

(2)蘑菇的种植方法和技术扩展阅读:

蘑菇菌种的生长条件:

1、温度:蘑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也就是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所需温度不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2度,最适宜的温度为24~28度。子实体形成的最适宜温度为13~20度,低于10度生长缓慢,高于25度不易出菇。

蘑菇菌丝耐低温能力强,成品菌棒在零下 30 多度也不会被冻死,温度回升后菌丝可继续生长,并且不会影响后期子实体的形成和产量。在出菇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蘑菇生长得越快,但菌盖薄、质量差、颜色浅;温度低,蘑菇生长慢,但菌盖厚,质量好,颜色深。

2、湿度:蘑菇含水量达 90% 以上,水是主要含量。水是平菇分解吸收培养料基质中各类营养的必须的代谢环境,只有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才能进入平菇的菌丝细胞内,被吸收和利用。

3、光线:蘑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平菇不需要光线,在完全黑暗温度恒定的条件下菌丝生长得最好最快。这主要是因为光波中的蓝紫光对平菇菌丝有抑制作用。在出菇阶段,环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在出菇场所内能正常看报纸为度。

光线的作用是诱导出菇和使菌盖发育,研究表明:完全黑暗不能形成菇蕾;光线不足,容易长出柄长盖小的畸型菇;在适宜的光照下菇蕾才能形成和正常的生长。但是强光会妨碍平菇的正常生长。

Ⅲ 蘑菇家庭的种植方法是什么

蘑菇营养丰富,适合大部分人食用,那么蘑菇怎么 种植 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蘑菇家庭的种植 方法 ,一起来看看。

蘑菇家庭的种植方法
1、选料 选用新鲜、足干、金黄色、无霉烂的麦秸或稻草。

2、备足牛马粪 牛马粪是栽培蘑菇的重要有机肥料。发酵前-堆制-进床-播种-覆土备用-搔种-覆土-管理-采收!

制种方法如下: 牛粪、锯末的发酵 选未变质的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晒时要摊匀、晒透。然后贮存备用。将牛粪晒干、打碎后备用。另外,备足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将牛粪、锯末,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牛粪和锯末总重量0.3%的碳酸氢铵、2%的磷酸二氢钾、约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据其质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匀后,pH值为7.5~8)、2%的轻质碳酸钙。混合均匀后加水,使水分含量达68%~70%。然后建高1米、宽1.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约为10 天)。每次翻堆前,给料堆表面喷少量的石灰水,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料堆的中下部有变黑的趋势,可用木棍适当打孔通气。一般翻堆4~5次,时间间隔为10、9、8、7天。若时间来不及,可翻堆3次。发酵完后晒干备用, 发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处理办法:

(1)料堆不升温或升温缓慢。锯末发酵不如秸秆升温快,若发现升温较慢,可适当加入碳酸氢铵,调节碳氮比,促其升温。若温度能升到60℃以上,则不必调节。

(2)料堆中下部变成黑褐色,有异味。这种现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过大或过实,应抓紧翻堆,翻堆后打孔通气。 配制培养基 将麦粒煮透后,加入麦粒体积1/4左右的锯末发酵料,然后加人生石灰,将pH值调至7.5~8。按干麦粒的重量,加人1%~2%的轻质碳酸钙,拌匀后装瓶。锯末料必须细碎,不能有大块,防止因块内干心而导致灭菌不彻底装瓶时要将料充分混合。装瓶时瓶子要放正,不能过度倾斜。否则,装瓶后麦粒偏向一侧,锯末偏向一侧,装料后接入菌种。
蘑菇家庭的种植要点
一、菇房设置

1、菇房建设

修建菇房,应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房边有堆料场地的地方。竹木结构的菇棚,棚架要牢固,棚周墙体和棚顶要用厚膜覆盖,并挂盖草帘和遮阳网。棚的大小由栽培规模而定,一般以每棚栽培110~330m2的蘑菇为宜。

2、床架排列

菇床与菇房垂直排列。菇床四周不要靠墙,留出0.6米宽的过道,如菇房窄于3米,可只留一条中间过道。床架之间留过道0.6米,床架可搭4~5层,每层菇距0.6米,底层离地面15~30厘米,最上层距棚顶1.3~1.5米,长度据菇房而定。床架一般用竹木搭建,过道两端墙上各开上下窗一对;上窗距棚檐15厘米左右,下窗离地面10厘米左右。窗的大小以40×45厘米为好,每隔2~3条棚道的中间棚顶设一拔风筒,筒高1.3~1.5米,顶端装风帽。

二、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1、培养料的来源。主要有粪肥、稻草、麦草、饼肥、化肥、石膏,石灰等。

2、培养料的碳氮比(C/N)。在堆制过程中,如含氮量过低,会造成微生物活动减弱,料温不高,发酵不充分,易染杂苗。如氮过高,又会造成发酵后料中的氨、胺和酰胺含量过高,抑制蘑菇苗丝生长。生产中培养料发酵前的C/N为30~33:1,发酵后C/N为17:1。

3、培养料配方(以110m2栽培面积计标):

(1)干牛粪1000千克,大麦草1000千克,菜饼25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石膏粉40千克,石灰50千克,C/N为32:1。

(2)干牛粪1500千克,稻草、麦草各1000千克,饼45千克,石膏粉40千克,石灰40千克,C/N为2943:1。

在粪肥缺少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行无粪栽培。

堆料中大部分粪草配比6:4、5:5、4:6。

4、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1)堆制时间:在播种前20~25天左右进行。

(2)建堆与发酵:建堆前,将场地打扫干净。一般堆宽2.1米,堆高1.5米,料堆长不限。先铺一层稻(麦)草;厚度0.3米左右,四边整齐,不浇水,然后在上面铺一层薄牛粪,以盖没稻草为好,然后再铺一层稻草上面再撒牛粪;如此类推,大约铺10~12层。下面三层不浇水,从第四层起越往上铺,浇水越多,菜饼和尿素在建堆时逐层加入。堆好后,四边要整齐、垂直,顶部要堆成龟背形。堆好后要用草片或农膜覆盖,以防日晒雨淋。另外,建堆后,以料底部有水流出为度。

①常规发酵(一次性发酵),粪草堆发酵后,必须经常翻堆,以调节堆料的含水量,散发有害气体,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使培养料养分加快分解转化,同时,通过堆温杀死杂苗和一些虫害。第一次翻堆在建堆5~6天进行,主要是将上与下,内与外的料充分调换位置,使发酵一致,或热均匀。翻堆时分层浇水,使料内水分达到手捏有水滴滴下为度。第二次在第一次翻堆后4~5天,当堆温达到75℃左右并开始下降时进行。第三次在第二次翻堆后4天进行,此时料内含水量应在70%左右,加入石膏粉可以使料PH值为7.5~8。第四次在第三次后3~4天进行,第五次在第四次后3天左右翻堆5次后,2~3天使可进菇房。整个过程中,翻堆间隔期一般为6、5、4、3天。

发酵好的堆养料标准为:深咖啡色,无臭味、无氨气,生热适中,料草均匀,有一定的松紧度和香气。

②二次发酵,此法是近十几年推广应用的一种有效技术,整个过程分室外前发酵和室内后发酵。

室外前发酵:方法与常规发酵相同,只是堆期较常规发酵外10天左右,翻堆3次,当料温达70~75℃时,进房进行室内后发酵。

室内后发酵:包括升温、保温、降温三个阶段。培养料进房前,要先在料堆四周表面喷0.4%敌敌畏治虫,喷0.4%的甲醛灭苗,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堆,闷3~5小时后进房。

a、升温阶段,经前发酵的培养料,趁热进房,堆放在中、上层床架上,底层不放。随即关闭门窗,先让温度自行升温至45℃以上,再升加温。升温可用煤炉、电炉,也可室外明火升温。加温使菇房温度升至62℃,维持4~6小时。

b、保温阶段,这是后发酵的主要阶段,将料温降至52℃,保持3~4天。

c、降温阶段,待料温降至45~50℃左右时,保持12小时,当温度降至45℃以下时,开门窗使料温迅速下降,后发酵完成。

三、翻格、播种

1、翻格。培养料进房完成发酵后,开窗通风,然后进行翻格。翻松料层使粪草混合均匀,料层松紧一致,拣除杂质、粪块,平整床面,稍加拍紧,然后打扫地面,准备播种。

2、播种。当料温降至28℃左右时即可播种。播种前,检查料内有无氨气,料的含水量否合格(65~68%)。如有氨气,要重新补翻一次,散发氨气,如料的含水量不足,可用石灰水调节;过湿,可以加大通风。播种的方法有穴播、条播、散播、混播等。播种量因苗种类型和苗种培养不同而不同。

四、播种后的管理

正常情况下,播后1~2天就能萌发出绒毛状菇丝,3天就开始“吃料”。播种后3天后,随着菇丝的生长,应加大菇房通风量。播后7~10天,菇丝一般长满料面。菇丝吃料后,生长不快,有可能是料过湿、有氨气等原因造成的,可以从床架反面“戳洞”。增加料层通气性,排除有害气体;也可用镊子插入菇种旁的料中,撬松料,降低温度。一般20天左右菇丝到底,就可覆土。

五、覆土

覆土是蘑菇栽培中从单丝体生长向子实体生长转变的重要手段。当前推行的主要方法是“河泥砻糠一次性覆土”。具体做法是每100平方米需备含水量45%的粥状河泥700~750千克砻糠75千克,砻糠要新鲜,在使用前曝晒2天,在PH值为10的石灰中浸泡24小时,捞出用0.5%的敌敌畏杀虫。然后将砻糠和泥按1:10的比例拌和,使PH值为7.5。覆土厚度2厘米,上面用手刮干使厚度均匀。覆土后在料面打孔,适当通风。

六、覆土后管理

覆土后,前期床面一般不调水,以保湿吊菇丝(湿度75%)。若低于要求的湿度,可轻喷增湿。

(1)调水通风。调水原则是先湿后干,调水总量力10千克/m2,分三天调入,采取两头轻、中间重的喷水法,每次喷水时,应打开门窗通风。

(2)喷结菇水。当菇丝普遍长到土缝中,便进行大通风3天,抑制菇丝生长,促进线毛状菇丝连成线状菇丝横躺在细土中,线状菇丝开始扭结成原基,便可喷结菇水。喷结菇水后,大通风2天,然后减少通风,促使菇丝向上生长(吊菇),为以后持续出菇作好准备。

(3)喷出菇水。当蘑菇子实体普遍长到绿豆大小后,生长加快,需大量水分,就要喷“出菇水”。出菇水的用量和结菇水差不多,每25千克/m2,分5~6次喷,每次喷水量视床属子实体多少而定,菇多则多喷,菇少则少喷。喷水时间是在喷结菇水后的4~6天进行。喷水后,逐步减少菇房的通风量,增加菇房湿度,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

七、秋菇管理

蘑菇从播种到采摘一般需40天左右。我县一股9月下旬出菇,12月下旬秋菇结束。秋菇一般可采5~6批。秋菇管理主要 措施 是喷水、通风、保温。

1、水分管理

做到看菇用水,菇多则多喷,前期多喷,后期少喷。秋菇前期喷水应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

2、通风及温、湿度控制

蘑菇生长发育中,需要吸收氧气,排出CO2,另外培养料中的微生物在分解增差换气,保持菇房空气新鲜,在子实体逐渐长到采收期间,要增加菇房湿度。出菇期相对湿度要达到90%。

3、清理床面

每批蘑菇采收完毕,要及时清理床面。用镊子剔除冬菇根和死菇,然后补覆细土,喷水,并打扫菇房。

4、追肥

当秋菇第三批采收结束,这时培养料里的养分已大量消耗,常会出观菇体小,出菇少的现象。因此,应适当追施禽粪、畜尿、尿素、豆浆、豆芽汁、麦芽或施用1、2号健壮素等。

八、越冬管理

冬季寒冷,菇房温度在5℃左右,不适合蘑菇子实体发育。这期间的管理内容是保温、通气。一般每隔7~8天喷一次清水,含水量达15%左右(土面保持不发白)即可。室内温度保持在3~4℃,正常天气、每天开窗2~3小时。到3月中旬,当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便可调水和补充营养,气温达15~25度时,是春菇出菇的最佳时期。

九、采收

菇盖直经2~4cm,菇环未破、菇伞未开的采收,要求菇无泥根、无虫蛀、无机械伤,高峰期要勤采(每天2~3次)。要做到“三轮”(轮采、切、放),“三边”(边采、边切根、边分级),“三快”(快收、快装、快运),“一减少”(减少翻运次数)。

十、病虫害及其防治

蘑菇常见病虫害有:白腐病、软腐病、猝倒病、假蚊、蚤蝇、螨粪、跳虫、还有鼠妇等。防治方法主要是搞好菇房、培养料消毒,后发酵,注意菇房卫生,因病虫不同,适当用药(具体措施略)。
蘑菇的药膳做法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消食,清神,平肝阳。主治消化不良,高血压。

【用法用量】

每日鲜品400克,炒、煮食均可。

治高血压:每天鲜品500克,分2次食用。

元蘑是东北着名野生食用菌,它是蘑菇中仅次于猴头蘑的上品蘑。是极少数不能人工培育的食用菌之一。元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等营养成分,滋味鲜美,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其味道与海鲜相似,用元蘑做菜肴,荤素兼宜,有炒、炖、烩、烧等多种吃法,堪称“素中有荤”的山珍。经常食用具有加强肌体免疫,增强机体抵抗能力,益智开心,益气不饥,延年轻身等作用。元蘑入药,具有舒筋活络、强筋壮骨的功能,主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等症。

榛蘑是中国东北特有的山珍之一,是极少数不能人工培育的食用菌之一,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榛蘑味道鲜美,榛蘑炖小鸡等榛蘑菜肴是东北人招待贵客的不可缺少的传统佳肴。榛蘑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经常食用可加强肌体免疫力,益智开心,益气不饥,延年轻身等作用。榛蘑还可药用,可用来栽培名贵药材──天麻。草蘑和榛蘑相似,是家庭食用的首选。

猴头蘑也被称为猴头菇、猴头,因其形似猴头而得名为名贵野生食用菌。猴头蘑肉白、细软,微有轻香,猴头做法也有很多种,烹调后味极鲜美,故将“猴头、燕窝、鲨鱼翅”列为山珍海味之首。猴头蘑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猴头菌性味甘平,具有利五脏、助消化的功效,含有多肽、多糖和脂肪族酰等多种抗癌物质,有很好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对消化道癌肿有很好的疗效,并有利于手术后伤口愈合。

猜你感兴趣:

1. 蘑菇菌种植培养

2. 大棚蘑菇的种植方法

3. 种植蘑菇的方法

4. 松树菌蘑菇种植技术

5. 蘑菇的种植技术

Ⅳ 种植蘑菇的方法与技术

种植蘑菇的方法与技术是:准备基质、用具消毒、种植步骤、养护工作。

1.准备基质


蘑菇是微生物的聚落,因此对于太阳光是比较抗拒的,光照的强度较高的话会引起蘑菇的死亡,因此日常养护时要将其放在较为阴暗潮湿的地方,不让其接受到直射的阳光,温度稳定在大约5-32摄氏度左右就是最合适的。

阅读全文

与蘑菇的种植方法和技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头部按摩手法步骤图解教学方法 浏览:312
采矿威胁检测方法 浏览:173
紧致双腿锻炼方法 浏览:518
白酒的国标鉴别方法 浏览:983
qq上的活动中心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30
研究开发方法与技术路线 浏览:602
羊粪拿来种植果树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305
油品分析总硫含量方法和原理 浏览:470
劳动法年休假计算方法案例 浏览:448
甜瓜的食用方法 浏览:487
钢丝绳紧固件的安装方法 浏览:254
芭乐树生根方法视频 浏览:495
早上犯困应该吃什么方法解决 浏览:547
人文研究范式的理解方法论 浏览:215
多功能伸缩锄头的研究方法 浏览:312
一个数乘上100的计算方法 浏览:908
哑铃的正确的锻炼方法最新 浏览:526
常用的开源方法 浏览:265
建行信用卡的使用方法 浏览:800
我的世界手机版附魔台的方法 浏览: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