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中国传统养生学包括哪些方法

中国传统养生学包括哪些方法

发布时间:2024-06-24 18:13:25

Ⅰ 中国有很多传统的养生方法,哪些方法比较实用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养生,健康无疾、长命百岁是人们养生保健的目的。养生不是现代才兴起的,养生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养生的吗?古代流行的养生法有哪些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些古人推崇的养生法,现代人想延年益寿不妨学着点。

六、减毒养生

古人认为,人体很多疾病都是各种“毒”诱发的,比如伤于饮食而生出的湿、热、痰浊之毒,外邪入侵之邪毒等。所以,古人提出了“减毒”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等措施,减少体内积聚之毒,进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这6种养生法可以说涵盖了养生的方方面面,现代的诸多养生方法都是由此发展而来,希望您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在养生之路上对您有所帮助。

Ⅱ 古代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养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中国是最讲养生之道的国家。古代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古代中医养生方法,欢迎阅读。

古代中医养生方法

1.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2. 动形养生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都说明古人认识到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3.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闭岁,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4.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益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比较适宜;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5.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皇帝内经》经轿拆睁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最简便的方法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人体的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病,足三里穴则对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有效。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濡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性欲无节制,精血亏损过多,会造成身体虚弱,减损寿命。如果妇女性欲无度,也会导致肾气衰竭。晚婚、节育等保养阴精措施,可防阴精妄耗,延缓衰老。

6. 顺时养生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7. 修身养生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8.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御伍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9. 减毒养生 人若喜怒无常会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疫疠(传染病),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均可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他措施,减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早衰,延年益寿。

古代养生秘诀

足浴养生法

“足浴”即用热水泡脚。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认为,五脏六腑自足三阴经(脾、肝、肾)始,踝部以下有66个穴位。在中医看来,热水泡脚如同用艾条灸这些穴位一样,有推动血运、温煦脏腑、健身防病的功效。现代医学测定,人脚的温度保持在28~33℃时感到最舒服。老年人动脉硬化,供给脚的血量减少,比年轻人怕冷,脚底受寒发凉,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罹患疾病。因此,经常保持又足温暖,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使全身血脉流通,有利于身心健康。其具体做法是;“足浴”要求热水泡脚时间长些,必须感到全身热乎乎,额头有汗感。水温最她保持在60~70℃之间,开始时水温可在40~50℃左右,连泡连加些热水。热水漫过踝关节为宜,“足浴”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冬季为最好。 护胸养生法

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胸腔的保养,认为保养得当,可抗邪防病,强身健体。胸背部的保护以保暖避寒为主,此外还要加强胸部的锻炼。我国古代医学家在实践中创造了一套以按摩和击打并重的护胸养生法。经验证明,此法能宽胸顺气,活血提神,延缓衰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如经常按摩或拍打胸部,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冠心病、肺气肿、肌肉发育不良,并能治疗胸闷、心慌、气急、肋痛等症。其具体做法是:

①捶胸:站立,全身自然放松,冬天宜脱掉棉衣,双手握拳,先用左拳捶右胸,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然后再用右拳捶左胸。左右各200次。捶胸后,接着捶几下背,深呼一口气或长啸一声,更有助于呼吸吐纳。老年人可由别人同时捶背部,效果更佳。捶胸时动作要先慢后快,快慢适中,不要过猛。

②拍胸:五指并拢,手掌微屈,用掌拍击胸部。既可单手交叉拍胸,亦可双手同时拍击两侧胸部。自上而下,反复数遍。

③擦胸:两手搓热,先右手、后左手自上而下平擦胸部,使胸部微热。再两手呈梳子状,分别从上而下在两侧胸部梳理,反复10次。

静坐养生法

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就主张要摒弃私欲,在静中养生。明朝的王阳明继承、发扬了这一学说,创建了静坐术。文学巨匠郭沫若年轻时疾病缠身,痛苦不堪,后来练习静坐,顽疾消除,一直活到86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静坐时人的耗氧量显着下降,心脏负荷减轻,脑血流量增加,人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大脑功能得到积极调整,从而大大提高了人的身体素质,使人耳聪目明健康起来。静坐养生的具体做法是:

①姿势:头自然正直,忌僵硬,鼻正对肚脐,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舌舐上腭,宽衣松带,腰背放松,肩肘下沉,但不用力;身宜平直,脊椎要正,背勿靠它物,胸部可略前倾;手心向下,自然地轻放在靠近小腹的大腿根部;两脚平行着地与肩同宽,座位以屈膝九十度为宜。

②呼吸:吸长而缓,呼短而促,行之不经意之间,静坐特别讲究运气,要求自然、不用力、摒杂念、意在丹田。

③时间:清晨和临睡前较好。地点不论,每次静坐30分钟。

叩齿养生法

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明代百岁寿星冷谦在谈长寿秘诀时,也强调“齿宜常叩”。扣齿的具体做法是:晨起先叩臼(后)齿36下,次叩门(前)齿36下,再错牙叩犬齿各36下,最后用舌舔齿周3~5圈。早、中、晚各叩齿一次,多做更佳。早晨叩齿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既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大有好处。

摩腹养生法

唐代名医孙思邈“常以手摩腹”作为养生之道。宋代诗人陆游也常作“摩腹功”。他们都成了古代闻名的长寿者。现代医学证明,摩腹不仅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功能,而且还能加强胃肠道的血液循环,防止胃肠消化功能失调。摩腹可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

①以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剑突下(即心窝部),先左后右顺摩圆各转21圈。

②三指由剑突下再向下顺摩,边摩边移,摩至耻骨联合处为止,往复21次。 ③由耻骨联合处向两边分摩而上,边摩边移,摩至剑突下为止。

④以脐为中心,用右手掌向左绕摩21圈,再以左手掌向右绕摩21圈。这里要注意的是,摩腹宜在饭前或睡前进行。手法以柔软舒缓为宜,体位可采取坐式或仰卧式,应凝神静心,排除杂念。另外,消化道疾病出血或炎症期间,不宜摩腹。

摩灸足三里养生法

中医针灸歌诀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意思是说,若要使身体安康强健,就得经常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在膝盖骨外侧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在人身360个穴位中,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首推足三里,此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寓祛病延年之功效。国外医学界也将此穴称伟保健穴”、“长寿穴”。因此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练习此功的具体做法是:

①拇指与食、中指相对,右手拇指按于右侧足三里穴,先顺、逆时针各揉按32次,然后换手,同样揉按。

②临睡前取仰卧姿势,或先将左足的外踝,压在右小腿的足三里穴上,进行按摩。每次约按压10多分钟,穴位处往往会产生酸胀、重麻等感。个别有经络敏感的人还会产生酸麻向上或向下传导的感觉。如果胃部、腹部不舒服,胃腔部发胀或疼痛,经按压足三里穴后,即能缓解。

③捶足三里,用两手小指的指关节头(拳心向上)捶足三里,捶时胫骨前肌有明显的酸胀感,对防治肠胃病和伤风感冒有良好的作用。以上三法,可任择一法,或交替?进行。?

摩腰养生法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部又有带脉通过,按摩腰部能补肾益气,强腰健骨,聪耳明目,不仅能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而且可以预防腰痛、疏通血气,延年益寿。按摩腰部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三种:

①两手拇指按于肋弓下缘,其余四指放于后腰处,先顺时针揉按32次,再逆时针揉按32次;然后两手掌自后腰部至尾骨端,上下反复斜擦32次。 ②两手握拳,以拳眼对两侧腰部,上下搓动约40次,动作要快速有力。 ③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双手半握拳或手指平伸均可,然后腰部自然而然地左右转动,随着转腰动作,上肢也跟着甩动。当腰向右转动时,带动左上肢的手掌向右腹部拍打。同时右上肢及手背向左腰部拍打,如此反复转动,手掌或拳有意识地拍打腰部、腹部,每侧拍打200次。

摩足养生法

摩足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自我按摩法,能滋阴降火,强腰健肾,益精填髓。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数十年如一日,早晚摩足,从不间断,直到晚年仍精神抖擞,老而不衰。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搓摩足心,可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该处的神经末梢,促进尿酸排出,祛病延年。摩足还可治疗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咽喉肿痛、高血压、心悸等多种疾病。其具体做法是:

①搓足心:可早晚两次在床上进行,两脚心相向,先把双手掌搓擦发热后,左手摩右脚心,右手摩左脚心,至脚心发热。

②按压涌泉穴:此穴在脚底心凹陷中,在足底前?1/3与后2/3交界处,方法是中指或食指端由脚心向脚趾方向作按摩,每次按一二百下,每隔几天,加按10次,最后可加至500次,甚至千次,日久自然会起到补肾健脑、强身健步的作用。

暖肾养生法

南宋大诗人陆游诗曰:“人生若要常无事,两颗梨须手自煨。”这里的“两颗梨”即睾丸。睾丸古称“肾囊”,故古人称此功伟兜肾囊功”,又名“铁裆功”。现代医学认为,对睾丸的按摩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睾丸内分泌功能。雄性激素除了增强雄性功能之外,还有增强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可使人体魄健康,精力充沛。具体做法是:

①两手搓热,左手兜肾囊,右手小指侧放在小腹阴毛处,两手齐用力向上擦兜睾丸、阴茎等100次左右;易手同样再擦兜100次左右。初练时,用力要轻。次数可达几百次,视个人情况而定。

②两手搓热,然后来回适当用力搓揉睾丸、阴茎等100余次。

③两手掌夹持睾丸和阴茎用力向上、下各拉3~5次。

④用手指揉搓睾丸,两手交替进行,然后揉小腹数十次。练习此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循序渐进,练后以无痛感和无不适为度。

②练功时最好同时坚持长跑、打拳或游泳等体育活动。

③阴部要常洗,两手要保持洁净,以免引起炎症。

④如有不适,停练并延医诊治。

⑤此功宜早、晚在床上被窝内进行。

⑥要节制性生活。

⑦阳痿、早泄者和年老体弱者适于练此功。未婚青年禁练。

揉耳养生法

祖国医学认为,耳为肾之外窍。肾通过经络系统直接影响全身各个脏器的功能,从而对人的整体健康起促进作用。因此,历代医学家创造了多种形式的耳朵

保健功:

①用左手向上牵拉左侧耳朵,右手向上牵拉右侧耳朵,各十数下,或双手相交各牵拉对侧耳朵,即能使耳朵气血畅通。

②以两手掌掩住双耳,并用手指叩击头部24下,以听到耳内有隆隆之声即可。此法又叫“击天鼓”。

③用双手分别按、揉、摩两耳廓,然后分别牵拉引动两耳廓,直到耳廓微红发热为止。

提肛养生法

人进入中年以后,身体各种机能开始下降,肛门松弛,易患痔疾、脱肛、便秘等症。这是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信号。若此时不采取积极的防止措施,发展下去定会影响人的健康。“提肛”可固精益肾、延缓衰老。一般若能坚持提肛一年以上,即可见效。其具体做法是:两腿分立与同宽,两手并贴大腿外侧,两眼正视前方,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匀和,吸气的同时,用意提起肛门,包括会阴部,肛门紧闭,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时向上收缩;稍停,放松,缓缓呼气。呼气时,腹部和肛门要慢慢放松。这样一紧一松,做10余次。每日早晚各一遍。 咽津养生法

咽津亦称“赤龙搅海”、“胎食”,是古代的一种强身健体方法。古代养生家认为,咽津可以灌溉五脏六腑,滋润肢体肌肤;流通血脉神气,增强消化功能,延缓机体衰老。其具体做法是:上身自然挺直,安然坐于凳上,两腿分开如肩宽,两手轻放于大腿上,嘴唇微合,全身放松,摒除杂念。自然呼吸,轻闭双目,思想集中在口腔处。先用舌搅动口齿,一般是围绕上下牙齿运转,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依次轻轻搅动各36次,用力要柔和自然,然后用舌尖顶住上腭部1~2分钟,促使腮腺、舌下腺分泌唾液,待口中唾液满时,鼓腮含漱36次。漱津后,将口中津液分3小口咽下,咽时意识由口腔转移到“丹田”。初练此功时津液不多,久练自增。此功清晨、午休、睡时都可做,多做效果更佳。

浴面养生法

历代养生家十分强调“面宜多擦”。《孙真人卫生歌》说:“飞欲不能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现代医学认为,擦面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面肤弹性,减少皱纹,滋润脸色,延缓衰老,可防治感冒,头痛脑胀,迎风流泪,牙痛鼻塞,面瘫淌涎。具体做法是:两手搓热,掌心紧贴前额,稍用力从上往下擦到下颌,往返约20次;再用两手大拇指指背,轻轻由上往下擦鼻两侧20次左右,以擦至面部红润微热为度。同时,配合揉点印堂、迎香穴。每日至少做两遍,方能生效。面部患有疮疖未愈时忌用。

抓头养生法

Ⅲ 传统的养生功法,都有哪一些锻炼方法

养生,原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活动。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好我们自身的五脏六腑,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那么,传统的养生功法都有哪一些锻炼方法呢?

传统的养生功法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人类养生智慧结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气功

气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养生功法。以集中意念、调节呼吸、柔和运动等方式,诱发人体潜力,促进各系统的机能,增强体质。经过长期的练习,运气后可得大力,能碎砖破石,承受重压重击,或显轻功,能悬体纸条而纸不断,人登气球而球不破,人踩鸡蛋而蛋不破等。

太极拳

202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将“太极拳”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Ⅳ 中医养生有哪些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中医养生主要包括:经络养生、体质养生、气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情志养生、睡眠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食疗养生、顺时养生、四季养生、乐娱养生、部位养生、药物养生、沐浴养生、减毒养生、静神养生、瑜伽养生等内容。


中医养生中特色疗法分为:


针灸: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拔罐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刮痧: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药膳食疗: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Ⅳ 8种传统的道家养生术

中国古典哲学包括儒、释、道三大体系,唯有道家重视今生,认为人生在世是件快乐的事。道家的宗旨是把握人生,争取竞其天年,因而道家人物均以自身为试验,寻求、探索能够使人长寿的方法,这些方法就是道家养生之术。这个理念也是最适合现代的。道家养生中进行养气、修身的练习,恰好满足了现代人关注身体健康、祛病延寿的要求。本文就为您介绍几招简单易学的道家养生术。

掌同时拍打颈部,左手拍打左侧颈部,右手拍打右侧颈部。先从后颈开始,逐渐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额部,再从前额部往后拍打,直到后颈部,这样反复拍打5~8 遍为一次。每日晨起与临睡前可各做一次。

大呼大吸法

功效:这是一种以扩大肺活量为主的呼吸法,类似深呼吸,能调动机体的内气,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同时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练习方法:大呼大吸法是一种古代吐纳、导引法。具体的.方法是用鼻使劲地吸气,用口呼气,或用鼻使劲地大呼大吸。要求每一吸一呼都尽量延长时间,并要求每一吸一呼都发出较大的声音,所以称为大呼大吸法。

踮脚健身法

功效:这种方法适合在办公室久坐的人,可以缓解久坐或久站后的下肢酸胀、乏力,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练习方法:将脚跟抬起,脚后跟离地面约1 厘米,然后用力着地,这样为1 次,1 秒钟内不得多于1 次,30 次为1 组,休息5~10 秒钟。每次锻炼1~2 分钟,每天锻炼3~5 次。要注意锻炼时抬高脚后跟不能超过1 厘米,否则不仅不会有效,反而还会引起脚掌的疲劳。

女性驻颜法

功效:经常这样做,可以让皮肤变得光滑、滋润,对改善皮肤问题很有帮助。

太乙站桩功

功效:根据屈腿的程度有不同作用:高桩增肥,中桩减肥,低桩练武。收势为双手交叉放在身前(女性右手在内),用力收腹提肛,脚趾抠地,收缩肌肉,可防治便秘、痔疮。

练习方法:舌头抵上颚,提肛,双手抱圆放在胸前,双腿弯屈,调整呼吸,吸气时默念“静”,呼气时默念“松”,坚持半小时。

三种道家太一导引术

夹鼻

深吸一口气后,闭口,用双手掌缘夹住鼻部,向外出气,待气灌到内耳膜充满后,将双手突然放开,同时鼻喷气,使气到两眼、两耳、口腔、两鼻孔,做9 次。

功效:七窍通畅,气血流通,平衡机体,给大脑加压,加强五官功能锻炼,增强对外界不适气候的免疫力,预防感冒,清醒头脑,治疗鼻炎等鼻部疾病。

拉耳

将双掌根用力挤压耳部,不留一丝缝隙。然后猛然拉开,能有开啤酒瓶一样的“砰”声,反复9 次。

功效:可以增强听力,治疗耳鸣和中耳炎,同时对激发、开发小脑,使骨髓充足,产生很好的功效。如果拉耳时耳部里面有隐痛,说明耳有潜在的病因,要坚持做。

练习方法:双手对搓,由慢到快,由轻到重,手搓热后捂在脸上,保持1 分钟,想象皮肤变得光滑了, 再自内而外划圆,感觉要好像抚摸在丝绸上一样。同时以意念配合。

梳顶

十指如耙,如梳头状从前发际梳到后发根,路线:从前额的“上星穴”到头顶的“百会穴”,从后脑“风府穴”到“大椎穴”。然后左右梳顶,前后左右各9 次。

功效:可以使百脉调和,改善头部末梢血液循环和大脑供血,活跃大脑生理功能,消除疲劳,提高大脑工作效率,增强记忆力,同时可以乌发、黑发,防止发根脱落。

阅读全文

与中国传统养生学包括哪些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学习初中科学有什么好的方法 浏览:279
猪蹄炎治疗方法 浏览:424
玻璃贴纸的使用方法 浏览:400
苹果电脑取消分屏模式的方法 浏览:318
重组人干扰素a2b软膏使用方法 浏览:715
股票卖出利润计算方法 浏览:5
社会调查有什么调查方法 浏览:602
腰围计算方法图解 浏览:691
合肥蘑菇种植方法怎么学 浏览:391
苹果电脑word压缩图片大小的方法 浏览:865
暖气安装方法及标准 浏览:334
人参的种植方法图片 浏览:680
家用暖气片哪种连接方法比较好 浏览:563
和田青玉手串鉴别最简单方法 浏览:993
儿童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法 浏览:42
项链的连接方法图解 浏览:524
食用香精使用方法 浏览:401
消除黄褐斑最好的方法有什么 浏览:30
自动挡汽车的使用方法 浏览:112
份菜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