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胃总是不舒服,用针灸的方法能否治疗
胃总是不舒服,用针灸的方法能否治疗?
临床上胃不舒服可以应用针灸的方法治疗针灸在临床上分为普通针刺和艾灸两种情况,应用针灸治疗胃部疾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胃不舒服时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普通针刺或艾灸。进行普通针刺时,可以选择胃穴位进行治疗。 例如中胶质穴、天枢穴、上脘穴、下脘穴、其他可以缓解胃肠疾病的穴位、内关穴和阳陵泉穴、阴陵泉穴等穴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胃部分进行艾灸,对神阙部分进行艾灸可以提高胃肠疾病的缓解效果,积极治疗可以很好的缓解胃不适的症状。
㈡ 脾胃病针灸取穴一览表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化生之所,人体的五脏六腑都靠它提供营养物质。但凡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常常表现为面黄肌瘦、五脏不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这些令人头疼的症状,都可能出现。若脾胃出现病变,身体 健康 便会受到影响。治疗脾胃病,针灸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针灸哪些穴位呀!别着急,我这就分享一篇针灸治疗脾胃病选穴的文章!
针灸治疗脾胃疾病,疗效确切,特别是脾胃为主的慢性病,如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多可取得好的效果。现在把常见的适应证,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满、泄泻、便秘、呕吐等方面,辨证归纳于下:
一、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古称“不嗜食”,多由脾胃虚弱、火不生土、肝气犯胃等引起,辩证取穴于下:
1.脾胃虚弱
胃经: 梁门、关门、天枢、不容、承满、气户、乳根、足三里、丰隆、下巨虚、冲阳、内庭。
脾经: 隐白、太白、公孙、周荣。
大肠经: 二间、下廉、天鼎。
2.火不生土
心经: 神门。
肾经: 灵墟。
膀胱经: 脾俞、胃俞、胆俞、魂门、三焦俞、阳纲、意舍、膈俞、胃仓、承山。
心包络: 劳宫、内关。
督脉: 脊中。
3.肝木克脾、肝气犯脾
肝经: 曲泉、章门、期门。
任脉: 中庭、紫宫、上脘、中脘、下脘。
二、消化不良,伤食
由于饮食不节或脾虚不运,发生胸脘痞闷、嗳气腐臭、厌食、恶心、泄泻等。兹从脾胃虚弱、肝郁角度分别归纳于下:
1.脾胃虚弱
大肠经: 手三里。
胃经: 天枢、足三里、冲阳、上巨虚。
脾经: 太白、商丘。
膀胱经: 脾俞、膀胱俞、三焦俞、魂门、胃俞、胃仓、承山。
2.肝郁
肝经: 章门。
任脉: 中脘、下脘、上脘、璇玑。
督脉: 脊中。
三、腹胀满
腹部胀满,有虚实之分。《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说:“病者腹满,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现辨证归纳如下:
1.脾胃虚弱
胃经: 不容、承满、关门、大巨、水道、气冲、天枢、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上巨虚、足三里。
脾经: 隐白、大都、太白、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
任脉: 水分。
膀胱经: 脾俞、胃俞、大肠俞。
肾经: 大钟、太溪。
2.肝郁
肝经: 曲泉、行间。
胆经: 悬钟、外丘。
膀胱经: 胆俞。
四、腹泻
腹泻是常见胃肠疾病,有的是脾胃虚弱,有的由肾阳不振或肝郁所致。
1.脾胃虚弱
胃经: 内庭、足三里、承满、梁门、天枢、关门。
脾经: 隐白、大都、太白、三阴交、阴陵泉、大横。
任脉: 关元、石门、水分、神阙、中脘、气海。
2.肾阳不振
肾经: 涌泉、然谷、交信。
膀胱经: 大肠俞、三焦俞。
督脉: 悬枢、脊中。
3.肝郁
肝经: 曲泉、章门。
五、便秘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实证多因脾胃实热、少阳相火所引起;虚证则常见于脾肾阴虚,归纳如下:
1.脾胃实热
胃经: 足三里、丰隆。
脾经: 太白、大都。
2.少阳相火
心包络:大陵。
三焦经: 中渚、支沟、外关。
胆经: 光明、阳陵泉。
肝经: 章门、大敦、太冲。
督脉: 长强。
3.脾肾阴虚
肾经: 涌泉、肓俞、照海、太溪、大钟、交信、石关、阴都。
膀胱经:承筋、承山、大肠俞、膀胱俞、小肠俞、秩边、中髎、下髎、肓门。
任脉: 石门。
六、呕吐
呕吐有因外邪引起的,有湿邪痰浊引起的,有肝气犯胃引起的等。现从外邪犯胃、食滞痰浊、肝气犯胃、脾胃虚实等,归纳于下:
1.外邪犯胃
肺经: 少商、鱼际、经渠、尺泽、中府。
大肠经: 阳溪。
脾经: 公孙、大都、商丘。
膀胱经: 肺俞、心俞、膈俞、胆俞、胃俞、肾俞、脾俞、魄户、魂门、承光、玉枕、厥阴俞、三焦俞、委中、意舍。
2.食滞,痰湿
胃经: 足三里、人迎、不容、天枢、滑肉门、头维。
脾经: 隐白、大都、商丘、公孙。
心包络: 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三焦经: 支沟、颅息。
3.肝气犯胃
肝经: 行间、太冲、章门、期门、大敦。
胆经: 阳陵泉、悬钟、辄筋、本神、率谷。
4.脾胃虚寒
心经: 少海、极泉、神门。
小肠经: 天容、支正。
肾经: 太溪、大钟、阴都、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石关。
任脉: 下脘、中脘、上脘、巨阙、中庭、玉堂、紫宫、石门。
督脉: 大椎。
七、流涎
涎为脾液,脾胃虚寒,则冷涎上涌,不能收摄。本病又与脑病有关。
1.脾胃虚寒
胃经: 地仓、颊车。
大肠经: 下廉、温溜。
三焦经: 丝竹空。
任脉: 廉泉。
2.脑病
肾经: 然谷、太溪、阴谷、幽门、彧中。
膀胱经: 膈关、心俞。
督脉: 水沟、神庭。
八、痰
痰病主在肺脾,临床上由于病因不同,有风痰、痰火、寒痰、顽痰等区分。现归纳于下:
1.风痰、寒痰
肿经: 中府、天府、尺泽、列缺。
胃经: 屋翳、丰隆。
2.痰火
胆经: 风池、浮白。
督脉: 上星。
3.顽痰
肾经: 然谷、复溜、阴谷。
膀胱经: 脾俞、膏肓俞、膈关、膈俞。
任脉: 上脘、巨阙。
九、脾胃其他疾病
1.溏泻
大肠经: 偏历。
肺经: 太渊。
脾经: 地机、三阴交、阴陵泉。
肝经: 太冲。
任脉: 神阙。
2.餐泻、食泻
大肠经: 下廉、上廉。
胃经: 上巨虚。
脾经: 阴陵泉、三阴交。
膀胱经: 肝俞、会阳。
肝经: 太冲。
3.暴泻、洞泻
大肠经: 三间。
脾经: 大都、太白、隐白、阴陵泉。
膀胱经: 肾俞。
肾经: 然谷。
肝经: 章门。
督脉: 长强。
4.噎膈
肺经: 中府。
胃经: 乳根。
膀胱经: 神堂、意舍。
任脉: 膻中、阴交。
5.脱肛
胃经: 气街。
膀胱经: 大肠俞。
肾经: 横骨。
任脉: 神阙、鸠尾。
督脉: 百会、长强、脊中。
带状疱疹乃西医病名,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痛如火燎,每多缠腰而发的皮肤病,民间称为“串腰龙”。此病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多出现在肋间神经,以老年人多见,任何季节都可发病,多无明显诱因,一次发病后即可获得终身免疫。带状疱疹最痛苦的症状是疼痛,常因疱疹的疼痛使病人坐卧不安,精神烦躁,不思饮食,夜间很难入寐,甚至彻夜失眠,影响正常的工作与学习,其中老年患者的疼痛更为严重。
笔者继承先师王乐亭教授的临床经验,采用龙眼穴配合“截法”,将放血、拔罐、针刺相结合治疗134例带状疱疹后,不留任何后遗症,且安全简便易行,并能在短期内收到满意疗效。现将其病因、病机、一般资料、操作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1.“龙眼”穴位放血
“龙眼”穴位于小指近端指关节尺侧面上,握拳取之。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然后进行挤压,即有黄色黏液或恶血溢出,挤出1-2滴即可。
2.“龙头”“龙尾”点刺出血
疱疹最先出现处称为“龙尾”,疱疹延伸方向之端称为“龙头”。其放血部位应在“龙头”之前,“龙尾”之后。经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在针刺部位拔火罐,以求恶血尽祛。起罐后,用酒精棉球擦净该处,不必包扎。
3. 大椎放血
4.配穴
如疱疹的发病部位在胸或胸以上部位者,加曲池、合谷;疱疹在腰部者,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选穴多少,根据病情之轻重而定,一般选1~2个穴。刺激手法取泻法,每穴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
5.辅助治疗
(1)病情严重者,可配合服用中药。
(2)疱疹破溃后,可用龙胆紫涂擦局部,以防感染。
(3)疱疹分泌物较多时,可按外科常规清洗局部皮肤。
(二)注意事项
1.针具及放血部位必须消毒,以防感染。刺络时,下手宜轻,刺入宜浅,出血如珠如点为宜,切忌用力过猛。
2.放血后24小时之内,勿洗澡以防感染。治疗期间,忌食刺激性食物。
3.凡贫血、体质虚弱者,低血糖者,低血压者,血液病者及孕妇等不宜放血。
4.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必须忌口,如辛辣、鱼虾等物。
(三)疗效
带状疱疹除了皮损以外,疼痛是主要症状。本组134例病人疼痛普遍较重,而通过针刺治疗后,能较快地控制疼痛。一般是在针刺后24-48小时内,疼痛可以明显减轻,有的可以基本控制。疼痛控制以后,疱疹很快枯萎,逐渐结痂,1周左右脱落。134例均未发现遗留后遗症。
50多岁的刘大伯因感冒而到药店购买中成药银翘片口服。口服银翘片3天后感冒未见好转,故回药店质问药师卖的是不是“假药”;他还说自已以前感冒吃银翘片一、两天就会好了,而这次却连吃三天都不见好。药师经过望、闻、问、切四诊,诊断刘大伯患的是风寒感冒;又询问他的用药方法,发现他并未按照说明书要求用姜葱汤送服。故告知他感冒未好的原因是诊断不准确、用药方法不当。经吩咐他用姜葱煎汤送服后,第二天刘大伯感冒症状明显缓解,第三天症状消失,故他兴高采烈地到药店感谢药师。药师随访一个星期,刘大伯感冒未见复发。
医生分析
银翘片是根据中药名方银翘散制成的纯中药制剂,由连翘、金银花、荆芥、薄荷和竹叶等十味中药组成,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功效。很多人都知道银翘片能治感冒,但有的人感冒服用银翘片后,一连几天都不见好。其原因有两个,一是诊断不准确。因为中医治感冒是要分型的,中医把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大类。风寒感冒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寒者热之,治疗原则为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代表方为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临床表现为发热重,畏寒轻,头痛有汗,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热者寒之,治疗原则为辛凉解表,宣肺清热,代表方为银翘散。故风寒感冒口服银翘片无效。
二是用药方法不当。风寒感冒如要服用银翘片,则应用姜葱煎汤送服,以发挥驱散风寒、发汗解表的作用,这一点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中有提示。但大多数患者没有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虽阅读但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按要求去做,故服药无效。
市面上银翘散的中成药有银翘片和维C银翘片两种,这两种药有什么区别呢?其实,维C银翘片是在银翘片的基础上加入扑尔敏、扑热息痛和维生素C的中西结合制剂。扑尔敏具有抗鼻黏膜过敏作用;扑热息痛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维生素C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作用。中西结合,疗效更佳。虽然如此,但它仍仅对风热感冒有效。
值得提醒的是,维C银翘片中的扑尔敏有嗜睡的副作用,故驾驶员、高空作业者和从事精细操作者慎用;扑热息痛易损伤胃黏膜,故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者慎用,蚕豆病和有出血倾向者禁用;维生素C为酸性药物,故胃酸过多和尿道结石者慎用。
对于一棵参天大树和一片茂密森林来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是最风华正茂的黄金季节,这时正好处于树木的生发时节,于是,人们对于绿叶有着无穷无尽的描绘憧憬,思绪万千...
可是,当这片森林慢慢的走进金秋之后,美丽的叶子由嫩绿变成淡淡的橘黄色迎接着飒飒秋风和严酷的寒霜,禁不住的飘摇飞旋而落的时候,您又是如何感想呢?这里暂且不提。
我今天要讲述的是,飘摇落叶具有生物的收敛之性,我们可以在医学上把飘摇落叶变废为宝,为人类的 健康 事业散发应有的余热和灿烂的光辉。
方法一:拾取杨树叶,榆树叶,柳树叶,杏树叶,这些各地都随手可得的落叶各一大把,混合一起,用开水浸泡20分钟后既可以泡脚泡手治疗风湿性疼痛和麻木。用来洗脸,可以治疗面部痤疮(青春痘)。全身擦洗,可以治疗皮肤病,瘙痒。用来洗头,可以预防和治疗脱发。
方法二:用上述几样树叶数量各三把,混匀装入小枕头内,睡觉时枕在后颈部,可以睡眠安稳,颈椎舒服,第二天神清气爽。把这个小枕头放在腹部,可以治疗腹胀消化不良。
落叶来源方便,不需要花一分钱,如此有益 健康 ,我们何不趁此季节稍微动动手,换来自己的 健康 呢?
㈢ 胃痛的针灸治疗
胃痛的针灸治疗
摘要: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其病因复杂,由外感六淫之气、饮食失宜、情志不畅、素体脾胃虚弱等引起,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针灸治疗有效病种之一,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分为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阻胃、胃阴亏耗等证,根据“不通则痛,不荣则通”的理论,本病针灸治疗当以和胃理气止痛为基本原则,当分清寒热虚实,辨别病位,采用相应的治法才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胃痛,是临床常见病,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特征[1],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等上消化道症状。发病特点,有反复的发病史,发病前有明显诱因,如天气变化,情绪激动,饮食失常,过饱、过饥饿,进食生冷干硬等。根据病因病机分为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阻胃、胃阴亏耗,淤血停胃等证,针灸治疗取穴多在足阳明胃经,又因足太阴与足阳明相表里,选取脾经相关穴位,多以胃脘部局部诸穴为主,具体选穴方面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寒热虚实,辨别病在气在血及不同脏腑,配合艾灸或火罐,刮痧等治疗方法加之药物治疗。西医学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粘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均可按照胃痛的辩证分型论治。
一、寒邪犯胃
病因:寒邪犯胃或过食生冷导致寒积于中焦,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通
症状:胃脘疼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病机: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
治法:散寒止痛
取穴:胃三针[1]即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
中脘为胃的募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与任脉交汇穴是治疗胃腑疾患的要穴。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调理胃肠的常用穴位。内关通阴维脉与之合于胃心胸,也可治疗胃部疾患。胃俞为背腧穴主治胃中寒胀[2].针刺用泻法,多用艾灸法在中脘穴及神阙附近温和灸来达到温中散寒,缓急止痛之效。中药调理以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方剂如香苏散等配合应用
二、饮食伤胃
病因:饮食不洁,过食肥甘导致湿热内生或食滞不化内有虫积阻滞胃气
症状:胃脘胀痛,嗳腐吐酸,厌食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病机:饮食积滞,阻遏胃气
治法:消食导致,和胃止痛
取穴:腹部胃经腧穴 中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
脾俞脾俞、胃俞、大肠俞等具有调理脾胃,促进肠道蠕动,加强消化功能的作用,针刺用泻法,而多以胃经腹部旁开前正中线两寸的一排经穴以点柔法或刮痧疗法,以出痧透邪为度。配合以消食丸等方剂。
三、肝气犯胃
病因:忧郁恼气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脘气机阻滞
症状: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病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取穴:肝俞、期门,太冲、中脘、天枢、脾俞、胃俞、足三里
选取肝经胆经或或与肝胆相关穴位以治疗肝气不疏,以疏肝解郁,调理肝气,配以调理脾胃的中脘,足三里,天枢来固护脾胃,针刺用泻法。中药调理以疏肝解郁,调和脾胃的柴胡疏肝散等方剂
四、湿热阻胃
病因:外感湿热之邪入里,或嗜食肥甘厚味脾失建运,湿热内生
症状:痞满不适、疼痛,呕吐泄泻,口苦、口中黏腻,心烦口渴,腹中肠鸣,可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楚。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病机:湿热蕴结,胃气痞阻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取穴:胃三针,丰隆,上巨虚、下巨虚、胃俞、脾俞
丰隆为趋痰之要穴,湿热阻滞脾胃易生痰涎,上巨虚主治肠中切痛雷鸣[3],脾俞、胃俞建运脾湿,适当选用肝经调理气机之穴,针刺以泻法为主,不灸,或以拔罐点刺放血来泻邪热。中药调理以清中汤等方剂。
五、胃阴亏耗
病因;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胃脘灼痛
症状:知饥少纳[4],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机:胃阴亏耗,胃失濡养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取穴:三阴交,足三针,太溪
针刺用补法,不灸以免火耗阴液,得气后接电针仪中药调理以养阴益胃的一贯煎加减
五、淤血内停
病因:淤血内结,气滞不通阻遏胃气,不通则痛
症状胃脘疼痛,痛有定处,拒按疼如刺割,久痛不愈,食欲不振,实质紫暗,脉细涩
病机:瘀停胃络,脉络壅滞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取穴:血海、梁丘、公孙、三阴交、胃三针
血这里指脾血,海,指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该穴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会处,针刺用泻法,,多配合刺络拔罐之法以泻蕴结之淤血。中药调理以失笑散合丹参饮等方剂
胃痛起病之出多为单一病因,日久病因相互作用病情复杂。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故在预防上要重视精神与饮食的调节,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针灸治疗胃脘疼痛多能立即见效,坚持治疗有良好的远期效果,在治疗时辅以药物等多种方法,根据病情的发生发展选用适宜的穴位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我,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