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脑瘫儿童咀嚼不好怎么锻炼
对于不知配合的小年龄段患儿,建议做以下家庭训练,以改善患儿的咀嚼、吞咽功能。
【一】促进口腔感觉训练
对患儿口腔进行各种感觉刺激,使其能够改善吞咽、咀嚼功能。方法包括:用冰块对口唇及舌进行冷刺激;用刷子快速地对口周、口唇、下颌内侧进行刺激;用手指拍打下颌中央部位及颞颌关节附近的皮肤;用各种各样形状的软硬物体等对其口腔及舌进行刺激,以改善其口腔的感知觉;把食物送入口中时,增加汤匙下压舌部的力量;给予感觉较强的食物,例如冷冷的食团,有触感的食团(例如果冻),或有强烈酸甜苦辣味道的食团;在所给予的食物适合口腔器官发育的基础上,尽量给予需要咀嚼的食团,借助咀嚼运动增加口腔刺激;给予腭舌弓温度触觉刺激。另外,鼓励患儿自己进食,家长逐 渐减少帮助,可使患儿得到更多的感觉刺激。
【二】进食训练
脑瘫患儿的进食训练可以提高口腔诸器官的协调运动功能,这对构音运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进食训练是发音训练的基础。
(1)食物的选择:在纳食上,情况因食物形态而异。液体食物不必咀嚼,主要靠口唇将食物保持于口腔内,半固体食物取决于舌部运动,而固体食物则取决于门牙咀嚼及吞入咀嚼。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食物,首选糊状食物,能较满意地刺激触、压觉和唾液分泌,使吞咽变得容易,然后由糊状→软食→固体食物→正常饮食。食物的内容必须适合口腔器官的发育。
(2)姿势与体位:进行进食训练之前,必须让患儿进行抑制原始反射姿势的训练。抑制原始反射的姿位,即髋关节屈曲90 ° ,骨盆与脊柱的位置保持正常状态,缓慢活动头部。降低颈部的紧张性,使头部稳定在身体正中位置。
另外,进食的体位还因年龄、病情和食物的性状而异,如小年龄儿进食糊状和软食训练时宜采取抱姿。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至关重要,最好定时、定量,能坐位进食不要躺着进食,能在餐桌旁进食不要在床边进食。
(3)训练方法:辅导者可以将食物从颊部送至臼齿位置,轻轻地按压一下,直到下颌上下运动2~3次后,辅导者将手离开食物,以诱发下颌的活动。
(4)进食提示:在患儿进食时使用适当的语言、手势、身体姿势等提示,以促进患儿的吞咽,帮助患儿减少吸入的危险。另外,在吞咽时要注意防止误吸,因此,吞咽困难的患儿要在安静环境下进食,避免分心影响吞咽。
(5)进食前后清洁口腔:患儿进食前后均需清洁口腔。吞咽障碍患儿口腔及咽部感觉、反射差,进食后残留在口腔及咽部的食物不易清除干净,容易随呼吸进入呼吸道,导致进食后潜在的肺部感染;患儿正处于发育期,不注意口腔卫生,容易造成牙齿的损害,进一步影响进食功能。因此,进食后口腔与咽部的清洁对于吞咽障碍患者预防肺部感染是一项重要措施。
2. 口肌训练方法
口肌训练方法:
1、口腔按摩
通过按摩、揉、搓、弹、捏等手法,刺激穴位,从而使参与发音的各部分肌肉运动功能得到提高①按摩口轮 ②捏下颌 ③搓下巴 ④弹颧腮 ⑤揉面颊 ⑥轻拍面部
2、口肌运动训练
唇部运动:使口部肌肉、关节协调完成
①A.将嘴巴张至最大(或说“啊”)停留3-5秒再放松。B.将嘴巴左右伸展(或说“一”)停留3-5秒再放松。 C.将嘴巴噘起呈现圆形(或说“呜”)停留3-5秒再放松。 D.将嘴型从“啊”变成“一”(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E.将嘴型从“一”变成“呜”(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F.将嘴型从“呜”变成“啊”(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G.将嘴型做出“啊——呜”(可不发出声音)连续变化3-5次。 H.将嘴巴用力闭紧吸住,并做出“啵”的声音。(儿歌:咏鹅、小宝宝) I.将嘴唇向内用力吸,并做出小鸟叫声。
②舌头运动:充分调动舌部肌肉活动,使舌头活动更灵活,能够在发音时找到正确的位置。 A.将舌头伸出,越长越好,停留3-5秒再做缩回放松。 B.以同样的速度将舌头伸出——缩回,连续3-5次。 C.将舌头伸出,向右(左)舔嘴角,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D.将舌头伸出,向右左嘴角连续移动3-5次。 E.将舌头伸出,向上(下)舔嘴唇,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③下颌运动:提高在发音时下颌的控制能力 A.张口闭口 每天3次,每次5下,后期逐渐增加。B.左右移动 每天3次,每次左右3-5个来回,后期逐渐增加。C.前后移动 每天3次,每次前后3-5个来回,后期逐渐增加。D.上下叩齿 每天3次,每次坚持10-15下,后期逐渐增加。
④补偿肌肉的训练:用来补偿稳定性弱的异常姿势,阻碍活动性(如:喝水时压扁吸管而不能喝进水,说明下颚骨稳定有困难,采取用力压扁吸管来补偿喝水的动作)
坚持下去,相信会有你想要的效果~
3. 着名播音主持打开口腔训练方法
好声音从打开口腔开始,打开口腔并非“张大嘴说话”,而是指发音时,口腔内壁肌肉绷起,呈“腔圆壁坚”的状态,音波在口腔内能得到良好的共鸣,使发出的声音圆润响亮。口腔这个共鸣腔是人体发音共鸣腔中最容易控制的,打开口腔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简称“提、打、挺、松”。
1、提颧肌。
从上唇到颧骨的肌肉叫颧肌,发音时,颧肌提起,似兴奋地要唱的感觉,又似笑的感觉,但这个笑,不是咧嘴笑。微笑着说话,可以走进听众的心灵。请记得,我们每次都微笑着说话,平时练习时,可以面对镜子,多练习,多录音来比较,进步会很快。
2、打牙关。
有人讲话习惯不好,牙关很紧。两颊肌肉松懒下挂(俗称“拉着个脸”),这个样子口腔必然不开,音色发闷、发扁,还会影响吐字的清晰度:打开牙关的动作要领是:说话时,上腭主动拾起,试想一口一口咬着大苹果。20次×12组
3、挺软腭。
是抬起上颚后部的动作,即软腭部分向上用力,这个动作可以使口腔后部空间加大。挺软腭的方法:可以用“半打哈欠的动作来体会。
4、松下巴。
在吐字发音过程中,下巴即下领向内微收,处于放松、从容的状态,不能着意,更不能着力。方法是:一边发出a音,一边左右摆动我们的下巴,一次20x12组。
以上四点就是播音主持口腔训练的 “提打挺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