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遥感图像变换方法有哪些

遥感图像变换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8-17 11:05:11

❶ 遥感变化信息检测的主要方法

本节所研究的主要是基于像元级的遥感变化信息检测方法。当今国内外常用的遥感变化信息检测方法主要有分类后比较法、代数运算法、光谱特征变异法、主成分分析法等。

( 一) 光谱特征变异法

光谱特征变异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遥感变化信息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将两时相遥感影像的相关波段进行融合、组合,如果地物类型发生了变化,该区域的光谱就会发生变异或突变,与周围地物失去协调性,使得能通过肉眼识别出来。该方法容易受到研究区域地物光谱特征的影响,可能会丢失细小的变化图斑,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总体效果良好 ( 冯德俊,2004) 。

图 4 -8 HIS 融合法结果

把研究区震前 IKONOS 的全色波段影像和震后QuickBird 的多光谱影像运用光谱特征变异法中的 HIS进行了融合,结果见图 4 -8。从图中可以看出,没有发生变化的区域光谱特征和分辨率都得到了加强 ( 空间分辨率变为 1m) ,其中水体、河流为蓝色,山地为褐色,植被信息为绿色,白色区域明显与四周的地物和背景信息光谱不协调,这就是发生变化的区域。

( 二)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在遥感变化信息检测中使用很多,一般能够取得很好的检测效果,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影像内部各波段间的相关性,提高变化信息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图 4 - 9 为 IKONOS 融合后影像与 QuickBird 融合后影像求差并取绝对值后进行主成分变换的第一个主成分图像。由主成分变换的特性知道,变换结果的第一分量集中了影像绝大部分的变化信息,而其他分量则主要反映了波段之间的差异性。第一分量就代表着变化信息。图 4 -9 中白色区域为发生变化的区域。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遥感变化信息检测方法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 ① 由于主成分变换所得到的各个分量往往失去了原有的物理意义,所以还需要参考其他数据来分析地物类型变化与否及其因果关系。② 主成分分析 ( PCA) 是基于二阶统计的方法,只有在信号的统计分布满足高斯分布的条件下,才能完全消除信号间的相关性,而对于非高斯信号则只能去除信号间的二阶相关性 ( 钟家强、王润生,2006) 。在多时相遥感影像中,各种地类的光谱特性几乎都不能满足高斯分布,因此经过主成分变换后的各成分图像间仍然存在高阶相关性,而这些相关信息会直接影响到变化信息的检测和提取。由于这个原因,在做主成分分析时,常常导致把这些高阶相关信息转变为噪声,如图 4 -9 所示,白色的 “斑点”遍布整个分量影像,又和变化信息掺杂在一起 ( 变化的区域也为高亮的白色) ,这使得在提取真正变化信息的时候遇到困难,如何有效地消除多时相图像间的高阶相关信息,避免这些 “伪变化”的噪声,对于变化信息的检测和提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❷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方法

1.直方图法

    对于每幅图像都可作出其灰度直方图。根据直方图的形态可大致推断图像的质量。由于图像包含有大量的像元,其像元灰度值的分布应符合概率统计分布规律。假定像元的灰度值是随机分布的,那么其直方图应该是正态分布。图像的灰度值是离散变量,因此直方图表示的是离散的概率分布。若以各灰度级的像元数占总像元数的比例值为纵坐标作出图像的直方图,将直方图中各条形的最高点连成一条外轮廓线,纵坐标的比例值即为某灰度级出现的概率密度,轮廓线可近似看成图像相应的连续函数的概率分布曲线。一般来说,如果图像的直方图轮廓线越接近正态分布,则说明图像的亮度接近随机分布,适合用统计方法处理,这样的图像一般反差适中;如果直方图峰值位置偏向灰度值大的一边,则图像偏亮;如果峰值位置偏向灰度值小的一边,则图像偏暗;峰值变化过陡、过窄,则说明图像的灰度值过于集中,后3种情况均存在反差小、质量差的问题。直方图分析是图像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有目的地改变直方图形态可改善图像的质量。

2.邻域法

    对于图像中任一像元(i,j),把像元的集合{i+p,j+p}(j,p取任意整数)均称为像元的邻域,常用的邻域如图所示,分别表示中心像元的4-邻域和8-邻域。

    在图像处理过程中,某一像元处理后的值g(i,j)由处理前该像元f(i,i)的小邻域N(i,j)中的像元值确定,这种处理称为局部处理,或称为邻域处理。一般图像处理中,可根据计算目的差异,设计不同的邻域分析函数。

3.卷积法

    卷积运算是在空间域内对图像进行邻域检测的运算。选定一个卷积函数,又称为“模板”,实际上是一个M×N的小图像,例如3×3、5×7、7×7等。图像的卷积运算是运用模板来实现的。模板运算方法如图所示,选定运算模板φ(m,n),其大小为M×N,从图像的左上角开始,在图像上开一个与模板同样大小的活动窗口f(m,n),使图像窗口与模板像元的灰度值对应相乘再相加。计算结果g(m,n)作为窗口中心像元新的灰度值。模板运算的公式如下(若模板的和为0,则除以1):

4.频率域增强法

    在图像中,像元的灰度值随位置变化的频繁程度可用频率予以表示,这是一种随位置变化的空间频率。对于边缘、线条、噪声等特征,如河流、湖泊的边界,道路,差异较大的地表覆盖交界处等具有高的空间频率,即在较短的像元距离内灰度值变化的频率大;而均匀分布的地物或大面积的稳定结构,如植被类型一致的平原,大面积的沙漠、海面等具有低的空间频率,即在较长的像元距离内灰度值逐渐变化。例如,在频率域增强技术中,平滑主要是保留图像的低频部分抑制高频部分,锐化则是保留图像的高频部分而削弱低频部分。

5.图像运算法

    对于遥感多光谱图像和经过空间配准的两幅或多幅单波段遥感图像,可进行一系列的代数运算,以达到某种增强的目的。这与传统的空间叠置分析类似,具体运算包括加法运算、差值运算、比值运算、复合指数运算等。

6.非监督分类法

    是指人们事先对分类过程不做任何的先验知识,仅根据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随其自然地进行分类。其分类的结果,只是对不同类别进行区分,并不能确定类别属性,其类别属性是事后对各类的光谱曲线进行分析,以及与实地调查相比较后确定的。

    遥感图像上的同类地物在相同的表面结构特征、植被覆盖、光照等条件下,一般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光谱特征,从而表现出某种内在的相似性,归属于同一个光谱空间区域;不同的地物,光谱信息特征不同,归属于不同的光谱空间区域。这就是非监督分类的理论基础。由于在一幅复杂的图像中,训练区有时不能包括所有地物的光谱样式,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像元找不到归属。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进行监督分类而确定类别和训练区的选取也是不易的,因而在开始分析图像时,用非监督分类方法来研究数据的本来结构及其自然点群的分布情况是很有价值的。

    非监督分类主要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以此使得属于同一类别的像元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而不同类别上像元间的距离尽可能地大。在进行聚类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基准类别的参量。然而非监督分类中并无基准类别的先验知识可利用,因而只能先假定初始的参量,并通过预分类处理来形成集群。再由集群的统计参数来调整预制的参量,接着再聚类、再调整。如此不断地迭代,直到有关参数达到允许的范围为止。

7.监督分类法

    与非监督分类不同,监督分类的最基本特点是在分类前人们对遥感图像上某些抽样区中影像地物的类别属性已有了先验知识,即先要从图像中选取所有要区分的各类地物的样本,用于训练分类器(建立判别函数)。这里的先验知识可来自于野外的实地考察,也可参照相关的其他的文字资料或图件或者直接是图像处理者本人的经验等。训练区中,具体确定各类地物各波段的灰度值,从而可确定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监督分类一般是在图像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训练区,由训练区得到各个类别的统计数据,然后根据这些统计数据对整个图像进行分类,其既可采用概率判别函数,也可采用距离判别函数。

8.图像分割法

    它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图像分割是将图像中有意义的特征部分提取出来,其有意义的特征有图像中的边缘、区域等,这是进一步进行图像识别、分析和理解的基础。虽然目前已研究出不少边缘提取、区域分割的方法,但还没有一种普遍适用于各种图像的有效方法。因此,对图像分割的研究有待不断深入。

❸ 遥感图像地质信息增强处理

地质信息遥感图像增强处理目的是通过选择合理的图像处理方法,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突出遥感地质调查所需要的有用信息。

4.3.1 常用的图像增强处理方法

在遥感地质应用方面,图像增强处理方法按照主要增强的信息内容可分为波(光)谱特征增强和空间特征增强两大类。

4.3.1.1 图像波(光)谱特征增强处理

图像波(光)谱特征增强处理是基于多波段数据,对每个像元的灰度进行变换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其图像增强结果便于识别不同性质的地质体、岩石类型、地质异常(如蚀变带、热异常等)、规模较大的线性和圆形构造。

(1)灰度变换方法

当原始图像的直方图比较窄,灰度分布较集中,图像层次较少时,进行灰度变换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灰度接近正态分布的图像通常进行线性拉伸就可达到改善图像视觉效果的目的。对于直方图呈多峰状、部分地物过亮或过暗的图像,应针对图像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灰度变换方法,包括分段线性拉伸、直方图调整和高斯变换等非线性拉伸等。

分段线性拉伸是为了有效利用有限个灰度级,将整个灰度范围划分为几个区间,分区间进行线性扩展,达到最大限度增强图像中有用信息的目的。常用的非线性变换有指数变换法(增强原始图像的高亮度值部分)、对数变换法(增强图像的低亮度值部分)、高斯变换(增强图像中间灰度范围)及正切变换(可对图像的暗、亮区进行增强)。

直方图调整是通过改善图像的直方图形态来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其原理是用一种变换函数作用于原始图像的直方图,使之变成具有某种特定亮度分布形态的直方图。这种方法着重于扩展高频数亮度值之间的间隔,使直方图中部所包含的地物反差得到增强,有利于地质体的区分。常用的直方图调整方法有直方图均衡化和直方图正态化等。

(2)比值增强

比值增强是通过不同波段的同名像元亮度值之间的除法运算,生成新的比值图像来实现的。比值处理对地质信息尤为敏感,成为遥感地质图像处理中广为应用的方法之一。其基本作用为:

1)可以扩大岩石和土壤的波谱差异,有利于这些地物的区分。

2)消除或减弱地形等环境因素对同类岩性的影响。

3)提取与矿化蚀变有关的信息。

4)比值彩色合成图像能够增强岩性和蚀变岩信息。

(3)主成分变换

主成分变换是多波段遥感图像增强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基于图像统计特征的多维正交线性变换,变换后的新组分图像反映了地物总的辐射差异和某些波谱特征,同时还具有分离信息、减少相关、突出不同地物的作用。利用不同新组分图像进行彩色合成,可显着提高彩色增强效果,有助于岩性的区分。在实际应用中,也常用比值或差值图像与原始图像一起进行主成分变换,会有利于某些专题信息的提取。

(4)IHS变换

在色度学中,把彩色图像的RGB变换成亮度(I)、色度(H)、饱和度(S)称为IHS变换,而IHS变换成RGB称为反变换。利用IHS变换和反变换,可以进行多源遥感图像之间的信息融合、高度相关图像数据的色彩增强、图像的特征增强,以及改善图像空间分辨率等融合处理。如图4.1所示,对研究区内的环形构造、岩体和地层都起到了一定的增强作用。

图4.4 多波段相关性比值增强处理对比

图4.5 图像增强处理对比

(3)基于地物纹理的岩性识别

当岩性组成复杂,且分布尺度大于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时,遥感图像就可能记录到地物的结构组成信息,其影像就存在着明显的纹理特征。当存在着有别于背景地物的纹理结构特征时,就可利用地物的光谱特征与纹理特征提取岩性信息。利用纹理识别岩性的方法步骤如下。

1)选择一定大小的移动窗口,计算不同地物的纹理特征,对待研究岩石类型的纹理特征与周围地物的纹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纹理特征计算有:对数变差函数、平均欧式距法(一阶)、方差法(二阶)、斜度(三阶)、峰度(四阶)和共生矩阵法。从灰度共生矩阵中可以产生8种纹理测度,它们分别是局部平稳、对比度、相异性测度、均值测度、标准差、熵、角二阶矩及相关等。

2)分析研究岩石裸露区和背景地物之间的纹理指数和图像,寻找岩石类型与纹理特征的关联规律,采用合适的阈值,识别和提取岩石信息。

(4)基于形状知识识别岩性信息

1)增强地物之间的边界,提取出边界信息。进行形状指数的计算。主要测定基于周长和面积的指数、基于面积的指数以及基于面积和区域长度的指数。

2)根据岩石的形状知识指数值,对不同形状指数的岩性进行定性定位识别和提取,结合不同岩性的形状特征赋予一定的地质属性信息。

(5)主成分变换多层次信息分析识别岩性信息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层次信息分解技术是增强地质岩性弱信息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岩性增强和识别中的实施过程如下。

1)多波段图像的统计特征分析。对多波段图像数据进行统计特征分析,计算波谱图像的灰度动态范围、均值与中值、波段图像的相关系数矩阵、波段图像的协方差阵。

2)求出多波段图像的协方差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用特征向量构成KL变换的系数矩阵A。

3)主成分变换后处理。根据岩性识别目的和各主分量与矩阵向量间的关系分析,选择包含特定岩性信息的组分图像、包含专题信息组分图像的增强处理、组分图像的彩色合成处理以及组分图像与其他处理结果或波段图像的信息复合分析。

4)根据各主分量的分析结果,对主分量图像的各种后处理结果与单元结果对照进行影像目视解译,确定能够较好反映工作区岩性信息的主分量图像,选取它们做彩色合成或信息复合,增强影像上的地质岩性弱信息。

(6)IHS变换法增强岩性信息

对多波段图像选择适当的代数运算后所产生的新图像进行IHS变换,可起到突出岩性的目的。例如,利用TM波段比值进行IHS变换,可以识别火山岩地区的岩性和与矿化有关的蚀变特征。

1)用TM5/TM7,TM3/TM4,TM3/TM2比值分别赋红、绿、蓝进行IHS变换。

2)在变换处理后的图像上,Fe2O3含量高的玄武岩分布区呈醒目的褐色或红色色调,不同岩性的火山岩类有不同的色调,可以相互区分;含黏土类矿物和三价铁氧化物的矿化蚀变岩石分布区呈独特的黄色。

(7)对遥感图像进行最优多级密度分割提取岩性信息

目的是在植被稀少、基岩广泛裸露的干旱地区通过选择最佳遥感识别图像,通过最优多级密度分割,提取和识别岩石信息。

1)利用费歇尔准则对图像进行密度分割,通过直方图统计,找到使各分割段的段内离差总和最小、段间离差总和最大的分割法,称为图像的最优多级密度分割法。

2)对分割图像按灰度级由高到低分别赋以不同的颜色,对照区域地质图确定不同颜色的地质岩性属性信息。

(8)岩性的自动分类识别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利用遥感图像的光谱信息,使用非监督分类方法,可起到岩性自动识别和填图的目的。

以TM或ETM+数据为例,说明非监督分类方法主要实施过程:

1)从TM或ETM+多波段图像中选择3个三波段组合,使波段间相关性小且重复利用的波段最少。

2)对所有波段组图像用均衡反差增强技术进行反差增强,以优化每个波段的反差,消除彩色合成中可能出现的色彩偏差。

3)对每个三波段组合用RGB-IHS变换产生一个色度图像,然后分别进行合成,产生色度合成图像。

4)用三维特征空间交互集群技术对色度合成图像进行非监督集群分类。

5)用模板直方图匹配分类技术对分类图像进行空间再分类,以检测感兴趣类的结构和模式。

6)对分类图像用空间滤波法和小类别合并技术进行平滑处理和空间简化处理。

7)根据野外检查与类别的波谱曲线形态,参照地质图,将类别赋以岩性或按其他地物类型术语进行识别和描述。

8)进行交互式类别编辑。用类别区域编辑法将代表不同地带的不同岩性按位置进行分解,用类别分组法将相同岩性或地物类型一致的类别归入一组。

9)用边缘检测技术,检测地物类别边缘。

10)对调整后的分类图像进行交互式着色,并将反映地形背景的强度图像叠加到岩性分类图中,形成岩性影像图。

(9)基于岩块分类的岩石类型识别

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基岩裸露区岩石类的识别。以TM数据为例具体说明主要实施过程:

1)对TM图像进行地形校正,生成数字视反射率图像R1、R2、R3、R4、R5、R7

2)用TM6与R1~R7进行空间集群法非监督分类,编制平面分类图。

3)用TM6与R1~R7数据进行监督分类,首先用已知样本作为训练区,训练区样本为厚层单岩性岩块、简单岩性组合岩块,复杂岩性组合岩块和标志性薄层岩块,然后逐个像元提取同类目标并编制平面图。

4)对分类图像中的各类别进行均值、最小、最大值,标准差、协方差等参量统计。

5)进行纹理分析及分类,编制纹理类型平面图。

6)对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及纹理分类平面图进行叠合,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归并整理,编制岩石遥感类型平面图。

7)岩石填图。将已知岩石属性信息填绘于同类的空白区域中,未知空白区域待野外检查确定岩性属性后填入。

(10)用高光谱资料来识别岩性

利用成像光谱资料,定量检测岩石和单种或多种矿物的波谱特征,提取和识别岩性和矿物信息,编制专题岩性和矿物图件。主要实施方法是:

1)确定工作区岩性和矿物的一些标志性波谱特征。

2)利用高光谱成像数据提取地物的波谱曲线,与岩石的野外光谱曲线和某些标志性矿物的实验室实测典型曲线对比,半定量地确定岩性和标志性矿物的存在。

3)通过岩性和标志性矿物的检测,达到找矿和编制岩性分布图的目的。

4.3.2.2 断裂构造及地质界线图像增强处理

主要利用空间滤波、自动线性提取等方法增强或提取断裂构造信息。

(1)空间方向滤波方法

对原始图像进行方向滤波,突出某一方向的纹理信息,增强地质体的空间结构。

1)按其所需要的方向信息确定滤波算子见表4.1。

2)对多波段图像进行主成分变换,利用定向滤波法对第一主分量图像进行边缘梯度增强。

3)增强图像的局部边缘梯度,压制整个图像的反差,再结合一些平滑处理方法对构造蚀变带和环形构造进行增强。

4)图像反差扩展。采用拉伸、直方图变换、比值、滤波等,突出图像中的线、边缘、纹理结构特征,增强岩性、线形构造和环形构造影像特征。

5)高通滤波增强空间频率高的地表形迹,提取几十到几百米的线性体(如节理、裂隙和断裂等一些地质构造形迹);低通滤波增强空间频率低的地表形迹,提取延伸长、规模大的断裂带和蚀变带等地质形迹。

6)用高斯卷积滤波突出地质体边界轮廓细节,区分纹理差异大的岩体。

(2)傅里叶功率谱纹理增强法

1)取一定大小的窗口图像,分别作行、列傅氏变换。

2)求功率谱矩阵,作对数变换。

3)计算纹理测度,形成纹理图像。

4)纹理图像解译,提取线性体信息和岩性地质界线。

(3)图像纹理统计法

通过纹理特征变化推测断裂活动的差异、岩石成分的变化等,圈定活动断裂带范围,解释断裂活动方式。

(4)线、环状影像特征法

1)对图像进行高通滤波和线状影像增强

2)从22.5°~67.5°、67.5°~112.5°、292.5°~337.5°及337.5°~22.5°四个方向进行方向滤波。

3)计算单位面积(2.5km×2.5km)线状影像密度及等密度图。

4)对线、环状影像平面图进行目视分析,筛除非地质边缘点,并进行叠合与归并,划分线状影像区、带和等级,环状影像之间的空间结构及其组合关系。

5)进行线、环状影像地质属性解译。

(5)线性体自动提取法

1)采用定向滤波法对多波段图像的KL变换第一分量进行边缘梯度增强。

2)对梯度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提取边缘点图像。

3)人机交互去掉干扰和孤立的边缘点。

4)利用Hough变换进行线性体的连接和统计,输出线性体分布图和密度图。

5)线性构造提取与地质分析。

(6)图像亮温法

选择适当季节和时间的热红外遥感图像,以热红外波段图像的亮温分布的极值线为标志,提取构造信息。

(7)多重主成分分析方法

首先应用各种方法,包括一般主成分分析、选择主成分分析(特征主成分选择)、波段比值等,尽可能提取图像中较弱的地质构造信息,然后提取显示最好或较好的专题信息,进行二次处理。处理方法包括两种:一是进行不同的彩色组合或叠加,以突出专题信息;二是选取对专题信息提取最有利的结果和原始波段再次进行主成分分析,进行地质信息的二次提取和增强。

(8)基于融合处理的构造信息提取方法

不同传感器获取同一地区的图像,由于其波长范围不同、几何特性不同、分辨率不同等因素而具有不同的应用特点,基于不同传感器图像的融合处理,可以综合不同传感器图像的优点,提高对构造信息的识别能力。下面以TM和SAR图像融合处理为例进行说明。

1)首先,对SAR图像滤波,进行噪声消除。

2)其次,把单波段SAR图像和多光谱TM图像进行几何配准和融合,TM3、4、5进行IHS变换,用滤波后的SAR图像代替I分量,做IHS反变换,再用TM3、4、5与SAR图像作主成分变换,最后将IHS反变换得到的G分量、TM4波段和主成分变换的第一主分量图像进行彩色合成,作为地质解译图像。

3)融合后的图像可以直观地提取断裂构造信息,利用SAR图像一定的穿透性,可以提取隐伏断裂构造信息。

4.3.2.3 区域地质稳定性的综合处理与遥感信息的辅助提取

1)获取多时相多平台遥感卫星数据,收集地面控制点数据和区域地质环境资料。

2)进行图像几何精校正和配准处理。首先,对地形图进行高精度扫描,形成数字图像;然后,对数字地形图进行投影变换、配准和镶嵌,进行区域图像的合成与镶嵌;最后,建立地质活动区域的DEM和三维地形地貌可视化影像。

进行人机交互解译。以精校正的数字卫星图像为基础,一方面进行增强构造活动带、滑坡及其发育环境信息的各种图像处理;一方面进行目视解译,确定区域地质稳定性信息,在计算机上定位,划分边界、制作图形。获取遥感解译信息,综合其他环境资料和综合处理进行分析、比较和修改。

4.3.2.4 隐伏地质信息提取与增强

利用重磁资料与不同类型的遥感图像复合处理技术提取隐伏地质信息。

1)利用重磁网格数据和三维欧拉反褶积方法确定地下构造位置(边界)和深度。

2)利用遥感图像解译地表的构造特征,将重磁数据提取的相应位置的构造信息叠加到遥感构造图像上,把不同深度的构造在图像上分别表现出来,利用图像上构造的不同深度信息,辅助进行隐伏地质体和构造带信息提取。

4.3.3 遥感地质信息自动提取方法

计算机自动信息提取的目的是把地质专家用于目视解译的知识定量化表达,从根本上实现知识参与的自动提取。现有的计算机自动信息提取方法主要包括:光谱特征模型法、计算机自动分类法和基于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信息提取方法。

4.3.3.1 光谱特征模型法

一般利用统计回归建立一个遥感信息模型,根据具体图像的实际情况不断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最终使模型适用于该影像。遥感信息模型是在现有地面实验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地物的反演模型,由于图像数据影响因素很多,因此地物在卫星图像上的反映并非与地面实测数据一一对应,把遥感信息理论和实际图幅影像有效结合在一起来进行专题信息自动提取,应用范围和精度都很有限。岩石地层单元建模技术就是一种光谱特征模型法。具体步骤如下。

1)把一些具有特殊影像特征的矿源层、赋矿地层以及诸如含多元素黑色炭质页岩、蛇绿岩带、混杂岩带和超基性岩体等岩石地层作为一种基本单元,它们的多波段遥感像元灰度值是波段的函数,不同单元具有不同的函数曲线。

2)对有一定地质意义的单元进行光谱特征统计,确定特定单元在各波段的亮度范围和同一单元类别在多维空间的聚集性。

3)根据单元类别的变差参数(均值和标准差),建立基于遥感图像亮度值区间的岩石地层单元模型,输入的阈值参数和多波段遥感数据,自动提取岩石地层单元信息。

4.3.3.2 分类方法

在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方面,分类方法占有重要地位。其核心是对遥感图像进行自动分割。现有的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主要利用的是遥感图像数据,虽然有时可以自动加入其他方面的地学知识,但远没有充分利用人脑在分析图像时所应用的知识,因此很难达到很高的精度。利用分类方法进行岩性自动填图是遥感图像处理中最复杂、最难的一个问题,而对于像植被、水体、土地和冰雪等一些大面积分布均匀的特定目标信息的提取,自动分类可起到良好的应用目的。

4.3.3.3 基于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

基于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技术理论的遥感专题信息自动提取,其基本内容包括知识的发现、应用知识建立提取模型,利用遥感数据和模型提取遥感专题信息。在知识发现方面包括从单一遥感图像上发现有关地物的光谱特征知识、空间结构与形态知识、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知识;从多时相遥感图像中,除了可发现以上知识外,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地物的动态变化过程知识;从GIS数据库中发现各种相关知识。利用所发现的某种知识、某些知识或所有知识建立相应的遥感专题信息提取模型,利用遥感数据实现从单知识、单模型的应用到多知识、多模型的集成应用,从单数据的使用到多数据的综合使用的自动信息提取。

❹ 遥感图像处理的处理方法

是提高遥感图像的像质以利于分析解译应用的处理。灰度增强、边缘增强和图像的复原都属于图像的整饰处理。
是将卫星图像的像元虽然用256个灰度等级来表示,但地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常常只占256个等级中的很小一部分,使得图像平淡而难以解译,天气阴霾时更是如此。为了使图像能显示出丰富的层次,必须充分利用灰度等级范围,这种处理称为图像的灰度增强。
常用的灰度增强方法有线性增强、分段线性增强、等概率分布增强、对数增强、指数增强和自适应灰度增强6种。
1、线性增强:把像元的灰度值线性地扩展到指定的最小和最大灰度值之间;
2、分段线性增强:把像元的灰度值分成几个区间,每一区间的灰度值线性地变换到另一指定的灰度区间;
3、等概率分布增强:使像元灰度的概率分布函数接近直线的变换;
4、对数增强:扩展灰度值小的像元的灰度范围,压缩灰度值大的像元的灰度范围;
5、指数增强:扩展灰度值大的和压缩灰度值小的像元的灰度范围;
6、自适应灰度增强:根据图像的局部灰度分布情况进行灰度增强,使图像的每一部分都能有尽可能丰富的层次。 是一种重要的图像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像元的灰度值等于以此像元为中心的若干个像元的灰度值分别乘以特定的系数后相加的平均值。由这些系数排列成的矩阵叫卷积核。选用不同的卷积核进行图像卷积,可以取得各种处理效果。例如,除去图像上的噪声斑点使图像显得更为平滑;增强图像上景物的边缘以使图像锐化;提取图像上景物的边缘或特定方向的边缘等。常用的卷积核为3×3或5×5的系数矩阵,有时也使用7×7或更大的卷积核以得到更好的处理效果,但计算时间与卷积核行列数的乘积成正比地增加。
图像的灰度增强和卷积都是直接对图像的灰度值进行处理,有时称为图像的空间域处理。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常用离散的傅里叶变换,把信号转换成不同幅度和相位的频率分量,经滤波后再用傅里叶反变换恢复成信号,以提高信号的质量。图像是二维信息,可以用二维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把图像的灰度分布转换成空间频率分量。图像灰度变化剧烈的部分对应于高的空间频率,变化缓慢的部分对应于低的空间频率。滤去部分高频分量可消除图像上的斑点条纹而显得较为平滑,增强高频分量可突出景物的细节而使图像锐化,滤去部分低频分量可使图像上被成片阴影覆盖的部分的细节更清晰地显现出来。精心设计的滤波器能有效地提高图像的质量。经傅里叶变换、滤波和反变换以提高图像质量的处理,有时称为图像的空间频率域处理。

❺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问题,谢谢!

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是图像拼接的两个关键技术。图像配准是图像融合的基础,而且图像配准算法的计算量一般非常大,因此图像拼接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像配准技术的创新。
一般来说,图像拼接主要包括以下五步:
a)图像预处理。包括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如去噪、边缘提取、直方图处理等)、建立图像的匹配模板以及对图像进行某种变换(如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等操作。
b)图像配准。就是采用一定的匹配策略,找出待拼接图像中的模板或特征点在参考图像中对应的位置,进而确定两幅图像之间的变换关系。
c)建立变换模型。根据模板或者图像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出数学模型中的各参数值,从而建立两幅图像的数学变换模型。
d)统一坐标变换。根据建立的数学转换模型,将待拼接图像转换到参考图像的坐标系中,完成统一坐标变换。
e)融合重构。将带拼接图像的重合区域进行融合得到拼接重构的平滑无缝全景图像。
相邻图像的配准及拼接是全景图生成技术的关键,有关图像配准技术的研究至今已有很长的历史,其主要的方法有以下两种:基于两幅图像的亮度差最小的方法和基于特征的方法。全景图的拼接主要包括以下4个步骤:图像的预拼接,即确定两幅相邻图像重合的较精确位置,为特征点的搜索奠定基础。特征点的提取,即在基本重合位置确定后,找到待匹配的特征点。图像矩阵变换及拼接,即根据匹配点建立图像的变换矩阵并实现图像的拼接。最后是图像的平滑处理。
在遥感图像处理方面,eCognition是PCI Geomatica公司的产品,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基于影像空间和波 谱两方面信息的信息提取。传统的遥感影像分类,包括监督分类或者非监督分类,都是在影像的光谱特征空间中,依靠不同光谱数据的组合在统计上的差别来进行 的。但是由于Quick Bird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很高,图像上地物景观的结构、形状、纹理和细节等信息都非常突出,而光谱分辨率不高,因此,在分类时不能仅依靠其 光谱特征,更多的是要利用其几何信息和结构信息。eCognition将采用面向对象的 遥感影像分析技术来进行影像的分类和信息提取。
首先对Quick Bird数据进行影像分割,从二维化的图像信息陈列中恢复出图 像所反映的景观场景中的目标地物的空间形状及组合方式。影像的最小单元不再 是单个的像素,而是一个个对象,后续的影像分析和处理也都基于对象进行。
采用决策支持的模糊分类算法,并不将每个对象简单地分到某一类,而是给出 毎个对象隶属于某一类的概率,便于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也可以按 照最大概率产生确定分类结果。在建立专家决策支持系统时,建立不同尺度的分 类层次,在每一层次上分别定义对象的光谱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相邻关系 特征。其中:光谱特征包括均值、方差、灰度比;形状特征包括面积、长度、宽度、边 界长度、长宽比、形状因子、密度、主方向、对称性、位置、对于线状地物包括线长、线 宽、线长宽比、曲率、曲率与长度之比等,对于面状地物包括面积、周长、紧凑度、多 边形边数、各边长度的方差、各边的平均长度、最长边的长度;纹理特征包括对象方 差、面积、密度、对称性、主方向的均值和方差等。通过定义多种特征并指定不同权|重,建立分类标准,然后对影像分类。分类时先在大尺度上分出父类,在根据实际需要对感兴趣的地物在小尺度上定义特征分出子类。
希望有用。

阅读全文

与遥感图像变换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便秘有什么是方法 浏览:564
食用菌事业管理方法 浏览:85
打死结的方法图解步骤 浏览:714
java测试类中的静态方法怎么调用 浏览:160
开关按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94
方法治疗好些 浏览:156
双创课生活中的痛点及解决方法 浏览:38
灭火几种方法视频 浏览:474
血管瘤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浏览:970
挡水板安装方法 浏览:856
电脑清除流氓软件最彻底的方法 浏览:238
急性中耳炎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821
茶台的使用方法 浏览:359
电脑墙托板固定方法 浏览:830
aoac法定分析方法好吗 浏览:833
治疗早射的方法是什么 浏览:36
美声正确的发声方法 浏览:220
带分数连加计算方法 浏览:325
输电线路快速融冰最简单方法 浏览:10
香蕉用什么方法育苗 浏览: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