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 1 时=60 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 习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索交流的时 间.同时,借助课件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积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 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重点:教学重点:会读、写钟面时刻并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教学难点 难点:教学难点:知道 1 时=60 分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 学生:钟面模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片吗?(喜欢!)你们看这是谁呀?(蓝猫!)(出 示课件——蓝猫) 蓝猫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它吗?它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呢?(认 识时间)今天这节课我们和蓝猫一起,再一次走进有趣的时间王国,让我们进一 步来认识时间吧!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钟面,你能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吗?课件出示钟面图,生答:钟面上有.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钟面上还有 12 个数字,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有大格,到底有多少个呢?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同学们说还有小格,每个大格里有多少小 格呢?拿出你的钟面数一数,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任意找出一个大格数一数.生充分回答.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从 12 到 1 有几个小格,从数字 1 到 2 从数字 12 到 2 有几个小格?生 10 个,从 12 到 3 有几个小格?你是怎样知道的?生一个一个数的,5 个 5 个数的.那你能说出每个大格所对应的小格数吗?课 件出示,钟面对应的小格数,钟面上有 60 个小格.时针从 12 走到 1 经过了一个大格也就是一个小时,那么时针从 1 走到了 2 是几 个小时?时针从 4 走到也是一小时?你还能说出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一小时 学生充分的说 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我们已经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时间经过一小时,那么分针走一 小格就是 1 分钟.演示:分针每走一小格就是 1 分.
《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是本学期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创造机会设计学生动手的环节,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利用闹钟的“滴答”声引出学生熟悉的钟表,并出示生活中的数学中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又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但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学中,我认为不能单靠教师的讲授,而应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探索和交流。因此,这节课中,我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学生看看、说说、做做,使学生学得主动。比如:我组织了拨钟活动,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拨动钟面。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进一步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虽然我设计有拨钟这一活动,但是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都是老师说学生拨,其实教师可以放手让同学间相互合作:一个人说时间另一个人拨钟,或者一个人拨钟,另一个人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一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课中应把握好每分每秒,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这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要简洁精练,引导要清楚明了,但这点我做得不够好,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引导的不够细,使得时间的有效性没有把握住,导致课还没完就匆匆结束了。
总之,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
② 我们怎样记录时间,中国古代怎样记录时间,古今怎样记录时间
目前在用的计时方法采取的是二十四小时制计时法,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有几种:干支计时法,十二时段计时法,更点计时法,漏刻计时法等方法。
干支计时法: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这十二时辰与现今计时法的关系是:子时--23点至1点,丑时--1点至3点,寅时--3点至5点……以下依此类推,亥时是现时的21点至23点。
十二时段计时法:这种方法是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夜半”相当于“子时”,就是23点至1点;“鸡鸣”就是1点至3点;“平旦”就是3点至5点;“日出”就是5点至7点……依次类推。
更点计时法: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它是专用计夜间时间的。“更”与“点”是两种计时单位。先说“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依次类推。再说“点”。“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点”本来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颇似小铜钟。中间突起,两边有孔,孔可以穿上绳把“点”系在更夫手上,以便手敲打。
古时习惯是报更时敲钟鼓,报点时则击打“点”,“点”便成为计时单位了。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
漏刻计时法:漏刻是古代的计时方法,“漏”是盛水计时器具,一般用铜制。把一昼夜分一百份,每份即为一刻。但此法早已不用,所以课文中出现的“漏刻”时间词语已非本意,只要“更点”的代名词而已。
二十四小时制:在二十四小时之中的时间书写的格式为“小时:分钟”,或者为“小时:分钟:秒钟”。不足10的数字前面要补充一个零。这个零在小时部分并不是必须的,但却非常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有很多具体规定的计算机应用中。
在精确度高于秒的环境下,秒后可使用十进制来表示,小数点后面的部分跟在小数点或者点符号的后面。在二十四小时之中,一天开始于早子时,每天的最后一分钟开始于夜子时之初而结束于夜子时之末24:00。
某一天的24:00等于下一天的00:00。数字时钟显示从00:00到23:59,它从不会显示出24:00。这样,从23:59:59.999到00:00:00.000就可以精确的确定新一天的开始。但是,24:00的表示方法更能明确的确定一天的结束时间。
③ 如何教孩子认识时间
孩子小的时候是不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物的,所以他们不懂得等待。慢慢地,孩子大一些了,就可以利用一些小诀窍来帮助幼儿认识、理解时间的概念了。
如何教孩子认识时间
1、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说一说哪些词汇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年、月、日、星期、小时、分钟、秒。比如可以让孩子感知一分钟有多长,孩子们闭上眼睛,爸爸妈妈给计时,安安静静的感受时间在身旁滴滴嗒嗒流走的感觉,此举可以增强孩子对时间的概念。
2、用具体事件替代时间
随着能力逐渐增强,孩子会感觉到时间其实就是由一段段事件组成的,而且时间会在事件的进程中流逝。对于孩子来说,吃饭、睡觉、上学、游戏等都是知觉时间的主要指标。当孩子将具体事情和时间紧密连在一起,“时间”就不再陌生了。
3、DIY时钟墙
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守时的人,想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生活规律和节奏,那就做个时钟墙吧。你只需要:海绵纸,两脚钉,剪刀,手工白胶。几点吃饭,几点去上学,几点起床,几点游戏,几点睡觉??这下一目了然。
让孩子学会珍惜时间的妙招
1、用好手表和闹钟
孩子做事拖拉,很大原因是因为孩子们总是在做事时忘掉时间。闹钟却从来不会忘记任何事,除非你忘了给他上弦,而且闹钟的铃声具有一种家长没有的权威,有时候“铃响”比家长的“该起床了”更有效果。还可以把时钟设定成在白天时每半小时报时,这样双休日孩子在家时,也会有点“紧张”气氛了。
2、让孩子用“倒计时”的方法安排时间
有的事情是硬任务,必须在某个时间内完成,这就需要父母教会孩子用“倒计时”的方法安排时间了。例如,在1个月内必须完成的事情,算算还有多少天,要规定每一天要做多少,当天没有完成的话,就要及时补上。如果不能按时完成,错过了机会,就会前功尽弃,十分可惜。
3、通过讲故事引导孩子珍惜时间
孩子往往对故事书很着迷,可以找一些有关名人守时的儿童读物,让孩子自己看,或者亲自给他讲一讲,有时也可以讲一些因为不遵守时间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故事。通过故事使孩子逐步认识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逐步树立时间观念,增强时间意识,从而在学习生活中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如果本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还请帮忙转发、点赞,让更多的宝妈都来学习一下。梧桐树育儿经,分享育儿知识,关注儿童教育。还请关注我们公众号!
④ 父母教孩子认识时间最简单的办法有哪些
1、帮助孩子学习并理解表示时间的词汇。
如表示时间段的词:上午、中午、下午;表示时间先后关系的词:先、后、然后、最后;表示一些不确定时间的词:从前、有一天、有时;表示时态的词:已经、正在、将来等,在日常生活中,在和孩子讲故事、交谈时,有意识地教孩子认识、理解并正确运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汇,有助于他们正确地理解时间概念和时间关系。
2、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关注时间,渗透时间概念。
比如,利用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机,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儿园一周的食谱,说说从周一到周五的菜肴,结合一些重大节日的“倒计时”活动,帮助孩子理解将来的时间。这些都需要家长做有心人,善于抓住多种机会自然进行。
3、教孩子认识钟表,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通过和孩子一起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钟表,通过和孩子一起玩“拨钟点”、“时间接龙”、“现在几点钟?”的游戏,让孩子了解时钟钟面的主要结构,区分时针、分针并知道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4、有意识地向孩子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比如,晚饭前你可以提醒你的孩子,赶快收拾玩具,再过10分钟我们吃饭,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感到“10分钟”是什么含义。早晨起床和孩子一起比赛穿衣服,让孩子体会做事的快慢,进而体会时间的快慢,养成惜时的好习惯。
总之,生活经验是孩子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孩子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对时间关系的经验和体验逐渐发展起来的。
⑤ 在没有钟表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时间
1 先知道方向位置 面朝东伸直手臂 看光的投影 位置 长短
夜晚 先查农历 根据 日期 看月亮 的形状 就可看位置知时间
2 制造简易的日晷
3 测时间 数心跳 脉搏(伽利略用过)
4 利用钟摆效应 测时间
5在实验室 利用打点计时器 测时间
6 数铯原子 振动次数 标准交变电流频率 50Hz 电磁波的周期 根据高中物理必修2 相关内容测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