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培养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时间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
方法
对症下药
热心观察,留意表现。实施“养成教育”,首重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地方实际,针对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留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以期选择最好的教育手段,“对症下药”。例如,当我发现班里有一男生连续好几天心神不定,总不断吐唾液,就立即警觉起来,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没事。真的没事吗?不可能,好端端的,吐什么唾液!我跟其家长取得了联系。家长说近几天总发现卫生间有烟蒂。这很可能就是“吐唾液”的原因了。我马上找了好多“吸烟危害健康”的资料,在班里搞了个小展览后,又搞了个讨论会。这次活动后,全班同学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吸烟的危害性,“吐唾液”的同学也马上跟我“私聊”来了。他说,跟了几个社会上的人,他们老叫他抽烟,从沟通以后起再也不跟他们来往了,也不抽烟了。果然,没过多久,这学生就不再“吐唾液”了。
家校互动
家校联系,不可或缺。有些学生具有“两面性”,有的是“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顽皮生”,有的则相反。所以,我们不能单凭学生的在校表现就作出判断。有的学生的“两面性”还不是表现在家校的区别,而是表现在“表里不一”。学生虽然大都比较单纯,不善于掩藏,但个别学生还是可能因为成长过程、生活环境的某种特殊性而致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日常的行为表现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这类学生还要通过老师的关爱、沟通,或日记交流等等措施去作全面了解。曾带过这样一个学生:她是班长,各方面都很优秀。有一阵子,她上课时偶尔目光游离,还有时发呆。我跟她谈心,她总说“真的没事,请老师放心”。家长说家里一切正常,孩子回家也跟往常一样做家务和功课,就是有一男生常打电话来,孩子每次听电话都有些不耐烦。凭我的感觉,这学生是有什么说不出的事了。于是,我在她的周记里写上这么一句话:“你还没把 我当朋友吗?”周记发下去后,她马上就又交上来了,只见里面写着:“老师,我真服你了——我可什么都没流露出来啊。是的,我近来心里很复杂,因为我碰到一件说不出来的事啊!我就在周记里跟你说,好吗?”“心门”就要开了——在过后通过几次周记交流中,她终于把心掏出来了。原来,隔壁班有一男生向她“求爱”了,说如果她不答应就不读书了。她不可能答应,又担心那男生真的因此荒废了学业,又不敢告诉别人,怕伤了对方的自尊心,所以不知如何是好。找到了“病因”,我就放心了。后来,在我的帮助下,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了。
以身作则
每个少年是多么渴望看到自己的成绩,多么渴望别人承认他的优点和技艺。这种愿望为精神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以身作则,重中之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礼”的学生“疼爱有加”,对“没礼”的学生爱理不理;或站在讲台边抽烟边教育学生抽烟如何不好;或边讲粗话边怪学生不文明,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板书“龙飞凤舞”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潦草的;板书“煞有介事”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端正的。多肯定
多肯定孩子
每个人都有被肯定的心理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源于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人给他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能行,就会在生活中树立起自信心来。反之,如果周围的人总是给他传递一些消极的评价,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无能感,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一次小小的赞扬、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候是终生的。
教育方式
教育形式,切忌单调。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我们在对其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切忌形式单调,特别是一味的说教,更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