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武夷肉桂的加工工序
武夷肉桂每年四月中旬茶芽萌发,五月上旬开采岩茶,在一般情况下,每年只采一季,以春茶为主。须选择晴天采茶,俟新梢伸育成驻芽顶叶中开面时,采摘二三叶,俗称“开面采”。不同地形、不同级别的新叶,应分别付制,采取不同的技术和措施。
采摘:驻芽中开面3~4叶采摘。根据肉桂品种营养生长较强、驻芽新梢形成较慢的特性。在大生产中,为了及时采摘,前期少量采小开面,中期大量采中开面,后期少量采大开面。采摘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以晴天午后3时采摘当天完成晒青,制茶质量最好。 现今制作,仍沿用传统的手工做法,鲜叶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十几道工序。鲜叶萎凋适度,是形成香气滋味的基础,做青系岩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做青时须掌握重萎轻摇,轻萎重摇,多摇少做,先轻后重,先少后多,先短后长、看青做青等十分严格的技术程序。近年来做青多以滚洞式综合做青机进行。
晒青
晒青以均匀薄摊为原则。具体时间及程度“看青晒青”而定,以叶面光泽消失,叶质柔软,顶二叶下垂(或一叶下垂),青气消失,减重8%~12%为度。随即移入青间摊凉0。5~1小时,目的是散发热气和使叶肉、叶脉间水分分布均衡。
做青(摇青及凉青)
决定肉桂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做青间的环境温度22℃~25℃,相对湿度约70%,保持新鲜空气。做青既按“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的武夷传统方法,又按肉桂茶青叶的特点,多次摇青(5~8次)。每次摇青次数由少到多,依次递增;摊叶厚度,依次拼筛加厚,使香气缓慢而充分地发展。凉青时间(即每二次摇青之间的相隔时间)先短后长。具体时间及程度依靠手、鼻、眼感官综合观察,标准为青叶手握如绵的弹性感;鼻闻青气消失,由清香转花果香;眼看红边程度三红七绿。整个过程约需8~12小时。
杀青和揉捻
做青结束即投入杀青,要求最后一次摇青后40分钟内进行杀青,不宜堆放过久,以免堆叶发热引起发酵过度。锅底温度以250℃为适度。杀青程度掌握以香气显露、折梗不断为准。此时乘热揉捻至叶片成条。
烘干拣梗
分毛火、拣梗、足火三个步骤。毛火温度约130℃,时间12~15分钟。毛火后拣梗。足火温度约90℃,烘焙至茶叶含水量约6%~7%,即成毛茶。
复火(炖火)
足火后的毛茶是否需要复火,依不同销区消费习惯而定。如广东潮汕和山东北京部分地区,要求成品茶火功较足,毛茶须进行一道或二道复火(俗称炖火),第一次炖火80℃~90℃,6小时;特殊要求情况下,于第一次炖火后半个月进行第二次炖火,火温70℃~80℃,7~8小时,烘至茶叶含水量约5%。炖火后的成品茶具有焦糖香和耐冲泡的特点,但足火所产生的香味型物质,经炖火后丧失殆尽!
‘贰’ 剥桂皮的工具和方法
从肉桂树干上剥下的树皮,经晒干后,称为桂皮。桂皮因形状和品质不同,又可分桂通、桂芯、板桂和油
桂等,这些都是桂皮产品的名称。肉桂树剥皮用的工具,各地有些差异,但大同小异,有些地方,每道工序都有专用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
,经常要改换工具,有些地方,把剥刀根据需要设计成特殊形状,集一刀多用的功能,在采剥过程中,一
把刀就可解决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刀用钢制成,刀咀尖,刀口凸出,刀面宽约8.5厘米,长22厘
米,有一木柄,木柄长13厘米,刀连木柄总长为35厘米,正好是“西江桂”生产桂通规定的长度,剥皮时
,先在树干基部横向环割一刀,深达木质部,把桂皮横断面切断,用剥刀作尺,向上量35厘米,再横向环
割一刀,然后在两刀之间,自上往下纵割一刀,深达木质部,随即将刀凸口插入纵缝内上下左右掀动,即
可将桂皮剥离,依次按每隔35厘米绕树干横向环割一刀,再纵割剥取桂皮,一般“西江桂”平均每株树可
剥桂皮4-6段。剥下桂皮后放在晒场上晒干,如天气好,暴晒二天即干,晒干后的桂皮卷成圆筒状,即为
桂通产品。若选择规格整齐,质量较好的桂通,剥去外层粗皮,即得桂芯产品。如属乔林作业,以生产板桂或油桂,则应截取的桂皮长度为43厘米,其剥皮方法同上,剥下的桂皮还需作
不同的加工。加工板桂,从大树剥下的桂皮中,选厚0.7厘米以上,长43厘米,宽13-15厘米的桂皮,用竹、木棍将桂
皮撑开成块状晒至九成干,然后纵横堆叠,上面加重物压紧,约一个月后完全干燥即成。加工油桂,选皮大而厚,含油高于板桂的桂皮加工而成。油桂一般含油在3%以上,其他情况同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