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公文写作中,说明的主要方法包括()。
【答案】:A,C,D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三种:答陪银定义和表述;分类和比较;数字和清宴图表。乱老
B. 公文写作中做常用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什么
叙述是公文写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表达方式。销派公文写作忌讳“形象生动”因而很少描搜御写,忌讳偏激情绪。因而很少抒情世斗岩。公文写作可以适当的议论,可以简洁地说明。如此分析之后,可知,叙述是是公文写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请示
请示是下级向上级请求决断、指示或批准事项所使用的呈批性公文。
请示的特点
一、针对性。只有本单位权限范围内无法决定的重大事项,如重要决定、重要决策、人事安排等问题,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或克服不了的困难,才可用"请示"行文。请示上级给予指示、决断或答复、批准。因而"请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呈批性。请示是有针对性的上行文,上级领导对于呈报的请示事项,无论同意与否,都必须给予明确的"批复"回文。
三、单一性。请示应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受文领导,即使需要同时呈送其他领导,也只能用抄送形式。
四、时效性。请示是针对本单位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求得上级单位指示、批准的公文,如能及时发出,就会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报告
报告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询问的陈述性上行公文。
"报告"是陈述性文体。写作时要以真实材料为主要内容,以概括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报告"是行政公文中的上行文种,撰写"报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上级掌握本单位的情况,了解本单位的工作状况及要求,使上级领导能及时给予支持,为上级机关处理问题,布置工作或作出某一决策提供依据。"下情上达"是制发报告的目的。所以报告的内容要求以摆事实为主,要客观的反映具体情况,不要过多的采用议论和说明,表达方式以概括为主,语气要委婉、谦和、不宜用指令性语言。
C. 公文写作方法
公文写作方法
现代公文,主要指党政机关在实施领导和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领导管理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公文写作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步,搜集资料方法是“看两篇写一篇”
写作之前,可以先找两篇文章。第一篇,要找以往领导同志在类似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总结讲话。因为每种类型的讲话,都有着相对固定的套路和逻辑,这篇文章,解决的是“形似”的问题,就是文章结构、语言风格要像。第二篇,要找上级领导机关或者同级其他机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因为每种内容的讲话,在一定时期内,都有着相对固定的内容要求,这篇文章,解决的是“神似”的问题,就是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方向要准。找出这“两篇文章”,通过学习和模仿,之后写出来的文章,最起码在结构上、内容上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第二步,琢磨内容,方法是“换位思考”
替领导起草讲话稿,当然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是最基本的方法。那么,可以从哪些角度换位思考呢?概括起来,可以有以下五个:第一,领导同志应该讲什么?就是在这次总结大会上领导应该强调的内容、要求等。第二,文件起草的部门希望领导同志讲什么?就是有关部门对于这项工作的`考虑,希望通过领导讲话传递出的工作信号。第三,听众希望听到什么?讲话都是有对象、有听众的,听众对领导的讲话往往都有具体期盼,或是答疑解惑,或是肯定表扬,或是明确思路等,应该将听众的需求反映在领导讲话之中。第四,领导同志本人希望讲什么?每位领导同志讲话都有一贯的思路、风格,每位领导同志都有近期关注的重点、强调的要点等。第五,上级希望领导同志讲什么?每项工作都应该按照上级领导机关的部署和要求开展,科学地传递上级的要求也是讲话的题中应有之义。有了这五种角度,是不是就全面了、穷尽了?不一定,最起码还可以“更上一层楼”,在综合各个角度之后,重新回到最初始的问题——在这样的场合,领导同志应该讲什么?这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采取螺旋式上升方式,否定之否定,站在更高的平台去重新思考。通过多个角度的思考,我们就会对文章的主体内容有较为充分的把握。
第三步,拟定提纲,方法是“闭上眼睛”
讲话开写之前,要起草提纲。起草提纲要在掌握基本素材、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合上参考文章,合上各类材料,越过纸面看实质,闭上眼睛想清楚,合上书本写提纲。要切忌“找”提纲,翻阅各类材料,这里摘一个意思,那里找一个想法。拟定提纲,最起码要写到二级,想得清楚的地方要写到三级。
第四步,起草文章,方法是“一气呵成”
长期用电脑写作,很多人往往养成“先写容易的”和“复制粘贴”的习惯。好的讲话稿应做到文气贯通,如果先写材料丰富的、容易的、想清楚的,会使文章看上去是“拼凑”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这是公文写作的大忌。因此,在公文写作的培养阶段,就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想清楚、写清楚,按照提纲,从头到尾写下来、顺下来。
第五步,反复修改,方法是“逼着自己改”
好文不厌百回改。刚学习公文写作的同志在写完初稿后,往往会感觉“不知道改什么”“不知道怎么改”“不会改”“改不动”,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就需要对自己“狠一点”,进行自我否定、自我提升,要强迫自己多换角度、加深思考、提高站位,对已有的文稿反复琢磨,反复修改,有时甚至还要推倒重来。要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篇文章每突破一次“改不动”的困境,就会上升一个水平,自己的写作能力也会提高一个层次。
经过这样五个步骤,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写作流程,写出的讲话初稿就可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但是,从提高自身公文写作的水平来看,还需再做好两项工作:
第一,整理学习,方法是“对照花脸稿”。提交初稿之后,领导往往会对文稿提出修改要求,有的时候还会有颠覆性意见,这是提升自己公文写作水平最好的教材、最好的机会。我们应该将领导改动的部分和自己起草的内容进行比照,细致揣摩,认识到“应该这么写”的道理和 “不应该那么写”的原因。每对照一次,就相当于和领导进行了一次间接的思想交流。当文章最后成稿后,还应该对一稿、二稿、三稿甚至更多的修改过程进行重温,这样常常会有新的启发,也会逐步找到写公文的窍门。有的同志将领导改过的花脸稿整理起来,形成个人的“错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第二,丰富完善,方法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写上一百篇文章,不如写好一篇文章。要提升公文写作水平,聚焦目标、集中火力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同样以领导同志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机关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为例,可以尝试把这篇讲话改造成大会报告、会议纪要、学习通知、新闻通稿、评论员文章、社论文章、专栏文章、发言摘要等各类形式,虽然基本内容一致,但不同形式对文章的要求是不同的,把一篇文章拆开了揉碎了,重新排列组合,反复咀嚼琢磨,就会对各种类型的文体有基本把握,也会大大加深对领导讲话的理解。
提升公文写作水平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谓的“五步”写作法,只是为初学者提供一个最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如果希望真正地提升公 文写作水平,恐怕还需要勤学苦练,孜孜以求,在工作之外多读、多问、多思、多背、多写,下苦功夫、深功夫、真功夫。这“五多”比前面的“五步”写作法,要重要得多。
D. 公文最主要表达方式
人们能从一篇成功的公文中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是因为公文的内容体现着一种社会美。下文是公文最主要表达方式,欢迎阅读!
公文最主要表达方式有三种
1 .叙述
叙述就是对人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客观反映的一种表达方式,是用来说明问题、反映情况、交流思想、阐明观点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除法规性、指示性公文外,通知、通报、报告、请示、会议纪要、调查报告、简报、讲话稿等公文一般都以叙述为主。
公文中的叙述以叙事为主,采用概叙、顺叙的手段,开门见山地陈述事件的全貌,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地运用倒叙、插叙、分叙、补叙等多种方法。
2 .议论
议论就是议事论理,对客观事物或问题进行分析评述,作出判断或评议,表明观点和态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公文中的议论为了给受文者提供理解公文精神的理论依据,不是贯通全文的主要方法,而是从属于叙述和说明的一种方法。无须旁征博引,常用简单的结论性、论断性的语言,论述较客观、冷静,不带或少带感情色彩,常结合叙述、说明使用。议论具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3 .说明
说明就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原理、规律、作用等进行阐释的一种表达方式。
公文的说明范围主要限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管理方面型镇的事物,以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为主要目的,说明比较抽象、概括和简要。
公文的写作规范
请示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1,首部.主要包括标题和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县人民政府关于***的请示》;另一种是由事和文种构成,如《关于开展春节拥军优属工作的请示》.
(2)主送机关.请示的主送机关是指负责受理和答复该文件的机关.每件请示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请示.
2,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等部分组成.
(1)开头.主要交代请示的缘由.
(2)主体.主要说明请求事项.另外请示事项要写的具体,明确,条项清楚,以便上级机关给予明确批复.
(3)结语.应另起段,习惯用语一般有"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或"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执行"等.
3,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个项卜唤粗目内容.标题写明发文机关的,这里可不再署名,但需加盖单位公章,成文时间**年*月*日.
撰写请示应注意的问题
请示的写作首先要和"报告"文种相区别.在这个前提下,一要遵守"一文一事"的原则,主旨鲜明集中.二要做到材料真实,不要为了让上级领导批准而虚构情况,也不要没能认真调查而片面地摆情况,提问题;三要理由要充分,请示事项要明确,具体;四要语气要平实,恳切,以期引起上级的重视,既不能出言生硬,也不要低声下气,客客套套.
《规定》写作要点
规定是由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对某一方面工作或行为做出具体规约的文件.
一,标题:地域+内容+文件种类(规定,管理办法,细则,规则等).
二,正文:
(一)正文的内容通过"条"的形式表述,按顺序依次排列."条"是法规的基本单位.
(二)"条"的内容较多时可分为"款","款"的内容较多时可分为"项".
(三)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在"条"上设"章".
字号规格
公文标题居中排一行或数行.公文标题用2号宋体.正文用3号仿宋.一般每页22行,每行28个字.用A4纸打印.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链如;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⒈";第四层为"⑴".成文时间用汉字,"零"可写为"○",右空4个字.印章上不压正文,下压日期,"骑年盖月".
所谓 骑年就是盖章的时候,要盖在年份的上面,章子有1/3是在年份下面,就好像骑上去了一样,而同时,章子要把月份整个盖住,这就是盖月,主要是为了防止篡改公文日期.
猜您感兴趣:
1. 2017年公文考试答案必备
2. 最新公文写作使用大全
3.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题库
4.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最新真题
5. 2017年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6. 2017年公文考试答案
E. 公文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公文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如何写好公文呢,公文的写作有什么方法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公文的写作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领会意图
领受拟制文书的任务后,首先要正确领会领导的意图,这是拟制文书的前提。公文拟制必须正确体现领导意图,不得有丝毫马虎,否则就会被打回重写。领会意图一般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全局意识。拟制公文不但是一项原则性、政策性很
强的工作,而且还是一项具体的业务工作,常常涉及到一个部门、一个人、一件事,而这些具体工作又和全局性工作、整体工作、各个部门的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否则,就不会发公文了。因此,拟制公文时必须站到全局研究、领会上级意图,深刻明了每一份具体文书对全局的影响。如果文书内容涉及到其它部门,应及时密切沟通协调。
二是要站准位置。是哪一级的人员,就要站在哪一级的领导角度考虑问题,公文就是“领导的书面语言”,要了解掌握领导的工作部署、工作进程,预见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这样,才能使拟制的文书符合领导的意图。
三要明确目的。领导的意图往往就是制发公文要达到的的目的。因此,一份文书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必须心中有数,目的性越明确,越利于更好地贯彻领导意图。
四要有效发挥。领导的意图不一定是现成的,有些是要靠我们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整理,进行认真思考,有效发挥。有时领导只交待任务,意图并不明确,这就更需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问题。实际工作是千变万化的,不管哪一种情况,都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善于联想问题,举一反三,不开动脑筋,不认真思考,依赖现成的东西,死板僵硬,是不可能正确领会意图的。
二、搜集材料
材料是构成文书的基本要素之一。材料是从实际工作中搜集、摄取的一系列事实或论据。大量的搜集材料,对拟制文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是拟制文书的基础。无论哪一种文书,它总要反映一种思想或认识,无思想、无认识的'文书是不存在的。但是无论任何一种思想或认识,都源于工作实际,离开了实际工作,就没有“原料”,头脑就制作不出任何办法、意见等东西,当然也就无所谓文书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告诫我们:“学习和研究问题,应当说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拟制文书也同样,正确的观点是从大量的详细的材料中”总结和引伸出来的,所以说,广泛地搜集材料是拟制文书的必要一环。
材料是阐述观点的支柱。材料是表达观点的,没有材料,观点根本无法树立;没有适当的、足够的材料来支撑,观点即使是立起来了也不能立牢。所以动笔之前,观点要靠材料形成;动笔之际,观点又须材料支撑。我们常讲要“摆事实、讲道理”,这里讲的事实就是材料,道理就是观点。不摆事实,不论证材料,道理就说不清,观点就道不明。如没有充实的材料做内容,空空洞洞,那肯定是一份“白开水”式的文书,无色无味地占有工作空间。
三、运用材料
对材料的占有要“多”。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具体地说要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今昔结合。任何事物都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只有认识了它的过去,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它的现在。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同时从今昔两个方面去占有这种材料,既要占有现实的材料,又要占有历史的材料,这样才能从基本的历史联系出发,用发展的眼光把问题陈述明白。
二是正反结合。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往往可以形成鲜明比较,以使问题论述得更加有说服力。
三是近与远结合。与表达中心问题有关的材料固然重要但与中心问题间接有关的材料也不可忽视。相反,它有时可以起到开阔思路、补充说明等作用。
四是主客观结合。不仅要占有客观实际材料,还要占有通过思索得出的材料,如心得、感受及对问题的认识、看法等。
对材料的鉴别要“精”。对材料要精确鉴别,就是要认清材料性质,判断材料的真伪,估价材料的价值,掂量材料的作用等等。这是一个很细致的工作,这个工作做好了,则材料的表象和实质、轻和重、大和小、主和次、典型与一般等,就会显得格外明晰。因此,我们必须勤于分析,善于思索,真正做到“吃透材料”。
对材料的选择要“严”。占有材料,我们提倡“以十当一”,以多为佳;选择材料,我们则主张大家以“一当十”,以严为上。选择材料,一是要围绕中心问题选择材料,选材不是目的,对材料之所以要严格选择,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表现文书的中心内容。因此,要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对材料的取舍,有取就有舍,有选材就有剪材,不舍得割爱,不愿意剪材,其结果必然是主干不突出,观点被淹没。二是要选择典型的材料。所谓典型材料,就是那些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有较强说服力的材料。三是要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只有那些反映本质和主流的事实,都是“证据确凿”的真实材料,才能用来有力地说明问题、阐明观点。四是要选择生动、新颖的材料,材料生动、新颖,才能表现出新鲜、活泼的思想,才能吸引人、感动人。
四、安排结构
理解了意图,搜集了材料,运用了材料,还要有恰当的表达方式,把它们编织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统一和谐、严密紧凑、首尾通顺、行止自如的有机整体。
一是要树立“整体在胸”的观念。安排结构,就是研究文书的整体构成,就是由“分”和“合”,组“局部”为“整体”的过程,不能整体在胸,就不能顺然于手。有的人对此认识不足,往往是拿起笔来还不知道从何处写,于是只好想一点写一点,再想一点,再写一点,每写一段,都要回头去从头看起,十步九回头,这是很错误的。
二是要重视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要分出先后次序,有条不紊地表达思想内容。如由开端说到结局,由原因说到结果,由正面说到反面,由一方面说到另一方面,由主体内容说到从属内容等等。
三是要花气力拟定提纲。拟写提纲一般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归类材料,就是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梳辫子”,进行“合并同类项”;
第二步,根据观点,就是从具体材料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比具体材料更高层次的更高认识来。
第三步,调理顺序,就是安排先后次序,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第四步,修改补充。就是使提纲进一步充实、完善。
五、起草初稿
起草初稿时要一丝不苟,认真拟制,力求为终稿提供合格的“正品”,把“次品率”降低到最低。
(一)标题。标题是文书内容的简语句,它以高度概括文书的中心内容为目的,让人看了标题,就知道主要内容是什么,避免出现文不对题。
拟定标题时,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一要明确,直截了当地表明文书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二要简短,尽量减少字数,一语破的。三要概括,标题要能抓住中心思想。四要醒目,从标题上给人一种不忘的印象。
(二)开头。开头由于所处的特殊位置,一向被人们所重视。文书开头强调开门见山,落笔点题,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归纳起来有三类:
一是直接进入正文。
二是依据目的开头。例如: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为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公司决定:从5月1日起在全司范围内开展百日安全活动,现将主要事项通知如下:
三是以概述全貌开头。就是以简短的文字,把概况包括单位、时间、事由、简要原因等基本要素反映出来,为下文奠定良好基础。
(三)中心思想和内容。文书的中心思想不同于文书的内容,是文书的灵魂、主脑。
中心思想的特点:具有客观性,它是对全部实际材料的高度概括;具有主观性,它是经过作者的头脑加工产生的;具有时代性,任何一个正确的思想或观念都离不开特写时代。
中心思想首先要正确,是指中心思想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其次要深刻,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来源于实际,高于实际;第三要新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深、人深我新”,第四要集中,文书思想焦点应该凝聚,着力点应当单纯,不可分散,主攻方向应明确。
文书内容千变万化,但主要包括:成绩、问题、特点、做法、情况、原因、体会、要求、措施、规定等,(当然,不一定在一篇文章里全部包括),例如,通知应包括:依据、事项、要求;通报内容为情况、原因、措施;总结内容则为概况、成绩、问题、体会、措施等等。
(四)层次和段落。层次是指思想内容的表达次序,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是指文书内容在表达时由于转折、强调、间歇等情况所造成的文字的停顿,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
层次一般按照时间顺序、问题性质、递进关系、分总关系等划分。
段落的划分要掌握三条原则:一是单一性,一段只有一个中心思想,不能把一些互不相干的意思放在一个段落里。二是完整性,一个意思要在一个段落里集中说完。三是互联性,各段落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使其成为全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做到“分之为段、合则为篇”。
(五)观点和材料相统一。必须要防止出现几个问题:
一是只有观点,缺乏材料;只有论点,缺乏 论据;
二是只有材料的堆砌和现象的罗列,不提出观点看法;
三是观点与材料脱节,材料说明不了观点,观点没有相应的
材料作根据,互不关联,东拉西扯,杂乱无章。
正确的表达方法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1.夹叙夹议。就是叙述与议论相结合,边讲观点边引材料。
2.剖析事理。运用分析的办法,提示观点和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阐明观点的正确性,使得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
3.列举事实。用事实说明问题。
(六)结尾。俗话讲:“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文书口子收不好,就会使全文松散无力。文书的结尾不拘一格,写法很多,主要根据文书的类别而定,现介绍几种常见的主要有四种:
一是要求性结尾。在文书的最后对执行某一规定提出具体要求,以便贯彻执行。如:“各单位于4月30日前将与整改情况上报至XXX处。”
二是请求性结尾。如:妥否,请批示。
三是征询意见性结尾。如:以上计划如有建议和意见,请及时反馈,我们将…
四是号召性结尾,这类结尾铿锵有力,往往能起到鼓舞斗志的作用,多用于领导讲话。如:
“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让我们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为XXXX而努力奋斗!
六、修改润色
一份好的文书,无不在修改上下功夫,修改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并不比起草容易,古人说“改章难于造篇”,就是因为改章要“更上一层楼”。
修改的程序主要分三步:
第一步:综观全文。目的在于发现问题,从总体上找出修
改的办法。对于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长稿,需要多看几遍,宁可多花一些时间,不要匆匆动手,以免以后返工。
第二步:具体修改。需要进行细致地思考,做到字斟句酌。
第三步:把关复查。修改完毕,必须从头至尾阅读一遍,检查修改是否恰当。
比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指示精神,下大力抓好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完成。”一句,如改成:
“要把工作做在平时,做在前面,遇有急难险重生的任务,随时能够拿得出、用得上,圆满完成XXXX任务。”就感觉能压得住阵脚,文章就写得有劲,让人读起来舒畅。
最后,应当指出,有时修改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而是反复多次才能完成,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要有耐心细致的作风,才能把文书修改好。
;F. 公文写作中做常用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什么
公文写作中往往也要运用到叙述、议论和说明方式。公文和其他一般文章的区分,从其他一般文章指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由于应用文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或说明,故从表达方式上,很难把它和其他一般文章区分。
在公文中的写作应用和以一般的文章的写作应用,这三种表述方式又有明显的不同,必须要能细微地区别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才能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
(6)在公文写作中说明主要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公文写作中叙述、议论和说明方式的区别:
一是适用范围不同。公文是对某个人的情况作介绍,突出一些事迹的重点,比如通报、决定等文种在表彰工作中以达到宣传、表彰和教育的目的。主要应用于机关内部交流或会议、报刊、现时各种新媒体报道;一般文章如新闻稿,人物通讯,以优秀人物为报道对象,客观地反映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境界,为社会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是表达方式也有差异。公文表述特点是概述,即用简练的文字讲清某人的主要情况,如上述简介中只有如“她勇于担当”、“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伙伴”等,仅三言两语的评价;一般性的文章除运用叙述手法外,还兼用描写、抒情乃至某些艺术手段,从各方面描绘人物形象,从而教育人、感染人。
公文的议论与议论文的议论也不尽相同。在篇幅上,公文很少全篇议论,大多是在关键处插进简短的评论。
三是写作目的上也有区别。公文主要是为提出意见、措施和办法而作必要的说明或证明。例如工作研究,它与一般学术论文一样,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如以议论为主,但无论在写作目的、写作重点和语言特色方面,都有不同。
G. 说明在公务文书写作中的运用
说明在公务文书写作中的运用
公务文书作为处理公务的工具,具有传达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功用,其文体功能决定了其表达方式应以说明为主。本文试对说明这一表达方式在公务文书写作中的运用作简要分析。
一、说明对象
按照说明对象来划分,说明有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两种。事物说明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形体特征、性质、功能等进行介绍,在文学作品和科普说明中运用得较多,如《核舟记》《中国石拱桥》《看云识天气》等。事理说明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这种说明多适用于抽象事物。公务文书中的说明主要是事理说明,比如对发文目的、依据的阐释,命令类公文中有关办法、措施等的说明,通报类公文中的情况介绍,法规性文书中的条款项等,其说明内容以事实、情况或者事理为主。
二、说明语言
公务文书的作用是上传下达,使阅读者知晓情况、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这就要求公务文书中的说明须准确、清楚地传达发文者的意图。因此,公务文书的说明为平实说明,即客观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目的就是说明事实、情况、道理或是性质,给阅读者以理性认识。如《××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贪腐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犯罪。”
这段文字对职务犯罪作出定义,语言严谨朴实,没有运用特殊语言技巧和修饰,不会产生歧义或是误解。与平实说明相对的生动说明则常常用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使说明对象具生动性和形象性。这种说明常常运用修辞、描写等手法,强调语言的生动活泼和审美感受,如贾祖璋在《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对荔枝成熟时形态的表述:“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这种风格的说明,在公务文书中较少出现。
三、说明顺序
说明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对说明对象进行条理化的表述。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等几种。公务文书中的说明顺序主要是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悉厅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一一介绍说明。如《××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整个条例共分为六章五十八条,为典型的“章断条连”模式。六个章节分别从总则、法规制定程序、地方性法规解释等方面,按照由总到分、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对地方性法规的制定者、制定程序等作出规定。这种逻辑顺序不仅贯穿全篇,而且在各个部分中也有所体现。如第一章“总则”中:
第一条为了规范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活动,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修改、废止及其相关活动。
第三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制定地方性法规。
规定本市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市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
第四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立法法规定的基本原则,符合本市的具体情备陆慧况和实际需要,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1]
第一条说明制定条例的目的、依据,第二条说明条例的适用范围,第三、四条分别说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权限。其说明顺序由总到分,由一般到个别,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表达有序。
四、说明方法
公务文书写作中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定义说明法
定义说明法就是揭示事物特有属性的逻辑方法,即下定义。公务文书中的定义说明法常见于法规、规章类文书中的概念说明,或是对仿答专业术语的阐释。如《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条: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这一条就属于对法定概念的阐释,让阅读者明确“党政机关公文”的含义、功能与作用。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九十五条第(一)款: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是指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者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产生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妨害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损害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
第九十五条第(五)款:
“渔业水域,是指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鱼虾贝藻类的养殖场。”
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和“渔业水域”是两个十分陌生的概念。此处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尽的解释,可使阅读者明白哪些活动属于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哪些海域属于渔业水域,在贯彻法规时才能做到清楚明了,不会因概念不清而出现错误。
2.分类说明法
分类说明法就是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类,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系统。在公务文书写作中使用分类说明法,既可向阅读者介绍说明对象的基本属性,又可帮助阅读者区分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掌握各自的特性,还能使行文层次分明,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比如《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中对职工探亲假期作出了如下分类:
第三条职工探亲假期:
(一)职工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
(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
(三)已婚职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上述条例将职工探亲假期按照职工的婚姻状况和被探望对象的不同分为三类,并对每一类探亲假期的频次和期限作出具体规定。这样清楚有序的分类说明,便于职工“对号入座”,能有效保证职工探亲活动的有序开展,维护职工的权益。
3.比较说明法
比较说明法就是将有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辨别异同,可分为横比说明和纵比说明。横比说明是将可以作比的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说明不同事物的性质特点。纵比说明是将同一事物不同时期的情况进行比较,说明某种问题。[2]比较说明法在公务文书,如情况类通报、工作类报告、工作总结以及专项工作规划等之中运用较为广泛。如《国家统计局关于2014年粮食产量的公告》中: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2738.3千公顷(169107.4万亩),比2013年增加782.7千公顷(1174.1万亩),增长0.7%。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4622.8千公顷(141934.1万亩),比2013年增加854.1千公顷(1281.2万亩),增长0.9%。”
运用比较说明法,可以使阅读者清楚地看到说明对象的变化发展情况,进而对其所反映出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4.数字说明法
数字说明法就是运用数据对事物进行说明和阐释。数字说明法常见于情况与事故类通报、工作报告、计划、总结等公务文书。数据的使用,能够让阅读者获得关于说明对象的具体印象,使说明内容显得更加确凿可信。比如《国家统计局关于2014年粮食产量的公告》中关于调查样本的一段说明:
目前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在848个国家调查县中开展,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抽取8930个村民小组、48万农户,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抽取8930个村民小组、7万多地块,由国家统计局各基层调查队调查人员和辅助调查员开展现场调查。
上述材料中的几组数据使阅读者对调查样本的数量和范围有直观的了解。其取样范围之广、数量之大能使阅读者更加确信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
五、注意事项
说明作为公务文书写作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写作公务文书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和顺序,注意说明对象之间的外在关系与内部联系,不能在逻辑顺序上发生错误。比如计划类文书的说明顺序一般为先说明背景或者依据,然后提出总的目的或要求,过渡后转入具体任务、措施、步骤等,宜分条进行阐述。
2.态度科学、实事求是
对对象进行说明时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尤其数据的使用,必须精准无误,能够客观实际地体现出说明对象的本质,不得主观臆断或是凭空捏造。
3.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在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时,要根据不同文书和具体情况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做到详略得当。比如,在总结类公务文书中,对某一阶段的经验体会,包括具体的做法、事例、数据等,要进行详细说明,对今后的设想和工作方向则要略写;反之,在计划类公务文书中,对制定计划的依据要略写,对计划的主体,即未来的工作方向——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完成等,则要详尽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