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关节、软组织、肌肉缺乏活动或被动运动范围受限而导致。常导致身 体功能下降,造成关节变形,诱发疼痛,使有些患者丧失治疗信心。下肢的关节 挛缩还大大增加跌倒的危险性。在脑血管病的并发症中,关节挛缩的发生率最 高。在痉挛或未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时,很容易发生关节挛缩。关节挛缩的训练 方法如下。
(1)患侧卧位。头部始终保持自然舒适位,患侧上肢充分前伸,前臂取旋后位,腕关节自然背伸。患侧下肢取自然伸展位。健侧上肢自然放置于体侧,健 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方垫一较长软枕可同时起到保持患侧髋关节伸展位 的作用,可以控制痉挛的发生,同时又不影响健侧手的正常使用。
(2)健侧卧位。在患者躯干前方及后方各放置一软枕,以保持躯干完全侧 卧位。患侧上肢充分前伸,肩关节屈曲100°,患侧上肢下方垫一高枕。患侧下 肢的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方垫软枕,为防止踝关节出现内翻,软枕必须垫至 足部以下。健侧上肢取自然舒适位。健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略微屈曲,自然 放置。
(3)仰卧位。仰卧位的自然摆放可以有若干软枕垫在患侧给予支撑。首先 在患侧肩关节以及上臂下方垫一长枕,以保持肩关节充分前伸,肘关节伸展和 腕关节背伸。其次,有一长枕在患侧以及大腿下方,目的是防止髋关节外旋。 对于下肢有屈曲倾向的患者,必须早期加以纠正,限制发展。仰卧位时,避免在 膝下垫小枕,以防止膝关节屈曲加剧。踝关节有明显底曲或内翻患者,应在足 底放置保持关节背曲内外翻重力的足托板。
(4)半卧位姿势。半卧位姿势会助长屈曲,并激化上下肢的关节挛缩。因 此,原则上不主张采取半卧位。并随时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必要时采取相应的 措施改变挛缩程度,定时进行体位转换,及时矫正不正确的体位,经常保持肢体 的功能位如脑卒中患者的健侧卧位。
(5)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缓慢、轻柔的关节活动,对于因伤病而限制关节 活动的患者,主要通过被动、助动和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以保持关节活动范 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挛缩形成。训练前要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及需要 配合的主要事项,使患者对治疗做好一切心理准备。在关节活动时,要在不明 显增加患者疼痛,而使关节活动范围尽可能达到最大状态下缓慢、轻柔的进行, 以避免引起新的损伤。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6)牵伸训练。当出现肌肉紧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时,还要及时进行牵伸 练习。根据病情部位选用徒手牵伸,或使用夹板矫正器,低温热型材料牵伸,或 者通过牵引器械进行重力牵引等方法,已达到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伸展性的目 的。牵伸时力量要柔和、稳定,应反复多次,持续一定时间,以不引起关节剧烈 疼痛为宜。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反应。
(7)热疗。最好在关节运动和牵伸练习前进行,如水疗、蜡疗、泥疗、超短 波等热疗方法作用于局部,以减轻疼痛,改善结缔组织的黏弹性,增加牵伸效 果。在热疗中,应经常询问和观察患者反应,特别是治疗部位的温度,以防 烫伤。
❷ 谁知道关于脑中风半瘫病人的按摩手法详细资料
去买个康复书 里面都有的
总的说 1)保持瘫痪肢体位于功能位置,预防关节挛缩和变形,如仰卧时肘关节微弯曲,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呈握持状,可以用一软性物体如纱布卷置手内,下肢膝下放小枕,腿外侧放砂袋以防腿外展外旋,足底放垂直足板,以防足下垂,外翻。(2)定时作肢体被动活动,以防肌肉萎缩,关节强直,(3)定时给患侧肢体作按摩,动作轻柔而有节律,能减轻肌肉的痉挛,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功能位就是肩关节:外展45度,前屈30度,外旋15度
肘关节:屈出90度左右。
腕关节:背屈20-30度,
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5-15度
膝关节:屈曲5度左右,或伸直180度
踝关节:根据情况,可跖屈5-10度为什么要进行功能锻炼
肌力分级:0级完全瘫痪,不能作任何自由运动。
Ⅰ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Ⅳ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Ⅴ级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要根据肌力的各个阶段进行被动按摩和主动锻炼哦!
对于中风患者注意其姿势反射训练 其做法是:俯卧以肘支撑、仰头、翻身与头颈及肢体协调动作的正常姿势练习等。躯干运动训练要从近端到远端。手臂常以伸屈开始而后做持物、移动物体等意向控制性运动,而腿则进行屈、蹬等运动,而后进行支持重量性锻炼,训练应按顺序进行,严防急于求成。当肌力达到3级时,要及时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各关节90°角的屈伸练习,对提高肌力和增加肌群协调及缓解肌张力有很大帮助。通过对中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期训练,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尽早开始肢体被动活动并针对性地开展运动训练,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92例中风患者中186例稳定期中风患者患肢出现自主运动,能够下地活动,生活基本自理,6例进展性中风患者,其患肢肌力由0级达到3级。同时对失语患者进行了语言训练,提高了交流能力,减轻了患者痛苦。
按摩方法:一般采用滚法、按法、揉法、捏法。待肌肉适应按摩刺激时,再逐步加重手法,可有效地活跃肢体血液循环,牵伸短缩的肌腱韧带,放松痉挛的肌肉,恢复关节活动度。按摩部位一般以患侧肢体为主,按摩时间和量应因人而异,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手部方法为:将肩部外旋,手掌向上和撬拇指同时做握手运动,并反复手部的动作和腕部的充分伸展练习。上肢抗痉挛方法是:采取肩部外旋、上提, 前臂伸展旋后和手指伸展外旋的综合反复练习。下肢采取:上提骨盆、大腿内旋、髋、膝、踝屈曲综合动作和患侧躯体伸直练习。
饮食方面
我觉得吃什么不太重要(只要不吃那些加重病情的 酒啊 高脂肪 之类的) 因为现在还没有一种好的药 哪怕是治疗方式
多吃点水果吧 -- 西瓜推荐 含硒 治这个
蔬菜里推荐洋葱 多的不说
我真正想说的是多运动,家里人要多陪陪他们, 中风病人因为行动不便(多数) 大都心里很寂寞的, 有人陪 还能多运动的话 这才是最好的疗法
给分吧 花了我半小时 呵呵
❸ 女性的膝关节“天生脆弱有缺陷”,60岁~75岁高发骨关节炎,究竟什么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病,是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而帆镇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做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性关节炎之一,多发于老年人。50岁以前男性发病率较高,5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80岁以前,男女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在膝关节疼痛的时候切忌盲目用药,在有痛感时要及时去医院就医,不要想当然的去信一些偏方,要遵医嘱去治疗。
❹ 脊髓损伤后痉挛的预防措施 有哪些
脊髓损伤后,很多情况下会出现肌张力的增高,导致关节痉挛,时间长甚至会导致关节挛缩,导致异常步态,甚至异常形态。主要防止措施有以下几点:
1、发现并去除促使痉挛恶化的因素,如寒冷、疼痛、泌尿系感染、便秘、关节挛缩、被动活动时用力过度等;
2、将四肢关节保持在功能位上,避免出现肌紧张发生,在睡卧时放置沙袋、垫子等固定肢体在功能位上;
3、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都可防止发生关节挛缩及活动受限,活动过程要轻柔、缓慢、固定,并达关节全范围,每天最少两次,每次20分钟左右;
4、站位训练,站立训练可对髋关节屈肌、膝关节屈肌以及踝关节直屈肌产生良好的静态牵张。可使早期挛缩逆转并降低牵张反射的兴奋性,从而缓解肌痉挛,站立训练每天至少20次,每次30-45分钟。
❺ 孕期时关节挛缩,应如何做紧急处理
引言;我们都知道,如果在出现疾病的时候,对身体的危害和身心的危害都是比较大的,而且身体还会遭受到疾病的痛苦,这个时候的话我们可以做一些预防,如果出现了关裤滑节痉挛的话,有哪些应急处理?我们可以一起来讨论一下。
一般孕妇抽筋的话可能是营养不良或者是缺钙导致的。如果宝妈体内缺钙的话,可能会引起抽筋的症状。所以孕期一般在34个月就要开始补钙,而且要多吃些含钙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排骨,虾皮等等,还要保持多吃一些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多晒下太阳,适当的散散步。
❻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能不能治好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属于一种遗传病,医学是无法治愈的。只能控制病情的发展。由于没有特效疗法,因此常用的治疗保健方法是保持环境清洁安静,注意防潮和防寒,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等并野侍发症。坚持体育锻炼,自我按摩以增加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但应适度,不可过劳。先天性心肌营养不良不能治好。先天性心肌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漏首,是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发生在心肌上。而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新生儿出生后不久或者出生后数月之内出现的以肌张力低下、肌无力、喂养困难等为主要病变表现的疾病。目前,尚无完全根治的办法,只能治疗该病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从疾病的性质方面分析:先天性心肌营养不良是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中肌肉病变在心肌上的一类疾病。而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目前没有完全进行根治的办法。
2、从疾病常见与否方面分析:由于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的发病概率较低,较为少见。而先天性心肌营养不良更为罕见,相关的研究较少,暂无根治的办法。
3、从疾病的病因方面分析:先天性心肌营养不良的主要病因在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出现病变,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在肌细胞与周围细胞的连接中起作用,出现异常可以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肌营养不良。而能改变糖蛋白的病变的只有改变基因,目前技术尚不完善,达不到改变基因的标准。所以该病很难治好。
综上所述,先天性心肌营养不良不能完全治好。首先,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是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发生在心肌上的疾病,较为罕见,临床上尚没有完全根治的办法。其次,先天性心肌营养不良的主要病因出现在抗萎缩相关糖蛋白上,即基因上,是一种遗传病,现在的医疗水平达不到可以改变基因的水准,所以很难治好。肌营养不良是一种由于基因缺陷导致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或肌萎缩的疾病,属于遗传性疾病,目前是没有办法治愈的。肌营养不良患者病情会进行性加重,部分患者会无法说话、行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只能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比如加强营养,多吃肉类、鱼虾、鸡蛋、奶制品等等。患者也应当加强锻炼,增强肌肉的强度和硬度。
可采取一些矫形和物理治疗手段预防和改善关节挛缩和脊椎畸形,从而维持活动能力。能够活动的患者应当尽可能活动,避免长期卧床而造成肌肉进一步萎缩以及肺炎、皮肤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此外,可口服一些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如血栓通、肌苷等。先天性的肌营养不良治疗起来的难度是比较高的,治好的可能颂搜吵性也不大,要在后天积极的通过药物方面,饮食方面,生活方面来综合性的调整,一定要注意饮食方面的营养,不能够有挑食的习惯。如果不放心的话,还是去正规医院检查一下,跟家里人说一下。先天性的,意味着治好的概率不大。再看就是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确实,这种疾病对于邢益凡的身体发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他现在18岁了,也才18公斤。每天都需要父母的悉心照料。
但是他身残志坚,一直与病魔作斗争,以645分的优异成绩考上北航,活生生的励志偶像。
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也会给你开一扇窗。
虽然上天给了邢益凡一个不好的身体,同时也能够让他不用思虑其他,让他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像现在很多小孩,身体是很好,但是就知道玩游戏。小小年纪就很多小孩带上了眼镜 ,这是很令人担忧的。
❼ 基因突变引起的肌营养不良能不能治好
肌营养不良一般情况下不能治好。
肌营养不良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肌肉变性疾病,还有的是自身基因突变引起,一般情况下都不能治愈,都属于基因的问题。肌营养不良可能引起肌肉逐渐萎缩,会影响肢体活动,还可以影响呼吸、心脏等肌肉的功能,可以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肌营养不良的治疗是延缓病程,改善临床症状,有一些患者可以长期生存,但是有些患者生存期不长。肌营养不良的治疗没有特效药,不能治愈,只能对症处理。肌营养不良患者病情会进闹核行性加重,部分患者会无法说话、行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只能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加强营养,多吃肉类、鱼虾、鸡蛋、奶制品等。患者也应当加强锻炼,增强肌肉的强度和硬度。患者可采取一些矫形和液世掘物理治疗手段预防和改善关节挛缩和脊椎畸形,从而维持活动能力。如果患者能够活动,应当尽可能活动,避免长期卧床而造成肌肉进一步萎缩以及肺炎、皮肤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返卖此外,可口服一些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如血栓通、肌苷等。肌营养不良的治疗也不是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药物治疗、改善力量,以及康复训练、保护关节。另外,还要延缓脊柱变形,减轻骨量流失,甚至有方法要延缓呼吸肌和心肌受损的程度等,所以必须找专业人士进行规范治疗。一部分专家也在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有强的松、地氟可特、甲泼尼龙等,所以糖皮质激素也是一种治疗的选择。
❽ 截肢后髋关节如何避免挛缩
截肢后如果不加以预防,可能会导致髋关节的挛缩,所以截肢后需要进行髋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1)髋关节的伸展 大腿截肢手术后,有些截肢者由于一些习惯舒适的姿势易造成髋关节屈曲和外展畸形,术后应早期进行髋关节伸展运动训练。训练时截肢者俯卧位,家人可一手置于截肢者臀部,另一手置于大腿残端后侧,截肢者主动将大腿残肢抗阻力抬高;如有髋关节屈曲畸形时,家人可将髋关节逐步地被动抬高至正常活动范围。
(2)髋关节的内收、外展 截肢者采取仰卧位,被动或主动将患侧肢体内收外展运动。如关节有挛缩发生,家人可一手固定对侧骨盆,一手置于残肢远端外侧,被动地将髋关节向内收方向运动,恢复关节内收活动范围。截肢后可以在壹步网上了解到不同截肢部位的康复训练方法,还有各种假肢小知识和假肢优惠活动。
❾ 如何保持合理的残肢体位
下肢截肢多由于严重创伤、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原因所致,随着病人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截肢后病人的康复意识逐渐加强。从康复的角度考虑,截肢不仅仅是破坏性的手术,也是功能重建的开始。
通过自我康复训练,有利于顺利装配假肢,提高截肢病人的自信心,使病人日常生活能自理,早日回归社会。通过教会病人对残肢进行自我护理及康复训练,提高了康复效果,对术后整体的综合康复起到了很大帮助。
康 复 训 练
残肢体位
合理的残肢体位对避免发生关节挛缩十分重要,指导病人的残肢放于功能位,各关节保持中立位。
膝上截肢体位:髋关节应尽量伸直和略内收位,不要外展,术后截肢下方不需垫高,即使为了防止出血或血肿而垫高残端,2天后应尽快放平 。仰卧位时不要在腰部下面放入枕头,或在两腿之间放入枕头,站立时不要将残肢放在腋拐的扶手上,以防止髋关节屈曲、外展畸形。
膝下截肢体位:膝关节应伸直位,坐位时避免长时间屈膝,以防膝关节屈曲畸形;病人躺、坐时不要让残肢垂下,床缘于屈膝位,卧位时膝关节应伸直,不要在膝部的下面垫枕头,不要躺在床上将小腿垂在床边,也不要坐在床边或轮椅上下垂小腿。
残肢皮肤护理
术后一般采用以软包扎法的弹力绷带固定残端,保持残肢均匀受压,同时防止肢体位置不佳引起挛缩、水肿、血肿形成,促进淋巴组织液回流,帮助残端消肿塑性。
待病人术后局部伤口疼痛减轻后,先由医护人员示范,逐渐教会病人用手掌轻轻拍打残端,每次3min~5min ,每天3次~6次,时间、轻重程度由病人自己掌握。通过有节奏地轻轻叩击残肢末端,有利于促进循环,减轻水肿,有利于消除幻肢痛这一主观感觉 另外,拍打残肢可使残肢的耐力逐渐加强,为日后安装假肢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由近端向远端牵拉按摩病人残端皮肤,每日2次,每次20min 。然后搓,用残端蹬踩,由软物到硬物,强化皮肤的韧性和肌肉力量,促进新血管形成。伤口愈合后教会病人自行照顾残端皮肤,及时处理残端皮肤擦伤、发红、肿胀、湿疹等。每日睡觉前清理皮肤,用刺激小的消毒剂对擦伤及压迫发红皮肤进行擦拭,以无菌纱布覆盖,用刺激小的肥皂清洗,再用毛巾擦干,涂以霜剂和软膏或橄榄油软化皮肤,防止干皮形成,以减少干硬的瘢痕在训练时受压而爆裂。
残肢关节活动训练
术后应尽早进行髋关节的各方面运动,指导关节活动的原则是从被动活动到主动辅助活动再过渡到主动活动。具体方法:术后24h在不引起不能耐受的疼痛情况下进行被动的、范围尽量接近正常的最大限度的髋关节屈、伸、外展、内收等活动,活动时速度要慢、动作要轻柔,每日2次,屈、伸、外展、内收,每次各练习3遍。当患肢疼痛减轻后逐渐过渡为主动辅助运动,最后由病人进行主动运动,每天2次或3次,每次10min~15min。
残肢肌力训练
残肢肌力的强弱对于日后熟练控制假肢尤为重要,因此,截肢手术后应尽快增加肌力的训练。术后3d~4d,截肢者可于病床上利用松紧度不同的橡皮圈、弹簧及滑轮等锻炼未受伤的健肢,为装配假肢做准备。增强残肢肌力的训练于术后第1天就可在床上开始,病人逐渐掌握。
训练方法:在石膏固定或弹性绷带固定下,取正确体位进行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膝上截肢训练: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主动静止的股四头肌、臀大肌收缩和髋后伸、内收活动,1周后开始做主动的髋关节的外展、内收、后伸和屈曲活动。数日后能够下地,可进行肌肉强化训练,用双手按压残肢,让病人抬腿做肌肉抗阻训练。
2周后伤口愈合的情况下,逐渐加大运动,并进行假肢装配前的训练。膝下截肢训练:原则与膝上截肢相同,膝下截肢者以训练股四头肌和预防膝关节畸形为主,可做膝关节主动或被动练习,加强伸膝训练,徒手抗阻肌力训练伸膝,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每天酌情增减活动强度。
训练要求:训练以臀大肌、臀中肌、股四头肌为主。练习时以病人主观感觉轻松、无疼痛为宜。
残肢承重训练
给予残端多次和均匀的压迫、按摩、拍打、残端蹬踩,由软到硬逐渐增加残肢的负重,每日2次,每次15min~30min或适当延长时间。指导病人逐步扶持双拐下地活动,并有陪护在旁看守,防止摔伤。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早期可协助床上坐位训练过渡到跪位平衡,再过渡到站立平衡,使其尽早练习单腿步行或扶拐步行,训练良好的行走功能。
站立平衡训练
让病人在助行器的保护下在垫上进行站立训练和站立平衡训练。在训练平衡时,可与病人互相传递物品,护士可向前后及两侧方向推病人破坏其平衡,而考验病人保持平衡的能力,促使病人建立单足站立平衡和稳定。也可采取单足跳跃和跳绳的方法进行训练。
步行训练
使用腋拐进行步行训练,除了平地行走外还要训练上下台阶,转换方向及灵活性。要训练跌倒后如何站立起来,让病人在平行杠内对镜子站立,骨盆保持水平,由双手扶杠到单手扶杠再到双手离杠,延长单腿站立的时间,最后让病人练习单腿跳。
截肢病人的康复治疗是以假肢的装配使用来代偿已截肢体的部分功能,实现生活自理,从事适当工作,重返社会为目的。
病人自截肢术后到装配假肢前,通过自身对残肢的康复训练使残肢的条件情况最大限度地达到并适应假肢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截肢术后,造成残肢极大的创伤,表现为肌肉萎缩、肌力减退、残肢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残肢关节萎缩畸形、残肢发凉、肿胀、痛觉敏感,直接影响装配残肢后的功能发挥。通过病人对残肢的自我康复训练,可以促使残肢尽快愈合、消除肿胀、疼痛减轻、成熟定型,残存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肌肉力量强化,运动协调性提高,从而帮助截肢者顺利安装假肢,发挥功能,让病人能生活自理、回归社会、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❿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的治疗
1.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贺禅疗因受累关节多需多次手术,术后复发率高,需反复手术。治疗目标是增加受累关节运动范围,使患儿能独立或辅助行走,最大可能改善上肢与手的操作能力,因此,治疗须遵循下列原则:
(1)早期软组织松解,切开或切除某些阻碍关节运动的关节囊、韧带和挛缩的肌肉,使受累的关节获得一定范围的运动功能。由于挛缩的软组织多硬韧,物理治疗如被动牵拉、手法按摩不仅无效,还会引起关节软骨因压力增高而坏死。
(2)单纯物理治疗多无矫正作用,但在软组织松解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治疗,可保持手术松解的效果,推迟复发的间期。
(3)支具固定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夜间穿戴有利于保持手术矫正的位置,白天配戴可辅助行走。
(4)本病具有术后复发倾向,应用肌肉一肌腱移位,替代某些已纤维化或肌力弱的肌肉,可获得肌力平衡,改善肢体功能。但其效果比脊髓灰质炎的类似手术效果差。
2.手术治疗
在治疗原则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畸形性质、程度、年龄,选择不同手术方法。马蹄内翻足和仰趾外翻足是本病中常见的足畸形,需早期手术治疗。通常患儿3个月可手术治疗,术前用石膏固定以牵伸紧张的皮肤。术中切除挛缩的关节囊、韧带。对马蹄内翻畸形,应做到距骨周围彻底松解、跟距舟关节中心性复位。若足外侧柱影响复位,可切除跟骨前侧部分(Lichtblau手术)或切除跟骰关节(Evans手术)。术后可获得虽僵硬,但足可跟跖负重行走。如切开复位治疗仰趾外翻足遇到困难,可切除舟骨,容易使距骨与第1~掘拍旦3楔骨形成球窝关节,还可防止距骨缺血性坏死。
3.功能锻炼
婴儿期可采取被动牵拉和支具固定。
幼儿期应用虎口成形、拇收肌起点切断和拇长伸肌延长或肌腱移位,可改善拇指功能。手指屈曲挛缩常见但不严重,早期采取被动牵拉、夜间支具固定,防止随年龄增长而加重。严重者需要松解指浅屈肌和侧副韧带,并用细克氏针固定三周。
患儿5岁以后,能够配合功能训练时,应选择肱三头肌、胸大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如需扶拐行走或坐轮椅者,肘关节伸直位更为有利于完成上述动作。而屈肘功能重建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屈肘畸判扰形。若双肘均有肘伸直型畸形,并需扶拐杖或坐轮椅者,只能将一肘进行屈肘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