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4-23 12:23:29

A.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评价方法

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2种方法。定性评价一般选取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指标进行评价,根据该指标的大小或优劣程度评价生态环境的好坏;而定量评价则采取一定的公式或模型对指标系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通常有脆弱度计算法、距离计算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模型法和生态足迹法等。 指数评价法从监测点的原始监测数据统计值与评价标准之比作为分指数,然后通过数学综合作为环境质量评定尺度。近几十年来,这一方法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了很大的发展。早期国外应用的指数法有美国的NWF 环境质量指数和加拿大的“总环境质量指数”(EQI) 等,目前最常用的是综合指数法,应用此法,可以体现生态环境评价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行业标准,2006年5月1日起试行。
技术规范规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是反映被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值范围0~100。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cological Index,EI)
EI=0.25×生物丰度指数+0.2×植被覆盖指数+0.2×水网密度指数+0.2×土地退化指数+0.15×环境质量指数 综合评价法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此法的具体应用是层次分析法(AHP 法)。它是模拟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分析与综合过程,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的应用研究很多,姚建、朱晓华等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
另外还有主成分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等。目前,关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国内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马荣华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及 GIS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多因子综合评价为主要方法,进行了海南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分析研究。另外,加拿大建立了生态监测与评估网络。通过此网络对生态变化进行了长期监测并依据监测的数据对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估,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对水纯净度的影响,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等。

B. 立地质量名词解释

简介

立地质量是科学造林、育林的基础,通过评价土地资源,真正做到适地适树,科学缓宏造林,为速生、丰产、优质和产量预测奠定基础。立地质量评价是对立地分类基本单元(立地类型)在采取某一种利用方式时的立地生产潜力进行评价,它是科学经营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

立地质量等级评价因子

选定坡位、坡度、成土母岩、土壤厚度、腐殖质厚度等作为立地质量等级主要评定因子。

立地质量等级评价标准

5个主要评定因子权重总和为100分,其中:

① 坡位20分:下穗芹部20分、中下部18分、中部16分、中上部14分、上部10分、脊部5分、全坡15分、平地17分。

② 坡度10分:平坡(<6度)10分、缓猜哪毕坡(6-15度)9分、斜坡(16-25度)7分、陡坡(26-35度)5分、急坡(36-45度)3分、险坡(45度以上)1分。

③ 成土母岩20分:页岩20分、花岗岩18分、板岩17分、浅海沉积岩15分、玄武岩及紫色(红色)砂岩13分、石灰岩10分。

④ 土壤厚度25分:厚(≥80厘米)25分、中(40~79厘米)20分、薄(<40厘米)15分。

⑤ 腐殖质厚度25分:厚(≥5.0厘米)25分、中(2.0~4.9厘米)20分、薄(<2.0厘米)15分。

C. 一个关于《测树学》的问题

立地指数:立地质量是影喊闹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因子的综合评价大伏,所以各国以既定年龄时林分的高低作为评定立地质量好坏的依据。立地指数是指树木在“标准年龄”时的优势高。
疏密度:指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条件下标准林分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
总生长量:指树木自种植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
生长率:是某项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原有总量的百分比。
净增量:指树滚渗携木在一定时期内的生长量。

D. 航空象片立地质量评价是什么

(evaluation of site quality by aerial photographs)

(方有清)

应用航空象片,对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划分立地类型,编制立地类型图的工作。它为森林经理和林业经营规划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世界各国林业工作者研究了多种立地条件划分与评价方法,主要有:按主导因子的分级组合法;按生活因子的分级组合法;多元回归立地指数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反映立地条件不是对林木生长的综合影响因素了解不够,就是工作量太大。应用航空象片判读结合地面实况调查进行景观分析,可以编绘立地类型图,并对立地质量进行评价(见图)。评价立地质量的工作步骤是:①利用航片微域信息丰富的特点,采用景观分析方法,判读勾绘立地判读因子;②将判读因子数量化,进行多元统计分析;③建立评定立地质量的数表和数字模型;④编制立地类型图;⑤各类型立地质量评价。

理论基础

由于物质组成、结构、排列、运动形式的差异,导致反射不同性质的光波,使航空摄影机内感光片感光成象。这些影象在几何特性、光学特性等方面均有差别,为航片影象判读立地类型奠定了理论基础。立地条件类型的定义和景观类型的概念有同义性,它们都表示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地形、土壤、植被及气候等因子相对一致的地段,并与周围边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景观类型在航片上比较直观,容易判读,因此,可以通过航片判读勾绘景观类型来获得立地类型资料,迅速地评定植被、土壤及各种地物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性。直接影响林木生长的漏漏立地环境因子有:海拔高度,地面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类型、肥力和有效厚度、岩性,小气候,植被类型等,这些因子在航片上的影象是可判的。判读森林立地类型的主要因子还有地形、土壤植被、林龄、树高、树干直径、树冠直径、株数和林分特点等。

立地条件航片景观分析

航片能反映景观结构,如将组成景观类型的各因素和反映在影象特征联系起来,就能从航片上直接或间接取得景观类型资料。因此根据景观类型表现在航片上的影纹、色调、形状等特征即可区分立地类型。不同的立地条件形成差异明显的景观类型。林木在肥沃土地上往往长势好,而在贫瘠的土地上则一般生长不良。低海拔、土壤肥厚、光线充足、湿度较大、坡面平缓等因素构成的景观,在航片上色调深灰、颗粒均匀并和周围贫瘠的土地有明显边界。高海拔、土壤瘠薄、干燥阴寒、小气候条件恶劣、陡坡等因素构成的景观,在航片上表现颗粒细小,无高度感,多半为草灌或为稀树灌木;其色调灰至灰白,常属荒山荒地,或为火烧迹地。

立地因子的航片判读分析

根据航片的判读性能,可对以下立地因子进行判读,分析立地条件。①海拔高:是山地立地质量变化最明显的因子,在航片上较易确定。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递减,在一定高度冲搜枣范围内,海拔高度增加,空气湿度和降水量也随之增加。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变异,树木在不同海拔带内,生长期、生长率和形态特征均有差别,因此,海拔高度不同反映立地条件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②坡度:在立体象片对上应用摄影测量方法进行测算。③坡向:在航片上配合地图直接判读。④坡位:在航片上可直接观测。⑤土壤有效厚度:被树木根系所占据的那部分土壤厚度。在航片上通过综合判读分析可以散拆把土层厚薄划分若干等级。⑥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和群落类型的数量、分布及其状态特征,是评价环境的指标。这些地面上生长的物体,在航片上记载清晰,也是可以直接判读的因子。⑦基岩:基岩判读需参考地质图和野外实况资料进行分析。⑧气候:航片判读小气候需从地形和植被生长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得到。以上立地因子的判读分析,是为了便于说明其各自的重要性,实际上各因子的作用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综合对林木生长起作用,不能理解成为各因子的孤立作用。(见森林土壤调查、立地类型调查)

评定林地质量

指评定林地生产力的高低,是对森林或宜林地的立地质量的评价。它取决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林木所处的生态环境如地貌、气候、土壤及地质基岩等的综合影响。评定林地质量一般常采用地位级表、地位指数表和多元地位指数表。这些方法有的虽然反映生态因子作用全面,但是测定那些生态因子常会遇到技术上、经济上的困难,不宜大面积使用。再者,它适于纯林,不适于混交林和宜林地,而且有时因林木间伐而引起树高变化对地位质量评价偏高。采用航空象片数量化地位指数表评定林地质量,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得大量数据。在大中比例尺航片上,可以直接观察优势木高度、树冠幅、林分龄组、坡度、坡向、坡位、海拔高、土壤类型和厚度、植被类型等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且航片上所蕴藏的宏观和微域信息,与立地因子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E. 如何理解林地的立地质量

立地条件是影响森林形掘斗成与生长发育的各种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是由许多环境因子组合而成的:①地形。包括海拔高度、坡向、坡形、坡度、微地形等;②土壤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与腐殖质含量、土壤侵蚀度、质地、结构、紧实度、pH值、石砾含量、母质种类及风化程度等;③水文。包括地下水位深度与季节变化、地下水矿化度与盐分组成、有无季节性积水及其持续期、水淹可能性等;④生物。包括分布的植物种类、种的盖度、多度与优势种、群落类型以及病虫害状况等;⑤人为活动。包括土地利用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各种人为活动对上述环境因素的作用等。 有林地的森林分类与经营方式、方法都须考虑其立地质量。型改造林地的立地判租磨条件对造林树种的选择、人工林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地上必须采用不同的造林技术措施。 (摘编自《中国资源科学网络全书》)

F. 一般按零分什么和临汾年龄来确定森林的地位指数

一般按优势木平均高和林分年龄来确定森林的地位指数。
以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的关系为依据划分的林地生产力等级。用标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平均高绝对值表示。常在地位指数表中查定。采用地位指数表示地位质量的高低较地位级直观,同时优势木平均高受营林措施和密度的影响小,比较稳定。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首先采用这种评定立地质量的定量指标。中国70年代后期编制了油松、杉木、落叶松等树种的地位指数表,并对利用0.06公顷标准地林分中最高3株树作为指数木等编表技术和理论做了广泛的实验研究。
地位指数表的编制方法
根据实测的优势木平均高弯肆陆和年龄的关系,分析确定出树高生长曲线式,计算出各龄阶树高,绘制在坐标纸上即成导向曲线。在确定的标准年龄上整化为整米数,然后再导算出各龄阶的相应树高。根据实测树高点在坐标纸上分布的上下限,确定立地指数级个数及雹旦级幅,并绘制出地位指数曲线图。在曲线上标出标准年龄时优势木平均高绝对值,即地位指数。根据各曲线计算值列表,即地位指数表(见表)。地位指数的特点是:不论林分是否达到或超过标准年龄,都用标准年龄时的优势木树高比较它们的生产力。编制地位指数表的主要环节包括:①确定标准年龄:标准年龄通常用林分达到生长旺盛期以后,高生长逐步趋向稳定的年龄。又称指数年龄、基准年龄。以10年为单位取整数,多为20、30、50、100年。中国对油松定为30年,对杉木定为20年。同一树种规定统一的标准年龄,有埋顷利于在同一水平上比较林地的生产力。②确定地位指数级距:在标准年龄上将树高按2~4米分级。③确定选测优势木的株数:要求用最少量优势木达到指示林地生产力的目的。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瑞士、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推荐每100平方米林地面积测定1株优势木树高。中国1979年研究并推荐在600平方米的标准地上选测林分3株最高树树高的平均值作优势木平均高。

G. 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

地理因素法。
地理因素法:根据森林所处的地迹派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因素进行划分,森林类型法:根据森林的物种组成、林分结构、林木生长状况等因素进行乱州核划分,土壤因素法哗掘:根据土壤的类型、质地、养分等因素进行划分。
立地类型是指造林地或林地的具体环境,即指与树木或林木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并能为其所利用的气体、土壤等条件的总和。

H. 如何对造林地进行立地条件调查

立地分类

立地是指造林地或林地的具体环境,即指与树木或林木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并能为其所利用的气体、土壤等条件的总和。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称为立地条件。

在自然界,立地条件总是千变万化的。严格的讲,地球上没有两块绝对相同的造林地或林地,总是有某些微小差别。但这种变化总还有一定的变化范围,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足以引起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方面质的不同,完全可以将其界线划分出来。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林地归并到一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立地分类。而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造林地或林地某树生产力水平的评估。

第一节 立地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一、立地分类的原则

立地分类应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原则。科学性即要求立地分类所依据的因子能正确地反映立地的本质和特征,符合各地立地变化的实际情况,并能用它们做出正确的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力预估;实用性即在划分方法上要力求容易掌握,特别是划分的立地类型便于认识和运用,所依据的立地因子直观性强、稳定可靠,即在野外凭感官就可直接准确鉴定,而且不易受天气影响而改变。除此之外,立地分类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地域分异原则

即要考虑自然综合体的地带性变化规律,这是立地分类的理论基础。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既有纬度(水平)地带性热力分异,又有非纬度(水平)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干湿分异,以及相应于大地构造分区的大山系、大高原和大平原的地貌分异,或者是山地、高原和平原的组合差别。这些非纬度地带因素,特别是对以山地作为主要用地的林业用地,构造-地貌分异,常常干扰、破坏了地带性表现,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分异所起的作用,不低于地带因素。

2.分区分类原则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各地区差异很大,造林地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在各地很不一样,造林地潜在生产力也不一样,不可能用一个分类系统概括全国各地区的立地类型。分区分类可使区域的划分(反映地域分异)与类型的划分(反映地方分异)在立地分类系统中得到统一,因而也是区划单位与分类单位并存的原则。

3.主导因素原则

立地是由多种环境因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立地分类取决于自然综合体特征的差异。分类时要全面考虑各项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既要考虑整体特征及综合效应,又要分析其因果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对林木生长、树种分布、林种布局有显着影响或起限制作用的主异因素来,并将它作为划分各项立地单元的基本依据,特别是确定自然区域之间界线时,运用主导因素原则更方便。

4.多级序原则

作为造林用地或各类林地,存在由大同到小异的客观等级差异。在不同等级单位系统中所显示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程度是相对的,分类单位等级越高,相似中的差异程度也就越大;反之,相似中的差异程度也就越小。因此,立地分类必须遵循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一定地域分异尺度标准,逐级进行划分合并,形成由大到小逐级控制的多级序完整系统。

5.有林地与无林地统一分类的原则

“有林地”与“无林地”是相互转化的,是林业生产的不同经营阶段。立地是一客观实体,虽是动态的,但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为构成立地的土壤、地形等自然因子是相对稳定的,立地类型不因森林的采伐或造林起根本性的变化。“有林”或“无林”仅是覆盖类型变化了。因此将有林地与无林地的分类统一在同一分类系统内,也便于制定经营措施。科学指导生产。

二、立地分类的依据

《中国森林立地分类》仅就全国范围的森林立地提出了我国的森林立地分类系统。这个系统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分区和《中国林业区划》所划分的林区取得了协调的衔接,将立地区划和分类单位组成同一个分类系统。

分类的级序是:立地区

立地区域

立地亚区

造林类型小区

立地类型组

立地类型

该系统的前3级,即立地区域、立地区、立地亚区是区划单位;后3级为分类单位,为本章讨论的重点。

1.造林类型小区:

基本相当于全国林业区划三级区,也就是各省(区)林业区划一级区,是立地类型分类系统的一级单位,主要依据中、小尺度的地域分异。根据《中国林业区划》,全国共划出了168个省级区,是根据各省(区)大地貌特征、地带性气候(主要为纬向水热差异)和林业发展方向(即生态和社会要求)划分的。由于林业区划考虑的原则除自然地理要素外,还有林业的社会经济与技术因素,因此林业区划的高级单位在理论上不能等同于立地分类的高级单位,其地域界限也可能不吻合。

2.立地类型组:

是根据山、塬、丘、滩、川、沟、坡向等中、小地貌类型划分的,基本上反映了各地类型中、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实质上也是若干相似立地类型的组合。

3.立地类型:

是立地分类基本单位,即根据影响水热条件变化的微域地形特征(地形部位、地面形态、坡度等)和土壤、植被、地下水位、土地利用性质等主导因子的宜林性质与技术措施的相似性进行划分的。

在西北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亏缺是限制这一地区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该地区在进行立地分类时,应以影响林木水分循环的主导环境因子为依据。例如西北林学院1981年至1984年对渭北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立地的调查表明,影响刺槐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地形部位、土壤种类、海拔、坡形和坡度,并以此对渭北地区的刺槐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经过多年研究,西北地区在进行立地分类时,应以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为主导因子。

地形因子虽然不是林木生长所必须的生活因子,但它通过对光、热、水等生活因子的再分配,深刻地反映着不同造林地的小气候条件,又强烈地影响着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从而导致林木生长的显着差异,对整个局部生态环境起着综合决定性作用。

土壤因子既是林木赖以生存的载体,它不仅是光、热、水分、植物等因子的直接承受者,而且是各个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者。因此,土壤因子也是划分立地类型时非常重要的因子。

在主要依据地形、土壤因子来划分立地类型的同时,并不否认植被因子的重要性,尤其是森林植被因子的作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只要原始植被受破坏程度较轻,就可利用植被做为划分立地类型的补充依据。

第二节 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和表达形式

一、按主导环境因子分级组合

直接按环境因子的分级组合来划分立地类型,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因此,这种方

表14-1 陕西省淳化县立地类型表

立 地 条 件 立地类型名称 代号

地貌 坡向 土壤 坡度 部位

南山 阴坡 褐土 陡坡 上部 南山阴坡上部 Ⅰ

褐土(部分红胶土) 下部 南山阴坡下部 Ⅱ

北山 阳坡 褐土 斜缓坡 下部 北山阴向斜缓坡 Ⅲ

褐土(部分粗骨土) 陡坡 上部 北山阳向陡坡上部 Ⅳ

褐土 下部 北山阳向陡坡下部 Ⅴ

沟坡 阴坡 白土 陡坡 上部 高原沟壑阴向沟坡上部 Ⅵ

下部 高原沟壑阴向沟坡下部 Ⅶ

阳坡 白土 陡坡 上部 高原沟壑阳向沟坡上部 Ⅷ

下部 高原沟壑阴向沟坡下部 Ⅸ

沟底 潮土 沟底 Ⅹ

塬面 黄绵土 塬面 Ⅺ

梁峁顶

迎风坡 梁峁顶、迎风坡 Ⅻ

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在中欧地区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奥地利、瑞士等,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立地分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又比较粗放、呆板、难于照顾到个别具体情况或难以全面地反映立地的某些差异,特别是采用的立地因子较少时,例如仅采用坡向和土层厚度进行立地分类,坡向分为阴坡和阳坡两级,土层厚度分厚土和薄土,而不考虑坡度和坡位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这样就可能造成同一立地类型的立地,却有不同的林木生长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出现,应在划分立地类型时多吸收一些立地因子参加,但同时又要注意不能采用的因子过多,否则会造成类型数量多,类型命名过于复杂,而丧失本方法简单、易行的优点。

立地类型的命名,一般用主导因子组合的方式来进行,要求通俗易懂,野外便于识别立地类型,如南山阴坡上部、北山阳向斜缓坡等(见表14-1)。

二、按生活因子的分级组合

生活因子不易直接测定,例如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并不是一次或几次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值所能代表的,许多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都在这时有所参与。因此,按生活因子划分立地类型,首先要对重要的立地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参照植物及林木的生长状况,确定级别,组成类型。如有学者利用地表下30-40cm深处土壤含水量数量化分析结果,并参照林木生活状况,对青海互助县寺儿沟流域的造林立地分类,就是这个方面的一个实例。

利用生活因子进行立地分类,能从本质上说明立地的差异,因而反映的立地比较准确。但这种方法也有着划分立地的标准难以掌握、测定困难、山区小气候的差异在这些类型中的难以表达等缺点,因而实际工作中很少被人们所采用。

第三节 造林地种类

在造林地的所有环境因子中,有些因子,如伐根及天然更新的存在、土地利用状况、某些植被状况等,对林木的生长发育没有显着影响,因而没有包括在立地条件的范畴内。但这些因子对造林工作的实施确有密切的关系,必须予以考虑。这类因子的综合称为造林地的环境状况,根据造林地的不同环境状况还要划分造林地种类,以便与立地条件类型配合在一起,进一步表达造林地的特性。造林地种类有许多,归纳起来有四大类。

一、荒山荒坡

这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类造林地。这种造林地上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或过去生长过森林植被,但在多年前已遭破坏,植被已退化演替为荒山植被,土壤也失去了森林土壤的湿润、疏松、多根穴等特性。荒山造林地又可因其上的植被不同而划分为草坡、灌丛(灌木坡)及竹丛地等。荒山草坡因植物种类及其总盖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消灭杂草,尤其是消灭根茎性杂草(以禾本科杂草为代表)及根蘖性杂草(以菊科杂草为代表),是在荒草坡上造林的重要问题。荒草植被一般不妨碍种植点的配置,因则可以均匀配置造林。当造林地上灌木的覆盖度占总盖度的50%以上时即为灌木坡。灌木坡的立地条件一般比草坡好,但也因灌木种类及其总盖度而异。灌木对幼树的竞争作用也很强,高大茂密灌丛的遮光及根系竞争作用更为突出,需要进行较大规格的整地。但另一方面也可利用林地上原有灌木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及给幼树侧方遮荫。有些时候可在灌木坡上适当加大行距,减少造林初植密度。当造林地上长满由各种矮小竹种形成的植被时即为竹丛地。小竹再生能力极强,鞭根盘结稠密,在其上造林比较困难。消除竹丛要经过全面炼山及连年刈除等工序,还可增加造林初植密度,促使幼林早日郁闭,抑制小竹生长。

平坦荒地多是不便于农业利用的土地,如沙地、盐碱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滨等,它们都可作为单独的造林地种类。这些造林地种类都是造林比较困难的造林地,各有其特点,如沙地有沙丘地形及沙粒流动等问题;盐碱地有盐碱含量及盐碱成分的问题;沼泽地有沼泽化程度及泥炭灰分含量多少的问题,河滩地及海滨有淹水的问题及沉积污泥的组成问题,如此等等。进一步探讨实质上牵涉到这类造林地内部的立地条件差别。

草原牧地按理不应归入荒山荒坡地大类内,但在牧区造林时,这类地实质上和荒地没有显着差别,也可视为荒山荒坡大类中的一个造林地种类。

二、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

以农耕地作为造林地的情况主要出现在营造农田防护林及桐农间作等情况下。农耕地一般平坦、裸露、土厚,条件较好,便于机械化作业。但农耕地耕作层下往往存在较为坚实的犁底层,对林木根系的生长不利,如不采取适当措施,易使林木形成浅根系,容易遭受病害及风倒。深耕及大穴深栽可避免此项弊病。

四旁地指四旁植树所用的土地。在农村地区四旁地基本上就是农耕地或与农耕地相类似的土地,条件都较好,其中水旁地有充足的土壤水分供应,条件更好。在城镇地区四旁地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可能是好地,有的可能是建筑渣土(往往富含泥灰),有的地方有地下管道及电缆,有的地方则有屋墙挡风、遮荫或烘烤等影响。

撩荒地是指停止农业利用一定时期的土地,它的性质随撩荒的原因及时间长短而定,一般撩荒地的土壤较为瘠薄,植被稀少,有水土流失现象,草根盘结度不大。撩荒多年的造林地,其上的植被覆盖度逐渐增大,与荒山荒地的性质接近,深山远山地区因不便经营而退耕还林的撩荒地,其土壤条件可能尚未恶化,经过耕作已消灭了原生植被,对整地和造林都是有利的。

在农耕地、四旁地、撩荒地上造林时,株行距配置一般不受什么限制,只是梯田上造林时,要考虑到梯田的宽度及种植点主梯田埂的距离等因素。

三、采代迹地和火烧迹地

采伐森林(指皆伐,下同)后所腾出来的林地称为采伐迹地。刚伐后的新采伐迹地是一种良好的造林地,光照充足,土壤疏松湿润,原有林下植被衰退,而喜光性杂草尚未侵入。应当争取时间及时进行人工更新。但新采伐地上伐根尚未腐朽,林地树种幼树及枝丫堆占地较多,影响种植点配置及造林密度的落实。采伐时的集材方式对新采伐迹地的影响颇大。地面集材的集材道及装车场附近或冲刷成沟,或土壤压紧,往往形成不便于造林的土地。这种面积可占到整个采伐迹地面的10-15%,绞盘机集材的破坏更为严重。因空索道集材对林地没有什么破坏,对人工更新是有利的。

新采伐迹地如不及时更新而变成老采伐迹地,其上的环境状况也随立地发生剧烈变化。一方面,喜光杂草大量侵入,迅速扩张占地,土壤的根系盘结度变大,造林地有时有草甸化或沼泽化的倾向,不利于造林更新,必须较细致地整地。另一方面,老采伐迹地上伐根及枝丫堆都已腐朽,有利于进行机械化作业及均匀的种植点配置。

火烧迹地是森林被火烧后腾出的林地,它与采伐迹地类似,但除此之外还有其本身的特点。火烧迹地上往往站杆、倒木较多,需要进行清理。火烧迹地上的土壤的灰分养料增多,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也因土温增高而有所促进,林地上杂草少,故也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及时进行人工更新。上述火烧迹地的特点都随火烧的性质、次数和强度的不同而有程度上的差别。新火烧迹地如不及时更新而较变为老火烧迹地,其上的环境状况也发生剧烈变化。与老采伐迹地相似。

四、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这类造林地的共同特点是造林地上已长有树木,但其数量不足或质量不佳,或树已衰老,需要补充或更替造林。

在已局部天然更新的迹地上,需要进行局部造林,原则上是见缝插针,栽针保阔,必要时也在砍去林分原有的低价值树木,使新引入的珍贵树木得到均匀的配置。

已经形成的次生林,如分布不均,质量不佳,无继续经营前途时,就需要用人工种植方法进行改造。这类造林地一般土壤条件较好,但原有的林木和造林引入的幼树之间矛盾较大,需要采取措施合理调节。

林冠下造林地是指老林未采伐之前先在大林冠下进行伐前人工更新的造林地。这类造林地也有良好的土壤条件,杂草不多,但上层林冠对幼树影响较大,适用于幼年耐荫的树种造林,可粗放整地,在幼树长到需光阶段之前要及时伐去上层林冠。采用择伐作业的林地,如需进行补充人工更新,其情况和林下造林地相似。疏林地作为造林地时,其性质介于林冠下造林地与荒山荒地之间,实际上更新接近于荒山荒地。

I. 新疆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

1、依据林分在标准年龄时的平均高。
2、将立地划分成不同的等级。

J. 江湖救急!!!!!!求习题答案

2 ( ) 43、林业区划规划的林种是一个大范围的林种框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与主要林种相配合的其他林种。( ) 44、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是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 ( ) 45、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进行。 ( ) 46、造林地一切自然因子的综合称为立地条件。 ( ) 47、行状混交和株间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比较尖锐的树种混交。 ( ) 48、风景林属于经济林。 ( ) 49、单纯林比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的立地条件。 ( ) 50、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栽培林木,称为人工更新。( ) 51、混交树种应具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或其他效能。 ( ) 52、以生产木材、竹材为主要目的而栽培的人工林,称为用材林。 ( ) 53、一般来说,在立地环境因子中,气候、土壤、地形是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主要依据。 ( ) 54、水土保持林属于特种用途林。 ( ) 55、伴生树种应尽量选择生长较快、稍耐荫,并能在林冠下生长的树种 ( ) 56、播种造林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宜在任何造林地采用。( ) 57、阳性树种植于阳坡,阴性树种植于阴坡为适地适树。( ) 58、薪炭林的造林密度应大于经济林的造林密度。( ) 59、造林不合格需要补植时,应该用同龄大苗。( ) 60、采用长方形配置,行的方向应与等高线垂直。( ) 61、营造混交林最关键的是选好混交树种。( ) 62、与天然林相比,速生丰产林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和林分稳定等特点。( ) 63、对不符合培育要求的低价值林分,采用人工种植方法进行改造,也可归人工 造林的范畴。( ) 64、伴生树种应尽量选择生长较快、稍耐荫,并能在林冠下生长的树种。( ) 65、营造速生丰产林必须选择同时具备速生丰产优质性的树种。( ) 66、合理的人工林结构应是既能充分地利用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又保证每株树木都得到充足的生长空间。( ) 67、人工林达到同样成材标准所需年限比天然林短。 ( ) 68、沿海防护林属于特种用途林。 ( ) 69、矮林作业法是在树干一定高度处把树干截断,使砍断面附近萌生枝条,长到预定的规格时,砍伐利用。 ( ) 70、树种生物学特性指树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适应范围。 ( ) 71、农林复合经营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其他栽培植物或动物,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枝培序安排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侍斗和技术系统的综合。( ) 72、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林分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结构与生产力,并使 其资源得以发展。( ) 73、林分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即组成 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 74、幼林土壤管理指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对林分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 ) 75、在一定猛谈唯时期内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并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是混交 林中的灌木树种。( ) 76、混交树种应具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或其他效能。( ) 77、森林是构成陆地生态的主体,在维护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78、从林分林木材积生长的旺盛时期到工艺成熟期为止称壮龄阶段。( )

3 79、造林区划是林业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通过统一的林业区划表达出来。( ) 80、在一定的地区内,进一步划分立地条件类型时,主要考虑地形和土壤因子,一般不再考虑大气候条件。( ) 81、造林地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人工林的生长发育。( ) 82、防护林树种一般应具备生长快、郁闭早、寿命长、防护作用持久、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繁殖容易等特点。( ) 83、在有些混交类型中,主要树种也有可能是混交树种。( ) 84、密度对树干通直度有影响,加大密度,有利于自然整枝,使树干少节疤。( ) 85、对用材林来说,培育大径材应适当稀植,或先密后稀。( ) 86、将枝干截取一定长度,平放入沟内,复土、压实土壤的造林方法称为插木造林。( ) 87、幼林抚育管理的土壤管理包括松土除草、排灌、施肥等。( ) 88、林地施肥应以速效肥料为主,多施氮肥。( ) 89、幼林管理是对幼林的个体直接进行人为干涉,以改善其生活和生长条件,从而保证幼树更好地生长。( ) 90、人工林所用的种子和苗木是经过人为选择培育的,一般生长健壮,具有较好的遗传性,林龄相同。( ) 91、 对林木成活、生长影响最大的两个主要生活因子是土壤温度和养分。( ) 92、 选择造林树种时,主要考虑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 93、混交林的冠层厚、叶面积大、结构复杂,有利于森林小气候的形成。( ) 94、伴生树种应尽量选择生长较快、稍耐荫,并能在林冠下生长的树种( )。 95、 整地可局部地改变造林地地面形状、坡度、坡面的相对高度和朝向,从而改变种植点附近的小气候因子。( ) 96、 调查设计的任务,通常由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已经审定的造林项目文件或上级的计划安排,以及设计任务书的方式下达( ) 97、 造林施工(作业)设计要求在施工的上一年度内完成。( ) 98、闽东南立地差的地方,适宜营造大叶相思,立地较好的可营造台湾相思。( ⅹ ) 99、 毛竹适宜生长在中、低山,山坡中下部或山谷地带,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 100、合理密度是一个最适密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林分群体结构合理,净第 一性生产量最大,林木个体健壮,生长稳定,干形良好。( ) 101、监理日志是监理工程师对营造林工程监理的原始记录。( ) 二、选择题 1、农田防护林应选择的主要树种是( )。 A.树冠大 B.抗风能力强 C.根蘖能力强 D.材质好 2、下列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属于有利的是( )。 A.单方抑制 B.双方促进 C.双方竟争 D.互不影响 3、在进行立地质量评价过程中,( )可以被确定为主导因子。 A. 地地下水位 B. 气候和降水量 C.林木生长的极端限制性因子 D. 立地环境因子 4、毛竹是( )。 A.喜肥树种 B.中性树种 C.耐瘠树种 D.耐荫树种 5、营造防火林带应选用( )。 A.桉树 B.杉木 C.木荷 D.松树 6、今有一片人工营造的桉树林,计划在若干年后培育为工业原料林,但现阶段每年通过抚育可获取一定量的薪材,该林分应划分为( )。 A.用材林 B.薪炭林 C.用材林或薪炭林 D.用材林和薪炭林 7、马尾松适时早栽其主要道理是( )。 A.抽梢 B.喜寒 C.怕湿 D.风折 8、下列树种中能在贫瘠土壤上正常生长的树种是( )。 A.毛竹 B.马尾松 C.泡桐 D.杉木 9、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 )。 A.1-3 B.3-10 C.10-15 4 10、在干旱瘠薄的造林地上水是影响林木生长的( )。 A.因素之一 B.次要因素 C.较重要的因素 D.决定因素 11、一定密度范围内,成熟林分林木胸径随着林分密度的加大而(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一定 12、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要做到随取随运随栽,其道理( )。 A.减少成本 B.保持水分平衡 C.不误时间 D.提高效率 13、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种间是一种( )。 A.互助关系 B.生态关系 C.偏利关系 D.共生关系 14、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 )。 A.大于伴生树种 B.小于伴生树种 C.等于伴生树种 D.不考虑比例 15、杉木造林时要求苗木不反山是指( )。 A.苗梢朝上坡 B.苗梢朝下坡 C.苗梢直立 D. 苗梢朝东 16.水源涵养林属( )。 A、用材林 B、防护林 C、经济林 D、特用林 17.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属于( )。 A、用材林 B、防护林 C、经济林 D、特用林 18、下列适合于经济林树种选择的要求( )。 A.早实高产性 B.速生丰产优质性 C.生长迅速萌芽力强 D.根系发达落叶丰富 19、樟树是( )。 A.喜肥树种 B.中性树种 C.耐瘠树种 D.耐荫树种 20、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土壤、植被 B、气候、地形、土壤 C、气候、地形、植被 D、地形、土壤 21、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采取人工栽培恢复森林的方法称( )。 A. 人促更新 B.人工造林 C. 人工更新 D.天然更新 22、根据经营目的安排造林地时,好地先安排给( )。 A、一般用材林 B、薪炭林 C、速丰林 D. 防护林 23、需要补植造林的幼林地造林成活率范围是( )。 A. 40-85% B.≤40% C.≥85% D. ≥90% 24、确定造林密度时( )。 A、阴性树种宜稀 B、阳性树种宜稀 C、慢生树种宜稀 D. 阳性树种宜密 25、造林采用样地法检查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为10公顷,样地面积应占造林面积( )。 A.4% B.3% C.2% D.1% 26、人工幼林的土壤管理措施中,( )是最主要的一项工作。 A.松土除草 B.灌溉与排水 C.施肥 D.林农间作 27、最常用的造林方法是( )。 A.播种造林 B.植苗造林 C.分殖造林 D.扦条造林 28、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是( )。 A、整地质量 B、造林季节的选择 C、苗木体内水分平衡 D、抚育管理 29、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对五大生活因子起再分配作用的立地因子是( )。 A. 降水量 B. 土壤理化性质 C. 地质地貌 D. 地形 30、下列适合于薪炭林树种选择的要求( )。 A.早实高产性 B.速生丰产优质性 C.生长迅速萌芽力强 D.根系发达落叶丰富 31、马尾松是( )。 A.喜肥树种 B.中性树种 C.耐瘠树种 D.耐荫树种 32、在江河上游集水区,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森林称( )。 A.水土保持林 B.水源涵养林 C.防风固沙林 D.农田防护林森林营造技术作业答案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14、√ 15、×16、 ×17、√ 18、× 19、×20、×21、√22、×23、×24、×25、×26、×27、× 28、√29、× 30、×31、√32、×33、×34、×35、×36× 37、×38、×39、√40、√41、√42 ×43、√ 44、√ 45、√ 46、×47、× 48、×49、×50、×51、√52、√53、√54 × 55、×56、×57、×58、√59、√60、×61、√62、ⅹ63√64、ⅹ65、√ 66、√67 √68 ⅹ69、ⅹ70、ⅹ71 √72、√73、√ 74ⅹ75、ⅹ 76、√77、√78、√79、√80、√81、ⅹ82、√83、√84、√85、√ 86、ⅹ87√88、ⅹ89、√90、√ 91、ⅹ92、ⅹ93√ 94、ⅹ95、√ 96、√ 97、√98、ⅹ99、√ 100、√101.√ 二、选择题 1、B 2、B 3 C 4、A5、C6、A 7、A 8、B 9、A 10、D 11、B 12、B 13、B 14、A 15、 B 16.B 17.D 18、A 19、A 20、A 21、C 22、C 23、A 24、B 25、B 26、A 27、B28、C 29、D 30、 C 31、C 32、 B 33、C 34、D 35、D 36、A 37、C 38、A 39、B 40、C 41、A 42、B 43、C 44、B 45、B 46、C 47、A 48、A 49、A 50、D 51 D 52、A 53、C 54、B55、B 56、D 57、D 58、B 59、A 60、C 61、C62、A 63、B 64、A 65、B 66、A 67、A 68、D69、D70、D71、D 72、A 73、A 74、C75、C 76. C 77、A 78、B 79、A80、B81、C 82、D 83、C 84、B 85、B 86、A 87、D88、A 89、C 90、B91、D 92、C 93、A 94、B 95、C 96、D 97、B 98、B 99、D 100、D 101、B 102、B 103、A 104、B )105、C 106、A 107、B )108 C 109、B 110、D111、C 112、C )113、D 114、C 115、B116、A 117、B118、D 119、A 120、C121、D 三、多选择题 1、ABCDE 2、CDE 3、BDE4、 ABDE 5、AD 6、ABCDE 7、ABD 8、ABCD 9、ABCDE 10、ABCE 11. BCE 12、 ABC 13、ABCD 14、ABCDE 15、 ABCDE 16、ABCDE 17、ABCDE 18、 ABCD 19、ABC 20、ABCD 21、ABC 22、 DE 23、 ABCD 24、AE 25、BCDE 26、ABCD 27、ABCDE28、ABCD 29、BCD 30、 ABCDE31、ABDE 32、BCD 33、ABCD 34、ABCD 35、ABCD 36、 ABC 37、ABCD 38、ABC 39、ACE 40、BCD 41、ABCDE 42、 CDE 43、 ABC 44、ABC 45、
ABCDE 46、ABCE 47、ABCD 48、ABCDE 49、ABC 50、ABC 51、ABC 52、ABC 53、ABC 54、ABCDE 55、ABCDE 56、ABCDE 57、ABCDE 58、ABCD 59、BCE 60、AD 61、AB 62、BCD 63、AB 64、BCD 65、 CD 66、AB 67、 ABCD 68、ABC 69、ABD 70、ABC 71、ABD 72、BCD 73、 AC 74、BC 75、BD 76、BCD 77、 AC 78、 BD 79、 ABCD 80、AC 问答题参考答案 1、简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途径和主要方法。 答: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等,其中植被因子途径可以林木生长效果的地位级、地位指数,植被组成、结构等特征,植被演替等进行划分;环境因子途径则以气候与林木生长、地形与林木生长、土壤与林木生长等方面进行划分;综合多因子途径则综合环境条件、植被条件和林木生长状况等多因子为依据,对立地条件进行分类,如詹昭宁等人的《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2、以用材林为例,分析适地适树的标准。 答:用材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应达到成活、成林、成材、林分生长稳定;
15 其数量化标准有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长量、生物量、立地期望值等。不同树种,不同立地其数量化标准不同,应据实际情况确定。 3、简述人工林幼林抚育管理的主要措施。 答:人工幼林抚育管理的措施有松土除草、水肥管理、幼林管理、幼林保护、幼林补植、造林检查验收、造林技术建档等。其中主要措施有:⑴松土除草:包含松土和除草两方面,是幼林土壤管理最重要的措施,应科学确定其时间、次数、方法、深度等;⑵水肥管理:指幼林浇灌、排水和施肥,浇灌和排水可据具体情况选用;幼林施肥是幼林管理重要的措施,应遵循施肥基本原则,依据树种特性、幼树生长发育规律、林地环境条件等科学确定施肥时间、肥料种类、方法、施肥量;⑶幼林除蘖、修枝等工作;⑷预防火灾、防治病虫鸟兽等幼林保护工作;⑸造林补植和检查验收等。 4、以造林作业设计实习为例,叙述怎样正确选择设计造林树种? 答: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林学、生态学、生物学、可行性的基本原则。因此应在立地条件划分的基础之上,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不同立地上的适生树种;其次比较培育目标,确定主要造林树种;再次根据种苗来源,栽培技术等因素,最后确定造林树种;最后对同一地区,在选出主要造林树种的同时,还要选出次要造林树种。并做到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择优选用、因树因地制宜、考虑经营目的科学选择造林树种。 5、为什么马尾松要适时早栽?简述马尾松一锄法造林技术要点。 答:马尾松在立春前后气温达12℃左右时开始萌发,高径生长始于3月上旬,因此宜适时早栽。适时早栽有早发根、易成活、早生长,能抗旱等优点。一般适宜的栽植时期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马尾松一锄法造林应做到“一锄、二插、三打紧”,即穴缝应挖得够深,确保根系舒展,插苗木时应使苗木深度比原土印深1~3厘米,做到深浅适度,种好苗后应压紧缝壁,敲紧打实,做到 根土密接。 6、什么是合理密度?森林培育过程中怎样调控合理密度? 答:合理密度指在一定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下,个体得到充分发育,群体取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森林培育过程中首先可据林种(经营目的)、树种特性 、立地条件、经营条件 、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科学设计和确定造林密度,在初植密度确定的前提下,根据林分生长的不同年龄阶段 采用抚育措施科学调节各生长发育阶段的林分密度,使林分始终有一个合理密度,确保单株个体生长发育健壮,而群体数量最大。 7、简述科学培育混交林的技术措施。 答:混交林由于优越于纯林的多种优点,使之成为现在林业生产中广泛提倡的造林形式。但其营造技术比纯林更复杂,因此在营造混交林过程中应从以下各方面加强科学营造技术: 首先应遵循混交树种选择原则做到正确选择混交树种;并据不同树种的生态特性正确选择造林地;据树种特性经营目的确定合适的混交类型;根据目的树种和混交树种的生态特性,选择正确的混交方法,确定合理混交比例和造林密度;在混交林培育过程中科学调节种间关系,处理好各树种之间的种间关系,使主要树种尽可能多的得益。 8、试举例说明应用整枝技术生产优质木材的技术要点? 答:通过人工修除部分林木的活枝和死枝,调整林木树势,改善树形,培育无节良材,是现代林木修枝的主要目的。如泡桐假二叉分枝现象明显,干材利用率低,节疤多,通过泡桐的“接干法”修枝,可培育通直高大的泡桐主干,减少节疤,提高其干材质量。修枝时应准备好锋利的修枝工具,选好修枝林分和林木,确定合适的修枝开始年龄、间隔期、强度、修枝高度、切口,选择合适修枝季节,做到科学、合理。
16 9、以用材林为例,分析适地适树的标准。 答:用材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应达到成活、成林、成材、林分生长稳定;其数量化标准有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长量、生物量、立地期望值等。不同树种,不同立地其数量化标准不同,应据实际情况确定。 10、为什么说春季是最好的造林季节?春季造林为什么宜早春造林? 答:(1)环境条件:这时气温回升,土温增高,土壤湿润有利于苗木生根发芽,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期长。(2)种子生理:早春苗木地上部分还未生长,而根系已开始活动,所以早栽的苗木早扎根后发芽,蒸腾小,易成活。所以说春季是最佳造林季节,而春季造林为了延长植物生长期,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强其生长势,宜早春造林。 11、分析怎样科学选择马尾松造林地?5% 答:马尾松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在粘土、沙土、砾质土、乱石缝里都能生长,但在保水力强、土层厚的沙质壤土生长最好。喜酸性、怕盐碱、怕水湿,在钙质石灰岩风化的土壤上往往生长不良。因此选择马尾松造林地应据经营目的科学确定,如培育马尾松采脂或用材林,可选择较肥沃或中等肥沃且保水力强、土层厚、酸性的沙质壤土;如培育薪炭林或做为荒山绿化树种,可在中等肥沃级或较贫瘠的立地的粘土、沙土、砾质土、乱石缝等立地种植,但不宜选择盐碱地、钙质风化土种植。 12、以实训为例,说明划分森林立地类型及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步骤

阅读全文

与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记乐谱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114
莲子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59
更改打印机时间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60
兰花红夫人的种植方法 浏览:430
少年白癜风采用哪些方法治疗 浏览:759
大力马线的编织方法视频 浏览:788
画幅的正确方法视频 浏览:86
水电布线教学方法 浏览:797
动画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计划 浏览:850
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方法及优缺点 浏览:975
把花朵比作眼睛是什么修辞方法 浏览:768
教室强电分组最佳方法 浏览:931
校园节能减排研究方法 浏览:154
科学的跑步训练方法 浏览:319
局部用药有哪些方法 浏览:785
快速除车漆的方法 浏览:864
皇冠大灯安装方法 浏览:986
识别表格中图片的方法 浏览:784
求子方法放床上什么好 浏览:907
碌鹅如何腌制方法 浏览: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