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的农业特点,是如何分布的及分布原因
1、结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农业结构具有“惰性”,农业生产部门的结构长期未发生改变。2、发展特点:以传统的生产工具为主,现代投入较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大,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个体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不同,导致农业生产及农村发展不平衡。
一、印度的农业特点
1、结构特点
(则旅1)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
(2)农业结构的变化具有“惰性”,农业生产部门的结构、格局长时间未出现较大变化。
2、发展特点
(1)特点一
①个体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并存。
②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液侍,个体农户的经营规模比较小。
(2)特点二
①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劳动为主,现代投入较少。
②农业对自然条件(比如雨水、气候等)具有较大的依赖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常因遭受季风的危害而引发旱涝灾害。
(3)特点三
①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条件、采用现代技术的程度有所差异,导致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在地区之间不平衡。
②东部、南部地区的生产水平、粮食产量比较低,而北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是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具有较高的生产水平,粮食产量、农民收入较理想。
二、印度的农业是如何分布的及分布原因
1、分布方式
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部沿海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闹盯吵地区,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地区。
2、分布原因
印度的气候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水稻,如此分布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
② 看印度人吃米饭,那个米又长又大,他们是如何种植的
他们的水稻基本上都是单季稻。
中国的水稻不仅在产量上,而且在品种上都远远超过印度。每种米的产量都高于印度米,但与印度米不同的是,中国米软糯香甜,而印芹激唤度米粘度低,所以煮成米饭后,颗粒分明,特别适合炒饭。所以从口感上来说,印度米的口感比中国米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③ 印度种植水稻有利条件是什么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常年高温多雨,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地形:南方平原面积辽阔,有利于大规模水稻谷物类农业发展。劳动力:人口密集,劳动力成本低。
印度水资源丰富,年降雨量39300亿立方米。全国36%的地区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500毫米,其中33.5%的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750-1150毫米,33.5%的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750毫米。印度有许多河流。恒河是最重要的河流,全长2700公里,有10多条支流,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
(3)印度种田种植方法扩展阅读
水稻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散孙:
热量资源丰富,适宜于发展多种岁卖稻作制度 中国稻作生长期的平均气温为18~ 25℃;全国各稻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都在20℃以上,与水稻需要高温的时期是一致的。海南岛稻区>10℃的积温达8000℃以上,全年都可以种植水稻;
长江流域以南至华南> 10℃积温达5000~8000℃,可以种植双季稻;长江流域以北至华北>10℃积温为4000~ 5000℃,可以种植单季中稻;东北、西北稻区>10℃积温为2000~4000℃,可以种植一季早稻。
由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及大陆的影响,中国稻区夏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许多地区要高,7月份平均气温,南京(32°00′N)为28.0℃;
日本鹿儿岛(31°34′N)为 27.2℃;济南(36°42′N)为28.2℃;阿尔及尔(36°08′N)为24.8℃;齐齐哈尔(47°20′ N)为22.0℃;苏黎世(47°23′N)为18.4℃。优越的热量条件使中国乎掘逗水稻的分布比其他国家更北。
④ 印度耕作制度怎样
印度的工作制度和我们中国的差不多,不过印度农业发展有利条件非常多,因为印度那个地方属于热带地区,光热水比较充足,所以他们的农业发展也比较快,但是就是由于印度的农业发展比较快,所以印度它整体也是比较落后的,它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发展能力不行。
由于印度他激拆丛们那边天气比较热,虫害也比较多,这一方面也会让农产品稍微有点减量,他们的农业科技水平比较低,阻碍了农业的快速发展,没有叙利亚那边发展的快,印度应该多向其他国家好好的学习一下,让智能化农业发展更快明樱一些。
⑤ 印度水稻的种植历史
印度水稻研究始于1911年,当时的重点是征集和提纯地方品种,主要成果是鉴定了若干基本适应于团余当时耕作条件的高秆籼稻品种。鉴于有组织开展水稻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性,国家农业研究委员会于1946年建立了中央水稻研究所(CRRI),主要是为全印开发高产水稻品种栽培技术。据统计,1934-1960年印度总产的增长(年增长率1.0%)主要是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年增长率1.2%)来实现的,生产率则以每年–0.2%的速度呈现负增长。尽管通过纯系选择鉴定了大批品种,但品种选育显然没有对生产率产生重大影响。当农民和研究者们试图采用日本的高投入的栽培管理方法提高产量时,发现这些品种存在许多局限性,如过量的营养生长、相互遮荫、对肥料不敏感以及倒伏等问题。 鉴于传统籼稻品种的局限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针对印度和东南亚的情况于1952年资助了一项地区性计划,即通过亚种间杂交(籼×粳)把粳稻的高产特塌培滚性引入到籼稻品种中去。因为这一计划并没有迅速对水稻产量和生产率产生影响,人们认为需要在全国范围通过更好的协作和了解水稻的应用研究,搞清水稻主产区的主要产量限制因子。于是,1965年制订了全印水稻改良规划(AICRIP),以便从国家的高度促进和协调水稻研究。在各邦农业大学、农业部门和中央农业机构的合作下,通过多点试验快速地培育和发掘出适合于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品种和栽培技术。印度水稻研究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品种改良 绿色革命之前,品种改良主要通过纯系选择,共育成了445个水稻品种,其中Manoharsali、SR20B、FR13A和Nonasali等部分品种至今仍有零星种植,Bamati 370和NP 130还在印度西北部种植。表1列出了这一时期的一些最突出的品种。现在用于改进产量、稳产性和品质的许多供体材料都是从这些地方品种中通过纯系选择而来的。然而早期的努力难以提高产量的遗传潜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第一次真正致力于打破热带水稻产量限制的研究是通过亚种间杂交计划(籼×粳)来实现的,即将粳稻的耐肥性与籼稻的适应性和米质结合起来中塌。虽然不能说这一计划卓有成效,但Mahauri和ATD 27两个品种的育成使印度水稻产量有了显着提高。这一育种计划使育种家们确信高产的关键在于选育抗倒伏的株型。
⑥ 古印度的农业科技有什么
古印度主要栽培作物麦、麦、香蕉、胡麻、棉花等别区种植水稻
至于发展较快应该棉花根据目前史记资料料旧陆世界早种植棉花古印度早候掌握棉花种植技术森团让并用棉或或花纺线织布哈拉巴文化遗址发现些棉布残片虽做工粗糙棉布各种颜色看织染技术已经所发展古印度棉纺织技术孔雀王朝已非发达量手工纺织者纺织商遍布各城市其产品远销世界各古印度重要此局口货物古印度养蚕丝织技术芨王朝已经织薄蝉翼丝织品并配各种色彩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