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环境影响可以用到哪些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可以用到哪些评价方法

发布时间:2023-04-06 19:55:58

⑴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
⒈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过程是影响识别、现状调查与评价、影响预测与评价、减缓措施和替代方案。
⒊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很多,有描述性的、非定量的,也有复杂的、定量的,但尚不成熟,应依据评价对象、内容、目的和要求来选择。
⒋ 中国、香港以及美国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其基本步骤是一致的,但评价对象、方法以及有关的法规却有各自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美国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
① 识别拟议项目或活动的生物影响;
② 描述现有生物状况,识别濒灭危物种及重要生境;
③ 获取与生物资源、保护物种和生境相关的法律、规定或标准;
④ 影响预测;
⑤ 影响显着性评价;
⑥ 识别和采取减缓措施。
主要的评价方法
⒈ 生境的评价方法(HES)
⒉ 生境评价程序(HEP)

其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⒈ 图形叠置法
⒉ 生态机理分析法
⒊ 类比法
⒋ 列表清单法
⒌ 质量指标法
⒍ 景观生态学方法
⒎ 系统分析法
⒏ 生产力评价法
⒐ 生物多样性定量评价

⑵ 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1.专家判断法——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此处应对给类专家的资格予以确认。
2.跟踪环境影响——从发现的重大环境影响跟踪出重要环境因素。
3.是非判断法——对可用是与非做直接判断的问题,如超标的即列为重要环境因素。
4.对比法:适用于资源、能源材料消耗及排放状况。 ·横向对比 与同行业对比。 ·纵向对比 与...
5.等效污染负荷法:适用于同一类型(如水或气)污染物不同污染因子之间比较。

⑶ 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是什么

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是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环境影响评估( EIA )可定义为预测项目开发环境后果的过程。环境影响评估旨在评价和表达决策过程中任何可用方法对环境的影响,是确保人员在环境条件下生存的重要方法。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021年12月23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表示,全国所有省份、地市两级“三线一单”成果均完成发布,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⑷ 环境因素评价方法三种

ISO14001:2004标准3.6条款对“环境因素”作出了定义:“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环境因素作用于环境,产生环境影响。ISO14001:2004标准3.7条款对“环境影响”的定义是:“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换言之,能够产生环境影响的因素,我们叫它环境因素。
基本含义编辑
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包括那些造成实际的和潜在的、不利的和有利的环境影响的要素。 [2] 我们生活在环境中,环境中的种种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其相关的主要要素有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
环境因素有家庭环境、生活环境、职业环境、经济因素。像大楼、办公室地点、家具等这类环境因素也能传递信息。一间特殊的办公室、一幅名人字画、一套名牌服装、一枚昂贵的钻石、一块劳力士手表、一辆奔驰汽车可能提醒来访者:本公司负责人是一位成功人士,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是可靠的。因此,在沟通中应充分注意到环境因素所传递的信息。
识别方法编辑
来自:ISO 14001初始环境评审培训教材
①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
选择组织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
确定过程伴随的环境因素
确定环境影响
②环境因素的分类
l 水、气、声、渣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
l 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
l 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
l 其他
③确定环境因素的依据
l 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
l 法律法规及要求有明确规定
l 积极的或负面的
l 相关方有要求的
l 其他
⑤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分类
l 物料衡算法
l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
l 问卷调查
l 专家咨询
l 现场调查和面谈
l 头脑风暴
l 查阅文件和记录
l 测量
l 水平对比——内部、同行业或其他行业比较
l 纵向对比——组织的现在和过去比较
上述方法各有利弊,具体实施识别时,有必要将各种方法组合使用,下面将部分方法予以介绍:
问卷评审
——因素识别
问卷评审是通过事先准备好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到现场察看和与人员交谈的方式,来获取环境因素的信息。问卷的设计应本着全面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问卷包括的内容应尽量覆盖组织活动、产品、以及其上、下游相关环境问题中的所有环境因素,一个组织内的不同部门可用同样的设计好的问卷,虽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针对性,但为一个部门设计一份调查卷是不实际的。典型的调查卷中的问题可包括如下内容:
l 产生哪些大气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及总量是多少?
l 产生哪些水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及总量是多少?
l 使用哪些有毒有害化学品?数量是多少?
l 在产品设计中如何考虑环境问题?
l 有哪些紧急状态?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
l 水、电、煤、油用量各多少?与同行业和往年比较结果如何?
l 有哪些环保设备?维护状况如何?
l 产生哪些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如何处置的?
l 主要噪声源有哪些?厂界是否达标?
l 有否居民投诉情况?做没做调查?
以上只是一部分问卷调查内容,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完整的问卷提纲。
现场评审(I)
——观察面谈及环境因素识别
现场观察和面谈都是快速直接地识别出现场环境因素最有效的方法。这些环境因素可能是已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或者是具有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的,有些是存在环境风险的。如:
Ø 观察到较大规模的废机油流向厂外的痕迹;
Ø 询问现场员工,回答“这里不使用有毒物质”,但在现场房角处发现存有剧毒物质;
Ø 员工不知道组织是否有环境管理制度,而组织确是存在一些环境制度;
Ø 发现锅炉房烟囱黑烟;
Ø 听到厂房传出刺耳的噪声;
Ø 垃圾堆放场各类废弃物混放,包括金属、油棉布、化学品包装瓶、大量包装箱、生活垃圾等;
现场面谈和观察还能获悉组织环境管理的其他现状,如环保意识、培训、信息交流、运行控制等方面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发现组织增强竞争力的一些机遇。如果是初始环境评审,评审员还可向现场管理者提出未来体系建立或运行方面的一些有效建议。
现场评审(II)
——书面文件收集及环境因素识别
一般的组织都存在有一定价值的环境管理信息和各种文件,评审员应认真审查这些文件和资料。需要关注的文件和资料包括:
l 排污许可证、执照和授权;
l 废物处理、运输记录、成本信息;
l 监测和分析记录;
l 设施操作规程和程序;
l 过去场地使用调查和评审;
l 与执法当局的交流记录;
l 内部和外部的抱怨记录;
l 维修记录、现场规划;
l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
l 材料使用和生产过程记录,事故报告;
l 水、排放物和排污收费;
l 能源、资源、配件等的价格;
评价准则编辑
在系统识别组织全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必须根据其对环境影响的大小作出评价,判定出重要环境因素,以便组织在制定环境方针及目标指标时予以优先考虑。但是由于受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等限制,现在相对“重要”的环境问题,若干年后可能变成“不重要”,因此,不存在一个绝对的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准则。而对于一个具体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一般评价的依据,环境方面有环境影响的可能性、程度、范围、发生的概率、持续的时间等,以及环境法律法规要求,商业方面有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经济承受力、因环境问题使组织存在的风险大小、组织的公共形象以及相关方的利益等。在作具体评价时,要综合上述各方面的环境影响并体现出“持续改进”的思路。
酗酒环境因素编辑
近几年我国饮酒人数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早在五年前我国酒民已经超过了5亿人,并且每年与酗酒肇事有关立案事件有400万起,其中死亡人数至少10万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2012年全球有约330万人因过度饮酒而导致事故或疾病,比因肺结核、暴力事件以及艾滋病而死亡人数还要多,占总死亡人数的5.9%,相当于平均每十秒钟就有一人因饮酒而死亡。因此可以看出因酗酒导致的社会不良问题逐渐突出,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众多负面影响。
家庭环境
在全体社会人群中饮酒者所占比例为:工商业者最高,占63.9%;农民45.9%;工人43.1%;知识分子最低,占22.4%。在不同教育程度中,以中学教育程度者最高,共420%,婚姻状况中离异或丧偶的人群中饮酒者占649%,工商业经营者重度饮酒者所占比例最高,为47.1%,知识分子所占比例最低,为25.6%。在一个有饮酒习惯或者是不反对饮酒的家庭中,其子女与亲属往往更容易接受饮酒,因为在这样的家庭中饮酒被看作是很自然的事,往往以此为乐趣。更有甚者,在这样的家庭中,有的鼓励子女饮酒。因而,这种家庭中子女的饮酒比例大大高于一般家庭。
也有一些自身饮酒者出于不同的原因,严厉禁止子女饮酒,但是结果子女往往还是成为潜在的饮酒者。在嗜酒者中,大约60%有家族嗜酒史。从遗传角度看,有饮酒习惯家庭的子女,对酒精有着较高的耐受性,也更容易接受酒精,最终成为嗜酒者。
生活环境
调查发现,饮酒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如:我国东北、内蒙和新疆等高寒地带,饮酒是人们抵御严寒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兴安岭是全国气温最低的地方,而在此生活的鄂伦春族饮酒比例在全国是最高的。有学者对青藏高原地区酒依赖人口学调查发现,海拔在2500—200米的州县中,酒精依赖发病率明显增高。这些州县处于高寒缺氧地区,人们常以饮酒来御寒。由于受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以豪饮必醉为待人的礼仪方式。饮酒时,方式单调,以酒类为主、饮食为辅,导致酒精在体内的浓度较高。另外,高原地区文化娱乐相对缺乏,人们常以饮酒来消遣和寻找刺激,易导致酒精滥用,出现酒精依赖。盛产酒的地方,酒的消费量往往高于其他地区。如:法国盛产名满全球的葡萄酒,同时法国人的葡萄酒人均消费量居世界第一;浙江绍兴黄酒自古闻名天下,同时浙江的黄酒消费也稳居全国第一。
职业环境
调查显示,不同职业对酒精的消费有不同的影响。首先是酿酒业,酒厂职工饮酒比例最高;再就是农民、煤矿、地质、油田以及野外作业和重体力劳动者,他们的饮酒比例也很高。这类患者普遍认为饮酒能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镇静催眠、疗伤止痛、解除疲劳等。因而饮酒成习,最终形成酒精依赖。相佐证的是伊斯兰教严禁饮酒,因而在伊斯兰社会中,鲜有酒精依赖者。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一种新的职业人群成为酒精消费的"黑马"—工商业经营者。调查中,这一职业的饮酒比例高达63.9%,已经超过原来农民以及重体力劳动者的饮酒比例。
经济因素
毋庸置疑,经济因素在酒精依赖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的一组调查数据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二战之前,日本人均饮酒量相当于纯酒精2.3升;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人均饮酒量降至0.43升。到了1955年,随着经济复苏,人均饮酒量又恢复到了二战前的水平。随着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到了80年代,日本人均酒精消费量接近了欧美的水平,1989年为65升。就我国来说,改革开放之前人们仅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消费,酒的消费量非常低。1980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酒精的消费量开始增加,据统计数据显示,1952年—1978年的26年里,酒类的消耗年平均增加仅为53%;1982—1989年7年间,酒的消耗年平均增加为13.3%。从1990—1995年,年平均消耗增加为13.1%,到2000年以后我国人均消耗纯酒精已在每年6升左右,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⑸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方法

(一)生态环境监测网站体系

生态环境监测网站建设是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的基础,基本方法为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站,建立相关数据库,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基础。

监测网站的布设应符合“控制中心—监测站”的构建模式。监测站和监测点的布设远离控制中心,负责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响应控制中心发出的控制命令,及时有效地反馈系统运行的状态。图6-1为生态环境监测网站体系示意图。

生态环境监测站包括地下水式地源热泵、地埋管式地源热泵和地表水式地源热泵生态环境监测站。本书重点介绍地下水式地源热泵和地埋管式地源热泵生态环境监测站建设方法。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应根据地层结构、当地水文地质特征安置温度传感器、流量计、液位传感器等,长期监测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时项目所在地及其周边地温场、地下水水质、水位动态等的变化情况,对传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评价各个因素的变化情况。

图6-1 生态环境监测网站体系示意图

监测站点的选择应根据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结合在施热泵项目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并考虑行政区划统一管理以及参考浅层地温能资源适宜性分区特点。典型热泵系统监测点常采用在系统进水、回水总管以及钻孔内安置温度传感器两种方式,监测评价系统所在区域地温场的变化情况。

信息控制中心是整个系统运作的核心,负责收集各监测站、监测点上传的监测信息。监测站、监测点数据通过GPRS或SMS方式传输到终端处理中心,实时动态监测各个监测站和监测点的数据变化规律。

(二)地下水式换热方式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地下水式换热方式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目的是监测评价整个热泵系统的换热功效,计量评价系统运行能效,监测评价地下水换热系统在运行时对区域地温场影响情况。由于抽水井抽取的是原始地下水,温度变化较小,所以重点监测评价回灌井周围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回灌井停运后温度的恢复情况、抽水井与回灌井相互影响情况,长期对回灌水水质进行监测,评价水质变化情况。

建立一个理想的监测站,需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对监测对象的影响。所以,监测的范围要固定,监测点的数量要适量,监测元件的测试精度要适当。一个理想的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主要开展以下五项监测评价工作:

(1)在水源井总管上安装流量计。在进/出水总管上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长期记录监测数据,用于计算分析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水源的排、取热量情况。

(2)对地源热泵系统的主要设备要安装用电计量装置,评价热泵系统的能效情况。

(3)在回灌井及抽水井中不同深度安装温度传感器,监测评价系统运行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4)在抽水井与回灌井之间布置监测点―温度传感器,监测评价它们相互间影响情况。根据不同的地层情况,监测点要布置在地层的主要含水层中,监测点的间距为10m。

(5)在回灌井的周围按一定间距向四周延展布置监测点―温度传感器,可以根据与井孔的距离远近决定传感器布设的疏密,在至少两个方向的测线上监测评价地下水回灌温度对区域地温场的影响。观测点要布置在地层的主要含水层中,监测点的间距为5~10m。

按照以上布置方式,同时考虑到不同深度的水井,监测点的数量为20~50个。考虑到地下水径流的四个方向,监测点的平面布置如图6-2所示。

图6-2 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

由于监测站是用于监测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情况及系统连续运行后地下温度场变化的,所以,建立监测站的前提是有长期稳定运行的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显然只能依托已建或待建热泵项目建立监测站,而且需要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抽水井和回灌井周围都有足够的区域可布置一定的监测点。但是,多数新建或待建的水源热泵系统项目只能在有限的空间,比如某一个方向上布设观测点(孔),建立简易的热泵系统监测站。

(三)地埋管式换热方式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地埋管式换热方式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在换热孔周围的土壤中布置测温元件来采集其温度场,监测评价土壤温度受土壤换热器、地下水流动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为土壤换热器的设计及地源热泵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数据。特别是在大型的综合系统中,通过对地温场的监测评价,随时掌握地下地温场的变化,分析冬/夏季取热量与排热量是否平衡的问题,以合理调节各种设备的运行,使系统真正做到安全、可靠、低能耗运行。

建立地埋管热泵系统监测站,同样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监测对象的影响。所以监测的范围要全面,监测点的数量要多,监测元件的测试精度要适当。我们以竖直埋管群监测站为例,介绍地埋管式换热方式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一个理想的地埋管热泵系统监测站主要开展以下七项监测评价工作:

(1)监测评价土壤换热器对周围岩土体温度的影响情况,包括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水平方向的研究集中在分析单孔换热器的影响半径与土层内的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垂直方向的观测拟在分析不同岩土层、不同深度对换热效率的影响。

(2)监测评价埋置的换热孔群对周围岩土层全年温度的影响情况,同样包括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

(3)监测评价地下水流动对土壤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包括地下水对单孔换热器以及孔群的影响。

(4)通过长期对地埋管热泵系统运行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监测评价地下水流动对土壤换热器周围岩土层夏季蓄热、冬季蓄冷的影响。

(5)在热泵机组进水口及出水口安装温度及流量装置,连续记录热量数据,用于计算分析地埋管热泵系统的换热功效。针对热泵机组安装用电计量装置,监测评价热泵系统能效比。

(6)监测评价岩土体恒温层的深度。

(7)监测评价岩土体冻土层深度。

以上第(6)、第(7)项观测应在换热区域以外布设。

如图6-3所示,需要监测的位置大致可以分为图中显示的中心区、边缘区(含拐角区)两种区域。这些区里除了换热孔本身兼作观测孔外,还有内部孔间、边缘孔间和外侧三类观测孔。作为孔群内部和边缘上的观测孔,建议放在相邻的两孔中间,或对角线的中点上。因为这里是受埋管温度影响最小的地方,或是受两个孔共同影响的位置。它的温度变化可以反映单孔热影响半径相交的情况和管内外实际换热温差的情况。在换热孔中埋放温度传感器,受埋管内水温影响最大,虽埋放容易但监测意义不大。

图6-3中A1~A2为孔群的中心区的孔间观测孔,可以代表热量最不易散发的区域。分别沿深度30~60m(孔深120m的中上部)范围内的两孔之间(中点上)布置观测点―温度传感器,以研究孔群中部不同深度土壤受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的影响。

B1~B4分别为在孔群边缘区和拐角区邻孔之间布设的观测孔,可在中等深度范围布置观测点,这里代表热量较容易散出的地方,以研究埋管群边缘上的地温场受系统长期运行的影响(图6-4)。

C1~C2分别为在距孔群外侧一个孔距处布置的观测孔,代表受换热影响较微弱的地方,用来研究在地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外围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另外可在C1,C2孔内分别沿深度0.5m,1.0m,1.5m和2.0m处布置温度测点,以监测岩土体冻土层深度及变化;也可在C2孔内5m,10m,15m,20m,25m处布置温度测点,进行全年的定期(至少每月一次)观测,以了解当地变温带的演化过程。

大型地埋管系统的孔群形状可能较为复杂或有很多片,但每片都不外乎中心和边缘这两种区域。对于边缘区除了线状的和外角的,可能还有内角形的,没必要都设观测孔,只要抓住每片孔群中受热影响最强和最弱的两个区就行了。除了专门的科研,一般没必要在距埋管群边缘更远的地方布设地温观测孔,因为这种季节性应用的热影响半径一般不会超过6m。

图6-3 竖直埋管换热系统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6-4 两孔之间不同深度温度的监测示意图

(四)浅层地温的可恢复性与浅层地温场变化趋势评价

1.从地温的可恢复性评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程度

通过长期、大范围的系统监测,可从地温的可恢复性来评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一个连续数年正常运行的地源热泵系统,如果提取和分析它的运行数据,它本身就成为处于生产阶段的群孔热响应实验;如果能得到运行期间的温度影响半径,就可以作为资源评价的继续和换热能力的核实。目前这种资料很少,因为大多数热泵系统没有运行记录,或没有安装计量仪表,使得这项工作无法进行。这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叫开采试验法,它可以是单井或多井长时间的有水位影响观测的抽水试验,是最可靠的资源评价方法之一。

经过连续多个运行季的监测,可以从运行记录中求出该地区浅层岩土单位体积可提供的热量。如果某系统在已知换热强度和总换热量情况下,地温在运行季之前可以与往年同期相同,特别是和运行初年相比变化不大,说明其实际开采量适当。如果有持续变化,说明某个季节的开采量偏大,超出了地层单位体积的承受(恢复)能力,需要调整开采强度或总换热量。用这种以实际运行为基础的计算量可以进一步评价资源能力,指导本地区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工作。这就是通过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监测得到的浅层地温能可持续利用量。只有在这个开采强度限度内开发利用,地温资源才是可再生的。

2.从地温场的变化评价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

通过长期、大范围的系统监测,可监测评价地温场变化对换热区土壤和地下水中微生物的影响,开展地下水位变化对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环境影响的评价,评价开发浅层地温能的过程中对地下空间利用的影响,评价循环介质泄漏对地下水质的影响及回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⑹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有哪几种方法

五种方法:指数法、矩阵法、图形叠置法、网络法和动态系统模拟法. 方法 优点
缺点
指数法
简扒晌明、清晰,选春型锋择性强
不能量化,对社会经济方面评价强调不够
矩阵法
比较全片的评价环境影响,能够按工程不同阶段进行评价
操作租简繁复,不够简明
图形叠置法 操作简便,容易理解,对线路开发项目最有效
叠图层次过多,不易进行判断
网络法
可以把复杂的社会影响直接表现出来,还可以在不同方案间进行比较
期望的环境影响总分是相对值,使评分不够准确
动态系统模拟法 定量表达,多方案比较
要求有系统的数学模型,同时需要大量的参数

⑺ 环境影响评价是怎么分类的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的方法:

(1)按照评价对象,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两类。

(2)按照环境要素,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按照评价专题划分,可以分为:人体健康评价、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环境风险评价等。

(4)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实质是由一系列程序和方法组合而成的,它是一项法律制度,并不等同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

前者主要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与管理,后者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

⑻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数学模式法,物理源兄模型法等。
根据网络查询基孝,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区域的开发活动给环境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对策。目的是让人与环境更雹锋袭好的相处。

⑼ 环境影响评价的形式有几种

有三种:
第一种是环境影响报告书,指的是对建设项目本身或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或污染的;
第二种是环境影响报告表,迟闭指的是对建设项目本身可能产生或是能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和影响的;
第三种是环境影响登记表,指的是造成的污染或影响较轻。
国家对这三种形式的认定有个专门的目录,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目录》,对码信裂所有类别的项目进行分级分类规定。认定机构为坦毁具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主管部门。
前二种是收费的,建设项目单位需妥托有相应资质的环评机构来编写,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需由环境主管部门组织环境专家库中的专家进行评审和论证,环境影响报告表由环评机构编写完毕后直接报具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种登记表相对简单,不需要由环评机构编写,也就是说不用花钱,由当地环境主管部门填写后审批。
不知道你是否满意

⑽ 环境影响评价有哪些方法

有三种:

第一种是环境影响报告书,指的是对建设项目本身或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或污染的;

第二种是环境影响报告表,指的是对建设项目本身可能产生或是能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和影响的;

第三种是环境影响登记表,指的是造成的污染或影响较轻。

常用术语:

(1)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以及声、光、放射性、电磁辐射等。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组成环境整体或称为环境系统。

(2)环境遥感。用遥感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以及环境各要素的现状、动态变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的各种技术和方法的总称。具体地说,是利用光学的、电子学的仪器从高空(或远距离)接收所测物体的反射或辐射电磁波信息。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环境影响评价

阅读全文

与环境影响可以用到哪些评价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制作亮片制作方法 浏览:637
颈椎直反弓的锻炼方法 浏览:225
论述糖尿病的营养治疗方法有哪些 浏览:75
网络面板不能用的检测方法 浏览:708
眼睛黑眼圈怎么办有什么方法 浏览:535
用手机绕地转一圈测出亩数的方法 浏览:148
新旧玉米粒的鉴别方法视频 浏览:868
踢脚线安装方法与尺寸 浏览:403
蟹爪兰的养殖方法视频 浏览:766
研究方法具体有哪几种 浏览:766
用什么方法气走了你的追求者 浏览:540
再生胶脱模的解决方法 浏览:610
少儿英语学习方法及技巧 浏览:210
oppo手机闪烁解决方法 浏览:633
干河粉的快速泡发方法 浏览:199
流量上网速度慢的解决方法 浏览:647
中秋节月饼的制作方法及图片 浏览:233
苹果5屏幕解锁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24
广告显示屏的芯片的安装方法 浏览:762
钢锯子的食用方法 浏览: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