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结果判定
被检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大于70%,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判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符合规定。计数方法的验证当建立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的测定。若产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验证。验证时,按供试液的制备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所规定的方法及下列要求进行。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应逐一进行验证。菌种及菌液制备 同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验证方法 验证试验至少应进行3 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并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
(1)试验组 平皿法计数时,取试验可能用的最低稀释级供试液1ml 和50~100cfu 试验菌,分别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按平皿法测定其菌数。薄膜过滤法计数时,取规定量试验可能用的最低稀释级供试液,过滤,冲洗,在最后一次的冲洗液中加入50~100cfu 试验菌,过滤,按薄膜过滤法测定其菌数。
(2)菌液组 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3)供试品对照组 取规定量供试液,按菌落计数方法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
(4)稀释剂对照组 若供试液制备需要分散、乳化、中和、离心或薄膜过滤等特殊处理时,应增加稀释剂对照组,以考察供试液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受影响的程度。试验时,可用相应的稀释液替代供试品,加入试验菌,使最终菌浓度为每1ml 供试液含50~100cfu,按试验组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和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其菌数。结果判断 在3 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启州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占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的百分率)应均不低于70%。若试验组的菌回收率(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的值占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的百分率)均不低于70%,照该供试液制备方法和计数法测定供试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若任一次试验中试验组的菌回收率低于70%,应采用培养基稀释法、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中和法(表1)等方法或联合使用这些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并重新进行方法验证。表1 常见干扰物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干扰物 可选用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戊二醛 亚硫酸氢纳酚类、乙醇、吸附物 稀释法醛类 稀释法、甘氨酸、硫代硫酸盐世蚂季铵类化合物(QACs)、对羟基苯甲酸酯、 卵磷脂、聚山梨酯汞类制剂 亚硫酸氢纳、巯基乙酸盐、硫代硫酸盐双胍类化合物 卵磷脂酒、洗必泰类 聚山梨酯卤化物 硫代硫酸盐 乙二胺四乙酸(EDTA) 镁或钙离子磺胺类 对氨基苯甲酸。
若没悄返蔽有适宜的方法消除供试品中的抑菌作用,那么验证试验中微生物回收的失败可看成是因供试品的抗菌活性引起的,同时表明该供试品不能被试验菌污染。但是,供试品也可能仅对试验用菌株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他菌株没有抑制作用。因此,根据供试品须符合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和菌数报告规则,在不影响检验结果判断的前提下,应采用能使微生物生长的更高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方法验证试验。若验证试验符合要求,应以该稀释级供试液作为最低稀释级的供试液进行供试品检验。计数方法验证时,采用上述方法若还存在一株或多株试验菌的回收率达不到要求,那么选择回收情况最接近要求的方法和试验条件进行供试品的检验。验证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同时进行。 取规定量供试液及10~100cfu 试验菌加入增菌培养基中,依相应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查。当采用薄膜过滤法时,取规定量供试液,过滤,冲洗,试验菌应加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过滤后,注入增菌培养基或取出滤膜接入增菌培养基中。结果判断 若上述试验检出试验菌,按此供试液制备法和控制菌检查法进行供试品的该控制菌检查;若试验组未检出试验菌,应采用培养基稀释法、离心沉淀集菌法、薄膜过滤法、中和法等方法或联合使用这些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并重新进行方法验证。验证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同时进行。供试品检查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应按已验证的方法进行,增菌培养基的实际用量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阳性对照试验 供试品进行控制菌检查时,应做阳性对照试验。阳性对照试验的加菌量为10~100cfu,方法同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阳性对照试验应检出相应的控制菌。阴性对照试验 取稀释液10ml 照相应控制菌检查法检查,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
‘贰’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是什么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
概述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供试品检查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应证明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及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检验结果以1g、1ml、10g、10ml、10c㎡ 为单位报告,特殊品种可以最小包装单位报告。
‘叁’ 纯化水中的微生物检测怎么做 要详细
1检测前的准备
1.1仪器:微生物限度检验仪
微生物限度培养器
1.2培养基:TGYA琼脂培养基、R2A琼脂培养基
上述培养基均须做培养基的促生长试验,TGYA琼脂培养基的促生长试验参见微生物计数操作检查法SOP07-QC-3-017,R2A琼脂培养基促生长试验中选择的菌种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操作方法同微生物计数操作检查法SOP07-QC-3-017中培养基的促生长试验。
75%的酒精
1.3开启净化工作台,把微生物限度检验仪连接电源。
2检测
2.1薄膜过滤法
使用孔径大小不超过0.45μm的薄膜过滤器。
2.2在净化工作台下,用火焰喷枪对泵头端面和过滤片进行消毒。把微生物限度培养器固定在微生物限度检验仪上,打开微生物限度培养器盖子。
2.3取50ml的纯化水,倒入微生物限度培养器中,打开微生物限度检验仪开关,立即过滤。过滤完成后,取下过滤器,在过滤器膜的另一面中,倾注TGYA琼脂培养基,盖上盖子。
2.4取50ml的纯化水,倒入微生物限度培养器中,打开微生物限度检验仪开关,立即过滤。过滤完成后,取下过滤器,在过滤器膜的另一面中,倾注R2A琼脂培养基,盖上盖子。
2.5每个样品过滤后均做2单个培养,检测完毕,取一微生物限度培养器固定在微生物限度检验仪上,注入100ml的75%酒精过滤,关闭仪器、电源。
3培养
倾注TGYA琼脂培养基的,在30℃-35℃培养48h-72h,并计数。倾注R2A琼脂培养基的,在20℃-25℃培养5d-7d,并计数。
分别计算和报告两种培养基每1ml纯化水中的cfu值。
‘肆’ 微生物限度是什么意思
微生物限度即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码指。
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迟悄配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运姿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检查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供试品检查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应证明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无影响。
检查结果一1g、1ml、10g、10ml或10㎡为单位报告。
‘伍’ 微生物检验常见问题解答
微生物检验常见问题解答
你知道什么是微生物检验吗?你对微生物检验常见问题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微生物检验常见问题解答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方法验证
1.做过验证的样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是否都需要按照新的方法进行重新验证?
答:对于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产品而言,由于培养时间调整,应重新进行验证。对于无菌检查的产品而言,如果方法未作实质性调整,可以不必重新验证。个别产品在各论中收载了新的无菌检查方法,对这些品种,应对收载方法的适用性进行验证。
2. 以前做过无菌验证的品种是否需要重新按照新的标准再验证?
答:参见问题1。
3. “新增抗生素供试品应选择低吸附的滤器及滤膜” 比如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属于抗生素,是否需要重新选取滤膜再验证?
答:目前采用的方法如果经验证表明可行,则可以继续使用该方法。
4.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时,培养时间是否跟样品日常检验所培养时间一致?
答:应该一致。
5. 微生物限度验证时,如果一个方法只有金葡回收率达不到要求,该方法时是否可以用来做细菌霉菌的检测方法?
答:按药典的规定,一个计数方法通过验证,是指所有试验菌的回收率均达到要求。如果采用各种方法以及方法的组合仍无法使金葡回收率达标,则可以采用使金葡回收率最高的方法作为计数方法。
6. 薄膜过滤的冲洗量不能超过1000ml,我公司的喹诺酮类产品原来的方法是每张膜冲洗量为1500和2000ml,请问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将冲洗量降至1000,各菌的回收率仍能符合规定?
答:有几种办法可以降低冲洗剂的用量:1)降低接触滤膜的供试品的浓度;2)改进冲洗的方式,如少量多次地冲洗、降低蠕动泵的转速等;3)添加中和剂,如高价金属离子。
7.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规定,技术方法验证时,采用上述方法若还存在一株或多株试验菌的回收率达不到要求,那么选择回收率最接近要求的方法和试验条件进行供试品检验。请问,上述方法是指仅通过一种方法还是一定要通过几种方法联用的?
答:应该要把可能采用的所有方法包括方法联用都进行验证。
8. 供试品不溶于稀释剂,同时又有抑菌性,限度检查时应如何消除抑菌性?
答:采用低速离心的方式,尽可能把供试品去除干净,取离心后的上层液,进行薄膜过滤。
9. 不溶于水的固体产品,加表面活性剂后,如何操作才能在方法验证中得到较好的回收率?
答:同问题8。
10. 有些品种2010年药典与2005年比较检验方法变了,是否需要验证或确认?
答:同问题1。
二、菌种管理
1. 浓菌液的有效期该如何确定?
答:药典没有规定。可以通过实验确定有效期。例如,在不同的时间点测定浓菌液的浓度,从而判断其有效期。
2. 药典要求菌液在制备后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的菌悬液可在在24小时内使用,那我们在做验证或阳性对照是要加一定量的菌就没有时间进行平板计数了,该如何确保所加菌量准确?
答:药典对稀释菌液的使用期限作出规定,并不会影响操作过程中稀释菌液的加入。即便不规定,也无法在准确知道菌液浓度的情况下加入试验菌。菌液稀释的实验操作和加入菌液的实验操作应该是在同一次实验中完成的,要使加入的菌量符合药典的规定,可以从浓菌液的制备方法、菌液稀释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规范,也可以引入浊度比较的方法。
3. 菌悬液能否在倒平板之前确定菌含量?
答:活菌含量是无法确定的。总菌量可以通过比浊的方式确定。
4. 具体从哪些方面进行菌种菌株的特性和纯度确认?如何操作?
答:基层的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菌种纯度确认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方面:1)形态学鉴定,包括菌落形态和染色形态;2)生化鉴定,可以考虑使用API鉴定系统。
5. 黑曲霉冻干菌种如何转种,传代?
答:与其他菌种一样,所不同的是使用的培养基应改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6. 干粉状的是否可做第0代使用?
答:只要是菌种保藏机构提供的冻干保藏的菌种,可以确定为第0代。
7. 菌种每次传代都要做纯度、特性等的确认吗?
答:从外部购入的菌种,在进入本实验室的菌种保藏体系时,需要进行纯度和特性的确认。以后的每次传代,可以通过显色培养基做简单的确认即可。
8. 如采用低温保存菌种,需购买哪些设备?能够到省所进行实际操作培训?
答:低温冰箱,应能够提供-70℃的低温。可以到省所来培训。
9. 做方法验证时,工作用菌种能否同时操作,如何防止交叉污染?
答:可以同时操作。避免交叉污染的关键是无菌操作技术。
10. 是否等菌悬液的含菌数出结果后再做适用性等检查?
答:没有必要。可参见问题2。
11. 菌液制备中菌液是否都要验证储存期?
答:稀释菌液可参考药典规定。如要保存浓菌液,则需要验证有效期。
12. 菌种CMCC是否可以用ATCC替代,从省所或中检所购买的菌种是否每次都可以出具规范的COA?
答:中国药典使用CMCC的菌种,并没有规定可以使用其他等效的菌种。省所提供的菌种严格讲属于标准贮备菌种,无法提供ATCC这样的COA。CMCC至今也无法提供这类证明。
13. 铜绿假单胞如何保藏?答:可以使用低温冷冻保存的方法。14. 工作用菌液是否属于亚培养或传代一次?
答:工作用菌液应属于一次传代。
三、微生物限度
1. 包装材料的大肠埃希菌检查?
答:根据包装材料的不同,大肠埃希菌的检查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将浸提液合并后,取一部分,接种胆盐乳糖培养基进行检查;另一种是将浸提液合并后,薄膜过滤,然后按规定的方法检验。
2. 抗真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答:这类产品的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需要进行调整,可以根据产品剂型的不同,选择薄膜过滤法或培养基稀释法等方法。
3. 为什么在日常样品检测中还需要做阳性对照(国外不需要)?
答:为了确保每一次检测对可能存在的微生物都是有效的`。
4. 对于同一个品种,药典为什么不规定统一的检测方法?
答:本版药典进行过这样的尝试,也有某些品种已经收载了统一的检测方法,如注射用头孢类抗生素的无菌检查。之所以没有大量收载,主要是由于检测方法还没有经过必要的复核。将微生物检验的统一方法收载在品种的各论项下,始终是努力的方向。
5. 梭菌检查中需置厌氧条件下培养48小时,是否指在厌氧培养箱中?
答:需要在厌氧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未必一定是厌氧培养箱。
6. 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时,采用多种方法均未检出控制菌,如何处理?
答:在确保所使用的各种方法都没有错误的情况下,如果仍无法使试验菌生长,则应该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检查。理由是该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去除产品的抑菌作用。
7.常规的监督抽样检品(包括原料)在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时,是否一定要进行活螨检查并在原始记录与报告书中体现?
答:需要进行检查。可以在原始记录中体现,报告书上可以不出现,除非当发现有活螨检出。
8. 药包材微生物限度检查规定了合格质量水平,通常产量下取样8个,要求8个瓶子均符合规定,如何进行?
答:每个瓶子分别进行实验。
9. 大肠埃希菌具体操作规程?
答:参见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0. 动物组织及动物类原药材的提取物入药,是否需要检沙门菌?
答:需要进行沙门菌检查。
11. 关于中国药典菌落计数结果的判断还存在疑义,望能举例说明。
答:不清楚所指的存在疑义是指哪方面。2010年版对结果报告进行了较大篇幅的修订,目前的规定应该比05版更为清晰、明确。
12. 需做沙门菌检验样品量的确定?
答:10g(ml)用于样品计数检验和其他控制菌检查,10g(ml)用于沙门菌检查,10g(ml)用于沙门菌检查的阳性对照。需要进行沙门菌检查的样品,检验用量应为30g(ml)。
13. 日常的实验室装备能否达到梭菌无氧的培养要求?
答:完全可以。可以采用厌氧培养盒(罐)。
14. 如果一个产品有两个规格,是否可以取其中之一做阳性对照?
答:每个规格均需进行阳性对照。
15. 细菌数为100g/g的,样品稀释级只做1:10,1:100的倍数就可以了吗?
答:可以。
16. 培养时间3天,5天,可理解为72小时,120小时吗?
答:可以。这样更为严谨。
17.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已做验证试验的供试品,在检查时刻不必再做阳性对照”如何理解?
答:该标准操作规范中在无菌检查法中规定“供试品无菌检查应进行阳性对照试验”,表明不论是否进行了方法验证,在产品的每一次检验过程中,还必须进行阳性对照。在控制菌检查的大肠埃希菌项下,指出“已做验证试验的供试品,在该供试品检查时不必再作阳性对照”。该规定仅适用方法验证与供试品检查同时开展的情况。2005年版药典和2010年版药典在控制菌检查中均对阳性对照试验有明确规定,“进行供试品控制菌检查时,应做阳性对照试验。”产品检验中应以药典规定为准。
18. 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中,产品中规定的溶解液是否可以换成其他的溶液?
答:可以。
19. 制剂通则中,没有微生物检查项目的,是否可不进行微生物项目检测?
答:可以。主要是二部制剂通则中口服片剂、胶囊剂、丸剂和颗粒剂。
20. 在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中,适用性检查细菌是培养48小时,霉菌和酵母菌是培养72小时,供试品检查中细菌是培养3天,霉菌和酵母菌是培养5天,那方法验证中应参照哪个时间进行培养。
答:应按照供试品检验时的条件,即细菌3天,霉菌和酵母菌5天。
21. 测定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时,每张滤膜过滤量是多少合适?需要先稀释吗?过滤完后需不需要冲洗?假如我取10ml纯化水通过双杯体封闭式薄膜过滤器过滤,每张滤膜上的计数是以5ml为单位还是10ml为单位?
答:过滤量应以培养后出现的微生物数不超过100cfu/膜为标准。一般可不稀释。不需要冲洗。每张滤膜的过滤量为5ml。
22. 2010药典中关于纯化水的微生物限度是: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总数每1ml不得过100个。这句话的意思是细菌总数每1ml不得过100个,霉菌及酵母菌总数不得过100个,还是细菌+霉菌+酵母菌总数每1ml不得过100个。如果是三者总数的话,那细菌总数限度是多少?霉菌及酵母菌总数限度又是多少?
答:是总数不得过100个。没有必要考虑各自的限度值。
;‘陆’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从微生物保藏中心买回来的菌种一般为冻干品,也就是你所说的安瓿瓶包装,其为0代原始菌种,这个是非常贵的。如果是一般机构,我觉得你还是在当地药检所(一般市以上药检所均有售)就近购买,一般就几百块一支菌种(一般为菌种斜面)。
如果是菌种斜面,你可以采用低温斜面保藏法进行传代与保藏,方便又快捷,比较省事,但是其缺点就是传代频繁易变异。
一般来说新购入的菌种应该先进行传代,再使用工作菌种。
斜面保藏法,菌种传代后放入培养箱,一般培养18到24小时,白色念珠24到48小时,黑曲霉5到7天即可。培养时,菌种斜面摆放方式一般没什么特别的要求,不过斜放最好。
如果菌种放入4度冰箱,用时需放入室温后再进行使用即可。
‘柒’ 无菌棉签的微生物检测
对设备进行清洗后,用无菌棉签擦拭取样区,擦拭面积25cm2。取样前,无菌棉签须在无菌生理盐水中润湿。取样后用10ml无菌生理盐团祥氏水宴斗洗脱,将洗脱液按《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检测,同时做空白对照。取样位塌散置为不同的三个区域,连续验证三批。在最后一批生产结束后,分别于3、6、9小时同法取样,检测微生物限度,最后一次取样后SOP对设备进行清洁后同法取样检测微生物限度,于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同一时间同法取样测微生物限度。取样时,应用力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点,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翻转棉球,让棉球的另外一面也进行擦拭,但与前次擦拭的移动方向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