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运动适合糖尿病人
糖尿病人在我们的身边很常见,如果患者想要更好的控制住病情,不让其恶化的话,是必须严格的控制饮食的,同时还要注意多进行适当的运动,那么,糖尿病人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呢?
由于每一个糖尿病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所以适合的运动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患者朋友应该根据身体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让自己可以通过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更好的控制糖尿病。 ? ?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也称耐力运动),这是一种可以增强呼吸、心血管功能,改善新陈代谢,纠正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的锻炼方法。通常采用的有氧运动有步行、跑步、骑自行车、爬山、登楼、划船、游泳等。 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体质较差时宜进行运动强度小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如果能在优美的绿化环境中进行,自然的气息更有益于身心健康。行走时应全身放松,眼观前方,自然而有节律地摆动上肢,每次10—30分钟。 身体条件较好、无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采用运动强度中等偏高的运动如健身跑。慢跑时要求全身放松。 糖尿病患者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例如住高层建筑者,可进行爬楼梯运动,或跳绳、原地跑等方式。此外,广播体操、球类运动等都可以采用。 步行对糖尿病患者有什么好处? 美国医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步行不但可以降低糖尿病患病率,而且可降价其病死率。研究人员收集了1990~1991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2896例≥18岁的糖尿病患者的资料。研究结果显示,与不活动者相比,每周步行≥2小时的患者总病死率降低39%,心血管病病死率降低34%。每周步行3~4小时与步行时心率及呼吸频率中度增加的患者病死率最低。 运动量一般可根据脉搏或心率来决定,以练习即将结束时的脉搏数不超过170减去年龄后的数为限度,或以一般青年人心率每分钟130-140次,老年人每分钟不超过120次为宜。 除了用脉搏、心率、血压作定量指标外,还应在每次运动时留意运动中出现的自我感觉,如有无疲劳感、出汗和呼吸急促等。还可应用检查尿酮体、尿糖来判定运动后的效果,在运动康复一段时间后观察血糖、尿糖、酮体来调整运动量。鉴于4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无症状的心血管并发症增加,为更好地确定运动量,运动之前最好检查心电图,作运动试验,然后根据安静时心率与实测最高心率计算,使负荷量控制在不引起心肌缺血的范围内。对于年老体弱、有心血管并发症者或对定量的准确性无把握时,可以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步增加。 运动治疗益处多多,但这些益处有赖于运动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运动时间方面,糖尿病患者有一系列原则,为了便于记忆,可归纳为“一三五七法”。 具体是,糖尿病患者运动要持之以恒,最好每天都运动。1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对于从来没参加过运动的患者,可从每天5—10分钟、每周2—3次开始,逐渐增加);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运动强度应该以浑身发热、出汗但不大汗淋漓为宜,脉搏应控制在170—年龄,这样运动则为有效且安全的。 糖尿病友餐后1小时运动最好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在运动时间方面没有什么禁忌。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本来就不稳定,运动时会消耗能量,进而对血糖产生影响,所以导致血糖波动更大。如果没及时加餐,运动量又过大,则很容易在运动中发生低血糖昏迷。 “对糖尿病人来说,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运动。”专家表示,此时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稳定,加之胃中的食物也消化大半,跟餐后立即运动相比,也不容易伤害肠胃。尤其早餐后,是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可能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候,此时运动往往不必加餐。需注意的是,患者不要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的时候运动,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有些病人喜欢晨起服药后出去运动,而后再回家吃早餐,这是不对的。 ? ? 看过上述专家的介绍,我们知道糖尿病人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了,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们一定要多注意进行适当的运动,并且在饮食上加以控制,同时还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以帮助自己远离糖尿病并发症的困扰。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请您保持愉快的心情,合理膳食,配合青钱柳降糖神茶喝精神好,体质好。
Ⅱ 治愈糖尿病的中药偏方
糖尿病是一种越来越常见的慢性病,日常的调理和预防非常重要,尤其是饮食方面。下面我带你了解治愈糖尿病的中药偏方,希望对你有帮助!
1、三根汤治疗糖尿病:“三根”就是苦瓜、南瓜和丝瓜的地下根。每种干根20克,煎汤,不拘时饮用,对糖尿病有良效。经多位老年糖尿病患者服用,证明“三根汤”在保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以及胃炎、高血压等老年多种疾病方面疗效显着。
2、菜葫芦治疗糖尿病:菜葫芦一个分7份,每份加1钱白矾,每日熬1份,3个葫芦熬21天即愈,不加盐。
3、醋蒸白毛鸡治疗糖尿病:男性患者用1只2年以上的白毛母鸡,女性患者用1 只2年以上的白毛公鸡,宰杀除毛取出内脏洗净后,往鸡肚内倒入250克好米醋(不放盐),开口朝上放在陶瓷盆内,铁锅蒸熟,早晨空腹服用,一次吃不完次晨加热空腹再吃,1~3次服完。轻者吃一只,重者吃二只,若吃三次仍无效,请改用其它方法。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亦称i型糖尿病)
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5%~10%。多数在15~20岁起病,典型病例见于儿童或青少年,但有椎少数病人也可于成年40岁以上起病。其临床特征为:起病急、病情重、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明显,体重明显减轻。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亦称ⅱ型糖尿病)
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80%~90%。多为成年40岁以后发病,也有少数儿童或青少年起病的糖尿病属于此型。其临床特征为:起病缓慢,病情较轻,常无或很少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也不重,“三多”症状多不典型。
3、营养不良性糖尿病(mrdm)
此型多起病于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较低的青年。常见于热带发展中国家,非洲及南来国家屡有报告。在临床上常显示与iddm和niddm都不同的一系列症状,一般将此型分为丁型和胰腺型两种。
1、坚果:
坚果不仅有助于抑制饥饿,还能够提供健康脂肪、镁和纤维。核桃等坚果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和纤维素。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每天吃约70克坚果,可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8%,大大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2、绿叶蔬菜:
糖尿病专家马克·海曼博士表示,菠菜、羽衣甘蓝、莴苣等绿叶蔬菜富含叶酸及多种维生素、镁等矿物质、可溶性纤维,这些都不会影响到血糖水平。有研究也显示,食用更多绿叶蔬菜而不是水果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低。另外,食用更多的绿叶蔬菜,例如菠菜、羽衣甘蓝等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的蔬菜还能达到瘦身的效果。
3、鱼肉:
食用鱼肉较多的糖尿病病人,除了能稳定血糖外,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降低。同时,胆固醇水平能够得到改善,心脏死亡的风险也较低。建议尽量选择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例如三文鱼、鲑鱼、沙丁鱼等。
1、柔软与伸展运动
改善肌肉伸展与关节活动度,缓解疲劳与降低受伤,暖身运动与缓和运动的曲肌与伸展运动型态。
持续时间每次维持15~20秒、重复2~4次,频率每隔2~3天做一次伸展运动,并逐渐将频率调高至每周做5~7天。
2、有氧运动
持续使用大肌肉的动态运动形式 ,以耗养性的方式代谢能量,例:跑步、快走、游泳、健身操等。
3、阻力运动
对无禁忌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鼓励每周进行3次阻力运动有心血管疾病在执行阻力训练时,需留意其心跳与血压的变化,建议选择仅活动局部肌肉的相对低阻力运动,可以心肌氧气需求量不致增加太多。
Ⅲ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悄悄的潜入,成为危害健康的阴影,糖尿病的科普知识,诊断治疗方法及日常生活保健与我们平常生活越来越密切。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因而身患糖尿病多时却浑然不知,直到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耽误了治疗时间。
为了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倡健康生活,我院20xx年5月17日在五里铺村委会,为广大百姓上了一堂名为“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健康讲座。通过讲座向群众们宣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还特别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向与会人员讲解了目前糖尿病患者的现状,仔细解释了糖尿病的病因?它是由于身体中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腺功能完全丧失以及不能适当地利用胰岛素所致。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简称“三多一少”。但是,有50%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无任何明显的症状。此外,糖尿病还有一些如乏力、反复感染、伤口不易愈合、皮肤瘙痒、四肢皮肤感觉异常、视力下降、性功能障碍等不典型症状需要给予注意。另外还特别向糖尿病患者提出了需要要注意几点:
一、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测定血糖;
二、坚持吃药,不能断断续续;
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多做运动,保持新陈代谢畅通。
五、更改糖尿病药物的剂量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少剂量,严防低血糖或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通过开展了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对普及与掌握糖尿病预防知识,起到了早预防,早治疗的作用。糖尿病的患者们听了今天的讲座后,个个受益匪浅,大家都说,今天的讲座对我们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很大帮助。
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控压意识,降低血压,继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指导患者提高控高技能,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与患者建立长期、稳定的医患伙伴关系,我我镇公共卫生科按照上级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培训》的要求,于6月16日举办了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动员启动仪式暨
一、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二、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三、糖尿病的常见病因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4)生活方式改变: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3、与妊娠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1)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
(2)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1型糖尿病无关)。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3)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危害
1、经济负担的加重。(长期用药)
2、生理上的危害。(引起众多的并发症)
3、心里危害。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它有着急慢性病发症。
五、急慢性并发症
在我国只有1/3的患者能得到积极的治疗,而另外2/3不能得到正规的治疗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治疗。糖尿病的发生率非常高,严重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有些患者80多岁,患糖尿病30多年却无明显的并发症,只是定期来住院调整药物。这说明糖尿病虽然不能得到根治,但可以控制并发症和预防的。糖尿病患者必须打持久战,用知识战胜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上并发症。它有急慢性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综合征(老年人)低血糖合并感染。
2、慢性并发症可以累及多个器官。
(1)侵犯到脑。:可以引起脑梗塞。
(2)侵犯到心血管: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而心血管疾病患者致死致残或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3)累及到肾脏:可引起糖尿病肾病,最终可致肾功能衰竭(也就是尿毒症大家都知道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一旦它坏了,小便是排不出来)只能靠透析来维持生命,,那不光人受罪花费也很大。
(4)眼睛:可引起青光眼,白内障,视物模糊看不清东西。病程在20年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而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
(5)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手脚麻木,刺痛感,身上有小虫子爬的感觉或脚上有踩棉垫的感觉。
(6)糖尿病足:也就是烂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一旦失去了双脚就意味着日常生活是很难自理的。对这一点深刻体会莫过于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不要小看一个针眼,一个很小的伤口,还有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