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避免发错药
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药店的管理者可以从“药品的科学摆放”、“实行双人核对制”、“注意提示顾客核对药品”,以及“完善奖惩制度”等几个方面入手,避免发错药品。 首先,为了防止拿错包装相似的药品,药品的摆放必须严格依照“合理布局,分类摆放,分类销售”的原则,把同一厂家生产的包装相似、功能不同的药品分类摆放。 当顾客购药时,可由一名店员按要求取药,然后交由另一名店员核对无误后再交给顾客。这期间要做到“三查七对一交代”,即:查处方内容、查药品质量、查用药禁忌,核对姓名、性别、年龄、药品、规格、剂量、用法,交代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还应在药店醒目位置设立告示牌,提醒顾客注意“核对药品”。而对于那些因破损或字迹潦草难以辨识的处方,应要求顾客出具完整、清晰的处方,或要求驻店药师认真审方。 在我们药店,对于全年没有发错药品的店员,年底将由公司授予其“年度销售安全奖”,统一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对于曾发错药品的店员,则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物质处罚。从综合效果上来看,奖惩制度的建立对员工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和鞭策作用。 洛阳明康药业有限公司 王献波 谁的责任谁承担 为了避免发错药,药店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过去,在我们药店,每有发错药的事情发生,常常找不到当事人,大家互相推诿。当事人不说,其他人即便知道也不好意思指出来,最后大家都跟着挨罚。这样,不仅“发错药”屡禁不止,而且“无辜”的店员也很有意见。时间一长,大家的“责任心”都没了,罚几个钱就罚几个钱,谁都不在乎了。 后来,我们店开始要求:一人售药,必须由另一人复核,并在开票过程中同时签上两个人的名字。通过复核,一是减少发生错误的几率,二是一旦发错药很容易找到当事人,避免了互相推诿。这样,一旦发错药,当事人经济上受处罚,面子上也过不去,以后工作中就会特别仔细。现在,我们药店发错药的事已经几乎没有了,而这无疑是规章制度严格的结果。 山东德州新药特药公司 邱爱芬 从解开思想“疙瘩”入手 药店店员发错药大致有以下三种原因: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时精力不集中;无制度制约。 因此,作为店长,首先就要让店员明白,对于他们来说,准确无误地配发药品是最重要的。而保证顾客用药安全,则是每一名药店从业人员的职责,也是药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除了对店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常抓不懈,店长也不妨多和店员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思想波动,帮助他们排解愁苦和烦恼,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顾客。 同时,要保证良好的工作秩序,店长的随时巡视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要随时检查员工有无聊天等违纪现象;察看药品摆放是否错位混乱,尤其是毒性或副作用较大的处方药。 山东省蓬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张进英 把差错“问”没了 避免发错药,要求药店店员有一个良好的职业习惯——多问,多解释。 作为一名药店店员,要做到“对症下药”,主要还是从“问”入手。比如,一位顾客走进药店,告诉店员他这两天有些头痛,并伴有咳嗽等症状。这时,店员可以基本判定,这位顾客可能是感冒了,需要购买感冒类药品。 接下来,店员需要进一步问他:“您还有哪儿不舒服吗,比方说发热、出汗或咽喉痛等?”根据回答,可以进一步了解顾客的病情。如果该顾客有明显的发热、出汗、口渴、咽喉肿痛症状,并咳吐黄痰,所患的就是风热感冒,需要服用清热解毒类的“三金感冒片”或“双黄连口服液”等药品。反之,如果顾客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流清涕,则是风寒感冒的症状,店员可以建议顾客服用伤风感冒颗粒或普感片等。 当顾客选定药品后,无论他询问与否,作为店员,都有责任向其交代药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或者按照说明书逐条为之讲解。经过一番交流后,顾客和店员自然会很明确所购买药品的名称、规格、生产企业、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这样一来,想拿错药,恐怕都难了。 焦作市民大药房有限公司 李瑞平 “双人核对”是关键 作为一名在医院药房工作的执业药师,我与药店里的药师和店员一样,需要时刻注意药品的正确“发放”。而从我的经验来看,医院药房杜绝“发错药”的最好方法,恐怕就是坚持执行双人核对制,而这同样适用于药店中的药品销售,特别是当消费者持处方到药店购买处方药时。 一般情况下,药店店长可安排两名员工协同工作,一人开票配药,另一人收票核对发药,并坚持“唱药”。即使一人单独值班时,也应坚持“双人核对”的工作程序,先按处方配药并开票,再收单发药,通过两个相对独立的步骤完成配药和发药的工作,确保所发药品无误。需要注意的是,双人核对制度实行初期,可能会让人产生繁琐和低效的感觉,但经过一段熟悉的过程,在药品调配差错率大大降低的同时,工作效率也将获得极大的提高。 此外,店长也可以让柜组药品管理“责任到人”,每人负责一类或几类药品的管理,每天进行盘点。这种方法不仅能加强员工的责任心,还能检验每天的工作是否出现差错。倘若发现电脑中的盘存数与实际不符,则说明发药过程可能出现差错,便于立即查找原因,及时进行补救。 江苏省东台市皮肤病防治医院 杨玉明话题预告九月话题:当我是一名“空降店长” 作为店长,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被派到一家你根本不熟悉的门店工作。当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下属”,作为一店之长,你会从何处着手,尽快熟悉环境,开展工作呢?是先运用“铁腕”,加强管理;还是先利用“情感战术”,拉近与员工的距离;又或者……
⑵ 名词解释: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
1、用药错误,即用药差错,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疗专业人员、患者或消费者不适当地使用药物,造成患者损伤的可预防事件。
此类事件的发生可能与专业医疗行为、健康医疗产品( 药品、给药装置等) 、工作流程等有关,包括处方的开具、医嘱的建立和沟通,产品的标识、包装与命名,药品的调剂、分送与给药,患者的安全教育与药疗监测等。
2、不合理用药:未在适当的时间、间隔,经适当的途径给药或药物使用方法不当。
(2)用药错误的监测方法有哪些呢扩展阅读:
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医院管理部门通过制订相应制度和措施,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监测,加强对合理用药监管,加大药物知识宣传,提高医生、药师和护士的相关知识和水平。
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使药物在疾病的治疗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疗效。只有医院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关注,才能够加快临床用药科学化、合理化。才能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放心用药。
⑶ 有哪些错误的服药方法
错误的服药方法有:把“1日3次”当成“三餐前后”、躺着服药、干吞药片、将药片掰碎或以水溶解后服用、用饮料送服、对着瓶口喝糖浆、多药同服、喝水过多、服药后马上运动、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
1、把“1日3次”当成“三餐前后”
因为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1日3次,饭前服用”,所以。一些患者便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事实上,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1日3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效果。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应有的血药浓度。
“饭前服用”则是指药物需要空腹(餐前l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因此,如果患者在饭前吃了一大堆零食,那么此时的“饭前”便不等于“空腹”。反之,“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以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同样,如果患者饭前刚吃了不少零食,也不必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2、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食道癌隐患。所以,最好站着或坐着服药。
3、干吞药片
一些患者为了省事,在服药时不喝水,而是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其实,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8、喝水过多
服药后喝水过多会稀释胃酸,不利于对药物的溶解吸收。一般来说,送服固体药物1小杯温水就足够了。对于糖浆这种特殊的制剂来说,特别是止咳糖浆,需要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以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缓解咳嗽,所以,可提醒患者喝完糖浆后5分钟内不要喝水。
9、服药后马上运动
和吃饭后一样,服药后也不能马上运动。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发挥作用,其间需要足够的血液参与循环。而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吸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10、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
不是只有中药才讲究饮食禁忌,西药也是一样。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如服用治疗头痛的药物期间就要忌酒,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乙醛再被氧化成乙酸在体内代谢。而治疗头痛类的药物会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导致体内乙醛蓄积,加重头痛症状。
⑷ 有关高危药品:高危药品是分为A、B、C三个级别,这种分类方法是依据什么分的
高危药品是分为A、B、C三个级别,这种分类方法是依据《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分的。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项目组,参照美国ISMP2008年公布的19类及13种高危药品目录,结合我国医疗机构用药实际情况,推出了《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简称推荐目录),按危险程度将高危药品分为A、B、C3个级别。
其中A级(14类)为高危药品管理最高级别,这类高危药品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需重点管理和监护;B级(14类)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伤害等级较A级低;C级(8类)使用频率亦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项目组对ISMP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按照分级标准进行重新梳理与排序,并将中药注射剂归入C级。
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⑸ 用药错误的第四层级指哪一用药错误等级
第四层级:发生错误,造成患者死亡,包括I级。用药错误的处置、报告、监测与信息利用药安全。根据用药错误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参考国际标准,可将用药错误分为以下9级。A级: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发错误(错误隐患);B级:发生错误但未发给患者,或已发给患者但患者未使用;C级:患者已使用,但未造成伤害;D级:患者已使用,需要监测错误对患者的后果,并根据后果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伤害;E级:错误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需要采取处置措施;F级:错误对患者的伤害可导致患者住院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G级:错误导致患者永久性伤害;H级:错误导致患者生命垂危,须采取维持生命的措施(如心肺复苏、除颤、插管等);I级:错误导致患者死亡。上述9级可归纳为以下4个层级。第一层级:错误未发生(错误隐患),包括A级;第二层级:发生错误,但未造成患者伤害,包括B、C、D级;第三层级:发生错误,且造成患者伤害,包括E、F、G、H级;第四层级:发生错误,造成患者死亡,包括I级。用药错误的处置、报告、监测与信息利用药安全。⑹ 用药错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法律分析:1.当发现用药错误时,立即停止继续用药。静脉用药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2.立即报告护士长。
3. 密切监测患者的神志、体温、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4.立即配合麻醉医生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尽量减轻由于给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如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口服者清除胃内容物;发生严重过敏反应,采取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如反应较轻或暂时无反应,则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5.做好护理记录。
6.妥善保管发生用药错误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药品、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保留输液器和药物送检,以备鉴定。必要时通知医务科医患双方封存药物。
7.护士长应于 24-48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备案,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8.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上报。护士长作出调查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预防措施。
法律依据:《用药错误应急预案》
1.当发现用药错误时,立即停止继续用药。静脉用药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2.立即报告护士长。
3. 密切监测患者的神志、体温、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4.立即配合麻醉医生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尽量减轻由于给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如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口服者清除胃内容物;发生严重过敏反应,采取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如反应较轻或暂时无反应,则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5.做好护理记录。
6.妥善保管发生用药错误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药品、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保留输液器和药物送检,以备鉴定。必要时通知医务科医患双方封存药物。
7.护士长应于 24-48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备案,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8.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上报。护士长作出调查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预防措施。
⑺ 预防用药差错及防范措施
1.导致用药错误常见原因
(1)重复给药或遗漏。
(2)未注意给药、配伍禁忌、给药时间与顺序问题。
(3)未经授权改变给药。
(4)给药剂量、浓度不准确。
(5)药物调配差错。
(6)药品质量问题。
(7)评估监测结果不准确导致用药失误。
(8)给药用法错误,包括不恰当的给药途径、部位、深度及速度。
2.防范措施防范措施防范措施防范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2)所有用药必须有医生开具的书面医嘱,执行过程中要加强与医药人员沟通。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药物质量、用药剂量、浓度准确无误。
(4)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
(5)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时做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用药后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
(6)保证药物的正确使用
①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
②输注速度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调节。对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等病人应控制滴速,重点关注高危药品的输入速度。
③正确的用药时间及顺序:一般情况下,依据病人病情的缓急或病情变化、治疗上存在前后因果关系及药物的药理性质安排输液顺序。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按照规定时间给药。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特别是对转院、转科的病人所带来的药物一定要认真交接,以防用药遗漏、用药重复等现象发生。
(8)重点人群的管理 实习生、新护士工作经验少、情绪不稳定、责任心不强,要特别关注,排班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
(9)用药时要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有无变质。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及絮状物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药物使用的六个环节(开具处方或医嘱、转录医嘱、调剂药物、给药、用药后观察与患者教育)中,任一环节出现用药错误并非只是某个部门或个人的责任,多数情况下是由系统缺陷、标准化流程通讯环境状况不佳造成的。其中,给药环节的错误因为涉及到药物直接抵达患者,应格外引起重视。
给药环节策略
给药环节用药错误分类
给药环节用药错误是指:在假定医嘱或处方无用药错误的情况下,发生在给药环节,与医嘱或处方内容相偏而造成的用药错误。在医务人员中,护士承担了大多数的给药环节工作,但部分药品亦由医师、技术员等实施给药操作。给药环节的用药错误类型与涵义如表1所示。
给药环节用药错误风险因素
通过给药环节各类用药错误进行分析,可将该环节用药错误的风险因素归纳于表2。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风险因素并非仅存在于某个步骤,某些因素可对整个给药环节造成影响。
给药环节用药错误防范的建议
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对于用药错误的认识还停留在“家丑不可外扬”、“个人责任心不强”这样的阶段。吸有通过循序渐进的改善用药安全文化,才能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这也是开展用药错误防范工作的基础。同时,也可借助于医疗机构的行政管理手段来推进相关工作,如成立由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用药安全委员会,通过团队合作对整个医疗机构内部的用药安全与用药错误(包括潜在错误)的报告、分析、持续改进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
在综合分析给药环节的错误类型及风险因素后,我们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建议。同时,参照美国安全用药研究所(ISMP)防范用药错误措施有效性分级(即按照有效性从高到低分级),也对这些防范进行了分级(图)。医疗机构有选择地采纳使用这些防范措施,将有助于促进用药安全实践。 表1给药环节用药错误类型与涵义
1、 危机管理及用药差错的概念
用药差错危机指在药物的接收、储藏、调剂、领用、核对、发药等医疗环节工作中存有的缺陷所产生的危害与影响。用药差错的危机管理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医院用药差错进行预防,或在危机爆发后,有效迅速地控制并解决危机,从而尽量避免和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与危害。
2、用药差错的影响因素分析
2.1药剂师因素
药剂师作为药品的提供者与用药的监督者,在药品的接收、存储及发放过程中的任何失误或不作为都很有可能导致用药差错的发生。日常工作及目前相关研究均表明药剂师差错因素已经成为药剂科用药差错的主要因素。通过观察及分析药剂师平时工作流程及状态,发现导致药剂师出错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与患者沟通较少,对患者提问不及时回答,或未主动告知患者用药时间、计量等均易导致用药差错的出现。
(2)药剂师责任心不强,未按照用药指导,合理配置、发送药剂。
(3)对药房审查不严,间接导致用药差错的产生。
(4)药剂师未严格审查处方,调剂处方尚未真正做到“四查十对”,对医师处方中存在的书写不规范及用药不合理现象未能及时发现。
(5)部分药剂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尤其缺乏临床基础知识。
2.2医院管理因素
部分医院用药管理理念落后,缺乏用药的安全意识,直接导致药剂师对用药安全缺乏重视。药剂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对药剂管理人员及药剂师未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药剂科设备管理的不合理均是最终造成用药差错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药剂科也未能与其他合作科室进行良好沟通,其他合作科室出现用药差错势必会严重影响药剂科工作的顺利开展。
2.3患者因素
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逐年提高,尤其体现在对一些非临床医疗服务的要求上例如药剂科、后勤、安保等。患者对医院期望、要求变高,将希望寄托于医院,而同时患者往往并不了解药品的使用方法,缺乏药物发放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初次就诊的患者,当他们怀着对医院的期望,又无法顺利快速地获取药品时,极易出现烦躁的情绪。药剂科医务人员若未能及时注意患者的情绪延误发药时间,必然引起患者不满,容易出现差错,而此时产生的'差错势必影响到患者对医院信赖程度,引起医疗纠纷。
2.4社会因素
目前,媒体、社会大众对医疗服务行业存在一些偏见,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中的个别差错或者个别不负责任的现象经常被媒体无限扩大,致使社会大众对整个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产生不满和偏见,该种误解会严重打击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给医院的日常工作运行带来阻碍,更会激发和突出医患矛盾。药剂科工作人员作为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势必会受到这些因素影响,进而增加工作出错概率。社会舆论越是误导,工作风险和压力越大,工作出错率也就越大,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3、危机管理
3.1用药差错危机预防
危机可能产生众多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危机管理不容忽视。在所有医院危机中,78%的危机是由管理不当引起的,只有14%的危机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危机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用药差错的危机预防,主要需做到以下几方面内容。
(1)提高药剂科医务人员用药差错安全意识,因为危机无处不在。所有药剂科医务人员必须意识到药剂科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意识到用药差错危机可能发生在任何工作环节中,充分了解自身的任何差错均有可能引发危机。此外,加强药剂科医务人员的学习与培训,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增强危机意识,在有利于减少用药差错的同时也有利于医患纠纷发生率的减少。
(2)建立危机预警系统。通常情况下,危机发生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征兆,有效的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提前对危机进行报警,就有可能及时作出修正,转危为安。设立灵敏、快速的预警系统,加强对自身行为的关注程度,重视一切细小问题,将有利于制止危机的产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3)制定危机管理预案。危机产生前进行预防、控制是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管理者通过对用药工作有关信息和用药过程的充分了解,找出导致危机产生的潜在因素,进而识别药剂科日常工作中可能导致危机的薄弱环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监督措施,例如药品安全防范制度、药学仪器管理制度、差错事故处理预案、意外事件防范措施、差错事故报告制度等。
3.2用药差错危机处理
危机的处理与化解也是危机管理中的关键步骤。在处理用药差错危机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危机产生之后要及时做到全面掌握所有危机相关资料。充分获取和交流情报是危机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医务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危机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当事人的基本形象、事情的发生与经过等。
(2)危机处理人员要注意与各方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是产生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通常一点小问题会由于沟通不良进而无限扩大。因此,在建立用药差错危机预警系统和预防方案之后,药剂科医务人员需与患者及其家属、其他合作医务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危机发生后,危机处理人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专业药学、法律知识,较高的个人修养,如此才能良好的控制沟通交流过程。当患方表现出激动的情绪或情绪已经失控的情况下,处理人员可以中断沟通,以便双方能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面对所需解决的问题。此外,当用药差错发生后,医务人员需向上级及时汇报情况,切不可回避、隐瞒问题。
(3)危机发生后要采取积极、公正的处理。依据危机性质与对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及时处理。针对由于调剂技术失误所导致的差错,处理人员应采取正视失误,而不是回避的态度。院方应立即向患者及其家属表明诚意,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谅解,变被动为主动。同时积极采取措施,调查事实真相,分析事件原因,减少、减轻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针对医务人员的失误应根据医院的相关管理条例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患者。针对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所产生的问题,当事医务人员应向患者道歉,取得患者谅解,医院可根据人事制度给予一定处罚。
3.3用药差错危机后的修复
用药差错危机处理完毕后,要全面总结此次危机中的经验教训,并对药剂科其他医务工作者进行教育,完善对相关危险因素的全面有效控制管理,以防类似问题再次出现。此外,由于用药差错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心理影响,药剂科管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争取恢复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信任。
目前,在护理管理中,安全用药、合理用药越来越受到重视,护士直接参与到药品的保存、配伍、使用、监测等过程中,每个环节出现问题,即不能安全用药,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将工作中出现的缺陷归纳,积极采取给药的预防措施,对用药的安全及用药的效果尤为重要。
1.1 药物保存的缺陷
临床科室护士从中心药房把所有当日用药取回,忽略了部分药物冷藏或避光保存,常见药物:长春瑞滨、胰岛素、血清制品需冷藏;维生素K1、弥可保、顺铂、硝普钠、左氧氟沙星等需避光保存,如科室没有冷藏设备,将不能保证用药安全,致使药物效价减低。
1.2 药物配伍的差错
大部分年轻护士缺乏用药知识,对药物的配伍禁忌不了解,工作不细心,发现药物反应后,才知道二者不能配伍,以致病人不满意,浪费用药,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无悬挂及张贴,目前新药较多,常用的头孢哌酮舒巴坦不能与环丙沙星、氨溴索、夫西地配伍,夫西地与左氧氟沙星、多索茶碱不能配伍,奥美拉唑与止血敏不能配伍等等,这些药物不能连用或加滴管,致药物反应,沉淀或变色。
1.3给药时间的差错
由于工作忙的原因,护士不能合理给药,医嘱下达Q12h用,摆药时却连续滴入,有的抗生素中间相隔时间不到两个小时,不能充分利用药物的血药浓度,加药后时间超过两个小时,特别是青霉素类、哌拉西林等药,致使药效价减低,还会引起过敏反应及药物反应。
1.4 给药的途径及速度的差错
如降颅压药物,需静脉注射,使体内迅速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而起到作用,用静脉点滴每分钟需大于125滴,不加压或针头过小,一般都达不到正常滴速。有些药物需严格控制是滴药速度,常用的如:垂体后叶素、硝普钠、硝酸甘油、胰岛素等等,需用输液泵调节,但用人工调节都存在一定的隐患,不能按要求输入药物用量。
1.5 给药过程不规范
表现在静脉输液、皮试、发口服药、雾化吸入等给药途径中,不三查七对、操作不规范,特殊用药给药后不交代用药反应、注意事项或不了解药物反应的表现,进而不能观察用药反应,任何一项出现纰漏,都会影响到安全用药,虽未给病人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但存在了很大的隐患。
2、预防措施
2.1 加强用药安全管理
首先完善护理三级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护士长定期考评,对工作中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加强药物知识学习,对药物差错及时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及时上报,预防缺陷级差错的发生。
对常用的冷藏及避光药品,以书面文字张贴、达到人人知晓,培养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重复出现漏洞及缺陷的个人,给予经济处罚。
2.2 加强用药知识的学习
治疗室内张贴药物配伍禁忌表,对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要求掌握,收集药物说明书,粘贴成手册,便于学习和查阅,对新上岗、转科的护士要做好用药知识的培训,以保用药安全。
2.3 严格执行医嘱
根据医嘱按时给药,工作统一规划,按班次完成不同时间段的治疗,纳入质量控制,责任到人,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2.4 严格控制给药速度
根据药物的作用选择针头及给药途径,特殊药物要应用输液泵,在规定时间内给予的特殊用药(剂量<100ml)要专人守候,已达到合理用药,减少用药的不良反应。
2.5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任何给药途径一定要做好“三查”“七对”,正确使用操作用语,做好家属及病人的沟通,交代注意事项,根据病情掌握滴速,及时巡视,确保操作安全。
3、小结
合理给药,才能做到安全给药,进而保证用药的疗效,在执行用药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操作前严格查对药品的有效期、配伍禁忌、注意事项、浓度、时间、用法,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才能防范于未然,减少和避免差错的发生。
⑻ 药物的错误使用方法发售日期
家中备置常用药品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但是大家往往容易忽视错误用药带来的风险。日常生活中,大家最容易犯的用药错误有哪些呢?
(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傻傻分不清楚。处方药,是指有处方权的医生所开具出来的处方,并由此从医院或药房购买的药物。这种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潜在的影响,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处方药,是指患者可以根据药品说明书自选、自购、自用的药物。这类药毒副作用较少、较轻,而且也容易察觉,不会引起耐药性、成瘾性,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也小,疗效肯定。
(2)药品放到过期继续服用。专家建议,禁止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药品,同时,药品开封后,应注意防潮,储存在相对干燥的地方。
(3)从不看药品说明书。药品说明书一般包括药物的适应症、服用剂量及频率、服用禁忌、饮食禁忌、对症人群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
(4)药品用茶或饮料送服。不论中、西药品,最好是用温开水服用,不宜喝茶、咖啡、牛奶或果汁等,因为这些饮品中的某些成分会与药品中的成分结合或反应,产生沉淀物,影响药品的吸收。
(5)饮食不管不顾、毫无禁忌。服药期间,应根据医生的指导适当调整饮食,不同的疾病对饮食的要求不同。
(6)药品喜欢掰开吃。药品最好不要掰开吃,比如常用药品肠溶片,该药外有肠溶衣保护,如果掰开服用,会使药片刚进胃部就被溶解,无法安全抵达肠道。掰开吃药不仅会破坏药物的原有效果,影响药物正常发挥药效,还会刺激胃黏膜。
(7)滥用抗生素。感冒发热时不要随意使用抗菌药物,不是所有的发热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服用抗生素必须按照医生处方,按时定量,切忌时断时续服用;凡是口服药可以收到效果的就不要注射,能够肌肉注射的就不进行静脉注射。
(8)维生素C服用太随意。维生素C本身就是药物,如果与某些药物同时服用,如阿司匹林、叶酸、碱性药物等,不仅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利用,其功效也可能受到影响。另外,服用维生素C时不能大量食用虾、猪肝、牛奶、奶酪、海鲜、鸡蛋、牛奶、动物内脏等食物。
(9)用保健品代替药品。一般市面上的保健品都宣称有一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的人群,但实际上其作用是调节生理功能,可以用来辅助治疗,单独使用时作用不大
⑼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ADR):
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第36条规定不良反应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用药错误(ME):
美国国家用药错误通报及预防协调审议委员会将其定义为: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疗专业人员、患者或消费者因不适当的使用药物而造成患者损伤的可预防事件。
药源性疾病(DID):
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比较长,或者发生的程度比较严重,造成某种疾病状态或组织器官发生持续的功能性、器质性损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则称为药源性疾病。
非预期不良反应:
是指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与药品说明书或上市批文不一致,或者根据药物的特性无法预料的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事件(SAE):
凡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称为严重不良事件:
(1)死亡
(2)立即危及生命
(3)导致持续性的或明显的残疾或功能不全
(4)导致先天异常或分娩缺陷
(5)引起身体损害而导致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
(6)其他有意义的重要医学事件。
一般情况下严重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必须向有关部门报告。
A型药物不良反应:
属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该类反应主要是由药物的药理作用过强所致,通常与剂量有关,其特点是可以预测。
在人群中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属A型药物不良反应。
B型药物不良反应:
属剂量不相关性不良反应,该类反应是一种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与剂量无关,难以预测。
其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药物的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属于此类。
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C型药物不良反应:
是一种剂量与时间依赖性不良反应,该类反应发生缓慢,与剂量逐渐累积相关,发生率低。
例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属此类不良反应。
D型药物不良反应:
是一种时间依赖的迟发性不良反应,此类反应发生率低,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随着药物的应用其效应逐渐显现。
药物的致畸作用、致癌作用,以及迟发性运动障碍等属此类反应。
E型药物不良反应:
属撤药反应,发生于停药后,发生率低。
停用吗啡后出现的戒断症状停用b受体拮抗剂后出现的反跳现象等属于此类不良反应。
F型药物不良反应:属治疗意外失败型不良反应,该反应与药物剂量相关,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发生率高。
如联合用药过程中应用了特异性药物代谢酶抑制剂可引起此类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