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幼儿探究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幼儿探究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1-14 00:58:39

如何让幼儿更好地亲近自然

1 常去山间水边度假。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孩子,满耳听到的是噪音,满眼看到的是光怪陆离的色彩,更不用说吸入肺叶的都是有毒的工业或交通废气了。于是家长们便纷纷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去山间水边走走,让孩子们亲眼观察田野是如何向人类提供粮食、蔬菜和水果的,森林是如何向人类奉献木材和更为宝贵的新鲜空气的,江河湖泊是如何向人类供应水源以及鱼虾等水产的,大山是如何向人类敞开自己的怀抱呈献上无价的矿藏的…… 由此,孩子们不仅会学到许多书本里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对大自然的巨大“感恩”之情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油然而生。 2 把大自然带回家中。这也不失为一个满足孩子热爱自然的好方法。如在家里添置一个鱼缸呀,养几盆小花呀,喂养几只小动物呀,等等。孩子们在与动物、植物的亲密接触过程中,自然会对大自然产生越来越亲密的感情。 3 少买玩具多买仪器。在今日英国,安装在房顶上的天文望远镜比比皆是,为的是方便孩子探索星空,并由此让孩子在小小年纪就对浩大繁复的宇宙的构成和来源作深刻的思考。 4 有目的地引导阅读跟大自然有关的图书,教会孩子通过书籍来解答疑难、查询资料,由此也增添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向往和好奇。 5 鼓励孩子投入相关的活动。如有的中小学发起“以望远镜取代弹弓”———那些淘气的男孩再也不拿弹弓来射杀无辜的鸟儿,而是在清晨或傍晚,用望远镜观察各种各样的鸟儿如何哺育子女,如何谈情说爱,如何交配繁殖。奇特的“录音大赛”要求孩子们录下种种“动听的自然声音”,结果有的录下了飞翔蜜蜂的嗡嗡声,有的录下了雨打芭蕉叶的啪啪声,有的录下了夜莺银铃般的啼鸣,有的录下了轻若游丝的风声,有的录下了雨后庄稼“巴吱巴吱”的拔节声,但最后荣获冠军者却更为独具匠心———其作品竟然是一盘在森林里录下的完全无声的磁带!录制者的解释是:“动听的声音”其实随处可觅,但在如今充斥了各种噪音的世界上,“绝对的宁静”却绝对难找! “儿童水鸟画”比赛则每年都吸引数以百万计的英国孩子的热心参与,当然参赛者在创作之前必须对各种水鸟满怀爱心地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研究。 曾荣获过大赛第一名的约尼尔披露,为了能把苏格兰翠鸟画得栩栩如生,他在父亲的帮助下利用长焦距镜头相机,花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拍摄到了1000余幅翠鸟的照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期间他没有让一只翠鸟受到伤害,甚至哪怕受到惊吓。 6 英国孩子特别钟情于看马戏。为了使马戏对孩子更具吸引力,有的马戏团的老板竟然让一些动物演员服用兴奋剂。果然,服药后的猩猩在作表演时变得更好动了因而也更显可爱了,威严的老虎则像小猫似地捉起了迷藏,袋鼠“兴奋”地活蹦乱跳———马戏表演确实更好看了,但自从一名知情的动物保护专家揭露了其中的阴谋后,孩子们都被激怒了。因为他们明白:这样的“好看”是须用危害动物的健康为高昂代价的,有的动物还因此而大大缩短了寿命。 后来,在一些学校和动物保护组织的倡导下,曾有成千上万英国儿童投入了“拒绝‘邪恶马戏’”运动。这样的运动不仅有效地制止了不法马戏团的“邪恶活动”,而且加强了孩子与动物之间的联系纽带,因而可以说也是亲近大自然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7 眼见伦敦动物园内的许多动物由于缺少活动而健康状况直线下降,年仅7岁的小学生迪克灵机一动:何不让它们在动物园里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迪克的想法尽管有点异想天开,但却得到了生物老师的赞赏。在同学们的支持下,迪克募捐到了一笔钱并买来了皮球、秋千、跳板、爬竿等运动器具安置在动物园里,专供动物们“使用”。 说来有趣,几乎所有动物的体质有了明显提高,孩子们心里为此也乐开了花! 8 英国地处温带,本无热带雨林,但伦敦23所小学的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鼓励下,利用一家废弃的展览馆,成功地“人造”了一片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热带雨林,专供各地同龄人前来参观。 人造雨林的总设计师是12岁的布鲁卡,他介绍说,雨林中生长的40多种热带植物来自南美、东南亚和中非等地区,还有一片300平方米大小的小沼泽地———在人造阳光的照射下,沼泽地腾起阵阵水气,腐败枝叶散发出的气味迎面扑来。突然一声闷雷炸响了,瓢泼大雨接踵而至。到了夜间,各种各样的蛙鸣虫吟不绝于耳,而举头一望,透明的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当然,创办该人造雨林不是为了好玩,而是增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深情。

Ⅱ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分类法、早期科学阅读。

1、观察法:一是借助于感官进行直接观察,另一种是通过仪器进行间接观察。可分为个别物体的观察、长期系统的观察、间或性观察、室内和室外环境的观察。

2、分类法:学前儿童把具有某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以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学前儿童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挑选分类、二元分类、多元分类。

3、早期科学阅读:幼儿通过阅读寓有科学知识的作品,包括故事、儿歌、谜语等,以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可分为科学诗、科学童话、谜语、科普画册、录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要让儿童获得科学经验,更主要的是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让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也就是在儿童探索过程中,让儿童的认知、情感、技能、社会性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要选择儿童生活熟悉的内容,贴近幼儿,贴近自然。活动方式也应该生活化,就是把科学教育贯穿于幼儿的生活中去,注意把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科学教育内容和教育时机。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的探索性。

儿童好奇心强,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事实上他们也正是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来获得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的。

Ⅲ 如何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变化产生探究欲望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探索欲望 采莲幼儿园 李艳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对于周围世界中新奇的事物、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遇到奇妙的现象他们会百看不厌,百问不倦。如何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来感知了解事物的真像,感知自然界的奇妙和美好,需要孩子们产生探究事物的兴趣,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努力做以下尝试。 一、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的探究氛围 《纲要》提出创设安全、宽松的探究氛围是儿童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小班幼儿的知识经验比较初浅,对周围世界中新奇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根据表面现象来定义的,有时会不合乎成人的逻辑想法,如,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在校园内散步,发现一些花瓣落在了水里,经过浸泡比原来的花瓣要大许多,孩子们会惊讶的说:“老师,花儿长大了,我把孩子们的发现带到了班级,并让幼儿观察浸泡在水里的大豆、同事泡水的花茶一起让幼儿对比观察,孩子们发现他们在水里都可以长大,从而让幼儿了解一些事物遇水膨胀的道理。当孩子们看到自然角里的小乌龟趴着一动也不动,他们跑过来会说:“老师,小乌龟死了,你快去看看吧”,我笑笑引导他们轻轻拨弄小乌龟的壳,小乌龟动了,孩子们惊叫起来,“是小乌龟在睡觉呢吧,老师”“对啊,小乌龟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要睡觉的啊”,下次再看到睡觉的小乌龟,他们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小乌龟又在睡觉了。所以,真诚的接受幼儿的不同看法,适时的引导,使他们在探索中了解事物的真像,逐渐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二、在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纲要》提出,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在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有意义的操作材料,能引发幼儿产生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如我们的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在活动之前,我先请幼儿和爸爸妈妈想办法将蛋宝宝安全的护送到幼儿园,在护送途中,家长使用了各种材料,我们利用起来,再为他们增加一些其他的辅助材料提供给他们,看到自己带来的东西走入课堂,幼儿更加感兴趣,跃跃欲试,他们急切的想尝试让蛋宝宝站起来的各种方法,尝试一种再换一种,他们发现有的材料能帮蛋宝宝站立,有的则不能,我鼓励他们两个小伙伴结伴想办法,试试两种材料放在一起能不能让蛋宝宝站起来,钱宇小朋友把手里的布条放在了同伴马睦涵的盒子里,立刻两只原本站不起来的蛋宝宝都稳稳的站立了起来。在活动中,我没有直接演示,告诉他们方法,而是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通过他们的自由探索发现其中的奥妙,孩子们经过不断的尝试获得的发现,印象会更加深刻。 三、延伸教育活动,拓展幼儿的探索空间 探索活动仅仅局限在活动中完全不能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为了给幼儿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我将材料投放到区角,让幼儿在游戏中继续实践和操作。如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虽然活动中向幼儿展示了各种能发声的材料,但不能满足幼儿的操作欲望,仅仅局限在老师的示范、演示。因此,我发动幼儿带来自己家里会发声的玩具放在玩具乐园中与同伴一起分享,引导孩子们在玩弄、操作中真实的感受各种玩具发出的不同乐声。在手工区我们引导幼儿自制了水杯乐器,鼓励他们不断的增加或减少杯中的水,用木棒敲击出不同的声音,用沙子、大豆、米、纸团做成的密封罐子也投放在区角,让幼儿通过摇摇晃晃,猜猜,感知不同材料的组合发出的奇妙的声音,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学习的快乐,满足了幼儿好动的天性。每个幼儿个体多都有着差异,区域活动可以顺应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在多次操作中反复感知认识事物、了解事物。教师也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材料和要求。因此区域活动不仅拓展了幼儿的探索空间,对小班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即科学兴趣发展和科学经验的获得有积极的作用。 四、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激发幼儿探索热情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提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小班的幼儿对于周围世界中新奇的事物、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教师适时捉住教育的契机给予幼儿探索的机会将会极大的提高幼儿的探索的积极性。一次吃完中饭我引导孩子坐在教室外的场地上晒太阳,李彦曦和石珺瑶两个小朋友却在幼儿用小椅子围成的圆圈外面,蹲在地上嘀嘀咕咕,不知道在研究着什么,我想大声叫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看到他们那么专注就想知道他们到底发现了什么。于是我走过去问:“你们在看什么啊?”“老师,你看这里有洞洞。”我一看,果然地上有一个圆圆的小洞,往下看去,黑黑的,很深。很快其他幼儿也迎了过来探个究竟,一个个的小脑袋把这个无意中发现的小洞洞围的严严实实的。“老师,这洞里有什么啊?”“哎呀,老师也不清楚。你们猜猜看呀?”“里面会不会有小虫子呀”“我知道老师,肯定是西瓜虫”李彦羲自信的说,因为他刚刚在墙角还发现了几只西瓜虫。“里面会不会有水啊”一向善于思考的钱宇说。正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时,邢殊毅小朋友叫到,“老师这里也有,这里也有呢”。看到孩子们这么感兴趣,我也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引导孩子们想想,“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是什么呢?”话刚一出口,大胆的唐一名小朋友就把手指伸进了洞洞,几个女孩子一惊一乍的说”虫子会咬你的”,“老师没有虫子,什么都没有。”探过险的唐一名小朋友说。可李彦羲小朋友却说,“你的手太小了,虫子在底下呢。”看来他是认定这是虫子的家了。孩子们更加疑惑了,我继续引导孩子,“小手太短了够不着怎么办”?“用小棒吧”不知谁说了一句,孩子们立刻认同:用棒用长长的棒就能够着了。顺着孩子们的思路,我请小朋友帮忙把老师的教棒拿过来试试,孩子们用期待和紧张的目光望着我的举动,我把小棒插进了洞里,小洞的确很深,教棒伸进了一大半终于到底了,我向孩子们掩饰再也伸不进了,并故意提醒孩子们老师拿出来了哦,看看有什么?拿出小棒,小棒上什么也没有,没有虫子也没有水,棒上干干净净的。“原来什么也没有”,李彦曦故作神态的笑着。孩子们都跟着笑起来,像是送了一口气。孩子们大胆起来,主动拿着老师的教棒试探其他的洞洞,同样没有什么。 小小的洞洞留给了孩子们一个神秘的悬念。对孩子们的一个个猜想,我都没有给孩子们做一个肯定的回答。而是不断的引导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开其中的秘密。孩子们兴趣十足,乐在其中。 五、巧妙利用自然角,保持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照料他们,会有许多的发现,使幼儿对自然的奇妙始终充满着好奇心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与此同时也能培养幼儿对动植物的关爱之情。 幼儿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而如果是幼儿自己选择的事物则更能增加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我发动家长为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带来幼儿园亲自照料。有的是种植在泥土下的神秘的种子,有的是开的漂亮小花的植物,有的是浑身长满刺的仙人球,等等,孩子们对它们的生长充满了期待。抓住他们的积极性,我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植物什么时候发芽,发出的小芽有几片叶子,是什么颜色的,开花的植物,数数花瓣的个数,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等等。石珺瑶小朋友还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小蝌蚪成了孩子们的宝贝,看着黑黑的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小蝌蚪他们甚至无法与蹦蹦跳跳的青蛙联系在一起,我告诉他们,很快小蝌蚪宝宝们会长出两条后腿,再慢慢长出前腿,再褪掉小尾巴就变成一只小青蛙了,就这样他们每天观察着期待着

Ⅳ 引导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索的三个要点

1.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如:

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

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

2.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如:

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

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

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Ⅳ 教师应怎样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

一、创设自然角,打开幼儿亲近自然的窗口
多年的实践表明,创设自然角是引导幼儿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发展其社会性最好最近的小窗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社会领域中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有初步的责任感”“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而引领幼儿共同种养、管理、观察自然角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另外,创设自然角也是完成科学领域目标的落脚点之一,是幼儿园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自然角的功效和价值,我们每学期就创设自然角的地点、所选植物以及采用的观察方法等诸多细节进行专门的教育研讨。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我们总结出自然角的设置地点应具备以下特点:位置一般设在阳台、窗台或建筑物的自然结构上;保证通风、透气、阳光充足,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要给人以舒适、安静、怡人的感觉;还要便于幼儿观察学习和管理。就自然角的生物选择而言,应选择容易生长繁殖、发育变化明显、便于管理的动植物,如白菜花、小金鱼、蒜苗等。

二、设置种植区,激发幼儿保护自然的意识
下面以我园大班开展的种植活动为例加以说明——
活动的前一天,老师告诉幼儿,“春天来了,我们准备明天到幼儿园的种植区去种植,请小朋友为幼儿园的种植区准备一些种子或幼苗。”第二天早上到园的时候,孩子们都带着各式各样的小盒子、小袋子,里面放着植物的种子或幼苗。
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排队去工具房领了工具,有小锄头、小铲,然后结伴来到种植区。刚到那里,小明就把小便浇在种植区的地上,还振振有词地说,“要给植物做基肥。”小宇(注:一个爱看书的孩子)便说,“植物的基肥是要腐熟的粪便才可以的,而且种花是要把种子埋在30公分左右的深度,不是随便小便就可以做基肥的,这样不文明。”小明不好意思了,就拿起锄头开始刨地,于是大家都在种植区动手劳动了。女生提水,男生松土。
小琪(注:家里很多花)开始按植物种子的不同对它们进行分类,当大家准备撒种的时候,她告诉大家,“吊兰的种子要撒在花盆里面,等出芽长一点,就可以把花盆挂起来了;桂花的种子,撒在最里面,因为,以后它会长得最高;鞭炮花,放在最旁边,把种植区围成一个包围圈,中间的部分,就可以按方格分区撒种子了。”
谭子涝(注:善于读写记录)则在一边画表格,她要按照现场种下去的种子顺序,做好记录,以便日后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很快,小朋友们七手八脚地撒完种子就走了。这时候,小琪在后面大声叫起来,“你们回来,还没有给种子浇水啊!”于是大家又都纷纷回来浇水,浇完水,一起高高兴兴回班级了。

孩子通过种植区的活动,用自己有限的知识来进行互相沟通,一起探讨,这不但促进了他们社会性的发展,还促使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去感知植物的生长过程,从播种、浇水、发芽、拔草、施肥、开花到结果,管理的整个过程能让孩子们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与艰辛,激发幼儿爱护花草、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开展采集活动,让园所内外的教育有机契合
通过户外采集活动吸引孩子接触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的叶、花、果实等,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极大兴趣。采集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的过程,这一活动的形式比较活泼、自然,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随着季节的不同,我们带领幼儿采集不同的树叶、花瓣、果实,回园后将采集来的各种植物进行选择、分类、欣赏,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科学活动比较大小、按形状颜色分类等,又如进行粘贴等艺术活动,让小朋友们把园所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Ⅵ 怎样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多带孩子去自然环境,别总去游乐场,少接触电子产品。孩子的天性是喜欢自然,喜欢探索,要看大人是否愿意付出时间和行动。

Ⅶ 如何让幼儿对大自然充满兴趣

早在上个世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认为解放儿童双眼、大脑、双手、嘴、空间、时间……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是的,从保持幼儿好奇心和新鲜感出发,遵循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带领他们主动深入探索世界,引导他们在听一听、摸一摸、嗅一嗅的过程中感受奇妙的大自然,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体验中认知大自然,定会有不一样的精彩发现,更利于幼儿在自然、和谐的探知学习环境中获得深层次理解感知,满足其多样化发展需要。

一、听一听声响,唤醒耳朵
世间的声音各不相同,需要小朋友用心聆听和主动体味。在这样的过程中,小朋友才会不断发现大自然的奥妙,感受身边事物的美好。在平时的教学中,听一听各种声响,能够在唤醒幼儿的主动探知意识基础上形成丰富理解思维。听一听不同的声响,能够让幼儿在真正融入大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感思。

融入大自然,多组织小朋友倾听,能给他们更多的新鲜感。如,在一次“我能行”的汇报表演中,我给小朋友播放各种鸟儿的声音,让他们能够留有一定的印象。在第二天的秋游中,我特定要求小朋友关注公园里各种鸟儿的叫声和其他的声响,要求他们多聆听。很多小朋友在聆听后都能主动模拟出各种声响。

有的小朋友模拟出鸟儿在森林里欢叫的声音,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自由快乐。有的小朋友模拟爷爷奶奶跳广场舞的舞曲声响,感受到其中的自由和谐。有的小朋友能够模拟出公园里天鹅的叫声,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小朋友深入大自然,定能利于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探知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利于其在不断深化识记运用中形成丰富的理解。

多带领幼儿主动融入大自然,能够让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形成丰富的感知印象。听一听大自然的声响,能够唤醒幼儿的好奇与探知意识,利于其在不断深化理解和强化识记运用中形成开放化的思维。倾听声响,能让小朋友在真正融入自然语境中感受大自然的活力和精彩,满足其多样化发展需要。

二、摸一摸万物,接触物体
感受万物的最好方式是触摸此物,让幼儿在手摸的过程中体验其中的有形。建立眼观、手摸和脑思基础上的触摸,能给幼儿更多的实践体验和灵活运用机会,利于幼儿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形成不一样的独特感思。带着触摸万物的感知,多给幼儿尝试机会,定会利于他们发现真实而有趣的世界。

根据幼儿的认知心理,多带领他们走出课堂,亲身感受万物。如,在“认识物体”的指导中,教师不妨带领小朋友走出课堂,鼓励他们摸一摸幼儿园中跷跷板、滑滑梯、壁画、墙角、花儿等,让他们能够在直接触摸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形状及特征。

像在触摸跷跷板时感受到跷跷板的坚硬,感受重量对跷跷板上下、高低等影响;摸滑滑梯的时候,让小朋友感受滑滑梯的光滑,坐上去有一种向下滑的感觉,利于小朋友明白为何一个人不能坐滑滑梯了,需要有人在帮扶;摸花儿的时候,让小朋友感受花儿软软的,手上还有一层白白的粉儿,等等。以触摸的方式感受万物,不仅有助于小朋友感受精彩的世界,更利于他们在主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多样化的潜能和动力。

小朋友幼儿触摸万物的过程,就是自身理解感知不断丰富和深入推进的过程,就是其自我理解感知不断变化的过程。多鼓励小朋友说出自己触摸的过程,鼓励他们在大胆说出发现中体味万物有形。在触摸物体后,应该带领小朋友多洗手,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良好习惯。这样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小朋友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意识和习惯,更在孩子的内心深处生成了自主探究,敢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三、嗅一嗅气味,辨识不同
运用嗅的方式感受世界,让小朋友明白原来世界是有味道的。多带领幼儿融入自然,鼓励他们在主动嗅出味道中认识物体,感受其中不一样的味道。任何物体的味道不一样,特别是其中一些花儿芳香、糖果的甜蜜等等,都需要小朋友去认真嗅一嗅,帮助他们从中感受其中的不一样。

阅读全文

与幼儿探究自然的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最简单的省油方法 浏览:58
老年房颤的治疗方法 浏览:869
java类的构造方法有什么用 浏览:626
提高手机照片质量的方法 浏览:779
核心投资方法和技巧 浏览:838
孔隙水压力计算方法 浏览:723
棋盘法可以用什么方法代替 浏览:950
精油护发使用方法 浏览:330
干疮的最土治疗方法 浏览:219
高粱标准水分检测方法 浏览:651
卡纸制作房子简单方法 浏览:831
如何克服猛兽的方法 浏览:659
花岗岩异形抛光最佳方法 浏览:25
调研报告的分析方法 浏览:400
如何自制辣椒酱的方法 浏览:972
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和技术管理 浏览:144
俄罗斯人都有哪些做薯仔的方法 浏览:545
酸度检测国标方法有 浏览:200
更新手机系统几种方法 浏览:374
手指头有点发黄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