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稻的种植方式有几种
水稻是我国比较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关于种植水稻的方式有多种,比如移栽、直播、抛秧等措施,有些朋友心里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种植方式不同,那么最终的产量是否会受影响呢?下面小帮手以直播水稻和移栽水稻说说哪种产量高?分析分析两者的利弊。
对比直播稻和移栽稻产量高低之前,要有一个前提,比如是否是同样的品种、同样的种植区域、同样的管理方式、同样的生存环境等,如果以上几点,有其中一个不一样的话,可能最终的产量都会受影响,但在实际过程中,可能不会要求那么细,所以,有个大概就可以对比产量了。
小帮手以前在水稻种植群里,和一些农户探讨过此类问题,种植直播稻的朋友说直播稻产量高,种植移栽稻的朋友说移栽稻产量高,不过说直播稻比移栽稻产量高的占比大一些。
由于区域不同,当地的天气、气候、环境等都会有差别,不论是直播稻的产量高还是移栽稻的产量高,如果在某个地方不能种植,那也没意义。
直播稻和移栽稻,其实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下面分析下:
直播稻优点主要是省事,易操作、易管理,直播相比移栽来说,非常省事,不用育秧、不用插秧,省不少人工,另外,在后续的管理上,相比移栽也要省事不少。
直播稻缺点也有不少,比如很多农户最担心的两点,一是除草问题,二是倒伏问题,在除草问题上,相比较移栽来说,杂草会稍微多一些,有农户反应,管理不好,容易造成草荒,而说到倒伏,相比移栽来说,相对会比较容易一些,但也是在某些具体情况下,如果是正常管理,没有遇到极端的恶劣天气,也不容易倒伏。
移栽稻优点,据一部分农户反应,口感上比直播稻要好一些,原因是相比直播稻,它的生长期稍微长一些,积温大一些。
移栽稻缺点,大家都知道,费时费力费人工,管理上会麻烦一些。
从上可以看出,直播稻和移栽稻哪种产量高,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不管是哪一种,也需要看当地农业部门推广,不然技术和管理不相配,别人种植高产,而自己种植就不一定高产。
综合来说,在种植水稻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多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种植方式,这才是最主要的。
2. 水稻种植过程的顺序是
水稻种植过程的顺序是: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收成、干燥、筛选、施肥要点。稻米的种植技术,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国发明的。传说中是神农氏教导人们如何种稻。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但仍不失上列步骤。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2)水稻种植方法扩展阅读:
种植特点
1、小农经营。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我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稻面积一般少于1公顷;
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在田里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有限;但是泰国是特例,其出口多。
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虽然近一二十年来,利用电力进行灌溉、脱粒等发展较快,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的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除日本在稻田机械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外,亚洲其他国家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
4、水利工程大。灌溉是水稻的生产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的生产威胁和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的建设;
3.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是大关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县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总产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为此,推广应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强的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生产条件、经济条件、栽培水平及病虫害发生危害等情况,选用经过审定,经过试验示范适宜当地种植,抗病虫能力强、抗倒、分蘖强、成穗率高、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高产品种(如:宜香725、Q优6号、宜优1988,其中以宜香725品质最佳)。
2. 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水稻增产的关健技术措施之一。生产实践证明,培育壮秧应以肥培土、以土保苗。在水稻育秧上应大力推广应用旱地育秧技术,旱育秧具有早生快发,无明显的返青期,有效分蘖率高,抗性强,结实率高等特点。旱育秧苗床要多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2.1壮秧标准
根:根系发达、粗短、白、无黑根。苗:基部粗扁、苗健叶绿,叶片上冲不披散。生长旺盛,群体整齐一致,个体差异小,苗体有弹性,叶片宽挺健、叶鞘短、假茎粗扁,到秧龄30天达到3个以上分蘖。叶色深绿,绿叶多,黄、枯叶少,苗高适中,无病虫。
2.2播种
2.2.1种子准备
选购经过审定,经过试验示范适宜当地种植,抗病虫、抗倒、分蘖强、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高产品种种子。
2.2.2苗床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熟旱地或菜园地作旱育秧苗床地。提早精细整地,做到土壤细碎无大土块,按1.5-1.6米理墒,沟深30厘米,厢高15厘米;按每亩苗床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500-2000公斤、普钙50公斤、钾肥5-8公斤作底肥,提前20天左右将农家肥与普钙需充分混合堆沤发酵,施肥时与土壤充分混合后平整墒面等待播种。
2.2.3浸种催芽
浸种前将种子摊晒1-2天,再用3%的多菌灵药液浸泡12小时,清水淘洗,直到水变清时开始浸种。一般要浸泡3天,每天用清水淘洗3-4次。3天后将种子淘洗干净,再用50-60℃的水将种子预热,用湿麻袋把种子包好,再用稻草等保温,温度保持在30-35℃,24小时即可催出稻芽,稻芽露出后逐步降温至20℃左右,摊开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炼芽1天后即可播种。
2.2.4播种
播种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当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既即可播种,我县播种期安排在4月上旬为宜;
播种:稻种做到稀密均匀,每亩苗床播种10-12公斤为宜。播种后搭棚盖膜,保温保湿,防止由低温引发的烂芽烂秧,减少生产损失。
2.2.5苗床管理
除草:水稻播种后,当苗床出现杂草要及时除草,除草采用人工轻轻拔除杂草,防止伤及稻苗。
水肥管理:播种到2叶期保持苗床土湿润,2叶期后要控水降湿防病。当苗床出现土干发白或早、晚秧苗叶尖无水珠或秧苗开始卷叶时,应在早、晚揭膜灌水,遇高温天气中午揭膜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在2叶期每亩施尿素5公斤作断奶肥、促进生长健壮;在4叶期每亩施尿素7-8公斤、钾肥2-3公斤促进分蘖;在4.5-5叶期进行炼苗,准备移栽,移栽前3-4天每亩施尿素1.5-2公斤作送嫁肥。
病虫防治:在苗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农药防治苗期病虫害,防止病虫害传入大田,减少大田病虫害的发生率。
3.移栽
3.1粗细整田、施足底肥
在水稻收后及时翻犁,翻埋残茬,栽前再进行犁耙。精细整田,达到田面平整,做到“灌水棵棵青、排水田 无水”。 底肥坚持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栽前结合稻田翻犁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结合耙田亩施普钙40-50公斤、钾肥8-10公斤作底肥。
3.2适时炼苗,适当早载
旱育秧宜适当早栽,宜栽中偏小苗,以秧龄30天左右,秧苗长至5-6叶期移栽为宜,因旱育秧根系发达,秧苗过大,在起苗时易造成根系损伤。
3.3合理密植
根据稻田肥力的高低,确定移栽密度,移栽时视秧苗分蘖情况,每窝栽带蘖苗1-2苗。
双行条栽:大行0.9-1.0尺,小行0.4-0.5尺,窝距0.4-0.5尺。1998-1999年在翠华镇、金坪村花塔村民小组连续2年进行双行条栽与常规移栽对比试验,双行条栽比常规移栽分别亩增产76.4公斤和88.5公斤,增11.2%和13.3%。
厢式条栽:按5尺开厢,沟深0.8-1.0尺,每厢栽5-6行,窝距0.4-0.5尺。1998-2000年在金坪村花塔村民小组连续3年进行厢式条栽与常规移栽对比试验,厢式条栽比常规移栽亩增产63.2-76.8公斤,增10.6-12.1%。
抛秧:每亩抛秧1.5-1.8万苗,抛秧做到稀密均匀。1998-2000年在雄魁村鱼苏村民小组连续3年进行抛秧与常规移栽对比试验,抛秧比常规移栽亩增产72.1-79.3公斤,增9.8-11.1%。
4.田间管理
4.1追肥
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钾肥4-5公斤、硫酸锌1.5公斤作追肥。在移栽后10天左右追施提苗肥,促进有效分蘖,占总追肥量的30-35%;在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占总追肥量的65-70%,以提高结实率及促进籽粒饱满。
4.2合理灌水
在水稻生长期间为促进根系生长良好,增强吸收能力,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水的管理上,以增氧通气、养根活根为中心,增强根系活力为目的。返青期以适当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齐穗期保持浅水灌溉,灌溉条件较好地区其余时期均以保持湿润为主。
分蘖期要求浅水促蘖,分蘖后期宜适当晒田控蘖,减少无效分蘖,增加通透性,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晒田控蘖时不宜重晒;干旱季节,要抗旱灌水,以免脱水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响米质。
5.病虫害防治
5.1主要病虫害
在我县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等;主要虫害有:稻飞虱、稻螟、粘虫、稻负泥虫等。
5.2防治措施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种植抗病虫品种为中心,以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5.2.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及时清除遭受病虫危害的植株,减少田间病虫基数;水稻收获后及时翻犁稻田,冬季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破坏病虫害越冬场所,降低来年病虫害基数和病虫害发生率。
5.2.2化学防治:加强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在水稻生长期间,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施药后保持田间3-6cm水层3-5天。
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小时,洗净后催芽;每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或40%克瘟散乳油150-20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防治稻瘟病。
用10%强氯精500倍液浸种48小时,用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用45%代森铵水剂500~800倍液浸种24~48小时。在水稻三叶期和移栽前5天各喷施1次10%强氯精500倍液,每亩用35%克壮·叶唑可湿性粉剂28~35克,或1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45%代森铵水剂23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50-76毫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3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100公斤喷雾,或拌细土25kg撒施防治水稻纹枯病。
抽穗前5~10天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毫升或20%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或12.5%纹霉清水剂15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雾防治1~2次防治水稻稻曲病。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5%锐劲特胶悬剂1200-1500倍液喷雾防治稻飞虱。
播种或移栽前每亩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2.5-3公斤拌细土15-20公斤撒施;移栽时用90%的敌百虫晶体0.5兑水400-500公斤浸秧苗10分钟;大田期用50%的杀螟松乳油或50%的巴丹水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水稻螟虫。
用百虫或50%杀螟松乳油800-1000倍液、25%杀虫脒或25%杀虫双500倍液、20%速杀菊酯或2.5%敌杀死乳油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水稻粘虫。
每亩用25%敌百虫粉3-4斤;或烟草粉4斤拌消石灰25斤,在晨露未干时撒施;用50%杀螟松8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稻负泥虫。
4. 水稻的种植方法
水稻的一生水稻介绍
1、水稻一生概述
水稻从种子发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经过生根、长叶、分蘖、穗分化、孕穗、开花、灌浆到成熟,每一个生育期对外界条件即温度、水分、空气、光照、养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掌握它的生长规律,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主要是建成营养生长器官,为生殖生长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从幼穗开始分化到稻谷形成,为生殖生长阶段,此期主要是长穗、开花、灌浆、结实。构成产量器官,同时,根据水稻外部生态显着变化的情况,又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这些时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黄熟期等。这两个阶段和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
2、水稻优化控灌技术
水稻是喜水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个生育阶段对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实行科学用水,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水稻节水技术概述
水稻和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们把水稻称为水生作物,这说明它离不开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条件下生长,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分不开。人们称水稻是水生作物,但水稻的一生并不是每个生育阶段田面都要保持水层。有时田面需要浅水,有时不需要水层,实践上看,水稻是一种半水生作物,这就为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旧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根系发育,因此普遍低产。高产水稻必须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溉技术,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个良好的生活条件,水稻的高产经验是:“要以根定水”“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产”;二是“水肥气热”这四个条件与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温,干干湿湿,壮根保叶,提高产量。
在稻田水、肥、气、热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调气,以水调温,以水调肥,就可以有效地对水稻生育进行促控,这是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技术研究的基本原理。节水灌溉具有许多优点。
2.1.1更新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氧化还原电位,能排除有害物质,防止烂根,有利于根系发育。
2、能抑制氮素过量吸收,有抑制无效分蘖效果,并能提高稻株体内的碳氮化,促使结实良好,防止虫害与水稻穗茎瘟病的发生。
3、使土壤呈氧化状态,可增加钾氧化,使水稻的茎杆组织坚硬而不倒伏。
4、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性养分释放,促进有机质分解,为水稻下阶段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5、使稻株既获得必要水分,又不使其感到氧气不足,水、肥、气、热等因素得到合理调整。在前期能增大土壤昼夜温差,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提高成穗率。在中期能够限制氮素的过量吸收,能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推迟封垅,控制叶片的角度和基部节间伸长,提高稻株碳氮化,促进生育转换,提高抗倒伏能力。在后期能防止根叶早衰,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积累,使水稻籽粒饱满,活杆成熟,增加千粒重。
6、水稻群体,协调生长,能形成高产株型(高产株型就是上边的三个叶片短,下面的三个节间短,)充分发挥水稻高产优势。
7、田间渗漏及棵间蒸发等水稻生态耗水的合理调节,减少了稻田养分流失。水稻抗病虫害能力增强,使水稻高产再高产。
2.2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是肥的“总开关”,也是土壤中空气、温度的“调节器”,因而水对水稻的生长直接起着促进和控制作用,,搞好水的管理,对夺取水稻高产关系重大。水稻需水量,稻田水分消耗主要有三种途径,即“棵间蒸发,叶面蒸腾,田间渗漏。
2.2.1棵间蒸发:就是植株之间所消耗的水量(称为生态需水)。
2、叶面蒸腾:就是作物将从土壤中吸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中的现象(也称为生理需水)。
3、地下渗漏:就是当水稻根系活动层中土壤水分超过饱和水量时,渗入到根系活动层以下的重力水。
根据多年观测试验所得数椐,水稻日需水强度是;分蘖7.0毫米,孕穗拔节期8.6毫米。水稻整个生育期需水高峰有两次,第一次出现在分蘖期(峰值主要由棵间蒸发形成的)。第二次峰值在孕穗拔节期(峰值主要是叶面蒸腾形成的)。棵间蒸发的峰值是由于水稻前期植株少,叶面积小,阳光能够充分照射在水面上,所以棵间蒸发量就高。相返随着植株的增多和叶面积的增大,叶面蒸腾逐渐上升,到孕穗拔节期日平均需水量达到最高峰8.6毫米,以后逐渐呈下降趋势,这就是水稻的整个需水规律。
2.3控制灌溉水稻秧田及本田管理技术
2.3.1育苗技术
农谚说的好:“秧好一半稻,壮秧产量高”。水稻育苗好坏对水稻全年生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寒地旱育稀植水稻应用“控制灌溉”技术对育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健壮秧苗,“控灌”技术的优势更能有效发挥。目前,寒地水稻先进的育苗技术是大棚“旱育秧”(即旱整地、旱作床、旱播种,人工浇水补水)。“旱育秧”主要技术环节有以下几点。
2.3.1.1育秧场地的选择
选好育苗地块,是“控灌水稻”育壮苗的重要环节。要选择地势高而平坦背风向阳,靠近水源,土质肥沃,透水通气良好,保水保肥,底墒充足、灌排方便的旱田地块。要在秋天去掉根茬、残株后,用人工或机械耕翻10厘米,整平耙碎。每15亩本田面积需纯绿色秧田面积100-125平方米。
2、品种的确定和种子处理
确定水稻品种。要选择适合本地的中早熟品种。要选择在当地已种植3-5年的抗稻瘟病和结实率高的品种。
第一积温区:比如,松粳8号(松98-128)、松粳9号(松98—122)、牡丹江26号(牡98-594)、牡丹江27号(牡99-881)、牡丹江29号(牡98-1130)、龙稻5号(哈99-744)。
第二积温区:比如,龙粳17号(龙育99-390)、龙粳18号(龙交01B-1330)、龙粳19号(龙选99-196)。绥粳7号(绥98-199)、绥粳8号(绥02-6222)、绥02-6159、绥02-6007、绥02-7015号,龙盾104(龙盾97-1)、垦稻10号(垦92-509)、垦稻11号(垦00-1113)、垦稻12号(垦99-34)、龙稻4号(哈99-85)、)、龙稻6号(哈99-245)、龙稻7号(哈02-220)、莎莎尼等。主推龙稻7号
第三积温区:比如,龙粳13(龙花96-1513)、龙粳14号(龙D99-904)、龙粳15(龙品02-1)、龙粳16号(龙D99-709)、垦稻11(垦00-1113)、绥粳3号(绥92-188)、龙粳20号(龙育1126号)。
晾晒种子:选择晴好天气,在干燥场地上,将种子薄层摊开,翻晒2-3天,增强种皮的透性,降低种子内抑制发芽物质的浓度,激发种丕的活性,打破种子休眠期,使种子干燥一致,吸水均匀,发芽整齐,提高发芽率。
泥水选种:目前一般使用泥水选种,去掉漂浮秕谷。
浸种消毒:将种子消毒的药剂(目前有施保克、使百克)倒入容器中,按要求加清水溶解均匀,再将选出的稻种放入浸泡,浸泡时间长短,主要和水的温度有关,水温15℃,需浸泡5—7天,如水温低于15℃时需浸泡8-10天。一般100斤水浸种80斤。
催芽:催芽播种,有利于出苗快,出苗整齐,秧苗健壮,目前催芽的普遍方法有两种。火炕催芽和大棚催芽均可。
3、苗床制作和播种
配制床上(营养土)。将旱田豆地土70%和腐质草碳土30%混拌均匀,掺入壮秧剂,混拌均匀即可(营养剂一定要按说明书的用量使用,不需增加任何肥料)。
平整床面铺垫育秧片。用木板将床面推平整细后将育秧片铺好,再往育秧片上覆盖2厘米厚营养土,并一次性浇透底水即可。
播种:适宜播种期为4月10日至4月20日。苗棚内地面温度达11.5℃以上开始播种。发芽率在90%以上的稻种。每平方米均匀播芽籽0.5-0.6斤。将稻籽压入土中,覆土0.7厘米,最厚不得超过1.0厘米,播种后用苗床化学除草剂,进行封闭灭草。
4、秧田期管理
出苗期:从播种到出苗为封闭期。此期要保温、保湿。这个时期棚内温度不得低于10℃-12℃,适宜温度是25℃-30℃,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5℃。如果气温正常,7-9天一叶就能露尖,此期控制苗床水分不要过高,促种子根生长。
此期如果发现床面有点片落干现象,就要及时用脚踩实即可。
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此期需5-7天,是一叶伸展期,鞘叶节根伸长,此期管理重点是,地上控制1叶鞘高在3厘米以内,地下促发鞘叶节根伸长。适宜温度是20℃-25℃,尽量少浇水,干处适当补水,此期应见绿就通风。一叶一心期应浇一次预防立枯病的农药(见本空间立枯、青枯病的防治)。
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此期需5-7天,是二叶伸展期。地上要控制1叶至2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地下促发不完全叶节根生长。适宜温度是20℃-24℃,早晨或晚间要观察秧苗叶尖处是否有露珠,如无露珠,新展开叶打卷,田面发干,要及时补水,此期要注意通风,加大通风口,昼揭夜盖。
三叶一心至四叶一心期;此期需7-9天,是三叶伸展期。地上控制2至3叶耳间距1厘米,控制3叶长8厘米左右。适宜温度是20℃左右,如果发现秧苗发黄脱肥,可在3叶期,每平方米用硫酸铵25克,兑水2.5公斤叶喷,喷后用清水洗苗。此期要加大通风量,减少棚内外温差。此期还要防治生理性立枯病和青枯病,如发现点,片发病时应立即灌跑马水冲洗。
移栽前的准备工作:揭膜后,应及时用人工拔除苗床大草,追好送嫁肥,打药预防潜叶蝇,达到带肥,带药下地的目的。
2.3.2控制灌溉本田及田间管理技术。
整地、施肥、泡田
整地要以秋翻为主,耕层深度应在20-25厘米为宜,秋翻地有利于晒垡熟化土壤,灭虫灭草。
施肥:基肥泡田前旱整地时施用尿素80-100公斤+磷酸二胺100公斤+氯化钾150公斤/公顷(基肥一定要在放水前施入)。
泡田:5月初开始泡田,灌水时应由高到低,由远至近。泡3-5天后进行水整地。水整地的标准是上糊下松,泥烂适中,有水有气,沟清水畅,埂直如线,地平如镜。地平如镜是指同一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没有偏脸池:上糊下松指水田表面泥水融合软活,下部土团粒较大,喧松,通气性好,这样有利于插秧,插后返青快、有利于根系的发育。沟清水畅,埂直如线是指引水渠系修整清障,排水沟加深加固。保证灌排通畅,保持条田笔直,夯实加固,防止跑漏。然后用除草剂做土壤封闭处理,目前大多数使用除草剂丁草胺或农思它,用量0.5-1.0公斤/公顷(丁草胺使用时最好是耙完地补水后使用,农思它在耙地混水时施入)。保水5-7天,等水层自然落至花达水时插秧。
水稻本田移栽后,要经过移植返青、分蘖、孕穗拔节、抽穗开花、灌浆黄熟六个生育期。每个生育期中,应用控制灌溉技术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
2.3.2.1移植返青期
插秧一般都在5月13日-5月20日之间栽秧到全区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蘖叶类露出叶鞘。
水稻移栽时田面保持花达水,移栽后不建立明水层,改变了传统的寸水返青不露泥的淹灌方式。秧苗素质好的水稻返青时间大约在移栽后6-8天左右,秧苗素质不好的大约需要10-12天。(水稻有三黄期,第一期就是秧田的后期,第二期是分蘖末期、第三期是收割前)。这就是说在插前必须使秧苗充分落黄、积累大量的干物质,提高秧苗的含糖量,就是通好风和炼好苗这样才能使插到地是的秧苗提高对低温冷害的敌抗能力和抗旱能力。此期稻田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土壤含水量的36.4%-46.8%。占土壤饱合含水量的70%-75%,以田间裂缝(6-8毫米),地不干皮为标准,如秧苗移栽后马上建立水层,水稻发根漫,遇到大风天气造成飘苗现象。移植返青后建立水层的,表面现象看秧苗比不建立水层的叶片绿,不建立水层的,表面看地皮发黑不显眼,但实际上不建立水层,除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外(如潜叶蝇),还能使地表土直接爱到太阳的辐射,有利于提高地温,使水稻发根快,白根多,扎根深,有利于提前返青分蘖,给水稻分蘖,用药,封闭灭草打下坚实的基础。
移植返期的田间管理。插秧规格:旱育稀植一般在稀播种培育壮秧的基础上,本田插秧密度由过去的8寸×3寸×3株每平方米37。5穴=112.5株=每亩11.25万株的密植,减少到9寸×4寸×3株=每平方米25.0穴=75.0株=每亩75万株稀植或超稀植的9寸×7寸×2株,每平方米14.2穴=28.4株=每亩28.4万株或9寸×8寸×2株,每平方米12.5穴=25.0株=每亩25.0万株。稀植、稀插有利于充分发挥分蘖成穗的作用,反而容易获得高产(栽培形成要因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品种和生产水平等不同,以因地制宜为好,就是说肥田少插、瘦田时当密植)。
(2)插秧期问要在田埂大边上喷一次防治地老虎的农药,以防埂边秧苗受害(通常使用氯氰菊酯)。
2.3.2.2分蘖期
分蘖初期:从10%的稻株开始分蘖至50%稻株有分蘖的时期,如果插秧时间在5月15日,分蘖初期应延续至5月23日-6月11日左右。
分蘖中期:从50%稻株有分蘖至田间总茎粒达到设计穗数80%的分蘖时期。如果插秧时间在5月15日,分蘖中期应从6月12日左右至6月26日左右。
分蘖末期:田间总茎数达到设计穗数的100%的分蘖时期。大约为6月27日-7月6日左右,大约经历8-10天。
分蘖期水分管理:分蘖初期的0-20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85-90%。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分蘖中期的0-20厘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80%,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分蘖末期的0-20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70%-75%。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
但是根据实践经验,分蘖初期和分蘖中期有灭草与施肥要求,此期结合扬肥施药进行封闭灭草,需建立30-50毫米水层,分蘖期如天气干旱,一般要灌4次水,如雨水调和可灌3次水,具体为:
第一次灌水大约在5月23日左右,灌水20毫米,结合灌水施第一次分蘖肥,每公顷施硫酸铵100斤+尿素50斤。
第二次蘖肥补水大约在5月27日—5月29日之间,补水30-50毫米。结合扬肥施药灭草;施尿素100-150斤+阿罗津3——4并+稻无草15代/公顷,分蘖肥和药剂灭草同时进行。
第三次补水大约在6月2日—6月4日在灌30-50毫米等其自然落后,看岗处和漏水池子是否有稗草,如果稗草就用快杀稗(二氯喹啉酸)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这样能使灭草效果接近100%,乘余的田间大草用人工拔除。
分蘖末期重控时间应根据稻苗生长状况和土质、肥料、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控制灌水的适宜时间和程度,其具体做法是:一看苗量,当达到亩穗数的要求后(达到总苗数的80%时)进行早控(大约在6月20日左右。)二看苗势,稻苗长势过旺,封垅过早,应重控。三看叶色。叶色浓绿应早控。四看天气,阴雨连绵应抢晴天露田。五看肥力,土质肥沃及地下水位高的田块要早控。6月25日-7月5日左右结合控田后灌水施氯化钾150斤/公顷。
分蘖期田间管理:分蘖前期田间管理重点防治草荒和潜叶蝇,负泥虫等促使分蘖早生快发。分蘖后期重点控制无效分蘖和预防稻瘟病,促使水稻健康发展。给水稻孕穗打下坚实基础为水稻结实创造良好的环境。
拔节孕穗期一般在7月7日—7月26日,大约经历20天。孕穗拔节前期,从10%稻株拔节到80%的稻株拔节为止。孕穗拔节后期,从80%的稻株拔节一10%的稻株抽出剑叶为止(水稻拔节的标准是茎杆基部第一个伸长节间长度达到1厘米,由扁变圆)。
控制灌溉时,此期田面一般不需建立水层,孕穗拔节前期的0-30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90%,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孕拔后期的0-30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95%,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此期如有雨可蓄雨水,但时间不要过长)。
孕拔期是水稻生育过程中的需水临界期,这个时期水稻植株生长量迅速增大,根的生长量也是水稻一生中最多的时期,稻株叶片相继长出,群体叶面指数将达到最高峰值,水稻生长也将转移到穗部,所以,水稻对气候条件与水肥反应比较敏感,稻田不可缺水受旱,否则易造成颖花分化少而退化多,穗小,产量低,因此要适时灌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此期还要看天气状况,如果降雨,可蓄雨水,减少灌溉定额,以达到省工,节能的目的。根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一般年伤此期基本不用灌水,因为此期正值雨季,再加上植株繁盛,阳光照射不到地面,土壤含水量始终能达到饱和状态。
孕拔期的田间管理,分蘖末期控完田(大约在6月25日—7月7日左右)灌一次水,施肥氯化钾100斤—150斤/公顷左右。以后看水稻长相和天气状况,如果气温高和天气晴好,水稻托肥,可在7月14日左右结合灌水施尿70-90斤/公顷左右,之后要注意小雨不排,大雨排干,调气促根保叶,其间要割除池埂大草,预防稻瘟病的发生。
2.3.2.4抽穗开花期
抽穗开花期一般在7月30日—8月10日之间,大约经历15天左右,抽开期:始穗期(全区10%的稻穗顶端露出叶鞘的日期)、抽穗期(全区50%的稻穗顶端露出叶鞘的日期)。齐穗期:(全区80%的稻穗顶端已露出叶鞘的日期)。水稻抽穗开花期光合作用强,新陈代谢旺盛,是水稻一生中需水较多的时期。此期缺水受旱会降低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力,影响有机物合成和枝梗颖花的发育,增加颖花的退化和不孕。因此,要合理调控土中水氧关系,尽力保护根系,延长根系生命,养根保叶,迅速积累有机物,提高水稻结实率。
控制灌溉时,此期田面也不建立水层。0-40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90%,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如遇到降雨天气,可蓄雨水。
抽穗开花期田间管理,割除田埂大草,预防穗茎瘟病
2.3.2.5乳熟期
从10%的稻穗中部籽粒灌浆到稻穗籽粒发黄为止。一般在8月11日—8月28日之间,大约经历18天左右(与气温高低和天气阴晴有直接关系)。
此期灌溉管理不容忽视,否则易造成产量下降0-4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75%,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如果遇到降雨天气,可蓄雨水,但不超过5天。
根据有关资料查明,水稻的上部叶片(即剑叶、倒2叶、倒3叶)所形成的碳水化合物总量的60-80%,积累的干物质重占水稻一生中干物质重量的70%左右。上部顶叶(指倒3叶)制造的有机物质基本上输送给稻穗,不再向下输送。下部叶片所造成的养分向根部和下部节间输送。因此要养稻根、保三叶、长大穗、攻大粒。有利于水稻通气、养根、保叶、促灌浆,提高粒重和产量。
2.3.2.6黄熟期
黄熟期一般在8月29日—9月18日之间,大约经历21天左右。80%植株的谷粒变黄时称黄熟期。
黄熟期水分管理,此期稻田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60%。如果水稻生长后期干旱少雨,应在割地前10-15天灌一次饱和水(此期因始终没建立水层,灌这次水不会影响收割),如果此期放水过早,土壤严重缺水,会造成水稻早衰,影响水稻产量和米质,缺水严重地块可减少20-30%。如秋天雨水多可不灌这茬水。
黄熟期田间管理,水稻成熟后要适时收割,作为种子用的可在霜前收割。收割最佳时期是稻穗上部的枝梗应该有三分之二黄化变干,穗基部变黄色,全穗外观失去绿色,茎叶颜色变黄。在水肥过多的情况下,虽然部分茎叶还有绿色,但谷粒已经变黄,也应及时进行收割。
3、“控制灌溉”在水分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时,最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发育。
2、控制灌溉表明早熟品种产量较高,晚熟品种相对较低,熟期越晚的品种,水分亏缺时生育期延迟越多,经研究证明在水分胁迫时间长的情况下,水稻生育期的延长是在齐穗期前,“也就是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并进期。
3、在分蘖盛期与生殖细胞形成期,长期处于较低的土壤水势,则明显结实率降低。
4、结实期间;对低土壤水势反应最敏感的时期为籽粒灌浆初期。
4、水稻调查项目及标准
4.1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4.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2、苗期:全区50%植株第一完全叶展开成喇叭状的时期至移栽的时期。
3、返青期:插秧到全区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蘖叶尖露出叶鞘之前。
4、分蘖前期:分蘖始期到有8%植株的新生分蘖露出叶鞘。
5、分蘖后期:有80%的植株出现新生分蘖到有10%的植株开始拔节(即拔节始期,其植株基部茎节间伸长的程度:1cm以上。)
6、拔节孕穗期:拔节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抽出剑叶前。
7、抽穗开花期:抽穗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中部籽粒进入乳熟前。
8、乳熟期:乳期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中部籽粒进入黄熟前
9、黄熟期:黄熟始期到有80%植株的谷粒变黄。
10、本田全生育期:从栽秧到成熟收割的时期。
11、全生育期:从出苗到全区80%的稻穗基部2/3的籽粒达到玻璃质状,用指甲不易压碎的程度日期。
4.2生育动态调查内容与方法
4.2.1基本苗数:水稻返青后成活的稻苗数(有分蘖的应包括分蘖数)。
2、分蘖:通过定点观测每穴苗数,考察分蘖增减动态和最高分蘖数,开始分蘖时每隔5天观测一次,临近分蘖高峰期至抽穗期每隔2-3天观测一次。
3、株高:抽穗前为土面至每穴最高叶尖的高度,抽穗后为土面至最高穗顶(不连芒)的高度。
4、叶龄指数:某生育期的出叶数占主茎总叶片数百分比。
5、叶面积指数:农田中叶面总面积与农田面积之比。
6、干物重:应分别测定地上植株,根系及总干物重。
7、根系性状:包括发根数目(茎基部分蘖处发根的数目)、根的分布以及根量(单穴根的体积、鲜重与干重)。
8、长相:在各主要生育阶段内,用田间定穴照相测定。
9、倒伏性:目测记载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积。
10、倒伏程度:分五级。
0级:植株不倒。
1级:植株倾斜度不超过150。
2级:植株倾斜度在150—450之间。
3级:植株倾斜度在450—850之间
4级:植株倾斜度超过850以上
倒伏面积:目测,以平方米表示
11、稻瘟病:
叶瘟:齐穗期调查,分六级
0级:无病株
1级:植株叶片有针头大小褐斑点。
3级:植株叶片病斑直径为1—2毫米,病斑灰色,边缘褐色。
5级:植株叶片有典型病斑,为害面积为叶面积的26—50%。
9级:植株全叶植死。
穗茎瘟(包括节瘟)于黄熟初期调查,分为六级。
0级:无病株。
1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1%
3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1—5%
5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6—25%
7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26—50%
9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50—100%
12、虫害:潜叶蝇、水稻二化螟证明发生日期、危害程度。
4.3室内考种
4.3.1穗长:穗节至穗尖(不连芒)的长度。
2、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在5粒以上,、的稻穗数(被病、虫危害造成的白穗亦作有效穗计算)。
3、每穗粒数:包括实粒,空瘪粒(谷粒完全未灌浆的为空粒,灌浆充实程度不到2/3的为瘪粒),和以脱落的粒数。
4、千粒重:两次随机所取晒干扬净谷粒各1000粒的平均重量,换算成标准含水量(13%—14%)的千粒重,两次重量之差不得大于3%。
5、产量:
(1)、理论产量是指按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计算出的产量。
(2)、实际产量是指单打单收晒干扬净的稻谷产量。
6、谷草比例:稻谷和稻草干重之比。
2007年3月31日
氮、磷、钾调配施用技术
基肥:尿素:80—100斤/公顷
磷酸二铵:100—150斤/公顷
钾肥:150斤/公顷
追肥:硫铵100斤+尿素50斤/公顷(插后7—9天)
尿素100斤/公顷(插后12天左右)
钾150斤/公顷(6月25日—7月1日)
尿素60—80斤/公顷(7月13日—7月16日倒二叶露尖)
氮磷钾
下限基肥:119斤+100斤+150斤=总量369斤/公顷
追肥:250斤+—+150斤=总量400斤/公顷
上限基肥:158.5斤+150斤+150斤=总量458.5斤/公顷
追肥:270斤+50斤+150斤=总量420斤/公顷
上限总量:878.5斤/公顷
下限总量:679.0斤/公顷
上限累计:氮、磷、钾
428.5斤150.0斤300斤=935.49元
下限累计:369.0斤100.0斤300斤=811.86元
磷酸二胺每斤=1.35元
尿素每斤=0.94元
钾每斤=1.10元
5. 水稻种植模式分为哪几种
水稻是我国部分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市场上的销量也比较好,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6. 水稻的种植 简单步骤
水稻整个种植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骤:
播种——育秧——移栽(插秧)——本田管理(灌水、除草、防病、治虫)——收获。
在采用直播的地主,就没有了育秧这一步,而是将种子直接播在本田里。
7. 如何种植水稻
根据水稻的需水规律,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是一项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其灌溉技术要领是:
浅水栽秧,湿润定苗。栽秧水要浅,栽时不浮苗,栽后适当落水保持田面湿润,利于快速定苗。定苗后及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快速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
寸水返清,薄水分蘖。定苗后稻田应保持0.5~1寸浅水层返清促蘖。水层过深会抑制分蘖和推迟分蘖时间,并造成高位分蘖;水层过浅会导致过多分蘖,消耗植株养份,形成大量无效分蘖。
够苗晒田,控苗搭架。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要适度排水晒田,以控制后期无效分蘖。晒田时,放水落干3~5天,再上新水,保水2~3天,再放水落干,如此往复2~3天个回合。
足水孕穗,干湿壮籽。水稻孕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稻田应保持1~2寸水层,确保穗大粒多。抽穗期 间稻田水层应是0.5~1寸,同时在孕穗期喷施壮穗灵能强化农作物生理机能,提高受粉、受精、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灌浆结实期后应进行干湿交替间歇灌溉进入黄熟阶段后,稻田应排水落干,这样不仅有利籽粒充实饱满,而且有利于田间收获。
8. 水稻的具体种植方法 详细点
9. 水稻种植收割的基本过程
先把水稻割倒, 一般先丢地上。收割的天气通常骄阳似火,而收割的速度又要快,不然谷子很快会从稻子上脱落下来,太阳刚升起就要开始,因为中午实在太晒了,尽量利用早晚的时间干活。割的时候弯腰弓背,手上脸上经常被锋利的禾叶割伤,有时眼睛还会被刺伤。
然后把它们捆扎成便于挑运的大小。水田很多都建在不平的地方,田埂修得狭窄而上面很多还留有种过作物的土垄。有的要挑很远才能到打谷场。
在平原上,很多把打谷机拖到稻田中间,这样节约挑的路程,但有的人家里没打谷机。共用的也要讲究先后次序对吧。
然后用打谷机进行脱粒,将谷子从水稻上打下来。这个比较简单也不怎么费力。
余下的禾杆再捆扎起来或堆放,如果打谷在田中进行,那么就直接堆成稻草堆。这些东西可以用来烧火或者直接返田做肥料。
对于有联合收割机的地方,可以上面的步骤全部在一台机器上完成,省事。但通常只适合北方的麦田。稻田的田埂限制了机器的进入,而且很多稻田没建在平原。而且也不是所有农民都用得起收割机的。
脱粒之后的谷子运到晒谷坪去晒干,不然很容易发芽。晒干之后,基本就结束了整个收割的过程。
晒干的谷子可以长期保存,但还不能吃。 准备吃的要进行打米。有专门的椿米机,现在都机械化了。椿完后还要用风车——北方很多直接利用自然风——吹去脱落的谷壳,余下的白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了。
这还没有完,脱落的谷壳就是糠了,对于机械打米机,可以直接脱出细糠,老式的还得再磨碎,这个糠可以做饲料。
10. 水稻播种时需要什么过程
先装土后播种。先装土,浇透水,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撒在育苗载体上,再覆土。这种方法播种质量好,播量均匀,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便于管理,没有盲孔现象发生。这是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播种方法。为了提高播种速度和质量,还可选择配套播种机进行播种,以求达到播种速度快、质量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