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们相不相信磁疗可以降血压啊
相信,因为我也是使用这种方法来降血压的。我是买了一个金牌表式磁疗带来使用,通过刺激学位来降血压,很不错的。
Ⅱ 有人会通过磁疗来降血压吗
磁疗可以降血压吗?
磁疗是通过穴位对引起高血压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的治疗.如果磁疗对你的血压有效,就可以.观察的方法是你使后减药,血压还能维持你服药时的水平或在正常范围内,60_90/90_140.
有资料表明磁疗对于一级和二级高血压病疗效较好,其降压机制在于通过磁场作用于穴位来调节神经功能,解除小动脉痉挛降低外周阻力而引起血压下降,同时人体血液内的钠、钾、铁、镁等顺磁性物质会改变电荷的排列方向,使红细胞发生旋转现象以及降低血流阻力,另外磁线通过人体组织所产生的热效应,也会使血管扩张循环改善。
常见的降压磁疗疗法包括:
一,以不同规格的瓷片和磁珠贴敷于穴位或者耳穴。
二,将某种强度的磁片置于一个圆盘上,并用电动机带动圆盘运转产生旋转磁场作用于穴位。
三,用交流电或者是脉动直流电通过带铁心的线圈将其所产生的交变电磁或者是脉动磁场,负压在穴位上。
但有的病人效果不好,是他们不会应用.部位和方法不同,对噬络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效果不好.
高血压的原因很多,精神紧张,压抑,饮食,习惯,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很多.磁疗即可以调节神经紧张,缓解压力,有可以疏通血管,调节血脂改善动脉硬化,可以梳缓颈部紧张,促进脑供血,可以降压.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
如果单听有些宣传的.单一的磁疗产品降压效果是不能保证的.只有综合的穴位磁疗效果才有保障。
Ⅲ 名家教你降压4招,自己在家就能做
小 编 导 读
随着 社会 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大,高血压也越来越常见,不少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早早就加入了高血压的大军。目前,西医治疗高血压主要靠药物控制症状,而难以彻底治愈本病。那么中医在控制血压方面,除了汤药之外,又有哪些配合疗法呢?
中医典籍中并无高血压病名,时至今日,亦未形成统一病名,但据其以眩晕、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点,目前临床上多将其归入“眩晕”“头痛”范畴。中医学对于高血压的认识源远流长,主要来自对“眩晕”“风眩”“肝风”“肝阳”“头风”的理论认识。
(一)腧穴按摩
【取穴】 合谷、太冲、期门、血海等。
【操作方法】 取卧位或坐位,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采用指揉法,即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以感到酸胀为度,每个穴位按揉2~3分钟,每天操作1~2次。
(二)耳穴按压
耳穴是全身信息的一个反映点和控制点,治疗通过刺激耳部特定反射区,传到中枢,通过对神经、体液等多种因素的调节,达到调控血压的目的。
【主穴】 降压沟、交感、神门、皮质下、心、肝、肾。
【配穴】 根据头痛部位配穴:额、枕、颞。阴虚火旺、痰火扰心加枕、小肠;心血瘀阻加肝;心肾阳虚加肾。
【操作方法】 用棉签消毒所选穴位及周围皮肤,晾干后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于胶布中间,用镊子置于所选穴位之上,用指腹按压在选择穴区找敏感点,按压后得气(酸麻重胀感)即可。每天按压2~3次,每次3~5分钟。
(三)痧疗
【操作方法】
①采用鍉圆针痧疗器自印堂穴刮至上星穴,手法轻柔,以皮肤潮红为度。
②以百会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前后左右刮拭全头部,经过头部各经腧穴和头部额区、顶区、颞区、枕区;并进行百会、四神聪、风池、风府等穴位的点按。头部刮拭不需使用痧疗介质,不必出痧。操作时宜双手配合,辅助手扶持患者头部,操作手进行刮拭,以保持头颈部稳定和安全。若刮拭局部有痛、酸、胀、麻等感觉,是正常现象。
③自上而下刮拭桥弓。刮拭桥弓时,不可两侧同时刮拭,应先刮拭一侧,再刮拭另一侧,手法轻柔,轻微出痧为度。
④刮颈肩部胆经风池、肩井至肩峰端及背部膀胱经第1侧线,刮拭背部督脉,从大椎刮至长强方向,要求出痧,点按刺激肝俞、肾俞。⑤点按刺激阴陵泉、太溪、太冲、悬钟、昆仑、行间。
(四)功法锻炼
可选用降压按摩操,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约20分钟。
1.准备活动
【动作要领】 取坐位,双臂自然下垂,身体保持正直,全身放松,两眼轻闭,均匀呼吸。
【动作重点】 两眼轻闭,均匀呼吸。
【功用】 调和气息,静心养神。
2.搓手运眼养睛明
【动作要领】 将两手掌互相擦热,拳起四指,贴与眼上,持续1分钟。以左右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轮刮眼眶一圈,从印堂穴开始,到太阳穴为止,下面从内眼角起至外眼角止,先上后下轮刮一圈,反复20次。并用大拇指按揉太阳穴的位置,力度适中。
【动作重点】 四指并拢,轮刮动作轻柔,按揉力度不宜过大。
【功用】 清肝明目,消除疲劳。
3.十指梳头活经络
【动作要领】 两手手指分开成爪形,朝前、后、左、右梳理头部,各15次,四指并拢,从前额正中开始,沿发际线经太阳穴,向后推至耳后的风池穴10~15次;呼气时两手放松,向身体两侧用力甩下;如此反复12次。
【动作重点】 注意力适度集中;双手梳头后用力甩下,放松置于身体两侧,犹如荡秋千状。
【功用】 疏通经络。
4.千斤单点百会穴
【动作要领】 首先右手中指点按头顶正中的百会穴49下,同时紧缩前后阴;后左手掌在下,右手掌覆左手背上(女子相反),双手劳宫穴重叠对准百会穴,顺时针半悬空轻摩百会9或21圈,换手逆时针轻摩百会9或21圈;最后用右手指掌轻拍百会穴108下。
【动作重点】 周身放松,点按力度不宜过大,有微麻的感觉即可。
【功用】 调畅气机,疏通血脉。
5.耳前项后健脑肾
【动作要领】 将手掌正面竖着盖贴在耳部,分别向耳的正后方及正前方揉擦49次,用力适中至耳部发热为宜。抬起右手,拇指在前,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在后,由上到下、由轻到重在颈部拿捏3~5遍。然后抬起另一只手,用同样方法做1遍。用左手拿捏右侧颈肩部3~5遍,再用右手拿捏左侧颈肩部3~5遍。双手拇指揉风池穴,半分钟后感觉到酸胀感为止。
【动作重点】 揉擦力度适中,拿捏动作轻柔。
【功用】 聪耳消鸣,健益肾气。
6.上肢四穴调气血
【动作要领】 前臂屈曲90度,置于腹前,掌心向里,另一手大拇指置于曲池穴,前后拨动,左右交替,各16次,力度适中,以穴位部酸胀为度。掌心倾斜45度,大拇指按在内关穴前后拨动,左右交替,各16次;拇、食指相对按揉合谷、劳宫穴,配合呼吸,持续1~3分钟。
【动作重点】 指揉应均匀用力,穴位处微有酸胀感。
【功用】 调补心肾,清心泻火。
7.足心拇指常点揉
【动作要领】 以一手握足趾使足背屈,另一手拇指置涌泉穴,旋转指揉1~3分钟,左右交替,至足心发热,有酸胀感。
【动作重点】 指揉应均匀用力,可配合点按。
【功用】 通关开窍,镇静安神。
8.足跟内外向上循
【动作要领】 将小腿抬起盘放于另一腿上,四指屈曲,置于足跟部循小腿内侧(足少阴肾经)及小腿外侧(足阳明胃经)自下向上做螺旋状摩擦,来回反复5次。重点按揉太溪、昆仑、足三里、丰隆穴等,以产生酸麻胀感为佳。
【动作重点】 注意要以螺旋方式摩擦,擦后应觉所过皮肤处有微热感。
【功用】 通补肾经,调理气血。
9.肝胆两经时压敲
【动作要领】 敲足厥阴肝经:由曲泉穴沿小腿内侧向下经三阴交、中封等穴,敲至太冲穴处。敲足少阳胆经:由阳陵泉处沿小腿外侧经外丘,敲至悬钟穴处。最后沿着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由上而下地用手掌柔和地按摩5次以上。
【动作重点】 敲经脉时双拳微握,力度不宜过重。
【功用】 提升气血,调畅气机。
在亚 健康 和慢性病日益高发的现代 社会 ,如何对 健康 进行长期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是保持高质量生活水平的关键。而当 中医调治慢性病的优势 与 现代管理学理论方法 相结合,将为慢性疾病患者的 健康 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 中医 健康 管理 》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中医 健康 管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胡广芹 张晓天编着),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Ⅳ 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有哪些啊大神们帮帮忙
一、一般治疗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节,以低盐、低动物脂肪饮食为宜,并避免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肥胖者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适当减轻体重,不吸烟。 二、降压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都有作用。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各有其特点,目前趋向于作用持久,服用次数减少的长效制剂或剂型,以方便病人服用。常用的降压药物有: 1 利尿降压剂: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氯噻酮、速尿等。 2 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 3 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β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 4 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5 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6 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 7 神经节和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呱乙啶、酒石酸五甲呱啶等。 8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酮色林等。 9 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安达血平片等。 三、康复治疗 临床治疗和康复医疗相结合,可更好地降低血压,减轻症状,稳定疗效,同时可减少药物用量。康复医疗还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及血脂代谢,防治血管硬化,减少脑、心、肾并发症。康复医疗的作用途径有功能调整与锻炼两个方面。具体方法有: 1 气功疗法:以松静功为主,其要领是“体松、心静、气沉”。体质较佳者可练站桩功,较差者以坐位练功。 2 太极拳:为低强度持续性运动,可扩张周围血管,给心脏以温和的锻炼。太极拳动中取静,要求肌肉放松,“气沉丹田”,有类似气功的作用。 3 步行:在良好环境下散步或以常速步行15-30分钟,有助于降压及改善心血管和代谢功能。 4 医疗体操:练习太极拳有困难者可教以舒展放松,配合呼吸的体操,可采用太极拳的模拟动作,分节进行。 5 按摩或自我按摩:按揉风池、太阳及耳穴,抹额及掐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可助降压和消除症状。 6 理疗:某些药物的离子导入、脉冲超短波或短波治疗及磁疗都可用来作为镇静及降压的辅助治疗。
Ⅳ 高血压拍打哪个地方降血压
高血压可以通过按压以下几个穴位进行降压治疗:
第一,每天按压数分钟劳宫穴,可以有助于降低血压,劳宫穴主要在手掌中心偏大拇指方向1cm处。
第二,可以按压太冲穴,穴位在大脚趾上,每日按压数次,具有缓慢降低血压的作用。
第三,可以按压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位置,每日按压可以有辅助降低血压的功效。
对于血压控制欠佳,并且血压比较高,需要结合自身情况予以合适的降压药物治疗,密切监测血压变化的情况,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Ⅵ 耳穴治疗快速记忆及见效方法
耳穴是耳郭皮肤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耳郭上能反应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部位均称为耳穴。《黄帝内经》讲述:“知耳好恶,以知其性”。耳朵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可以诊断疾病病因、病性、病程还可以判断疾病预后。耳穴在人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医学价值,耳穴疗法作为大众医学,简单易学、操作安全、见效快。常见的失眠、头晕头痛、颈肩腰腿痛、晕车、腹泻、退烧、降血压等都能达到快速见效的效果,非常值得大家学习掌握,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讲述思路快速地掌握耳穴的治疗。
首先我们把人体的耳朵当一个倒置的胎儿的缩影去想象,是通过耳朵局部去反应人体全部的全息缩影。其中“倒置”是帮助记忆的核心,人体在上部的部位,在耳穴上反射的部位在下面部分,人体在下面的部位反射在耳朵的上面部分。于是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张耳穴分布图。
下面我们再来记一下耳穴的解剖结构组成。
1.耳轮:代表人体的皮毛和肌窍,由里及外代表穴位有耳中(膈肌)、直肠、尿道、外生殖器、肛门)
2.对耳轮:代表人体的脊柱和下肢,倒置排列由下往上,由前往后,代表穴位颈(颈椎)、胸(胸椎)、腹(腰骶椎)、对耳轮上脚(下肢)、对耳轮下脚(臀、坐骨神经)
3.耳舟:代表人体的上肢,代表穴位指、腕、肘、肩、锁骨
4.三角窝:代表人体的盆腔和内生殖器
5.耳屏:代表人体的鼻咽部,代表穴位咽喉、内鼻、外鼻、肾上腺。
6.对耳屏:代表人体的头颅和大脑,代表穴位枕、颞、额、脑干、缘中、脑皮质下。
7.耳甲艇、耳甲腔:代表人体的腹腔和胸腔,代表穴位沿耳轮脚周围的消化道(口、食道、喷门、胃、小肠、大肠)及艇角(前列腺)、膀胱、肾、肝、脾、肺、心、气管。
9.耳垂:代表人体面部及部分五官,代表穴位牙、舌、颌、内耳、眼、垂前、扁桃体。
包括人体由上至下的胸腔、腹腔、盆腔,在耳朵上的分布也是倒置的:三角窝(盆腔)、耳甲艇(腹腔)、耳甲腔(胸腔)。
记住穴位后,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如何保证治疗效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精准找到病变部位对应在耳朵穴区里的阳性反应点,并对其进行按压。
首先要学会如何辨别真假阳性反应点。1.阳性反应点边界一般不清晰,那么边界清晰的一般都不是阳性反应点,比如我们在耳朵上常见的色斑和痣块。2.阳性反应点位置一般固定,不可移动,不会因为探棒推压表皮的移动而移动。3.阳性反应点压痛一般比较明显,且向其他穴区扩散的刺痛或酸胀。4.阳性反应点一般按压褪色,而假阳性按压不褪色。5.阳性反应点电测呈低电阻现象,这个需要借助耳穴测评仪来操作。
治疗取穴时要把人体全身当作一个整体去思考治疗局部病症,找耳朵上相对应的反应点。如坐骨神经痛,我们一般要结合尾椎,髋,臀和腿部一起治疗,找相应的反应点;颈部问题一般都会结合肩部的反应点贴压;还有常见的牙疼,一般都是由牙龈引起的,所以一般贴颌比贴牙的效果好。也可通过中医藏象理论进行辨证施治,肾主骨与膀胱相表里;脾主肌与胃相表里;肺主气、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心主血脉、神志与小肠相表里;肝主筋、主藏血与胆相表里。相应的问题都可以贴压相应的五脏,或者大部分时候都可以进行五脏同调。
以上是对初学者提供的一个快速记忆和治疗学习的思路,希望随着非药物疗法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掌握这种实用实惠的治疗方法,为家庭的健康带去福音。
Ⅶ 高血压不一定要吃降压药,老中医教你这几种方法
高血压是现如今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比较常见、如果高血压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还可能会导致其他疾病出现,严重威胁着生命 健康 。很多人高血压都是用药物来控制,其实也可以试试这几个中医方法。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很常见,很多人 养生 人士都知道,一般是针对肩颈部和头部的穴位来进行推拿按摩,其实也可以拿到改善高血压的作用。因为肩颈部和头部的经络分布比较多,而且分布循行明显,一般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来进行改善。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大家可能都比较模式,属于一种比较新的中医方法,是根据耳朵处的穴位来进行刺激,刺激性没有那么强,但是可以坚持每天按压,自己就可以操作。按压时局部会有一些酸胀感,一般都是能够承受的。如果是长期高血压患者,而且血压相对稳定的话,可以尝试用这种方式来控制。
穴位贴敷
一般是用中药或粉剂来进行穴位敷贴,通过贴敷在穴位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些降血压作用,但是这种方法比较有一定的局限,一般是可以长期稳定的进行治疗。
艾灸
艾灸治疗能够改善人体循环系统和代谢系统功能,而高血压属于典型的代谢型疾病,一般经过艾灸治疗是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的。这类方式适合长期控制血压的人群食用,但是做艾灸治疗需要身体素质比较好,平时大家一定要注意注意锻炼,注意身体管理,这样可能控制血压进一步加重。
中医针刺
针刺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常见的方法,通过针刺穴位来控制疾病,高血压也是这个原理,但如果血压很难控制住,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擅自做主进行中医针刺治疗,以免病情难以控制,严重危害 健康 。
Ⅷ 耳朵哪个穴位降血压
应对高血压的关键措施是“重在预防”。近年来,耳穴按摩疗法已经证实有一定的稳定血压作用。耳穴按摩疗法可以预防高血压,对轻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对中度和重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廓相应点上。耳背有一“耳背沟”,位于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因其有稳定血压的作用,故亦称“降压沟”。
取穴: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耳轮部、耳背部。
按摩方法:用白虎下山手法(以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从上而下按摩双耳背之降压沟,本法由上而下按摩,形如白虎下山之势而得名。)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压沟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以红热为度;捻耳轮部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重点捻耳尖;掌擦耳背部,频率为每分钟约120次;其余穴位用耳压法贴王不留行子治疗,每次轮替选用3~4个穴位,左右耳交换治疗。如是轻型高血压患者,贴丸后每天早晚两次按压即可,如是中型或重型患者应适当增加按压次数。还可配足底涌泉穴,掌擦涌泉穴5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180次。
特别提示: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压作用。
除耳穴按摩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及时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节制饮食,控制体重;限制食盐摄入量;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起居有节;经常做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Ⅸ 请问用王不留行籽按压耳穴能不能彻底治好高血压王不留行籽能不能长期使用对身体有没有副作用
一、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2.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3.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4.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5.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二、饮食上要控制能量的摄入,限制脂肪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限制盐的摄入量,多汔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
1、水果可以吃:香蕉、桔子、苹果,因为含有丰富的钾,对高血压也有控制作用。
2、蔬菜可以多吃:芹菜、木耳、洋葱、海带、紫菜、西红柿均适合高血压的人群。
3、注意少吃肥肉、腌制食物,少盐,清淡饮食。中医民间秘方;
4、当然最经典的是芹菜 传统医药认为,芹菜性凉、清热利水,可解毒消肿、降压、消渴。是降压的最好食物。常喝芹素茶,芹素茶就是用由高浓缩芹菜提取物同绿茶配伍而成。其纤维部分被剃除,保留了有效的降压成份,适用于高血压效果更显着,含有多种降压物质,能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
三、注意事项
1、忌情绪激动 ,忌过度疲劳 ,忌饮食过饱。
2、忌贪杯暴饮 ,忌血压骤降,忌大便秘结。
四、治疗方案
每个患者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用药方案。目前市场上比较常用的降压药有ACEI/ARB类(如**普利,**沙坦),β受体阻滞剂(如**洛尔),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低平)还有利尿剂。可以到医院的心内科就诊,让大夫根据病情特点调整合适的降压药。
希望采纳。
Ⅹ 耳穴疗法的耳穴疗法简介
耳廓的神经、血管最为丰富,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经可影响胰岛素值,进而掏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
耳穴疗法为什么有效?
中医美容减肥方法中有一种刺激耳廓的耳穴疗法,而且颇有效果。然而,想必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耳穴疗法为什么这么有效,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耳廓与经脉、脏腑、神经关系密切.
(一)耳廓与经脉的关系
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如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经筋分别入耳中,或循耳之前、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手阳明大肠经之别络入耳合于宗脉。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或分布于耳廓周围,但均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临床实践中发现,接受耳针或耳穴贴压治疗的病人,有轻微的触电或气体流动或一股发热暖流感由耳廓沿着一定路线向身体的某一部位放射,其经过路线大部分与经脉循行的路线相似。如对针刺经穴循经感传显着的受试者、刺激耳穴时出现循经感传进行了观察。在104次的测试中,90次所诱发的感传的循行路线与耳穴刺激互有特异的对应关系,约占86.5%,其余14例感传系沿着同名经、表里经或其他无关经脉的路线循行。由此可见,耳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十分密切。故而刺激耳廓上的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耳廓与脏腑的联系
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在经典着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脉度》亦说:“肾气温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难经·四十难》也说:“肺主声,故令耳闻声。”后世医着在论述耳与脏腑的关系时更为详细,如《千金方》中说“……神者,心之脏……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证治准绳》也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厘正按摩要术》中进一步将耳背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其云:“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以上这些论述,体现了耳与脏腑在生理方面是息息相关的。临床用电针耳穴胃区,观察对人体胃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耳穴胃区对胃电的波幅和频率,其效应呈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即针前胃电波幅和频率偏低者,针后可提高;针前偏高的针后则能降低。提示针刺耳穴胃区对病理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有恢复其机能正常的作用,说明针刺耳穴胃区对胃功能调整有相对的特异性,更加证实了耳穴和内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针刺或贴压耳穴可调节脏腑和器官功能活动,从而治疗疾病。
(三)耳廓与神经关系
耳廓的神经很丰富,有来自脊神经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有来自脑神经的耳颞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以及随着颈外动脉而来的交感神经。
分布在耳廓上的四对脑神经及两对脊神经相中枢神经系统的均有联系,如分布在耳廓的耳额神经属三叉神经下颌支的分支,除司咀嚼运动和头面感觉外,还与脊髓发生联系;面神经除司面部表情肌运动外,还管理一部分腺体。延髓发出的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对呼吸中枢、心脏调节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唾液分泌中枢(呕吐、咳嗽中枢)等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来自脊神经的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除管理躯干、四肢、骨关节肌肉运动以外,还支配五脏六腑的运动。由脑、脊髓部发出的副交感神经和脊髓胸、腰部发出的交感神经(分布在耳廓上的迷走神经属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在耳廓上伴动脉分布)所组成的内脏神经,对全身的脏器几乎有双重支配作用,两者互相抵抗,而又互相协调,共同维持全身脏腑和躯干四肢的正常运动。
从耳廓神经分布看出,耳廓与全身有密切联系。从耳廓神经分布的显微观察,更可以看出耳廓和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神经进入耳廓后,从表皮至软骨膜中会有各种神经感受器:游离丛状感觉神经末梢、毛囊神经感觉末梢及环层小体;耳肌腱上和耳肌中存在有单纯型和复杂型丛状感觉神经末梢、高尔基型腱器官、露菲尼样末梢及肌梭。由于耳廓含有浅层和深层感受器,在耳穴治疗中如手法行针、耳穴按压、电脉冲、激光、磁力线等不同刺激方法出现的“得气”,可能是兴奋了多种感觉器尤其是痛觉感觉器,接受和传递各种感觉冲动汇集到三叉神经脊束核。然后,由该核传递冲动至脑干的网状结构,从而对各种内脏活动和各种感觉机能的调节起到重要的影响。
耳穴疗法减肥的优点
一是疗效显着。耳针最大的特点是见效甚快,耳针减肥亦是如此。施术后即由饥转饱,随后日渐消瘦,适度而止。
二是方便经济。耳针减肥时,一般不用扎针、埋针,而是使用压丸法。系将黄豆般大小的粘有小丸之胶布贴于耳,数分钟便可完成。
三是绝对安全。除使用埋针方有耳廓易致感染之虞外,采用耳穴压丸绝无副作用。
四是作用广泛。耳穴都有“一穴多用”的作用,进行耳穴减肥时,往往可以兼治其它疾患,可谓一石多鸟。
耳穴减肥简单,安全,方便,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上班族的朋友来说是非常适合的。耳穴减肥的同时也可以配合上针灸、刺络拔罐、中药等,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每次治疗时间是15-20分钟左右,每次治疗间隔时间4-5天左右,这也根据每个的情况而定。
耳穴疗法取穴原则:
取穴原则就是指在用耳穴治病时选取耳穴的依据。当疾病确诊后,用哪些耳穴进行治疗?根据什么原则选择穴位?这是采用耳穴治疗疾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取穴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的疗效。
取穴原则一般根据下列5个方面考虑。
一、按相应部位取穴:即根据人体的患病部位,在耳郭的相应部位(耳穴)取穴的方法。如胃病取耳穴“胃”,肩关节周围炎取“肩”穴,胆囊炎取“胰胆”穴等。这种取穴方法,是应用耳穴治疗疾病时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许多疼痛性疾病、急性病,患病部位的相应耳穴,绝大多数可以找到敏感点,刺激这些敏感点,往往可以获得立刻缓解甚至消除病痛的效果。
二、按藏象辨证取穴:即根据祖国医学中藏象学说的理论,按照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进行辨证取穴的方法。例如,藏象学说认为“心主神明”,故“心”穴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神经官能症、癔病等;又如治疗脱发,藏象学说认为“肾其华在发”,故可取“肾’’穴来治疗脱发,又如治疗皮肤病,藏象学说认为“肺主皮毛”,故取“肺”穴治疗各种皮肤病,再如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藏象学说认为“心与小肠机表里”,除取“心“穴外,再取“小肠”穴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按经络学说取穴:即根据经络学说取穴的方法。分为循经取穴和经络病候取穴。
1.循经取穴是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取穴,如坐骨神经痛(后支),其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即取耳穴的“膀胱”穴治疗,又如臂之外侧痛,其部位属于少阳三焦经的循行部位,取耳穴“三焦”穴治疗,面三焦穴的发现和命名也是这样来的,再如偏头痛,其部位属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故取“胰胆”穴来治疗。
2.按经络病候取穴是根据经络之“是动病”和“所生病”的病候来取穴。“是动病”——经脉病候的一类,出《灵枢经脉》篇,包括:①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如手阳明大肠经。是动则病齿痛颈肿”。②经脉经气变动引致所连络脏腑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又如足少阴肾经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是动则病 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其病主要由经脉传来,非本脏腑所生,故名“是动”。“所生病”——经脉病候的另一类,也出自《灵枢·经脉》篇,包括:①经脉所络属脏腑本身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②脏腑病延及所属经脉,反映在经脉据行路径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所生病还有“牖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其病一般由本脏腑所生,并非经脉传来,故名“所生’。 。是动病”和“所生病’都是经脉及其所络属脏腑症候群,如手阳明大肠经的是动病为。大肠手阳明之脉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治牙齿痛和颈肿时可取耳穴“大肠”穴,又如手少阴心经的所生病为。心手步阴之脉……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故耳穴“心”可治疗目黄、胁痛、上肢的内侧面尺侧和掌中热痛等。
四、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耳穴中有许多穴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是与现代医学的理论是一致的。如交感穴,是现代研究发现此穴有近似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而命名的,又如肾上腺穴,是现代研究发现此穴有近似肾上腺的功能而命名的。因此,必须用现代医学的理论来理解和运用这些耳穴。如胃肠疾患与植物神经系统有关,可取“交感”穴;又如肾上腺所分泌的激素有抗过敏、抗炎、抗风湿等作用,可取”肾上腺”穴来抗过敏、抗炎、抗风湿等。
五、按临床经验取穴:按临床经验取穴是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个(或某些)穴位对治疗某病有效,取而用之。如腰腿痛,取“外生殖器。穴,胃痛,取“腕”穴,甲状腺疾患,取“肘”穴,肝昏迷,取“耳尖”、“结节”放血,老花眼。取“枕”穴等。
所以,每个病症取穴的多寡,应根据病情和上述5点取穴原则,进行全面考虑后选用。
影响耳穴疗法效果的因素:
如果你以为仅仅在耳朵上贴几下、按摩几下就能减肥美容,那就错了, 事实上耳穴疗法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取决于4个基本因素:诊断明、配方好、穴位准、手法对。
1、诊断明
诊断明是指要清楚地知道或懂得接受耳穴治疗的患者是患什么病,即对疾病要有明确的诊断.明代医家汪石山说:“既不认脉,又不察形.但问何病,便针何穴,以致误针成痼疾者有矣。问或获效,亦偶中耳!”,还指出:“病变无穷,灸刺之法也无穷”。我们古人就告诫要重视明确诊断,治法随证而变。 要想提高疗效,首先必须明确诊断,不仅要知道是患什么病,还应辩明虚实寒热。只有在辨证的基础上才能决定配方和手法,否则就是无的放矢,根本谈不上什么疗效高低。 明确诊断,正确辨证(包括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等),是提高耳穴疗效的基础和前提,即它是提高耳穴疗效的第一个环节。
2、取穴好
取穴好是提高耳穴效果的第二个环节,它要求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熟练地、灵活地运取穴原则。只有取穴对证,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3、穴位准
穴位准是提高耳穴疗效的另一个基本因素。穴位准不是指机械地按耳穴的解剖部位扎准就算穴位准了,而是指在耳穴的这个区域内扎准敏感点。因为耳穴虽不大,但有它一定的区域,往往是这个区域中的一点,穴位准指的是扎准这个敏感点。这就需要在扎针前仔细地用压痛法寻找其压痛点,或用肉眼观察法寻找其阳性反应,或用良导法探测其敏感点,然后再准确地扎在敏感点上。在临床治疗疾病时,不论是耳针或是耳压,要想提高疗效,就必须取准反应点,这已为大量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所证实。
4、手法对
手法对是指耳针手法、耳压手法等,重点从针刺方向、针感和刺激量3个方面加以论述。
1.针刺方向要根据不同的穴位和不同的病种选择针刺的方向,如针刺胃穴时,若是为了止吐(如防止晕车、晕船,或耳针麻醉作胃肠手术时的恶心呕吐),针尖应刺向贲门穴方向;若是为了治疗消化性溃疡,针尖应刺向十二指肠方向。临床经验证明,按这样的方向刺,疗效就较好。
2.针感耳针与体针一样,要求获得一定的针感,疗效才好,一般的针感是痛、胀、热、酸、麻等。有些病症则要求针感直达病所,疗效才佳。如治疗坐骨神经痛、牙痛、腰背痛等病,最好针感能到达病所。如用耳针治疗坐骨神经痛,针刺坐骨神经穴时,一般要求针感应使患肢有热感,或冷,或酸麻,或胀,或疼痛突然消失(或大大减轻)等感觉。若无上述针感则应调整针尖方向,或拔出针另寻敏感点针刺或捻转针(顺一个方向捻转或左右捻转),以获得预期针感。临床经验告诉我们,若针感好,常可获得。针到病除”的良好效果。
3.刺激量因为刺激量=刺激强度×刺激时间,故对各耳穴的刺激量就是指对各耳穴给予多大的刺激强度,以及刺激时间和留针时间的长短。我们对某一疾病进行临床辨证后,必须正确决定对各个耳穴的刺激量,这是耳针手法的重要组或部分。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诊断明、配方好、穴位准、手法对,是提高耳穴治病疗效的4个基本因素。只有认真抓住这个“四要素”,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介绍几种对肥胖症行之有效的耳穴疗法。